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
高三年上期末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上期末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7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4分。
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生活的主要特点是A.能制造和使用工具B.平等享用劳动成果C.居住于山洞里D.按血缘关系组成集团2.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
而在春秋时期诸候墓葬里则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A.奴隶主比以前更加腐化B.当时的人们更加迷信C.奴隶制等级秩序遭破坏D.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3.下列诸候国中,从西周初年分封并一直存在到秦统一的有:①鲁国②齐国③燕国④赵国⑤韩国⑥楚国A.①②B.③④C.⑤⑥D.②③4.如图:西汉开凿的白渠应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5.下列对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提法,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统治者的精神统治C.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内涵D.盛行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提倡6.以下有关唐蕃“和同为一家”的解释最准确是A.吐番并入唐朝版图B.吐蕃接受唐朝册封C.唐蕃和亲关系密切D.吐蕃成为唐朝属国7.下列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①甘薯②占城稻③核桃④胡椒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8.明清时期文学创作成就最突出的是A.诗歌和散文B.小说和戏剧C.小说和诗歌D.小说有散文9.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五口通商促进了国内下列哪些产品生产的发展:①茶叶②丝③棉布④棉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资政新篇》在太平天国内部未能引起积极反映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天国正走向衰落B.领导机构已封建化C.战争环境无法实施D.未反映农民的利益和要求11.百日维新直接触及大批封建官僚利益的政策是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B.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C.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12.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A.民族工业发展B.新的社会力量增长C.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D.十月革命的影响13.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介绍西学最突出者是A.严复B.魏源C.康有为D.梁启超14.造成护国运动与二次革命的反袁斗争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是A.有孙中山的坚强领导B.得到西方国家支持C.革命党人进行武装斗争D.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15.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曾给中国革命许多错误指导,造成革命重大损失。
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 2024.01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孟子》载:“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孟子意在强调井田制A.有助于施行“仁政”B.因统治腐败遭到破坏C.已不合时宜应废除D.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度2.《史记》:“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李悝),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故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由此可知司马迁认为A.国家经济强盛决定政权存续B.争霸战争改变社会文化风尚C.经济发展是推动统一的重要力量D.变法改革势必导致国家政治变局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
此所谓病,乃指文化病。
若论文化病,北朝受病转较南朝为浅,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南朝。
”作者重在说明A.南朝文化不及北朝文化先进B.北朝对后世的历史影响更大C.南北朝分裂动荡的社会病态D.南朝玄学不利于文化的发展高三历史第 1 页共 6 页4.图 1为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的分配情况。
据此可知A.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B.地方分权趋势日益明显C.中央财政负担逐渐减轻D.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加强5.明代徽商郑璬行商于扬州,“见运河为官民要道,遇粮运辄阻商行,璬捐金别浚一河,使官运无碍,商不留难,至今赖之”据此可知A.扬州城市发展依赖徽商B.明代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运河漕运备受政府重视D.商人群体参与社会治理6.1878年,驻英公使郭嵩焘与友人讨论“西洋政教风俗本源之所在”,说“合肥伯相(李鸿章) 专意考求富强之术,于本源处尚未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也;纵令所求之艺术能与洋人并驾齐驱,犹末也”这一思想A.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夷夏观B.肯定西洋文明程度高于中国C.超越了洋务派的本末体用观D.意识到西学难以“体用兼备”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资本家奋发努力,改善企业管理,刻苦钻研本行技术业务,在全国人民民主爱国运动推动下,提出“国人愈爱国,国货愈宜精良”“出品精美,创造名牌”,打开产品销售市场。
浙江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指导
浙江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哪个朝代?A、西汉B、秦朝C、东晋D、隋朝2、《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名篇,该词中提到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江山”最初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孙权B、曹操C、李世民D、杨广3、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商人与封建官府的矛盾C、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D、士人与皇帝的矛盾4、以下哪项标志着我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A、黄巾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天工开物》的编纂D、洋务运动5、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6、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A、夏启B、商汤C、周武王D、秦始皇7、在抗日战争时期,张贴抗日标语、传单的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哪项?A. 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战时动员B. 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斗争策略C. 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D. 效仿国外战争的宣传方式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清政府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一次改革尝试B. 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动发起的C. 由于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实现其改革目标D.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说明A.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B.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C. 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永远不会改变D. 资产阶级将在人类历史上永远存在 10、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指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研究显示,甲骨文已采用以声符注音,配以偏旁的造字法,可能已具备一字一音,句子由一个个单字组合而成的特征。
