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呕 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
2.虚证
(1)脾胃气虚
症状:食欲不振,食人难化,恶心呕吐,胃脘痞闷 ,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象虚弦。
病机析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食欲 不振,食入难化,大便不畅;胃失和降,湿聚成痰, 气逆于上,恶心呕吐,胃脘痞闷。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半夏祛痰
第三节 呕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概述
呕吐的概念: 呕吐是指胃气上逆,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
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 ,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合称为呕吐。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呕哕病诸候·呕哕候》指出:“呕吐之病者,由 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认为呕吐的发生是 由于胃气上逆所致。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呕吐哕逆》指出;“凡呕者,多食生 姜,此是呕家圣药。”后世沿用至今。
金代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喘呕》又云:“凡呕吐者,火性上炎 也,无问表里,通宜凉膈散。”
病机析要:饮食不节,食积内停,浊气上逆,则呕 吐酸腐,嗳气厌食;气机阻滞,升降纳运失常,脘腹 胀满,大便或溏或结,排便不畅。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
常用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和胃;陈皮、半夏、茯苓理气 降逆,和中止呕;连翘散结清热。
若因肉食而吐者,重用山楂;因米食而吐者,加谷芽;因面 食而吐者,重用莱菔子,加麦芽;因酒食而吐者,加蔻仁、葛 花,重用神曲;因鱼、蟹食而吐者,加紫苏叶、生姜;因豆制 品而吐者,加生萝卜汁;若服食有毒之物而呕吐者,用烧盐方 探吐,防止腐败毒物被吸收。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1、呕吐的基本病机是A、肝气犯胃,升降失调B、胃失和降,胃气上逆C、脾胃亏虚,运化失常D、饮食不节,食滞不化2、患者突然呕吐,发热恶寒,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
治宜选用A、藿香正气散B、黄连香薷饮C、半夏厚朴汤D、小半夏汤3、呕吐食物酸腐,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者,治宜A、温中化饮,和胃降逆B、健脾化痰,和胃降逆C、疏肝健脾,和胃降逆D、消食化滞,和胃降逆4、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舌苔滑腻,脉滑者,治宜A、温中化饮,和胃降逆B、健脾化痰,和胃降逆C、疏肝健脾,和胃降逆D、消食化滞,和胃降逆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本题应注意“基本病机”和“间接病机”的区别。
呕吐的基本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B 对),具体而言,这些原因包括“肝气犯胃,升降失调”(A 错)、“脾胃亏虚,运化失常”(C错)、“饮食不节,食滞不化”(D错)等。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患者以“突然呕吐”为主症,故可辨病为“呕吐”;根据其伴有“发热恶寒,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可辨证为外邪犯胃证,其由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所致,故治疗时应选用具有疏邪解表,化浊和中功效的藿香正气散(A对)。
黄连香薷饮的功效是清热解暑,利湿止泻(B错)。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是行气散结,降气化痰,主治梅核气(C错)。
小半夏汤的功效是化痰散饮,和胃降逆,主治痰饮呕吐(D错)。
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患者以呕吐为主症,可辨病为呕吐;呕吐酸腐食物,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提示积食内停,中焦壅滞,致胃气上逆而呕,故当治以消食化滞,和胃降逆(D 对)。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是痰饮内阻呕吐的治法(A 错)。
健脾化痰,和胃降逆为脾虚痰生致呕吐的治法(B 错)。
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是肝气犯胃呕吐的治法(C 错)。
4、【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患者以呕吐为主症,可辨病为呕吐;呕吐清水痰涎,脘腹满闷,舌苔滑腻,脉滑,提示痰饮(阴邪)内停,致胃气上逆而呕。
中医内科学呕吐
避免滥用药物
避免滥用止吐药物,以免产生依 赖性和副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 良习惯,以及避免接触刺 激性气味。
保健方法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良好 的心态。
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按摩保健
可以通过按摩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缓解呕吐症状。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如果呕吐症状持续不减或者伴有 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 引起的呕吐。
饮食调整
01
02
03
清淡易消化食物
呕吐后胃部不适,宜选择 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稀饭、 面条等。
少量多餐
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可采 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逐步 恢复胃部功能。
补充水分
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应保 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其他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
对于严重呕吐、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静 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
纠正电解质紊乱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急 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 疡等。
02
中医对呕吐的认识
病因病机
情志失调
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导致肝气 犯胃,引侵袭人体,影 响脾胃功能,引发呕吐。
01
02
饮食不节
