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校不再仅仅注重学生的认知和技能培养,而是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个性发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价值取向。
因此,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化教育,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关爱每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
通过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和引导,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尊和责任心,培养他们健康成长。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是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和责任意识。
家庭要给予孩子温暖和支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舞台,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资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强调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尽展才华。
素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视学生的品德素质和个性特点,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一、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完美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本来就不是矛盾的。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1条)毫无疑问,素质教育是注重“全面发展”的教育。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素质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的“全面发展”,并非诸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各方面达到或超过基本标准后。
再求得某些方面的专门性、特长性发展。
在教育活动中,需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培养目标统一起来,重视个性差异,重视个体发展。
“全面发展”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提出来的,这就从客观上决定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全面发展是共性,个性发展是个性。
共性存在个性之中,个性中蕴涵着共性。
全面发展渗透在每个个体之中,而每个个体的个性发展又体现了“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
由于受教育者各自先天遗传的特征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以及所受教育与自身努力程度的不同,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个体之间,既有共性的相似,又有个性的差异。
素质教育最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可能否认和忽视这种差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必然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他自己而言最好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并不是划一性教育。
划一性教育是一种工厂化“批量生产”式的教育,它表现为置受教育者特点于不顾,置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于不顾,以僵化、统一方式“生产”人才。
在我国,由于计划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以往人们总以为高等学校让学生整齐划一地达到了毕业标准就行了,就完成教育任务了。
须知,这些用同一“模子”“铸造”出来的教育“产品”,是以牺牲众多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能、创造为代价的,它严重削弱了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素质教育中学生个性发展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现就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一、打好基础发展个性什么是人的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人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思维和实践能力及其对现实态度的独特的总和。
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打好知识基础,知识是思维的依据和源泉,没有一定的知识,人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有条理地科学地进行的,知识与思维、与个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要发展个性,就一定要有知识基础,而知识基础越牢固,也就更容易发展个性,这也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人的许多优良的性格特征,又是与丰富的知识密切相连的。
比如,自信、多思、独立思考、创造精神、不随波逐流等等,都是因为有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而形成的性格特征。
英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也可以弥补我们性格上的缺陷,使性格变得美好起来。
那么,如何通过打好知识基础来发展个性、完善个性呢?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创造性的过程,在儿童时期就全力表现出来了,他们总试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发现周围的世界,从中寻找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爱好、兴趣、个性。
因此,我们要鼓励他们这一心理发展,鼓励他们这些行为,切不可使之受到任何压制。
否则他们的创造性心理就很容易被淡漠和迟钝所代替,个性就不易很好地发展。
特别是在进行基础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和发挥已有知识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类、推理、概括、判断、想象等途径来发展他们的思维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二、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兴趣与个性,可谓是孪生兄弟,而兴趣爱好与智力发展,又是密不可分的。
从一般的情况讲,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或某一项活动发生兴趣,或者浓厚的兴趣,往往与这个人的个性特点密切相关,而此也就很容易发展他们的智力。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学生个性的发展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学生个性的发展李波(德州五中)当前,伴随着隆隆的车轮的响声,教育体制改革作为我国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深化。
人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一场教育变革新课程改革。
这对我们走在教育前线的教师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它迫使我们要改变过时的传统和常规,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本文着重阐述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和几点看法。
素质教育个性兴趣一、问题提出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和任务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人才。
所谓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
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倡发展个性又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由此可见,发展学生个性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又如何把握既要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二、分析素质教育有三个要点: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其中第三个要点充分体现了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比较活跃、好动、多变、直爽、争胜好奇。
