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历史高中教案:掌握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历史高中教案:掌握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一、引言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
在战争的残酷与痛苦中,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带你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探究其影响和后果。
二、政治格局的重塑1.联合国的成立二战结束后,联合国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取代了战前的国际联盟。
联合国的成立旨在通过多边对话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崛起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美国成为西方阵营的领袖,而苏联则领导着东方阵营。
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塑造了整个战后世界的格局。
三、经济格局的调整1.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为了重建战争摧毁的欧洲经济,二战后美国推出了马歇尔计划,向战后的欧洲提供经济援助。
这一计划帮助欧洲国家重建了基础设施,恢复了经济活力,同时也巩固了美国的领导地位。
2.日本经济的崛起战后,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重建,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使日本经济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
这一变化使得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军事格局的变化1.冷战局势的形成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冷战时期,世界分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这一军事格局持续影响了整个二战后的世界。
2.核武器的崛起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随后苏联、英国、法国等国也相继拥有了核武器。
核武器的崛起改变了战争的本质,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文化格局的演变1.冷战文化的对立冷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对立激化,在文化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西方国家强调个人自由、个性和消费主义,而东方国家则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平。
这种对立推动了文化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五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第二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学法导航】1.学习本专题要注意两条线索,一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及特点,两极格局以美苏关系为主线;二是苏东解体后,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2.本专题的阶段特征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妄图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0世纪60—70年代,整个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多极化趋势,冲击着两极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3.误区提醒(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但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吸取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重大挫折的教训,正在进行不同层次的改革,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正在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2)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与欧洲联盟有密切关系,但不是欧盟成立时才开始,而是在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成立的1967年就开始了多极化趋势(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但它只是一种趋势,并未最终形成,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典例1】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有下列宣言:“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
”这次国际会议是A.亚非会议 B.中印外交会议C.日内瓦国际会议 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答案:D解析:首先注意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60年代”,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国际会议应指的是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故选择D【典例2】20世纪80年代,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宏在一次演说中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这表明A.二战后美日关系已恶化B.当时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C.当时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加强D.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大大增强使日本感到威胁答案:B解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后,不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定“20世纪80年代”,排除C;中国处于改革开放之处,国力有限不会使日本感到威胁,排除D;根据材料内容并从经济决定政治的角度来理解,二战后美日关系已发生变化但不是恶化故选择B。
2010高考二轮复习学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五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第二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学法导航】1.学习本专题要注意两条线索,一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及特点,两极格局以美苏关系为主线;二是苏东解体后,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2.本专题的阶段特征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妄图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0世纪60—70年代,整个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多极化趋势,冲击着两极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3.误区提醒(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但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吸取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重大挫折的教训,正在进行不同层次的改革,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正在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2)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与欧洲联盟有密切关系,但不是欧盟成立时才开始,而是在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成立的1967年就开始了多极化趋势(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但它只是一种趋势,并未最终形成,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典例1】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有下列宣言:“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
”这次国际会议是A.亚非会议 B.中印外交会议C.日内瓦国际会议 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答案:D解析:首先注意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60年代”,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国际会议应指的是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故选择D【典例2】20世纪80年代,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宏在一次演说中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这表明A.二战后美日关系已恶化B.当时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C.当时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加强D.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大大增强使日本感到威胁答案:B解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后,不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定“20世纪80年代”,排除C;中国处于改革开放之处,国力有限不会使日本感到威胁,排除D;根据材料内容并从经济决定政治的角度来理解,二战后美日关系已发生变化但不是恶化故选择B。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学案-第五单元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五单元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美苏争霸、多极化和全球化交相辉映(1945年至今)第一阶段:“对抗”的时代——“冷战”时期第二阶段: “剧变”的时代——八十、九十年代以来三、材料导学影响两级格局形成及变化的因素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是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或威胁我们认为其生存关系到美国安全和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
三、……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
”材料三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2)材料二中“某个核大国”是指哪国?已发生的“非常巨大的变化”指什么?对比材料一、二,美国的政策有何不同?并指出两段材料在本质上的相同点。
“非常巨大的变化”材料一:材料二:本质上:(3)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原因:两级格局的发展演变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材料二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知识点一 【知识体系】 一、背景 1.实力变化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1)西欧和日本衰落,______ (2)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增大。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两极格 局的框架。 国家利益 上矛盾加剧。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________ 二、美苏“冷战”
朝鲜战争 爆发后,美国采购军火和给养,为日本商品进入 ③ __________ 世界市场敞开大门。
④政府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⑥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2)表现 : 20世纪 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谋求政治大国
(1)条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政治大国 的目标。 (2)表现: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_________
1.含义: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表现 领域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政治
杜鲁门主义
经济
马歇尔计划 ,扶持 成立________________ 经济互助委员会 ,打 推行____________
(1)原因: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社会制度 发生根本性变化。 (2)实质:执政党丧失政权,___________ (3)表现 ①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②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
