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配伍与临床(柴、葛、芷、辛)

合集下载

临床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临床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铁杆中医论坛临床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转帖}作者:曹礼静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

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清心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通—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药物配对: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药物配对: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中医加减汤头歌诀

中医加减汤头歌诀

中医【加减汤头歌诀】《加减汤头歌诀》来自网络,选编常用方剂25首,医宗仲景,编辑。

通过加减变换,所涉及方剂达280余首,有经方有时方。

此外,还有随证用药诀、引经药等。

四君子汤加减变换歌参术苓草四君汤,补中益气基本方、ﻫ气滞陈皮异功就是,体虚自汗黄芪当;ﻫ脾胃虚甚芪山药,虚热呕酸加贝姜。

益以夏陈六君子,与胃健脾莫如此。

ﻫ胃寒呕吐丁藿与,香砂六君更消食、十味人参源六君,柴胡葛根芩芍施。

ﻫ倦瘦无力遗与滑,龙牡莲须黄柏加;ﻫ带下脾虚湿盛致,芡实樗皮鸡冠花;ﻫ痞满胸闷正气微,陈皮木香当归砂。

脾虚厌食肢无力,升阳益胃用无疑;六君合入柴风泻,二活芍连与黄芪。

内热芩连与花粉,脚弱木瓜黄防己。

ﻫ中虚久疟宜四兽,乌梅草果六君与。

健忘芪远木香菖,龙眼当归枣仁居。

肥人眩晕六君主,当芎芪桔麻芷需。

ﻫ惊悸怔忡远茯神,萸药枣菖麦味依。

补气运脾六君由,萋芪砂仁九味求、归脾则由四君化,远枣芪归香圆肉、健脾陈皮三仙用,香连砂药肉蔻成。

ﻫ参苓白术虚湿并,豆药莲砂苡桔同。

七味白术藿木葛,芪豆相逢六神名。

ﻫ补中益气缘异功,芪麻柴归减茯苓。

柴麻易作桂五味,拯阳补脾益肾精。

四君四物名八珍,气血双补培元根;安胎饮中无甘草,芪附艾榆蛎断芩、泰山磐石去茯苓,芪断芩砂糯米新、ﻫ胎元饮亦宗八珍,只把苓芎易杜陈。

ﻫ毓麟珠疗不妊娠,杜菟鹿椒调冲任。

ﻫ八珍桂芪称十全,虚劳姜枣一并煎、ﻫ养荣可由十全化,无芎反增陈味远。

十全除去芪地草,胃风汤中粟米兼。

十四建中遵十全,苁蓉麦夏附子添。

肺劳咯血用保珍,二冬知柏地骨寻;合入养荣去远桂,柴胡朴枣与莲心。

ﻫ四君变化无穷妙,临证随机运如神。

六味地黄丸加减变换歌六味地黄益肝肾,地萸药苓丹泽全。

阴虚火旺着知柏,虚甚鳖甲地骨添。

ﻫ养阴明目合杞菊,麦味可疗肺肾虚。

ﻫ血虚归芍一并加,下焦湿热柏蔛滑。

肾阳亦虚巴淫入,阴虚少液麦玄斛、肾不纳气泄泻苦,纳气沉砂一同煮。

ﻫ疏肝益肾柴芍先,芎丹归栀就是清肝、滋水清肝加归芍,栀子柴胡一并煎。

ﻫ肝阳上亢黄芩胆,腹胀胁痛枳陈兼。

解表剂-辛凉解表 柴葛解肌汤(程氏)

解表剂-辛凉解表 柴葛解肌汤(程氏)

更多尽在
解表剂-辛凉解表柴葛解肌汤(程氏)
【方名】柴葛解肌汤(程氏)
【出处】《医学心悟》
【分类】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柴胡(6克)葛根(6克)黄芩(6克)赤芍(6克)甘草(3克)知母(5克)生地(9克)丹皮(3克)贝母(6克)
【方诀】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

不恶寒而口渴,舌苔黄,脉浮数。

【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方解】此方比陶氏柴葛解肌汤少羌、芷、桔,是因不恶寒无需多用升散发表之品,且羌、芷皆辛温香燥,见症已有口渴,故减去;再者,虽去石膏,但配入知、贝、丹、地,不仅清热,还能滋阴;若见谵语,则其力不逮,故又加入石膏。

可知程氏方重在清里,陶氏方重在解肌,是两方同中之异。

【化裁】心烦加淡竹叶十片(3克);谵语加石膏三钱(12克)。

经方配伍与临床(柴胡、葛根)

经方配伍与临床(柴胡、葛根)

• 《伤寒九十论·证十四》载许叔微以本方治身热、目疼、鼻 干不眠、大便不通、尺寸俱大,已数日,两服而愈。另载治
蒋某,其初心烦喜呕,往来寒热。医初以小柴胡汤不效,诊
之脉洪大而实,认为热结在里,与大柴胡汤,二服而病除。 • 王淑华治何某,男,32岁。持续性低热4月余,屡服解热抗 炎之中西药均未效。确诊为功能性低热。证见形瘦神疲,少 气懒言,心烦喜呕,四肢不温,溺赤便秘,自汗时作,舌微 红,脉沉迟。检查:体温37.9℃,其他常规检查及胸透均无 异常。诊为“内伤发热”,拟东垣甘温除热之法予治,3剂, 药后诸证有增无减,体温波动在37.9~38.1℃之间。
白腻者。
大柴胡汤
1.太阳病,经过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
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
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2.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
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
胸汤主之。(136) 3.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 汤主之。(165) 4.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金匮 要略·服满寒疝宿食病·第12条》)。
• 有统计本方验案23例,其中发热15例,有胸胁苦满或脘腹疼
痛及病症与肝经循行部位有关者17例。两者共有的9例,可见 上述二证的出现对辨别本方证有重要的意义。使用本方要注 重体质辨证,通常是桂枝体质伴有胸胁苦满等柴胡证,或柴 胡体质伴有恶风自汗、关节痛等桂枝证,或柴胡汤证与桂枝
汤证互见者。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疾病,体质辨证十分重要。
• 辨为太阳少阳两经之气郁滞不通,不通则痛也。
治当并去太少两经之邪,和少阳,调营卫。方选 柴胡桂枝汤加片姜黄:柴胡16g、黄芩10g、半夏 10g、生姜10g、党参8g、炙甘草8g、桂枝12g、 白芍12g、大枣12g、片姜黄12g。服3剂,背痛大

