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元代釉里红瓷装饰技法与意义

合集下载

元釉里红特点鉴定方法技巧

元釉里红特点鉴定方法技巧

元釉里红特点鉴定方法技巧。

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便呈美丽的蓝色。

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装饰和烧成工艺和青花一样。

这种将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便称为青花釉里红。

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釉里红的呈色因烧成气氛的优劣而异,有的红的鲜艳,有的深沉发暗,成紫红色,有的浅淡发黄,有的发黑,成为釉里黑,只从花纹线条的边沿晕染地方隐隐看到一点红色。

由于铜元素活跃,对烧成气氛特别敏感,因此比青花的钴蓝更容易浸漫晕散。

有的图案略有浸漫但花纹清晰,浸润的红色起烘托作用,自元代景德镇窑创烧以来,明清皆有烧造。

青花釉里红始烧于元代中期景德镇。

元代青花釉里红在创烧时期烧造水平并不高,呈色也不纯正。

后来烧造水平提高,能够成功地烧造出青花釉里红,无论是青花的发色,还是釉里红的呈色均较为纯正。

到元代末期,随着社会的动乱,经济衰退,瓷器的烧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出现像最初的釉里红呈色不鲜艳,甚至发灰、发黑现象,青花呈色也由明丽的靛青变为灰暗的色调。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极为稀少,在国内外传世的所谓的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存在着争议。

目前比较可靠的是1965年在河北保定出土的一批元代窖藏青花器中,发现了极为精美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花卉纹盖罐两件,一件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器为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砂底。

此器采用镂空青花和釉里红装饰的方法。

开光外用青花绘画纹饰,颈肩为缠枝牡丹纹,肩饰忍冬纹,并有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头纹之间饰折枝牡丹纹。

器腹四面有海棠形开光四个,开光内镂空浮雕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纹。

在镂空的部分以釉里红点缀花朵,青花饰叶。

罐盖极为特别,蹲狮纽纹,盖面以青花饰变形莲瓣纹,下饰回纹。

浅谈青花釉里红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青花釉里红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青花釉里红的发展及应用青花釉里红瓷是景德镇的传统釉下彩瓷,其画面是最富民族特色的中国国画。

它把国画与精美的瓷器相结合,从而成为中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瓷之一。

因此,它为各国人民所喜爱,具有广泛的国际性。

青花釉里红瓷从元代(公元1338年)创制以来,不断创新,历久弥兴。

一、青花釉里红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原因元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界定为异族入侵和外来政权,在政治上是极其残暴和黑暗的,在文化上与正统的汉文化即儒家文化又时刻处于矛盾冲突的状态。

正所谓“政教之旨趣既殊,人民之心理亦变,其影响于艺术也,顿成特殊之现象。

”这是一种历史的悖论,正如中世纪的欧洲,当政治上处于极其残暴和黑暗时期,在科学、文化、艺术以至工艺上往往极富创造性,元代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

为什么青花釉里红会不失时机地出现在元代呢?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元代统治者的重商主义传统,是催生青花釉里红的社会原因。

当时海上贸易非常发达,大宗贸易货物即包括瓷器。

其次,元代统治者对于工艺手技之生产甚为重视,招募各地的工匠以供其造作,同时颁布相关的法律规定:凡系官匠户之地位皆世袭,有利于工艺的传承和技术的积累提高。

这种对手工业者的特殊政策激发了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催生青花釉里红的政策原因。

第三,元代景德镇瓷业高度发达,是催生青花釉里红的行业原因。

从元代开始,凡皇室内廷宗庙官府所需的瓷器,都是由政府派遣官员到景德镇监督制造。

当时的景德镇已成为瓷业发达的大都会。

青花烧制工艺在元泰定年间(即1324—1327年)已完全成熟并形成规模化生产,为青花釉里红的创烧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此外,由于宋代统治者尚文,在艺术上追求恬淡静穆的美,折射到瓷器上,主要表现在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无不表现静态的、收敛的、淡雅的美,从而抑制了釉下彩的发展。

而元代统治者尚武,在艺术上则表现为热烈张扬、反叛扩张,这种反叛扩张的世代精神必然会选择与之匹配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结果是促成了釉下彩瓷的灿烂绽放,而青花釉里红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朵奇葩。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研究与鉴赏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研究与鉴赏

青花釉里红堆塑四灵塔式盖罐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仓
五、元代釉里红瓷的装饰技法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装饰技法主 要有三种: 一是涂绘技法, 二是线描技法, 三是青花釉里红混合装饰技法。
1、釉里红涂绘技法
釉里红涂绘系指使用釉里红彩料进行涂染或粗线条描绘的技法。唐 代长沙窑与宋代钧窑的红彩即采用涂绘的装饰技法,这有点类似于 绘画的泼彩技法。按照涂绘的形状以及涂绘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 三种类型 :
釉里红瓷器的釉层受还原程度影响,经常随升温过程而变化。当还 原作用适合时就会呈红色,如果过度就会使色调发暗,在中性焰或 氧化焰情况下则呈紫、青、绿色,如未完全熔融,便呈灰鼠色乃至 暗紫色,若熔融过度便褪色从而变成橙黄色或白色。
左:日本大和文华馆收藏龙纹罐
右:甘肃省元墓出土的高足杯
辨识元代釉里红瓷器的方法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研究与鉴赏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肖发标
一、什么是釉里红瓷器
釉里红瓷器是釉下彩绘瓷器 的一种,与元青花同时创烧。它 以矿物质中金属铜元素为着色剂 在瓷胎上绘制,再施以透明釉, 在高温还原气氛下一次烧成。它 的工艺过程和青花瓷完全一样, 不同的是青花瓷用钴料做彩,而 釉里红瓷则用铜红料做彩。
四、元代釉里红瓷的造型
元代釉里红瓷器虽然数量稀少,但造型 还是很丰富,52件元代釉里红瓷的器型多 达15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玉壶春瓶,共 有18件,占比高达34%,盖罐排第二,共 有9件,高足杯排第三,共有6件。其它器 型的数量较少,很多只发现一件孤品(见 表二:元代釉里红瓷器型分类统计表) 大部分都是唐宋以来的中国传统器型, 只有高足杯(亦称马上杯)等为元代所独创。 同时,延续了唐宋以来烧造瓷俑、谷仓等 随葬明器的传统。
七、元代釉里红瓷器的外销