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导致脾胃 功能受损,引发呕吐。
03
04
脾胃虚弱
脾胃功能不足,不能正常运化水 谷,导致呕吐。
辨证论治
实证呕吐
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 的治疗方法,如和胃降逆、疏肝理气 、消食导滞等。
虚证呕吐
以扶正为主,采用健脾和胃、益气养 血等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学呕吐
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四七汤
苏叶、厚朴、
半夏、生姜、茯苓、
行气开郁
和胃降逆
虚证 1.脾胃阳虚证 主证: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 兼证: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 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 舌脉:舌质淡,脉濡弱。
1.六淫之邪能致呕吐; 2.呕吐与饮食停滞有关; 3.病位主要在胃,其次脾和肝胆。
《素问·举痛论》曰: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 “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二、文献摘要
治疗
张仲景创立了许多治疗呕吐至今行之有效的 方剂: 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生姜半夏汤、 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等;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此方珍。
麦门冬汤加减
参、冬、粳米、甘草 半夏
滋养胃阴
降逆止呕
针灸疗法
主穴:内关、中脘。 配穴:足三里、公孙、丰隆、阳陵泉、肝俞、脾俞、 隐白。 针法:先针主穴,中等强度刺激手法,宜留针。如食 滞呕吐加针公孙、足三里;痰多刺丰隆;肝逆犯胃 刺肝俞、脾俞、阳陵泉。 灸法:脾胃虚寒宜灸隐白、脾俞。 内关,补则温中和胃,泻则调气畅中:中脘能通降胃 腑之气;肝俞、脾俞、阳陵泉平肝和胃;艾灸隐白 、脾俞能健脾温胃,和中止呕。
证机概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理中丸
中医内科学呕吐
1.《内经》对呕吐的病因病机论述颇详,提出与外感六淫、饮食停滞有关,并与脾胃 肝胆等脏腑密切相关;
2. 汉代张仲景对呕吐脉证治疗阐发甚详;
历
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呕吐叙论》中指出呕吐可由“寒热饮食血气”等多种不同原因
史
引起;
沿 革
4.刘完素指明了因热致呕的病机,方取凉隔散治疗;
5.《丹溪心法·呕吐》中则强调“胃中有火与痰”及胃虚不纳谷,对呕吐治疗,用药禁
对神昏及年老体弱,或呕吐量多而频,饮食难入者,应严密观察,并防止由呕吐物引起的窒息,必要 时可插入胃管,以利胃内潴留物的排出,同时可注入流质饮食和药物。
(七)小结与习题
小结
习题: 1、什么是呕吐,与反胃有何区别? 2、呕吐的病因病机和辩证要点。 3、呕吐常见证型有哪些?并试述其主证、 治法和方药。
革
11. 《类证治裁》提出“肝气犯胃”呕吐一证,且立具体治法及用药原则。
与西医的联系
西医学中很多疾病,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肝炎、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 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神经症、消化道肿瘤、颅脑疾病、内耳眩晕症、尿毒症及药物影响等,若 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篇辨治。
(四)鉴别诊断
1.与反胃鉴别 2.与噎膈鉴别 3.与呃逆鉴别
1.与反胃鉴别 相同点:病机都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不同点:反胃往往表现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 为未消化之宿食,呕吐量较多,吐后即感舒适; 呕吐往往吐无定时,或轻或重,吐出物为食物或痰涎清水,呕吐量或多或少。
2.与噎嗝鉴别 呕吐之吐,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噎膈之吐,进食梗阻不畅,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其吐多出现于进食之时,病深而重,
超等检查,有助于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对病程较长,呕吐较频,反复发作者,肝、肾功能,胃镜、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有助于消化道肿瘤、幽门梗
《中医内科学》呕吐--ppt课件全文
• 中成药:保济丸、木香槟榔丸、枳
实导滞丸、沉香化滞丸。
2024/8/18
医学
52
3.痰饮内停 症状:呕吐多为清水痰涎,头眩心悸, 兼次症: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或呕
而肠鸣有声 舌象:苔白腻 脉象:脉滑。 治则: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2024/8/18
医学
53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生姜、半夏和胃降逆 茯、桂、术、甘温脾化饮。
虚者,由气虚、阳虚、阴虚 等正气不足,使胃失温养、濡润, 胃虚不降所致。
2024/8/18
医学
25
初病多实,呕吐日久,损伤 脾胃,中气不足,由实转虚;
或脾胃素虚,复为饮食所伤, 或成痰生饮,因虚致实,出现虚 实夹杂的复杂病机。
2024/8/18
医学
26
• 但无论邪气犯胃,或脾胃虚弱,
发生呕吐的基本病机为胃失和
2024/8/18
医学
48
• 风热犯胃:头痛身热,可用银翘散 去桔梗之升提加橘皮、竹茹清热和 胃;
• 兼食滞:脘闷腹胀,嗳腐吞酸,去 白术、甘草,加神曲、鸡内金、莱 菔子以消积导滞;
• 暑热犯胃:壮热口渴,可用黄连解
毒汤。
2024/8/18
医学
49
2.饮食停滞 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
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 次症: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 舌象:苔厚腻 脉象: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本病常伴有脘腹满闷不舒,厌 食泛酸、嘈杂等,呕吐多偶然发生, 但也有反复发作者。
其证候特征尚由于寒、热、虚、 实之异,而有不同的表现。
2024/8/18
医学
11
三、病因病机
• 胃居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 其气以降为顺。
中医内科学呕吐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病虚实 《景岳全书·呕吐》“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
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治
治疗原则
和胃降逆 解表、消食、化痰、解郁
健运脾胃、益气养阴
证治分类
实证 1.外邪犯胃证 症状: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 证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呕吐
概念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 种病证
