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课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课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地理复习课教材版本:湘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分布等。

2.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亚洲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2. 复习欧洲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3. 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异同点,总结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2. 提问学生对亚洲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二、复习亚洲地理特征(15分钟)1. 通过地图和图片,复习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介绍亚洲的气候特点和资源分布。

3. 举例说明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复习欧洲地理特征(15分钟)1. 通过地图和图片,复习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介绍欧洲的气候特点和资源分布。

3. 举例说明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亚洲和欧洲的异同点(10分钟)1. 引导学生对比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异同点。

二、综合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15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各自总结的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异同点。

2. 教师点评并总结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

3. 举例说明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和重点。

2. 强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图,并写一篇短文,描述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自评:要求学生自我评价在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初中地理亚洲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归纳和总结亚洲的地域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亚洲的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

难点:亚洲的地域特点和主要国家的地理分布。

教学方法:1. 复习引导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

2. 读图剖析法:运用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分析、归纳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对照剖析法:通过对比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地域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亚洲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请问亚洲在哪里?亚洲的范围有多大?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总结: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望。

二、复习亚洲的地理位置(10分钟)1. 提问:请指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总结: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大约是东经25度至170度,北纬10度至80度,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亚洲的主要半岛、山脉、河流等地理特点。

三、复习亚洲的地域特点(10分钟)1. 提问:请总结亚洲的地域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总结:亚洲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广阔的沙漠阿拉伯半岛,有世界最深湖泊贝加尔湖,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长江等。

四、复习亚洲的主要国家(10分钟)1. 提问:请列举亚洲的主要国家?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总结:亚洲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亚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域特点和主要国家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最新湘教版地理初中总复习教案(全)

最新湘教版地理初中总复习教案(全)

最新湘教版地理初中总复习教案(全)
1. 简介
该教案是为中学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的全面复教案。

教案根据最新湘教版地理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和巩固地理知识,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2. 教案结构
该教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1 单元复
每个单元的复部分包括核心知识点的回顾和重点难点的讲解。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案中提供的相关材料和例题进行自主研究和巩固。

2.2 知识点梳理
教案的知识点梳理部分将重点整理了各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并提供简明扼要的总结。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快速回顾和掌握重要知识点。

2.3 试题练
教案的试题练部分包括各个单元的综合练和模拟试题。

这些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检验自己的研究情况,并提供一定的应试训练。

2.4 重点考点
教案的重点考点部分列举了各个单元中的重点知识和考点,供学生重点关注和备考。

3. 教案使用方法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按照教案的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复。

建议学生在复过程中注重理解和记忆,通过多做相关练题来巩固知识,同时结合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4. 结语
最新湘教版地理初中总复习教案(全)是一份全面复习地理知识的重要辅助资料。

它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巩固知识,并为期末考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复习内容。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该教案,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和成绩。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划分。

2. 提高学生对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基本概念。

2.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 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基本概念。

2. 提问学生对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

二、复习北方地区(15分钟)1. 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北方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等。

三、复习南方地区(15分钟)1. 介绍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南方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江南水乡的水资源利用、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等。

四、复习西北地区(10分钟)1. 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沙漠化的防治、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等。

五、复习青藏地区(10分钟)1. 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青藏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高原生态系统的保护、藏传佛教的文化等。

六、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进行巩固和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划分进行复习和巩固。

九年级地理初中学业中考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地理初中学业中考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地理初中学业中考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九年级地理知识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巩固所学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主要内容:气候类型及特点、气候分布、气候影响因素等。

重点知识:气候类型的划分及特点、世界主要气候分布、气候影响因素的作用。

2. 第五章世界的地形主要内容:地形类型及特点、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主要地形区等。

重点知识:地形类型的划分及特点、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 第六章世界的自然资源主要内容: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和保护等。

重点知识: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世界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 第七章世界的居民与城市主要内容:世界人口的分布、迁移、城市化等。

重点知识: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城市化的进程及问题。

5. 第八章经济发展与合作主要内容:经济发展水平的划分、世界经济区域合作、国际经济组织等。

重点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划分及特点、世界经济区域合作的类型及影响、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等,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2. 通过案例分析、地图识别、图表制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地理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地理知识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

