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传入西藏相关问题研究
英国盗取中国茶叶秘密并向西藏入侵之原因与过程
288农业考古2014英国盗取中国茶叶秘密并向西藏入侵之原因与过程*赵国栋摘要:英国有着浓郁的茶叶消费文化,巨大的茶叶需要促使它想尽办法摆脱对中国茶叶的依赖。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扶持印度茶叶发展壮大,同时利用印度茶叶向西藏进行茶叶入侵,妄图以此打破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联系,为进一步入侵西藏打下基础。
这一段历史鲜为人知,相关史料也较少,因此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Robert Fortune 和JAS.Hutchison 两次到中国盗取茶籽、茶树苗和藏茶秘密,成为印茶崛起和英印茶叶向西藏的入侵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西藏;茶叶间谍;西藏;砖茶中图分类号:TS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335(2014)05-0288-07赵国栋,男,西藏民族学院讲师、科研处科长,研究领域为茶社会学、西藏茶文化、社会史。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学视角西藏传统茶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CSH059)。
约哈斯·汉韦在其《八日旅行记》中写道:“如今的茶是普天之下再普通不过的了。
”他的这番言论描述的是18世纪初期英国的饮茶状况。
[1](P29)如果断定18世纪初,英国全民普遍饮茶有些武断,那么到了该世纪中期左右则有了相当的证据。
Sarah Rose (2010)认为,在凯瑟琳公主嫁至英国之后,茶叶成为了一种“异域的奢侈品”(exotic luxury ),迅速作为重要的礼仪内容流行于上流社会,此后,这股风潮又渗透到全社会,以至到18世纪中期时,“英叶已经成为全英国最流行的饮料,其销售情况超过了啤酒。
”[2](P25)这表明,在很久之前的英国国内已经形成了一种疯狂的茶叶消费与茶文化消费现象。
一、英国茶叶消费与财力失衡英国人最早关于茶叶信息的记录来自一封书信。
R·威克汉姆(R·Wickham )是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驻日本平户岛的代表,他于1615年6月27日寄出的给东印度公司澳门经理伊顿(Eaton )的一封信中提到:“伊顿先生,请您帮我在澳门买一把可以冲泡最好品种茶叶的茶壶……无论花多少钱,我都愿意支付。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
茶马古道是一条远古的商路,连接着中国西南地区和中国西藏地区以及南亚、中亚和
欧洲,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被誉为“东方的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的起点是中国的四川省,经过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最终连接印度、缅甸和中东地区。
它的主要贸易商品是茶叶和马匹。
茶叶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国内和国际
贸易的重要商品,而马匹在当时也是军事和经济上的主要需求。
茶马古道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由于唐朝皇帝派遣郭延贞将茶叶带到了西藏,
茶叶开始向西藏大量输出。
在于吉出塞之后,随着唐朝的灭亡和长期的战乱,茶马贸易逐
渐衰落,直到明清时期重新兴起。
明清时期,茶马古道被发扬光大。
随着明朝的兴起,成为国际贸易大国的中国开始向
全球输出大量的茶叶。
茶叶通过茶马古道被运往西藏和印度,随着茶叶和马匹的流通,茶
马古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茶马古道逐渐形成了一条成熟的商业
路线,并且发展了许多组织和制度,例如茶马驿站和茶叶税。
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贸易路线,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在茶马古道上,来自不同
地区和族群的商人、驼夫和牧民互相贸易、交流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多元文化风貌。
例如,当时的藏传佛教通过茶马贸易传入印度,而茶马驿站则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开展了许
多交流。
茶马古道是中国的重要文化和历史遗产。
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对中国的发展
和文化多样性的促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茶马古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体验多彩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的起源论文.doc
茶马古道的起源论文茶马古道的起源旧时,昌都沟通外地的人畜小道,是由人畜长期行走自然形成的。
公元7世纪,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
唐初,吐蕃南下,在中甸境内金沙江上架设铁桥,打通了滇藏往来的通道。
宋代,“关陕尽失,无法交易”,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
元朝,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
明朝继续加强驿道建设。
清朝将西藏的邮驿机构改称“塘”,对塘站的管理更加严格细致。
清末民初,茶商大增。
抗日战争中后期,茶马古道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1950年前的昌都成为藏东的商贸中心。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主要有三条:即青藏线(唐著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大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理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
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条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白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于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
