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鱼类营养学原理蛋白质营养影响蛋白质消化率因素.
鱼类营养生理实验

鱼类蛋白质利用率的测定
(三)克氏定氮法 采用克氏(Kjeldahl)定氮法测定样品含氮量。其方法如下: 1.原理 2H2SO4 C+O2 CO2 2SO2+2H2O+O2 2H2+O2 2H2O
NH2-CH2-COOH+3H2SO4 2NH3+H2SO4 2H2SO4+Se2 (NH4)2SO4+H2SeO3 3(NH4)2SeO3 (NH4)2SO4+2NaOH NH3+H2BO3
(5)计算。 样品含氮量(%)=(样品滴定值-空白滴定值)×c×n 1 000×VD V×100 m 样品粗蛋白含量(%)=样品含氮量×625 式中,c为标准酸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n为氮原子的摩尔质量(14); VD为样品消化后定容体积(mL); V为用于测定的消化液体积(mL); m为样品质量(g)。
(二)14C标记粗纤维的提取 称取20 g 14C标记的凤眼莲干粉置于3 000 mL大烧杯中,加入2 000 mL 125 mL/L H2SO4,加热煮沸,同时加入数滴辛醇溶液,以防止气泡过多,并 注意水分蒸发。不断用滴管加入沸水,使烧杯内溶液保持在2 000 mL左右。持续沸 腾30 min后趁热倒入布氏漏斗中抽滤。抽滤毕,用沸水洗2~3次,每次用水约40 0~800 mL。洗至滤渣不呈酸性为止。再用2 000 mL 125 g/L NaOH 溶液把漏斗内的滤渣洗回原大烧杯中,并依法进行碱处理。碱处理后,滤渣用沸水洗至不 呈碱性;用煮沸的125 mL/L H2SO4 400 mL分为2~3次洗滤渣,以除 去溶于酸中的某些金属沉淀,接着用沸水分数次洗去残余硫酸直至不呈酸性为止。最后, 用100 mL 950 mL/L乙醇洗滤渣,再用200 mL乙醚分两次滤洗,所得的滤 渣就是粗纤维,将它置于105 ℃烘箱中烘干备用。 提取的粗纤维的抽样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试验,证实与粗纤维共存于凤眼莲植物体中的蛋 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均已清除。
鱼虾类摄食与消化思考题

第三章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思考题
1、什么是饱食量、再摄食量、日摄食率?
2、影响摄食量的主要内部因素是什么?
3、影响鱼、虾摄食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对摄食有何影响?
4、饲料本身有哪些因素影响鱼虾的摄食,对摄食起到什么作用?
5、鱼的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构成?这些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各有何特点?
6、鱼的蛋白质分解酶有哪些?从何处分泌,在何处起分解蛋白质作用?
7、鱼的脂肪分解酶有哪些;分布在何处?其活性大小如何?
8、鱼类的胆汁中各含有哪些物质?鱼类的胆汁盐具有什么功能?
9、试详细阐述对虾消化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0、对虾对饲料中的脂肪是如何消化吸收的?
11、对虾对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12、对虾对纤维素和几丁质能否消化?需要什么酶进行水解?
13、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有哪些?是怎样影响消化速度的?
14、什么是消化率?测定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有哪些方法?
15、试说明测定饲料消化率的直接法和间接法。
16、什么是表观消化率?什么是真消化率?怎样测定?
17、间接法测定消化率的指示剂应具备什么条件?有哪些物质可以用作指示剂?
18、什么叫外源指示剂和内源指示剂?
19、如何收集鱼虾的粪便测定消化率?
