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3》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地表及其上空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生命现象的科学。

在初中的学习中,地理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地理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生命现象。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的知识点。

1. 大洲与大洋地球上覆盖着五大洲和四大洋。

五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四大洋分别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附近的南大洋。

同时,还有一些小洲,如澳洲、南极洲等。

2.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大陆漂移理论是指地球上的大陆板块不断漂移的现象,而板块构造理论则更进一步地解释了地球板块的移动原因,即地球外部热流和内部能量的作用。

3. 地壳构造地壳是指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它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板块组成。

地壳构造是指地球根据板块间相互作用和演变的过程而形成的地质结构。

4. 地震、火山和地质灾害地震是地球板块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指地球上地壳或地壳下部分物质发生瞬间破裂和位移的过程。

火山则是指地球上火山岩体在高温高压下熔化并喷发,形成火山喷发。

另外,地球上还会发生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5. 气候气候是指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值,反映了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降水量、气压、湿度、气体成分等。

北极、南极气温极低,热带气候则以高温、多雨为主。

6. 气候区划气候区划根据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压状态等因素将其气候状况进行分类,并划分出不同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常见的气候区划包括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7. 气候变化和应对方法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的长期变化,其中涉及到大气层物质质量的变化、水分的循环和温度的变化等。

人类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比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排放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此外,每个人也应该从日常生活开始做起,如骑自行车代替开车、拒绝一次性用品等。

总结地理科学的学习包涵了各种自然和生命现象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居住的星球,还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和解决一些环境和生存问题。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空间格局、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必修三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大气环境与水环境、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基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内容。

以下是对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变1. 地球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始地质构造和地壳演化。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球的三个结构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3. 地球的外部地质作用:包括大陆漂移、板块构造论和火山地球的外部构造。

4. 地球演化的地貌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

二、大气环境与水环境1. 大气圈与大气层的结构:包括由地壳、外围域、太阳辐射、热量交换和风的形成等。

2. 大气环境与天气气候:包括气候要素、天气的形成、气象预报等。

3. 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包括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管理等。

4. 水体污染与防治:包括水体污染的种类、污染水体的治理方法和水质净化等。

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

2. 城市与城市发展:包括城市的定义、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模式等。

3. 城市环境问题与管理:包括城市的环境问题、城市环境管理与治理、乡村振兴与城市副中心等。

四、农业与工业1. 农业地理:包括农业类型、农业生产布局、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等。

2. 工业地理:包括工业分类、工业发展基础、工业布局和工业化的影响等。

3. 农业与工业可持续发展:包括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农业工业化、绿色工业等。

五、基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1. 基础产业的发展与特点: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石油化工等。

2. 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包括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作用。

3. 创新与协同发展:包括信息技术与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等。

总结起来,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大气环境与水环境、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基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内容。

中国地理第3篇:中国经度范围,时区和内部地方时差

中国地理第3篇:中国经度范围,时区和内部地方时差

这是中国地理第3篇,时间地理第3篇。

一.中国时区和北京时间中国最东端是黑龙江的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东半部是俄罗斯所有,西半部中国所有,东经135°。

中国最西端是新疆的乌恰县,东经73°。

(注意中国领土最西端是阿克陶县,但是经度最西端是乌恰县)中国横跨东五(东经75°正负7.5°范围内),东六(东经90°正负7.5°范围内,东七(东经105°正负7.5°范围内),东八(东经120°正负7.5°范围内),东九(东经135°正负7.5°范围内)五个时区。

但是中国统一采用东八区,也就是东经120°所在的地区的地方时作为中国统一时间。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时间,其实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地方时,因为北京地处东经116°,北京地方时间和北京时间实际相差16分钟。

而中国的北京时间最准确的地方是在江浙沪等沿海地区,这些地区正好处于东经120°附近。

二.代表性经度的地区和中国地方时差中国由于统一采用东八区区时,也就是北京时间,所以名义上不存在时差。

但是由于中国横跨5个时区,所以实际各个地方之间是存在时差的。

代表性经度的地区1.东经135°:黑龙江黑瞎子岛。

中国最东端。

2.3.东经120°:浙江杭州。

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山东东部,江浙沪地区,福建东北部,台湾西部。

4.5.东经116°:北京。

6.7.东经105°:内蒙古西部,宁夏西部,甘肃东部,四川东部(没到重庆),云南贵州广西交界附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最东端是东经135°,最西端是东经73°,所以整个中国的最中部差不多就是东经105°。