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细说茶马古道历史线路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
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与吐蕃王朝向外扩张和对南诏的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公元678年,吐蕃势力进入云南西洱海北部地区。
680年建立神川督都府,吐蕃在南诏设置官员,向白蛮、黑蛮征收赋税,摊派差役。
双方的贸易也获得长足的发展,茶马贸易就是重要内容之一。
南诏与吐蕃的交通路线大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埋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茶文化初传藏区的时间与空间之语言学考证
历
建
西藏 的。 但是 , 这种说法证据不足 。 本文考证 了早期 汉文典籍 中记 录的茶的名称 , 通过 比较 古汉语和古藏语 中茶的名称 , 从语
言学的角度利用对音材料论证了茶文化最初是从滇川交界地带、 大约在东汉至魏晋这一时期传进藏区的。
关键词 : 对音材料 ; 茶文化 ; 传播 ; 西藏 ; 时间; 空间
… …
,
不到证实。《 汉藏史集》写于 13 年 ) ( 4 4 说赞普杜松 芒布支的出生时间是阴水鸡年(7 年 )茶叶是他 63 , 在 位 时 由一 只 小 鸟带来 的 [ 西 藏 王统 记 》成 书 2 1 。《 ( 于 18 38年) 说文成公主进藏前关心西藏是否有 陶 土 、 生神 、 多 桑树 、 兰草 、 菁 , 马 蔓 进藏 时带 去 的物 品有 蔓菁 种子 、 像 、 舆 、 宝 、 罗 、 服 、 品 佛 车 珍 绫 衣 饰 及 马骡 、 驼 等 , 没有 提 到茶 叶或茶种 。[ 骆 却 3 1 由于 这 几 种 文 献 都 是 后 代 追 述 前 代 的 材 料 , 因此 , 在茶文化初传西藏的问题上 , 不论其所记录 或主张的内容如何 ,作 为证明茶是文成公主带进 西 藏 的证 据 ,它们 都 既不 是充 分 的 条件 也 不 是必 要 的条 件 。 在 现代学 者之 中 , 强先 生也 认为 茶文 化在 任乃 唐 代传入 藏 区 , 他 没有 给 出传 播 的具体 时间及 地 但 暑 点 :“ 语称 茶 为 ‘ ’汉 人 为 ‘ 藏 甲 , 甲米 ’‘ ’人 也 。 ,米 , 苎 又称 中原为 ‘ 甲那 ’ ‘ ’黑 色也 。藏 文 、 ,那 , 藏语 创于 呈 唐世 。茶之人藏 , 亦始于 唐世 。藏人 以茶 为命 于域
对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 ,茶是一种奢 侈品。但在西藏 , 饮茶历史久远 , 已经是藏族人 茶 民生活 中的必需 品之 一 , 汉 族 的角 度说 , 从 明世 宗 嘉靖 十五年 (5 6 )御史刘 良卿上疏论茶法时 13 年 , 即说 “ 番人 恃茶 以生 , 故严 法 以禁 之 , 马 以酬之 , 易 以制番 人 之 死命 , 中 国之 藩 篱 , 壮 断匈 奴 之 右 臂 , 非 可 以常法 论也 上 ”《 (明史 ・ 货 志》 ;从 藏 族 的 食 ) 角度 说 , 藏族 有 一句 古 老 的谚语 “ 加察 热 , 霞热 , 加 加梭热 ” 茶 是血 , ( 茶是 肉, 茶是生命 )至今仍有 , “ 宁可三 日无粮 , 不可一 日无茶 ” 的说法 ,概藏人 “ 之 对 于茶 也 , 非如 内地 之 为 一种 嗜 品或 为逸 兴 物 , 而 为 日常 生 活上 所 必 需 ,大 有 ‘ 日无茶 则 滞 , 一 三 日无茶则 病 ’ 之慨 。” … 由于藏 区 晚至 2 纪 初才 引 种 茶树 ( 也 仅 0世 但 限于靠近四川甘孜的区域 )藏 区最 初 的 茶文 化 就 只能从 他处 习得 。 那 么 , 区从何 处 习得 、 何 时习得 茶文化 ? 藏 在
浅谈茶在藏区的传播与发展
、
已有产 茶饮 茶 的习俗 ,还 对茶 的保 健作 用也 有所 了解 。唐 朝时 ,中 原地 区种植 茶 叶的 面积不 断扩 大 ,制茶 的技 术也 逐步 提高 ,产 生 了 中 国第 一部 关 于茶 的专著 即陆 羽 的 《 经 》。我 国居 住在 中原 地 区 茶 以农业 为 主的汉 族 同生 活在边 疆地 区 以畜牧 业为 主 的兄弟 民族 ,自 古 以来 就 进行 着密切 的经 济交 往 。从那 时 ,茶 文化作 为 中原 的一种 物质 文化 成果 在这样 密切 的经 济交 往 中传 到边疆 地 区是十 分 自然 的 事 。至于 茶叶 传人 藏区 的时 间上 ,许 多学者 众说 纷纭 ,各 不相 同 。 本人 通过 研究 后认 为茶 叶在藏 区的传 播时 间至少 可 以推到 汉代 ,其
我 国五十六个民族 的文化影响是 巨大的,本文主要探讨茶的文化在我 国藏 区的传播 和发展情 况。 关键词 :藏 族 ;茶 文 化 ; 传 播 ;发 展 中图分类号 :K 8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7 — 9 2( 0 0)1 — 0 0 0 6 3 09 2 1 1 00 — 1 茶 是与人 类 的生 活息 息相关 ,也 是人 类文 明 的伟 大创造 。我 国 不 仅是 最早 发现茶 饮 用茶 的 国家 ,茶 的文化丰 富 多彩 ,璀璨 夺 目。 在 漫长 的历史 中 ,我 国茶 文化对 周 围 民族 的影 响 是巨 大的 。由于 繁 衍 生息 在这样 一个 得 天独 厚的 茶的 故乡 中 ,各 民族 人 民中大 多数 都 有 饮茶 的 习俗 ,但 把 茶作 为 日常生 活 中生活必 需 品的 和对茶 的 至爱 至嗜 ,名 列前茅 的要 算是藏 族 了。 茶 叶在藏 区 的传 播 。 作 为 世 界 三 大饮 料 之 一 的茶 ,原 先 产 于我 国 。据 陆 羽 的 《茶 经 》载 ; “ 茶者 ,南 方之 嘉木 也 ”①或 “ 神农 尝 百草 , 日遇七 十二 毒 ,得 荼 而解之 ”等 史料 的记 载 ,早 在3 0 多年 前的 周代 我 国不 但 00
藏族茶文化论析(二)
二茶在藏区最先是被当成医疗保健饮品来使用的。
《汉藏史集》中记载:都松莽布支(赤都松)原先体弱多病,一日偶然尝了小鸟衔来的一种树叶,顿觉神清气爽,于是命心腹大臣四处寻访这种树叶,后来在汉地找到,大臣带了一大捆回来,赞普将其日日煮饮,身体便一天天好起来,于是将其作为上等保健之品,这便是茶。
由此传说可知茶之被藏族看重,最初是因为茶所具有的医疗保健作用。
众所周知,藏族居于高寒、缺氧、干燥的青藏高原,其膳食以糌粑、牛羊肉为主,缺少蔬茶。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其膳食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茶叶中富含维生素,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以及单宁酸、茶碱等成份,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利尿等功能,正好可弥补其不足,正所谓“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⑹藏族对茶的认识首先是医疗保健作用也就十分自然了。
