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_合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合作制度--结合环渤海区域水污染治理的思考_王书明
生态环境部:“三管齐下”打好中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生态环境部:“三管齐下”打好中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中国渤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态屏障和经济发展区域,但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污染排放等问题,渤海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渤海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生态环境部提出了“三管齐下”打好中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行动计划。
一、强化海洋监管,严格治理渤海污染渤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态屏障,但长期以来,渤海受到各种污染的侵袭,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
生态环境部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对渤海环境的监管,对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确保渤海水质得到有效治理。
加强对渤海海域的巡查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置污染源,确保渤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对违法捕捞、非法排放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渤海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二、协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渤海经济可持续发展渤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但长期以来,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了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部提出,要通过协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渤海地区的产业布局,促进渤海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生态环境部建议,要加大对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淘汰力度,鼓励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产业,推动渤海地区的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加强对海洋渔业、沿海旅游等生态产业的规划支持,促进渤海地区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加强跨部门合作,推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取得实质性进展渤海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渤海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此,生态环境部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跨部门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取得实质性进展。
生态环境部建议,要建立健全渤海综合治理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合作共赢的工作格局。
加强对渤海综合治理的宣传和推动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渤海生态环境的良好局面。
生态环境部提出“三管齐下”打好中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强化海洋监管、协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跨部门合作,推动渤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思考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思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海洋强国建设部署要求中,“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是其中一项;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中,“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是其中一个;在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中,“陆海兼备的海洋带”是重要一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海洋命运共同体”是重要一部分;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中,“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是其中一项。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总体上还不稳固,局部海域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十四五”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工作主线,统筹推进湾区陆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亲海环境整治的新时期,所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对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更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创新、发展和突破,为相关领域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引。
(一)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转变,亟待进一步深化陆海统筹等制度机制的改革创新全国近海海域水质改善幅度前所未有,但同时也要看到,局部海域水质污染反弹风险依然居高不下。
2021年,全国开展了24个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监测,其中18个呈亚健康状态,表明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改善仍然任重道远。
从近年来入海河流氨氮等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也可以看到,流域上游多个断面均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输入;特别是汛期污染强度通常较高,陆源排海污染物在短期内集中排放入海,因水交换能力弱等原因,往往会在近岸海域留存较长时间,对近岸海域水质产生长时间影响。
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研究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6年卷总第4期)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6年卷总第4期第174 181页SSAP,2016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研究*王书明章立玲**摘要: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是现今世界范围内的新方向,其要求我们从生态系统的特性出发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以科学管理和技术知识为基础,深化相关部门的分工与合作,缓解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渤海三面陆域环绕,流通性较差,海水自净能力不高,再加上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渔业管理面临巨大压力。
因而,生态系统具有的整体性特征正好为渤海渔业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视角。
实现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首先要在实践探索中建立合作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各省市政府横向间的合作;其次要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综合管理,建立海洋资源开发综合评价制度,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建立海洋生态监控区等;最后要建立渤海渔业共同管理模式,加强渔民参与、监督决策和管理,发挥社会力量在渤海渔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推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在渤海区域的实施。
关键词:渤海生态系统渔业管理***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环渤海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路径研究”(13YJA840023)阶段性成果。
