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3篇2019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一一、教材说明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建议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

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 ”把韵脚“ang”标出来。

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

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

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

(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

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

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

“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笋”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时代意义。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重温单元人与事,营造“追寻”之意1.播放《建党伟业》主题曲《追寻》的mv片段。

(板书:追寻)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首诗领略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颗心感悟,少年强,则国强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过渡:我们曾追寻一句话体会京剧表演术家的民族气节!“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梅兰芳2.引出课题:追寻一段历史可知兴衰,追寻一腔志向可明其志,追寻一种抉择可感气节……这节课,我们沿着“追寻”的足迹,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补全课题:延安,我把你)3.读题猜测,作者走进延安可能会“追寻”什么呢?(预设:事物、历史、人物、事件、地方、精神……)(设计意图:以音乐的旋律,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结合情景朗读,感知“追寻”的含义,唤醒整个单元的“人物和事件”关联语文要素,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诗歌词与句,体会“追寻”之韵1.初读正音,感知诗韵。

(1)自由朗读,辨析词语词语:(预设:“炕”后鼻音,“脊”读三声。

释义“满目琳琅”也作“琳琅满目”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2)设疑生思,发现诗韵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预设:诗中“追寻”的事物;每个词的都有相同的“αng”韵。

)(3)练习朗读,相机指导(预设:借助节奏划分,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适当突出每小节第二、四两句末尾的一个字,读书诗歌的声韵美。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关键词语,既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感知词义,又进一步引发思考,发现全诗押“αng”韵,体会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的文体特点。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篇一: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1、认识“延、昔、笋”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字词教学本课的“延、昔、笋”等7个生字都是要求会认的字。

其中“炕”是后鼻音,“笋”是平舌音,教学中要注意发音。

2、阅读理解这首诗歌语句优美,层次清晰,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其次对于诗歌中提到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几个地方,可以采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提到的这几个有代表性、有象征意义的地点。

诗歌中的“老牛破车”“宝塔山”需要配上图片及说明性文字,让学生理解其内在的含义。

3、表达运用这首诗中第一、二小节语言优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此为范例,尝试仿写。

注意这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格式是:比喻句+事物,句式是“像……在……追寻你,什么地方的什么”。

1、预习提纲(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多媒体课件“南泥湾开荒”“杨家岭”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随文识字,初步感知1、教师谈话: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

(课件出示图片: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

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2、教师范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仔细观看,稍后来说说你的感受。

师∶好,图片播放完了,谁来说说看 ?师∶哦,你说你看到了宝塔山,知道它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你曾经和爷爷去延安旅行时见过它。

师∶你的记忆力可真好,过目不忘啊,请坐。

师∶嗯,你也有想说的。

你知道南泥湾,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就是在这里开展,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

师∶你的知识储备很丰富,看来课下没少读书,请坐。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通点啊 ?师∶被你们发现了,它们都在陕西省延安市。

师∶延安可是有名的红色圣地,我们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很多影响中国的重大决策都从这里发出。

那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祁念曾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一起走进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二、初读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一起读一遍课题。

师∶老师听到有的同学没有读准字音,"延安"的"延"是前鼻音,读yan,来,我们再读一次。

好,这次读准确了。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谁来分享下你对延安的了解?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师∶没错,延安属于陕西省,是天下第一陵--黄帝陵所在地。

师∶还有吗 ?师∶嗯,是我们国家的革命圣地,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师∶看来你认真预习课文了,请坐。

师∶除去刚才同学们说的,老师还要补充一点。

延安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

也是一部真正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诗∶《延安,我把你追寻》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师∶好,老师读完了,谁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 ?师∶你的眼神充满自信,就你吧。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新词: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2.重点句: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二)能力训练点1.了解全诗的结构。

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德育渗透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延安的伟大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全诗的重点,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解决。

(二)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三)“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这是疑点,主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教师精讲、点拨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画出诗的韵脚。

(二)有感情地朗读。

(三)按自学提纲自学、讨论、交流。

(四)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目标完成过程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范文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范文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分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提高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识和兴趣。

1.2 教学内容分析通过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变迁。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延安精神的感悟。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红色旅游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延安的魅力。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延安的景点和风情。

地图:利用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朗诵《延安,我把你追寻》,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延安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延安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3.2 讲解与分析讲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如革命历史、文化底蕴等。