古代藏族对茶的医疗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深的。
成书于14世纪的《汉藏史集》专门有一章,题名《甘露之海》,详细介绍了茶的种类及其不同的疗效,将传人藏区的茶按生长地理环境、施肥种类、烘制方法等的差异,分成十六种;对每种茶叶的特点、气味、颜色、口感、功用分别作了记载,认为各种茶分别适应治流诞、胆热、寒热、痴愚、胃病、血病、风病、魔病等症。
在更早的《四部医典》中,也提到茶对于治病强身的功用。
可见,藏族人民对茶的医疗保健功效很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不过藏族普遍嗜爱饮茶习俗的形成,并不仅仅是因为茶对人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对于常年以肉食和糌粑为主食的藏族来说,饮茶既可解腻顺食、满足生理之需,又可使人处于一种快怡舒畅的精神状态。
这样,茶的确像是“天界享用的甘露,偶然滴落人间”,⑺给藏族人带来美的享受。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曾很精辟地指出:“文化的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要。
”⑻藏族茶文化正是在满足藏人的认识需要、功利需要和审美需要的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概而言之,藏族茶文化的主要表征如下:1、茶之烹藏族饮茶系采用熬煮方式,与现今内地常用的冲泡法迥然不同。
学习通中国茶道习题答案
学习通中国茶道习题答案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中国茶道更是茶文化的一部分。
学习通中国茶道习题涵盖了茶的起源、种类、泡法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
在以下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习题,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茶道。
第一题:茶源于中国吗?茶是如何传入其他国家的?答:是的,茶起源于中国。
据史书记载,茶的发现和利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西周时期。
茶叶最早是由草药演化而来,被用于医疗和烹饪。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了饮用茶叶的益处,并开始将其作为一种饮品享用。
茶叶的传入其他国家主要是通过茶马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贸易通道实现的。
茶马古道是一条古代的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和西藏、印度等地。
在这条道路上,茶叶作为重要的商品被广泛贸易,并逐渐传入西方世界。
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东南亚、阿拉伯等地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茶叶也通过这条路逐渐传入其他国家。
第二题:中国茶的种类有哪些?它们有何特点?答:中国茶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
- 绿茶:以杀青后经蒸、揉、干燥等工艺制成,茶叶外形色泽翠绿,清香鲜爽,保留了茶叶的天然色香味。
- 红茶:属于发酵茶类,采用特殊的制作工艺,色泽鲜红,滋味浓郁,香气独特。
- 黄茶:制作工艺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外形扁平,色泽黄绿,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 白茶:以嫩芽为原料,制作工艺简单,色泽白毫显露,茶汤鲜爽清亮,具有天然芳香。
- 乌龙茶:制作工艺复杂,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色泽青翠,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 黑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贮存,色泽红褐,滋味浓郁,具有陈香和木香的特点。
第三题:怎样泡一杯好茶?请结合中国茶道进行说明。
答:泡一杯好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用优质茶叶: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选用不同的品种和产地,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2. 清洁茶具:使用干净的茶具,如茶壶、茶杯等,以避免异味的影响。
在泡茶前,用沸水冲洗茶具,提高温度并清洁茶具。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于202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读“景迈山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景迈山适宜种植普洱茶叶的有利条件是()A.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B.地势低平,黑土肥沃C.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D.热量充足,排水条件好2.景迈山先民将散装茶叶做成茶饼后由马帮经“茶马古道”带入西藏,主要考虑沿途()A.地形崎岖,山高路险,便于茶叶储运B.暴雨倾盆,滑坡挡路,提高茶叶品质C.高寒缺氧,呼吸困难,减轻茶叶重量D.沿海多狂风暴雨,避免茶叶受潮3.关于三江并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三条河流平行向北流C.三江中有雅鲁藏布江D.地形利于发展耕作业4.关于普洱古茶树的保护与开发可行的是()A.毁林开荒,发展制茶B.扩大宣传,强化品牌C.封山育林,禁止开发D.优先开发,经济先行5.云南省适宜种植普洱茶叶的气候条件有()A.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B.低温少雨,气候温和C.气候冷湿,雨热同期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6.景迈山位于北回归线南侧,但夏季气温较低,其原因是()A.离冬季风源地近B.海拔较高C.位于河流沿岸D.深居内陆7.景迈山所在省区简称是()A.蜀B.滇C.黔D.桂8.适宜种植普洱茶叶的气候条件有()A.气候冷湿,雨热同期B.低温少雨,气候温和C.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有着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和多个传统古村落。
