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研究

合集下载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问题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问题研究
一洋产业 ,为 山东半岛蓝 色经济 i ^建设奠定产业基础。随着现代海洋技术 的发展海洋 生物医药 、 海 水综 合利 用 、海 洋 装 备 制 造 、海 洋 能 源 等 许 多 有 较 大 发 展 潜 , 巾0 产业逐步涌现 ,并 取得 良好 发展 ,辐射拉 动周边 地区 的经 l 上 增 K.使得海洋产业 结构逐渐 优化合 理 ,为蓝色经 济区 的进 步 发 幔奠 定 了 坚 实 的物 质 基 础 。 3 .生态基础 。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能够提高海洋 产业 的经 济效益,带动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半 岛海洋生态 环境 总体 良好 , 恕洋生态环境污染近年得 到有效 控制 ,清洁 和较清洁海 域构成 l I I 东省近岸海域 主体 ,海洋生态 环境发 展趋势 良好。 良好 的海 洋生态环境保证了实现 海洋产业 的优化 调整 ,实现 了海洋经济 的健康发展 ,为山东半 岛蓝 色经济 区的可持续 发展打下 了 良好

引导各沿海城市 形成有效 的协调机 制 ,形 成 区域共 荣思想 ,避 免低水平重 复投资 ,重复建 设的情 况 ,打 破人才流 动 ,跨 区域 投资的行政 障碍 ,引导各地区企业 ,科研单位合作 ,建立 管理 、 人才 、资源共享平 台的建设 。(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 )
的 生 态基 础 。 三 、发 展 劣 势 不 可 否 认 ,山 东 半 岛 蓝 色 经 济 区 在 发 展 过 程 中也 面 领 着 不 少问题 ,首先 ,半 岛蓝 色经济 区地处长 三角 ,京津冀经 济 区之
2 1 世 纪 是 海 洋 的 世 纪 ,加 强 海 洋 资 源 利 用 与 开 发 ,大 力 发 显 ,地 区之间缺乏合作 意识 ,彼此掣肘 ,难 以发挥 出 “ i+I> 展 蓝 色 经济 ,是 当前 国际 社会 的普 遍 共 识 。 大 力 发 展 海 洋 经 济 , 2 ” 的 系统 效 应 加快推进 山东半岛蓝 色经济 区建 设 ,体现 了山东省 发展理念 的 四 、建 设 山 东半 岛蓝 色 经 济 区 的几 点 意 见 转 变 。 本文 论 述 了 山东 半 岛 蓝 色 经 济 区 的 定 位 、建 设 优 势 、劣 i 、要加快 临海产 业结 构调整 进程 ,培育海 洋 新兴 战略 产 势及发展的对策建议 ,旨在提 升山东半 岛蓝色 经济 区建设 的整 业。相 比国外发达 国家 ,我 国海洋 经济产业基 础较 为薄弱 ,人 体水平 ,使蓝色经济 区的建设取得预期 的经济社会效果 。 力资源较为匮乏 ,因此 山东半 岛蓝色 经济 区建设 要始终 围绕促 区域 定 位 进海洋经济水平 ,提 高海洋产业 结构高级 化 ,借 鉴 国外 发达 国 山东半 岛 蓝色 经济 区 ,共包 含 东营 、滨 州 、潍 坊 、烟 台、 家发展蓝色经 济 的经验 ,优 先选择 科技 含量 高、环境污 染少 、 威海 、日照、青 岛 7个地级 市。半 岛蓝色 经济 区要 成为 以蓝色 产业带 动强 、具有长期发展 潜力发展 空间 的产业作 为骨 干产业 经济为标志 ,以海 洋科技教 育人才 为支撑 ,以新 兴海洋产 业为 和龙头产业 ,提升产 业结构 ,加强不 同产业之 间 ,不 同地 区之 特点 ,北连京津冀 ,南结 长三角 ,形成 海洋资 源互补 、产 业互 间的联 动作用 ,实现 经济社会 的全方位发 展 ,建立高技 术的产 动 的 独 具 特 色 的蓝 色 经 济 区 … 。 业集群 ,提升山东半 岛蓝 色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 二 、发 展优 势 2 、大力 培 育 海 洋 科 研 型人 才 。尽 管 山东 省 目前 拥 有 众 多 的 1 、资源基础 。山东半 岛拥有 丰富的滩涂 、浅海 、港址 、盐 海洋科 技人才 ,但 目前 的从事海水监 测等基础 性研究 和海洋生 田、旅游和砂矿等海洋 资源 。