中医考点方剂学常考方剂特殊配伍及药物用量比

中医考点方剂学常考方剂特殊配伍及药物用量比

中医考点方剂学常考方剂特殊配伍及药物用量比导语方剂学的考点,比较零碎,历年来,考研学子都是在背诵方歌,但是仅仅是背完方歌还是不够的,接下来小编就为你们总结一下方剂学中方剂中的常考的药物用量比和特殊的配伍特点。

1.桂枝汤:重点掌握其特殊的配伍意义,方中桂枝与芍药用量相等(比例为1:1),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之病机,体现营卫同治,祛邪扶正,邪正兼顾之意;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相助则汗出有源,芍药得桂枝相助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2.九味羌活汤:此方的配伍意义中提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方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阁,组成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3.银翘散:《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

4.大承气汤:方中的药物配伍体现了“通因通用”、“寒因寒用”之法。

5.左金丸:方中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例为6:1。

6.芍药汤:方中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体现了“通因通用”之法。

7.六一散:方中滑石与甘草的用药比例为6:1。

8.参苓白术散:此方中桔梗宣利肺气,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与诸补脾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

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云:“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即因烦劳则虚而生热,采用甘温之品以补元气,而虚热自退,为“甘温除热”法,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

10.麦门冬汤:方中粳米、大枣益脾胃,化生阴津,助人参益气生津,体现了“培土生金”之意。

11.一贯煎: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因肝藏血,肾藏精,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体现了“滋水涵木”之意。

12.凉开三宝: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13.桂枝茯苓丸:本方治漏下之症,采用行血之法,也体现了“通因通用”之法。

13.枳实导滞丸:方中的药物配伍也体现了“通因通用”之法。

经方--主治现代病

经方--主治现代病

经方--主治现代病我常用的调体经方——转载▼一、大柴胡汤通里攻下方,主治以心下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

【常用剂量】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30克、白芍20克、制大黄10克、干姜5克、红枣20克【体质要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

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

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主治疾病谱】胰腺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炎性胆囊息肉、胆石症、高脂血症、脂肪肝,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裂孔疝、胃窦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肠道易激综合症,肺癌、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中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肥胖症、糖尿病胃轻瘫、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腺瘤、甲亢、甲减等)、干燥综合征,乳腺癌术后调理、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肿、溢乳、痛经、闭经、多囊卵巢,肾结石急性发作、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加减法】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腹满胀气者,合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痰散(即《金匮》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二、桂枝茯苓丸古代的下死胎方,现代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

主治以气上冲、少腹急结、肌肤甲错为特征的病症。

【常用剂量】桂枝15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体质要求】体格比较健壮,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

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或发青,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暗淡,舌边紫色或舌底静脉怒张等。

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或下肢肌肉有绑紧感,或下肢皮肤色暗,发黑,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

葛根方剂选用

葛根方剂选用

方剂选用:1. 治疗金疮中风, 痉欲死: 捣生葛根一斤, 细切, 以水一斗, 煮取五升, 去滓, 取一升服, 若干者, 捣末, 温酒调三指撮, 若口噤不开, 但多服竹沥, 又多服生葛根自愈, 食亦妙.(《肘后备急方》)2. 治疗酒醉不醒: 葛根汁一斗二升, 饮之, 取醒, 止.(《备急千金要方》)3. 治疗鼻衄, 终日不止, 心神烦闷: 生葛根, 捣取汁, 每服一小盏.(《太平圣惠方》)4. 治疗心热吐血不止: 生葛根汁半大升, 顿服.(《广利方》)5. 治疗斑疹初发, 壮热, 点粒未透: 葛根、升麻、桔梗、前胡、防风各一钱, 甘草五分.水煎服.(《全幼心鉴》)6. 治疗食诸菜中毒, 发狂烦闷, 吐下欲死: 煮葛根饮汁.(《补缺肘后方》)配伍效用:葛根配伍柴胡、石膏葛根与柴胡, 均轻清升散而解表退热;石膏清解里热.三药伍用, 有解肌清热之功效, 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邪郁化热之发热重、恶寒轻、头痛鼻干之证.葛根配伍黄连、黄芩葛根解表清热, 升脾胃之阳而生津、止泻;黄连、黄芩清热燥湿.三者配用, 共奏清热解表、燥湿止泻之功效, 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葛根配伍麻黄、桂枝葛根善于缓解项背肌肉痉挛, 为表证兼项背强急之要药;麻黄、桂枝有发散风寒之功效.三者合用, 共奏散寒解表、缓急止痛之功效, 多用于治疗风寒表证而见恶寒无汗、项背强痛者.葛根配伍人参、茯苓葛根升脾胃清阳而止泻痢;人参大补元气;茯苓健脾渗湿.三药合用, 有益气健脾止泻之功效, 用于治疗脾虚泄泻.葛根配伍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天花粉可入肺胃清肺胃之燥热, 又能养阴生津以止渴, 为清热生津之良药.二者伍用, 有清热生津止渴之效, 用于治疗热病口渴及消渴等证.《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葛根散【处方】葛根、麻黄(去根.节)、人参,各半两;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分。

