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含详细答案)
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 càn)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C. 莲花(lián huā)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D. 突兀(tū wù)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比赛,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在这次活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了。
3. 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C.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4. 下列成语中,出自《诗经》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爱国之心,如日中天;报国之志,如磐石之坚。
B.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青春似火,热情似血。
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多义词的一项是:A. 知识B. 美丽C. 高兴D. 智慧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难道没有发现,他的成绩一直在进步吗?B. 这样做,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C.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D. 这样的错误,难道还会犯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青天白日,晴空万里。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D2.(3分)C3.(3分)B4.(4分)按照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证,首先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
5.(6分)逻辑错误:①犯了“假二择一”(“虚假两难”)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这个世界既是干活儿的地方,也是忧心忡忡地闲逛或瞎哼哼的地方”。
②犯了“条件缺失”的逻辑错误或改为“拧脾气要打掉,但不一定会打掉”。
③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花钱的多少与呆在学校里的好处没有关系”。
6.(3分)D7.(3分)C8.(4分)①提前交代了造桥失败的结果和原因,打乱了叙事顺序,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和可读性。
②已经知道曾祖父造桥失败了,再接着去看他当年本应当意气风发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暗示了曾祖父英雄形象的落幕,丰富了他的形象特点。
9.(6分)①曾祖父能带领徒弟和儿子给官家修桥,开采并制作出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这就是一个石匠的荣耀,是可以创造职业生涯巅峰的英雄形象。
②这种气概砥砺着匠人们精益求精,能成就很多能工巧匠。
如祖父孙有元就替曾祖父挽回了造桥失败而丢的面子。
③曾祖父失败了还在儿子和徒弟面前嘴硬,想保留英雄权威;也能深明大义,主动担责,去城里请罪,写出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
④满身的力气和本领的祖父孙有元,却最终英雄气短,也给我们展现了农村匠人的生存状态与境遇,个体的渺小无法在时代的洪流中彰显英雄本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3分)BCF11.(3分)B12.(3分)B13.(8分)(1)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你不回来,这将使我忧愁而死。
”(2)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憎恶(厌恨)他,派之弥去杀害他。
14.(3分)态度:拒绝。
原因:战前看不上他们的勇气,战斗中以利诱惑他们;阵前杀敌是他们的职责。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导语】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么高中二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
与起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声。
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有实力。
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学习路上,无忧考网为你加油!【一】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
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
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
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
“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
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
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
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
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
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
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导语】不管此时的你是学霸级别还是学渣分⼦,不管此时的你成功还是失意,不管此时的你迷茫还是有⽅向,请你认识⾃⼰,好好爱⾃⼰。
再怎么羡慕别⼈的钱包,⾝份,地位。
那都不是⾃⼰的。
收起你的伪装愚昧,好好地做⾃⼰,记住⾃⼰在糟糕也是⾃⼰,请善待⾃⼰。
⽆忧考为你整理了《⾼⼆语⽂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学习路上,⽆忧考为你加油! 【⼀】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形式、表现⼿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为明显,胡适⾃⼰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话诗⼈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脉⾎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巷》的中⼼意象“丁⾹”,即来⾃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空结⾬中愁”,卞之琳就说《⾬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空结⾬中愁’的现代⽩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中的⽆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九⾸》中的《迢迢牵⽜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势与李⽩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与元⽩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话⼩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命主题,历史主题,⾃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兴象征,构思⽴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与⽤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
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
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
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等,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的。
“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经济泡沫一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
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