王书明(1963 ),山东蓬莱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海洋社会学;章立玲(1990 ),浙江定海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研究渤海生态系统脆弱,主要表现为开垦、污染以及过度开发利用等导致海域滩涂等大范围缩小以及鱼类资源大幅度减少。
随着人类涉足大自然越来越深,人们渐渐走向大海,进行渔业捕捞,或者在岸边隔出一块块小的区域,开始海水养殖。
海水养殖与捕捞能够带来经济收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海洋生态环境。
渤海三面陆域环绕,流通性较差,海水自净能力不高,再加上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渔业管理面临巨大压力。
环渤海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研究
环渤海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研究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
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
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 3个。
也有观点认为,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
面积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占全国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占全国28.2%。
虽然两者关于环渤海经济区域“外延”的看法不一,但都认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不同的是,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式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单独的区域规划。
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为环渤海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编辑本段]比较优势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五大比较优势。
地理区位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自然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之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
浅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特征与治理思路
1 ] 孙 法柏 , 朱孝彦 . 海洋环 境污染 国家救济 的权 益与责任 [ J ] . 中国 网膜 , 造成短暂性失 明等严重后果 。 相对于这两类污染 而言 , 海洋 【 环境法治, 2 0 0 6 ( 0 1 ) . 环境污染距 离人们 日常生活较 远 ,其所 产生 的危 害多为 间接性 【 2 】 殷鹏, 李云平, 李 兰, 尹振螯. 加强海洋环境污染 治理[ J ] . 齐鲁渔业, 质, 故而短期 内不会对人类 造成直接危 害 , 对工业 生产也无 明显 0 0 3 ( 0 4 ) . 影响。但石油原液 、 核物质 、 有机化合物等液态污染源一旦融入水 2 【 3 ] 徐子成, 何扣宝 , 陈思浩, 许莉莉 . 海洋环境污染严重 抓 紧治理刻 中, 就会借助风 势以难 以想象 的速度扩 散至无尽 海域 , 轻则 会对 不容缓[ J ] . 上海化工, 2 0 0 7 ( 0 3 ) . 海水质量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 重则会导致海洋生 物的种族 灭绝 [ 4 ] 麦 贤仕 , 蔡德华 , 蔡少炼 . 海洋环境污染对 水产 品质量 的影 响[ J ] . 甚 至整个生态系统 的紊乱 。不仅 如此 , 二次污染相较 于一次污染 水产科技, 2 0 0 7 ( 0 2 ) . 更 具杀伤力 , 即在 破坏环境 的 同时能让 人类在无 形 中麻痹 , 形 成
造成水质 的下降 , 水域污 染带来 的海生物变 异和死亡 , 沿岸 固态
年各地 方官方 出具 的海洋环境 污染治理调 查表与实地 考察数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者在环境 污染恢 复数据报告上 存在较大偏 差 , 可想而知 污染导致的海岸线后退 、 海洋面积 的锐减等。由此 , 积极展开海洋 得知 , 我 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便是此 所在 。对 此 , 相关部 门必须端正并 环境污染 防控治理研究 不仅具有极大 的现实意义 , 也是人类实现 强化环保意识 , 秉持 自我剖析 、 自我反省的精 神 , 使之形成一种 自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求 。 上而下 的强大的 内在推 动力 , 建立健全 环境信息公 开制度 , 切实
环渤海区域环境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探析
努 力 . 国 形 成 了 “ 务 院 统 一 领 我 国 导 、 保 部 门 统 一 监 管 、 部 门分 环 各
工 负 责 、 方 政 府 分 级 负 责 ” 管 地 的 理 体 制 ,并 逐 步 形 成 了 “ 级 管 五
理 ” “ 级 机 构 ” 组 织 体 系 。 在 、四 的
境 管理 的市场 体制 。 市场 管理 的缺
机 制 是 解 决 环 境 问 题 的 最 有 效 方
式 之 一
的行 政 管理 体制 进行 变 革 , 建 构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 多 元 化 环 境
管理 体制 , 已成为 当前 我 国环 境 管 理体 制改 革 的首要 问题 。 境管 理 环 之所 以要 实 现多元 化 , 主要 原 因 其 在于 环境 管理 的主体 、 体及 内容 客 的范 围都 极 其广 泛 , 但其 并非 都 适
效 率 低 下 :三 是 司 法 管 理 严 重 缺 位 ,特 别 是 缺 乏 行 之 有 效 的 司法 管 理制 度 。
2 .环 境 执 法 地 方 保 护 主 义 严
我 国人 口多 、 源 少 、 保 工 作 起 资 环 步 晚 、 济 发 展 速 度 快 、 理 手段 经 管 严 重 滞 后 的情 况 下 ,这 种 管 理 体
c民 法 __ 与 治■ 公 ■
境 经 济 问题 ,还 要 自觉 考 虑 相 关
区 域 环 境 经 济 问 题 ,克 服 不 良 协 作 , 用 多 种 政 策 工 具 , 展 良 性 运 开 协 作 . 现 协 作 区 域 的 “ 赢 ” 因 实 共 。
取 的主 要 措 施 是 征 收 环 境 污染 附 加 税 和 基 于科 斯 定 理 的 排 污 许 可 证 制 度 。但 是我 们 发 现 , 仅仅 对 污 染 本 身 的外 部 性 由政 府 的 征 税 行 为来 加 以 内化 ,污染 不 可 能 得 到 有 力 的控 制 ,因 为 中 国 同 时 存 在 着 市场 失 灵 和政 策 失 灵 ,尤 其 是 作 为 治理 政 策 执 行 主 体 的 地 方 政
渤海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分析论文
渤海水污染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排入渤海海域的污染物质总量不断增加,污染物质的长期增加和积累造成了渤海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渤海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备受人们的重视。
实地调查和对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渤海污染呈上升趋势,陆源污染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污染物以无机氮、重金属和石油类为主,因此,需要从污染源头和制度上综合治理渤海污染。
关键词:渤海;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管理体制1.引言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仅东南部有宽约 92 km 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由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渤海海峡和中部盆地组成,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 784公里,有黄河、辽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注入,渤海平均水深 18 m,最大水深 80 m,海岸线长达3784km,面积为 7 7284 km2,占我国领海面积的 20%。
渤海海洋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40.9%,盐业产值占全国的 73.9%,形成的以海洋资源为基础产业的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现已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但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排入渤海海域的污染物质总量不断增加,污染物质的长期增加和积累,造成了渤海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
尤其是近年来渤海的水质污染速度更是惊人,海洋资源被严重破坏,造成了巨大损失。
鉴此,本文论述渤海的环境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得提出渤海污染的防治措施。
2. 渤海污染现状2.1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赤潮频发渤海水质的严重超标尤其是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染物大量排入渤海,使海水富营养化严重[1],严重的富营养化导致了赤潮频发。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有些赤潮生物能够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