借此,“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于2023年9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一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如图为普洱位置示意,据此完成下题。
9.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我国()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10.如图传统建筑中,属于景迈山传统古村落建筑的是()A.窑洞B.四合院C.蜂窝房D.干栏式建筑11.该地区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可能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为()A.提高当地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B.禁止一切开发利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发达城市D.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大规模增加古茶产量12.景迈山申遗成功吸引众多茶文化爱好者前往,下列游客行为得当的是()A.随意丢弃废弃塑料瓶B.在传统建筑上乱涂滥画C.尊重当地居民风俗习惯D.在宗教场所大声嬉戏与玩笑13.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浅谈茶在藏区的传播与发展
据茶圣陆羽的《 茶经》 茶者 , 方之嘉木也” 载“ 南 或“ 神农尝百草 , 3 1 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 等史料 的记载 , 我们就 知道, 早在 3 0 00多年前
的周 代 我 国 已有 产茶 饮 茶 的 生活 习 俗 , 对 茶 的 医疗 保 健 作 用 也 有 所 了 还
饮用后御寒 , 产生热量的特点 , 足很适合高寒地 区的一种 营养 丰富, 美味 可口的茶。茶之具。随着饮用茶的生活习史长河 中, 国茶 文化对周围民族 的影响 我
是 巨大 的 。 由于 繁衍 生 息 在这 样 一 个 得 天 独 厚 的茶 的 故 乡 中 , 国各 族 我
中绝大多数都有饮茶的习俗。在藏区不分男女老小 、 僧俗 贵贱都 喜欢喝
茶 就像 吃饭 一 样 重要 , 茶 的至 爱 至 嗜是 世 界 上名 列 前 茅 的 。 对
一
四川、 云南等地 区的藏族 的抽象别称。在我国境 内四川 、 云南 、 贵州 等西 南地 区的茶文化不仅源远流长, 而且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贸易频繁 , 叶传 茶
人 藏 区提 供 了一 个 很好 的 外 部 环境 。据 《 西藏 政 教 史 》 “ 载 西藏 的森 林 树
般有木制的和竹 制 的酥油 茶桶两种 。木制 的茶桶 有用整棍木料 凿成
带 来 茶具 的 出现 。 藏族 的茶 具 即 各式 各 样 , 丰富 多 彩 , 叉讲 究 美 观 , 用 , 实
并 具 有宗 教 的象 征 意义 。茶 碗 ; 区常 用 的茶 碗 有 木碗 、 碗 、 碗 、 碗 藏 瓷 银 玉
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 的种植 和食用也不断增强。尤 茶
一
的功能 , 长期生活在以肉食 、 糌粑 为主食的藏族人们来说 , 确实起着特殊 的作用 。酥油茶; 是把熬好的清茶倒人 专用 的茶桶 中, 再加酥油、 食盐等
藏茶100问回答
藏茶100问写在前面的话:中国藏茶自唐朝有记录以来,已是千年古茶,对于当初我们的先辈们怎样创造了这个流芳百世的传世国宝,我们不得而知。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生物工程的发展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探索进入了更加微观的领域,科学家在人类基础饮料的研究中发现,中国的“茶”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起到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未来人类摄取的六大健康饮料,中国“茶”赫然出现在第一位。
藏茶作为历朝历年供应雪域高原藏族同胞生活必需品,已伴随这个在高寒缺氧、强辐射,靠油脂、生食生活的民族坚强地渡过了许多岁月。
今天,我们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将藏茶介绍给珍爱健康的人们,揭开了藏茶开始走向广大群众崭新的一页。
藏茶是黑茶类的代表,黑茶在抗癌、减肥、降血脂、降血糖、抑制动脉硬化、抑菌、补充维生素及氟、硒等微量元素方面有明显效果,继吕毅、阪田完三在国际上发表报导后,由吕毅等编着的《中国黑茶全书》在日本出版,引起了茶界和医学界的极大关注,这些研究把藏茶推到了拓展健康之道的最前沿。
《藏茶100问》主要用于藏茶茶人基本知识的培训手册。
疏漏之处,敬请见谅,将来我们还会把更为深入和最新科研成果撰写出来,以飨读者。
目录1、什么是藏茶?2、藏茶的正确定义?3、藏茶属于哪一个茶类?4、为什么很多数据上提到藏茶就会有西康出现,西康指的是什么?5、藏茶的渊源是什么?其发展有多长的历史?6、藏茶的主产地在哪里?7、藏茶的特点是什么?8、藏茶煮好后,怎样品它的红、浓、陈、醇四绝特点?9、藏茶加工工艺与其它茶类有什么不同?10、藏茶中五大工序是怎么回事?11、成熟茶叶、嫩茶叶是怎么回事?12、什么是红苔?13、藏茶的汤色怎样?14、藏茶有哪些功效?15、喝藏茶对健康的影响?16、藏茶为什么能降血脂?17、藏茶为什么能通利宿便?18、藏茶抗氧化是怎么回事?19、藏茶抗辐射究竟有多好?20、藏茶主要以什么功效对抗高原反应?21、为什么说藏茶具备了双项调节胃肠功能的效果?22、喝绿茶会有胃刺激,喝藏茶为什么能和胃?23、藏茶能降血糖吗?24、藏茶能养颜吗?25、藏茶能外用吗?26、藏茶隔夜能喝吗?27、饮用藏茶影响睡眠吗?28、中医认识的藏茶茶性?29、藏茶能代替“治病的”药吗?30、藏茶能解药吗?32、藏茶的包容性有多大?33、什么是清茶?34、藏茶可以调果茶吗?35、藏茶可以调花茶吗?36、藏茶调冰茶可以吗?37、酥油茶是用藏茶调配的吗?38、奶茶是用藏茶调配的吗?39、藏茶能和别的茶类混喝吗?40、藏茶为什么越陈越好?41、藏茶是怎么保存的?42、藏茶是否携带方便?43、还有其它简易方便的藏茶吗?44、收藏藏茶是怎么回事?45、藏茶能改善水质吗?46、藏茶、普洱茶的异同点?47、什么是藏茶吧?48、听说过以藏茶命名的酒店吗?49、酒店的主题有哪些?50、关于黑茶含铅的问题怎样?51、中国藏茶博物馆在哪里?52、藏茶在哪里能买到?53、有网站可以了解吗?54、藏茶砖的香气包括哪些? 