分析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感悟延安精神。

3.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魅力和情感。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延安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程度。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际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反思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反思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是否存在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的实际考察,加深对延安的了解和体验。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或绘画,表达对延安的感受和思考。

2023最新-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优秀9篇

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9篇《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延安我把你追寻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出示课件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出示课件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出示课件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写作者对延安精神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历史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敬仰和对未来的追求。

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追寻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图片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讨论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准备课文原文,用于学生朗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延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回顾,回答问题。

例如:“课文中的延安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等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追寻延安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诗中描绘了当年红军在延安的战斗生活,展现了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延安精神对人们的激励和鼓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使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体会延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理解:诗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境性,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延安精神的传承: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延安颂》歌曲,引导学生回顾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延安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探讨延安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5. 朗读与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学生自选段落进行背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延安精神对学生的启示和鼓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2. 诗歌内容:描绘当年红军在延安的战斗生活,展现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一、教学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4课。

这是一首新体诗,作者以追寻延安精神为主旨,通过对延安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延安颂》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的精神风貌。

(2)简介延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5.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延安,我把你追寻》1. 课文内容2. 诗歌意境3. 作者情感4. 诗歌鉴赏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情感。

3. �搜索关于延安的历史资料,了解延安精神。

4. 以《我心中的延安》为题,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诗歌的美。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领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中国革命历史悠久,有许多革命老区现在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其中,延安就是一个重要的革命老区。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由追寻延安的情景而写的诗《延安,我把你追寻》。

2.介绍作者:柯岩,女,当代著名诗人。

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版著作50余部。

曾多次参加中外文学艺术交流活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享誉海内外。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生字、生词的含义。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指导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断的句子。

3.再读课文,了解每小节的内容,教师随即指导。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逐小节品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

第一小节:追寻信念我们仿佛听见了“延安”这座历史名城内在的呼吸声音,这声音里有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者为了民族解放而发出的沉重思考,有红军战士与敌人搏斗时得壮怀激烈,有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不畏艰险、奋斗不息的高尚情操。

第二小节:追寻温暖我们仿佛看见了黄色的土高原下暗红色的窑洞散发出的柔和的灯光。

这灯光照亮了无数曾经在这个根据地上奋斗过的革命先烈们的心灵,它温暖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的身心。

第三小节:追寻光明我们看到了一个光明的现代化中国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光明里有绿色的稻田,有清亮的天空,有丰富的人民文化生活。

光明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第四小节:追寻火红的太阳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定的中国正在崛起。

这坚定里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有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有先进科技、先进武器的强大支撑。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沿岸的无限仰慕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作用,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认识“茁、镢、琅、窑、梁”五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弄懂词句的意思,领会诗中所说道具体事物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表达的中心。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构想: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理解时,适当加入有段材料介绍充实本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简介延安。

3、请三位同学读诗,纠正字音。

4、延安指什么追寻什么意思(多名同学回答,不要限制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划出来。

2、全班交流,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

三、按阅读提示自读自悟。

四、质疑解疑。

1、齐读第一节,讨论词意,句意。

2、学生独立解释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补充,并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两句比喻句写出了追寻的迫切心情,而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却含而不露。

实际是指:“我们追寻延安”句意,我们追寻延安就象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延安精神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就像“春光”“雨露”“太阳”一样,表现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仰慕和向往之情。

3、读第2节,讨论理解代表性的事物,理解诗句的含义。

a、河叮咚的流水”当年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这句实际是讲人们在延河度过的革命岁月。

b、“枣园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诗,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了解诗中所说的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呢?你们为什么喜欢古诗?你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生:师:诗歌语言凝练,表达诗人强烈的感情,具有感染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板书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二。

检查预习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呢?生: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三。

自学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看看你有什么体会?又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读诗,回答交流。

师: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生:提问题。

师: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生:交流。

四。

朗诵感悟师: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首诗的朗诵,想想你们为什么那么设计,练习后,上台表演。

生:讨论朗诵设计。

朗诵,评价。

五。

总结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希望我们都继承延安的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内在顺序。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5个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程序:课前交流:名人勤奋成功的事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简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2、师板书“勤奋”,学生齐读“勤奋”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努力;十分努力;为了达到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3、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明白文体特征。