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可塑性大。
因此,结合中学生特点,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要做到上述两点要求,我认为应明确以下五点:1.教师应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
学生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
学生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
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品德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而个性发展则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生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一、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在当今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和缺失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学校要把品德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之一。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实践课程和竞赛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数学建模和文学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兴趣班、社团活动和艺术节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例如,可以开设音乐、舞蹈、美术和体育等课程,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促进个性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培养中的重点之一,也是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校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育环境。
例如,可以设置创客实验室、科技创新课程和创业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创新项目、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潜力。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情感发展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并提供温暖、关爱的教育环境。
素质教育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形成制度 , 广泛 开展 小科技活动 以及体育、 手工劳动、 书法美术、 剪纸 的客观规律 。 因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 发展的有 效途径 , 这种全新的教 课表 , 育模式使学生 的个性得到彻底解放, 个人才华得 到充分 发挥 。 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 儿童少 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
培养的是 畸形人才 ,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 这 伴随着历史的脚步, 我们跨入了一个崭 新的时代 。 由于生产 力和科学技 导了教育的发展方 向,
力求量化、 科学 , 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 发展学 生个性 中, 充分发挥其激励导向作用。 于学生, 对 应热情鼓励他们成名成家 , 进行理想教育 , 时发现、 及 评价 、 植学生在学 习生活实 践中表现 的突 出才 培
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阵地 。当前我们应 当努力扭转音、 、 体 美和劳 技教育 的薄弱局面, 做到教材、 课时、 资、 师 设备 、 考核五个保证 。 二是积极组
确保学生每天有一节课外活动, 并将列入 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体素质 的提高 ,它符合辩证 唯物主义共性和个性 织学生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一
力; 变教师主宰课堂为 以教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 练为主线; 训 变只重知识 传授为同时重视学 习过程 ; 变一讲 到底 为讲练结合 , 出知识要点教学。努 突
、
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反思
中国传统教育 , 基本上是“ 应试教育” 纵览中国古代、 。 近代教育 史, 科举 力提高教学效率 ,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 负担 , 学生在 良 使 性学习环境 中能
础 , 第 一位 的 。 是 强调 全 面 发 展 并不 排 斥 个 性 发 展 , 个 性发 展 是在 全 面 发 展 基 础 上 的 更
素质教育对个性发展影响之我见
教育的看法是不同的, 而不 同的素质决定着人们不 同的发
展观、 教育观 、 德育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 素质是发展的物质
前提, 素质为发展个性提供了无定向的广阔的可能性, 一个
人的发展过程 , 一个人品德形成 的发展过程 , 将依存于后天 的社会生活条件, 说到底还是得依存于素质教育 , 素质及素
育 与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但是 , 正 自觉地把个性发展纳 真 入教育范畴还 是近代社会 的事 。西方是如此, 中国也不例 外。 在教育实践 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 教育与个性发展是相 互促进 的: 一方面 , 教育为个性发展提供 了丰富的内容与必
要 的条件 ; 另一方面 , 个性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 求, 而且随着社会 的发展与科学文化的进步 , 这种要求还会
N
素质 教育对个性发展影 响之我见
魏文祯
荆 门市 象山 中学 ,湖北 荆 门 4 80 4 00
壳
论 一
坛
自古以来, 很多思想家、 教育家就 自觉或不 自 觉地把教
发展 的教育, 个性的不断提高、 发展必然又会激励素质教育 的推广 。 中国现 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l 2 世纪以来 中国的 发展, 中国的国际地位乃至人 民的生命安全保 障性全部系 于教育 “ 科技是第一 生产力” 而教育是科技转化的开路先 , 锋, 能否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 关键还是看教育发展的速 度、 规模和质量, 然而历史不会忘记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 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实质, 就是提高每一位受教育者的 素质即促进个性发展再发展, 在教育发展的过程 中, 德育是 很重要 的, 的身心发展 的基本规律是德育过程 的根本 , 人 根 据人的发展问题可 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 一是从人类起源、 进化及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考察, 而另一方面主要是从 个性发展 的不 同阶段来考察,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对个性发 展进程 的考察 , 是教育科学的任务 。 由于历史的、 社会的、 思想 的、 宗教的影响, 人们对素质
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方案
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方案引言: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然而,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方案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在教育中的有效实践。
第一部分: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个性发展是每个学生独特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
它涵盖了学生自身多样的兴趣、特长、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
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整体成长至关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第二部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全面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方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等。