【炮制】上件捣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伤寒,四肢烦热,头疼体痛,心躁口干发渴。

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汤(辛散苦泄法)明陶节庵《伤寒六书》石膏柴胡羌活白芷黄芩芍药桔梗甘草葛根加姜枣,水煎服。

【主治】治三阳合病,头痛发热,心烦不眠,嗌干耳聋,恶寒无汗,三阳证同见,脉浮而洪者。

【方论选萃】清王旭高:此汤以羌、葛、柴胡并用,而石膏、黄芩等为佐,乃统治三阳经表证,寒将化热之法。

若谓太阳、阳明合病,则柴胡尚不宜用,而节庵用之,何也(《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吴谦等:陶华制此以代葛根汤。

不知葛根汤,不过太阳、阳明药,而此方君柴胡,则是又治少阳也;用之于太阳、阳明合病,不合也。

若用之以治三阳合病,表面邪轻者,无不效也。

仲景于三阳合病,用白虎汤主之者,因热甚也。

曰汗之则谵语遗尿,下之则额汗厥逆,正示人惟宜以和解立法,不行轻于汗下也。

此方得之葛根、白芷,解阳明正病之邪,羌活解太阳不尽之邪,柴胡解少阳初入之邪。

佐膏、芩治诸经热,而专意在清阳明,佐芍药敛诸散药而不令过汗,桔梗载诸药上行三阳,甘草和诸药通调表里。

施于病在三阳,以意增减,未有不愈者也。

若渴引饮者,倍石膏加栝蒌根,以清热而生津也。

若恶寒甚无汗,减石膏、黄芩加麻黄,春夏重加之,以发太阳之寒。

如有汗者,加桂枝以解太阳之风,无不行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清吴仪洛:寒邪在经,故以羌、柴、芷、葛散之;寒将为热,故以黄芩、石膏、桔梗清之;以芍药、甘草和之也(《成方切用》)。

近代何廉臣:陶氏柴葛解肌汤加减,虽为伏湿化疟之初方,然必因风发者,始堪暂用以发布。

其柴胡一味,一定川产,乃有轻清疏达之妙用,不然易青蒿脑可也(《重订平常伤寒论》)。

【近代考证】例一丁学屏治风温伤寒(病毒感染)案(选自《丁学屏临证笔录》)。

周某某,男, 27 岁,工人。

1975 年 10 月 30 日因发热、咽痛、咳嗽五天住院,住院号: 8320 。

愿者于 10 月 26 日开始发热,体温 39.5 ℃,伴咽疼,咳嗽,厂保健站给青霉素肌注,并服退热药,热仍弛张,体温℃~ 39℃,曾呕吐二次,无腹痛及腹泻。

经典名方柴胡桂枝汤这样运用,可治多种病!‖仲圣经方医案合辑

经典名方柴胡桂枝汤这样运用,可治多种病!‖仲圣经方医案合辑

经典名方柴胡桂枝汤这样运用,可治多种病!‖仲圣经方医案合辑注:语音由机器人阅读,各位师友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聆听。

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合病的方剂,是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量而组成,主要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引起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

随着其临床运用和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有很多新的用途。

本方既能调和营卫气血,又能和解表里,疏肝利胆,故临证治疗范围颇广,应用机会亦甚多。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相关条文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附方《外台》柴胡桂枝汤治心腹卒中痛者。

方组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柴胡桂枝汤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汤入复方全。

阳中太少相因病,偏重柴胡作仔肩。

——《长沙方歌括》涂华新导师临证用本方治疗多种病症,均取得了神奇疗效,并有其独特的见解。

仲圣师友在学习涂华新导师详解的柴胡桂枝汤后,临证验之甚效,且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本期仲圣经方医案系列合辑,为大家分享仲圣师友临床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案例,希望给大家的临床提供一些帮助。

01水疱瘙痒案患者:王某性别:男年龄:17岁初诊:2021年10月30日主诉:左手手掌内侧起水疱瘙痒二个月现病史:左手心起水疱,有皲裂少许渗出,面色青黄,偏瘦,纳可,二便正常,晨起口干。

查:舌淡红、苔白腻略厚。

舌尖红点,舌下瘀。

双脉弦左少浮。

诊断:太阳少阳合病方剂:柴胡桂枝汤加土茯苓剂量:10剂方组:柴胡60g 党参20g 黄芩20g 制半夏30g 炙甘草20g 桂枝20g 赤芍20g 生姜20g(切)干枣6枚(撕)土茯苓30g 煎服方法:冷水1400ml,泡40分钟,大火煮开,小火再煮40分钟,去渣,余下600ml,分三次一天热服。

《伤寒杂病论》柴胡药对配伍作用探析及临床运用举隅

《伤寒杂病论》柴胡药对配伍作用探析及临床运用举隅
【 基金项 目】 南省 自 河 然科 学基金项 目( 9 0 10 ) 河南 省郑州市科 94290 ;
技攻关项 目( 0 T S 8 — 。 1 P G 4 6 5) ‘ 通讯作者
桂 枝在 《 伤寒 论 》 中使用 频次 颇 高 , 共有 4 方 , 胡 与桂 1 柴 枝 配伍有 3方 , 计 小柴 胡汤 与 四逆散 加减 方共 5 。《 匮 若 个 金 要 略 》 桂枝 5 用 6方 , 药合用者 4方 。除 柴胡桂枝 汤 、 胡桂 两 柴
w i h a e t e a c so fCh n s r s r to o k . r a r s rp i n c mp sn rn i l s o r a i e O b i n h c r h n e t r o i e e p e c i i n b o sHe b lp e c i t o o i g p i c p e fT e ts n Fe rl a d p o e Mi c la e u s a e s r g r u n ro ii s sr i h . h n e fi i i g n o s Th u a i e e f c fi i t b e s e l n o s Die s s i i o o s a d p i r t ta g tC a g s o t s n e i u . e c r tv fe t o t s sa l . e I i l y s d i ln c l f r t o s n s o e r.Co a i l fe t H d u a r o u l u u a e c e r rt r u h t e t s a wa s u e n c i i a , o h u a d fy a s mp t e e f c sO r g p i fb p e r m r l a e h o g h b

【史上最全的经方配伍汇总】...