由此可知,甲骨文( )A.是成熟完备的文字B.得名于其具体用途C.因频繁使用而简化D.是汉字的重要渊源2.秦朝的贵族等级体制沿袭自商鞅变法,分二十级,最高等级的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可以在封地内置吏;第十九级的关内侯虽有食邑、封户,却只能“衣租食税”;更低等级的爵位仅享受岁俸,不领有封地和人口。
汉初除增加王爵外,与秦朝大体相同。
秦汉贵族等级体制( )A.束缚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迎合了中央集权的潮流C.弥补了官僚体系的不足D.增进了统治阶级的团结3.隋唐时期的390名宰相中,籍贯可考的有348名,其中304人为北方人,约占87%;仅籍贯位于今陕西省内的就有86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22%。
有助于解释该现象的是,隋唐时期( )A.宰相数量大为增加B.文化中心位于关中C.门阀士族仍有影响D.南北经济水平悬殊4.朱熹曾令弟子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并将静坐视为求学必备的基本功夫。
王阳明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更是将其转向心学的过程,演绎为一个“龙场开悟”的故事。
这表明,宋明理学( )A.注重道德修养B.吸纳佛教观念C.强调反躬自省D.崇尚格物致知5.现存的绝大多数祠堂类建筑都是明清两代建成的,其分布特征被人戏称为“南方祠堂遍地,北方所剩无几”。
乾隆时,有大臣上奏称,造祠之风“闽中、江西、湖南”尤盛。
明清时期的祠堂建设( )A.证明了宗法制度的存续B.可研究农村的经济形态C.深刻改变基层治理模式D.受到了建筑材料的束缚6.图1、图2分别为清军入关前流传的《蒙古游牧图》(局部)和清末编绘的《蒙古游牧图》(局部)。
前者大体以蒙古包(毡房)的朝向定位上下左右,后者则严格按照经纬度定向。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A. 铁犁牛耕的推广B. 耕作技术的改进C. 耕牛的普及D. 农业税制的改革2、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3、宋代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这一系列措施的是:A、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权力B、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限制武官权力C、创立专制主义的理学,强化儒家思想D、行省制改革,加强地方行政效率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标志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阶段开始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组织基础D、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更为艰难的阶段5、北宋时期,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农业税收B、商业税收C、盐铁税收D、均输法税收6、明代后期的“一条鞭法”改革对封建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削弱了中央集权B、增加了赋税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C、削弱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地位D、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7、以下关于辛亥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 辛亥革命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民主共和的新时代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A. 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B. 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白话文取代文言文C. 提倡新道德、新文学、新艺术D. 以上都是9、下列关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描述中,哪一项并非商鞅变法的内容?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B、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实行“连坐法”,加重对人民的压迫D、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 10、在明朝实行的“一条鞭法”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内容?A、将各地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条”B、征收银两代替实物C、按田亩多少摊派赋役D、取消官吏对百姓的人身控制11、题干: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是在以下哪个事件中?A. 延安整风运动B. 七届二中全会C. 七届三中全会D.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12、题干: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改革开放D.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13、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动了科学和民主思想的传播B. 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4、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长征取得胜利C.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实现了国共合作的第一次高潮D.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5、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儒学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A、推行郡县制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推恩令D、设立太学16、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A、实行三省六部制B、釆用科举制选拔官员C、实行行省制度D、设路、州、县三级地方行政系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1.历史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 至2 页,第Ⅱ卷3 至4 页,共100 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 卷(选择题共48 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 题,每题4 分,共48 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关心两大实际问题: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
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出汉朝()A.限制富商大贾C.禁止民营商业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D.限制官员与民争利3.宋朝时,某学派倡导:不读书,专做打坐功夫。
假托圣人之言,迁就解释文意。
该学派代表人物是()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李贽4.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办事程序。
据此不能得出(A.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C.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5.1840 年,澳门的葡萄牙人、美国领事等告诉林则徐,英国即将对广东发动战争;林则徐认为这是“谣言”、“虚张”。
上述史实反映了()A.英国国力不及中国而采取的恫吓策略B.葡萄牙排斥英国而力图垄断东方贸易C.美国为取得在华优势地位而抵制英国D.林则徐以天朝上国观念判断中英关系6.1882—1894 年,上海12 家丝厂工人9600 人中女工占90%以上。
一些开办的轻工企业也相继雇用女工。
据1893 年《北华捷报》估计:有一万五千或两万妇女被雇用,从事清理禽毛以便载运出口,清拣棉花与丝,制造火柴与卷烟。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和答案