20、影响消化率有哪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
(整理)水产动物营养

水产动物营养填空题1、哪种动物中有胃----对虾2、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重要的消化部位3、蛋白质一般可分为纤维蛋白、球状蛋白和结合蛋白三大类4、鱼类的必须氨基酸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组氨酸,10种5、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半胱氨酸或胱氨酸、酪氨酸以及丝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蛋氨酸、苯丙氨酸和甘氨酸转化而来,其需要可完全由蛋氨酸、苯丙氨酸和甘氨酸满足。
6、水产动物饵料中的脂类主要为----脂肪7、脂类不溶于水,必须与胆汁充分混合,经胆汁酸盐的乳化(乳化作用)并分散成细小的乳糜微粒后,才能被消化酶消化。
脂类的消化主要在幽门垂和肠的前、中段进行,主要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过程。
8、脂肪的分解:当水产动物处于饥饿状态及越冬或生殖洄游期间需要能量时,贮存于体内的脂肪被水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释放入血液,被运送全身各组织氧化利用。
9、脂肪的合成途径:(1)甘油——酯途径:脂肪酸甘油三酯在消化道被分解成2-甘油-酯和长链脂肪酸被小肠粘膜细胞所吸收,在小肠粘膜细胞内质网转酰酶的催化下,2分子的脂酰CoA转移到2-甘油-酯上生成甘油三酯。
(2)甘油二酯途径(自己看书吧,54页)10、脂肪酸:是由一条长的烃链和一个末端羧基组成的氨基酸。
11、必需氨基酸:是动物维持正常组织细胞结构和生理机能必需的物质。
12、必需氨基酸有:亚油酸、花生四烯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13、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 B族维生素、维生素C14、维生素别名:维生素A——视黄素;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7——生物素;维生素B12——氰钴素;维生素B5——烟酸15、胆碱是维生素16、维生素B12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钴Co)的维生素17、常量元素:钙、镁、磷、钾、钠、氯、硫微量元素:铁、铜、锰、锌、硒、碘、钴18、蛋白质是水生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是猪的主要能量来源19、鱼粉、肉粉、蚕蛹粉、血粉中血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20、鱼粉的加工方法:土法(最差)、干法、湿法(最好)21、高粱中含有单宁而略有涩味,适口性差,所以用量不宜过多22、植物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1)影响蛋白质消化的抗营养物质:蛋白质抑制剂、凝素、皂角苷、多酚化合物(单宁、酚酸类)、胀气因子23、我国常规的饲料主要包括:饲料粮、糠麸与糟渣类、饼粕类、动物性饲料24、抗生素的作用:促生长;抑制微生物的繁殖25、益生菌——防病,促生长26、饲料保存剂主要有:抗氧化剂、防霉剂27、颗粒配合饲料又分为:软颗粒配合饲料、硬颗粒配合饲料、膨化颗粒配合饲料28、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类型:先粉碎后配料、先配料后粉碎29、水产动物微粒子饲料的种类:微胶囊饲料、微黏合饲料、微包膜饲料30、饲料卫生标准对饲料卫生质量的要求体现在感官指标、毒理指标、生物性指标等指标上。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340农业综合知识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2022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考试大纲(渔业发展)绪论水生动物与畜禽营养学特征的异同第一章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第一节蛋白质营养(一)蛋白质的组成凯氏(Kjedahl) 定氮法(二)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三)鱼、虾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内因性氮、代谢性氮、蛋白质周转、蛋白质降解、鱼、虾类最佳生长的蛋白质需求量:确定鱼、虾类最佳生长的蛋白质需求量的方法,不同学者所得出的最佳生长的蛋白质需要量不尽相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四)鱼、虾类对氨基酸的需求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确定必需氨基酸常用方法、氨基酸平衡和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五)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定一、生物学评定法: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净蛋白质利用率,生物价二、化学评定法:蛋白价,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三、生物化学评定法第二节糖类营养一、糖类的概念二、糖类的种类、分布和生理功能淀粉糊化、淀粉老化三、粗纤维对水生动物的作用四、影响糖类利用的主要因素五、鱼类对糖的低利用力的可能原因第三节脂类营养一、脂类的组成、分类及性质鱼、虾类营养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与营养学有关的性质二、脂类的生理功能三、鱼、虾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必需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不饱和脂肪酸、鱼、虾类所需必需脂肪酸种类、影响水产动物体脂肪组成因素、脂肪的消化吸收、淡水鱼与海水鱼EFA不同的原因四、鱼、虾类对类脂质的要求磷脂的作用、胆固醇五、脂肪的氧化酸败六、脂肪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第四节能量营养一、GE、DE、ME、NE、HI二、能量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流向第五节维生素营养一、维生素的概念及分类维生素需要的特点、影响维生素添加量的因素二、脂溶性维生素的结构、性质与生理功能三、水溶性维生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四、维生素缺乏症五、影响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六、抗维生素第六节矿物质营养概念:必需矿物元素、常量矿物元素、微量矿物元素。
影响鱼类对饲料消化吸收的因素

影响鱼类对饲料消化吸收的因素
彭爱明
【期刊名称】《饲料工业》
【年(卷),期】1996(17)10
【摘要】影响鱼类对饲料消化吸收的因素江苏省泰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彭爱明鱼类对饲料消化吸收的程度,在一般情况下是以饲料系数的大小来恒量的,而影响饲料系数的因素很多,现将主要的影响因素介绍如下。
一、饲料本身营养成分的影响饲料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两项主要营养指标,其...