【史上最全的经方配伍汇总】...

【史上最全的经方配伍汇总】...【史上最全的经方配伍汇总】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枸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连梅汤,化阴生津。

乌梅——黄连(酸——苦)连梅汤,泄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四物汤,养血和血。

苍术——厚朴平胃散,燥湿行气。

豆豉——葱白葱豉汤,散寒通阳。

半夏——陈皮二陈汤,化痰顺气。

杏仁——贝母桑杏汤,顺气化痰。

知母——贝母二母散,清热化痰。

枳实——竹茹温胆汤,和胃止呕。

木香——槟榔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

人参——蛤蚧人参蛤蚧散,纳气。

黄芪——防己黄芪防己汤,行皮水。

人参——附子参附汤,温补元气。

【小柴胡汤加减歌】

【小柴胡汤加减歌】

【小柴胡汤加减歌】小柴胡汤加减歌诀柴胡半夏参芩草,少阳经病诚为宝,往来寒热日晡时,呕而胁痛用之好。

本经合病在阳明,口渴而烦干呕频,目痛鼻干眠不得,葛根知芍炒黄芩。

心中痞满热犹盛,枳桔加之奇功临。

若还痞满不能宽,小陷胸汤可兼并。

汗少唇焦口干渴,饮水无休倚连葛,若还不解却如何?竹茹石膏加一撮。

汗后浑身壮热烦,妄言干呕更呻吟,黄连解毒同煎食,一服顷刻即太平。

烦渴泻利热又增,却用原方配四苓,若是发黄小便赤,芩连知柏再加增。

大便硬结兼口渴,黄连厚朴瓜蒌壳;大便干结不通时,大柴胡汤用无错。

身热恶风口不干,本方须合桂枝汤。

若是唇焦烦渴甚,石膏知母配原方。

胸烦不呕减夏参,本方倍入瓜蒌仁。

渴除半夏加知粉。

腹痛加芍去黄芩。

胁热腹痛连芍炒,痰多贝母瓜蒌保。

呕加姜汁竹沥陈,咳嗽须加五味好。

胁痛青皮硬牡蛎,茯苓利尿治心悸。

痞而胸胁胀满时,牡蛎干姜书家秘。

胸满而咳去参枣,须加五味干姜好。

津虚发热多饮水,麦味加之参去了。

胃虚不实大便溏,芍药猪苓两物帮。

遗精滑精阴虚弱,牡蛎还添知柏良。

潮热不渴欲近衣,减却人参用桂枝。

春温发热嗽而渴,五味瓜蒌去半宜。

温病恶热不恶寒,柴参去了茯苓攒,桂枝葛芍升麻枣,咽疼还须甘桔尝。

过经胸胁满呕潮,柴胡汤内加芒硝。

温疟渴烦兼恶热,石膏知母小柴调。

伤寒日久为过经,表里俱无用此行,若是邪多元气弱,重加麦味及人参。

愈后又因劳食复,壮热心悸痰气促,还须温胆配原方,急服令人愈最速。

发热昼安而夜剧,名为邪热入血室,丹皮生地柏连栀,还配知母和当归。

若还昼剧而夜安,知母连栀地骨看。

日夜潮热俱不退,方加四物栀子连。

汗后津枯二便秘,除却半夏加生地,芩术陈归芍麦冬,若还燥甚烦他治。

主方何以柴芩列?味苦以发转邪热,止呕除痰半夏宜,性能下气味辛烈。

表不足兮缓以甘,人参甘草缓中央。

调和营卫须姜枣,和解无如用此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必考知识点:辛凉解表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必考知识点:辛凉解表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必考知识点: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桑干河人聚结芦桥(桑叶菊花)君甘草薄荷杏仁桔梗芦根连翘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外感风热表证。

咳嗽微渴。

感冒,流行性感冒,肺炎,多种感染。

银翘散银河牛巧吃草根梗叶穗银花 (薄荷芥穗豆豉)君牛蒡子连翘甘草芦根桔梗竹叶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热表证。

发热恶风,口渴咽痛。

感冒,流感,肺炎,上感,麻疹初起,乙型脑炎初期,出血热,登革热,脑脊髓膜炎,猩红热,伤寒,钩体病。

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寒温配伍方 (麻黄石膏)君杏仁炙甘草功效:辛凉宣泻,清肺平喘。

主治:风热咳喘。

身热咳逆气急。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肺炎,麻疹合并肺炎,哮喘型肺炎,大叶性肺炎,百日咳,咽痛。

麻杏苡甘汤麻黄苡仁杏仁甘草功效:解表祛湿。

主治:风湿表证,肢体疼痛。

柴葛解肌汤柴葛三更起指说秦腔高(柴胡葛根)君大枣生姜甘草桔梗白芷白芍黄芩羌活石膏功效: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寒郁化热。

身热头痛,眼痛心烦。

感冒,流感,上感。

升麻葛根汤:升麻哥炒芍药升麻葛根(君) 炙甘草白芍功效:辛凉解肌,透疹解毒。

主治:麻疹初发,或发而不透。

发热口渴,咳嗽。

皮肤瘙痒,荨麻疹,疖,蜂窝织炎,宣毒发表汤割麻前截止通信,谨防河边竹杆桥葛根升麻前胡桔梗枳壳木通杏仁荆芥防风薄荷牛蒡子淡竹叶甘草连翘功效:疏风解表,宣毒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欲出不出者。