【史料研读】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趋势及影响
深化理解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第11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教学案重点知识点梳理:讲解一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西欧衰落,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3.影响(1)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状态,加剧了世界动荡局势。
(2)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法德和解是基础。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2.日本崛起: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20世纪60年代初(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兴起,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崛起: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2)美国之外的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3)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讲解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新变化一、苏联的经济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概况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黄金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盛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课标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学案17《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
二、多极化趋势形成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在对美国反控制斗争过程中,西欧国 (2 ①1951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促使法德和解。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欧共体,经济实力 ④建立关税同盟 (3)影响:西欧国家加强 经济联合,开始摆脱 美国
2.迅速崛起的日本
题,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3.(2009·全国卷Ⅰ)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
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 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 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 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 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 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 )
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2
①随着战争结束,美苏两国战时联盟的基础不复
存在,双方关系恶化,美国确立了称霸全球的战
②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存在着根本
的冲突,实际上自从十月革命以来这种对峙就存
③二战后召开的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确立的
④随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 是美国的敌视,两极格局加快了形成确立的步伐。
来设置新的情境,以新的思维角度来设置新的问
(1)推理反证法。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对主体与评
价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进行逐一推理分析,然 后再将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反向推理论证,找出最 (2)信息简化法。评价的内容往往过于繁琐,以 材料形式出现,不易读懂,针对此情况可运用信 息简化法。首先确定评价的主体,然后结合题意 和限定条件对评价内容中所体现的信息进行有目
(1 ①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计划 ②进行民主化改革 ,消除生产关系中的 封建因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第七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七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美苏因综合国力势均力敌、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外交政策的差异而走向对峙2、表现:(1)美国:政治上“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1949年华盛顿,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2)苏联:军事上:“华约“组织——1955年,苏联、东欧七国,是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集团。
“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影响:(1)国际局势趋于紧张:冷战局面形成,美苏军备竞赛,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
①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导致德国分裂(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②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导致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和韩国)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撤走导弹,说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2)国际局势趋于缓和:①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织“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1)背景: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纷纷改革,发展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一体化进程。
(2)过程:1950年“舒曼计划”,提出建立欧洲联合与美苏抗衡;1951年《巴黎条约》“煤钢共同体”(6国)促进成员国工业发展,促使法德走向和解;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各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资金自由流动。
(各个机构仍然具有独立性);19731986:欧共体经历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先后加入。
《优化方案》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专题十一 世界现代政治文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1)特点
①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②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 局面. ③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 局的交替过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2)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注意抓住关键词 “美国实施的经济
手段”“对付苏联”等.二战后,美国在1947年提出马歇尔计 划,又叫欧洲经济复兴计划,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稳定资本
主义,遏制共产主义,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一个表现,所以选
A.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 定》都属于二战后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但不是为了对付苏 联;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政治军事组织非经济手段. 【答案】 A
【借题发挥】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下的国际关
系、美苏争霸等知识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命题多以图文材
专题十一 世界现代政治文明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备考引擎
高考导向 考纲扫描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备考重点 1.美苏冷战、美苏争霸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历 程等是命题的重点内容,特别要加强对世界政治格局演 变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内容、 特点及影响等分析理解. 2.抓住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 极化趋势演变的过程;把握三个阶段:二战后两极格局 的形成、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90年代多极化 趋势加强.注意各个阶段的特点、起因、影响及相互关 系.要注意和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关系的发展相联系, 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国在当 今多极化趋势中的地位. 3.复习时注意与当今世界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威胁等 热点问题相联系,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变与大国关 系和综合实力消长等问题密切联系起来命题考查. 专题概览
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三历史大备课组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专题名称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主讲人课时安排2课时考纲解读考纲分析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命题趋向1.从题型上看,本专题知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今后联系政治、地理学科知识设计综合性题目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2.从内容上看,在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形势下,预计2013年高考将重点关注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以及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3.从难易度上看,由于近几年高考多采用新材料、新情景的模式考查,所以难度有所增大。
重点分析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影响;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学设计知识框架:知识梳理考点一:两极对峙(“冷战”)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两极格局框架(雅尔塔体制实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 (2)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基础(原因:两国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全球战略(4)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冲突)教学设计2、“冷战”对峙的形成过程(1) 丘吉尔“铁幕”演说, 揭开“冷战”序幕(46年)(2) 政治上对抗:美: “杜鲁门主义”(47年) 苏: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3) 经济上对抗:美: “马歇尔计划”苏:经济互助委员会(4) 军事上对抗:美国: “北约”(49年) 苏: “华约”(55年)3、总特点: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4、影响:①导致美苏军备竞赛, 使国际局势出现紧张。
②客观上产生一些积极影响: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存,世界整体发展。