依托 海洋资 源开发利用 ,发 展建 物研究的人员 过多 ,而真正从 事海洋工程 研究 、海洋经 济宏观 立相关产业 ,实现产 业结 构 的优化 升级 ,促 使其他 部 门发 展 ; 研究的人才过少 ,科 研人才 比重严重失调 。在 以后 的发 展建设 山东省拥有大量高素质 的海 洋科研 人员 ,将 近一半 以上 的海洋 中,应大力培育 专业性海洋 经济人才 ,壮 大科研 队伍 ,提高科 科 技 人 员 汇 集 山东 ,国家 级 别 的 海 洋 科 研 机 构 l 5个 ,海 洋 科 研 研水平 ,为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 领域院士 1 6人 。对 比陆 地 资 源 开 发 ,海 洋 资 源 开 发 具 有 难 度 3 、建立科学 的指标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半 岛经 济区发展状 人 、技术含量高、资金需求 大的特 点 ,因此海洋人 才等社 会资 况 ,引导经济 区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建立 山东半 岛蓝色经 济区 , 源的聚集度成为蓝色经济 区建设的决定性 因素 。 客观上就要 求各地市相 互配合 ,相互 协调 ,打破行 政壁垒 ,破 2、产 业 基 础 。海 洋渔 业 、滨 海 旅 游 业 、海 洋 化 工 业 、海 上 除单打单干强调地方 利 益 的传统 思想 ,发 挥市 场 机制 的力 量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研究
势 、机遇和挑 战 使单独的城 市 区 形 成城市群 ,发挥城 市不同与之间的优势,补足劣势 ,最终 域
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为实现建设 大而i 富而美 的山东做出最大的贡献。 关键词 :蓝 色经济区 经济 贸 易 聚类 分析 城 市指标体 系
H 一 、 引言
山东 半 岛 蓝 色 经 济 区 是 以 临 港 、 涉 海 、 海 洋 产 业 发 达 为 特 征 , 以 科 学 开 发 海 洋 资 源 与 保 护 生态 环 境 为 导 向 , 以区 域 优 势 产业 为特 色 ,以经济、文化 、社 会、生态协调 发展为前提 ,具 有较 强综合 竞争 力的经 济功能 区。2 0 年4 ,胡锦 涛总书 记 09 月 视察 山东时强调 指出: “ 要大 力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开发海 洋 资源 ,培育海洋 优势产业 ,打造 山东 半岛蓝色 经济 区”。山东 半 岛蓝色经 济区的建立 ,从地区经济 角度 上讲 ,有利 于拓展 山 东 半 岛经 济 的 发 展 空 间 , 加 速 地 区经 济 增 长 ,完 善 我 国 沿 海 整 体 的经 济布局 ;从 国家 宏观经济角度 上讲 ,有利于 推进 生态经 济 的建 设 ,促进海洋 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为 国民经 济注入新 的 活力 :从国际经济 与贸易的角度上讲 ,有利于提 高我国海洋经 济 的国际合作水平 ,加强 国际间的交流联系 ,深化 我 国对外开 放 的战略 目标 。但 是,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的建立建成不 能仅 仅 依靠 山东半 岛的七个沿海 城市的相互支 持所能完成 的,而 是 由 全 山东 省 的 十 七 地 市 共 同 打 造 完 成 的 。 规 划 主 体 区范 围包 括 山 东全 部 海 域 和 青 岛 、 东 营 、 烟 台 、潍 坊 、 威海 、 日照6 及 滨 市 州市 的无棣 、沾化2 个沿海县所属 陆域 ,海域面积 1 . 5 5 9 万平方 公里 , 陆域 面 积 6 4 平 方 公里 。 山东 省 其 他 地 区 作 为 规 划 联 动 .万 区。因此 ,研 究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对 地区经济 的发 展,需要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综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综述