渤海生态环境问题与管理对策分析
和 人类健 康都 构成 了 巨大 的威 胁 。
2 国外 内海 生 态 环 境 治 理 经 验
2 . 1 濑户 内海
2 . 1 . 1 环 境 问题
环 渤海 区域岸 线利 用率 高 , 用 海 方 式 多 为填
海 造地 , 不 仅 导 致 滨 海 湿 地 生 境 逐 年减 少 , 呈 破 碎 化趋 势 , 同时 也 改 变 了近 岸 水 动 力 条 件 , 使自 然 栖息 地环境 发 生 了变 化 , 部分 生 态 过 程受 到影
口中 , 约有 8 8 的重 点排 污 口邻 近海 域 环境 质 量
不 能满 足周边 海 洋 功 能 区环 境 质 量要 求 。其 中 : 4 1 的重点 排 污 口对 其 邻 近 海 域 环 境 质 量 造 成 较 重或 严重影 响 _ 1 ; 渤 海 江 河 入 海 污染 物 总 量 约
为 3 1 8 . 3万 t , 约 9 O 的江 河 水 质 等 级 处 于 劣 V 类, 主要 污 染 物 为 化 学 需 氧 量 、 总氮、 总磷 , 部 分
河、 海 河 和辽河 三 大流 域 , 下接黄海、 东 海 生 态体
系, 是 世界 上 典 型 的 半 封 闭 海 之 一 , 也 是 我 国诸 多海域 中生态环 境 最 为脆 弱 的海 域 , 近 年 来 大规 模 的环 渤 海 经 济 开 发 给 渤 海 环 境 带 来 巨大 的 压
污 染 和富 营养 化 问题 , 赤潮频发 , 各地 还引发 了 大 规模 渔业灾 害 , 船舶 造 成 的海 洋 污 染 事件 也 频 繁 发生 , 填海 造地 行 为也 严 重破 坏 了沿岸 地 区 的 自然景 观 , 导 致水 质 、 底 质恶 化 , 海 洋 生 物 种类 大 量 减少 , 濑户 内海 一度 被称 为“ 濒 死之海 ” ] 。
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全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构建一套科学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并以制度的刚性约束,系统筹谋群岛的海洋资源可持续保护、海洋开发可循环利用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做法1.“源头严防”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海洋的治本之策。
一是落实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制度。
《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正式实施,将全市海域划分为港口航运利用区、资源利用区、旅游区、海洋工程区、海洋保护区等155个具体海洋功能区,切实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
二是改革海洋资源产权制度。
2021年选择“贻贝养殖之乡”枸杞乡作为试点推行“三权分置、二级发包、一证到底”的养殖海域确权改革,明确产权并重构体系。
三是落实海域用途管制。
2013年印发《关于开展凭海域使用手续办理项目建设手续工作的意见》、2016年全省率先出台《海域使用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联合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暂行办法》,为围填海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探索推进和规范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明确海域立体分层设权范围,鼓励“风光渔”立体互补模式,服务保障重大项目用海用岛,并对用海主体实施全过程监督管控,保障海域资源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四是建立海洋监测预警机制。
海洋监测方面建成包括一个中心、四个县(区)海洋站、六横、金塘自动站及一批海洋浮标实时监测系统等在内的全市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承担全市海域的趋势性监测、海洋功能区监测及赤潮、海上溢油应急监测等任务。
海洋灾害预警方面建成市、县、社区三级海洋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体系,目前风暴潮、海浪等主要海洋灾害预报准确率均保持在**%左右。
2.“过程严管”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海洋的关键。
一是落实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开展了多轮入海排污口排查及整治工作,*个入海排污口均已完成规范化整治,并对全市主要入海河流和入海溪闸实行总氮、总磷排放总量控制。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政策引导2013.15 中国水利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陈明忠(水利部水资源司,100053,北京)摘要:通过论述水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按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深刻阐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详细梳理了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工作.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的技术路线图。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原则R胡ection related to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Chen Mingzhong Abstract:Great signifcance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presented through explanation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Guiding thought and basic principle are put forward in accordance with general requirement of keeping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It is argued that implementation ofthe moststringentwater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 isthekeyand main contentsand tasksorfwaterecological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reviewed in line with basic national and waterconditions.Highlightmentis placed 01' top—layerdesign na d technicalroute ofimplementation step by step.Keywords:water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moststringentwater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basicprinciple中图分类号:rIv+X1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123(2013)15—0001—05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格局.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们国家所倡导的,当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生态文明来说是最基础和重要的环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水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以节约和保护为主要方针,构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马上推行。
本文主要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入手,提出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通过相关策略的提出让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促进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
标签: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思考前言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因为全球人类的生存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制约社会的经济发展。
在面对全球的日渐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的恶化,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缓解这些问题,让人类与自然更好的相处,保证关系的和谐,这是生态文明最关键的地方。
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重要,形成了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不可割分的部分,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心之重,所以本文主要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作探讨。