8.9.东经90°:在青海,新疆,西藏交界处附近。

10.11.东经75°:中国的东经75°和73°都经过新疆乌恰县。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3集体备课ppt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3集体备课ppt

可供选择的教学案例(注意扩展、延伸)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 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 东北平原的黑土退化 江南丘陵的红壤荒漠化 云贵高原的石漠化 大兴安岭的森林保护 北大荒的湿地保护 中亚的“白风暴” 美国的“黑风暴” 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 海岸地区的沙尘暴 前苏联垦荒区
自然 条件 社会经 济条件
基础 区位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原因,森林、湿地等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 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 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 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考试要点 2009 2010 27(3)共4分
(1)区域环境与发展 21、22 共6 问题 分
(2)流域的开发 区域 可持 续发 展 (3)区域农业生产与 27(4) ① 农业可持续发展 共2分
6、17、18、27(1) 共12分
(4)区域能源和矿产 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 17、18共4分 持续发展
27(2) 28(1)(2)(3) 共14分
农业的区位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
制约因素
有利因素
必修三 应用、实践
发展问题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近两年来必修3在省高考地理试卷中的分布 二、必修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 三、必修3在一轮复习中的困扰 四、关于必修3一轮复习的几点想法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3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3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3.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 (1)根据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一般分为三大类别九个类型。
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保护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 系统。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自然遗迹类保 护区主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
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2019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课标定位 1.结合实例,认识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内部结构 2.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素养阐释 1.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说出生态安全的概念及表现。
(1)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 依据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
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
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
(课本93页)
位于辽宁大连旅顺口区西北方的渤海中的蛇岛,距陆地最近处约13千米,面积仅0.63平方千米, 无人定居。岛上植被繁盛,生活有近2万条单一品种的蝮蛇,称为黑眉蝮蛇。蛇岛曾经与辽东半岛连 在一起,距今1000多万年前,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蛇岛从大陆的一部分变成了小岛屿,因而蝮蛇和 其他动物一起被隔离在孤岛上。由于岛上没有淡水,大多数动物逐渐消亡,而蝮蛇凭借其极强的忍 饥耐渴能力生存下来。蛇岛地处东北亚候鸟迁徙的路径上,每年都有一些小型鸟类在此逗留,补充 食物和能量。它们就成了岛上蝮蛇唯一的外来食源。1980年,我国在此建立了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知识点总结一、陆地与海洋的分布★★★1、基本概念①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②岛屿:面积较小,分布在海洋中的四面环水的陆地;③半岛:深入海洋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部分;④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洋水域的较窄水道;⑤大洲: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合称;⑥海洋: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中心部分为洋,边缘部分为海,彼此沟通。

2、海陆比例: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海陆分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南半球。

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S形)、印度洋、北冰洋。

①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②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③横跨东西半球的大洲:南极洲;④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的全部;亚洲、非洲的大部;⑤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的全部;南美洲、大洋洲的大部;⑥赤道横穿的大陆:南美洲、非洲大陆;4、重要的大洲、大洋分界线①亚洲、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②亚洲、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③欧洲、非洲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④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⑤欧洲、北美洲分界线:丹麦海峡;⑥南美、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⑦南美、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⑧沟通北冰洋、太平洋:白令海峡;⑨沟通北冰洋、大西洋:丹麦海峡⑩沟通太平洋、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⑪沟通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二、海洋与陆地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2、大陆漂移说(1)人物与时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1912年提出(2)基本内容:在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状况。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人教版初中地理3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人教版初中地理3