能维持多久?55、藏茶有哪些著名品牌?56、藏茶的知名商标有哪些?57、藏茶品牌中金尖和康砖有什么区别?58、藏茶的金尖品牌有何特点?59、藏茶中的康砖有何特点?60、藏茶都有哪几种规格?61、藏茶的品质怎样区分?62、藏茶中的雅细为何价格偏高?63、藏茶的等级是怎样分的?64、听说还有金玉和金仓,市场上为何没有看到?65、很多关于茶疗的书籍上建议用粗茶配方,粗茶指什么?67、藏茶中的香气有何种价值?68、藏茶为什么能解毒和美容?69、藏茶中高端产品为什么叫开光佛茶?70、活佛与藏茶的关系?71、藏茶和藏传佛教的关系?72、常喝藏茶能防治痛风吗?73、常喝藏茶能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吗?74、藏茶为什么能解决高寒地区维生素补充不足的问题?75、藏茶的微量元素有多少?76、为什么说常喝藏茶可以达到防癌抗肿瘤的效果?77、喝藏茶为何能减低吸烟的毒害?78、“茶寿”指什么?79、 QS认证是怎么回事?80、喝藏茶一定要懂藏俗吗?81、藏族同胞饮用藏茶时喜欢加点盐是怎么回事?82、孕妇能喝藏茶吗?83、喝藏茶每天的量多少为恰当?84、喝藏茶预防牙病是怎么回事?85、藏茶色泽透红,它是不是红茶?86、一个十年以上的藏茶(500g)大致值多少钱?87、藏茶的保健前景怎么样?88、有时喝了藏茶,刚开始大便一天有2~3次,正常吗?89、藏茶洗头会有哪些效果?90、藏茶浴(SPA)有什么好处?91、藏茶泡脚是很好的吗?92、藏茶热喝与凉喝各自有什么特点?93、熬煮藏茶有什么专业的器皿要求吗?94、饮用藏茶用什么茶具最好?95、藏茶如何正确存放和收藏?96、藏茶受潮后会发霉长毛吗?应该如何处理?其品味有无改变?97、怎样熬煮或泡藏茶口味最佳?98、在藏区,为什么有“老茶如药”的说法?99、藏茶为什么突然走红?100、我想推广和经销藏茶,怎样开始?1、什么是藏茶?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三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与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古茶,藏族谚语说:“旦夕不可暂缺”。
英印时期印度茶叶输入西藏及其影响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6年第1期收稿日期:2015-11-29作者简介:赵国栋(1977 ),西藏民族大学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基金“西藏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布局、整合与发展策略———基于优化生态资源视角”(项目编号:71563045)的阶段性成果。
英印时期印度茶叶输入西藏及其影响赵国栋(西藏民族大学南亚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82)摘要:印度茶产业在19世纪形成并迅速发展,在英印殖民政府的推动下,印度茶叶大举输入西藏,不但打开了西藏的市场,而且推动了印度茶产业的升级,促进了中国茶产业反思、整顿与改革,并激发了社会各界保卫西藏茶叶市场的思想与行动。
关键词:印度茶叶;西藏;过程;影响中图分类号:F7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392(2016)01—0058—07对于西藏而言,茶叶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商品范畴,成为联结西藏与内地和周边国家的精神纽带。
陈一石在《印茶侵销西藏与清王朝的对策》中总结说:“无论茶马互市或者以茶易物,都使汉藏人民之间在经济上结下互相依赖的关系,从而促进了汉藏地区的物资交流,增强了民族之间的友谊和联系。
”[1]可以说,茶叶在中国的西藏与内地以及周边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在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产生了一种强大的粘合效用。
而近代英印殖民政府也注意到了茶叶在西藏社会、经济中的巨大影响,及其与政治的紧密关系,逐渐开启了通过印度实施其茶叶输出并影响西藏茶叶市场的阴谋。
历史上,西藏市场的茶叶主要由中国内地供应,主要来自四川和云南。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印度茶产业的发展以及英印殖民政府对西藏的觊觎,印度茶开始进入西藏市场,逐渐排挤四川、云南等内地茶叶。
显然,在国际市场上华茶、印茶、锡兰茶在国际市场的角逐是印度茶产业的发展以及英印殖民政府全力推动的结果,也是全局性的和战略性的。
陈一石总结说:“英属印度茶叶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夺我茶利,在十九世纪末期,随着英俄帝国主义侵略西藏步伐的加剧,卢比和印茶相继‘暗渡陈仓’,潜运入藏。
西藏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西藏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彭君华1,刘洪利2,谭琼31.林芝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西藏林芝860000;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0;3.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广东广州510000摘要:西藏具有悠久和独特的饮茶文化,茶产业的发展对于西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章从西藏茶文化、茶贸易、茶产业发展几个方面对西藏茶产业发展进行阐述,分析了西藏茶产业区域特点和优势,并提出西藏茶产业发展建议,为更好地推进茶叶区域布局,促进茶叶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藏;茶叶;发展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inTibet Autonomous RegionPENG Junhua1,LIU Hongli2,TAN Qiong31.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Linzhi City,Linzhi860000,China;2.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510000,China;3.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Management Offic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Guangzhou510000,ChinaAbstract:Tibet Autonomous Regio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tea-drinking culture.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ea culture,tea trade,and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analyze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tea industry,and suggested the regional layout of tea. At the same time,the articl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ea industry, which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rresponding tea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Keywords:Tibet Autonomous Region,tea,development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KA190578823)。