有物有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呕 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胃痉挛、胆囊炎、胰腺炎 肠梗阻、尿毒症、颅高压、心衰
沿革——秦汉时期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 “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证治分类
实证 2.食滞内停证 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 证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证治分类
实证 3.痰饮内阻证 症状:呕吐清水痰涎,头眩心悸,舌白腻,脉滑 证机概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证治分类
实证 4.肝气犯胃证 症状:呕吐,嗳气,胸胁胀痛 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证治分类
虚证 1.脾胃气虚证 症状:食欲不振,食入难化,脉虚 证机概要: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胃虚气逆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小结
症状:食欲不振,食入难化,脉虚 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
中医内科学课件25呕吐
避免胃部受到寒冷的刺激,以免引起呕吐。
3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预防呕吐。
精神调摄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预防呕 吐。
放松身心
通过冥想、瑜伽等方法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有 助于预防呕吐。
积极心态
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消极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 响,有助于预防呕吐。
04
呕吐的现代医学认识
呕吐的生理机制
生理性呕吐
生理性呕吐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 制,通过呕吐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保持身体健康。
病理性呕吐
病理性呕吐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症状 ,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 病、代谢性疾病等。
呕吐的病理机制
01
02
03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炎、肝炎、胆囊炎等, 会引起呕吐症状。
推拿治疗
手法
摩腹、捏脊、推背等。
作用
调和气血,调理脾胃,舒缓少量多餐,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生活调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注意 保暖。
02
呕吐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呕吐的主要方法 之一,根据患者病情和证候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对于饮食停滞所致呕吐,多采用消食 化滞、和胃降逆的方剂,如保和丸等。
03
响身体健康。
05
呕吐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张某,男性,35岁,因反复呕吐一月余就诊。患者自述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曾自行 服用胃药,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患者李某,女性,62岁,因呕吐、腹痛就诊。患者自述呕吐 物多为宿食,伴有腹胀、腹泻等症状。曾接受抗生素治疗, 但症状反复发作。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
病名: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病机: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皆属 于 热。”,“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燥 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治疗:《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说:“夫呕家 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中医内科学
(二)、治疗原则 治以和胃降逆为原则。 偏于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分别采用解表、消食、化痰、解郁等法。 偏于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分别采用健运脾胃、益气养阴等法。虚实兼夹者当审其标本缓急主次而治之。
中医内科学
(三)、证治分类 1、实证
(1).外邪犯胃证
中医内科学
破故纸、炒白术、菟丝子各9克 吴茱萸、煨肉蔻各 4.5克 干姜、炙甘草各3克 明党参15克 生姜6克 服5剂。 4月29日:半个月来又先后吐水三次,但均未挟有食物。其他症状与上次相同。连进温中收效不显者,因益火之力不足之故,与桂附理中加味。 制川乌、炒白木、补骨脂、煮半夏各9克 白晒参、煨肉蔻,干姜、炙甘草各6克 肉桂1.2克(研冲) 方中川乌同干姜、炙草先煎,一小时后入其它各药。 每三日服一剂,连服10剂,诸症基本消失。随访三个月,症状基本控制。
伤胃滞脾食滞不化痰饮停积
情志失调
肝逆犯脾脾失健运
病后体虚
脾陷胃逆胃阴不足
胃气壅阻和降失司(实)
无力和降不得润降(虚)
气逆于上
呕吐
二、病机
中医内科学
三、病因病机小结 1、病变脏腑 病变脏腑主要在胃,还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 2、病机关键 呕吐的发病机理总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3、病理因素 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 ----- 实 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 ------虚 4、病性及转归 暴病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预后良好; 虚证或虚实夹杂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 ; 久病、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入,面色咣白,肢厥不 回,脉微细欲绝,为阴损及阳,脾胃之气衰败,真阳欲脱之危证 。
中医内科学之呕吐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
05
03
油腻、刺激性食物
0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 绪波动过大
情志调节
01
保持心情舒 畅,避免情 绪波动过大
02
学会自我调 节,保持乐 观积极的心 态
03
适当进行户 外活动,放 松心情
04
保持良好的 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和 过度劳累
谢谢
中 请 点
言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医 简 此
意处
内 赅 添
的加
科 阐 正
述文
学 您 ,
的文
之 观 字
点是