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和需求,量身定制培养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部分: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的方式学生参与构建素质教育方案是实现个性发展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社团活动和实践实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机会。
例如,学校可以设置科学竞赛、艺术展示和志愿者活动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展示个人特长和能力。
第四部分:教师的角色与素质教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充当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探索个人兴趣和目标。
同时,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第五部分:家庭与学生个性发展家庭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家长应积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家庭应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发展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家庭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如读书、旅行和参与社区活动等。
第六部分:课堂教学与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项目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第七部分:开展学生兴趣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兴趣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未来公民。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策略、现实挑战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分析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全面、系统、连续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它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调个性发展。
##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 提倡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 2.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 3. 强化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 4. 培养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情怀。
### 5. 倡导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推动社会进步。
## 三、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 1. 设立素质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立素质教育课程,包括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2. 强化学校文化建设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尊重个性发展的社会氛围,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 3.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意识和专业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实践能力。
###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浅谈素质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浅谈素质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作者:赵宏来源:《职业·中旬》2009年第10期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是复杂的整体,个性同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综合,构成人的精神面貌和力量;又给人的其他素质打上印记,使它们具有个性特色。
个性对人各种素质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
一、素质教育与发展个性的关系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其核心或关键是个性发展。
这是由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个性素质在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决定的。
首先,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形成作为公民的最基本的素质,而这些素质在每个学生或学生集体身上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精神面貌(个性),因此,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的本义所在。
只有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教育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在适应社会的发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其次,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体性的个体的人,而人的素质是一个由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多种素质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个性素质作为心理素质的一个方面,是形成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素质的心理基础,只有个性品质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才可能深刻影响和极大促进其他素质的健康发展。
因此,素质教育必须以个性发展作为条件和基础,以个性教育作为核心内容。
素质教育如果不以个性发展为基本途径,难免流于形式;发展个性不以素质教育作为目标,势必偏离方向。
二、个性教育的特征个性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具有主体性、创造性、针对性与系统性。
1. 个性教育的主体性个性教育强调人的价值、需要、兴趣,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个性教育的内因。
把学生视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个人经验,维护学生的尊严,发挥其在学习中的地位。
个性教育要求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等自主性品质的一代新人。
谈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 择教 育 ”为个性 发展 提供 了条 件 选
多 年 来 ,基 础 教 育 在 “ 试 ” 的 左 右 下 ,统 一 计 划 、 应
统 一 教 材 、 统 一 要 求 、统 一 考 试 ,一 刀 切 。 由 于 “ 一 ” 支 斗 意 识 、 自力 学 习 意 识 、 自 主 发 展 意 识 、 自立 创 造 意 识 , 自 统
“ 民族 素 质 ” 等 词 来 看 , “ 质 ” 这 一 概 念 已 超 出 心 理 学 中 节 。 马克 思 指 出 : “ 了在 对 自身 有 用 的形 式 上 改 变 自然 ,个 素 为 “ 的 先 天 生 理 解 剖 特 点 ” 的 规 范 , 构 成 人 的 素 质 的 内 函 是 人 必 须 使 自身 的 自然 力 运 动 起 来 , 当他 通 过 这 种 运 动 作 用 于 他 人 多 侧 面 、 多 层 次 的 。 落 实 到 中 小 学 生 身 上 。 主 要 表 现 为 : 思 身外 的 自然并 改变 自然 时。也就同时改变他 自身的 自然 ,他使
不 同于别人 的特 点 。长期 以来 ,我 国的教 育受 到凯 洛夫 教 育 就是要提供多种 活动 ,创设活动 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让学 生动
思 想 的影 响 。 “ 育学 中无儿 童 ” 。教育 研究 见物 不 见人 。 教
手 、动 口 、动脑 ,让他们 的个性 得到充分 自由的发展 。活动课
想 品德 素 质 、科 学 文 化 素质 、身 心 健 康 素 质 、劳 动 技 能 素 自身 的 自然 中沉睡着的潜力 发挥 出来 ,并且使这种力 的活动受 质 、审美 素质 。素 质教 育就是 提 高这 些素 质 的教育 ,其 实 质 他 自 己的 控制 。
