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务犯罪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其充分认识到职务犯罪的严重性,从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包括权力制约机制、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确保公务员依法办事。

3. 加大惩治力度:对于职务犯罪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提高职务犯罪的成本,从而震慑潜在的犯罪行为。

4. 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的审计监督,确保公共权力的合法、合规、高效运行。

5. 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职务犯罪行为,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职务犯罪的良好氛围。

6.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行为,从而有效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7. 加强国际合作:针对跨国职务犯罪,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击跨国职务犯罪行为。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保
障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职务犯罪是指利用担任职务的权力和地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务职责,以获得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的犯罪行为。

职务犯罪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首先,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之一是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现行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进行规制不严、制度设计不完善,或是制定者在考量不周全、无法预见各种情况时,职务犯罪容易出现漏洞。

因此,应该加强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完善,为职务犯罪提供更加严谨的法律基础。

其次,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还包括经济利益驱动和腐败现象存在。

一些担任职务的人员利用其职权,通过索贿受贿、贪污侵占等非法手段获取经济利益。

同时,腐败现象也为职务犯罪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一些公职人员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不透明、不公正的现象,这为他们进行职务犯罪提供了机会。

此外,职务犯罪的产生也与职务人员的素质和道德观念有关。

一些职务人员道德底线低,缺乏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对法律法规不重视,容易贪图利益,产生职务犯罪行为。

因此,加强对职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是防止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防治职务犯罪,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

要及时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严格规制,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惩处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职务犯罪的监督和查处,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加强职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广泛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加强对职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

此外,要加强对职务人员的考核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职务人员,确保他们正确履行职责。

另外,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政府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反腐措施,并加强对公共资源和职务权力的监督。

同时,要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的运作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减少腐败现象,为职务犯罪的发生提供更少的机会。

某市职务犯罪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

某市职务犯罪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

某市职务犯罪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职务犯罪一直是社会中的严重问题,给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针对某市职务犯罪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职务犯罪的现状分析职务犯罪是指在职务行使过程中,以职权为依托进行的非法活动,主要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行为。

某市近年来职务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腐败现象严重某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着腐败问题的困扰。

对于一些拥有权力的公职人员来说,他们很容易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导致职务犯罪问题逐渐严重化。

2.行业监管不到位在某市的一些行业中,监管措施并不完善。

一些职务犯罪行为能够在监管部门的视线之外进行,造成了违法行为的延续和滋生。

3.法律意识淡薄社会对职务犯罪的法律意识普遍较淡薄。

许多人对职务犯罪的行为没有足够的认知,也没有形成对违法行为的警惕性,这为职务犯罪问题的蔓延提供了条件。

二、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为了有效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某市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某市需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2.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法律教育,提高市民对职务犯罪的认知度,增强防范职务犯罪的意识。

通过举办宣讲会、法律知识进校园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强化道德观念的培育。

3.建立举报奖励机制某市可以建立举报制度,并设置适当的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打击职务犯罪行为。

同时,对于提供线索的举报人要给予妥善保护,以确保举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公职人员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廉洁奉公的职业态度。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公职人员能够自觉抵制腐败和非法行为的诱惑,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5.优化政府治理某市需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建立起有效的问责机制。

一旦发现职务犯罪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从源头上削弱职务犯罪的滋生条件。

三、结语职务犯罪问题是当前社会中的严重问题,要从多个方面综合治理。

最新-论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精品

最新-论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精品

论职务犯罪及其预防1论职务犯罪及其预防职务是公共权力的具体表现。

职务犯罪是具有一定职务身份的人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与其职务具有必然联系的、触犯刑律应受刑罚惩罚的各种犯罪行为的总称。

它既是一种反社会行为,也是最为严重的社会腐败现象。

其行为直接侵犯了国家管理公务的职能和声誉,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破坏法律实施,毒化社会风气,危害极大,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深受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预防职务犯罪,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发展蔓延势头,是检察机关极为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进一步明确对职务犯罪的认识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权渎职犯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

职务犯罪即是利用职权所产生的犯罪,而预防职务犯罪就是对可能发生职务犯罪的人、部门在事发前制定出一系列的防犯措施、制度,防患于未然,从而达到降低或遏制职务犯罪的根本目的。