摘要:通过对低碳循环经济、蓝色经济、蓝色经济区等概念的界定,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蓝色经济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1低碳循环经济与生态效率1.1低碳循环经济的内涵低碳循环经济是将低碳经济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结合起来考虑,其理论基础来源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内涵。

英国于2003年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低碳经济要求,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前提,积极地进行科技方面的创新,进而更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绿色GDP。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将积极发展逐步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低碳循环经济是在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资源的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为重点,要求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资源,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1.2生态效率“生态效率”是一个生态学概念,它主要指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两个营养级流转中各参数的比值。

20世纪90年代,人们逐步将生态效率引入循环经济领域。

而德国学者Schaltegger 和Sturm 于1990年首次在学术界提出了生态效率的概念。

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做了《改变航向:一个关于发展与环境的全球商业观点》的报告。

报告指出,生态效率以“用更少的资源实现更大的价值”为核心,要求通过竞争方式,提供一定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同时,生态效率也要求在尽量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后来世界经合组织又进一步展开了生态效率研究,并将这一概念延伸到政府、企业以及各类组织机构中。

根据OECD 对生态效率的定义,可用下式来表达:生态效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环境的影响在上式中,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以烟台地区为例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以烟台地区为例

第一 个 以海 洋经 济为 主题 的 区域 发展 战略获 得批 复 。这 意 味 境 可持 续发 展和社 会和谐 进步 的示范 。 着 发展 蓝 色 海洋 经 济将 会 成为 山东进 一 步 发展 的 亮点 , 用 利 海 洋 资源 发 展蓝 色 经济 既是贯 彻 落 实科 学 发展 观 的需 要 , 同
迫使 人 们把 目光 转 向海 洋 , 行海 洋 经济 的深 度开 发 。 目前 , 挥 了 明 显 的 支 撑 作 用 , 二 产 业 增 加 值 比 重 平 稳 增 长 。 通 过 进 第 山 东 在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也 面 临 着 新 一 轮 经 济 增 长 和 自然 生 态 大 力 推进 产 业 化 进 程 , 方 位 推 进 经济 结 构 调 整 , 而 固 定 全 从 环 境 保 护 的 双 重 压 力 , 展 蓝 色 经 济 正 是 目前 山 东 经 济 发 展 所 资产 投 资平 稳增 长 , 营经 济发 展加快 , 贸 出 口和招 商 引资 发 私 外
为特 色 , 以经 济 、社 会 、生态 协调 发展 为前 提 , 有较 强综 合 具
2 建 设 山东 半 岛蓝 色 经济 区 上升 为 国 家策 略 。2 1 年 1 . 01
6 、静 态 回 收 期 : 以 项 目的 净 收 益 回 收 ( 偿 ) 全 部 投 入 广 应 用 的 目 的 , 因 此 建 立 类 似 项 目管 理 信 息 数 据 库 的 信 息 化 抵 所 需要 的 时间 。实 际上反 映 的是项 目的盈利 能力 。一 般采 取 系 统 ,实现 对 项 目从 立 项 到投 产 运 营 全 过 程 的 自动 监 测管 投 资 总 金 额 除 以 项 目达 产 期 月 收 入 得 出 。 根 据 目前 的 经 验 , 理。 目前我们根据计费 E S S 系统 的特点 ,明确 分线盒 ( 光交接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研究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研究
的现状 触 目惊 心 , 以 中 1 尤 3东海 的钓 鱼 岛和 中 国
洋 资源丰 富 , 发展 海 洋经 济 大有 可 为 。要充 分 利 用 这一优 势 , 科学 开发海 洋资 源 , 大力 发展海 洋产 业, 同时还 要保护 好海洋 环境 , 海洋 经济真 正成 使 为 山东经 济 的重要 增 长极 ” 。深 刻理 解 胡锦 涛 总 书 记 的指 示 , 以做 出这 样 的判定 : 可 中国 已经 开始 进 入 以举 国之 力 实 施 海 洋 开 发 大 战 略 的 历 史 阶
上 复兴之路 的伟大创 造 与壮 举
中 国是 开发利 用 海 洋资 源 最早 的 国家 , 明朝 郑 和下西洋 空前 绝后 的壮举 , 为 中华 民族 曾 经 成 具有 的 海洋 事 业 的辉 煌 标 志 。在 现代 世 界 发 展 中 , 须充分 认识 到海洋对 于一个 民族 的生存 、 必 国
第2 3卷第 1 期 21 0 0年 2 月
青鸟 取甚技术净 学报
J u n l fQig a c nc l l g o r a n d oTe h ia l e o Co e
Vo. 3 No 1 12 .
F b 2 1 e. 00
关 于 山东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发展 的研 究
东 考察 时又深刻 地 指 出 : 山东海 域 面积 辽 阔 , “ 海
位 。14 中国在鸦 片战争 中的失 败 , 了制度 80年 除
等方 面 的原 因外 , 丧失 制海权 更是 一个重要 原 因 。
必须 看到 , 天 中国与周边海 上邻 国在海 洋划界 、 今 海洋权 益及 岛屿归属 等方 面 由于历 史 的原 因存在 争端 ; 国海 域被 分 割 、 中 资源 被掠 夺 、 岛礁 被 侵 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

①张静、韩立民:<试论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万 方数据
93
▲隶天学参敏I渊版
本实现调整升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高科技新兴海洋产业不断成长,山东省海洋三次产业比 例由2000年的32:29:39调整为2007年的18:38:44。可以说,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遵循海洋产业发展和演 变的规律,初步实现了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一定程度避免‘r海洋产业的“同构化”和气低度化”①,为山东 半岛蓝色经济Ⅸ建设奠定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基础。 3.生态环境基础。一切海洋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条件下海洋经济 效益可以不断提高,恶劣的海洋生态环境则会严重损害海洋经济效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良 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的支撑,不断提高海洋经济效益,最大限度降低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发展局限。总的来 看,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处于较好状态,全省近岸海域主要以清洁和较清洁海域为主,近年来海洋污染趋 势得到有效遏制,海洋生态环境呈现良性发展趋势。据((2006年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白皮书)》显 示,2006年山东污染海域面积比2005年减少14%,适合海洋生物生存和海水养殖、游泳的水域占到了 90%。2008年,山东新建海洋特别保护区7个,各类海洋保护区达到20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15万公顷。 不断改善的海洋生态环境为实现海洋产业的优化升级,海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以及蓝色经济区的高水平 建设奠定了生态环境基础。 4.城市化基础。沿海中心城市同时集聚了大部分海洋社会资源和优势海洋自然资源,是海洋产业密 集区,以及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沿海地区城市化不断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进一 步促进海洋产业的集聚,提升蓝色经济核心区域的竞争力;同时,立足于本地海洋自然资源优势和海洋资 源特性,通过发展相关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促进沿海地区次级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是蓝色经济区建 设得以全面实现的重要方面。目前,山东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2007年全省城镇人口为4379万人, 全省总人口9367万人,人El城市化率为46.75%;2005至2007年间,山东省人口城市化率同比分别提高 1.5、1.1和0.65个百分点。半岛沿海地区是山东城市化发展的领先地区,山东城市化质量指数排在前5 位的依次是青岛、威海、济南、东营、烟台,均位于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范围内,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 规划》,到201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 推动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坚持与半岛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互相推进。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行动纲领(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行动纲领(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

