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4届高中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合集下载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名师课件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名师课件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以重工业为主
以传统产业为主,面临调整 比较发达
以水田为主,长江流域和珠三角 是重要商品粮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转型较快 比较发达,内河航运相对发达
对外开放
开放程度相对落后
开放程度高,对外联系方便
西部大开发
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 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意义:
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 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地区 差异
时间 变化
传统农业区域 工业区域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发展前期
工业化时期
城市化时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农业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 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 产业转移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三、二、一”的格局
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
重庆采取“削山头、造平地”等方式利用土地。这对城市建设有何好处? 请列举两项。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方便城内地域联系;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少 地质灾害。(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目前,重庆已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从图文材料中找出两条相关信息,分别对应说明重庆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有利社
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区域发展的中期,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 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总复习ppt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总复习ppt课件

俯视
北逆南顺
周期 真正周期 1恒星日
1恒星年
日常周期 1太阳日
1回归年
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各处相同 1月初最快
15°/h
7月初最慢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7
速度
远日点 7月初 (慢)
近日点 1月初 (快)
8
自传及其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画晨昏线、夜半球) 晨昏线过地心与太阳 直射光线垂直,与南 北极圈相切。
3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选择题居多)
八大行星位置关系







)1 2 3 4
5
6
7
8
水 金地 火 木

天海
星 星球 星 星

王王
星星 4
地球的特殊性 (选择题居多)
太阳的稳定
光照稳定
外因
同向性
八大行星公转 共面性 近圆性
运行环境安全



日地距离适用
温度适宜
液态水
命 的


内因 运动周期适中
热力环流原理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地面
B
A
太阳 辐射
地面 冷热不均
空 气 密 度 减 小 , 气 压 降 低 C
19
热力环流原理
B1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地面
冷却
太阳 辐射
B 地面
冷热不均
A1


受热 A
空气 垂直运动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
必修Ⅰ 第四章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内容导航
两大 基础
两个 考点
一项 技能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 壤形成为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思维导图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技能
典型图表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热力
大 环流

环 流 季风
环流
注意冷却、受热对气压分布的影 响,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不同
注意比较各箭头含义的差异。如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温暖湿 润,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低温
干燥
技能
典型图表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大 三圈环流
气 (以北半球
环 流 为例)
①注意把三圈环流与近地面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结合起来 学习;②理解高、中、低纬三个 环流的高度不相同的原因:低 纬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多,对流 旺盛,对流层高度高,低纬环流 高度较高;反之,高纬度地区,地 面受热较少,对流层高度低,高
考点一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
考向立意
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示意图,考查地理环 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过程
结合题干和图示,明确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因素之间内在联系 →结合图示中物质和能量流向确定具体物质→最终明确各因 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点一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
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 中,母质和 地形 是比
壤的形成和发育
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生物 ①是土壤 有机物质 的来源; ②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复习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复习课件
改变: 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非 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由于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和信风迎风坡的影响,形成 了热带雨林带,而该岛的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 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带状分布,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 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 洲是由于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而形成的。
谢谢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80~600 mm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300~1 000 mm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200 mm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 mm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 mm
判断时特别要注意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 带季风气候的区别。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在于:前者年降水 量一般小于 1 000 mm,后者一般大于 1 500 mm;后者只分布在北半球亚洲 南部和东南部;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上,热带季风气候累计有 3 个月以上降水 量大于 200 mm,各月都有少量降水;而热带草原气候最多有 2 个月的降水 量在 200 mm 以上,有 1~2 个月几乎无降水。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 气候的降水都是夏季多于冬季,区别它们时主要看总降水量,一般温带季风 气候的降水量在 500 mm 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量一般小于 300 mm。若是南半球,则只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因为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 亚洲。在确定夏雨型和冬雨型时,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要看到 7、 8 月降水是全年中最多的,便认为是夏雨型,若在南半球就应该是冬雨型。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4讲课件 湘教版必修1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4讲课件 湘教版必修1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母题导入
1.(2012·福建文综)右图中N为北极 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 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 米。读图,回答(1)~(3)题。 (1)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
考点二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
大致位于
()
A.66°N,110°E
B.67°N,110°E
C.66°N,130°E
D.67°N,130°E
(3)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下图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
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二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主题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疑难剖析
(3)昼夜长短的判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 等于40°S的夜长。 ③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4)速度17月月初初,,地地球球公公转转至至AB
近日点 远日点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
春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考点二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014届高中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 第一章

2014届高中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 第一章

s[最新考纲]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解读] 1。

掌握经纬网特点,能够熟练判读从不同角度绘制的经纬网图。

2.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

3。

理解并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4.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及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5.掌握等值线图的应用。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南北两极平行4.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1)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2)180°经线大致(1)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纬度与日界线重合高纬度界线。