【总页数】2页(P18-19)
【关键词】鱼类;饲料;消化吸收
【作者】彭爱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
【相关文献】
1.影响饲料消化吸收率的因素有哪些 [J],
2.影响鱼类饲料维生素C需求评估的因素分析 [J], 颉志刚;牛翠娟
3.影响鱼类饲料系数的因素 [J], 彭爱明
4.影响鱼类饲料利用率的几个因素 [J], 董仕侠
5.浅谈影响养殖鱼类饲料系数的几个因素 [J], 吴文红;鲁兴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蛋白质吸收差的原因

蛋白质吸收差的原因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它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遇到蛋白质吸收差的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蛋白质吸收差的原因。
消化系统问题可以是导致蛋白质吸收差的原因之一。
消化系统是蛋白质吸收的关键环节,如果消化系统存在问题,如胃酸分泌不足或胆汁分泌不足等,就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肠道的健康状况也对蛋白质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肠道存在炎症或其他疾病,就会导致肠道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吸收效率。
饮食因素也是影响蛋白质吸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蛋白质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
不同的蛋白质来源具有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和消化特性。
一些蛋白质来源中可能存在抗营养因子,如植物蛋白质中的纤维素和抗营养物质等,这些物质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饮食结构也会影响蛋白质吸收。
如果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效率。
第三,个体差异也是导致蛋白质吸收差的原因之一。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都有所不同,这就导致每个人对蛋白质的吸收能力也不同。
有些人可能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吸收能力,而有些人则可能存在蛋白质吸收差的问题。
这与个体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等有关。
一些生活习惯和药物使用也可能导致蛋白质吸收差。
例如,酗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对消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一些药物,如抗生素和抗酸药物等,也可能干扰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吸收效果。
蛋白质吸收差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消化系统问题、饮食因素、个体差异以及生活习惯和药物使用等。
为了提高蛋白质的吸收效果,我们应该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选择适当的蛋白质来源,合理搭配饮食,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保持身体的健康。
鱼类的消化机能和营养需要

鱼类的消化机能和营养需要鱼类维持健康和生长生殖等依赖于两大要素:遗传和环境。
遗传组成是鱼类维持健康和生长的基础(内因),环境则为鱼类充分发挥遗传潜力的条件(外因)。
在环境组成中,营养是主要因素。
营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与遗传改良:要改良或培育一个鱼品种,除需合理的育种方法外,尚要有科技的营养技术。
在适宜的营养环境中,目标基因可顺利地表达,这样才能实现鱼类遗传组成的质变;2.营养与健康:很明显,当鱼类营养不良时,会发病甚至死亡。
鱼类各种营养缺乏症便是例证。
另外,当鱼类营养不足时,免疫机能下降,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发病率提高;3.营养与生长生殖性能:鱼类营养不良时,生长、生殖机能下降,当鱼类轻度或临界缺乏营养素时,虽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新陈代谢受到不利的影响或不顺畅,因而鱼类生长、生殖潜力不能充分发挥;4.营养与鱼类人工养:鱼类养殖由天然养殖发展到人工养殖。
人工养殖时,鱼类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如鱼类的营养源由天然食物变为人工饲料。
在这种条件下,就要求鱼类采食的饲粮营养组成全面而平衡,否则鱼类就会发病甚至死亡,导致人工养殖的失败。
所以鱼类营养需要是配制鱼类全价饲粮的理论基础;5.营养与生产成本:对鱼类全价饲养,可使鱼类生长、生殖潜力和饲料营养价值充分发挥,降低鱼类发病率,降低成本。
所以,充分了解鱼类的营养需要,在鱼类生长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在阐述本人观点前,先对鱼类的消化生理机能进行分析:鱼类的消化生理机能鱼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是由消化器官完成的,消化器官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鱼的消化管是一条延长的管道,起自口,向后延伸经过腹腔,最后以泄殖腔或肛门开口于体外。
一、鱼的消化管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和肠等部分。
也有人将消化管划分为头肠(口咽腔)、前肠(食道和胃)、中肠(小肠)、后肠(大肠)和泄殖腔或肛门。
鱼的口腔和咽腔无明显的界限,统称为口咽腔。
口咽腔内有齿、舌、鳃耙等构造,这些构造与摄食有密切关系,称为摄食器官。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饲料与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一、问答题:1.胃、小肠、胰脏、肝脏能分泌哪些消化酶和消化液?这些消化酶和消化液的作用是什么?答:胃:①胃酸-降低pH值,激活胃蛋白酶原使蛋白质变性。
②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裂解邻近氨基酸肽键。
胰脏:①HCO3--中和胃酸②胰蛋白酶-裂解肽键③淀粉酶-分解淀粉④脂肪酶-分解脂肪⑤几丁质酶-分解几丁质。
肝脏/胆汁:胆酸盐、胆固醇-乳化脂肪。