2024年1月济南市高三期末学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发现一处距今约1.32万年的古人类活动营地,营地中发现了3处火塘,出土了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陶器以及中国目前最早的陶塑。
这一发现()A. 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B. 揭示了先民不再依赖渔猎采集C. 拓宽了对东亚早期文明的认知D. 印证了山东地区私有制率先出现2. 东汉《四民月令》中“三月”条规定:“冬谷或尽,椹、麦未熟,乃顺阳布德,赈赡匮乏,务先九族,自亲者始。
”这反映出当时()A. 民间救济的出现B. 精耕细作的推广C. 基层治理的完善D. 宗法制度的延续3. 魏晋时期,除传统乐器之外胡箜篌、琵琶等广为流传,后人有“东汉魏晋,乐则胡笛箜篌,御则胡床,”之说。
这一现象说明了()A. 经济交流推动文化多元B. 政治改革导致风俗变迁C. 社会动荡引发人口流动D. 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4. 宋真宗时,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吕夷简因与御史中丞赵安仁是近亲,即罢侍御史一职改任他职。
钦宗的时,御史中丞陈过庭堂妹夫许景衡被任命为右正言(谏官),在陈过庭的上奏请求下,许景衡改任太常少卿。
这些现象反映了宋代()A. 设置严密的吏治制度B. 贯彻崇文抑武的国策C. 建立完善的监察体系D. 缓和上层内部的矛盾5. 嘉靖年间,山东棉花“六府皆有之,东昌尤多,商人贸于四方,其利甚博”;到万历年间,东昌府“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
2024年广西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广西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近代化的内容?A. 政治近代化B. 经济近代化C. 文化近代化D. 简化汉字2、下列事件中,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是:A. 甲午战争B. 抗日战争胜利C. 台湾回归D. 澎湖列岛收回3、题干: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秦始皇通过兼并战争实现了六国的统一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焚书坑儒”政策,钳制了思想4、题干:下列关于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权力B. 汉武帝设立中朝,分割相权C. 汉武帝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员D. 汉武帝推行均田制,加强中央集权5、《诗经》中有大量的表达劳动人民辛苦生活和反抗压迫的诗歌,下列哪一首是反映农民辛勤劳动生活的?A、《采薇》B、《硕鼠》C、《蒹葭》D、《伐檀》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其中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刺史制7、下列关于秦朝建立的历史事件,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统一了中国。
B、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郡县制。
C、秦始皇修建了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
D、秦朝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8、下列关于唐朝衰落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B、边疆战争频繁,国库空虚。
C、安史之乱削弱了中央集权。
D、科举制度导致士人阶层专权。
9、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A. 陈独秀B. 鲁迅C. 李大钊D. 胡适 10、以下哪项不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A.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B. 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C. 割香港岛给英国D. 清政府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元11、数字、《史记》中记载,秦朝统一六国后,制定了“度量衡”标准。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质量监测考试历史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年,辽宁阜新他尺沟遗址发掘出土了400余件陶器,大多数陶器表面有字纹、弦纹、几何纹等。
此外,还出土了600余件大型石器,主要有石斧、石铲、磨盘、磨棒、敲砸器、砍砸器等。
另外,还有8件非常珍贵的玉斧出土。
据此判断,当时该地()A.社会发展处于新石器时代B.奴隶制文明较发达C.手工业技艺水平世界领先D.阶级分化日益明显2.表1为《尹湾汉墓竹简》之《集簿》和《东海郡吏员簿》所见太守府的吏员名目及人数表(少吏为低级官吏,一般为办事人员)。
这反映出当时()表1A.基层官僚体系日益僵化B.中央集权受到一定冲击C.地方行政运作有所保障D.朝廷废止郡国并行体制3.唐代大和四年(830年),剑南西川宣抚使崔戎称,“西川税科,旧有苗青如茄子、姜芋之类,每亩或至七八百文,征敛不时,烦扰颇甚。
今令并省税名目,一切勒停,尽依诸处为两限,有青苗约立第等,颁给户帖,两税之外余名一切勒停。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赋税制度改革具有一定配套措施B.朝廷财政收入得到了保障C.两税法实施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D.藩镇割据影响了政府税收4.两宋时期,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大都市政治军事性人口比重减少,经济商业服务性人口比重明显加大,传统的政治军事性人口与市场发生了更多的联系。
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在整个社会中的人口比重也明显增加,市民阶层初步形成。
这些现象()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使城市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D.促进了大都市社会经济转型5.明清时期,民众一般把城隍归为下列几类:都城隍(公爵,威灵公)掌管省;府城隍(侯爵,绥靖侯)掌管府;县城隍(伯爵,显佑伯)掌管县。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以下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B、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C、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D、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错误的是: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D、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困境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书五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
B、五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春秋》。
C、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广泛用于科举考试。
D、五经中《乐》的部分在汉代后失传。
4、下列关于宋朝时期“市舶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市舶司是宋朝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B、市舶司的设立有助于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C、市舶司主要职责包括征收关税、检查海船和管理货物交易。
D、市舶司的职责全部设置在东南沿海的港口。
5、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1840年,英国因贸易差额问题发动了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842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D、《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
6、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D、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制度得到了广泛推广。