发展 目标 。近期 目标是 : 2 1 , 到 0 5年 现代
海洋 产业体 系基本建立 , 发展方式转变和
经济结构调整迈 实质性步伐 , 综合经济 实力显著增强 ; 海洋科技创 新体系基本形 成, 自主创新 能 力大 幅提升 ; 单位地 区生 产总值能 耗和 主要 污染物排 放总量 持续 降低 , 海陆生态建 设和污染治理取得显著
须突 出发展海洋经济 、 构建现代海洋 产业 体系这一主题 , 推动海洋 战略性新 兴产 在 业规模化发展 、 动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化 推
优势 , 科学开发 利用海洋 资源 , 推进海 洋 环境保护 由污染 防治型 向污染 防治 与生 态建 设并 重型转变 , 打造 富裕安定 、 海 人 和谐 的宜 居示范 区和知名 的国际滨 海旅
科教力量集 中、科研实力居全 国首位 、 海 洋科技人员 占全 国一半以上等优势 , 着力 建设 全 国海 洋科技 、教育和人 才三个 中 心, 构筑具有国际影 响力 的海 洋科 技教育 人才高地 , 为我 国参与世界海洋 科技 竞 成
争 的主导力量 。 所谓 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
洋 生态 文明建设 , 着力提高海洋科教支撑
在指导思想方面 ,规划》 《 明确要求 这

海洋产业集聚 区、 具有世界先进水 平的海
要 发挥好该 地 区近岸海 域生态 环境质 量
总体 良好 、 洋 生 态环 境 承 载 能 力 较 强 的 海
地 区的发展模式要有别于其他 区域 , 必
洋科技教育核心 区、 国家海洋 经济改革开
放 先行 区和全 国重要 的海洋生 态文 明示
际物 流中心的地位显著提升 , 海洋经济对
E I
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 ; 民生活质量进一 人 步提高 , 率先达 到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 的总 体 要求 。具体 目标是 : 海洋 生产总值年均 增 长 1%以上 , 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5 区 占地区生产 总值 的 比重达 到 25 . %,海洋 科技进 步贡献率提高到 6 %左 右 , 5 人均地 区生产 总值 超过 8万元 , 城镇 居民人均可 支 配 收 入 和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国政府确定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半岛地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

下面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进行阐述。

首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要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水能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

发展渔业养殖、海洋生物药物、海洋能源等高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山东半岛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发展规划要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海洋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中的应用。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再次,发展规划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开发。

同时,要大力开展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最后,发展规划要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地方的力量,要积极推动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加强与沿海城市的合作交流,互利共赢,形成开放共享的发展模式。

此外,可以拓展与国内外海洋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应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通过这些举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能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

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烟台市为例

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烟台市为例

着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山东 半岛是 我 国最大 的半 岛 ,区位 优势 明显 ,海 洋 资
源 丰富 ,海 洋科技 力量 雄厚 ,是 国家海 洋科技 创新 的重要 基 地 。山东省 高 度 重 视海 洋 经 济 发 展 ,大 力 推 进 “ 上 海
山东” 建设 ,山东 省 海 洋 经 济保 持 了持 续 较 快 发展 的 态 势 。但 是 ,与其他 沿海 省市 相 比,山东省 在海洋 资源 的科 学 开发利用 、海 洋产业 的发 展 、海 洋环境 保护 上 ,仍 存 在
吴秋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 的对 策研 究
流 通 经 济
山 东半 岛蓝 色 经 济 发 展 的对 策研 究
以烟 台市 为例
吴秋 雨
( 南农 业 大 学 ,云 南 昆明 6 0 0 ) 云 52 1
[ 摘 要 ] 党 的十七 大提 出 ,发展 海 洋产 业 ,构 建现代 产业 体 系。 胡锦 涛 总 书记在 2 1 00年 4月视 察 山 东 时强调 指
对策。
[ 关键词 ] 蓝 色经济 ;科 学发展 ;产业 集群
[ 图分 类号 ] F2 中 13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0 63 (02 1 0 2 0 05— 42 21 ) 5— 15— 3 条件优 越 、产 业基 础雄厚 、 技创新 体系 十分完 善 。烟 台 科
政府 出台了 《 于打造 山东 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 的指导 意见 》 关 , 提 出了山东半岛蓝 色经济 区建设 的总体 目标。21 年 1 4 01 月 日,《 山东半 岛蓝色 经济 区发展规 划》 正式 获 国务院批 准 ,
这是 “ 十二五”开局之年 第一个获批 的国家发展战略 ,标志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建设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建设研究
端要 素平 台 。5 . 海洋 国防科 技城 的建设 。
( 课题负责人 : 李玉珍 , 中 共 青 岛市 委 党 校 常 务 副 校 长 :
程国有 , 中共 青 岛市 委 党 校 经 济 学 教 研 部 主 任 , 教 授 。2 0 1 2 年 度 山东 省 委 重 大 理论 与 实践 问题 研 究 课 题 : 山东 半 岛蓝 色
五、 战 略 举 措
渔业 与生物 、 海洋装 备制 造等 优势产 业 , 打 造滨海 旅 游 休 闲度假 基地 、 港 口物 流基 地 、 海洋 渔业 与海洋 生 物 医药 产业基 地 、 海 洋装 备 制造 基 地 和 海洋 国防 产
业 基地 , 形成 蓝色 经济 区核心 区 的有 力产业 展 总体 战略和海 洋经济 发展 战 略, 以及 山东 半岛 蓝 色经 济 区核 心 区的胶 东 半 岛 高 端 海洋 产业集 聚 区 的空 间 布局 要 求 , 充分 发 挥 山东
半 岛核 心 区 的 区位 优 势 和 自然 资 源 禀 赋 优 势 及 海 洋
区、 高 尔夫球 场 、 温泉和 渔村 , 连 接成 一条线 ; 二是 开
中共青 岛市委 党校 青 岛行政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 P C O f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O O M MI 丌旺
2 0 1 3年 第 5期
N0. 5. 2 01 3
山 东 半 岛 蓝 色 经 济 区 核 心 区 建 设 研 究
李 玉珍
山东半 岛 蓝 色经 济 区核 心 区域 是 以 青 岛 为 龙 头, 以烟 台 、 潍坊 、 威 海 等沿海城 市为 骨干 的区域 , 核 心 区建设 事 关蓝色 经济 区全局 , 必须 利用沿海 优势 ,