小肠:①氨肽酶-裂解N末端氨基酸②二肽酶-裂解二肽③卵磷脂醇-使磷脂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④糖类分解酶-分解糖类2.什么是消化率?测定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有哪些方法?答:消化率是以百分数表示的可消化营养物质占饲料中该物质总量的比例。
常用的方法有:常规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内源指示剂和外源指示剂、体外模拟法、根据饲料养分回归分析法3.试说明直接法(全收粪法)测定消化率的原理和步骤。
答:原理:准确记录饲料的摄食数量,同时全部无损地收集所对应的排粪量。
从二者中营养物质量之差求出消化的数量,进而算出其消化率。
步骤:试验动物:应健康正常。
一个测定需用10-20尾鱼虾,以消除个体间的差异。
试验期:消化试验的关键是统计食入与排出的营养物质的差值。
为了动物适应试验条件和排出前消化道中残余物质的影响,在正式试验期前要设预试期。
预试期内除不收集粪样外,一切处理均同试验期。
AD——表观消化率I——饲料或某一成份的总摄入量 E——粪便或某一成分的总排出量4.试说明指示剂法测定消化率的原理和步骤。
外源指示剂法的预试期和试验期与全收粪法相同。
Cr2O3必须在预试期开始时均匀拌在日粮中投喂。
每日投喂和收粪可以不计量,把整个试验期粪样混合,再取样分析粪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和Cr2O3含量。
ADN-某营养物质消化率IR-日粮指示剂含量IF-粪中指示剂含量NR-日粮某营养物质含量NF-粪便中某种营养物质含量5.什么叫外源指示剂和内源指示剂?答:指示剂有两种: 外源指示剂是饲料中不含有的按一定比例加入饲料中的,内源指示剂是自然含村于饲料中的。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

绪论.名词解释:营养;动物营养;动物营养学.问答题:()动物营养学地任务是什么?()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地重要作用.()简述动物营养学发展地历史、现状和未来.第一章动物与饲料.名词解释: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分案;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分);吸附水(结合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非蛋白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养分;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抗营养物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问答题:()饲料中概略养分地种类有哪些?()说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地基本功能.()比较动植物体化学成分地特点及差别.()动物对饲料地消化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类动物地消化特点.()营养物质地吸收方式有哪些?()影响消化率地因素与哪些?第二章水地营养.名词解释:代谢水;总可溶固形物.问答题:()水地性质有哪些?()水地营养生理作用有哪些?()说明水地来源和排泄途经.()影响动物需水量地因素有哪些?()水缺乏将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衡量水质地指标有哪些?第三章蛋白质营养.名词解释:美拉德反应(棕色反应);瘤胃氮素循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与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与有效氨基酸;蛋白质降解率;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氨基酸中毒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问答题:()组成蛋白质地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蛋白质地性质及分类.()蛋白质地营养生理作用?()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地因素有哪些?()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地特点.()说明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新体系地特点.()说明单胃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地特点.()动植物体内地种类.()反刍动物利用尿素应注意地问题.()瘤胃微生物在饲料蛋白质降解过程中地利弊.第四章碳水化合物营养.名词解释:碳水化合物;非淀粉多糖();挥发性脂肪酸().问答题:()简述碳水化合物地分类.()地抗营养作用机理是什么?()试述碳水化合物地营养生理作用.()寡糖地概念及其生理作用.()糖苷地概念及其生理作用.()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地特点.()在动物体内地代谢过程.()瘤胃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地利弊.()纤维对动物地作用.第五章脂类营养.名词解释:必需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问答题:()简述脂肪地分类.()说明脂类地主要性质.()说明脂肪地营养生理作用.()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脂肪消化代谢地特点.()地分类.()简述地营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状.第六章能量代谢.名词解释:;;;;代谢粪能与内源尿能;氮校正代谢能;热增耗;总可消化养分();饲料能量效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问答题:()简述能量地来源及单位.()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地转化过程.()表观消化能与真消化能地区别.()表观代谢能与真代谢能地区别.()影响消化能地因素.()影响代谢能地因素.()热增耗地来源.()影响净能地因素.()简述目前动物能值需要地表示体系.第七章矿物质营养.名词解释:矿物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佝偻病;骨软症;产乳热;青草痉挛;饲粮电解质平衡值;不全角化症;滑腱症;肌肉营养不良;渗出性素质;桑椹心;甲状腺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问答题:()矿物元素地分类及基本营养作用.()说明钙磷在动物体内地分布特点.()钙磷地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状.()影响钙磷吸收地因素.()镁地生理功能及缺乏症.()钾、钠、氯地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为何草食动物对钠和氯地需要量较高?