明太祖论文茶马政策论文:明太祖藏区茶马之政述论
明太祖论文茶马政策论文:明太祖藏区茶马之政述论摘要:明太祖出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考量,积极与藏区展开茶马贸易,并由此形成了以茶马司垄断藏区茶马贸易、严禁茶马走私、茶贵马贱、“金牌符信”制等配合一体的茶马之政。
明太祖的茶马政策,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体现,存在着若干弊端,但总体上加强了内地与藏区的政治、经济联系,有利于明初的军政建设与国家边境安全。
关键词:明太祖;藏区;茶马贸易;茶马政策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考量,积极与西北藏区进行茶马贸易,为此形成了一系列颇有时代特色的茶马之政。
要深刻认识明代的茶马之政,就必须首先充分地认识明太祖对藏区的茶马之政。
本文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专就明太祖洪武一朝对藏区茶马之政展开系统的讨论,或能拓深对明太祖茶马之政的研究,并从一个新的层面理解明太祖对边疆民族的统治策略与特色。
一自唐中期以来,茶叶渐成为以肉食、乳酪为主的藏民生活的一部分。
据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唐朝出使吐蕃的常鲁公就发现吐蕃赞普牙帐中已有寿州、舒州、顾渚、蕲门、邑湖等地名茶。
至明代,茶叶更是藏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
《天下郡国利病书》卷65引王廷相《严茶议》曰:“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内之物,非茶水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明史》卷80((食货志四》称:“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
”然而,藏区以畜牧经济为主,盛产马匹却不产茶,所需茶叶只能仰内地供给。
自唐宋以来,内地与藏区的茶马贸易日渐兴盛,成为汉藏之间传统商业往来的重要部分,至明代达到高潮。
蒙元统治中原时,对藏区实行了有效的政治管辖,并与藏区结成了良好的关系。
明朝建立后,蒙古势c力退到塞北,但仍维持着较为强大的军事势力,与明朝对峙,并不断南下威胁明朝的统治。
同时,蒙古贵族也不断地积极联系藏区势力,藉以骚扰明朝的西北边地。
为此,明朝耗费大量国力,在北边驻屯了大量兵马,以防止蒙古人南下;同时又不得不分出部分兵马来防御藏人的攻击,造成了明朝军力的严重不足。
明代茶马古道发展的表现及有利条件
明代茶马古道发展的表现及有利条件一、茶马古道的概述茶马古道是指自中国云南省大理地区,经过四川、贵州、湖南、广西等地,最终进入西藏的一条古代商路。
这条路线上主要运输的是茶叶和马匹,因此得名“茶马古道”。
二、明代茶马古道的发展1.政治因素明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地区加强了管理和控制,同时也为茶马古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明朝在云南设立了昆明府和保山府等行政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此外,明朝还在四川设立了重庆卫和遂宁卫等军事机构,保障了茶马古道的安全。
2.经济因素明朝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和西南边疆的重要商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内地对茶叶需求量不断增长,茶马古道上运输的茶叶数量也越来越多。
3.文化因素明朝时期,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扩大到西南边疆地区。
茶马古道上的商人和马夫也开始接触到中原文化,这为茶马古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文化基础。
4.技术因素明代时期,铁路、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还没有出现,茶马古道上主要靠人力和畜力运输。
但是,在明朝时期,西南边疆地区的交通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茶马古道上修建了许多桥梁、隧道和官路等设施,使得商旅行进更加便利。
三、明代茶马古道发展的表现1.贸易活跃随着茶马古道的不断发展壮大,这条商路上的贸易活动也越来越活跃。
从云南进口的茶叶和其他商品被运往四川、贵州等地,并最终抵达西藏。
同时,从西藏运来的珍贵物品如藏毯、牦牛等也在这条商路上进行了交易。
2.文化交流在茶马古道上旅行的商人和马夫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之间的交流使得中原文化和西南边疆地区的文化得以互相交流。
茶马古道上还有许多寺庙和道观,这些宗教场所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3.军事防御茶马古道是连接内地和西南边疆的重要商路,因此也成为了各个政权争夺的对象。
在明朝时期,为了保障茶马古道的安全,中央政府在四川设立了重庆卫和遂宁卫等军事机构。
同时,在茶马古道上还修建了许多城堡和关隘等军事设施。
关于茶叶传入吐蕃的几个问题
赞 干布时候 , 随着文成公 主人 藏 , 茶 叶亦 被带入吐蕃 。[ 6 1 不
过, 以 上 两 种观 点主 要 以推 测 性 因 素 居 多 , 并 无 确 切 的史 料 证 据 支撑 。第 三 种 观 点 认 为 茶 叶 的传 人 吐 蕃 的 时 间是 在 吐 蕃赞 普 都 松 莽 布 支 统 治 时期 。此 外 , 《 汉藏 史 集 》 也有吞米 ・ 桑 布扎 在 赴 印 学 习 途 中 , 即 以茶 叶 作 为 口粮 的说 法 。④ 一些 国外 传 教 士甚 至 将 茶 叶 传 人 藏地 的 时 间追 溯 到 公元 前 。[ 7 1 其 中第 三 种 观 点 为 学 术 界 所 普 遍 认 同 ,有 着 广 泛 的影 响, 后 弘 期 藏 文 史籍 的记 载 也 大 多 支 持 这 一看 法 。 如《 红史》 载, 都 松 莽 布支 “ 在位期间 , 吐蕃有大量茶叶、 器乐。 ” 《 汉 藏 史集》 亦载 : “ 此王 ( 都松 莽布 支 ) 在位之时 , 吐蕃 出现 了 以前 未 曾有 过 的茶 叶 和 碗 。 ” 稍 晚 的《 贤者 喜 宴 》 亦记 , 都 松莽 布 支统治时期时期 , “ 据谓 得 到茶 及 多 种 乐 器 。” ㈣此 外 , 《 拉 达 克王 统 》 也 记 载 ,都 松 莽 布 支 时期 , “ 自汉 地获 得 茶 及 多 曼 达、 笛子、 布 桂 及 唢 呐 等 。” [ i 1 1 都松 莽 布 支 时 期 茶 叶 的 传人 可 能 和这 一 时期 吐 蕃 积 极 的 对 外 扩 张有 关 。 都松 莽 布 支在 位 之时, 吐 蕃 同唐 朝 在 交 界 地 区展 开 了激 烈 的 争 夺 , 并 积极 开 拓西 域 、 南诏。 据敦 煌 P . T . 1 2 8 7赞 普传 记 载 , 其时“ 赞 普执 掌