五、教学时间:1课时(每课时45分钟)六、第九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内容: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地理差异的表现、地理差异成因等。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初中地理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2.能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通过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

2.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教学课时1课时。

讲授新课一、土地资源的利用?(一)展示图片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学生读图思考。

发现土地资源的一个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承转:针对这种情况,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引导初中地理复习教案2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过渡:人类是在土地上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因此,土地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物质基础,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的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等不同类型。

商业区的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商业区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对”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宗旨,以造就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实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拟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初一地理复习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初一地理复习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其次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根底上,相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根底。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拟简洁,主要任务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根本方法,还不太娴熟,甚至还有一局部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实力的进一步造就;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拟娴熟的驾驭读图的实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根底。

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拟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学问与实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造就学生的识图、析图实力、分析推理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意造就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学习,造就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敬重其他语言。

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异,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初中地理总复习第⼀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1)形状:地球是⼀个两极稍扁⾚道略⿎的不规则球体。

(2)⼤⼩:表⾯积=5.1亿平⽅公⾥;平均半径=6371千⽶;⾚道周长=4万千⽶(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照⽚,是地球影⼦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4)麦哲伦环球航⾏路线:西班⽛→⼤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西洋→西班⽛。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定的⽐例进⾏缩⼩的模型。

(2)意义:可以⽅便我们知道地球的⾯貌,了解地球表⾯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周的圆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地轴:假想的地球⾃转轴。

(4)两极:地轴与地球表⾯的交点。

(5)经、纬线的特点:①特殊纬线⾚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字母N 表⽰;⾚道以南为南纬⽤字母S 表⽰,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纬度。

②特殊经线0o经线——也叫本初⼦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字母E 表⽰,以西为西经⽤字母W 表⽰,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台的旧址。

180°经线——⼤致与“国际⽇期变更线”⼀致国际上规定20°W 和160°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W 位于东半球;165°E 位于西半球。

⾚道0o低纬度中纬度中纬度⾼纬度⾼纬度 60oN30oN30oS60oS90oN 90oS北寒带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道(0°)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课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课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课教案模板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地理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课教案1【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板书设计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二、中国人口的特点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附表投影(1)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我国文盲半文盲占15.85%居世界第一位。

投影(2)世界主要国家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工程师与科学家人数统计表投影(3)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表1996年我国城镇人口35950万人,农村人口86439万人投影(4)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表投影(5)家庭调查表(学生一)家庭调查表(学生二)家庭调查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课教案23地理复习主要知识点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

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等基础知识。

2. 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地理基本概念:地球、地图、经纬度、半球、时区等。

2. 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

3. 地理分布:国家、城市、资源、人口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地球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等。

2. 引导学生回顾地图的阅读方法,如比例尺、坐标系、图例等。

二、复习地理基本特征(15分钟)1. 复习地形特征,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2. 复习气候特征,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3. 复习水系特征,如河流、湖泊、海域等。

4. 复习植被特征,如森林、草原、沙漠等。

三、复习地理分布(15分钟)1. 复习国家分布,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2. 复习城市分布,如北京、上海、巴黎等。

3. 复习资源分布,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4. 复习人口分布,如中国人口、印度人口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地理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我国的地形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 分析我国的水系特征对交通的影响。

4. 分析我国的人口分布特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复习地理综合分析(15分钟)1. 分析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分析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特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特征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地理案例分析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第二章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第二章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第二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3)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海陆分布、地貌类型和板块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索真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3)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激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总结海陆分布、地貌类型和板块运动的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海陆分布讲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以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通过地图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

(2)地貌类型介绍世界主要的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地貌类型的特点。

(3)板块运动讲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板块运动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帮助学生掌握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地理中考复习——亚洲地理特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了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3. 掌握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农业等。

4.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亚洲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的记忆。

2. 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3. 亚洲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和归纳。

三、教学工具1. 地图、图表、多媒体课件。

2. 参考资料、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 亚洲自然地理特征(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山地、平原等。

接着,介绍亚洲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高原气候等。

最后,讲解亚洲的河流分布及其特点。

3. 亚洲人文地理特征(15分钟)介绍亚洲的人口分布,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的原因。