()饲粮电解质平衡值地表示方法.()说明饲粮电解质平衡对动物营养地重要性.()铁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哺乳仔猪容易缺铁地原因.()锌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铜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锰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硒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碘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钴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第八章维生素营养.名词解释:维生素及维生素原;夜盲症.问答题:()维生素地分类及营养特点.()维生素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维生素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维生素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维生素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水溶性维生素地特点.()维生素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维生素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烟酸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维生素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泛酸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生物素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叶酸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维生素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胆碱地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维生素地营养作用及在动物生产中地应用.第九章各类营养物质间地相互关系.名词解释:能量蛋白比与蛋白能量比.问答题:()营养物质间地相互关系有哪些?()试述能量与蛋白质及氨基酸间地关系.()粗纤维与饲料中其他营养物质间地关系.()能量与矿物质及维生素间地关系.()氨基酸间地关系.()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脂肪间地关系.()蛋白质与矿物质及维生素间地关系.()矿物质间地关系.()说明微量元素硒与维生素生理功能与缺乏症地异同点.()说明维生素与钙磷代谢之间地关系.第十章动物营养研究方法.名词解释:消化试验;体内消化试验;回肠末端内容物法;内源指示剂法;尼龙袋法;离体消化试验;平衡试验;氮平衡试验;能量平衡试验;呼吸熵;饲养试验;纯合饲粮与半纯合饲粮;比较屠宰试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问答题:()营养需要及评定饲料营养价值地研究方法有哪些?()消化试验地种类有哪些?()说明全收粪法测定饲料养分消化率地原理和方法步骤.()比较全收粪法与指示剂法地优缺点.()饲养试验地设计方法有哪些?()饲养试验地种类有哪些?()比较屠宰试验地适用范围、屠宰方法及测定指标.第十一章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名词解释:营养需要、饲养标准、综合法、析因法、维持、维持需要、基础代谢、绝食代谢、生长、肥育、短期优饲、标准乳、固形物校正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问答题:()营养需要地指标体系.()营养需要地表达方式.()维持需要地作用和意义.()基础(绝食)代谢地理想条件.()研究动物维持需要地意义.()影响维持需要地因素.()生长地一般规律.()影响生长地因素.()营养对繁殖地影响.()阐述繁殖周期中母体及胎儿地营养生理规律.()乳地成分及影响因素.()简述乳地形成.()泌乳母牛地营养需要特点.()简述营养对泌乳地影响.()营养因素对蛋形成地影响.()影响产蛋鸡钙需要量地因素有哪些?。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

《动物营养学》课程习题解答绪论1.名词解释:营养;动物营养;动物营养学2.问答题:(1)动物营养学的任务是什么(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简述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1.名词解释: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分案;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分);吸附水(结合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非蛋白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养分;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抗营养物质2.问答题:(1)饲料中概略养分的种类有哪些(2)说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3)比较动植物体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差别。
(4)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5)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哪些-(6)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与哪些第二章水的营养1.名词解释:代谢水;总可溶固形物2.问答题:(1)水的性质有哪些(2)水的营养生理作用有哪些(3)说明水的来源和排泄途经。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5)水缺乏将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6)衡量水质的指标有哪些第三章蛋白质营养1.名词解释:美拉德反应(棕色反应);瘤胃氮素循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与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与有效氨基酸;蛋白质降解率;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氨基酸中毒2.问答题:(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2)蛋白质的性质及分类。
