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04-03呕吐(2)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节 呕吐
7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
概述
8
呕吐的概念: 呕吐是指胃气上逆,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
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 ,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合称为呕吐。
.
呕吐源流
学习要点:
胃痛的概念,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痞满的概念,辨证 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呕吐与反胃的鉴别,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 治;呃逆的辨证要点,分证论治;噎膈的概念,与梅核气的鉴别,分证论 治;腹痛的病机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泄泻与痢疾、霍乱的鉴别, 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概念,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便秘的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呕哕病诸候·呕哕候》指出:“呕吐之病者,由 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认为呕吐的发生是 由于胃气上逆所致。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呕吐哕逆》指出;“凡呕者,多食生 姜,此是呕家圣药。”后世沿用至今。
金代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喘呕》又云:“凡呕吐者,火性上炎 也,无问表里,通宜凉膈散。”
.
6
依据脾胃的生理和病机变化特点,将胃痛(吐酸、 嘈杂)、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泄泻、痢疾 、便秘等归属为脾胃病证。脾胃病证的发生与感受外 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薄弱等密切相关,其 治疗强调胃以通为用,脾以升为健,恢复脾升胃降的 正常功能。上述病证虽归属于脾胃,但与其他脏腑亦 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 。
.
4
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与 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通为用,以降 为顺,与脾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 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 脾胃运化水谷以所养。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 、运化、升降、调摄等功能的异常。
.
5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 煦则运化健旺。胃喜润恶燥,不仅需阳气的温煦,更 赖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胃气 通降。故脾阳(气)易虚,而胃阴易亏。脾的运化水谷 精微功能减退,可出现纳呆、便溏、腹胀、倦怠、消 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可产生湿、痰、饮等 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症。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 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胃气壅滞,而 发生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 ,可致暖气、恶心、呕吐、呃逆等。小肠司受盛、化 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皆隶 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
.
10
元代《丹溪心法·呕吐》日:“胃中有热,膈上有痰者 ,二陈汤加炒栀子、黄连、生姜。有久病呕者,胃虚 不纳谷也,用人参、黄芪、白术、香附之类。大抵呕 吐以半夏、陈皮、生姜为主。”
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呕吐潍出:“有外感寒邪者, 有内伤饮食者,有气逆者,三者皆从藿香正气散加减 治之;有胃热者,清胃保中汤;有胃寒者,附子理中 汤;有呕哕痰涎者,加减二陈汤;有水寒停胃者,茯 苓半夏汤。”较好地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
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对其原因亦有详论,如《素问·举痛论》 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日:“诸呕吐酸……皆属于热。”“9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 ”“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认为寒、热、湿等外邪,均可引 起呕吐。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呕吐的证因脉治均有详尽阐述,所列 的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 汤等均为行之有效的方剂。书中还提出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 质的保护性反应,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亦云:“夫呕 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此时治疗,当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
中医内1 科学
.
第四章 脾胃系病症
2
第一节 胃痛 第二节 痞满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噎膈 第五节 呃逆 第六节 腹痛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九节 便秘
.
3
学习目的:
掌握脾胃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胃痛、痞满、呕吐、呃逆、噎膈、腹痛 、泄泻、痢疾、便秘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
11
呕吐可以出现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神经性呕 吐、急性胃炎、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肠壅积 症、急性胆囊炎等,当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可参考 本节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而肠梗阻、急性 胰腺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早期 出现呕吐者,则应全面综合处理。
.
【病因病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
3.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 吐。或脾胃素虚,纳运失常,水谷难化,偶因气恼,则食随 气逆,导致呕吐。
4.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或病后脾弱、劳倦过度耗伤中气 ,胃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食滞胃中,上逆
. 成呕。
14
呕吐病因多端,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调、 禀赋不足均可影响于胃,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 生呕吐。
.
13
(一)病因
1.外邪犯胃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胃 腑,使胃失和降之机,水谷随逆气上出,则发生呕吐。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食过量,过食生冷,醇酒辛辣 ,甘肥及不洁之食物,皆可伤胃滞脾,每易引起食滞不化, 胃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
(二)病机 呕吐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胃,但与肝、胆、脾有密切的关系。肝气郁结
,或胆腑郁热,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或胃阴不足,胃失濡降,气逆作 呕;脾气亏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久则气虚及阳;或脾阳素虚,水 谷不归正化,痰饮内生,阻碍胃阳,升降失常,胃气上逆。
发病机理总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类,实证因 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 作呕;虚证为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其中又有阳虚、阴 虚之别。一般初病多实。若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 虚。亦有脾胃素虚,复因饮食所伤,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