元釉里红特点鉴定方法技巧

元釉里红特点鉴定方法技巧

元釉里红特点鉴定方法技巧。

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便呈美丽的蓝色。

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装饰和烧成工艺和青花一样。

这种将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便称为青花釉里红。

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釉里红的呈色因烧成气氛的优劣而异,有的红的鲜艳,有的深沉发暗,成紫红色,有的浅淡发黄,有的发黑,成为釉里黑,只从花纹线条的边沿晕染地方隐隐看到一点红色。

由于铜元素活跃,对烧成气氛特别敏感,因此比青花的钴蓝更容易浸漫晕散。

有的图案略有浸漫但花纹清晰,浸润的红色起烘托作用,自元代窑创烧以来,明清皆有烧造。

青花釉里红始烧于元代中期。

元代青花釉里红在创烧时期烧造水平并不高,呈色也不纯正。

后来烧造水平提高,能够成功地烧造出青花釉里红,无论是青花的发色,还是釉里红的呈色均较为纯正。

到元代末期,随着社会的动乱,经济衰退,瓷器的烧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出现像最初的釉里红呈色不鲜艳,甚至发灰、发黑现象,青花呈色也由明丽的靛青变为灰暗的色调。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极为稀少,在国外传世的所谓的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存在着争议。

目前比较可靠的是1965年在出土的一批元代窖藏青花器中,发现了极为精美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花卉纹盖罐两件,一件现藏于省博物馆,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器为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砂底。

此器采用镂空青花和釉里红装饰的方法。

开光外用青花绘画纹饰,颈肩为缠枝牡丹纹,肩饰忍冬纹,并有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饰莲池纹,云头纹之间饰折枝牡丹纹。

器腹四面有海棠形开光四个,开光镂空浮雕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纹。

在镂空的部分以釉里红点缀花朵,青花饰叶。

罐盖极为特别,蹲狮纽纹,盖面以青花饰变形莲瓣纹,下饰回纹。

【瓷器赏析】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与鉴别技巧

【瓷器赏析】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与鉴别技巧

【瓷器赏析】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与鉴别技巧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

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着彩,然后施透明釉,1300℃还原焰烧成。

但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这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复杂。

这一工艺始于元代,明代达到成熟阶段,清代以后,更有所发展。

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白色,器物以碗、罐居多。

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等。

明洪武年釉里红较为盛行,呈色浅红而带灰色。

当时的器物釉面有的有纹片。

除了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它均为糙底。

装饰以线描为主,纹饰有缠枝菊纹、缠枝牡丹、缠枝莲等,与元代的人物故事、动物、鱼藻等图案相比,就显得简单了。

器型除了瓶、壶外,还有盘、碗、罐等。

清雍正时的釉里红呈色鲜红且有层次,烧造得极为成功,可谓历史高峰。

当时器型有盘、碗、瓶等,纹饰以三鱼、五蝠为多见。

那么釉里红该如何鉴定呢?
第一:看其窑口,是官窑、名窑还是民窑;
第二:看其年代,是高古瓷还是宋元瓷还是明清瓷;
第三:看其制造工艺,除了本质上的工艺之外,是否有为了美观而加工的工艺;
第四:看其文化底薪及其传承历史;
第五:目前市场对其的认知程度,以及近期的一些市场走向。

收藏乐趣无限
名者说谈收藏
与您分享部分收藏方面的心得和专业知识。

元代釉里红底足特点

元代釉里红底足特点

元代釉里红底足特点元代釉里红底足在元代时期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陶瓷器物,也是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杰出代表之一。

釉里红是一种釉下彩色,它是由于釉里红所需的氧气在高温釉下还原环境中缺乏,铁离子处于二价状态,从而形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红色色调。

在元代时期,釉里红色的开发发展得很快,为瓷器制造业带来了极大的创新和推动力。

而釉里红底足则是元代釉里红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底部上釉并烧制红色釉的一种器底形式,是釉里红器的一个重要区别于其他瓷器的特点。

元代釉里红底足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造型和纹饰。

首先正面看,其底足造型具有强烈的筒状,底部略微收缩,外翻,呈弧度状。

这样的底足造型可以使器物与地面减少接触面积和摩擦力,大大提高瓷器的稳定性。

此外底足外缘设计了多个音节,使器物底足显得雍容华贵,富有节奏感和动感。

而在纹饰方面,元代釉里红底足的纹饰十分丰富,种类繁多。

例如龙纹、云纹、莲花纹、花卉纹、鸟兽纹、文楷行等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龙纹和云纹,它们在整个器物中运用十分巧妙,给人以一种雄浑、壮美、神秘和而又优雅的气质。