浅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对策

浅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对策

浅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对策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以海洋经济为基础的蓝色经济已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强大力量。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对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文章介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概况;以烟台地区为例分析了山东蓝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对策,希冀山东半岛蓝色海洋经济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更好地统筹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制约因素优势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t4(2012)06—219—02在世界范围内,海洋经济正在向着多元化、高科技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对于海洋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已经得到了高度关注。

山东省作为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和海洋生物丰富,发展海洋经济成为了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1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获得批复。

这意味着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将会成为山东进一步发展的亮点,利用海洋资源发展蓝色经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快山东经济腾飞和提升山东省经济全局地位的需要,更是转变山东经济方式的需要。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概况(一)蓝色经济区的概念蓝色经济,是指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展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产业活动的经济集合。

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蓝色海洋或蓝色国土的资源,以人力劳动区域分工为基础组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地理区域,它是包含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文化水平诸多因素相联系的的综合性、多样化的功能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领头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位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各省市把海洋经济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海洋开发事业突飞猛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在 。加 上近 海污 染强 度 的加剧 , 生态 环 境 的恶 化 , 海 渔业 资 源衰 退 , 近
结 构优 化 升 级 , 整 和 完 善 传 统 海 洋 产业 , 育 新兴 海洋 产 业 和 高 调 培
技术 海 洋 产 业 , 很 大 程 度 上 促 进 了海 洋 产 业 的 集 约 发 展 。 山 东 在 半 岛是 我 国最 大 的 半 岛 , 3 0 有 0 0多 公 里 的 海 岸 线 , 区位 优 势 明显 , 海域 面积 广 大 , 洋 资 源 丰 富 , 洋科 技 力 量 雄 厚 , 国 家 海 洋 科 海 海 是 技创 新 的 重 要 基地 。通 过 海 洋 科 技 创 新 和 海 洋 科 学 研 究 , 洋 资 海
发 展 的 重 要 增 长极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模 。 山东 省 海 洋 经 济 和 技 术 与 国 外 先 进 的 海 洋 国 家 甚 至 是 国 内 的 先 进 省 份 相 比 , 存 在 着不 少 的差 距 。尤 其 是 在 技 术 方 面 , 洋 油 还 海 气勘探 、 开发 技 术 、 端 海 产 品 养 殖 技 术 、 洋 药 物 开 发 技 术 、 洋 高 海 海 船 舶 制 造 技 术 、 水 直 接 利 用 技 术 、 洋淡 化技 术 、 洋 捕 捞 技 术 、 海 海 海 海 水 晒 盐 技 术 、 海 砂 矿 开 采 技 术 和 海 洋 能 利 用 技 术 等 , 国 外 先 滨 与
20 0 9年 4 , 锦 涛 总 书 记 视 察 山 东 时 强 调 指 出 : 要 大 力 发 月 胡 “ 展 海 洋 经 济 , 学 开 发 海 洋 资 源 , 育 海 洋 优 势 产 业 , 造 山东 半 科 培 打 岛蓝 色 经 济 区 ” l 纪 是 海 洋 的世 纪 , 洋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2 世 海 越 来 越 弓 起 世 界 各 国 的重 视 , 洋 经 济 正 在 成 为 一 个 国家 或 地 区 l 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要 求相适应 。如果 山东海 洋经 济 发展 方式 不 做 出
根 本性 的转 变 ,这种 局 面 只会 延 续 ,不会 发 生好
转 。与此 同时 ,随着 中 国人 V I 结 构 的变化 ,“ 人I = I 红利”正逐 步消失 ,而 山东 的优 势 海 洋产 业 主要
集 中在 劳动密集 型产 业 ,海 洋科 技研 发 和成 果 转
经 济工 作 重 要 的 指 导 思 想 。 在 海 洋 经 济 领 域 ,
中共 中央 在 十 七 届 五 中全 会 做 了具 体 的 战 略 部 署 ,特别 是在 2 0 1 1 年 1月 4 日国务 院关 于 山东 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发 展 规 划 的批 复 中 明确 提 出 了
“ 山东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建 设 要 密 切跟 踪 世 界 海 洋
信等设施建 设取 得新 进 展 ;海洋 经 济产业 体 系 初 步建成 ,其 中海洋 渔业 、海 洋 港 口物 流运 输 、海
洋 生物 医药 产业 在全 国具有 较强 的竞争 优势 。但 是 ,山东海洋 经济新 发 展 的需 求 与海 洋 资 源 、海 洋 生态环境 承载能力 的矛盾 日益 尖锐 。 “ 海 上山东”建 设 2 0年 来 ,山东海 洋 经 济保 持 了多年较快 的增 长 ,但是 通 过 消耗 资源 以及 牺 牲环境 的粗放 型 的外延 式 增 长方 式 ,海 洋 资 源和 生态 环境 的承 载 能力越 来 越脆 弱 ,经 济增 长后 劲 日益疲 软 。在经 济总 量上 ,虽 然所 处 的位 次没 有
洋经济建设 规模 、经 济增 长 与海 洋 资源环 境 承 载 能力 相适应 ,与群 众 改善 生 活质 量 和生存 环 境 的
2 0 0 9 年增长 了 2 5 . 3 A o ,居全 国第 二位 。海洋科 技 对 海洋经济 产业 的发 展 贡献力 度 逐年 加 大 ,海 洋 科 研及人 才 资 源在 沿 海 地 区形 成 了较 强 的优 势 。 到 目前 为止 ,山东 省境 内具有 国家和省 属 涉海 科 研 、教育 机 构 6 O多个 ,省部 级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2 9 家 ,各类海 洋科 考 船 2 O多 艘 ,国 家科 技 兴 海