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 商业贸易的繁荣C. 纸币的广泛使用D. 海外殖民地的建立8、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A.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B. 中国瓷器和丝绸远销欧洲C. 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9、以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5年B.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的一部分,发生在1940年C. 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7年D.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42年 10、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 工商业改造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C.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业集体化D. 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1、根据古籍记载,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B. 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推行儒家思想12、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核心是:A. 联俄B. 联共C. 扶助农工D. 改革政治制度13、在明朝中后期,哪一项政策反映了当时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转变?A. 海禁政策B. 开放海禁C. 朝贡贸易D. 闭关锁国14、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哪些重要社会变革?(请选择最符合的一项)A.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C. 戊戌变法与五四运动D. 长征与抗日战争15、下列关于唐朝政治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唐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更加公平C. 唐朝设立了监察机构,加强了官员的监督D. 唐朝实行府兵制,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16、以下关于宋代经济的描述,错误的是:A. 宋代手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纺织业B. 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C. 宋代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D. 宋代海外贸易活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题:(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B.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 宋朝实行中书省制D. 明朝实行内阁制度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 新文化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领域的革新3、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A. 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B. 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限制私人海外贸易C. 主要通过广州一口通商D. 对外贸易完全自由开放,没有政府管制4、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能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张之洞D. 严复5、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措施?A、分封制B、郡县制C、井田制D、族田制6、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主要反映了:A、文化统一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军事扩张的需要D、选拔官吏的需要7、【题目】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思想,它主张以“道”为本,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思想属于以下哪位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8、【题目】20世纪初,一场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场变革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以下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B. 以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C. 加强了国际分工,促进了全球贸易D. 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体系形成9、关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科举考试始于唐朝,止于清朝末年B. 科举考试主要考察的是武艺和体能C. 科举考试对所有社会阶层开放,包括平民百姓D. 科举考试的内容仅限于儒家经典 10、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第一个实质性步骤是什么?A.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C. 欧共体的创建D. 欧盟的正式成立1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成功,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
到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
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完善 B.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监察C.汉代官僚队伍廉洁高效 D.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2.元世祖诏立“中书省”总理全国军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由之”,不仅总管内外,而且也统辖六部,三省制变成名副其实的一省制。
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由三省向一省的转变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B.有效防止重大决策的失误C.提高了行政效率D.力图解决宰相专权的问题3.“旧设南北两会同馆,接待番夷使客。
遇有各处贡夷到京,主客司员外郎、主事轮赴会同馆,点视方物,讥防出入。
”从《大明会典》的这则记载可以窥见明朝的A.开放外交 B.朝贡贸易 C.特务制度 D.文化专制4. 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
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
……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
”此规定A.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 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5.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6.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7.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同步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三历史上册期末同步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商朝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商王实行分封制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 商朝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官僚体系D. 商朝政治制度奠定了后世中央集权的基础答案:B解析:商朝时期,商王通过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实行内外服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故A项错误;商朝时期尚未形成完备的官僚体系,故C项错误;商朝政治制度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内外服制度体现了商王对地方的控制,且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B项正确。