同样,在纹饰设计方面,以龙为代表的图案随处可见,特别是龙因龙代表王权和贵族地位,所以龙纹的使用量上甚至超过了其他任何纹样。

除了底足的造型与纹饰之外,元代釉里红底足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釉色。

釉色的表现有时会因不同的烧制环境而发生变化。

色彩沉稳,质地细腻,通透度好,硬度较高,釉面光泽度感强烈,具有一种高贵、华丽的艺术感受。

总之,元代釉里红底足是元代釉里红器特有的重要特点,它通过底足的造型和纹饰和釉色的表现,展现了釉里红器物风格鲜明、工艺精湛、纹饰华丽的独特艺术魅力。

这种独特性品质使得它成为数百年来收藏家们所钟爱的珍品,也成为后世瓷器制作中的一个重要范本,影响着后世瓷器制作史的发展。

论元代的审美与景德镇“釉里红”瓷

论元代的审美与景德镇“釉里红”瓷

却相 当稀少 。如最 早 见到 的是 温秋 明在 1 9 9 2 年 《 文 物 》上 的 《 元 2 9 厘 米 ,仿 元代 江 南楼 阁式 戏 台建 筑 ,有主 楼和 亭楼 各 两层 ,以 釉里 红 人物 瓷 瓶》 ,2 0 0 7 年 蔡路 武在 《 江汉 考 古》 中 的一文 《 元 红柱 , 青瓦装 饰 , 飞檐卷 起 有力 ,瓦片 纵横 排布 有 序 , 门廊 堆砌 釉里 红 缠枝 菊 风 鸟纹 盖罐 》 ,其 余与 元釉 里 红相 关 的文 献不 到 l 0 人物 塑像 生 动 ,造 型别 致 ,绚丽 多 姿 。这种 把气 息 十足 的生 活 画
篇。 这 么 重要 的 陶 瓷历 史 ,在 今 天 浩瀚 的 学 术繁 荣 时代 ,被 学 面以雕塑艺术的形式进行创作,一方面反映 了元代生活的原貌, 者们 视而 不 见 ,其原 因究 竟如 何 ,值得 我们 深刻 认识 。 景 德 镇 陶 瓷 在 汉 代 就 已经 创 烧 ,烧 制 出 的 陶 器 表 面 粗 糙 , 另一 方面 也 说 明元代 的审美 来 自于 对生 活 的提炼 ,更真 实 ,更 具
被 奉祀 在 皇 帝宫 殿 ,足 以看 出此 时 景德 镇 瓷器 的优 势 。五 代 时期 正 面 的 ,也 有侧 面 的 ,更符 合 人 的特性 ;佛像 神态 迥异 ,有 的塑 景 德 镇烧 制 的青 瓷 和 白瓷 ,青 瓷釉 色 偏灰 ,莹 润 如玉 ,有 假 玉器 像 面容 慈 善微 笑 ,有 的怒 目传 神 ,举 手抬 足之 间 更显 出世 俗化 的
艺术 的趣 味 性 。又如 北 京市 西城 区 宝阜 大街 西 口 出土 的元代 青 白

5 厘 米 ,规 模 巨大 ,实 属罕 见 ,尤其 是 观音 的 体 型 大 ,只供 景 德镇 附近 的老 百姓 们使 用 ,所 以 因制 瓷技 术 的落 瓷 观音 坐像 ,通 高 6 后 ,景 德镇 的陶 瓷 的对 外影 响力 相 当有 限 。从 东晋 至 五代 ,景 德 刻 画 ,和颜 悦色 ,慈穆 端 正 ,很 像 凡人 慈母 安 坐之 势 ,衣 纹华 丽 镇 的 瓷业 发 展突 飞猛 进 ,制 瓷师 主 赵概 改进 了釉料 配 方 、成 型工 流 畅 ,刀工 均匀 ,技艺 精湛 ,也可 以说 明元代 的 陶瓷雕 塑 向着 大 艺 和烧 制 工 艺 ,为 陶变 瓷 的发展 打 下坚 实 的基础 。到 了 隋唐 , 出 型 化 、生活 化 的方 向发 展 。其 次 ,从 陶瓷雕 塑 的造 型来 看 ,元 代 现 了进 贡 朝廷 的 狮象 大 兽两 座 ,奉 于显 仁 宫 。能够 被 朝堂 看 重 , 景 德镇 的陶 瓷雕 塑 大多 源 于生 活 ,即 使是 佛雕 神像 ,人 物 塑造 有

元代景德镇釉里红瓷器

元代景德镇釉里红瓷器
起源
元代景德镇瓷器起源于宋代,得益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技术 发展,逐渐发展壮大。
发展
元代景德镇瓷器在宋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北方游牧民族的工艺特色,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元代风格。
元代景德镇瓷器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元代景德镇瓷器的特点包括造型粗犷、胎体厚重、釉色白中 闪青、装饰手法多样等。其中,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瓷器的 代表品种之一。
推动教育普及
通过举办展览、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釉里红瓷器的知识,提高 公众对釉里红瓷器的认识和了解。
釉里红瓷器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跨界融合发展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釉里红瓷器将更加注重与其 它艺术形式、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更加多元化的 产品和服务。
科技助力创新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为釉里 红瓷器的创新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推动其向更加时尚 、实用的方向发展。
成为国际博物馆的收藏品
许多釉里红瓷器被国际博物馆收藏,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展 品之一。
06
元代景德镇釉里红瓷器的 发展趋势与展望
釉里红瓷器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继续传承与弘扬传统工艺
釉里红瓷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制作工 艺和艺术价值将继续得到传承和弘扬。
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高品质产品的追求,釉里红瓷器的创新设 计将更加注重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纹饰线条流畅
元代景德镇釉里红瓷器的纹饰 线条十分流畅,一气呵成,给
人一种大气、豪放的感觉。
色彩对比强烈
釉里红瓷器的色彩对比强烈,主 要以红色为主,与其他色彩形成 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
纹饰内容丰富
元代景德镇釉里红瓷器的纹饰内容 十分丰富,包括花卉、动物、人物 等多种题材,展现出元代景德镇瓷 器独特的文化内涵。

古瓷器鉴赏之三(元釉里红)

古瓷器鉴赏之三(元釉里红)
元代后期釉里红瓷器一般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描纹饰釉里红技法单一勾勒加简单点染这样纹饰比较好把握形成固定的纹样和装饰风格
古瓷器鉴赏之三(元釉里红)
元代釉里红装饰风格: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元代早期采用涂抹方法,采用直接在白胎上涂抹铜元素的彩料,还有就是在白胎上刻画纹饰然后再做填红,形成红底白花;也或在刻画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底红花图案。元代后期釉里红瓷器一般为线描纹饰釉里红,技法单一,勾勒加简单点染,这样纹饰比较好把握形成固定的纹样和装饰风格。

瓷器贵族——论元代釉里红的特征与鉴定

瓷器贵族——论元代釉里红的特征与鉴定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1 釉里红的发展历程釉里红是一种出自元代景德镇的高温釉下彩,与其余瓷器种类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氧化铜这一呈色剂,对已经完全成型的胚胎进行绘制,最后添加一层透明釉,在高达1200摄氏度的还原环境中烧制而成[1]。

釉里红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较大的烧制难度与较低的成品概率。

这主要是因为铜离子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在窑炉中未能达到合理的火候,便会呈现出灰红色或黑红色;若火候过量,铜离子便会挥发,出现飞红现象,情况严重时会出现褪色、纹理不够连贯的现象。