就 是要 充 分控 掘人 的 自身潜 能 。不断 完善 和提 高人 的 素质结 素质 教 育 强 调 教 育 要 为 每 个 学 生 的 才 能 、智 慧 的 发 挥 创 造 构 。个 性 指 个 人 带 有 倾 向 性 的 本 质 的 比较 稳 定 的 心 理 特 征 的 机会 和条件 。单 纯让学生在教 室听课 、回答 问题 、作业 是不够 总 和 。 它 所 表 现 的 是 个 人 的独 特 风 格 。 每 个 人 的 个 性 都 有 他 的 。学生 的潜 能 、才能是多种 多样的。创设条件 ,让 其表现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维普资讯
20 第 3期 o 6年
边疆经济与文化
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人有 巨大的潜能 ,现已开 发的只 占 全部潜能很小的一部分。潜能就是每个人 潜藏着的智慧才干和精神力量 ,被称之为 “ 沉睡在 心灵中的智力巨人” 。素质教育 的发展性意味着素 质教育对学生潜 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 展的高度重 视。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 ,引发学生的这种潜藏着 的无限的创造力和智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 天赋所及 的一切 领域最 充分 地展 示并发 展 自己的才
一
不是 “ 为就 业作 准备 ” ,而是 “ 为人 生作准 备” ,即 “ 为人 生 打基础 的教育 ” 。 3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 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 度 ,更重视学生科研成果 、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而 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 “ 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脑科
收稿 日期 :20 —1 ~1 05 0 1
1 教 学改革 ,强 化学 生 的主体地 位 .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也是发展 学生个性的主渠道。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 思想 ,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总 目 ,以加强学生的 标 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课题 ,以启 发式 、 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主攻方向,积极进行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主阵地 的课堂教学 中,要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即变只重学 习结果为注重加强 双基 、培养能力 、开发智力;变教师主宰课堂为以 教 师为 主导 、学生 为主体 、训 练 为主线 ;变 只重知 识传授为同时重视学习过程 ;变一讲到底 为讲练结 合 ,突出知识要点教学。通过 四个转变 ,努力提高 教学效率 , 使学生在 良性学习环境中能动地获取知 识, 提高能力 ,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教学改革 中, 要提倡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师应注重 以下几点 :第 要克服那种认为教育就是单纯传授知识 ,而不 注重 发展 能力 的 观 念 。认 真 学 点 教 育学 和心 理 学 , 了解 知识 与能力 发 展的实 质与 内在联 系 ,了解 历史 上处理知识与能力发展问题上的各种经验教训 ,了 解现代教育重视能力发展 的原 因,了解学生能力发 展的特点和规律 ,自觉摆正知识 与能力发展 的关 系,按照素质教育对能力的要求做好工作。第二 , 要从 “ 考试唯一”的教学观念 中超脱 出来。第三 , 要从老师讲 、学生听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注重精讲 精练 ,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动脑 、动 口、 动手 ,积 极探索。须知 ,学生的真才实学,并非完全是靠教 师讲 出来 的 ,而 是 在 教 师 启 发 引导 下 ,学 生 通 过 思 、学 、练 , 发展形成的。 2 科学 的教育质量评估模 式 ,为学生个性发 . 展 创造 有利环 境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发展学生个性 中,充分 发挥其激励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及时 发现 、评价 、培植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 中表现的突 出才干,积极试行积分式 、等级式 、 综述式 的多级 评估方式 ,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 适时 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 发挥特长。要通过革新教育评 价制度 ,为发展学生个性创造 良好的外部环境 ,开 创 学校全 面育人 的生动局 面 。 3 拓宽素质教育途径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 切实加强音 、体、美教学 ,这是实施素质教育 的有效途径 , 是发展学生个性 特长的重要阵地。 也 要努力扭转 音、体 、美教 育 的薄弱 局面,做到教 材 、课时、师资 、设备 、考核诸方面有保证 。
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2018年第3期时代农机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第45卷第3期Vol.45No.32018年3月Mar.2018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内涵及相互关系高超(,213000)摘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解和看法,以及高校在这方面的失误和对策,并且讲述了全面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社会基础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题词: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个性发展;相互关系作者简介:高超(1990-),男,江苏人,大学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全面发展的内涵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呢?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
具体到大学生身上,就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要全面发展,不仅仅成绩要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都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道德品质得到全面树立,成为让自己接受,让家人接受,让学校接收,让社会接受的人才。
(1)当前大学关于全面发展的一些误区。
在目前的大学,很多学生和老师并没有深刻研究什么是全面发展,认为全面发展就是一张成绩单,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各方面都好就是全面发展,其实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应该仅仅是文化课的成绩优秀,大学生也不应该在大学里仅仅是拿到一张文凭或者追求一个好的考试成绩。
大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品德、成绩和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提高。
(2)高校学生应该如何进行全面发展。
首先,广大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品德的修养,加强自身的德行,这样才能让那些不好的东西远离我们。
当今社会,由于网络的普及,使各种不好的思想都向人们袭来,比如说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各种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等,这些都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品德的下降,价值观扭曲等等。
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关系
浅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在理解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我认为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素质教育为个性发展提供了生存基础和发展环境,个性发展又丰富了素质教育内涵。
其次,个性发展以主体素质为支撑条件,而个性发展又反作用于主体素质的发展。
即良好素质是个性发展的前提,而个性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素质的提高。
所以说,素质结构的完善过程就是良好个性形成发展的过程。