呕 。 您 思 吐 想 的 提 炼 ,
目录
壹
呕 吐 的 病 因
貳
呕 吐 的 辨 证 论 治
叁
呕 吐 的 预 防 与 调 护
呕 吐 1的 病 因
外感六淫
风邪:风邪侵 袭,导致胃气 上逆,引发呕 吐
01
暑邪:暑邪侵 袭,导致胃气 上逆,引发呕 吐
03
燥邪:燥邪入 侵,导致胃阴 受损,胃气上 逆,引发呕吐
05
02
寒邪:寒邪入 侵,导致胃阳 受损,胃气上 逆,引发呕吐
04
湿邪:湿邪入 侵,导致脾胃 运化失常,引 发呕吐
06
火邪:火邪入 侵,导致胃火 上炎,引发呕 吐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过量进食,导致胃 1 肠负担过重,引起呕吐
食物中毒:食用变质、污染的食 2 物,导致胃肠道感染,引起呕吐
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暴饮
暴食
少食多餐,避免 过饱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精品中医内科学-呕吐ppt
实证
外邪、食滞、痰饮 肝郁
胃气痞满,升降失调
虚证
脾胃气阴亏虚
运化失常不能和降
病机
肝
脾
胃
肾
诊断
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 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
新病邪实,呕吐频频,常伴有恶寒、发热、脉实有力。 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面色萎 黄,脉弱无力等症。
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不愈病史
证治分类
实证 4.肝气犯胃证 症状:呕吐,嗳气,胸胁胀痛 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证治分类
虚证 1.脾胃气虚证 症状:食欲不振,食入难化,脉虚 证机概要: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胃虚气逆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概念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 种病证
有物有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呕 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胃痉挛、胆囊炎、胰腺炎 肠梗阻、尿毒症、颅高压、心衰
历史沿革——秦汉时期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 “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病证鉴别
呕吐与反胃
病机相同,反胃是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食物 难以腐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吐有虚实
呕吐与噎膈
病证鉴别
呕吐物鉴别
酸腐量多 气味难闻
呕吐苦水 黄水
呕吐酸水 绿水
饮食停滞 食积内腐
胆热犯胃 胃失和降
肝热犯胃 胃气上逆
呕吐痰 浊涎沫
呕吐清 水量少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呕吐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呕吐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呕吐呕吐,中医病证名。
是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的一种病证,可出现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
临床辨证以虚实为纲。
治疗以和胃降逆为原则,但须根据虚实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概说】一、概念: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有物有声——呕;有物无声——吐;无物有声——干呕二、现代西医学指的`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胃粘膜脱垂症、幽门痉挛、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症等,他如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尿毒症、心源性呕吐、颅脑疾病,表现以呕吐为主症者,属于中医学呕吐范畴,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呕吐发生常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一、病因:1、外邪犯胃:外感风、寒、暑、燥、湿六淫之邪,或秽浊之气2、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3、情志不畅: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上逆4、病后体虚:脾胃素虚或病后虚弱,劳倦过度,耗伤中气二、病机:1、发病机理:胃失和降,胃气上逆2、病变脏腑主要在胃,还与肝、脾密切相关【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不甚。
2、新病邪实,呕吐频频,常伴恶寒、发热、脉实有力。
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
3、本病常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或久病不愈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1、呕吐与反胃2、呕吐与噎膈3、呕吐物的鉴别:呕吐酸腐量多,气味难闻——饮食停滞,食积内腐呕吐苦水、黄水——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呕吐物为酸水、绿水——肝热犯胃,胃气上逆呕吐为浊痰涎沫——饮停中阻,气逆犯胃呕吐清水,量少——胃气亏虚,运化失职【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证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停滞所致,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呕吐量多,呕吐物多有酸臭味。
中医内科学呕吐
转归预后
暴病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预后 良好; 虚证或虚实夹杂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 发,较为难治 ; 久病、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入, 面色晄白,肢厥不回,脉微细欲绝,为阴损 及阳,脾胃之气衰败,真阳欲脱之危证 。
[预防调护]
1 .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暑湿秽浊之 邪的入侵。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3 .饮食方面:脾胃素虚患者,饮食不宜过多, 勿食生冷瓜果等,禁服寒凉药物;若胃中有热 者,忌食肥甘厚腻、辛辣香燥、醇酒等物品, 禁服温燥药物,戒烟。 4.对呕吐不止的病人,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服药时,选择刺激性气味小的。服药 方法,应少量频服为佳。根据病人情况,以热 饮为宜,并可加入少量生姜或姜汁。
病后体虚
胃气上逆