谁是晨线谁是昏线?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交替 2、太阳东升西落 3、不同经度时间的差异 4、一天中太阳高度/影子长度的变化
为什么地球自转会造成地球上不同经度 时间的差异?
我们的时间总是以太阳的照射情况 为依据,例如,昼半球的正中央的经 线总是正午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 总是午夜0点。
但是由于在全球的同一时刻,太阳 在不同地区的照射情况不同,因此就 有了时间的差异。
•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在公转轨道 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就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认识到地球在自转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秋分—冬至:赤道—南回归线(向南移动)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冬至—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4、一天中太阳高度/影子长度的变化 我们的时间总是以太阳的照射情况为依据,例如,昼半球的正中央的经线总是正午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总是午夜0点。 五带的范围不要和低中高纬度的范围混淆! 例如:北京时间以120°E为准,伦敦时间以0°为准,北京时间总比伦敦时间早8小时。 南温带:23.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但是由于在全球的同一时刻,太阳在不同地区的照射情况不同,因此就有了时间的差异。
季节变化与昼夜长短
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 昼 昼长夜短
夏至—冬至: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 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98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98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教学目标:1 在学生学习了区域地理和旅游地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复习地理环境对新加坡发展的影响。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针对高考的一般性答题要求,提升学生答题得分能力。

【课前研学】1阅读<《区域地理读本》(下)第三章第3节”新加坡”。

2 阅读地理必修三第一章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3 利用网络媒体学习了解新加坡的有关知识。

【课中研学】●研学一:旅游业是新加坡的经济支柱之一材料1新加坡地理位置图(图1)材料2:中新网2018年2月13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发文章称,新加坡接待的外国入境旅客及旅游收益连续2年创下历史新高,4大游客来源国排名也有改变,中国首次超越印度尼西亚,成为最大游客来源国。

材料3:我国2015----2017年赴新加坡旅游人数统计表(见表1,数据来源:新加坡材料4:新加坡是一个美丽的花国城市国家。

2017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5.9万美元,世界排名第6位,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前景持续看好的新兴经济体之一。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华人居多,占70%,多元文化和谐融合,交织成一幅色彩斑체的文化景观。

新加坡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成为重要的战略支点之一。

(结合教师个人旅游经历,展示新加坡旅游资源)请结合学案材料,分析我国民众为何喜欢到新加坡旅游?(1)本题需要调用的地理知识模块是。

(2)请你在材料4中勾画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3)问题表达:。

修正与补充:。

●研学二:花园之国享誉全球材料:新加坡人把一种名叫“卓锦·万代兰”的胡姬花(即兰花)作为国花,有卓越锦绣、万代不朽之意”。

万代兰原产于东亚热带地区,总共有大约40种。

万代兰是单一的兰花,花朵通常为粉红色、红色、蓝色、紫色或斑驳。

万代兰的种植条件比较苛刻,不适合初学者来种植,即使经验丰富的种植者在种植万代兰时也有一些难度。

这是因为万代兰需要某些室内难以存在的一种元素,并且还需要高湿度和高温,强光和湍流气流。

对《地理3》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思考

对《地理3》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思考
2 .教材 分析 与教 学顺 序 的逻辑 思考 教 学 顺 序 安 排 策 略 的 差 异 归 根 结 底 是 与 教 师 对 《 理 3》和 其 它教 材 之 间逻 辑 关 系 的 认 知 有 关 。 因 地 此 ,我们 只有厘 清这些 教材 之间 的内在关 联 ,方可作 出
理性 的抉择 。