职务犯罪虽然方法、手段各不相同,但是却又具有以下特证:1、犯罪手段的隐蔽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健全,打击犯罪力度的加大,职务犯罪的手段也不断翻新,更具隐蔽性,日趋“合法合理”性,或以“集体研究”乱发奖金;或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从中贪污、挪用;或名为借,实则挪用。

收受贿赂等案件更是幕后交易,不留证据。

2、犯罪结果具有损公肥私性。

犯罪分子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往往是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相互配合,把公共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落入个人腰包。

如1999年宁波市原市委书记许运以权谋私案;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青索贿受贿案;广东湛江市特大走私案等,都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3、犯罪行业分布具有广泛性。

前几年职务犯罪案发地多为权力集中的人权部门或财权部门的模式早已被打破,职务犯罪的发生已走近每一个拥有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人,连过去一向被认为圣洁的教育、医疗等部门也成了案发高源区,大有形成只要有行使公共权力之职,就定要产生职务犯罪之势的遍地开花现象。

浅谈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职务犯罪是指利用职务之便,以非法手段从事犯罪活动。

职务犯罪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浅谈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1. 缺乏专业人才目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人员大多来自公安、法律等相关领域,缺乏专业的犯罪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职务犯罪的本质和特点。

这导致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受到限制。

2. 预防措施滞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开展,职务犯罪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然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措施却很难及时跟上。

目前,预防工作主要集中在人工审查、内部监督等传统手段上,对于新兴的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等形式的职务犯罪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3. 监督和管理不到位职务犯罪往往发生在权力滥用、监督和管理不严等情况下。

然而,在一些机构和组织中,监督和管理机制薄弱,容易滋生腐败和职务犯罪行为。

此外,一些监督机构过于依赖内部举报,对于外部的监督和检查不够重视,也为职务犯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对策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设立职务犯罪预防专业,培养并引进专业的犯罪学、心理学等人才。

同时,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犯罪预防水平,增加对职务犯罪的了解和研究。

2. 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针对不同形式的职务犯罪,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随时调整和完善。

加大对科技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提高预防工作的智能化程度,增加监控、防范等技术手段的使用。

另外,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动,提高预警和应对的能力。

3. 加强监督和管理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构。

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职务犯罪行为,增强职务犯罪的震慑力。

同时,加强对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培养,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

当前职务犯罪现象透析及若干预防对策

当前职务犯罪现象透析及若干预防对策

当前职务犯罪现象透析及若干预防对策2023-11-10•职务犯罪现象分析•职务犯罪原因探讨•预防职务犯罪对策•案例分析与实践01职务犯罪现象分析职务犯罪的定义职务犯罪的类型职务犯罪的定义与类型职务犯罪的现状与特点职务犯罪的现状近年来,我国职务犯罪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涉案人员级别越来越高,呈现出多发、高发、复杂化的趋势。

职务犯罪的特点职务犯罪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

隐蔽性表现在犯罪行为往往难以被发现和查处;复杂性表现在犯罪手段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危害性表现在对国家、集体和社会的危害极大,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职务犯罪的危害职务犯罪的影响职务犯罪的危害与影响02职务犯罪原因探讨制度缺陷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公开透明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03缺乏问责制度管理漏洞01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02管理松懈道德失范030201教育缺失德育教育不足在职业教育中,缺乏对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训,使得一些人在从业后容易产生违法违规行为。

职业道德教育缺失公职人员培训不足03预防职务犯罪对策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机制,推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职务犯罪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职务犯罪的界定和处罚,为打击职务犯罪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党内监督强化党内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职务犯罪实行零容忍。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推进廉政教育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司法打击强化司法机关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查处职务犯罪案件,维护公正司法权威。

严格依法办案依法严惩职务犯罪行为,确保罪责刑相适应,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职务犯罪,坚决遏制职务犯罪的蔓延势头。

04案例分析与实践典型案例介绍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实践经验分享未来展望与建议强调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呼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反腐斗争,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针对未来职务犯罪的防范和打击,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如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执纪、增强法治意识等。