竹叶柳蒡汤母亲河旁柳叶悬蝉割草节卖知母薄荷牛蒡子垂丝柳淡竹叶玄参蝉蜕葛根甘草荆芥麦冬功效:透疹解毒,清泻肺胃。

主治:麻疹透发不出。

攻下剂寒下剂:大承气汤笑将军朴实芒硝大黄(君) 厚朴枳实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大便秘结不通,脘腹痞满,疼痛拒按,苔黄直刺或焦黑燥裂。

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兰尾炎,急性菌痢,脑血管意外,胆道蛔虫。

小承气汤将军朴实大黄厚朴枳实功效:轻泻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调味承气汤将军干笑大黄炙甘草芒硝功效:缓下热结。

浅谈辛味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

浅谈辛味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

浅谈辛味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中药的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滋味。

其中,辛甘发散为阳,酸苦通泄为阴。

辛者能行能散;甘者补能缓;酸者能收能涩;苦者能燥能泄;咸者能软能下;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

若将五味配伍用之,加之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则可以变化出无数种用法。

诸如辛甘发散,辛苦通降等,可谓变化无穷。

因此,关于五味之间的配伍应用,值得去深入探讨研究,笔者以辛味药为例,来论述五味之间配伍的作用,以供同道参考。

1辛味与甘味甘草干姜汤辛甘相伍的应用较为广泛,以《伤寒论》中“麻黄汤”为例,麻黄性味辛温,能发越人体阳气,以发散解表为主,宣肺平喘,配以甘草,甘缓和中,既起到辛甘发散为阳,以驱散外束之寒邪的作用,又有炙甘草之补中甘缓,而不使发汗太过,伤及中气,因此成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柯琴语)又如“桂枝汤”中,桂枝辛甘性温,解肌发表,散外感之风寒,但在本方证中,本已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用桂枝配伍炙甘草,既可以助桂枝以解肌,有可益气和中,加之辛甘化阳的缘故,更能增强桂枝的解表作用;再配以甘缓多津之大枣,补中益气,滋脾生津,能起到补充发汗而损伤的津液,使表解而正气不伤,因此,辛甘合用在解表剂中起到了很好的疗效。

再如甘草干姜汤中,虽只有两味药,但却是辛和甘的配合,干姜辛热温中,甘草和中缓急,使阳气复而厥逆止,烦躁除而呕吐消。

在温里剂中,辛甘的配合能够祛除里寒,甚至回阳救逆。

例如吴茱萸汤,吴茱萸味辛性温,散寒止痛,温中止呕,能治疗寒滞肝脉诸痛证,伍以甘温之人参,大补元气,能助吴茱萸温散凝滞在肝脉之寒邪,有兼能益阴,补胃之虚;此方中,还有温胃散寒之生姜,和甘温滋脾益气的大枣,合而用之,温胃补虚,且有调和营卫的作用,能更好的起到和胃止呕的作用。

至于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之类,更是辛甘的相须为用。

由此可知,辛味药和甘味药的合用,无论是在解表剂和温里剂中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2辛与酸酸味药的功效是能收能涩,和能散能行的辛味药合用,起到收散并用,典型的例子是《伤寒论》“乌梅丸”的配伍,乌梅丸主要用于治疗胃热肠寒的蛔厥证,“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

柴胡的临床配伍应用

柴胡的临床配伍应用

柴胡的临床配伍应用柴胡,性味、苦甘、入肝胆二经,功能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柴胡配黄芩:清肝胆热、疏调气机。

柴胡和解退热、透泄半表半里之外邪。

黄芩清热泻火、清泄半表半里之里邪。

二药合用一升散一清泻,升阳达表、退热和解,如小柴胡汤。

2、柴胡配白芍:疏肝和解、解郁止痛。

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退热、升举阳气,白芍养血敛阴、柔肝和血、缓急止痛。

柴胡、白芍配伍,一散一收,以白芍之酸敛,制柴胡之辛散;用柴胡之辛散,又制芍药之酸敛,且柴胡得白芍而无劫阴之弊;柴胡疏肝气,白芍养肝血,既养肝体又助肝用,是体用兼顾之最佳配伍。

经典方主治肝郁、气滞和气血不调诸证,如逍遥散。

现代柴胡、白芍配伍的复方,可用于治疗各种肝炎、脂肪肝以及胆石症等疾病,也可用于男性不育、抗精神抑郁。

3、柴胡配升麻:升阳举陷、泻热散火。

柴胡升肝胆之清阳,升麻升阳明之清气。

二药合用,升举肝胃之清阳。

主治清阳下陷诸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如补中益气汤。

4、柴胡配陈皮:疏肝解郁、理气健脾。

柴胡解郁而升、陈皮理气而降。

《医学衷中参西录》:柴胡与陈皮并用,一升一降,而气自流通也。

主治肝郁脾虚诸证:胁肋疼痛、嗳气太息、脘腹胀满、饮食不化等,如柴胡疏肝散。

5、柴胡配白术:升阳化湿、健脾止带。

柴胡疏肝解郁而升阳,白术补气健脾而燥湿。

《傅青主女科》:白术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疏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

二药合用,辛而升阳、苦能燥湿,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方如完带汤。

6、柴胡配枳实:疏肝解郁、行气破结。

柴胡透达少阳之邪以升清,枳实破解阳明之邪以降浊。

二药合用升清降浊,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

主治阳郁厥逆和肝脾不和证: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腹痛及胁肋胀闷、脘腹疼痛等,方如四逆散。

7、柴胡配前:胡疏散退热、止咳化痰。

柴胡疏肝解郁而升清,偏入肝经。

前胡降气化痰而主降,偏入肺经。

二药合用一升一降,共奏散风解表、调气止咳之效。

一张高效的外感高热方(加味柴葛解肌汤)