三、病因病机小结 1.基本病机: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2.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3.病理因素 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 --- 实 脾胃阳虚或胃阴亏损,胃失温养或濡养 ---虚 4.病机转化:虚实寒热转化。
[诊断要点]
病 史
[诊断要点]
一、临床特征 1. 主要特征:呕吐食物、痰涎或水液诸物等胃内 容物,或干呕无物。 2. 初起一般呕吐量多,或呕吐频繁,呕吐物多有 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 臭气味不甚。 3. 伴随症状:伴有脘腹满闷不舒、厌食、反酸、 嘈杂等症。
二、讨论范围 脾胃肠病、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肾功能 不全等,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参照本节辨 证。
脾胃肠病证
急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胃黏膜脱垂、贲门痉 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症 、不全性或某些慢性肠梗阻。
三、文献摘要 病名
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病因 《内经》对呕吐病因,论述甚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3.呕吐物的鉴别
呕吐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别,根据呕吐 物的性状及气味,也可以帮助鉴别。若呕吐物 酸腐量多,气味难闻者,多属饮食停滞,食积 内腐;若呕吐出苦水、黄水者,多由胆热犯胃, 胃失和降;若呕吐物为酸水、绿水者,多因肝 热犯胃,胃气上逆;若呕吐物为浊痰涎沫者, 多属痰饮中阻,气逆犯胃;若呕吐清水,量少, 多因胃气亏虚,运化失职。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0
二、治疗原则
呕吐总的病机因胃气上逆所致,故治 以和胃降逆为原则,结合具体症状辨证论 治。偏于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邪去则 呕吐自止。分别采用解表、消食、化痰、 解郁等法。偏于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 正复则呕吐自愈。分别采用健运脾胃、益 气养阴等法。虚实兼夹者当审其标本缓急 主次而治之。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3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呕吐可以出现于 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神经性呕吐、 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黏膜脱垂症、 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 肠壅积症等。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 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 传染病早期,当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亦 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
司。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麦冬、粳米、甘草滋养
胃阴;半夏降逆止呕;大枣益气和中。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9
预防调护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30
1.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暑湿秽浊之邪的入 侵。
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人,面色咣白,
肢厥不回,脉微细欲绝,此为阴损及阳,脾胃
之气衰败,真阳欲脱之危证。正如《中藏经·脏
腑虚实寒热》所说:“病内外俱虚,卧不得安,
身冷,脉细微,呕而不入食者,死。”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11
诊查依据
1.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 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 甚。
呕吐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1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 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 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 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 称为呕吐。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
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论述甚详。如《素问·举痛论》 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 吐酸,……皆属于热。”“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燥湿所胜,民病 喜呕,呕有苦。”说明外感六淫之邪,均可引起呕吐,且因感邪之异,而有呕酸、 呕苦之别。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呕吐的脉证治疗阐述详尽,制定了行之 有效的方剂,如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小柴 胡汤等,并且认识到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反应。治疗不应止 呕,当因势利导,驱邪外出。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渤篇说:“夫呕家有 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呕吐候》指出:“呕吐之 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说明呕吐的发生是由 于胃气上逆所致。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呕吐哕逆》篇指出:“凡呕 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刘元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喘呕》指出: “凡呕吐者,火性上炎也,无问表里,通宜凉膈散。”《丹溪心法·呕吐》曰:“胃 中有热,膈上有痰者,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生姜。有久病呕者,胃虚不纳谷也, 用人参、黄芪、白术、香附之类。大抵呕吐以半夏、橘皮、生姜为主。”龚廷贤 《寿世保元·呕吐》则认为: “有外感寒邪者,有内伤饮食者,有气逆者,三者皆 从藿香正气散加减治之;有胃热者,清胃保中汤;有胃寒者,附子理中汤;有呕哕 痰涎者,加减二陈汤;有水寒停胃者,茯苓半夏汤;有久病胃虚者,比和饮。医者 宜审而治之也。’’告诫医者在治疗呕吐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及证型,使用不同 方药。
结清热。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3