2.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B.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郡县制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D. 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答案:C解析: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故A、B、D项均正确;但郡县制并不能彻底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因为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经济、军事、政治等,故C项错误。
3.下列关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A. 颁布“推恩令”B.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设置西域都护D. 设立刺史答案:C解析: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控制,设立刺史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故A、B、D项均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设置西域都护是在汉宣帝时期,用以管理西域地区,不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C项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直接对皇帝负责B. 三省之间相互制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 三省六部制导致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但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他们共同商议军国大事,但最后的决策权在皇帝手中,三省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故A项正确;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并非直接对皇帝负责,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D项错误。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4.0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龙山文化的考古发现中,夯土建筑技术以及使用该技术所筑的城墙仍属个别情况,但在山东豫东豫北和豫西都发现了类似的城墙。
这些发现可实证当时A.文明交流已超越区域界限B.各地风俗文化趋于相同C.公共防御设施已得到普及D.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并立2.表1为西汉宣帝、元帝在位时发布的部分诏令。
其内容在客观上反映出表1A.西汉王朝的统治处于鼎盛时期B.国家仍拥有大量的土地C.因缺少土地沦为贫民的人较多D.政府严格限制土地兼并3.992年,宋太宗在诏书中说,转运使“外分主计之司,虽曰转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职任尤重,物情舒惨,靡不由之”,“凡转运使厘革庶务,平反狱讼,漕运金谷”。
其对转运使职责的描述反映出宋代地方机构的基本特点是A.官吏权力重叠交叉并相互掣肘B.地方官员的权力划分界线模糊C.由中央派员直接控制地方财政D.由中央官员行使地方的司法权4.明朗政府“优礼师儒,教官擺给事、御史”等职,如洪武十五年朝廷以“上海县儒学训导顾彧为户部左侍郎”。
其举措旨在A.推广学校教育B.弘扬儒家思想C.稳定社会秩序D.服务现实政治5.图1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
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图1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6.1902年,中英续议的通商行船条约中,第一次规定“由南、北洋大臣在各管辖境内设立牌号注册所一处,派归海关管理其事,各商到局输纳秉公规费,即将贸易牌号呈明注册,不得借给他人使用,至生假冒等弊”。
2024年部编版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部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早期王朝时期。
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描述了夏朝的第一个国王?A、启B、汤C、禹D、桀2、《史记》中对周公的评价极高,周公与周代政治制度的创立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哪项制度是周公在西周时期确立的?A、王位世袭制B、维新变法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3、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显著成果?A、农业集体化B、国有企业改革C、改革开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题干: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自己的革命道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5、题干: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动了民主和科学的普及B. 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本质C.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D.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6、题干: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C.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 促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7、商鞅变法中最为激进的措施是哪一项?A、实行什伍连坐制度B、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8、下列哪一项是汉武帝推动大一统的重要措施之一?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均田制D、分封制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内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0、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以下不正确的是:A. 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思想B. 兴起于20世纪初,结束于1919年五四运动C. 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D. 是一场全面反对封建思想的运动11、以下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需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试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除需填在后面括号中,还需将答案填入4页选择题答案表格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市场。
据此回答第1~3题:1.下列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晚开放为商埠的是()A.南京B.厦门C.天津D.杭州2.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中国半殖民地最明显的经济特征是()A.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清政府丧失了部分主权C.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自然经济趋于解体但依然存在D.列强进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新阶段3.清朝后期开埠通商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加入WTO,本质不同点在()A.入关税率不同B.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C.开放地区范围不同D.政府对中外交流采取的态度不同中国的现代化,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思想上的民主化,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探索。