一张高效的外感高热方(加味柴葛解肌汤)

一张高效的外感高热方(加味柴葛解肌汤)加味柴葛解肌汤方证小儿感冒,客寒包火,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肢楚鼻干,神倦烦躁者,疏散风寒,清透里热,加味柴葛解肌汤主之。

加味柴葛解肌汤方:柴胡25g,葛根30g,白芷10g,羌活10g,生石膏30g,桔梗10g,甘草5g,白芍15g,黄芩10g,青蒿15g,仙鹤草30g,生姜10g,大枣10g。

方证浅识本方即明代陶华创制的柴葛解肌汤,加青蒿、仙鹤草,准确地针对小儿感冒的基本病机——客寒包火。

柴葛解肌汤出类拔萃之处在于以“药对”的形式,巧妙地取法并浓缩成五个复方:羌活——生石膏:辛温配辛寒,师大青龙汤法,发越恋表之风寒,清透内蕴之实热。

葛根——白芷:轻清扬散,有升麻葛根汤意,善解阳明肌肉之热。

柴胡——黄芩:寓小柴胡汤,旋转少阳枢机,引领邪热外出。

桔梗——甘草:即桔梗甘草汤,轻清上浮,善除胸膈、咽嗌之浮热。

白芍——甘草:即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和营泻肌腠之郁热。

如此合法合方,颇能同时兼顾外感高热的表、里和半表半里三个病理层次,从而发越之、清透之、引领之,直令外感高热无所遁形。

余加善于深入营分之青蒿,以搜剔蕴伏深藏之邪热。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故又加民间治疗劳伤羸弱的仙鹤草,取其扶正力宏而不留邪,一鼓作气,毕其功于一役。

用方缘起余初业医时,治疗小儿感冒高热遵循中医教材,凿分风寒、风热;又盲从温病学派,常用桑菊饮、银翘散,多无效验。

亦有药后暂时热退者,但药性一过,高热又起。

偶然想到被吴鞠通批得一无是处的柴葛解肌汤。

此方是陶华用来代替葛根汤的,治疗太阳、阳明经病的恶寒渐轻,身热增盛,头痛肢楚,目痛鼻干,心烦不眠,眼眶胀痛等症。

这一派客寒包火的症状,小儿感冒高热者多有之。

于是试用本方,有时竞获半剂知,一剂已之高效。

治验渐多,便以方测证,反推医理。

小儿体禀稚阴稚阳,体质尚未完全定型。

故而小儿感冒,往往外寒未罢,里热渐盛;或里热渐炽,复感风寒。

换言之,小儿感冒高热,纯属风寒或风热者比较少见,而以外寒内热,即客寒包火者居多。

退热效方——柴葛解肌汤

退热效方——柴葛解肌汤

退热效方——柴葛解肌汤临床上,有亲朋的孩子发烧,我偶尔不嫌麻烦,开柴葛解肌汤来退热。

柴葛解肌汤来源于明代医家陶华辑的《伤寒六书》,由柴胡、葛根、羌活、石膏、黄芩、白芷、桔梗、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11味药组成。

加减时,前四味必不可缺。

本方用于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在彰武,很多孩子发烧不退者不单单是纯粹的风寒风热,而多是因为太阳风寒,郁而化热,渐入阳明、少阳。

临床中此证最多。

服本药退热快,热退复热者少。

柴胡解少阳之表,葛根、白芷解阳明之表,羌活解太阳之表,共解三阳之表;石膏、黄芩清内郁之热;白芍和营泄热,与甘草养护阴液;桔梗宣通肺气,疏风解表;姜、枣和营卫、健脾胃、生津液、通表里。

方中葛根、柴胡为君药。

羌活、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石膏、黄芩清泄里热;葛根配白芷、石膏,清透阳明之邪热;柴胡配黄芩,透解少阳之邪热;白芍、大枣敛阴养血,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

本方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

实际上,大家仔细读这个方子,你会发现有很多名方的影子:柴胡、黄芩,即小柴胡汤意,枢旋少阳,引邪外出。

羌活、石膏,效法大青龙汤的麻黄、石膏,散寒清热。

桔梗、甘草,即桔梗甘草汤,除上焦之浮热。

白芍、甘草,即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和营泄热。

对于舌红咽痛热重者我常加金银花、连翘,此为银翘散方意。

金银花、连翘气味芳香,辟秽化浊,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尿少尿黄者加芦根、白茅根、通草。

芦根甘寒,清热生津;白茅根甘寒,凉血清热,利水而不伤阴津;通草甘淡微寒,利小便,泻肺热,舒胃气。

对于大便秘结不通者,非本方所宜。

若用本方,需加生大黄,以泻血分实热,下肠胃积滞。

本方成人、儿童均可使用。

小儿无需分次服,每日剂量频频分服即可。

临床辨证加减,效果很好,一剂热退并不意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

?柴葛解肌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柴葛解肌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柴葛解肌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卷三【别名】葛根解肌汤(《古今医鉴》卷三)、柴胡解肌汤(《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柴胡干葛甘草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石膏。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恶寒发热,头痛肢酸,目疼鼻干,眼眶疼痛,心烦不眠,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之热服。

无汗,恶寒甚者,去黄芩,加麻黄;冬月宜加,春宜少,夏、秋去之加苏叶。

【备注】方中柴胡、葛根解肌发表为君;石膏、黄芩清内郁之热,羌活、白芷散外感风寒为臣;桔梗宣肺利咽,芍药和营泄热为佐;生姜、大枣和营卫,健脾胃为使。

诸药相配,共奏辛凉解肌,兼清郁热之效。

【摘录】《伤寒六书》卷三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卷二【处方】柴胡3.6克葛根4.5克赤芍3克甘草1.5克黄芩4.5克知母3克贝母3克生地黄6克丹皮4.5克。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主外感温邪,内有郁热,发热头痛,不恶寒而口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心烦,加淡竹叶10片,谵语,加石膏9克。