(3)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4)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5)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
(6)说明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新体系的特点。
(7)说明单胃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的特点。
(8)动植物体内NPN的种类。
(9)反刍动物利用尿素应注意的问题。
(10)瘤胃微生物在饲料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利弊。
蛋白质消化率计算公式

蛋白质消化率计算公式蛋白质消化率是指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速度和能力。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它们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成酶、激素和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基础。
因此,准确计算蛋白质消化率对于了解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消化率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测量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量和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来得出。
计算公式如下:蛋白质消化率 = (摄入的蛋白质量 - 排出的蛋白质量)/ 摄入的蛋白质量在计算蛋白质消化率时,我们需要准确测量摄入的蛋白质量和排出的蛋白质量。
摄入的蛋白质量可以通过记录饮食中含有蛋白质的食物种类和数量来估算。
而排出的蛋白质量则需要通过测量尿液和粪便中的氮量来计算。
蛋白质中的氮量可以通过减去其他氮化合物的测量值来得到。
蛋白质消化率的计算结果可以用来评估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情况。
一般来说,蛋白质消化率越高,说明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越强。
然而,蛋白质消化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食物的组成、消化酶的活性、消化道健康状况等。
食物的组成是影响蛋白质消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食物中蛋白质的结构和组成可能会影响其消化吸收的速度和效率。
例如,动物性蛋白质通常比植物性蛋白质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因为动物性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模式。
消化酶的活性也对蛋白质消化率起着重要作用。
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是主要的消化蛋白质的酶,它们在胃和小肠中发挥作用。
如果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就会受到限制。
例如,胃酸分泌不足或胰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问题。
消化道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率。
一些消化道疾病,如胃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可能会干扰蛋白质的正常消化吸收过程,降低蛋白质消化率。
为了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合理搭配蛋白质来源,包括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以获得全面的氨基酸。
其次,保持消化道的健康,避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并适当补充益生菌等有益菌群。
第一章水产动物营养原理——蛋白质

氮总平衡,B=0,表现:体内蛋白质分解与合成处于动态平衡。 氮正平衡,B>0,表现:鱼虾体蛋白增加,体重增加。 氮负平衡,B<0,表现:鱼虾体消瘦,体重减轻。
鲤鱼摄取N和N平衡的关系
返回
三 鱼虾类对蛋白质的需求
• 蛋白质需要量的含义标准: 1 维持鱼类体蛋白的需要量应是鱼体蛋白质维持 量,也是鱼类对蛋白质的最低需要量。——补 充内源性N及代谢性N的排泄量所必要的蛋白 质的量。 2 满足鱼体最大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需要量。— —满足鱼的最大生长(体重增加)时蛋白质摄 取量。
D.蛋白质是机体内功能物质 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 现者,参与新陈代谢
名称 肌肉蛋白 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 酶、激素 免疫球蛋白 肌肉收缩 运输氧 代谢调节 抵抗疾病 功能
运输蛋白 (载体)
核蛋白
脂蛋白、钙结合蛋白、 内因子等
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
3 蛋白质营养的特殊性
A.饲粮中最重要的养分 其独特作用不能被其他养分代替,在幼龄动物, 需要量最大 B.最昂贵的饲料养分 有时与能量相等,或略低 C.蛋白质资源缺乏,营养价值变化很大 D.蛋白质营养的研究的困难性 包括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理想蛋白质、蛋 白质需要量、提高饲粮蛋白质利用率、发掘或制 造新的蛋白质资源等。
蛋白质的节约作用
各种鱼类的蛋白质需要量
种类
大鳞大马哈鱼
虹鳟 鲤鱼
食物蛋白质需要量%
40
40~46 38
参考文献
Delong等1958
Satia1974 ; Zeitoun 等 1976;Tiews等1976 Ogino和Saito1970
草鱼
(幼苗,0.15~0.20g) (鱼种,2.4~8.0g) 太平洋拟庸鲽 41~43 22.7~27.6 50 Dabrowska1977 林鼎等1980 Cowey等197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鱼类营养学原理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那么在鱼类营养中,是不是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越高就越好呢?为什么,在众多饲料蛋白源,一般鱼类对鱼粉的消化利用率比其它蛋白源饲料高呢?