藏茶研究报告
藏茶研究报告
藏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西藏地区被广泛种植和饮用。
藏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它是由唐朝文化传入西藏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藏茶与西藏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是西藏文化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藏茶的生长与制作
藏茶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西藏地区因为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度的限制,茶树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八年以上才能收获到称为“青砖”的嫩茶叶。
藏茶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著名,藏语称为“普洱茶”,制作过程分为杀青、揉捻、发酵、烘干四个步骤,其特点是在烘干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牦牛粪炭来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藏茶的品种和分类
西藏地区种植的茶树主要有大叶种、小叶种和两者的混合种,其中以大叶种为主。
根据品种、生长地区和制作工艺的不同,藏茶可以分为八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有香前藏茶、有香藏茶、无香前藏茶、无香藏茶、红酥前藏茶、红酥藏茶、草茶和垃圾茶。
藏茶的饮用及文化价值
藏茶在西藏地区的饮用方式有多种,最为普遍的是“茶旧茶新”的方式,即在壶中放入茶叶,加水、加盐、加黄油、加咖啡等多种用料搅拌均匀,然后将茶液倒入杯中,让客人首先品尝茶面,随后再喝茶汤。
同时,藏茶在西藏地区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不仅是喜庆、祭祀、迎宾等重要场合的必备饮品,也是与朋友、亲属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藏茶的饮用方式和文化传统,充分反映了藏族民俗文化的特色和风貌,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茶马古道研学实施方案
茶马古道研学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古道,它连接了中国的茶叶产地和西藏、印度等地,是古代茶叶和其他商品交流的重要通道。
茶马古道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对于开展研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学目的茶马古道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使学生深入了解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地理特点,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地方意识,培养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研学内容1. 考察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了解茶叶和其他商品的交流历史;2. 考察茶马古道的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体验古道风情;3. 体验茶马古道上的传统手工艺,如茶叶加工、传统手工编织等;4. 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
四、研学活动安排1. 准备阶段:教师对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进行讲解,学生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学习;2. 实地考察:学生前往茶马古道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参观相关博物馆、纪念馆等;3. 体验活动:学生参与茶叶加工、手工艺制作等体验活动,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4. 总结阶段:学生通过写日记、拍照片、制作PPT等形式,对研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展示。
五、研学活动意义1. 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地方意识,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 提高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品质;3.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六、研学活动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学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注意安全防范;2. 尊重当地风俗:学生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要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做到礼貌待人;3. 爱护环境:学生要爱护自然环境,不随意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七、结语茶马古道研学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参与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深入了解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收获知识和感悟,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增添新的色彩。