世界政治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教案一、高考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单元知识结构美苏世界战略的对立;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政治: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军事: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北约和华约: ①②③④:经济;政治原因:①②③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过程:①②③④影响:①②③原因:①②③④日本的崛起结果:①②影响:①②③背景:①②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兴起:①②③意义:①②③中国的振兴原因①②③东欧剧变过程瓦解影响①②③苏联解体原因①②③两极格局的瓦解过程世界局势①②影响世界格局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表现多极化趋势加强影响①②③④三、考点解读与记忆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的背景:1、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关系逐渐恶化;;2、二战引起了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①美国:;②苏联:。
3、美苏世界战略的对立:a.美国;b.苏联。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
(二)“冷战”政策:1、含义:。
2、揭开序幕3、表现:(1)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①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a.内容:;b.意义:;c.实质:。
②苏联对策:1947年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方面: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①美国:马歇尔计划:;实质:②苏联对策: 。
(3)军事方面: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北约和华约①背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②北约成立:目的是;成立;实质。
③华约成立:目的是;成立影响:。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考点16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点16(必修1单元八)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前复习】必修1第八单元【重难点和热点指南】1.重点掌握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阶段特征,认识政治格局演变与大国综合国力消长、国家利益、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
2.高考趋势:注意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等时事问题。
【高考热身】1.(2011年江苏高考17题)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2.(2011年江苏高考19题)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
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3.(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4.(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0题)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5.(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6.(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3题)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第二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要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对比,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②二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基础不存在,加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使美苏关系破裂,同时苏联实力的增强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
③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2)形成:①美国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②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成立“经互会”和“华约”。
2.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关系发展的影响(1)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2)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
(3)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
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给世界带来动荡不安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①原因:抗衡美苏的需要;实现欧洲安全的需要;资源共享的需要;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经过: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作用: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提高西欧国家政治地位,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加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2)日本经济的崛起:①原因: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美国的援助;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和教育;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计划;朝鲜战争提供的机遇等。
②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③影响:加强了同美国在全球市场的争夺,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开始推行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中国的振兴。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原因:新兴独立国家所面临的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经济的迫切任务;美苏的争霸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他们不愿意卷入美苏间的斗争。
②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影响:形成了一支新的国际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1)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2)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4)俄罗斯军事可与美国抗衡(5)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等。
但多极化仍只是一个趋势,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化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世界多极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考纲要求】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本专题内容有时代感、现实感。
在历届高考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及影响,欧共体、日本、美国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美国霸权政策的演变,多极化的形成及影响,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等。
又因这部分内容与当今国际形势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紧密相连,所以两者往往结合起来考查【教法指引】1.研读本专题考纲要求,指导复习思路和教学2.围绕考纲要求,整合下列专题问题(1)二战以后,两极格局是如何演变的?其主要特点是什么?(2)二战以来,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是怎样演变的?(3)为什么说多极化趋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3.注意热点的处理(1)“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2)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随着欧共体的成立,西欧崛起,美国对西欧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同样,随着中国实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美国也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美国为什么要改变对西欧和中国的政策?说明了什么问题?【知识网络】【典例精析】1.( 08年广东文基)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色人种”、“首届洲际大会”提示这次会议应该是二战后的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是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召开的,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A、C 、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这些会议均有西方国家参加2.( 08年广东文基)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①对付苏联威胁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③抵消美国优势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考查基础知识,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对付苏联的威胁和抵消美国的优势。
②④的说法明显错误3.( 08年广东)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答案】B【解析】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复兴,法国拥有原子弹,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这对原来的两极格局是一个冲击4.( 08江苏历史)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的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
5.(08年山东文综)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
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7.(09江苏历史)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苏联的外交政策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故C项正确。
8.(09年海南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9.(09年福建文综)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且为不定项,故需要逐条判断,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与美国无关,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1949年70年代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从越南撤军,访华并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故选B.②④。
10.(09年安徽文综)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答案】D【解析】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11.(09年广东文基)欧盟建立的背景是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欲联合自保【答案】A【解析】欧盟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结果。
B项错在“消除了贸易障碍”;C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于2001年,比欧盟建立的时间要晚12.(08年全国卷1)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
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
它们分别反映的是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答案】D【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应为柏林,题中两个时间分别是柏林墙修建和拆毁的时间,反映的分别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的必然产物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13.(09年全国卷一)23.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当今全球一体化相关论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