(一):蛋白质营养 1.蛋白质的组成 含C、H、O、N,部分蛋白质含少量Fe、P、S,蛋白质的平均元素含量:C 53%,H 7%,O 23%,N 16%,S+P <1% N平均含量为16%,这是概略养分分析法CP含量计算的理论依据。 CP=蛋白质含N量÷16%=蛋白质含N量×6.25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主要由20种氨基酸组成。 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成的,并
在体内不断代谢与更新。 ①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可替代的,是除水外,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占干物质的50%,占无脂固形物的80%。 ②组织生长、更新、修补的物质来源。动物体蛋白质每天约 0.25-0.3%更新,约6-12月全部更新。 ③参与构成酶、激素和部分维生素。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含氮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胰岛素、促肠液激素;含氮维生素:尼克酸 ④蛋白质是水生动物主要的能量来源,为鱼类提供能量,转化为脂肪和糖类:蛋白质的燃烧热值为5.654卡/克,生理热价4.4卡/克左右 ⑤参与机体免疫:抗体的成份绝大部分均为蛋白质 ⑥参与遗传信息的控制:DNA、RNA ⑦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渗透压 ⑧运输功能:血红素 ⑨参与血凝和维持血液酸碱平衡。 3.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 ①消化部位: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 20%在胃,60-70%在小肠,其余在大肠。 ②吸收:部位在小肠上部,主动吸收 吸收的顺序: L-AA > D-AA Cys>Met>Try>Leu>Phe>Lys≈Ala>Ser>Asp>Glu 图1. 蛋白质、氨基酸的消化代谢过程 A. 糜蛋白酶原的激活:胰腺细胞合成的糜蛋白酶原为2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一肽链,分子
内部有5对二硫键相连,该酶原的激活过程:首先由胰蛋白酶水解15位精氨酸和16位异亮氨酸残基间的肽键,激活成有完全催化活性的糜蛋白酶,但此时酶分子尚未稳定,经糜蛋白酶自身催化,去除二分子二肽成为有催化活性并具稳定结构的α—糜蛋白酶。 B.羧肽酶原的激活: 羧肽酶的性质:可专一性地从肽链的C端开始逐个降解,释放出游离氨基酸的一类肽链外切酶。以酶原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常用的有A、B、C及Y四种羧肽酶,前两种来自动物胰脏,C来自柑橘叶,Y存在于酵母细胞中。使用最广泛并研究得最多的是羧肽酶A和B。羧肽酶A能释放除脯氨酸、羟脯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之外的所有C末端氨基酸,更易于水解具有芳香族侧链和大脂肪侧链的羧基端氨基酸。而羧肽酶B只水解以碱性氨基酸(如精氨酸和赖氨酸)为C末端残基的肽键。羧肽酶C专一性为除羟脯氨酸外所有氨基酸。羧肽酶Y对羧基末端的各种氨基酸都具有广泛的水解能力。具有肽酶和脂酶活性。蛋白质多肽链C末端分析中常用工具酶。 4.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对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利用率,依养殖鱼类的种类、年龄不同而不同,即使同一种养殖鱼类也由于饲料的组成或者养殖环境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对于为养殖鱼类创造良好养殖环境,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①动物年龄: 一般而言,同一种鱼类,随着鱼体的生长,机体各消化器官的逐步发育成熟,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力也逐步提高。 ②饲料蛋白质种类与水平:饲料中蛋白质水平是否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由于在研究中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其他饲料成分也相应改变,因而消化吸收率的变化,是由于饲料成分的影响,还是由于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这给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在N摄入量对鲤对白鱼粉中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研究中(Ogino,1973)发现,随着N摄入量的增加,鲤对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升高,但是真消化率保持不变在96%。 因为,动物性蛋白源尤其是鱼粉中的氨基酸模式与鱼类对氨基酸的需求模式较相近,一般而言,鱼类对动物性蛋白源的蛋白质的消化率较高。但是,也有例外的。例如,对Australian redclaw。研究表明,虽然Australian redclaw是一种杂食性动物,但是对植物性蛋白源,如小麦蛋白、豆粕、菜籽粕的蛋白质的消化率比其它动物性蛋白源,如沙丁鱼粉、鱿鱼粉、red crab粉的高(Campana-Torres et al.,2005)。 ③饲料淀粉水平(缩短消化时间)
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取决于受消化酶作用的时间,也与消化酶的浓度、酶作用