论职务犯罪的预防

论职务犯罪的预防

论职务犯罪的预防【摘要】职务犯罪是指在行使职务时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给组织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为了预防职务犯罪,我们需要强化组织管理,加强监督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加强教育培训。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和教育培训,才能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预防职务犯罪不仅仅是组织内部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建立一个清廉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遵纪守法,守住自己的底线,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关键词】职务犯罪、预防、组织管理、监督机制、激励机制、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社会共同努力、道德素质、制度建设。

1. 引言1.1 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是指利用或滥用职权、职务之便,以谋取个人私利,造成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损失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职务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包括:犯罪主体通常是担任特定职务或职位的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之便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犯罪行为往往与职务关联紧密,涉及到权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职务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不可低估,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和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

及时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高全社会对职务犯罪的认识,对维护社会秩序和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职务犯罪的危害1. 经济损失:职务犯罪往往伴随着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行为,导致国家和社会财富遭受损失。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2. 社会秩序混乱:职务犯罪的存在会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使得社会秩序失序,影响人民的安定生活。

一些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3. 政治信任危机:职务犯罪会破坏人民对政府的信任,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如果政府官员滥用职权,违法行为屡禁不绝,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将逐渐瓦解,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将受到威胁。

4. 思想道德败坏:职务犯罪者常常心存不轨,背离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伤害了公民合法权益。

预防职务犯罪剖析材料

预防职务犯罪剖析材料

预防职务犯罪剖析材料职务犯罪是指利用职务之便,以非法手段获取私利或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职务犯罪不仅对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的权益。

为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剖析和探讨。

职务犯罪的发生往往与人的道德品质有关。

一些职务犯罪分子往往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他们对于权力的诱惑和利益的诱惑往往无法抵挡。

因此,加强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对于预防职务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和各级机关应该加强对干部和公务员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廉洁意识。

职务犯罪的发生与制度机制的不完善有关。

一些职务犯罪分子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操纵权力和滥用职权来谋取私利。

因此,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对于预防职务犯罪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起严密的制度和规范,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形成对职务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让他们无处遁形。

职务犯罪的发生还与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有关。

一些职务犯罪分子往往对法律的知识和法律意识缺乏,对于法律的约束和制裁也不够重视。

因此,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对于预防职务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和司法机关应该加大对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让人们明白职务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对职务犯罪的警惕性和防范能力。

职务犯罪的发生还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

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腐败风气往往会为职务犯罪的发生提供土壤。

因此,加强社会治理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对于预防职务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整治力度,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职务犯罪的反对意识和抵制能力。

预防职务犯罪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剖析和探讨。

加强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以及加强社会治理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都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举措。

职务犯罪预防

职务犯罪预防

职务犯罪预防职务犯罪是指在担任职务过程中,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侵吞公款等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预防职务犯罪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职务犯罪的预防要从源头上进行,而法律法规是预防的基石。

应当加强对职务犯罪的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条文,明确罪行和刑罚范围,并加大法律执行力度,确保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增强。

同时,还要加强对职务犯罪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职务犯罪的认识和警惕,培养全社会共同参与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

其次,加强职务犯罪监察和纪律执纪。

建立健全职务犯罪的监察机制,严厉打击职务犯罪行为,对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和处罚。

要加大对行政机关、政府工作人员的监察力度,加强对职务犯罪的监督,及时查处职务犯罪的线索,确保职务犯罪不能逍遥法外。

同时,要严厉贯彻纪律执纪,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日常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职务犯罪的滋生。

第三,加强职务犯罪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要求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开有关职务犯罪的信息,如行政机关、公职人员的收入情况、财产状况等。

这样一来,公众可以对公职人员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上报,加大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力度。

最后,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

职务犯罪往往与个人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有关,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对于预防职务犯罪至关重要。

应该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纳入职业培训课程中,加强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职业水平,增强他们对职务犯罪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职务犯罪预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只有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建立监察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行为。

我们应当始终牢记,预防职务犯罪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发展和生活。

职务犯罪分析及其预防措施(3)

职务犯罪分析及其预防措施(3)

职务犯罪分析及其预防措施(3)职务犯罪分析及其预防措施5、权利的过分集中,监督机制的失衡是职务犯罪的诱因。

在法庭的最后陈述阶段你会发现,没几个犯罪分子不后悔。

他们后悔自己的贪婪与无奈。

不过反过来说,在一个监督机制失衡的社会中,自己手中既有权利,又没有社会的监督。

请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清廉呢?六、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为了让我们的社会能够不断进步和犯罪数量有所减少,打击腐败是最直接的手段,可是关靠打击是不够的。