(2)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5.经纬网的意义(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2)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量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3)确定对称点①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②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第1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中图版必修2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第1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中图版必修2

必修2第一章 第1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最新考纲]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分析解读]1. 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掌握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运用人口资料,能用图表表达本地人口的增长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 分析资料,比较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2.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第1讲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夯实基础・整合体系、世界人口增长丄业革命之前的且时期: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 工业革命之斤的b 时期:工业化较早的国宋人口 连续增检; 斯技术瑕命之后的c 吋期:广大亚非枪国家和大 洋州人□快陸墙长a由上图世界人口发展的历史,可以归纳出世界人口增长的基本特点:(1)世界人口增长的持续性:世界人口不断增长;⑵ 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两次科技进步把人口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 ⑶ 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不平衡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状况不同。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及分布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典型分布地区“咼咼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上二较低,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过渡高增长阶段高岀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自然增广大发展中国家,如埃塞俄69.8约£经也约I 万年约50年70 60 5D 40 30 20 10妁0」模式长率增大,人口增长明显加快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增长下降阶段出生率下降较快,死亡率下降缓慢,自然增长率下降少数发展中国家,如土耳其、阿根廷“三低”模式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西欧等发达国家三、环境承载力1实质: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受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步步高】2014届高中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步步高】2014届高中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第3讲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一、气团和锋 1.气团(1)概念:指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大团空气。

(2)分类①根据温度特征⎩⎪⎨⎪⎧冷气团: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暖气团: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②根据湿度特征⎩⎪⎨⎪⎧海洋性气团:形成于大洋上,较湿润大陆性气团:形成于大陆上,较干燥2.锋——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过渡带(1)锋面特征①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其上部一定是暖气团。

②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很大。

③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①冷锋②暖锋③准静止锋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2.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

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

3.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

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

考点一锋与天气1.(2011·上海地理改编)锋面性质不同,产生天气现象也不同。

据此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A.甲图中暖空气主动抬升,形成降雨天气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2)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长江下游伏旱B.华北平原春旱C.北方寒潮D.江淮梅雨答案(1)C(2)C解析本题考查了锋面与天气。

(1)由图可看出,甲图为冷锋系统,当冷锋过境,锋前暖气团被抬升,会产生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乙图为暖锋系统,暖锋过境,移动速度慢,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

(2)我国北方出现的寒潮天气现象是由冷空气势力强形成快行冷锋而引起的。

【考向立意】结合图示考查不同锋面的差异及读图、分析能力。

【思维过程】对比图示两锋面气流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锋面类型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结合试题选项确定结论。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中图版必修1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中图版必修1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东西方向上或南北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上或东西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2)基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间热量差异和因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

2.自然带(1)概念:自然景观地区差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带状分布,形成自然带。

(2)表现⎩⎪⎨⎪⎧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 类型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长条状分布(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1.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2)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哪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答案(1)C (2)C解析第(1)题,各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和生物等地理特征是由该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所决定,是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2)题,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这说明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考向立意】结合实例,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思维过程】阅读题干→准确把握其信息,特别是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选择项判断结论。

【误区警示】对题干信息获取不准,对选项成因把握不清。

【预测展望】结合自然事象变化,在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同时,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江苏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地理答案第二章第三讲

江苏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地理答案第二章第三讲

第一篇:《【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二章第1讲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必修2》必修2 第二章第1讲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最新考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分析解读] 1.结合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及新区的建设等材料,加强对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空间结构和成因以及相关城市等级体系的考查。

2.以“畅通工程”的实施、“绿色住宅”的建设以及“十二五”中有关“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城市化进程、特点、原因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3.世界重要城市的城市功能分区评价及新城区的规划与发展。

4.结合实例,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第1讲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概念:也称地域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主要功能区布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1) 中心商务区 特点: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组成: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2商业区 布局: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特点:是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有成片住宅 楼及配套的服务性设施住宅区 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类型 市政统一规划建设的住宅区3布局: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4工业区 特点:交通便利,不同程度的存在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5)其他: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

3.成因(1)城市空间结构实质:是城市内部各种功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组合,是各种功能组织的地域分布。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成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

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章 第3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课件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章 第3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课件

考点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预测展望
结合区域等压线分布图或气压变化坐标图等,考查季风环流的 形成及其影响。
考点二
疑难剖析
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考点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疑难剖析
2.季风环流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下图是不同季节海洋和陆地之 间的季风环流示意图(虚线箭头表示高空的大气运动方向)。
(1)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被分 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 (2)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①一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 冷高压 切断,形成下 图所示的气压分布形势:
气压中心 M 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 气压带。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典型分布区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马来
气候
群岛
西风带
温 带 海 洋 性 气 欧洲大西洋 沿岸、美洲太平