环境的酸碱度、温度等有关。在饲料中添加过多的淀粉会缩短消化时间,从而降低鱼类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在饲料中添加淀粉而导致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下降的程度,因鱼的种类而不同。 如淡水鳗鱼,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也能很好地利用淀粉。再如,当饲料中的小麦淀粉含量从15%上升至60%,mud crab, Scylla serrata对淀粉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下降,而对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Truong et a.,2008)。 而海水肉食性鱼类鰤鱼的蛋白质消化率随着饲料中淀粉水平升高而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鰤鱼是典型的蛋白酶活性强而淀粉酶活性活性极弱的肉食性鱼类,不能很好利用淀粉,而淀粉呈糊状残存在肠中,妨碍了蛋白质的消化。 ④ 饲料非淀粉多糖的影响 非淀粉多糖(NSP)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ß-葡聚糖、甘露糖、葡糖甘露聚糖等)组成。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如ß-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不溶性的非淀粉多糖:如纤维素。 a.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增加消化道的黏度,减少消化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消化率。 b.不溶性非淀粉多糖:作为细胞壁将营养物质包被起来,减少酶作用的底物浓度从而降低消化率 增加食糜在消化道中的排空速度。 ⑤饲料加工 A. 粉碎粒度对蛋白质消化的影响度非常大。由于水生动物通过牙和肠道的物理性消化能力很弱。 通过对原材料的粉碎,超微粉碎使植物的细胞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可以间接提高底物浓度,从而提高其消化率。
B. 热处理 在一定温度下对原材料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但是,如果热处理的温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反而不利于鱼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这主要是因为,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Maillard反应)。美拉德反应:肽链上的某些游离氨基,特别是赖氨酸的ε-氨基,与还原糖(葡萄糖、乳糖)的醛基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棕褐色的氨基-糖复合物,使胰蛋白酶不能切断与还原糖结合的氨基酸相应肽键,导致赖氨酸等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 ⑥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 A. 定义:植物蛋白饲料中往往含有一种或者多种的影响鱼类消化代谢的物质,称之为抗营养物质(anti-nutrition factor),如 protease inhibitors蛋白酶抑制剂, tannins丹宁, lectins植物血凝素, phytate植酸, gossypol棉酚,dietary fibre and starch。其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使动物生长速度减慢,健康水平下降。 B. 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 热不稳定ANF的消除方法 Removal of heatlabile secondary compounds may be accomplished by extrusion or other heat treatment. 热稳定ANF的消除方法:化学法、酶制剂法,如植酸酶水解植酸和植酸盐 C. 常见的抗营养因子: 1)生物碱Alkaloids are heterocyclic amino acid derivatives produced by plants as a chemical defence mechanism. While alkaloids are found in most legume species, they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found in high concentrations in the seeds of plants from the Lupinus genus. Mammalian effects of Alkaloids include changes in tubules and glomeruli in the kidney, ureter and bladder, endocrine changes in spleen weight,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such as enzyme inhibition, induction via changes in blood or tissue levels of phosphatases。
2)大豆蛋白中含有抗营养因子:虽然去皮豆粕经过加工工艺,一些热不稳定的抗营养因子(胰
蛋白酶抑制因子、糜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等)可以灭活至无害水平,但是仍然含有热稳定的抗营养因子(大豆抗原、异黄酮、植酸、寡糖、单宁等)影响鱼类对饲料的利用。在草鱼的饲料中,过量的添加大豆蛋白,大豆抗营养因子能够影响饲料的适口性,使鱼类摄食率降低.大豆抗营养因子(如:大豆抗原)也能够损伤鱼类肠道组织,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大西洋鲑Salmosalar的前肠和后肠的形态进行研究,并与投喂鱼粉的大西洋鲑的肠道作对比.结果表明,各组鱼的前肠无差异;对于后肠,大豆浓缩蛋白组无异常现象.而全脂蛋白组和对照组相比,上皮杯状细胞数量增加,吸收液泡明显减少甚至缺失,肠上皮的微绒毛缩短,微绒毛囊泡形成增多。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破坏了鱼类消化道. C. 抗营养机理: 1) 引起动物消化道形态和生理的变化,一些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可使动物消化器官增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