2 元代釉里红的基本特征2.1 元代釉里红呈色特征元代釉里红瓷器胎体一般呈灰白色,釉面呈青白色,釉里红呈猪肝色。

发色深沉,发色沉于胎釉之下,入胎骨的较多。

烧造的器皿有明显接痕,底足露胎处有不规则暗红色的火石红现象,器物内壁不施釉。

元代釉里红主要色调为红偏紫黑色,呈现出鲜红色的釉里红较为罕见。

从整体来看,其色泽虽然鲜艳,但存在间隔不够均匀、不够稳定的状态,大部分釉里红呈现出浅红、红与深红的夹杂灰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晕散。

早期制作的元代釉里红色彩晕散不够鲜艳,经常出现变色流失的情形,阳面色鲜,阴面色暗。

2.2 元代釉里红的胎、釉特点元代釉里红的胎质以二元配方为主,因含铁量不同有白、灰两种胎质。

由于受釉里红烧制窑炉温度的限制,经常会出现瓷胎生烧的情形,这就导致了其胎骨厚重而坚硬,在烧制完毕后的釉里红中,表面经常见到接痕、旋削痕以及刀痕,底部经常见到粘黑棕色铁砂底。

元代釉里红中的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影青釉,含有较多的石灰钙,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观来看呈现出玻璃一般的质感,其中存在的气泡较为明显;另一类是青白釉,釉面光亮明润,经常见到由于釉面较厚未能完全烧透而产生的绿斑[2]。

烧制而成的釉里红具有较为润透的色泽,有较强的玉质感。

部分釉里红釉面不够平整,局部出现了釉堆积的现象,呈现出黑绿色,并存在较为明显的开裂痕迹。

浅析元代釉里红的创烧及其艺术装饰特征

浅析元代釉里红的创烧及其艺术装饰特征

浅析元代釉里红的创烧及其艺术装饰特征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元代釉里红烧成技艺及传承关系,本人就元代最具代表性的釉里红器物进行了研究,该文发表在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第6期之上。

浅析元代釉里红的创烧及其艺术装饰特征刘金成内容提要元代是中国陶瓷艺术史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颇具特色的瓷器品种。

景德镇窑创烧的釉里红就是其中之一。

往前追溯,唐代长沙、鲁山等窑的色釉瓷,尤其是长沙窑釉下还原红绿彩的出现,后经宋代钧红釉的过渡,元代景德镇窑最终创烧出釉里红瓷。

元代釉里红成型工艺独特,装饰技法多样,有些工艺技法为元代独创。

关键词釉里红创烧装饰地位及影响一釉里红瓷器的创烧釉里红瓷是釉下彩绘瓷器一种,它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制纹饰,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下一次烧成的。

瓷器上的高温釉下彩绘装饰最早始见于青瓷之上,主要是釉下褐彩,这种以褐料为装饰的陶瓷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的瓯窑、越窑,其特征表现为局部少量运用褐色点彩装饰于器物的醒目部位。

到了唐代,陶瓷的彩绘装饰有了长足进步,主要以长沙窑〔图一〕及唐三彩陶瓷器为代表,打破了之前单一褐料装饰的局面,发展演变为运用多种金属元素为着色剂,使器物表面呈现出多种色彩,至此,窑工们开始认识到矿物原料在陶瓷装饰上的重要性。

唐代陶瓷器上所呈现出来的多种色彩,已成为这一时期陶瓷装饰的大趋势,窑工们对于金属元素呈色机理开始逐步地探索与认知,以长沙窑器物为例,当时的窑工已经发现,一件器物使用铜料绘画纹饰,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出现了“红”与“绿”两种不同效果。

如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长沙窑白釉红绿彩执壶(高22厘米,底径11.8厘米),该执壶上类似于“M”的纹饰,即有鲜红和草绿两种颜色反差。

其中的红色,可以算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釉里红的“影子”〔图二:1、2、3〕。

这种效果想必最初是偶然出现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后来宋代诸窑的烧制,尤以宋代钧窑受其影响更深。

关于钧窑,明代张应文在其《清秘藏》上卷“论窑器”中对宋代钧窑器有过这样的描述:“均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均州窑。

元、明、清三朝代釉里红瓷器的工艺

元、明、清三朝代釉里红瓷器的工艺

元、明、清三朝代釉里红瓷器的工艺核心提示: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名,系用铜红釉在坯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经窑内1200℃高温中一次烧成。

釉里红创烧于唐代长沙窑,元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名,系用铜红釉在坯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经窑内1200℃高温中一次烧成。

釉里红创烧于唐代长沙窑,元代由景德镇发掘并成熟发展,盛行于元、明、清。

纯装饰形式有线描、拔白和涂绘。

明代宣德窑烧造的“釉里红三鱼”高足杯最富盛名。

清代雍正窑釉里红制品达到极致,不仅发色艳丽,而且器物宏大。

尤其是青花和釉里红配画于一器之上,形成釉下彩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至今。

由于青花与釉里红所需的窑内还原气氛差距较大,能在一窑一火中获得靖灌二妙,足见绘制者技艺之高超。

各朝代釉里红工艺详解元代元代釉里红呈色多种,鲜红的较少,大多趋灰,有明显晕散,有温度失控而铜红料“烧飞”的变白现象,这是由于釉里红瓷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气氛要求严格,所以大多数元代釉里红瓷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

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黑色器物以碗、罐居多。

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

手法除采用铜红彩在胎体上绘画纹饰之外,还有用铜红单线勾勒,涂抹色地及斑块等其他装饰方法,并经常与青花、刻划花、印花堆塑等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

但其时装饰手段单一,大多用刻划涂抹的手法,这些特征都说明了元代釉里红的原始状态。

而且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认同感也有别,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所以每一件元代釉里红都是价逾黄金的珍宝。

故宫博物院收藏(保定窖藏调拨)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

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

罐盖顶堆塑坐狮钮。

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

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

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

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

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

釉里红常规浅谈

釉里红常规浅谈

釉里红常规浅谈郁江花都 2010、07、28一、釉里红的起源及发展铜作为陶瓷釉料所用的着色剂,早在汉代的铅釉陶上就已普遍使用。

据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最早使用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产生红色的是唐代的四川邛窑及湖南长沙窑,两者的铜红彩斑都属于釉中彩斑,其中在其湖南长沙窑的遗址处还发现了釉下以铜描绘图案花纹的原始釉里红瓷器残片,但数量很少。