学术研讨会策划方案
学术研讨会策划方案唐宋时期,内地输往藏区的茶叶主要是青藏道。
从明代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川藏川茶道的兴起,促使川藏沿线商业城镇的兴起和西藏和内地的联系,川藏茶道既是一条经济线,也是一条政治线、国防线,使外国势力再也无力把西藏从我国分离出去。
我国茶叶产于南方、北方和西北高寒地区都不产叶。
四川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种茶、饮茶的发源地。
秦汉以前,只有四川一带饮茶和有茶的商品生产。
到唐代形成了我国盛产茶叶的局面,并从唐代开始,四川绵州、蜀州、邛州等地的茶叶,就从其它地区的茶叶流入西藏地区,开始了藏族人民饮茶的历史,出现了茶叶输往西藏的道路。
在唐代,青藏道是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往来的主要交通道。
唐代吐蕃王朝对外扩张,除南线争夺南沼外几乎都是经青海地区,北线争夺河西、陇右、西线争夺安西四镇,东线争夺剑南。
唐蕃之间的和亲、聘等使臣往来,都是由天水、大非川、暖泉、河源、通天河到逻些(今拉萨)。
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也是经青海入藏。
总之,唐代中原与西藏地区的交通大道是青藏道而不是川藏道。
唐代内地茶叶输往西藏的茶道自然是青藏道。
随着吐蕃王朝的瓦解,宋代藏族地区处于分袭状态,青藏道已失去的军事要道和官道的作用。
但自唐代茶叶传入藏区以后,茶叶所具有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肉食乳饮的畜牧人民皆饮茶成风。
西北各族纷纷在沿边卖马以购买茶叶,而宋朝为了获得战马,便决定在西北开展茶马贸易,出卖茶叶,购买战马。
北宋熙宁以后便在四川设置茶马司,将四川年产3000万斤茶叶的大部分运往甘肃、青海地区设置数以百计的卖茶场和数十个买马场,并规定名山茶只许每年买马不得它用,每年买马达15000匹以上。
从而使青藏道由唐代的军事政治要道成为茶道。
《西藏志》的作者陈观浔说,唐宋以来,内地差旅主要由青藏道入藏,“往昔以此道为正驿,盖开之最早,唐以来皆由此道”。
从明朝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
早在宋元时期官府就在黎雅、碉门(今天全)等地与吐蕃等族开展茶马贸易,但数量较少,所卖茶叶只能供应当地少数民族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87
。
另外 , 《 汉藏史集》 中有茶与藏文创制相关的另一 说法, 即吞弥·桑布扎在创字过程中做了一个梦, 梦到 与一位老妇人对话, 并从对话中受到启示。“ ……问答 间, 老太婆突然消失不见, 原来她是尊胜文殊菩萨的化 身, 过后吞弥仔细回想, 突然悟出老太婆的话中有夏、
[ 1 ] 77—78 萨、 阿和家、 恰、 贾等六个印度文字没有的音” 。
2017 - 03 - 30 [ 收稿日期] [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西藏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布局 、 整合与发展策略— — —基于优化生态资源 视角” ( 项目编号: 71563045 ) ;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西藏文化产业软实力调查与发展对策 — — — 以林芝地区为重点” 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赵国栋( 1977 —) , 河北省昌黎人, 讲师、 科长, 主要从事西藏文化产业 、 西藏茶文化、 社会史、 文化史研究; 李 许桂( 1981 —) , 湖南邵东人, 助理编辑, 主要从事新闻编辑 、 行政管理研究; 石确次仁( 1987 —) , 西藏扎达人, 校长, 主要从事基层教学研究 。
[ 6 ] 92 隋代( 581—619 年) 陆法言 《切韵》 以前。 ”
关于松
赞干布的出生年份, 现在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 617 年, 享年 32 岁; 另一种是 569 年, 享年 82 岁。以第一 种观点推算, 应为 617 年—650 年之间。考虑到松赞 干布派吞弥·桑布扎等人前往印度学习文字, 应为成 为赞普之后, 另外, 查理斯·贝尔在 《西藏今昔》 中提 到松赞干布曾闭关 4 年以学习文字, 所以暂可界定在 629—646 年之间。以第二种观点推算, 任乃强先生认 为吞弥·桑布扎学成返回吐蕃创制蕃文的时间为开 皇十八年, 当时松赞干布 30 岁, 即 598 年
一、 争议: 茶叶何时、 如何传入西藏
其在位时间为 676 —704 年之间 。《汉藏史集 》 中的 “茶叶和碗在吐蕃出现的故事 ” 篇章中提到“此王
38
西藏研究 吐蕃出现了以前未曾有 ( 都松莽布支 ①) 在位之时, 过的茶叶和碗 ……”
[1 ]92
2017 年第 4 期 常鲁公使西蕃, 烹茶帐中, 赞普曰 : “此为何物? ” 鲁 公曰 : “涤烦疗喝, 所谓茶也! ” 赞普曰 : “我此亦有。 ” 遂命出之, 以指曰 : “此 寿 州 者, 引 舒 州 者, 此顾渚
[ 2 ] 62
依据 《唐国史补》 中此条记载, 当时的吐蕃赞普 已经有了许多种茶叶, 所以它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已 经不是茶叶传入的问题了, 而是揭示了当时吐蕃赞 普已经有了多种茶叶的现象, 这必然是茶叶传入一 段时间之后的事情。 第六种观点认为在 《方言》 成书之后至 《切韵》 之 前, 云南大学杨海潮在 《茶文化初传藏区的时间与空 间之语言学考证》 一文中提出这一观点。作者通过语 言学视角对茶叶和茶文化传入藏区的空间和时间进 行了深入系统的考证。他的结论是: ( 1) “推测古代 藏族人民( 或其先民) 最先是从滇川交界区域( 而不 是四川) 认识到茶的。 ” ( 2) “茶文化初传藏区的时间 应该是在西汉扬雄( 公元前 53—18 年 ) 《方言》 以后、
[5 ]66 者, 此蕲门者, 此昌明者, 此湖者。 ”
并接着介绍了茶叶现的
起因与经过: 都松芒布杰得了重病, 神鸟衔来茶叶送 给他。这种观点同第一种观点一样具有广泛的影 响, 许多研究者以此为据。 第三种观点是藏文创字时, 茶叶输入藏区。这一 观点出自《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话 》 , 其原话为 : “况且 茶叶输入藏区之始, 正是藏文创字之时。 ”
2017 年 8 月 第 4 期
西藏研究 Tibetan Studies
No. 4 Aug. 2017
茶叶传入西藏相关问题研究
赵国栋1 李许桂2 石确次仁3
陕西 咸阳 712082 ; 2. 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 1. 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 西藏 拉萨 850000 ; 3. 普兰县霍尔乡小学, 西藏 阿里 859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