关于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水平思考

关于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水平思考

好海洋环境 , 使海洋经济真正成为 山东经济 的重要
增 长极 ” 深刻地 理 解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的 指 示 , 以 。 可 做 出这样 的判定 : 中国成功 实施西 部大 开发 战略后 ,
[ 作者简介 ] 郭先登 (9 9一 ) 男 , t4 , 山东平度人 , 岛市社会科学 院研 究员 , 岛市经贸委首席 经济顾 问, 青 青 享受 国务 院政
的 16 。 .%

世 界进入 了综合 开发 利用海 洋资源 、 国以 各
举 国之力 强化海 洋权 益 的新 时代 中 国是开 发 利用 海 洋资 源最 早 的 国家 , 明朝 郑
20 0 9年 春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高屋 建 瓴地 从 中华 民
族 屹立 于世 界 民族 之林 的 视 角提 出 : 要 大 力 发 展 “
【 摘
要 ] 中国 已经开始进入 以举国之力 实施海洋开发大 战略的历史 阶段 , 中国与世 界进 入“ 在 多极多圈多
带多区” 发展 的时代, 山东经济必然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海洋经济重要增长极 , 为此打造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是 山
东作为经济大省 , 肩负重大历史责任 , 自觉把 山东经济 社会发展放在 全 国大局 来思考和 推进 的伟 大创造。提 升 山 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发展水平 , 需要全面 、 就 准确 、 完整地读懂胡 锦涛总 书记 指示精神 , 中社会 科学 工作 者 的集体 集
海洋经济 ,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培育海洋优势产业 ,
打造 山东半 岛蓝 色 经 济 区 ” 09年 1 第 十 一 。20 0月 届全运 会举 办期 间 , 胡锦 涛 总 书记 在 山东 考察 时 又
深刻地 指 出 : 山东 海 域 面 积 辽 阔 , 洋 资源 丰 富 , “ 海 发展海 洋经 济大 有 可 为 。要 充 分 利用 这 一 优 势 , 科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1. 引言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山东半岛决定打造蓝色经济区,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

2. 蓝色经济区定义蓝色经济区是指以海洋经济为基础,以海洋资源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协调发展。

3.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3.1 唯一性的海洋资源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渤海湾、黄海和海河三大经济区。

这些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山东半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独特的优势。

3.2 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推动山东半岛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开发海洋产业,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实现山东半岛经济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3.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将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4 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山东半岛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4.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目标和重点4.1 目标•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重点•发展海洋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海洋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海洋与陆地经济的融合发展;•实施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海洋经济的开放。

5.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5.1 政府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持,提供政策红利,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蓝色经济的建设。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范围包括山东省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以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目标,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总体布局: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原则,确定了“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即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两个增长极;优化海岸与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

产业合作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现代远洋渔业、滨海特色农业等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现代海洋化工产业、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等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涉海商务服务业等海洋第三产业。

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和区域联动发展,提升园区载体功能,打造海洋产业区域联动发展平台。

重要园区:“四区”,即青岛西海岸新区、潍坊滨海新区、威海南海新区、烟台东部新区等4个海洋经济新区;“三园”,即青岛中德生态园、潍坊滨海产业园、日照国际海洋城等3个中外合作园区。