一、“选择教育”为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教育应以人的实际差异为出发点,通过实施有选择的教育,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正是基于这一点,因此素质教育反对一刀切,反对平均主义。
它在教育要求上提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育方式上提倡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教育方法上提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课程设置上提倡双轨制:必修与选修同等重要。
让学生在完成基本学科学习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最能发挥、最能发展的学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活动是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个性是具有一定生理素质的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
个性的发展不能简单归为先天素质或后天环境影响。
而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就是主体对客体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活动成为个人既有素质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于个性发展的中介环节。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为每个学生的才能、智慧地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学生的潜能、才能是多种多样的。
创设条件,让其表现,就是要提供多种活动,创设活动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活动课的开设并列入课程表,形成新的课程结构,这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开辟了最佳的途径。
同时,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活泼的活动形式,又丰富了学生的个性。
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力、创造才能,表现为: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冒险、主动进取,表现为个人应该具有生产新的思想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创新愿望和创新技能。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与个性发展密切相关。
综合素质评价是指对中学生在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价,包括思想道德品质、学业水平、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而个性发展是指中学生在个体差异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个性特征,包括性格、态度、兴趣等方面。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传统的分数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
而综合素质评价则更加注重全面发展,通过多种评价手段,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时,可以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记录个人成长经历。
这样的评价方式给予了学生更多展示和发展个性的空间,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从而推动个性的发展。
其次,个性发展促进综合素质评价。
个性发展强调的是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而这些差异和特长也正是综合素质评价所需要的。
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往往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如果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降,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因此,个性发展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只有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再次,综合素质评价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
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评价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个性发展是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通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而综合素质评价则是推动个性发展的手段,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指导,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
因此,综合素质评价和个性发展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评价的结果和指导的内容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发展和成长。
最后,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个性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和机会。
教育的素质教育与全人发展
教育的素质教育与全人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教育体系中。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适应和发展现代社会的需求。
全人发展则是指发展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各个方面,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素质教育与全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关系。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完善的个性。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德育课程和相关活动,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此外,素质教育也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人发展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
全人发展旨在发展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各个方面。
充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智力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各个学科领域都能有所进展。
同时,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全人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和全人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素质教育追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全人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和全人发展教育需要学校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和全面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幼儿园教学反思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培养
幼儿园教学反思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培养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对于他们个性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学中反思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展开讨论。
一、个性发展的反思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的教学应该注重个性发展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个性孩子的需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其次,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应该提供多样性的学习资源。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和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孩子们能够自主选择,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再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支持。