唐代长沙窑烧制的原始釉里红碗根据所检测残片的胎釉化学成分,当时的长沙窑以磷灰石为助熔剂,以铜、铁等矿石为釉彩的着色剂,烧成温度在摄氏1200度(±20度)或1270度(±20度)左右,而且釉和釉彩中氧化亚铁多过氧化铁,可知当时产品大多采用弱还原焰烧成的。

唐代长沙窑烧制的釉里红瓷器随着四川邛窑及湖南长沙窑的衰落,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及可靠的出土文物仍未发现宋代有任何窑场曾烧制过真正的釉里红瓷器,倒是在金代成功地烧制了一些红绿彩瓷,这对中国陶瓷发展史来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为以后江西景德镇釉下五彩瓷的烧制提供了可靠的样板。

金代婴戏纹梅瓶,淮北隋唐古运河博物馆藏。

由于受唐代河南鲁山段店窑及四川邛窑与湖南长沙窑的影响,到了北宋晚期,河南钧窑所烧制的瓷器已出现了在釉料中掺有少量的铜,并在高温还原条件下成功地烧出了紫红色斑釉,这是对铜料运用的一个创造与突破,为我国陶瓷工艺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同时也为元代江西景德镇釉里红的成功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钧窑玉壶春瓶,英国伦敦大学Percival David中国艺术博物馆藏。

既然釉里红的制作是在宋代钧窑高温还原下生产的紫红斑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由于宋与金的钧州之战造成了大量人员南迁,其中也包括了多数的优秀窑工;那么,在元代,除了江西景德镇地区(湖田、珠山、落马桥、丽阳、瑶里、乐平……)烧制釉里红瓷器外,我国的其他地区会不会也烧制?这个问题有待于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考古发掘的进一步佐证。

大家都知道,元代江西景德镇青花瓷的成功烧制在绘画风格上主要受到了当时江西境内的吉州窑及北方磁州窑的影响,在制作工艺上继承了南宋灭亡前官窑的磁石加紫金土的二元配方、以“澄泥为范”的印模成型(多用于祭器及方形器)、多次上釉复烧及垫饼垫烧等制作工艺。

浅谈元末明初釉里红瓷器(下)

浅谈元末明初釉里红瓷器(下)

浅谈元末明初釉里红瓷器(下)2008-04-07 10:11:18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频道文化·原创分类朱元璋是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是改朝不是换代,按照汉人的传统习惯肯定要摒弃元朝所特有的东西,也包括瓷器的造型和纹饰。

所以洪武御用瓷器不会出现佛教题材的纹饰,也不会出现战乱年代才能有的三国演义类的故事纹,有关爱情人物故事纹、龙纹、动物、植物及除莲花外的花卉纹等等都可以出现。

以下精选几件造型与纹饰时代特征明显并带有土沁或有死亡气泡的瓷器供大家鉴赏。

1、元釉里红三顾茅庐八棱梅瓶八棱梅瓶造型是元代特有,杂八宝佛教纹饰在洪武年代已消失。

胎体为二元配方,胎体厚重,底足宽厚,露胎处手抚摸有滑腻感,有浅淡火石红,釉面温润似玉,宝光内蕴,红色有烧飞、晕散,釉面有铁斑、缩釉、针眼、窑裂,有玻璃花结晶体,气泡大小两种并有死亡气泡。

画风古朴,一笔点画,笔法挥洒自如,酣畅淋漓,豪爽大气。

此器为一对另一个人物故事图案无纪录可查,以防假冒不便发表。

2、元釉里红荷塘鸳鸯罐器型为元代特有大器古朴,胎体厚重,胎质坚致、灰白,釉色灰白,釉面宝光莹润柔和。

釉里红发色灰红纯正,晕散恰到好处,纹饰清晰。

胎接痕明显,器表面手模纹饰微显凸凹不平。

气泡大小两种,底足宽浅,有火石红、釉斑粘窑渣。

中锋运笔,一笔点画,画工高超、笔法流畅、满而不乱。

此种纹饰因有莲花鸳鸯纹,所以在洪武时代消失。

3、元釉里红龙纹四系扁壶四系扁壶为元代典型器,但此器如意云肩纹的尖相同,应是元末向明代御窑厂建立前的过渡期产品。

胎体仍为二元配方,底足露胎处手抚摸有滑腻感,底足有没熔化的颗粒状钙长石。

釉面有大冰裂纹、铁锈斑、缩釉、飞红、晕散,有死亡气泡。

4、元釉里红相别玉壶春瓶相同图案的元青花玉壶春瓶在日本梅泽纪念馆有收藏,本文玉壶春瓶是典型脱坯成型,脱坯印明显,器表面手模凸凹不平。

底足是浅淡火石红伴有糊芝麻点,典型的褐红色有晕散、黑斑、虫吃釉,釉面有缩釉、土沁,气泡大小两种并有死亡气泡。

瓷中艳后元釉里红龙纹大罐因何名垂千史?

瓷中艳后元釉里红龙纹大罐因何名垂千史?

瓷中艳后元釉里红龙纹大罐因何名垂千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足以证明瓷器在世界上所占重要性!其中,釉里红作为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

元代釉里红堆贴龙纹盘它为釉下铜红彩绘、拔白、打板、堆帖而成,烧成难度大,氛围特殊性强,应该说元釉里红瓷器是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

流传至今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也很少,可见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珍贵性。

元釉里红有“瓷中艳后”之称。

盛轩国际机缘巧合之下收到一尊元代釉里红龙纹大罐,重21.7cm,口径12.6cm,此器为多段接成,短颈丰肩,鼓腹渐收底,广底矮圈足沾釉,见旋纹,底足中间有支钉痕。