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于2014年6月成为第9个国家级新区。

营商环境:《规划》批复以来,山东省成立了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金融支持蓝色经济区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编制了海洋生物产业、集中集约用海等24个专项规划,与国家海洋局等20多个部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落实了国家规划确定的50多项重大政策事项,成立了海洋生物、海工装备等6个海洋产业联盟,设立了每年10亿元的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总规模300亿元的蓝色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与国家开发银行等10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为蓝色经济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论淄博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研究

论淄博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研究
2 1 年 1 4日, 务 院 以国 函 『0 11 批 复 印 发 《 01 月 国 2 1] 号 山东 半 岛 势 明显 , 对 接 京 津 冀 都 市 圈 的 重 要 平 台 ; 南 临 港 产 业 集 聚 是 鲁
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 《 ’。这标 志着 山东半 区 具 有 深 水 良港 、 地 广 阔 的 优 势 , 展 现 代 临 港 工 业 和 港 口 ) 腹 发 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 战略 , 成为国家海洋 发展战 物流业潜力 巨大, 是连 接长三角地 区的纽带 ; 东半 岛高端海 胶 略和区域协 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淄博这样一座处 洋产业集聚 区具有产业基础好 、 科研力 量强 、 洋文化底蕴深 海 于 山东中部的老工业城市而言, 既是挑战又是一次难得 的发展 厚、 经济外 向度高、 口体系完备等方面综合优势 , 港 发展海洋 高 机遇 。所谓挑战, 就是在淄博的行政区划 中仅有高青县划入 黄 技术产 业和 高端海洋产业具有 良好的基础和 坚实的支撑 , 山 是 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同时在 《 规划》 中淄博是作 为联动 区 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核心区域 。《 规划》 针对三个不 同区域的特
() 1 立足 产 业 优 势 , 力促 产 业 融 合 。“ 一 五 ” 间 , 博 实 十 期 淄
洋 资源的过程 , 也是保 护和 修复海洋生态 的过程 , 促进大生 现 了地 区生产 总值从 1 0 对 0 0亿元到突 破 2 0 0 0亿元 并接近 3 0 00
21年 G ) 867 亿 态系统 良性循环 意义重大 。目前低碳经济 、 绿色经济风起云涌, 亿 元 的 新跨 越 ,0 0 实现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 DP 2 6 .5 元 , 37 21 年 DP 蓝色经济蕴含着 引领未来发展 的重大创新点 、 突破点 , 是可持 比上 年 增 长 1 . 。经济 运 行 质 量 显 著提 高 ,0 0 人 均 G

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一)

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一)

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一)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东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公布日期】2009.07.22•【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一)开篇语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发展大局,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务实、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决不辜负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新起点上的战略抉择《意见》摘要: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标志着对省情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海洋经济发展将实现新的突破,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意义重大而深远。

蓝色经济的迅速兴起,代表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作为沿海地区能够实现率先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借临海之便,借海洋之力。

站在新起点上,山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然离不开海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并把它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并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研究*郭先登(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山东青岛266071)摘要:建设富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伟大创造与壮举。

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结构,要高度重视建立区域科学与合理的布局结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必须紧紧地同“经济文化强省”连在一起,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进而加快推进建设“创意型山东”的步伐,全面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创造力水平。

蓝色经济全新的经济概念,决定了一种新的商品经济形态的建立,决定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需要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又需要实施新的科学发展战略。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经济中图分类号:F1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698(2010)01-0006-07 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各国强化海洋权益进入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机遇期,面对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形成新趋势,确立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伟大创造与壮举。

一、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伟大创造与壮举中国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明朝郑和下西洋空前绝后的壮举,成为中华民族曾经具有的海洋事业的辉煌标志。

在现代世界发展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海洋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海洋对于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全局和战略地位。

1840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除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外,丧失制海权更是一个重要原因。

必须看到,今天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在海洋划界、海洋权益及岛屿归属等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争端;中国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岛礁被侵占的现状触目惊心,尤以中日东海的钓鱼岛和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在南海诸岛上的争端最大。

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中国和平崛起,经略海洋和维护海洋权益已经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战略,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标志。

因此,世界重要国家在“大土地”理念治理下,越来越多地向蓝色国土(海洋)、地下空间、太空等拓展人类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中国蓝色国土达470万km 2,相当于陆域国土面积的49%。

山东省沿海内水面积为5.26万km 2,领海面积1.31万km 2,海洋毗邻区面积1.52万km 2,专属经济区面积5.94万km 2(其中包括毗邻区面积),总计山东省海洋国土面积12.51万km 2,约占中国海洋国土面积的4.2%;而山东陆域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1.6%。

山东作为中国重要的海洋大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国沿海省市中最早提出建设“海上山东”;无论在经略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上,还是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也正因此,2009年春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地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视角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009年10月第十一届全运会举办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又深刻地指出:“山东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

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还要保护好海洋环境,使海洋经济真正成为山东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可以做出这样的判定: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以举国之力实施海洋开发大战略的历史阶段,这是经济全球化决定的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指向;实施海洋开发大战略,必须“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6第23卷第1期2010年2月 学报Journal of Qingdao Technical Co lleg e Vol .23No .1Feb .2010*收稿日期:2009-12-16作者简介:郭先登(1949-),男,山东平度人,研究员。