獯 垒 21 第 期 0 年 2 1
教经 学验
理3 》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的 பைடு நூலகம்考 思
安徽 省含 山县第 二 中学 ( 3 1 0) 2 8 O 过其 明
在高二文科班进行人教版 《 地理 》 ( 必修3 ( ) 以
下简 称 《 地理 3 ) 教学 时 ,大 多数 教 师能 依据 学 生 》 的
理的印象 ,导致在 日后 《 地理3 》的学习中常出现知识 断层 ;若讲得深,则从成因角度去分析区域特征 、探讨
区域发 展及 环 境 等问题 ,势必 与 《 地理 3 》形成 了一 定
高中阶段的区域地理模块与初中地理在教学 内容和呈现 方式 ( 案例 ) 上有衔接关系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
因为相 当部分学 生 的初 中区域地理 知识 基础 薄弱甚至 缺
程度的重复 ,即浪费时间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也 有悖于初中区域地理的功能定位 ,即初中区域地理是高
中地理 知识 的载体 ,也是 高考 试题 中案例 分析 的素材 。 ( 常规教 学顺 序的优 点 3) 从 《 理l 地 》和 《 地理 2 》过 渡 到 《 地理 3 》的教 学 顺 序安排 本是 高 中地 理教 学 的正 常顺 序 ,也 是最常 规教 学顺 序 ,可这 一常规 顺序 却被诸 多 “ 意教 学革新 ” 的 锐 教师 所抛 弃 。通过上 文分 析不难 看 出 , f该种常规 的 恰 合 教学 顺序 安排 ,是 比较贴 近学生 的 “ 近发展 区 ” ,是 最 符合 学生 的认知 规律和 教材逻 辑顺 序规律 。可 以想像 , 学生 通过 对 《 理3 地 》的学 习 ,在 区域地 理上 的综 合 分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

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

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

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

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篇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整套)绥阳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案(整套)目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1-9-27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3《资源价值》评课稿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3《资源价值》评课稿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3《资源价值》评课稿一、引言《资源价值》是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3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将对这一课文进行评课,探讨其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二、课文内容概述《资源价值》这篇课文主要通过介绍不同资源的特征、来源和价值,来引导学生认识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必要性。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社会资源的特征和分类:公共资源、特许资源和资源型工业品。

2.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 描述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强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3.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介绍了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 探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性。

4. 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介绍了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和环保问题。

- 提出矿产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资源价值》这篇课文在教学中有如下主要目标: 1. 了解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认识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掌握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特征和分类,并能举例说明。

3. 了解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问题,认识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4. 掌握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和环保问题,了解矿产资源保护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资源的分类和重要性。

–掌握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问题。

–了解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和环保问题。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引导学生思考矿产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资源?资源对社会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资源的理解和观点。

2.学习过程:–给学生介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特征和分类。

–利用实例让学生理解资源的分类,并进行讨论。

地理3

地理3

地球究竟是个怎么样的球呢?
翻开书本第16页上方。。。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轴
北极点
南极点
在地球上如何精确定位?
西经 向西增大 东经 向东增大
90° 60° 45°30° 15° 0° 15° 30°45° 60° 90°
本 初 子 午 线
经线都 是指向 南北方 向
每一条 经线都 是长度 相等的 半圆弧
承上启下的复习课——从第一章到第二章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认识地球》
制作人:徐超
我们所谓 的世界, 不过是天 上完美世 界的倒影

所谓完美世 界,不过是 我们现实世 界事物的归 纳
古希腊数学家:
埃拉托斯分
在他死后的 1800年,人们 还在争论地球 是圆是方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个球?
因为国王 答应找到 的新国土 的二十分 之一送给 我
90° 45° 15°

90°
纬线都 是指向 东西方 向
纬线是
长度不 相等的 圆
课堂练习:
地理填充图册1-4页
中秋节后收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3(必修)》编写说明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3(必修)》编写说明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3(必修)》编写
说明
陆军;吴海涛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以区域研究为基础的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古老且实用性强的研究领域之一。

除区域地理外,地理学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是以区域研究为基础,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区域研究。

故可以认为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学习地理环境各要素,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学习区域知识上,包括认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各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陆军;吴海涛
【作者单位】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5
【相关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编写说明 [J], 丁尧清;
2.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编写说明 [J], 刘健;
3.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3(必修)》编写说明 [J], 陆军;吴海涛;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编写说明 [J], 丁尧清
5.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编写说明 [J], 刘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高考真题——地理(江苏卷)3