据此回答第4~10题:4.在中国提出较为完备的第一个有关近代化的方案是()A,《海国图志》B.《变法通议》C.《资政新篇》D.《瀛环志略》5.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在探索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是()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B.主张振兴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C.确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D.倡导民权、平等和“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6.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思想的不足,其表现是()A.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B.彻底否定君主专制C.全面肯定了西方文化D.掀起反封建斗争的浪潮7.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政治民主化仍然可望而不可及,其主要原因是()A.陈独秀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B.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遭到压制C.奉系军阀残余势力依然存在D.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一党专政8.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种作用集中表现的方面是()(1)工业生产(2)政治体制(3)文化教育(4)军事技术A.(1)(3)B.(1)(3)(4)C.(1)(2)(3)D.(1)(2)(3)(4)9.最早提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是在()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1)优先发展重工业(2)实施对外开放政策(3)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4)对工业生产格局进行合理调整A.(1)(2)(3)B.(1)(3)(4)C.(2)(3)(4)D.(1)(2)(3)(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苏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三历史2023.01(本试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战国时期,地方官每年年初要将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垦田、赋税、户口、仓储等数字写成文券上报国君,到年终持实际完成数字前去报核。
如成绩不佳,君主即可当场将他收玺免职。
材料可用于考证A.户籍制度的严密B.行政效率的提高C.考核制度的形成D.基层管理的加强2.自汉武帝时代以后,士人数量剧增。
一方面,博士弟子的人数从汉武帝时的五十人增至西汉末的三千人,再增至东汉时代的三万人,郡国也开始设立学校;另一方面,私人教授也愈来愈普遍,“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
由此可知,两汉时期A.儒学思想影响渐广B.朝廷放松社会控制C.教育体系已趋完备D.士族势力日益强大3.唐初,朝廷下令若各州所荐举秀才,经策试不第者,所在州的长官要受处罚。
唐中期,朝廷规定台阁长官所推荐的僚属,若是不称职,举主要连坐受罚。
这主要反映出,唐朝A.徇私舞弊成风B.重视人才选拔C.中央集权加强D.士族势力衰微4.北宋时期,政府向盐民收食盐,或由官府运输,转卖于民间,或转售给商人,由商人运销。
有时官府因为运盐过多,或盐价过高,销售不出,就直接配给于民,勒令输钱。
可见,食盐专营A.满足了百姓需求B.稳定了食盐价格C.促进了商品流通D.增加了政府收入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5.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时间一天天过去,逐步积累为一个月,进而成为一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需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试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除需填在后面括号中,还需将答案填入4页选择题答案表格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市场。
据此回答第1~3题:1.下列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晚开放为商埠的是()A.南京B.厦门C.天津D.杭州2.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中国半殖民地最明显的经济特征是()A.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清政府丧失了部分主权C.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自然经济趋于解体但依然存在D.列强进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新阶段3.清朝后期开埠通商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加入WTO,本质不同点在()A.入关税率不同B.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C.开放地区范围不同D.政府对中外交流采取的态度不同中国的现代化,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思想上的民主化,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探索。
据此回答第4~10题:4.在中国提出较为完备的第一个有关近代化的方案是()A,《海国图志》B.《变法通议》C.《资政新篇》D.《瀛环志略》5.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在探索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是()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B.主张振兴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C.确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D.倡导民权、平等和“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6.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思想的不足,其表现是()A.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B.彻底否定君主专制C.全面肯定了西方文化D.掀起反封建斗争的浪潮7.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政治民主化仍然可望而不可及,其主要原因是()A.陈独秀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B.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遭到压制C.奉系军阀残余势力依然存在D.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一党专政8.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种作用集中表现的方面是()(1)工业生产(2)政治体制(3)文化教育(4)军事技术A.(1)(3)B.(1)(3)(4)C.(1)(2)(3)D.(1)(2)(3)(4)9.最早提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是在()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1)优先发展重工业(2)实施对外开放政策(3)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4)对工业生产格局进行合理调整A.(1)(2)(3)B.(1)(3)(4)C.(2)(3)(4)D.(1)(2)(3)(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据此回答第11~16题:11.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其中“内部条件”主要是指()(1)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2)孙中山坚持民主共和的斗争屡屡受挫(3)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4)共产国际二大通过了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提纲A.(1)(2)(3)B.(2)(3)(4)C.(1)(3)(4)D.(1)(2)(3)(4)12.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从“反蒋”到“联蒋”其基本着眼点是()A.吸取“左”倾和右倾错误的教训B.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新型革命道路C.联合资产阶级,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D.积极适应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13.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