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
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
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
“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
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
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
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有答案
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9分,每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对于汉末的“清议”,刘勰从中吸取了重视人物操守的所谓“骨鲠”的观念。
对于魏晋的人物品藻。
他吸取了“骨”与人的气质、个性、才能相关的思想,并且直接把人物品藻中的“风骨”这个概念引入了文学理论。
但是,刘勰所赞赏追求的“风骨”不是魏晋玄学所追求的那种超脱玄远、不以俗务经怀的“风骨”,而是由《易传》而来的崇尚“刚健”的“骨”。
刘勰一反玄学的理想,把“刚健”与“风骨”结合起来,高扬了一种和魏晋玄学不同的审美理想。
这是他的“风骨”论的重要特征,也是他的重大贡献。
刘勰所说的“风骨”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来看,极大地发扬了儒家美学所具有的积极入世的精神。
刘勰最为服膺的儒家思想,是荀学——《易传》这个分枝的思想。
也正是在这一分枝中。
儒家的入世精神得到了它可能得到的最为积极、健全的表现。
当然,刘勰的儒家思想不可能脱离孔、孟,但由于刘勰实际是站在荀学这一分枝的思想立场上,因此他的思想又和孔、孟有所不同。
自汉代以来,由孔子而来的所谓“温柔敦厚”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在《文心雕龙》中也有表现。
但在另一方面,刘勰的“风骨”论赞美“翰飞戾天”的鹰隼的“骨劲而气猛”,称赏“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这又是同“温柔敦厚”之旨难于相容的。
刘勰对“风骨”的“刚健”“骨鲠”的要求,显然同孟子赞美“浩然之气”的“至火至刚”以及“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精神有关,但两者又有不同。
这种不同,实际也就是荀学与孟学的不同。
站在荀学立场的刘勰称赏感性物质的自然界的丰富多样的美,鲜明地要求美与真的统一,与轻视外在物质世界,强调通过主体心灵的活动而“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孟子很不一样。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
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
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
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
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
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
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陈玉明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
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
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
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同时,传播民主与科学理念,并持续关注青年教育问题。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新青年以“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为标准,新文化阵营为此提出要办“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②中国传统教育弊端丛生,许多仁人志士将目光投向了同时期发达的西方国家,结合了当时的国内情况提出新的教育思想。
1912年,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包括:实利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
同时,陈独秀的现实主义、惟民主义、职业主义、兽性主义教育思想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基本一致。
新文化运动阵营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主张对青年进行全面的教育,以培养革命的后备军。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学校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就要改变,首先,在学校制度上,蔡元培提出了大学改制,北京大学基于现实状况进行了扩大文理二科、停办工科等内容的改革,避免了不同层级的毕业生岗位互相龃龉,最大限度让青年回馈社会,之后其他大学陆续改制。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摒弃旧的灌输式教育,要以传授为手段,学习为目的,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旧教育,启发学生学习。
③在教育内容上,第一,在德育上提倡新道德。
陈独秀认为“孔子倡导的价值观念与建设现代民族国家和公民社会的目标无法适应”。
因此新文化阵营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抨击,倡导学习西方的民主自由观念。
《新青年》杂志自1918年第4卷实行改版为白话文,通过白话文摧毁文言文代表的封建观念,让国人逐渐接受新观念,打破建立在儒家话语体系上的封建政治、思想。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里仁》)(2)故有之以为利,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第十一章)(3)__________________,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提问时,指出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是“恕”,并指明其具体的行事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各项语言表达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2分)A.《红楼梦》后四十回历来被世人所诟病,因为它是后人续写的,B.宝玉只要与整个封建家族决裂,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真正爱情。
C.《红楼梦》是人们公认的经典,所以被高中教材选定为必读书。
D.“金陵十二钗”都以悲剧结局收场,只有李纨、巧姐得以幸免。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在2023年新一轮榜单中,上海老字号数量依然名列全国各省份榜首。
但仍有一些耳熟能详的上海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
由此,如何与时俱进地增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依旧是上海老字号难以回避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要求老字号所构建的文化认同,必须与当下的审美认知和物质需求相统一。
①然而文化认同难以维系当代消费者与品牌的情感联系②消费者对于老字号的文化认同来自民俗活动的开展和生活观念的承袭③文化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所属文化的价值肯定和心理上的归属感④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老字号品牌存在过时土气的刻板印象A.①④③②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尚书》中,“天”已不是人所不能认识的东西,反而是人能认识它,并在行动中达到自已的目的。
到了与《尚书》不同的《周易》及先秦诸子出现后,天人观的内涵才实现了人文理性的转向。
这其中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主要流派,基本上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涵。
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道数将为天下裂”,三人都在言说“道”,可见那时“道”已经成为当时思想的主题。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
”这里的道,老子认为是不可以命名的,也即无法用概念来加以界定的,一旦给它强行取了名字,那就不是“道”了。
也就是说,“道”是不可以用概念来确切把握的,天不再是最高的存在,而是要师法道,即“天法道”。
由此,天成为从属于道的范畴,从而获得了形而上的哲学意义。
可以说先秦诸子思想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
