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诊证治(一)腹诊在临证中不应被忽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诊证治(一)腹诊在临证中不应被忽视

腹诊在临证中不应被忽视

如果还原医圣张仲景1700年前的诊病现场,相信其在日常诊疗中,腹诊会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也一定是他诊断疾病非常重要的手段,否则《伤寒杂病论》这本书中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腹证描述了。

可惜的是,自《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腹诊方法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已寻不见踪迹,就这样消失了。你可以把原因归结到古代封建礼教的束缚,医者以手直接触摸腹部,尤其对女性,有失礼之弊,致使腹诊不能提倡和实施,因而逐渐萎缩,未能发扬光大。

但是在当今时代,显然不存在上述的原因,腹诊在临证中依旧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在绝大多数中医的临证现场,通常四诊都以脉诊为主,腹诊的运用少之又少,这个比例可能只占到5%,甚至更少。

单纯用脉诊,很多情况是识别不了的,否则仲景就不会论述各种腹证的专用术语,诸如心下痞坚、脐下动悸、心下逆满、胸胁支满、少腹急结等。如果在临证中运用到腹诊,很多疾病的主证就能马上抓取出来,经方的使用就能提高准确性,病人也会因而受益。

例如小建中汤证,临床比比皆是,如果不做腹诊,就不容易识别出来。最近治疗了一例胃胀三年的年轻女士,他医治疗多时,症状未能改善,余用腹诊,其腹直肌拘急,脐周动悸明显,腹力弱,方用小建中汤加香附、五灵脂,一付症状就大为改善。许多中医遇到这样的病人,就只能用脏腑辨证法,各种组方,各种加减,最后疗效参半。

近二十年的中医院校教育中,腹诊的课程几乎是没有的,余询问过多位毕业几年的年轻中医,在学校中均没有学习过腹诊的内容,在临床实习中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腹诊的知识,有的毕业了甚至没有听说过腹诊。

如果把望闻问切这四诊比作人的双手双脚,那么腹诊的缺失就如同少了一条腿,也就相当于诊断疾病的证据链上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后来之所以走上方证之路,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建立在腹诊方法研究之上的。其丰富的腹诊资料,我们不应该视若不见,而是应当充分的学习并勤加运用,并且有责任加以完善。

学医最终的落脚点是在疗效上,脉诊是主观的判断方法,常常陷入臆测,而腹诊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其重要性在临证中不应被忽视。

萧易楠中医师

四代业医

2007年硕士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

专注于古代经典经方与日本汉方的临床实践

重视脉诊与腹诊

创办武汉慈姓中医诊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