洋沿岸等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
地中海 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
带 和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
交替控制
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 、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 地形、洋流等。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预测展望
结合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 动。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疑难剖析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 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 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 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 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 必定存在一个风带。(如右图,以北半球为例)

【步步高】2014届高中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步步高】2014届高中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最新考纲]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析解读] 1.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以典型区域或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4.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5.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第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一、地理环境1.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部分人工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二、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1.概念: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2.影响因素(1)太阳辐射:地球上的热量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

(2)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影响着各地气候的形成。

(3)下垫面因素: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

①海陆差异②洋流⎩⎪⎨⎪⎧调节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影响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③地形⎩⎪⎨⎪⎧高度、坡向不同,产生温度差异地形起伏对大气环流和降水有明显影响④其他因素 (4)人类活动三、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的,气候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演化: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并且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考点一 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2011·福建文综)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

【步步高】2014届高中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步步高】2014届高中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答案
大气

CO2




解析
温室效应
上界
大 CO2 CO2
气 逆 辐 射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疑难剖析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图解难点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 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 太阳能的多少
2.图 1 反映出
()
A.我国 PAR 的分布与气温分布一致
B.青藏高原小麦单产高与其 PAR 高有关
C.影响四川盆地与内蒙古高原 PAR 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D.影响塔里木盆地与华北平原 PAR 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解析
2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 1 为 “1961~2007 年我国年平均 PAR 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图 2 为“大气受热过 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C )
解析
由题干材料知,图示区域为高空等压面天气形势图,风向主要受水平气 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考点三
预测演练
大气的水平运动
(2)图中 A 处的风向可能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风
(C)
解析
同一等压面上,海拔越高,气压越高,在 A 处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可能形成西南风。
3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 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 3~4 题。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章 第5讲 水循环和洋流课件 湘教版必修1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章 第5讲 水循环和洋流课件 湘教版必修1
必修Ⅰ 第三章第5讲
水循环和洋流
内容导航
两大 基础
四个 考点
一项 技能
水循环 洋流
水循环的类型、作用及人类活动施 加的影响
河流的补给和水文特征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思维导图
一、水循环
1.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 空间位置 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
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图中 A 蒸发 、B 降水、C 水汽输送、D 海陆间 、
冰山 对海上航运有较大威胁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 污染范围
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
降温减湿
北大西 洋暖流
纳米布沙漠
本格拉寒流
增温增湿
摩尔曼斯克
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有显著影响
(1)寒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
纽芬兰渔场 北海道渔场
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有显著影响
(2)上升流
秘鲁渔场
对海洋航行影响
寒暖流 相遇, 往往形 成海雾
考点一
水循环的类型、作用及人类活动施加的影响
考向立意
结合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考查水循环构成环节及人类活动对水 循环的影响。
思维过程
阅读题干和图示→提炼其中“可呼吸地面”和“城市水循环 示意图,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等关键信息→调运所学知 识确定 a、b、c、d 等环节的地理意义及其变化→得出结论。
的 90%左右 进行更新
考点一
水循环的类型、作用及人类活动施加的影响
疑难剖析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 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 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第4讲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中图版必修1解析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第4讲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中图版必修1解析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一、 水资源的组成及其特征1自然资源概况(1) 含义: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 分类:依据能否循环利用,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与环境的关系: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相关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表现出整体性。

_ (4) 开发原则:综合开发利用,处理好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2. 水资源的组成与分布(1) 组成: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较易开发利用的主要有河流水、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等。

(2) 分布① 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② 成因: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③ 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④ 洲际差异: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

3. 水资源的特征补给的循环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水利水害双重性。

二、 古老文明的诞生与水资源1. 古老文明的分布特征: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位于尼罗河4发拉底河一底格里斯河、印度 河和黄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

2. 大河文明的形成原因(1) 河流提供水源。

(2) 河流的冲积作用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耕。

(3) 河流提供便利的水运。

三、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水资源1. 水与人体: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对饮用水还有质的要求。

2. 水与生产活动夯实基础”整合体系诧化整舍 有序识记淡水湖(1) 农业:是用水的最大部门。

(3) 水运:具有投入少、运费低、污染小等优点。

(4) 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

四、全球水危机1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世界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水污染严重等。

2.影响:除了影响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外,还可引起政治冲突。

精讲考点・精析疑难考点世界及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毋题导入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