1、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有什么特点?(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欣赏和评价现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朗读和背诵。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难点:诗歌深层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诗歌艺术特色的欣赏和评价。

延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发音和语气。

学生背诵诗歌,教师检查背诵效果。

3. 词语解释: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象征意义。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法:教师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学生通过讨论,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等。

学生通过欣赏,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词语解释和诗歌分析作业。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作业质量。

3. 诗歌朗读与背诵:评价学生的诗歌朗读和背诵效果,如发音、语气等。

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课时1. 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领会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3)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延安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主题思想的领会。

(3)诗歌中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延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2)激发学生对延安的向往之情,导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四、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延安的认识和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歌中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1. 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引入课程,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诗歌,让学生听一遍,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表现。

2. 听取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的分享。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延安”、“追寻”等。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3.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分析诗歌时的理解和表达。

2. 听取学生对诗歌意义和表达方式的解释。

第三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诗歌。

2. 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步骤:1. 向学生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如选择主题、构思情节等。

2. 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诗歌。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给予彼此反馈和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创作诗歌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听取学生对彼此创作成果的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诗歌表演1.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准备诗歌表演,包括选择诗歌、编排动作等。

2. 提供一些表演技巧和指导。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准备表演。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3.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4.背景了解:了解诗人贺敬之的经历,以及创作《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背景,深入领会诗词的内涵。
5.主题探讨:通过学习,探讨《延安,我把你追寻》所表达的红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诗词创作:借鉴《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表现手法,尝试创作一首关于红色精神的诗词。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背景,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并尝试创作诗词,提高创新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作为标题标识,按照新教材要求,以下是《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词的基本背景和创作情境。这首诗词是诗人贺敬之对延安精神的赞美,体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分析诗词中的重点诗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这种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其次,案例分析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具体诗句的解读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举例和对比的方法。但从教学效果来看,我认识到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们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去品味诗句,以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过程中表现积极,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对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共同探讨课文的象征意义。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讲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3.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5.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运用情况和情感态度表现。

5.3 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课文文本,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及教学参考书。

6.2 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和视频材料等。

6.3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第七章:课时安排7.1 总课时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学总课时。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预设:“追寻”是跟踪寻找的意思,作者要跟踪寻找的是延安。
二、初读诗歌,梳理内容
1.指名读学习要求。
2.分节读诗句,了解押韵的特点。
(1)请3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每人读2小节。(随机正音)
(2)比较“琳琅满目”和“满目琳琅”,发现作者用“满目琳琅”的用意。
3.聚焦“追寻”,大概把握诗歌内容。
(1)引导:通过朗读,我们可以发现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呢?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相关的语句,做做批注。
一、了解延安,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借助课前预习收集到的关于“延安”的资料,初步了解“延安”。
3.小结: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我们了解到“延安”曾经长期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所以被誉为革命圣地。
4.本文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祁念曾。题目中的“追寻”是什么意思呢?
(2)小结:枣园和杨家岭都是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延河、枣园、南泥湾和杨家岭都是延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作者追寻着它们,更是在追寻它们所代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4.探究“追寻”,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1)结合资料,了解“延河、南泥湾、枣园、杨家岭”。
点拨1:战士们硬是用最简单的镢头把荒地开垦成良田,延安军民的生活有了保障,所以诗中的南泥湾代表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延安精神。
点拨2:在枣园有毛主席居住过的窑洞,窑洞前有几棵梨树,所以诗中写到“枣园梨花的清香”。
点拨:你们有没有发现最后一节诗和哪一节诗呼应呢?
预设:诗的最后一节和第一节呼应。我发现在第一节诗中,作者就写到了“春光”“太阳”,还用了两个比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推荐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学情分析: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

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帮助。

教学建议: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诗歌的重点,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来解决。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过程与方法】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教师:南泥湾的歌曲。

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精读课文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学情分析: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

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教学建议: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诗歌的重点,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来解决。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
教师:南泥湾的歌曲。

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精读课文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

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体
会这首诗的隔句押韵,全诗押的是ang韵。

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
(2)学习第二节。

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

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

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

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那里召开。

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
(3)自学三、四两节。

①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

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不能丢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
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作者忘不了、不能丢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成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③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5)自学五、六两节。

①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

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3.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思想感情,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四、总结升华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

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