【摘录】《医学心悟》卷二柴葛解肌汤--《片玉心书》卷五【处方】柴胡、干葛、黄芩、桂枝、赤芍、人参、甘草、竹叶7皮。

【功能主治】疏风解肌退热。

主治小儿解脱受风,而致伤风发热,其症汗出,身热,呵欠,目赤涩,多睡,恶风,喘急。

【用法用量】热退之时,再服凉惊丸,以防内热。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柴葛解肌汤--《医学传灯》卷下【处方】羌活、干葛、柴胡、川芎、半夏、枳壳、桔梗、厚朴、山楂、黄芩、山栀、甘草。

【功能主治】伤于酒,湿热在经,闭塞本身元气,恶寒发热,身首俱痛。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柴葛解肌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一【处方】柴胡、黄芩、半夏、葛根、白芍。

【功能主治】伤寒温疫7日之时。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案讨论: 病案讨论: • 王淑华治何某,男,32岁。持续性低热4月余,屡 王淑华治何某, 32岁 持续性低热4月余, 服解热抗炎之中西药均未效。确诊为功能性低热。 服解热抗炎之中西药均未效。确诊为功能性低热。 证见形瘦神疲,少气懒言,心烦喜呕,四肢不温, 证见形瘦神疲,少气懒言,心烦喜呕,四肢不温, 溺赤便秘,自汗时作,舌微红,脉沉迟。检查:体 溺赤便秘,自汗时作,舌微红,脉沉迟。检查: 37.9℃,其他常规检查及胸透均无异常。 温37.9℃,其他常规检查及胸透均无异常。诊为 内伤发热” 拟东垣甘温除热之法予治, “内伤发热”,拟东垣甘温除热之法予治,3剂, 药后诸证有增无减,体温波动在37.9~38.1℃之间 之间。 药后诸证有增无减,体温波动在37.9~38.1℃之间。 37.9
•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 神农本草经》 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 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 “柴胡,为少阳表药,故治疟发表和里退热,主 柴胡,为少阳表药,故治疟发表和里退热, 清阳上升;解郁调经,宣畅气血,主阳气下陷。 清阳上升;解郁调经,宣畅气血,主阳气下陷。 治上焦肝气,前胡半夏为使;行三焦胆经, 治上焦肝气,前胡半夏为使;行三焦胆经,黄芩 为佐;行心包肝经,黄连为佐。 本草害利》 为佐;行心包肝经,黄连为佐。”(《本草害利》)
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eradiatum Turcz. 的干 燥根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燥根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性能:味苦、 性微寒。入肝、胆经。和解表里、 性能: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经。和解表里、 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 主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 主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 疟疾、下痢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眩、疟疾、下痢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 药证:一为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二为胸胁脘苦 药证:一为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满(胀、痛);三为气陷。 );三为气陷 三为气陷。 • 舌质坚老、暗而紫点,舌体不胖 舌质坚老、暗而紫点, 伤寒论》 方次, 金匮》 方次。 《伤寒论》7方次,《金匮》7方次。
• 米某,女,35岁,农民。1989-03-04初诊。胃脘 米某, 35岁 农民。1989-03-04初诊 初诊。 疼痛,胀满不适2年余,加重1 患者2 疼痛,胀满不适2年余,加重1周。患者2年来经常 胃脘隐隐作痛,胀满纳差,嗳气吞酸,食后加重。 胃脘隐隐作痛,胀满纳差,嗳气吞酸,食后加重。 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口服中西药 物治疗1年余,效果不彰。刻诊:胃脘胀痛,食后 物治疗1年余,效果不彰。刻诊:胃脘胀痛, 尤甚,嗳气则舒,恶心呕吐,纳谷不香, 尤甚,嗳气则舒,恶心呕吐,纳谷不香,口干且 舌质淡红,苔白根厚腻,脉沉弦细略滑。 苦,舌质淡红,苔白根厚腻,脉沉弦细略滑。
[方证] 方证] 1.发热或寒热往来。2.胸胁苦满,上腹部拘急疼痛,局 发热或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上腹部拘急疼痛, 部肌紧张。 部肌紧张。3.便秘,尿黄,或下痢,或呕吐,或黄疸,或 便秘,尿黄,或下痢,或呕吐,或黄疸, 头痛。 舌苔黄白且干燥,脉滑数。 头痛。4.舌苔黄白且干燥,脉滑数。 [现代应用] 现代应用] 1.以“心下急”、“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为特 心下急” 心下痞硬” 按之心下满痛” 征的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 征的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 胆石症、急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穿孔、 胆石症、急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穿孔、胃溃疡等疾病都可表 现为肋弓下上腹部的胀满、疼痛、拒按。 现为肋弓下上腹部的胀满、疼痛、拒按。
• 细审其证乃外邪未解,邪正交争于表里之间,人里 细审其证乃外邪未解,邪正交争于表里之间, 化热成实,为少阳阳明合病所致。 化热成实,为少阳阳明合病所致。改投表里兼顾之 大柴胡汤:柴胡10g、黄芩15 g、白芍10g 10g、 大柴胡汤:柴胡10g、黄芩15 g、白芍10g、法夏 10g 10g、川军10g(后下) 10g(后下 枣各3g为引。 剂后, 3g为引 10g、川军10g(后下)、姜、枣各3g为引。2剂后, 溲便自调,热减(体温37.6℃),改川军5g(后下), 5g(后下 溲便自调,热减(体温37.6℃),改川军5g(后下) 37 体温正常,后予补气和营之剂调治1 再3剂,体温正常,后予补气和营之剂调治1周,诸 证悉除,痊愈出院。 证悉除,痊愈出院。
大柴胡汤
1.太阳病,经过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 太阳病,经过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 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 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 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2.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 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 胸汤主之。 胸汤主之。(136) 3.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 汤主之。 汤主之。(165) 4.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金匮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要略·服满寒疝宿食病· 12条 要略·服满寒疝宿食病·第12条》)。
[现代应用] 现代应用]
1.发热性疾病。主要为病毒、细菌等造成的感染性发热、 1.发热性疾病。主要为病毒、细菌等造成的感染性发热、 发热性疾病 如感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结膜炎、疟疾、伤寒、 如感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结膜炎、疟疾、伤寒、妇女经 期发热等。有表现为寒热往来的,有表现为持续高热的, 期发热等。有表现为寒热往来的,有表现为持续高热的, 也有表现为不规则低热的。 也有表现为不规则低热的。 2.以胸胁苦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急慢性肝炎、慢性 以胸胁苦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急慢性肝炎、 胆囊炎等肝胆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肺炎、 胆囊炎等肝胆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肺炎、胸 膜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膜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方证] 方证] 发热或低热持续,呈寒热往来样。 1.发热或低热持续,呈寒热往来样。 2.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疼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 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疼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 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4.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苔黄或黄白相兼,或淡黄,或黄腻。 5.苔黄或黄白相兼,或淡黄,或黄腻。
3.“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癫痫、心 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癫痫、 绞痛、变应性鼻炎、经前紧张综合征等。定时发作性疾病: 绞痛、变应性鼻炎、经前紧张综合征等。定时发作性疾病: 如夜半咳嗽、子时哮喘、子时发热、子午时牙痛、 如夜半咳嗽、子时哮喘、子时发热、子午时牙痛、子午卯酉 时胃痛、午时瘫痪等。 时胃痛、午时瘫痪等。 4.分布于“少阳带”的疾病,如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旋 分布于“少阳带”的疾病,如偏头痛、肋间神经痛、 耳疮(耳廓湿疹)、腮腺炎、鼓膜炎(暴聋)、化脓性中耳炎、 耳疮(耳廓湿疹) 腮腺炎、鼓膜炎(暴聋) 化脓性中耳炎、 甲状腺炎、乳腺炎、腋汗以及颈部等处的淋巴结炎等。 甲状腺炎、乳腺炎、腋汗以及颈部等处的淋巴结炎等。 默默不欲饮食” 5.以“默默不欲饮食”为代表的情绪低落或欲望低下性疾 病,如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出现的表情淡漠以及 如神经性食欲缺乏症、 默默不欲入寐的失眠症等。 默默不欲入寐的失眠症等。