重要的是要坚持打击与预防的结合,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1 、完善职务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廉政立法进程的速度。

应用法律的'可预测性、强制性等法律特征来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的发生。

2、加强领导干部的队伍建设与普法教育,提高权力执行者的综合素质,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从而从他们的心里去真正预防腐败的发生。

3、努力发展经济,大力加强经济建设。

争取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让职务犯罪缺乏经济土壤。

4、合理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自身的调节,充分发挥这两支手的能动作用。

5、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加大政府对权力的监督和社会对权力的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

对此我认为要强化党内监督,要通过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制度等,强化党委内部的监督和纪委的监督。

职务犯罪的存在可能破坏国家政权的稳定,导致政治体系合法性的危机;可能削弱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可能破坏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及其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做到预防与打击的统一,全力遏止职务犯罪的发生。

浅析当前职务犯罪现象及防治措施2017-03-19 10:54 | #2楼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政府官员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通过职务行为获得个人利益的犯罪行为也不断增多,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国家工作人员廉洁性的犯罪行为,是我国腐败行为的最主要的一种。

《论职务犯罪预防》范文

《论职务犯罪预防》范文

《论职务犯罪预防》篇一一、引言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破坏社会公正和秩序的犯罪行为,它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预防职务犯罪不仅是维护社会公正、法治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职务犯罪的定义、特点、成因及预防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职务犯罪预防措施。

二、职务犯罪概述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从而侵犯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公民个人利益的行为。

其特点包括隐蔽性、危害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

职务犯罪的危害不仅在于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更在于其对社会公正、法治和公信力的破坏。

三、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职务犯罪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不健全,如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力过于集中等;二是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缺乏法治观念,以权谋私;三是社会环境影响,如经济利益驱动、人际关系复杂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职务犯罪预防策略(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途径。

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力范围,规范其行使权力的行为。

同时,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潜在犯罪者望而却步。

(二)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审计制度、财务制度等,防止权力滥用。

同时,加强外部监督,如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等,形成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监督。

(三)提高法治意识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

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职责。

(四)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培训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性工作。

应定期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同时,加强对新任岗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和素质。

我国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探讨

我国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探讨

我国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探讨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权力、地位或职权,以违法占有或非法交易等方式,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为他人提供帮助,侵犯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

职务犯罪不仅损害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法制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对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对职务犯罪的定义和特点、职务犯罪的惩治现状与问题、以及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职务犯罪的定义和特点我们需要明确职务犯罪的定义和特点。

职务犯罪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犯罪行为,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上的权力和地位,违法违纪为个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职务犯罪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隐蔽性强:职务犯罪往往发生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职权范围内,其行为容易隐匿和掩盖,难以被发现。

2. 影响广泛:职务犯罪不仅损害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国家的法制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3. 危害深远:职务犯罪行为往往不仅涉及到个人的违法违纪问题,还会牵涉到组织、制度和制度的腐败,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二、职务犯罪的惩治现状与问题我国对职务犯罪的惩治工作一直十分重视,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切实可行的惩治措施,对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但与此职务犯罪的犯罪手段逐渐复杂化和隐蔽化,也给惩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1. 惩治手段不够灵活:现行的惩治体系主要依靠刑事法律手段进行惩治,但对于一些隐蔽的职务犯罪行为,刑事司法手段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惩戒效果。

2. 预防机制不健全: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一直存在一定的疏漏和不足,特别是对公共机关和重点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够到位,给了职务犯罪可乘之机。

3. 司法审判疑虑:在对职务犯罪行为进行审判和惩治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司法审判上的漏洞和疑虑,给了一些职务犯罪分子逃脱惩罚的机会。

三、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为了更好地惩治职务犯罪并降低其发生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适时修订相关法规,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 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 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是当前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它严重地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严重损害危及政权的稳固同其作斗争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历史任务。

本文以对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提出粗浅意见。

一、职务犯罪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1、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制失衡。

作为权力之所有者的人民,与作为权力之行使者的国家公务人员之间出现了相对分离、造成了权力过于集中但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衡机制的状况。