根据下表,回答⑴〜(2)题。

地区北美洲南美洲总人口占世界(%)7.9 5.6 GDP 占世界(%)27.3 9.3 水资源总量(km 3)6 443.7 9 526.0 水资源年开采量(km 3)608.44106.21 3水资源年人均开采量(m)1 451 332 水资源利用 结构(%)生活9 18 工业 42 23 农业4959(1) 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 _______________ ;水资源开采率北美洲比南美洲 __________________(2) 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疑难剖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 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 能量的交换,将生物、 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 形成 过程 大气、水、土壤、岩 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石等统一在一起,在 一定的条件下,生产 出有机物 举例 发育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2)导致自然带沿 OF 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考点二
考向立意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结合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及地 域分异规律。
思维过程 读题干和图示 →获取各自然带的地域分布及空间分布 →调运所学知识 →确定自然带地域分布规律→确定自然带类型及影响分布的主导因素。
解析
( A )
B.区域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图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考点二
母题导入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解析
2.(2012· 山东文综 ) 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 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1)R 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 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 如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等。 如下表: 功能 概念 生产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 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 性质 的整体功能,而非单 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 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 不具备的功能
表现形式
纬线 延伸
图示
纬度更替 经线 延伸 经度更替 水平 延伸 垂直更替 无固定形 式
考点一
母题导入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答案 解析
1.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1)~(2) 题。
第(1)题, 各区域的地形、 气候、 水文和生物等地理特征是由 该区域所在的地理位臵所决 定,是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 原因。
预测演练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 我们把日均温达到 10℃以上的 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 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或活动积温,写作≥10℃积温。某研究人员 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 A~F 和①~⑥共 12 个地区,分类绘成下面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2)题。
考点一
考向立意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结合实例,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思维过程 阅读题干→准确把握其信息,特别是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选择 项判断结论。
误区警示 对题干信息获取不准,对选项成因把握不清。
预测展望 结合自然事象变化,在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同时,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表现。
考点一
疑难剖析
(2)表现 类型 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 长条状 分布
(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 主导因 典型地区 规律 素 纬度地 低纬度、 高纬 热量 地 带性 度地带 带 经度地 水分 性 中纬度大陆 带性 规 垂直地 海拔较高的 律 水热 带性 山地 海陆分 非地带性 布、 地形 荒漠的绿洲 规律 起伏
预测演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1.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 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1)~(2)题。
考点一
预测演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A.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解析
误区警示 不能正确把握区域自然带之间的关系和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是导致该 题组出错的主要原因。
预测展望 结合区域自然带分布图,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应用。
考点二
疑难剖析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题 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考点二
疑难剖析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二
疑难剖析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题 2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1.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
(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考点二
疑难剖析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必修一 第四章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内容导航
思维导图
二大 基础 三个 考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雪线的影响因素和高度判断
一项 技能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貌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考点二
疑难剖析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 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异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 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 状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 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 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 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 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协调
考点一
疑难剖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ຫໍສະໝຸດ 现地理要素的变 化会“牵一发 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规律,并以 此指导人们的生产、 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 化不可避免地 影响到其他地 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 人类共同的家园 ——地球
考点一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 (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东 西方向上或南北方向上 )保持特征的 相对一致 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 上(如南北方向上或东西方向上)表现出 差异 性, 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 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2)基本原因: 太阳辐射的 纬度间 热量差异和因 海陆位置 不同导致的 水分差异。 2.自然带 (1)概念:自然景观地区差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 带状 分布,形 成自然带。 有一定的热量和 水分 组合,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
特别提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
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 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 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中纬度地区
沿海←内陆←沿海 典型景观 变化例证 森林带 草原带 荒漠带 草原带 森林带
考点二
疑难剖析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 (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 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递减 太阳辐射:赤道——→两极 ↓ 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热量带:赤道————————————————————→两极 ↓ 雨林、常绿阔 硬 叶林、落叶阔叶林 植被:赤道—————————————————————→两极 针叶林、苔原、冰原 ↓ 酸性、中性、偏碱性 土壤:赤道——————————————→两极
(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 通常是纬 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4)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5)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原理 (1)通过同一自然带在山地南坡和北坡分布的高低判断南北半球, 如果该自 然带在山地南坡位置比北坡高, 则表明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反之在南半球。 原理:同一自然带在山地阳坡的分布位置高于阴坡。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 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考点一
疑难剖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2.例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 能截然分开。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 具有统一的演 化过程
考点二
母题导入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解析
2.(2012· 山东文综 )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 OF 方 向 三 组 自 然 带 体 现 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 (2)题。 “ 高山 — 山地 — 温带 ( 山麓
水平自然带)”的变化, 是海 拔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 越好的结果。
考点二
疑难剖析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在分析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递减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 ↓ 递减 降水量:沿海———→内陆 ↓ 森林、草原、荒漠 植被:沿海————————→内陆 ↓ 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土壤:沿海————————————→内陆
考点二
考点二
预测演练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某地水热状况与 A 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①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③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A.①③ B.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