1、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生态文明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的意义,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对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有阻碍作用,在这样的状况下,人类不得不对自己破坏生态的行为做出反思,最后才衍生出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对人类造成环境破坏的状况进行弥补,同时也促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各要素的协调统一。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做好水生态文明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实现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证水资源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同时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融入到水利建设中,达到实现水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把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水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因为这是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更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准则;2.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和谐和公正,和谐是指重视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公正是指同时考虑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利益,不能忽视其中一项;3.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既对社会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又保证了生态的良好发展;4.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保持思想与行动的统一,不能光有思想而缺乏实际行动,围绕自然和社会共同进行水利建设。
对如何完善我国渤海海洋环境管理制度的思考
A theoretical thought on how to improve Bohai
marin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 马林娜[1,2] 刘建强[2]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71 [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
出版物刊名: 中国渔业经济
页码: 36-4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渤海 环境治理 制度 完善
摘要:渤海是我国唯一半封闭型内海,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然而渤海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
我国的海洋环境管理政策已成体系,但当前这种以强制控制为主政策体系尚有待完善,直接表现是:包括渤海在内的我国多个海域长期受到环境问题的闲扰。
要完善我国海洋环境管理制度,改善渤海环境现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即: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加强激励手段运用,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增强环保意识。
海洋环境规制、区域分工协作与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
2023-11-09•引言•海洋环境规制概述•环渤海地区海洋环境现状及问题目录•海洋环境规制对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区域分工协作在环渤海地区的实践与优化•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目录择•结论与展望01引言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近年来面临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海洋环境规制和区域分工协作是实现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相关研究尚不充分,亟需加强研究,为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探讨海洋环境规制和区域分工协作对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现行政策和措施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考察和定量分析等方法,综合运用经济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相关理论,对海洋环境规制和区域分工协作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内容与方法02海洋环境规制概述海洋环境规制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海洋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开发等活动进行管理和约束的过程。
海洋环境规制旨在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洋环境规制的概念海洋环境规制的必要性海洋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能源、交通等重要资源。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海洋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如石油泄漏、垃圾倾倒、过度捕捞等。
海洋环境规制是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共同制定和实施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规和政策。
国际合作加强海洋环境规制不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还积极引入市场、社会等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如排污权交易、公众参与等。
多元化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洋环境规制中广泛应用了卫星遥感、无人船只、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提高了监管和执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环渤海经济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法治化研究
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增长极”,但该经济区 和其他两个经济区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立法上, 那就是立法主体的多元性。省级层面既有普通的立 法权,也有区域自治的立法权;市级层面立法权限也 不尽相同,沈阳、大连等市都有较大的立法权,而且 都有着较为强势的话语权。比如京津冀对向水体超 标排污的缴费标准以及惩罚力度就不统一 ,河北省 规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对不履行 超标缴费规定的“可处以一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天津市则规定“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加倍缴 纳排污费”,对“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按照国家和本市排污费征收使用的有关规定予以 处罚”,而北京则规定“由市或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 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些立法方面存在的差异, 不仅削弱了区域执法的权威性,也造成了合作机制 的不灵活,使得立法理念、立法动机和价值取向上有 很大的不同,削弱了合作的诚意。在合作中,一方面 要防止突破法律的授权,以符合本地区利益的方式 去解释法律、适用法律,使法律地方利益化,同时以
:摘要]环渤海经济区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关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 素。必须在考虑有关各方的利益下,通过法治的手段,建立相应的合作与救助机制,实现环渤海生态
环境协同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渤海;生态环境;法治化
doi: 10. 3969/j. issn. 1673-9477. 2021. 02. 012
:中图分类号]D922. 6
:文献标识码]A
பைடு நூலகம்:文章编号]1673-9477( 2021)02-062-04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与争鸣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与争鸣作者:张成功王习明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年第04期2013年11月9至10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海口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为《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自国内近三十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涉及的议题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基础理论、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战略、生态文明的建设。