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红。

肩部和近底部饰大朵如意云纹,绘红花花卉。

这条红龙以刻、绘结合的技法塑造,看上去凹凸有致,富有立体感。

罐底落款“至正六年八月吉日”告知此罐年月。

元代瓷器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一个划时代意义。

元釉里红的存世量稀少,它为釉下铜红彩绘,烧成难度大,特殊性强,因而有自身的装饰特色。

就已发表的资料来看,历年考古出土的元代釉里红瓷器完整器及馆藏品尚不足30件之数,盛轩国际能馆藏此元釉里红龙纹大罐实属幸事。

解析元代釉里红瓷装饰技法与意义

解析元代釉里红瓷装饰技法与意义

解析元代釉里红瓷装饰技法与意义
汪冲云
【期刊名称】《景德镇陶瓷》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釉里红瓷始见于唐代,元代时复兴,是重要的传统釉下彩绘品种之一.其装饰技法丰富,有涂绘、线绘及综合装饰等,各具艺术特色.元代釉里红瓷具有釉里红瓷工艺成熟、促进景德镇进入彩瓷时代、浓郁的民族文化含义等意义.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汪冲云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华盛楼艺术工作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釉里红瓷的装饰技法及绘画形式 [J], 胡强;
2.甘肃漳县汪氏家族墓出土元代釉里红高足杯考析 [J], 刘光煜
3.釉里红瓷的装饰技法及绘画形式 [J], 胡强
4.瓷器贵族——论元代釉里红的特征与鉴定 [J], 苗冬玲
5.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瓷与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瓷装饰技法比较研究 [J], 刘晓玉; 赵蓬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元明清时期的釉里红古瓷

解读元明清时期的釉里红古瓷

解读元明清时期的釉里红古瓷很长时间里我们对釉里红都有误解,因为从烧造起它一直是断断续续的。

釉里红跟其它瓷器不一样,首先它跟青花不一样,青花从元代开始就一直没有间断,但釉里红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有好多时期它是不烧造的,所以我们就了解不够深。

元釉里红转把杯高10cm,口径7.7cm,足径3.8cm釉里红创烧于元代,仔细研究起来,还略早于青花。

釉里红的废品率大大地高于青花,这就是它为什么少的原因。

釉里红在元代的时候不能说是已经完全成熟,所以在历代出土当中釉里红数量是比较少的。

比如我们建国后比较重要的一次出土,就是元代的高安考古发现里,釉里红只有几件,建国以来元代釉里红出土都是非常少的。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高14cm,口径2.3cm,足径7.1cm关于釉里红废品率为什么这么高,我们得先解释一下瓷器烧造的时候有一种环境,专业术语叫气氛,一般来说气氛就两种,一种氧化,一种还原。

氧化是通过烧造的时候开着炉门,使得氧气能充分的进去。

还原就是闷着火,北方就叫“把火封了”就是这么一个感觉。

釉里红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以铜为呈色剂,温度稍高就会失败,就会飞了,就是颜色没了,温度一低就呈黑色,也失败了,非常不好看。

这个温度之间差额大约只有10度,但它是1300度的高温下,1%的温差都不到,而且当时没有温度计,所有的窑工都是凭眼睛去看这个火,来控制的。

大部分人都能通过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但是你要在1300多度那种惨白的火光里,看出那一点点的温差来,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具有非常丰富经验的窑工才能看出来。

这1%温差就决定了釉里红的生死。

元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高34cm,口径8.5cm,足横26.5cm,足纵8.2cm元代是釉里红创烧的时代,因为失败过多,导致它不能发展。

我们知道,在做事情的时候一次失败我们是不怕的,你会继续实验,你会继续获得它的成功,但你老在失败,你就容易放弃。

釉里红是以它特殊的色泽,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历史上只有元代、明永宣时期、清康乾盛世这三个时代,充分地烧造过釉里红,其它时期非常罕见。

瓷器中的贵族——釉里红

瓷器中的贵族——釉里红

瓷器中的贵族——釉里红“釉里红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

它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

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

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

釉里红瓷是汉族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属于元代中期景德镇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

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它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于胎上绘画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1300℃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

因红色花纹在釉下,故称釉里红瓷。

数量极少的釉里红釉里红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

它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

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

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

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

特别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出土物更是屈指可数。

国外仅见菲律宾出土了一批元代釉里红瓷器,国内则有北京丰台出土的釉里红玉春壶、保定窖藏的一对青花釉里红盖罐以及元大都和景德镇湖田窑址的少量残片。

元代釉里红兽首三足螭龙耳香炉或者花插釉里红的烧造气氛瓷器烧造时需要一种环境,专业术语叫“气氛”,瓷器都是在某种气氛中烧成的。

一般来说气氛就是两种:一种是氧化,一种是还原。

简单来说,就是炉子开着火门,有充分的氧气进去,就叫氧化气氛。

而关着窑门,闷着火,就称为还原气氛。

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

简单说它是闷着火烧成的。

温度稍高点,或者稍低一点,它立刻就会失败,温度如果一低,颜色就会变黑,非常不好看。

温度如果一高,颜色就飞了,没了。

温度高低之间允许的差额大概在十度。

在古代,这一点温差是非常难控制的,只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窑工(旧时叫把桩师傅),才能看出来。

陶瓷史上不可忽略的釉里红瓷

陶瓷史上不可忽略的釉里红瓷

陶瓷史上不可忽略的釉里红瓷红色对于中国人的象征意义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不仅是富贵吉祥的含义,还是对幸福和辟邪消灾的期盼。

在瓷器品类中,有一种叫釉里红的瓷器,这种创烧于元代的瓷器恰好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倾向。

元代创烧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烧制釉里红瓷器并不是一件易事,釉里红的着色剂是铜,铜元素甚为敏感,在制作过程中无论是铜元素比例、烧制温度等需要达到最精确的水平,稍有偏差,便往往导致其不能达到预期的红色。

所以元代的釉里红瓷器发色纯正的很少见,色泽大多发灰,还有明显的晕散。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元代釉里红地白花暗刻牡丹纹玉壶春瓶可以看出来,釉里红虽然颜色鲜艳,但有明显的晕散。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牡丹纹玉壶春瓶,元,高28.6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9.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元代不仅创烧了釉里红,还将这种技术与青花相结合,创烧将青花、釉里红二者同施于一器烧成的装饰方法,这种品类更难烧制。

根据已发现的文物资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公元1338年),既是釉里红器有明确纪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里红器起源的物证。