另外,加之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各种弊端,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等消极因素,很容易使某些素质不高的国家公务人员或者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其职权、或者不尽其职责,实施职务犯罪。

2、严重的官僚主义。

国家机关臃肿庞大,权力过分集中,必然造成严重的官僚主义,从而导致职务犯罪的日益增多。

例如,玩忽职守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渎职型的职务犯罪,便是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重官僚主义所直接导致的恶果;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贪利型的职务犯罪,也正是行为人钻了领导干部严重官僚主义的空子,在其“委派”、“信任”、“重用”的掩护下所实施的行为。

经济原因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的体制,其中的消极因素成为了产生职务犯罪的温床,例如,某些有钱无权的私有者为了获取暴利,往往“以钱开道”,用重金贿赂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物资等部门的国家公务人员使某些意志薄弱者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从而导致索贿、受贿等贪利型的职务犯罪。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社会财富的多种分配方式,即以按劳分配为主,辅之以按资分配、按股分红、风险收入和其他非劳动收入,人们的经济收入差距由此迅速拉开,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裕了起来。

这些,易使某些国家公务人员的心理失衡,进而在一定条件下去实施其贪利型的职务犯罪。

浅谈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现状与防范

浅谈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现状与防范

浅谈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现状与防范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一直是影响国家稳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职务3 口罪的预防和打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现状和防范措施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现状职务犯罪是指在职务活动中,有权利、有义务的人,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便利,侵吞、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行为。

近年来,国有企业职务分巳罪的现状比较严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犯罪类型多样化。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受贿、贪污、挪用资金、渎职等多种类型。

2.资金流失严重。

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不善,存在违规拨款、挪用公款等行为,导致企业资金流失严重,给企业带来不可逆的损失。

3.预防措施不力。

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对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使得职务犯罪发生频率居高不下。

二、防范措施为防止国有企业职务3 口罪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L加强制度建设。

努力完善反腐败制度体系,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反腐败法律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治理能力,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

4.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全面激励机制,注意为业绩突出的人员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激发员工自我约束和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5.提高员工素质。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建立专业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员工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职业操守。

6.加强监督检查。

规范职责范围,加强对各个层级员工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7.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员工的廉洁意识,倡导员工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总之,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性非常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打击。

只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素质、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宣传教育,就能有效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

论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其防治

论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其防治

论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其防治摘要:职务犯罪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本文对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进行分类总结,分析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其防治。

关键词:职务犯罪;犯罪构成;防治一、职务犯罪概述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我国《刑法》中的职务犯罪,划分为三大类:贪污贿赂犯罪(第八章);渎职罪(第九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贪污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第八章中用了十五个条文,规定了十二个罪名。

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渎职罪在我国刑法第九章中用了二十三条规定了34个罪名。

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枉法追诉裁判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有7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搜查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报复陷害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破坏选举罪。

二、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1)职务犯罪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

(3)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4)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

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论职务犯罪预防》范文

《论职务犯罪预防》范文

《论职务犯罪预防》篇一一、引言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谋取私利或者不正当利益,违反国家法律规定,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这种犯罪行为不仅侵害了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而且也侵害了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对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加强职务犯罪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职务犯罪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二、职务犯罪的特点与危害(一)特点职务犯罪的特点包括犯罪主体的特定性、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等。

犯罪主体多为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犯罪手段隐蔽,不易被发现;犯罪行为危害严重,涉及面广。

(二)危害职务犯罪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破坏了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公正;其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再次,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势在必行。

三、职务犯罪预防策略(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法律法规覆盖到职务犯罪的各个方面,为打击职务犯罪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二)强化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机制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

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形成对公职人员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使公职人员的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三)提高公职人员素质提高公职人员素质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

要加强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纪律意识。

同时,要加强公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其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预防跨国职务犯罪的重要途径。

要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打击跨国职务犯罪。

同时,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本国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四、具体措施(一)完善反腐法律体系完善反腐法律体系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保障。

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务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为打击职务犯罪提供法律依据。

当前职务犯罪现象透析及若干预防对策

当前职务犯罪现象透析及若干预防对策

当前职务犯罪现象透析及若干预防对策职务犯罪是指担任其中一职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非法的手段,滥用职权,牟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职务犯罪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职务犯罪者通常是在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具备相应的权力和资源;其次,职务犯罪具有隐蔽性,利用职务之便,往往承担重要的管理职责,很难被他人发现;再次,职务犯罪的利益巨大,比较容易引诱普通人员参与。