中国与世界进入“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发展的时代,山东经济必然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为此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是自觉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全国大局来思考和推进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经略海洋和维护海洋权益,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伟大壮举。

读懂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亿万齐鲁儿女背负着中华民族的期望,以前所未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热情,在齐鲁大地上迅速掀起发展蓝色经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热潮,铸就一幅中国辉煌未来的宏伟蓝图。

二、建立富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特定的具象表现形态;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决定着不同模式的经济结构。

现阶段建设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以生产关系调整和生产力空间布局重新组合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形态,这就需要在城市实施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建立富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结构。

区域发展的过程所必然形成的“经济特色+经济地理优势”决定的区位比较优势,客观地决定了区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的建立,决定了适应经济国际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经济结构的建立。

建立富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结构,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与合理。

建立富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结构,要高度重视建立区域科学与合理的布局结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

(一)建立区域科学与合理的布局结构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包括建设主体功能区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指导方针是:主体功能区将在国家和省级两个行政区域层面、以县(市)为基本单位上规划运作。

按照行政区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7个省辖市和36个县(市),在实践的规划运作中,7个省辖市和36个县(市)作为功能区,必然具有不同的“经济特色+经济地理优势”决定的区位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这样不同的功能区从小区域发展的“市情”出发,需要建立区域科学与合理的布局结构。

如青岛市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第一基地城市”,就必须进一步深化“依托主城、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线辐射”的城市发展布局新模式,建立和打造与“第一基地城市”相适应的科学与合理布局结构。

再如青岛的近邻日照市充分发挥拥有特色物流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处的经济地理比较优势,全力打造“跳板经济形态”和“跳板产业结构”,使日照成为中国实施海洋开发大战略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第一跳板”的布局结构。

为此,日照市抓住山东钢铁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份,日照钢铁以净资产入股、占33%的股份而重组日钢的机遇,把构建日照精品钢、海洋用钢生产基地,打造中国鲁南临港产业带作为首位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山东钢铁业重组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个亮点。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36个县(市)中,深入研究其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基本单位”的布局结构,对于全方位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权威人士认为,位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口市、荣城市、即墨市、胶南市等都具有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极”的实力。

笔者在已经发表的文章中,从理论研究的“假设”思维出发,选择山东省即墨市作为能够打造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极”的研究对象,提出打造“第一极”,实现科学与合理布局结构的基本理性操作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二)建立区域科学与合理的产业结构从一般意义讲,现代科技产业化转化而成的独立的工业或者是服务业门类,称之为高端产业;现代城市依靠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新型产业与新兴产业,也都列入高端产业的范畴。

近期,国内权威性主流思路从高端产业的概念与内涵出发,达成的共识是:高端服务业主体内容包括以高技术性、知识性、新兴性为基本特征的现代金融业、电信业、综合商贸业、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医疗保健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环境管理和旅游业等十大服务业。

高端制造业产业的主体内容包括: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及与环保产业关联度超过0.5的产业等高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走高端化的行业与产品;高端产业是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的标志性产业。

山东经济要真正实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海洋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战略目标,必须建立区域科学与合理的产业结构。

其正确思路是:全面落实7学报2010年第1期 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以青岛为龙头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战略部署,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开放先导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产业布局水平。

(三)建立区域科学与合理的人才结构人才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主体组成部分,只有建立起科学与合理的人才结构,才能形成富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结构,要重点解决好如下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就其全省的角度看,山东作为具有相对完整经济体系的大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完全应该建立相对完整、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

特别要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着眼,不能把人才问题仅作为口号、写进文件,更重要的是必须以建设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把握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不同规律,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形成巨大的人才聚集力。

二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如青岛这样的中国特大型城市,要打造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第一基地城市”,必须形成支持特色经济发展的相对完整、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

三是实践已经证明,单个的市县层面绝对不会形成推动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系,唯有借助“外脑”,才能形成强力的人才资源优势。

舍不得必要的资金投入,是借不到“外脑”的,也绝不会形成强力的人才资源优势,很难完成预定目标。

三、全面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造力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人及人的创造力;创造力的首位元素是人持续不竭的创意力。

因此,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同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紧紧地连在一起,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进而加快推进建设“创意型山东”的步伐,全面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造力水平。

人类能进化到今天的优秀和强大,胜过一切其他动物而统治着整个世界,是因为我们获得了理性,即认知世界、概念思维、创造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也就是认识世界、适应环境和局部改造环境的能力。

人类的理性的根就是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是人类不断创造理性的本源。

人是社会性动物,唯有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的理性是从社会文化中,即群体的经验、知识和习俗中通过模仿、传播、学习和教育获得的能力,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表现出来。

为了挖掘文化这座“金矿”,“文化强省”战略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必然选择。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创意是由人类文化所决定了的理性作用于经济实践的第一表现;人类的创造来源于创意的发生,提高创造力必须不断提高“创意水平”。

显然,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同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紧紧地连在一起,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进而加快推进建设“创意型山东”的步伐,全面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造力,其主要内容是:(一)以建设知名蓝色经济文化产业带为中心,实现特色文化错位发展在齐鲁文化的大摇篮中,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滨州为主体,突出滨海文化和近现代文化资源与产品特色,打造山东半岛文化产业集聚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