药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硬柴胡) 药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硬柴胡)Bupleurum
DC.、狭叶柴胡(南柴胡,软柴胡) chinense DC.、狭叶柴胡(南柴胡,软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 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但
能提下陷阳气, “柴胡,……能提下陷阳气,以泻三焦之火,此其能 柴胡,……能提下陷阳气 以泻三焦之火, 除手足少阳寒热也。大都中病即已,不可过用, 除手足少阳寒热也。大都中病即已,不可过用,为 其气味俱薄,多散故耳。治劳方中用之者, 其气味俱薄,多散故耳。治劳方中用之者,以其能 提清气从左而旋,以却邪热耳。又止偏头疼, 提清气从左而旋,以却邪热耳。又止偏头疼,胸胁 疗肌解表,疏邪清热。君黄芩, 痛,疗肌解表,疏邪清热。君黄芩,伤寒门实为要 剂。…与白芍同用,能抑肝而散火。与黄连同用, 与白芍同用,能抑肝而散火。与黄连同用, 能凉心而解热。经脉不调, 能凉心而解热。经脉不调,入四物秦艽续断牡丹治 之最效。产后血积,用四物三棱莪术马鞭草破之极 之最效。产后血积, 逍遥散用之,散郁气而内畅。补中汤用之, 验。逍遥散用之,散郁气而内畅。补中汤用之,提 元气而左旋。 药鉴》 元气而左旋。”(《药鉴》)
配伍: 配伍:
柴胡配黄芩:解肌除热的基本配对。 1、柴胡配黄芩:解肌除热的基本配对。 解表清里,解肌泻热: (1)解表清里,解肌泻热: 风寒:荆芥、 风寒:荆芥、防风 风热:葛根、板蓝根 风热:葛根、 疏肝清胆,燥湿泄热( (2)疏肝清胆,燥湿泄热(P82)。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 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 等
• 《灵枢 四时气》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 灵枢·四时气 四时气》 邪在胆,逆在胃, 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 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
• 柴陷汤:合小陷胸汤,治疗咳嗽痰粘,伴胸胁苦满及心下 柴陷汤:合小陷胸汤,治疗咳嗽痰粘, 压痛者,多用于呼吸道感染伴消化道炎症者; 压痛者,多用于呼吸道感染伴消化道炎症者; • 柴朴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胸闷胁痛、咽喉、食管异物 柴朴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胸闷胁痛、咽喉、 感、精神不安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苔白腻者,多用 精神不安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苔白腻者, 于支气管炎、哮喘及神经官能症患者; 于支气管炎、哮喘及神经官能症患者; • 柴苓汤:合五苓散,治疗小柴胡汤证伴见尿量减少、浮肿、 柴苓汤:合五苓散,治疗小柴胡汤证伴见尿量减少、浮肿、 门渴者,多用于肾炎、急性胃肠炎、伤暑、浮肿患者; 门渴者,多用于肾炎、急性胃肠炎、伤暑、浮肿患者; • 柴平煎《景岳全书》:合平胃散化裁,治小柴胡汤证兼腹满,苔 景岳全书》 合平胃散化裁,治小柴胡汤证兼腹满, 白腻者。 白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