接着,讲解亚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情况。

最后,分析亚洲的农业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4. 练习与讨论(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对亚洲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心得和疑问。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亚洲地理特征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亚洲地形图,并撰写一篇关于亚洲地理特征的小论文。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亚洲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区、河流、国家等。

2. 撰写一篇关于亚洲地理特征的小论文,内容需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基本概况2. 亚洲的地形特征3. 亚洲的气候特征4. 亚洲的河流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亚洲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 地形特征:(1)让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指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如高原、山地、平原等。

(2)分析亚洲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3. 气候特征:(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2)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如大陆性、多样性、季风性等。

4. 河流特征:(1)让学生观察亚洲河流分布图,指出亚洲的主要河流。

(2)分析亚洲河流的来源、流向、流域特点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亚洲地理特征的填空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相互关系。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亚洲的基本概况。

2. 学生能描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3. 学生能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相互关系。

4.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资源:1. 亚洲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河流分布图。

2. 相关亚洲地理特征的PPT课件。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注重课后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亚洲地理特征。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年级学科:七年级地理教学目标:1.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等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概念、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类型及使用。

2. 自然地理: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3.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环境要素。

4. 区域地理:我国地理分区及特征、世界地理分区及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学期地理学习的收获和感悟。

二、知识梳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四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每个方面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3. 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复习题训练(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组地理复习题,涵盖本学期的重点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复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相互批改,教师总结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地理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地理知识。

3. 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补充。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巩固复习的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

3.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地理素养的提升。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优秀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包括阅读地图、图表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学生所学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图表分析、地理信息综合处理等。

2.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解决地理知识中的难点,如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或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或“为什么我国南方气候湿润,北方气候干燥?”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整理出自己的疑问和难点,准备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地球形状的原因,分析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的原因等。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如分析某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地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讨论题目,如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讨论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等。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地理技能水平:通过地图阅读、图表分析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地理技能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学生所学的地理教材,作为复习的主要资源。

2. 地图和图表:使用地图和图表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地理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基础知识。

2. 提高学生分析地图、图表和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

2. 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3. 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地形类型,提问学生记忆地形特点。

2. 复习气候类型,提问学生记忆气候特点。

3. 复习资源类型,提问学生记忆资源特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的特点和分布。

2. 讲解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的特点和分布。

3. 讲解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的特点和分布。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练习题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复习(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地形、气候、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2. 提醒学生复习重点知识,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试卷,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单的地形、气候、资源的测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地理复习课,通过复习地形、气候、资源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期末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期末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期末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好知识准备。

二、教学内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绘制与使用。

2. 人类与地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中国的地理: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

4. 亚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

5. 欧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

6. 非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

7. 美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

8. 大洋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问答、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

2. 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 问答: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复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的升学科目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教材、地图、教具、练习题、课件等。

七、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效果。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提高。

4. 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南京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南京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南京初中地理复习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南京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南京地理位置及特点2. 南京气候及农业生产3. 南京地形及地貌4. 南京水系及水资源5. 南京城市发展及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南京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南京地理位置及特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南京的地理位置,如长江下游、江苏省中部等。

2. 学生阐述南京的地理特点,如平原、丘陵、湖泊等。

3. 教师总结南京地理位置及特点的重要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复习南京气候及农业生产(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南京的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2. 学生介绍南京气候的特点,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等。

3. 教师提问南京农业生产的情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复习南京地形及地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南京的地形地貌,如长江、南京紫金山等。

2. 学生阐述南京地形地貌的特点,如长江流域、紫金山山脉等。

3. 教师总结南京地形地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南京水系及水资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南京的水系特点,如长江、淮河等。

2. 学生介绍南京水资源的情况,如水库、湖泊等。

3. 教师提问南京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复习南京城市发展及特点(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南京的城市发展历程,如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都市等。

2. 学生阐述南京城市的特点,如人文底蕴、经济发展等。

3. 教师总结南京城市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三、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南京地理知识的理解。

2. 学生提出关于南京地理的问题,教师解答,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复课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复课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复课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分析中考地理考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掌握地理知识体系,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2. 分析地理图表,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 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工具:课件、地图、教材、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回顾(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地理概念、原理、地理现象等。

2. 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巩固已学知识。

三、中考考点分析(10分钟)1. 教师分析中考地理考点,引导学生了解考试要求。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做好笔记,掌握重点、难点知识。