1.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在金融行业中,一些高级职位的人员往往可以利用其权力和地位,操纵市场并获得非法利益。

例如,内幕交易、虚假报表、挪用公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2.政府机关职务犯罪:一些政府官员在职务的背后,通过滥用职权、受贿、贪污等手段,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甚至严重侵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企业内部职务犯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公司资源和职务之便,牟取非法利益。

例如,虚报销售额、挪用公款、侵吞企业财产等。

对于以上现象,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对策:1.健全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相关行业和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2.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对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等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提升其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水平和风险意识,从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严禁滥用职权和违纪违法行为。

4.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犯罪分子,起到震慑的作用,同时加强对被告和证人的保护,确保案件能够顺利侦破和审判。

5.提高社会监督和舆论宣传:加强对职务犯罪的舆论监督和曝光,引导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对职务犯罪的打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不论是从法律、教育培训、监管机制、内部控制还是执法力度上来看,预防职务犯罪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预防措施,才能够有效地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公平和秩序。

《论职务犯罪预防》范文

《论职务犯罪预防》范文

《论职务犯罪预防》篇一一、引言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以权谋私,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近年来,职务犯罪的严重性及普遍性不断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职务犯罪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职务犯罪预防的策略和措施,以实现国家公职人员队伍的清正廉洁。

二、职务犯罪的现状与危害职务犯罪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其危害性不容小觑。

一方面,职务犯罪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职务犯罪也严重影响了国家公信力和政府的形象。

此外,职务犯罪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

三、职务犯罪预防的必要性针对职务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预防职务犯罪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预防职务犯罪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其次,预防职务犯罪是提高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需要。

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最后,预防职务犯罪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通过预防职务犯罪,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职务犯罪预防的策略和措施(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

应通过开展法律法规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明确知晓职务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同时,应加强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

应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结合,建立健全审计、监察、检查等制度,对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全面监督。

同时,应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防止权力滥用和以权谋私的行为。

(三)加大惩治力度,严惩不贷对于已经发生的职务犯罪行为,应依法严惩不贷。

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使潜在的犯罪分子望而却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职务犯罪及其防治
摘要从职务犯罪的构成,职务犯罪的危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而引发了对职务犯罪防治的思考。

作者认为,可以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人民群众舆论监督,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思想认识教育等多个方面来遏制职务犯罪的产生。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职务犯罪案件伴随着我国国力的提高也在不断增加,且大案要案层出不穷,犯罪金额不断上升,涉及范围愈加广范,同时出现不少有组织的犯罪、智能化犯罪,这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1 职务犯罪的含义
职务活动必定由特定的部门交由具体个人来实施,或是依据法律法规直接从事,或是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从事。

按理来说,其相关工作人员都必须从国家的利益及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国家负责,人民负责,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但是,该权力在偶尔会失去监督的情况下,加之其它内在外在因素,由此便可能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出现。

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在职务活
动中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触及刑法,构成犯罪,就是通常所说
的职务犯罪。

所以,职务犯罪主要是指掌握了一定国家公共财产、行政人事关系等多种实权的国家公务人员滥用职权、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进行权钱交易、侵犯公共利益的犯罪。

其行为严重违反法律规范,违背“程序合法实体公正”的要求,直接影响了行使职权的客观公正,亵渎了公权力的尊严,而且损害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荣誉和形象。

在刑法的各中职务犯罪构成中,又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对国家、社会的危害较大,作为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形式。

2 职务犯罪的危害
职务犯罪,有别于其它的刑事犯罪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便是它的犯罪主体为国家公职人员,因此,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国家政治方面的影响: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在其行为过程中,其代表的是国家行为,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为人民群众服务。

若在此过程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违背了其职务活动的宗旨,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了牟取私利的工具,滥用国家权力,便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造成严重破坏,这将直接损害人民政府的形象,降低政府的公信度,严重时甚至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同时,正因为国家管理
各项事务是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来实现,其符合相关规范的职务行为便是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未能按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必将影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从而影响到国家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2)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影响: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都有其利己主义动机,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追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