这一时期,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道”,用以沟通天人,摆脱原始巫术和传统天命观的束缚,促进了人性的觉醒。
而由此形成的“天人”关系被视作一种新的“天人合一”,“道”正式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思想主题和核心范畴, 一切都要以“道”为本源依据和最终旨归。
而由于这种“道”是祛魅后的形而上的范畴,使得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实现了人文的转向,而且形成了沟通天人、物我的媒介。
无论是哪一种思想,天人关系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其发展确实是经过原始宗教的信仰阶段而逐步发展到形而上的理性层面。
经过先秦诸子的改造,天基本上脱去了其神秘外衣,呈现出更多人文理性的色彩。
但不论是具有神秘意义的天,还是自然意义上的天,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并指导人事活动的依据,其最终目的都是明吉凶顺人事。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比象(比拟象征)”思维,就被赋予了更多政治伦理层面的内涵。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6分)(1)子曰:“,。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老子·第三十三章》)(4)《大学之道》中认为天下所有人都应该重视修身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
(4分)(1)小明打算给自己远在他乡的好朋友寄送一张明信片,下面诗句适于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一项是()(2分)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C.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D.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现在定了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是很对的。
历史上多次失败的情形,不能再继续了,也决不能让它再继续了,而要使它转变为胜利。
那么,现在已经转变了没有呢?没有。
这一个转变,现在还没有到来,现在我们还没有胜利。
但是胜利是可以争取到来的。
抗日战争就要努力达到这个由失败到胜利的转变点。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1939.5.4)①现在中国的革命正在前进着,正在向着胜利前进②几十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屡次地失败了,这种情形,现在要来一个转变,不是再来一次失败,而是要转变到胜利的方面去了③“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这件事含着一个重要的意义④就是说,它表示我们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快要进到一个转变点了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③④②①D.①③④②二阅读(5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6题。
(12分)今夜天使不休息——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夜班见闻①记者就读医科大学时,曾有过在医院值夜班的经历,懵懵懂懂的临床实习生活并未对“夜班急诊”一词有过太深的记忆。
然而,时隔近10年后,我有幸在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急诊外科度过了18个小时夜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了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地深刻而普遍地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
其中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使人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整齐的步调、集中的意志。
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往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①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
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剥.落(bō) 栖.息(qī) 周公吐哺.(fǔ) 蜗角.虚名(jiǎo)B.笑靥.(yè) 龟.裂(jūn) 放浪形骸.(hái) 运筹帷.幄(wéi)C.粗糙.(cāo) 浸渍.(zì) 呱.呱坠地(gū) 陨.身不恤(yǔ)D.慰藉.(jí) 铁砧.(zhēn) 茕.茕孑立(qióng) 异曲.同工(qǔ)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那么关于物种的起源问题;我们即使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
B.大多数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基因组的差异与调节基因的环境不协调而引起的;所以;要与我们的基因建立起和谐关系;善待自己。
C.写作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情感;要“会爱会恨”;同时也要敢爱敢恨;爱什么、恨什么;如何爱、如何恨;都是我们写作的内容。
D.“弘扬传统孝道;体验亲情;学会感恩”大型报告会将于2013年1月26日在校大礼堂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作演讲。
3.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它们都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B.古诗文常常在篇名上反映出文体特点;如《兰亭集序》《陈情表》等。
《陈情表》中的“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C.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其中元杂剧代表作《西厢记》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鄂南高中三校联考语文试卷(08.12.18)第Ⅰ卷选择题(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偌.大ruò蟠.桃pán 逡.巡qūn 混.混沌沌h únB、扼腕.wǎn 踟.蹰chí歆.羡xīn 呱.呱坠地gūC、狷.介juàn 怔.忡zhēng 弱冠.guàn 怏.怏不乐yàngD、怪癖.pǐ半晌.shǎng 编纂.zuàn 既往不咎.ji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筹划桀傲怨天尤人天真罄露B、瑕疵万籁对牛弹琴常年累月C、屠戳宫阕陨身不恤独辟蹊径D、琐碎萧索冥顽不灵直截了当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唯智说过那家伙属于真正的艺术气质,整天闷着头神神道道地异想天开....。
B、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C、我记得,父亲对我们兄弟三人从没有过好脸色,有时耳提面命....,甚至棍棒相加。
D、一部《水浒传》,长篇大论....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B、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和跟车轮一样单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朋友,请读一点泰戈尔吧,他会让阳光重新洒满你的心房。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D、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B、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
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就是真实写照。
C、要有意思才有话说。
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D、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我们需要研究“人类世”我们在地球科学中把现在或者说最近这一时代看做环境问题的时代,并作为一个单独的有其特殊含义和内容的地质时代来研究,提出“人类世”这样一个最新的地质时代。