青花呈色稳定,且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通高41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洪武到明末清初的技术下行元代对于釉里红及青花釉里红都是属于初步研究阶段,明初的洪武时期,釉里红由官窑烧制,在技术的改进上有了财力的保证,使明初釉里红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了洪武时期的代表瓷器。

釉里红成为惟有官窑才能烧制 , 惟有官府才能使用。

这背后是明朝对红色有特殊的情感,红色亦象征皇权的神秘力量,使明初釉里红的制作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纹大碗成交价:RMB 2,875,000 中国嘉德2012年秋拍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首先在装饰上由元代的色块装饰转为以线描装饰为主的工艺,反映了当时工艺技法的不断成熟。

氤氲福禄 尊享太平——景德元代釉里红瓷器鉴赏

氤氲福禄 尊享太平——景德元代釉里红瓷器鉴赏

氤氲福禄尊享太平——景德元代釉里红瓷器鉴赏
汪冲云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08(0)4
【摘要】著名的陶瓷学者余家栋先生说过:"在瓷器的发展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其中景德镇制瓷工艺更有新的突破,已冠绝全国各窑群。

这时景德镇所烧制的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史上划时代的杰作。

"这一新的成就拓展了釉下彩和颜色釉装饰的新工艺。

元代瓷器在收藏界,尤其是元青花瓷,
得到了收藏家的极大推崇。

而元代釉里红瓷,由于存在元末何明初之争,加上元代釉
里红存世产品极为罕见。

【总页数】1页(P27)
【作者】汪冲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尊享下午茶品味釉里红——特色广式茶点平凡价位,浪漫陶艺气息非凡享受 [J],
2."笑题松竹梅花"-对一件景德镇窑"釉里红瓷瓶"的正名和鉴赏 [J], 宋伯胤
3.瓷器贵族——论元代釉里红的特征与鉴定 [J], 苗冬玲
4.丰城县发现元代纪年青花和釉里红瓷器 [J], 杨厚礼
5.元代卵白釉瓷器利坯方式探讨——以景德镇地区出土卵白釉瓷片标本为中心 [J], 许笑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元代釉里红瓷装饰技法与意义
[摘要] 釉里红瓷始见于唐代,元代时复兴,是重要的传统釉下彩绘品种之一。

其装饰技法丰富,有涂绘、线绘及综合装饰等,各具艺术特色。

元代釉里红瓷具有釉里红瓷工艺成熟、促进景德镇进入彩瓷时代、浓郁的民族文化含义等意义。

[关键词] 元代,釉里红瓷,装饰技法,意义
元代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由宋代各大名窑的百花齐放开始想景德镇窑一枝独秀过渡。

元代景德镇窑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釉里红瓷的创烧即是其中之一。

这一源于唐代的釉下彩瓷于时已经失传,元代景德镇窑工重新恢复了釉里红瓷,并达到成熟。

元代釉里红瓷装饰技法多样、艺术特色鲜明,颇值我们认真研究,其所蕴含之工艺与文化意义义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一、 元代釉里红瓷藏品概说
釉里红瓷是釉下彩绘的一种,是以铜红料在瓷坯上绘制,然后施以透时釉以高温一次烧
成。

从艺术角度来讲,釉里红与青花是相同的,二者亦均起源于唐代。

唐代长沙窑中即已出现了使用铜红料进行彩绘的器物,当然这些早期釉里红瓷还很不成熟,在发色以及胎釉上都无法与元代景德镇釉里红瓷相比。

元代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发展,成熟釉里红瓷的烧制成功即是景德镇窑工的重要成就之一。

元代釉里红器的数量较元青花更为罕见,在国内外博物馆中所收藏的传世品仅为数十件,弥足珍贵,其中有一些在断代上海存在争议。

江西高安窖藏釉里红瓷是其中最著名的出土器物,共有14件,两件为高足转杯、一件为匜,还有一件大罐。

1979年,江西丰城出土两件元代釉里红瓷俑,一为老者形象,一为中年形象,体呈圆形,身穿红色官服,头戴官帽,手捧朝,形神俱佳。

作为原产地的景德镇,其收藏量亦十分稀少。

景德镇陶瓷馆收藏有两件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

景德镇元代窑址中釉里红残片数量极少出土,刘新园、白焜在《景德镇湖田窑考察记要》中曾指出:“釉里红瓷器残片我们在湖田窑元代遗存中仅发现两片。

······釉里红瓷在元代生产得不多。

”1980年,江西文物商店亦曾在乐平收集到两件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

江西以外各地亦有少量元代釉里红瓷收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搜藏有数件元釉里红双系扁方壶、玉壶春瓶、高足转杯等。

另外,湖北荆州曾出土一件元釉里红盖罐,江苏吴县曾出土一件釉里红龙纹盖罐等等。

国外博物馆中亦有极少量的元代釉里红瓷瓷品,日本大和文化馆及松冈美术馆、日本出光美术馆各收藏有一件元釉里红玉壶春瓶,英国戴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元釉里红玉壶春瓶。

东南亚各国亦收藏有一批元釉里红器,如菲律宾收藏有一件元青白釉釉里红石榴式洗,造型生动,发色莹亮,为元代景德镇窑销往东南亚的外销瓷。

此外,在东南亚地区还发现有元代釉里红匜、方形水滴、执壶、圆形小罐等。

元代除单独使用釉里红进行装饰瓷器意外,还有釉里红与青花使用在同一瓷
器的装饰手法。

釉里红与青花虽然同属釉下彩,但是其烧成气氛并不一致,因此,使二者色泽同时达到成功是比较困难的。

元代青花釉里红器较之釉里红器数量更为稀少,可以确定为元代青花釉里红器的只有寥寥数件而已。

1964年,河北保定元代窖藏出土有两件青花釉里红盖罐,器型一致,纹饰相同,被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河北省博物馆,是元代青花釉里红瓷的最经典之作和标准器。