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D.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14.1945年秋,毛泽东在重庆将这首《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
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A.签署了《双十协定》B.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C.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D.通过了《共同纲领》15.中国共产党参加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是()A.坚决打倒美蒋势力B.全力争取和平民主C.积极筹备新中国的建立D.维护国共友好合作16.1947年,人民解放军迅速转入反攻作战的原因不包括()A.内战初期采取了运动战的方针消耗了敌人的机动兵力B.中共中央确定了“以主力打到外线去的”基本作战任务C.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使中原地区防守力量薄弱D.解放军在兵力和装备方面取得了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中国共产党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误教训。
据此回答第17~21题:17.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是()A.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B.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C.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18.形成中共八大正确决议的历史背景是()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②反右派斗争扩大化③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④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中共八大后,党在经济、政治工作上连续犯错误,直到发动“文革”,主要是因为()A,国际形势非常严峻B.国内敌我矛盾尖锐C.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破坏D.“左”倾思想泛滥2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我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①制定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社会主义建设规模速度问题③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④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③21.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号召全党重温毛泽东提出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毛泽东提出此号召是在()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延安整风运动长江流域是我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结合有关历史知识,回答第22~25题:22.近代史上,长江中游地区受外来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自然经济破坏加剧开始于()A.19世纪40、50年代B.19世纪60、70年代C.19世纪80、90年代D.20世纪初23.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是这一地区()①帝国主义侵略较早,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涨②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③革命党在新军中影响较大④清朝统治力量薄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北伐战争中,在长江流域遭到沉重打击的是()A.奉系军阀B.皖系军阀C.直系军阀D.桂系军阀25.长江被称为南北交通的“天堑”。
新中国建立后,长江两岸首次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近代以来,各族人民都为抗击侵略和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此回答第26-28题:26.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为国捐躯的回族爱国将领是()①马玉昆②左宝贵③马本斋④马占山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27.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C.少数民族实行土地和民主改革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28.兰新铁路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沟通少数民族地区与各地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该铁路建成于()A.一五计划期间B.全面建设时期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有关历史知识,回答第29一30题29.新中国成立后的下列对外活动,有利于打破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的是()①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0.20世纪90年代我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表现有()①同俄罗斯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中越恢复正常关系③中国领导人先后访问蒙古和印度④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协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本大题共5小题,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6分,34题12分,35题13分,共55分。
3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子1958年。
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渡江战役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1)请分别选择一幅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浮雕,说明其历史意义。
(8分)(2)请依据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标准,在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选择一个重大事件来表现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
(4分)3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谈到:“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请回答:(1)结合辛亥革命,说明“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不能成功”的教训。
(4分)(2)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的?(4分)(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十三大、十四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有哪些重大探索?(4分)33.阅读地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图一中,割占A地区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割占B地区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简述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对图二区域的争夺。
(2分)(3)结合上述史实,说明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分)34.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为实现工业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阅读以下统计图表和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
……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依据材料一,简述民国初年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并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