“人类世”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加剧,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视角,是从地球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的新途径。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几十年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在空间范畴表现为从治理“三废”扩大到保护区域环境,而今到考虑全球性的环境变化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分析,进而企图对人类和这个星球的未来有所预见,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人们对环境演化及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驱动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当人们沉浸于征服自然的乐趣当中的时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
例如水资源的问题。
我们知道生产1吨小麦要1000吨水,生产1吨玉米要1200吨水,而生产1吨稻米则要2000吨水。
我国西北地区人均水的总占有量仅是1781吨。
与全国的平均人均占有2200吨还差得很多。
水资源的不足影响农业生产是很严重的,再加上自然灾害,那就更厉害了。
这样的情况又造成了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所以荒漠化的面积在我们国家有很大的扩展。
我们可以看到温度上升带来的影响:据估计,如果气温上升1摄氏度,海平面要升高10厘米,而全球3/4的大城市和占40%的人口都集中在离海岸不过60公里以内的地区。
有人说,生态环境的价值可以估算。
印度一位学者提出来,检查50年的大树所产生的氧气、吸收的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增加土地肥沃的作用、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以及为鸟类和兽类提供繁殖场所的六项作用加起来,得出来的生态效益是196美元。
在我国神农架保护区,50年以上的树有50万株,按这样来算的话,神农架这个地区就自然资源本身来说,生态效益可以大于一百亿美元,赶上2003年整个上海市的GDP总值。
可是现在这个地区仍然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好地注意。
地球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是无比精确的。
事实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
现在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来考察今天的地球系统,也就是“人类世”。
鉴于人类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重要力量,研究“人类世”,不仅需要多种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而且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
6、下列对“人类世”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人类世”是从特定角度出发对现在存在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的地质时代的指称。
B、“人类世”指的是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加剧,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最新的地质时代。
C、“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视角,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新途径的地质时代。
D、“人类世”是对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并影响到环境演化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地质时代的界定。
7、下列对“我们需要研究‘人类世’的根本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环境科学在空间范畴扩大了它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人类和这个星球有所预见。
B、不知生态环境价值可以估算,忽视荒漠化加剧、气温上升、森林破环等重大环境问题。
C、人类已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力量,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以加强研究。
D、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加强,使当今环境问题凸显,同时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8、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我国的土地、历史、人民更有条件为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从自然与人文的角度研究地质环境问题有可能取得地质学的重大突破。
B、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做法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后果极为严重,今后只要我们能转变观念,问题就会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C、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神农架地区目前仍然很贫困,如果他们能保护好生态环境,就可以早日脱贫致富。
D、从治理三废到保护区域环境和考虑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的研究,将会彻底改变地球环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状况。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每小题3分)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①。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②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③,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掉栗:战栗,颤抖。
②扬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
③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
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累:连续B、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擢:选拔,提升C、欲如.庭学之游如:往,到……去D、辄.糜碎土沉辄:于是,就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肝胆为.之掉栗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C、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③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职。
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有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比如孔学儒道。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
(4分)。
⑵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4分)。
⑶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2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①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试分析中间两联如何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的。
(4分)答:。
②有评论认为,尾联两句,与其说是喜幸之词,倒毋宁说是悲苦之情,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理解。
(4分)答:。
15、根据要求或提示默写填空。
(6分,每空1分)⑴、姜夔《扬州慢》词序中有“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句,“寒水自碧”用乐景写哀情,意味深长。
杜甫《蜀相》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来。
,。
⑵、用典是古诗词写作手法之一,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用女娲典故的句子是:,石破天惊逗秋雨。
陆游在《书愤》中用檀道济典故直抒胸臆,一吐满腔忧愤之情的两句是:,。
⑶、苏洵在《六国论》中警戒当时统治者吸取六国灭亡历史教训的一句是:!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18分)骆驼刺甘泽一出嘉峪关,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