另在英国和日本亦藏有两件类似盖罐,只是均失盖。

1980年丰城除出土两件釉里红俑以外,还出土两件青花釉里红器,一件为堆塑四灵塔式盖罐,另一件为堆塑亭楼式谷仓。

二、元代釉里红瓷装饰技法解释
1、釉里红涂绘技法
釉里红涂绘系指使用釉里红彩料进行色块突然,唐代长沙窑釉里红即采用涂绘的手法,类似于泼彩技法。

元代釉里红瓷涂绘分为三类型,第一类是随意涂绘,从而形成斑块。

丰城两件釉里红俑和一件高安窖藏釉里红高足转杯采用的即是这种技法。

釉里红料在器物上任意流淌,类同于抽象画。

第二类为白地红花式涂绘,即采用釉里红在坯上涂绘成某种形象,在罩釉烧成。

这类涂绘手法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坯上刻划出纹饰,然后再进行涂绘,如高安窖藏得芦雁纹匜和北京丰台金代塔基出土的釉里红花卉玉壶春瓶;另一种是不进行刻划直接涂绘成形象。

第三类红地百花式涂绘技法,即将纹饰以外的部分采用釉里红加以涂染,以留白的形式衬托出纹饰形象。

如故宫博物院藏釉里红地白龙纹饰双系扁方壶和釉里红地白兔纹玉壶春瓶即采用此种技法。

2、釉里红线绘技法
釉里红线绘系指在瓷坯上运用釉里红料进行线条描绘纹饰。

由于釉里红烧成气氛比较严格,很容易出现烧失和晕散现象,因此,烧制很成功的元代釉里红线绘制品非常难得,传世品很少。

元代釉里红线绘制品在国内外收藏的玉壶春瓶中最为常见,东南亚收藏的元釉里红器中亦有一批线绘制品。

高安窖藏出土的釉里红开光花鸟纹大罐则是最典型的元代釉里红线绘产品。

这件大罐造型端庄、胎质细坚,施青白釉,全器构图严谨,器腹主题纹饰为四个菱花形开光,开光内饰以鹤穿菊纹、孔雀栖牡月一图案,四开光之间饰对称三角灵芝云纹。

釉里红呈色艳丽,无飞红现象,线条清晰完整、工细规整,堪称元釉里红器中的极品。

当然元釉里红线绘瓷大多数不能达到这种水平,而是呈现运笔随意粗放,多见飞红、黑斑、晕散现象。

3、釉里红综合装饰
元代釉里红常和其他装饰技法一道运用于同一器物中,称为釉里红综合装饰。

釉里红与青花同时运用即成为青花釉里红,数量稀少,还非常不成熟,釉里红只是以涂绘的方式与青花随意结合,难见成功之作。

除青花釉里红外,釉里红还与雕塑技法相结合。

保定出土的两件大罐,即综合了釉里红、青花和镂雕技法。

丰城出土的四灵盖罐和亭楼式谷仓亦是釉里红、青花、雕塑三种技法的综合运用。

其中四灵盖罐在颈腹部堆塑了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顶塑六方形须弥座宝塔,塔龛内置坐佛一尊,塔座边贴塑灵芒、犀角等杂宝八件,各类堆塑上施以釉里红,形象生动,色彩红艳。

釉里红与刻划技法的结合也较多,釉里红涂绘作品多与刻划纹相结合。

釉里红还常与色釉相结合,如与青白釉相结合。

三、元代釉里红瓷意义解释
1、釉里红瓷工艺的成熟
釉里红始见于唐代长沙窑,但只是偶见现象,在工艺上是不成熟的。

长沙窑的主要彩绘种类是高温褐绿彩,褐彩是含铁量高的矿物原料制成的,而绿彩则是以含氧化铜的矿物原料或炼铜矿渣作为色料。

绿彩在高温烧成时出现流动,有时局部变成红色,这是因为含氧化铜矿物在氧化后气氛中烧成呈绿色,在还原气氛中则呈现红色。

长沙窑中釉里红的出现即是在烧成时出现偶然还原着色的缘故。

除烧成气氛外,烧成温度和铜的含量对其红色能否呈现亦有极大影响,因而,釉里红瓷烧造工艺是难度很大的。

宋代时,釉里红瓷工艺已经失传,在宋代各窑址中均未见釉里红瓷踪迹,宋钧红釉虽然也是铜红釉类,但与釉里红的差别是显著的。

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瓷的重新出现是釉里红工艺的复兴,为明初釉里红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促进景德镇进入彩瓷时代
就目前考古发现来看,景德镇瓷业兴起于五代十国时期,生产青瓷与白瓷。

自宋代始,景德镇开始以莹缜似玉的青白瓷为主流,主要装饰手法为刻划和印花。

直至元代,青花瓷和釉里红促使景德镇步入彩瓷装饰时代,原有的刻印花装饰退居次要,标志着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艺术的审美观大转型。

釉里红在促进景德镇进入彩瓷时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青花虽然是元代景德镇彩瓷的主流产品,但是青花是一种素雅的蓝色,与宋磁州窑釉下黑彩瓷相比,在艺术表现力、视觉表现以及工艺上并没有实质的突破。

而釉里红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并且在流动中还显现局部绿斑现象,在视觉上真正产生彩色夺目的艺术效果。

釉里红与青花相配合的形式更是打破了青花原有的单色体系,红蓝对比,格外醒目,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3.浓郁的民族文化含义
红色热烈而又奔放,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具有显著的吉祥喜庆意蕴,中国人在各种节庆活动中,红色成为主旋律,是最具中华气度的色彩,红色以外的颜色则称为素色。

在陶瓷艺术装饰中,红色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始彩陶中即已有令人振奋的红色表现。

由于工艺水平的不足,瓷器于东汉时期出现后,直至唐代才出现红色,宋代则出现钧红,但钧红并非大红色,元代釉里红才呈现出鲜艳夺目的红色。

元代社会习俗是尚白的,官方用瓷以枢府白瓷为主,釉里红的出现则使红色这一流传久远的传统吉祥色彩得以借陶瓷艺术复兴。

结语
元代釉里红瓷在装饰技法上是多种多样的,涂绘、线绘、综合装饰等无所不包,体现了元代景德镇窑工的杰出与智慧。

其工艺与文化意义亦是深刻的,为后世釉里红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代釉里红瓷仍然是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中的重要种类,其工艺技法更加成熟,艺术水平更加精湛,釉里红瓷这一古老的彩绘名瓷正在继续焕发着强大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