而其收益便是从他人、集体或者国家那里获得的非法利益,其中包括直接贪污、盗窃、侵占的国家财产,间接收受的他人贿赂等。

攫取社会公共财富,大搞权钱交易,按权力大小分配社会财富,使权力介入市场,导致资源人为紧张,增加流通环节的阻力,人为增加生产成本,而这些行为,必将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损失和流失,破坏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造成市场经济的失控或混乱,影响投资环境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3)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当腐败现象达到一定程度,必将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人们的精力便不能用来搞好本职工作,产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权谋私、结党营私等各种现象,腐蚀人的精神,使人们不是奋发进取,而是道德沦丧、社会奢靡,吃喝嫖赌、追求享乐,并形成恶性循环,这将极不利于人们遵守社会公德及遵纪守法。

3 职务犯罪的防治
职务犯罪从各方面危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防止权力
的滥用引发腐败现象的产生,减少因腐败所产生的社会矛盾及社会冲突,巩固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成果,就必须与腐败行为进行长期的斗争,标本兼治,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群众监督,深化市场改革,同时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思想认识教育,多方面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3.1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1)立法方面。

从近几年的职务犯罪的案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的职务犯罪智能化愈加明显,在犯罪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安全性,犯罪证据不好掌握,同时刻意规避法律,钻法律的漏洞,相对于现今的职务犯罪,在法律的滞后性也较明显,所以,必须切实加强预防和处理职务犯罪的立法,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从程序法和实体法多方面遏止职务犯罪的发生,并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2)执法方面,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执法的过程中不能畏惧权势,必须不折不扣地、坚决地去执行,不能不作为,更不能乱作为,做到程序合法,对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依法严惩。

3.2 加强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在工作分工的过程中,注意考虑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细化工作权限和职责,同时应对各人员在工作进行相互制约,提高工作中的透明度,同时做好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

(1)内部监管。

做好国家权力行使机关在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或相互制约部门及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工作,同时发
挥纪检监察部门作用。

在廉政建设工作上既要做好反腐工作,又要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热点岗位人员的监督,发现问
题要及时制止,监察干部任用的考察,对重大事项全程跟踪监督,当工作中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运用市场机制开展监督,以利于公平公正,防止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的发生。

(2)外部监督,很多大案要案的侦破起初都来源于群众的发现和举报,加强人民群众及公共媒体的外部监督是防治职
务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强外部监督,就必须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并同时保证为各种监督方式提供畅通的监督渠道,如群众信访、上访、举报和新闻媒体的报道等,同时消解因大规模、长时间信访、上访、举报给群众和基层干部带来的负担和怨气,消除群众对党和国家日益产生的信任危机,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反馈,并切实将人民群众对贪官的抨击转化为有组织
制度的调查取证。

3.3 深化市场改革
现今我国正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
重要时期,必须明确政企分开的涵义,构建以企业为本,以政府服务为主的新型政企关系。

防止因政企不分,或违背市场经济秩序,所引起的职务犯罪。

在工作中,必须严惩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以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必须加强对经济秩序的
监督检查,促使市场管理部门严格履行职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严肃查办各类贿赂案件。

以权钱交易多发、易发领域作为检查重点,既查受贿行为,也查行贿行为。

结合政府职能部门的改革,做到权力和利益分离。

3.4 加强思想认识教育
职务犯罪在我国已不是个别现象,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传播性,在对待职务犯罪的问题上,不单要从法制、体制上找原因,更要防患于未然,在思想源头上消除腐败的滋生。

所以,必须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经常对公职人员进行思想认识教育,使之正确认识其人民公仆的角色,正确认识腐败对自身及社会的严重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大局、廉洁奉公,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

适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的开展学习讨论,进行法制教育,真正使公职人员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收到入脑入心的功效,同时增强廉政文化在公职人员中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拓展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舆论覆盖面,营造有利于廉洁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红.科学制约公共权力是反腐败的治本之路[J].湖南社会科学,2003.
[2]刘志坚.论腐败产生的制度原因及法律对策[J].安阳大
学学报,2003.
[3]刘海峰.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与反腐败――经济法功能新探[J].当代法学,2002.
[4]吴丕.“腐败排行榜”与中国反腐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