四、实例讲解与练习(15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积极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3.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五、地图阅读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学会分析地理图表。

2. 学生跟随教师阅读地图,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做好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笔记。

2. 完成练习题,提高地理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分析中考考点、实例讲解、地图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后,学生需做好复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①地球的卫星照片;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③海边观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④登高望远⑤月食现象。

⑥北极星高度的变化;◆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四、五带的划分识记、运用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南半球的季节相反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N--90°N)、北温带(°°N)、热带(°°S)、南温带(°°S)、南寒带(°S--90°S)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五、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地图(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熟记常见的图例。

3.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教学过程: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③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1、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注:)①经纬线是直线时:横纬(东西)竖经(南北)②经纬线是曲线时:a.无论经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南北方向。

b.无论纬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东西方向。

4、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注:)①确定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北极点四周只有正南方;南极点四周只有正北方。

②确定经线,标出南北方向。

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指向北极点的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中指向南极点为南方,相反方向为北方。

③确定纬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确定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越靠近北极位置越北,越靠近南极位置越南。

二、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量算距离,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和运用;:温差的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3)图例和注记:图例=符号注记=文字和数字◆课堂小结,随堂练习海洋与陆地教学目标:1. 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2. 亚欧、南北美洲及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

教学过程:一、海陆分布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②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1)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洲界:A、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B、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C、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D、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三、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天气与气候(第1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能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3.识记常用天气符号。

教学过程:世界的气候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多变的,短时间内发生的。

气候一般变化不大,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长时间。

二、天气符号:识别:台风;沙尘暴;晴天;雨;雪;阴天等气温和降水一.气温1、气温: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相反。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北半球气温,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1)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B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C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P61)(2)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洲。

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三、降水:1、降水的类型: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的形状即纬度位置太阳高度角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变小——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比3.地球上的五带:热带:°S~°N;有太阳直射现象。

北温带:°N~°N;南温带:°S~°S;北寒带:°S~90°S;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90°。

有极昼极夜现象。

三、海陆分布: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四、地形地势1、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2、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约降低0。

6度。

五、人类活动◆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天气与气候(第2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能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3.识记常用天气符号。

教学过程:一、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课堂小结,随堂练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目标:理解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过程:一、以“温”定带2.亚热带气候类型3.温带气候类型5.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等。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东南亚教学目标:理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东南亚教学过程:一、东南亚的范围位置与国家: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老挝为内陆国。

二、中南半岛:中国以南而得名。

1、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河流:5条河流的名称,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中缅老泰柬越,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注入南海)3、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4、地形与河流的关系:山区——上游水急,平原——下游水缓三、马来群岛:2万多个岛屿1、地形:地势崎岖,山岭众多,平原少。

2、河流:短而急多,3、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4、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随时播种,一年都有收获。

四、马六甲海峡:记住位置,重要意义,并能填图。

五、富饶的物产:1、热带经济作物重要产地:天然橡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油棕(泰国)、椰子(菲律宾)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3、矿产:石油——印尼,锡(占世界1/2以上)——马来西亚(第一位),六、海外华人最大聚居地:1、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上。

2、华人:2000万以上。

3、华人与华侨的区别;侨乡:广东省和福建省◆课堂小结,随堂练习日本教学目标: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主要工业的分布及首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一、东亚岛国1.日本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㈠位置: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㈡组成: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九州等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㈣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㈤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1. 地形: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

2.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3.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4.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日本着名的活火山,为日本最高峰。

5.日本河流短小湍急的原因:①岛国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三、温湿的气候1. ㈠气候;日本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㈡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1. ㈠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

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

㈡日本人的衣服:和服㈢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品:寿司。

五、发达的经济1. 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2.日本经济发展快的原因:①日本发挥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②引进国外先进科技,③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3.㈠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大量进口原料、燃料,然后利用其①便利的海运②发达的科技③高素质的劳动力④高效率的管理,把原料进行加工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㈡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㈢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㈣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4. ㈠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①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②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㈡日本发展经济的的优势:①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②素质高的劳动力③发达的科技④高效率的管理5. 工业区的分布㈠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㈡原因:因为这里有许多优良的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㈢日本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6.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㈠好处:①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