3.痰饮内阻证 呕吐清水痰涎,脘闷 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4
证机概要:
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化痰饮和胃止呕;生姜温 胃散寒而止呕;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化 湿;桔梗温化痰饮。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15
2.呕吐与噎膈
呕吐与噎膈,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 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 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人,或食人即吐, 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 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 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4
病因病机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5
呕吐病因是多方面的,外感六淫、内伤饮食、 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均可影响于胃,使胃失和 降,胃气上逆,发生呕吐。
一、病因
1.外邪犯胃
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 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胃失和降之常,水谷随 逆气上出,发生呕吐。由于季节的不同,感受 的病邪亦会不同,但一般以受寒者居多。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5
4.肝气犯胃证
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 红,苔薄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 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该
常用药:苏叶、厚朴理气宽中;半夏、
生姜、茯苓、大枣和胃降逆止呕。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18
辨证论治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19
一、辨证要点
应首辨虚实。如《景岳全书·呕吐》 指出:“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 证多由感受 外邪、饮食停滞所致,发病 较急,病程较短,呕吐量多,呕吐物多有 酸臭味。虚证多属内伤,有气虚、阴虚之 别,呕吐物不多,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 乏力,脉弱无力等症。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1
三、证治分类
(一)实证
1.外邪犯胃证 突然呕吐,胸脘满闷,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紫苏、白芷芳香化浊,散寒
疏表;大腹皮、厚朴理气除满;半夏、陈皮和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6
2.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甘肥
及不洁之食物,皆可伤胃滞脾,每易引起食滞不化,胃 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 3.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 脾,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亦可因脾胃素虚,运化无力,水谷易于停留,偶因气恼, 食随气逆,导致呕吐。 4.病后体虚 脾胃素虚,或病后虚弱,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胃 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食滞胃中,上逆 成呕。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7
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 淡,脉濡弱。 证机概要:脾 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常用 药:人参、白术健脾和胃;干姜、 甘草甘温和中。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8
3.胃阴不足证
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似饥而不 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7
病机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8
呕吐的发病机理总为胃失和降,胃气上
逆。其病理表现不外虚实两类,实证因外
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
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呕;虚证为
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其
中又有阳虚、阴虚之别。一般初病多实。
若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17
三、相关检查 呕吐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胆有 密切关系。所以可用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了解胃 黏膜情况,贲门、幽门口关闭情况及十二指肠黏膜的改 变。若呕吐不止,伴有腹胀、矢气减少或无大便,应做 腹部透视及腹部B超,以了解有无肠梗阻。若病人面色 萎黄,呕吐 不止,伴有尿少、浮肿,应及时检查肾功 能,以排除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所致呕吐。若病人暴吐, 呈喷射状,应做头部CT或MRI,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 也可以做腹部B超,了解胰腺及胆囊的情况,必要时结 合化验血常规、尿淀粉酶、血淀粉酶。若呕吐不止,需 检查电解质,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育龄期妇女,应化 验小便,查妊娠试验。
26
(二)虚证
1.脾胃气虚证 食欲不振,食人难化,
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苔白滑,
脉象虚弦。
证机概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半夏祛痰降逆,和胃止呕;陈皮、木香、砂仁
理气降逆。
冷,或口舌干燥,或倦怠乏力等不同症状。
虚实之间常可互相转化或相互兼夹。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33
治疗呕吐,当以和胃降逆为原则,但须 根据虚实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一般暴病呕 吐多属邪实,治宜祛邪为主。久病呕吐多 属正虚,治宜扶正为主。一般来说,实证 易治,虚证及虚实夹杂者,病程长,且易 反复发作,较为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