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以更好地指导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全面素质培养的反思全面素质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孩子们的一切能力,包括智力、情感、社交和动手能力等。
首先,幼儿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幼儿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情感素质。
幼儿期是孩子们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以及教师的关怀和鼓励,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能力。
再次,幼儿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需要与其他孩子和教师进行互动,参与集体活动和小组合作。
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获得合作和交流的技巧。
最后,幼儿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的艺术和手工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学反思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环境,让每个孩子在教育中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育与学生个性
教育与学生个性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而学生个性则是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独特的品质和特点。
教育与学生个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育与学生个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塑造教育是对学生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和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特征。
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塑造学生个性,包括知识传授、价值观培养、素质教育等。
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接受到的启发和教育与个性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启发教育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
三、学生个性对教育的影响学生个性对教育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有效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尊重学生个性:教育者要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2.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展示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
3.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发展个性。
4. 引导学生价值观培养: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个性化教育策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特点。
总结:教育与学生个性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同时学生个性也为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自80年代“素质教育”的提出至今,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的界说众说纷纭,从教育文件中出现的“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等词来看,“素质”这一概念已超出心理学中“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的规范,构成人的素质的内函是多侧面、多层次的。
有的学者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三个层面来界说“素质”这一概念,从这三个层面的构成来看,素质具有“社会性”即与社会文相吻合的基本素质对每个公民的要求,又具有“独特性”即这三个层面的结构在每个人身上的不同体现。
这三个层面素质落实到中小学生身上。
主要表现为:
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这些素质的教育,其实质就是要充分控掘人的自身潜能。
不断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结构。
个性指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所表现的是个人的独特风格。
每个人的个性都有他不同于别人的特点。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育学中无儿童”。
教育研究见物不见人。
不重视对儿童本身的研究,忽略了教育的对象----人的精神生活。
加之基础教育近十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徘徊,教育目标狭窄,教育手段单一。
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学生成为按一个模子训练出的“考试机器”。
严重压抑了儿童的天性,扼杀了个性的发展。
要彻底摆脱旧教育观念的束缚,跳出应试的框架,就必须重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和发展人的个性,把追求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做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个性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
因为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个性发展的突出特征就是创造。
“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
只有培养个性才能产生出或者能产生出发展得很好的人类”(英:
密尔的《自由论》)。
在理解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是相互联系,相素制约的统一体。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自由论》)。
在理解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是相互联系,相素制约的统一体。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一书中指出:“要给每个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多样化选择的余地,以便满足学习者各种不同的要求。
”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必须进行选择,没有选择,就无个性可言。
目前,世界各国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在基础教育改革上,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主要就表现在:
为各种个性、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
提供多种类型的课程,使课程结构灵活化和多样化。
出现“多轨制”的课程。
同时教学内容综合化和现代化。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国基础教育正加紧实施素质教育,在选修制度上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这表明我们的改革正在与世界教育改革接轨。
2、活动是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个性是具有一定生理素质的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
个性的发展不能简单归为先天素质,或后天环境影响。
而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就是主体对客体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活动成为个人既有素质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于个性发展的中介环节。
马克思指出:
“为了在对自身有用的形式上改变自然,个人必须使自身的自然力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
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