2023年高考真题——地理(江苏卷)3
A.山地坡度B.上部林带C.山体海拔D.基带类型
6.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体顶部( )
A.面积小B.降水多C.风力大D.气温低
7.该山地Ⅲ2、Ⅲ3、Ⅲ4中 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 )
A.水分B.土壤C.温度D.光照
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下图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36°S和41°S附近两个截面逐月洋流流量及变化趋势图”(数值表示流量大小;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地貌角度,分析图中冲积扇区域建设铁路面临的不利条件。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科显示: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4个县级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均超100万,跃居我国大城市之列。
材料二下表为“2021年4个县级市人口与经济指标统计表”。
项目
昆山
晋江
慈溪
义乌
常住人口(万人)
19.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 主要驱动力是( )
A.人口扩散迁移B.交通工具变化C.文化语言交流D.聚落规模扩大
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下图为“江苏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江苏省高铁选线途经哪些城市,常有多种优选方案,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替代交通方式多样B.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C.人口流动方向多变D.城市发展比较均衡
21.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主要考虑的是( )
A.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B.能够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
C.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D.利于铁路与京杭运河联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材料▲《地理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区域差异的比较▲(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掌握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与邻区相关位置2、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地形类型、地势状况、地形区分布②气候:气候类型、水热状况、水热配合、有无特殊天气③水文:河流水文特征④矿产资源:3、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①人口(数量、素质)②工业③农业④商业⑤旅游业⑥交通运输注意: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必然导致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拥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成为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如:基础设施的完善、便捷的办事效率、社会环境等。

)③市场因素: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成为重点投资地区(汽车生产)④其它因素:2、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的规律:(2)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

3、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分析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人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提示:(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转出地和转入地、有利和不利进行分析)1.右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

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1.(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N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分)(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

(3分)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3分)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2分)▲资源跨区域调配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资源调入区:①缓解了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针对能源)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④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③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2)资源调出区: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掌握我国几个典型地区的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人为、自然)及解决措施。

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丘陵山区;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①位置过渡性:平原到山地、高原;森林到草原;湿润到干旱;农业到牧业。

②土壤特殊性:由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多空隙。

③气候:多暴雨,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

④地处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区,加剧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营造宫殿;过渡樵采;毁林开荒;开矿危害:泥沙淤积,红色泛滥;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植被破坏,资源退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治理:工程措施:固沟、护坡、保源生物措施:植树种草湿地的作用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湿地的生态作用: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开发中出现的问题:①数量在减少,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

②质量在下降③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客观分析。

(2)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应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要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

(3)对某河流综合开发和治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①修建水利工程:效益从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说明。

对航运有利:因为水利工程使上游水深增加,水流变平缓且季节流量变化小。

②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可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防洪能力。

③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保护水质,安全供水。

④修建分洪、蓄洪区⑤修筑河堤、疏浚河道注意:掌握分析河流内河航运价值大小的思路。

①自然条件:主要考虑流量大小、流速、有无结冰期、地形状况。

②社会经济条件:主要考虑经济腹地的面积、人口、城市的多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掌握分析一条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与否的思路。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因地制宜寻求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①农耕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问题: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

可持续发展方向: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绿色农产品基地。

②牧区:内蒙古牧区问题: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可持续发展方向: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

③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问题:只采不育、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

可持续发展方向: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

▲(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资源(能源)储量和开采条件(资源丰富、埋藏浅或露天、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易开采);二是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可优先开采);三是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源和能源可优先开采)。

▲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以开采资源和能源作为经济支柱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资源、能源枯竭,或是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该区域的经济就可能崩溃,因此这类地区必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资源、能源的深加工,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延缓其衰竭的周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支柱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逐步摆脱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加强对“三废”的治理;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第二,对于资源、能源缺乏的地区,可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来获得发展的条件,如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东部地区的资源也较缺乏,但都通过资源调配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

▲(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的条件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工业化、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方面人手,促使该区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资源普查: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通过遥感图像,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相关资源的分布、类型、健康状况等。

环境监测:荒漠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等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火灾等监测。

(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段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可以动态监测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发生,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组成▲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确定静止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颗GPS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三雏坐标至少需要4颗GPS卫星。

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收不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GPs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数字地球的含义3S技术的区别与联系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

三者的关系可用简图表示:注意:(1)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2)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应用的区别:遥感技术获取的常为呈面状的地理信息,其范围一般较大;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的为点状的地理信息,非常精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