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以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依据。
秦书生(东北大学)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正确地阐明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所应有的和谐统一的关系,蕴含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的思想;郑洁(重庆邮电大学)则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当批判地吸收西方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
覃世艳(西南交通大学)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生态文明理念的“出场路径”,只有在批判现代性的主体性、理性、价值观、制度观等基础之上,才能建构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态主体、生态理性、生态和谐价值观、生态社会主义制度观;刘华初(海南师范大学)介绍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后工业社会由于过度生产和消费导致的生态危机、人的异化等社会现象进行的深刻批判,指出了这些批判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的启示意义;丁匡一(海南师范大学)主要剖析了马尔库塞批判现代性生产中心主义的逻辑理论,即通过对超越技术政治化、批判异化劳动、爱欲的解放、中断异化生产与异化消费的恶性循环这四个层面的批判来评析马尔库塞思想的生态文明。
社会科学对水环境问题研究的视角及其进展
社会科学对水环境问题研究的视角及其进展
王书明;李慧;同春芬
【期刊名称】《水利经济》
【年(卷),期】2009(027)006
【摘要】介绍了社会科学对水污染事件研究的不同视角,以及水资源配置、水权与水市场的研究进展,水污染事件的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可以从社会文化变迁、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等3个层面进行阐释,水资源配置、水权与水市场的研究体现了水资源的两种配置途径: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认为,水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自然科学技术,还必须依靠社会科学介入,从更深层次研究,从人的行为和观念入手,同时结合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综合手段进行治理,才是解决水问题的更有效途径.
【总页数】4页(P7-9,18)
【作者】王书明;李慧;同春芬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
【相关文献】
1.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研究 [J], 孙静;胡志锋
2.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进展综述——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指南及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 [J], 林艳丽;李坚
3.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计量统计分析——基于民族问题研究的视角 [J], 罗利群;刘伟民
4.我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研究——基于协同创新视角 [J], 于翔
5.基于产权虚位视角下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J], 谭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团结合作建立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加强团结合作建立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户作亮
【期刊名称】《海河水利》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在全面阐述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加强团结合作、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和努力做好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总页数】3页(P1-3)
【作者】户作亮
【作者单位】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3001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应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 [J], 陈博;王亦宁
2.海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及水资源保护对策建议 [J], 刘德文;何彬
3.关于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的思考 [J], 陈博
4.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是治淮的重要任务——在淮委纪念《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发布两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J], 赵武京
5.黔、桂跨省(区)河流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成立 [J], 张虹;薛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的思考
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的思考陈博;王亦宁【摘要】针对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管理实践中存在管理目标不统一、管理标准和规范不兼容、管理体系缺乏统筹联动、管理环节衔接不顺畅、管理内容有交叉等问题,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建立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协作机制。
分析认为,有效的协作机制能从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水体监测的规范化管理、水体监测体系建设和水环境联合执法、河湖水体污染过程监督管理、饮用水源保护和地下水资源保护等主要方面促使多部门达成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应分别在国家、流域和地方层面分别建立相应的议事协调制度。
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规划编制、制定政策性文件等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
%The innovation on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ment of work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s required because of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and the urgent need for clean water environmen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such as different management objectives, incompatible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lack of integrated linkage ofthe management system, insufficient link-up of management aspects, management o-verlap and so on, the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of establishing the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s dis-cussed. The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from 5 aspects of the control of total pollutant discharge into rivers and lake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water monitoring, construction of water monitoring system and joint law enforcement of water environment,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lake and river pollution process, the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Furthermore,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c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national level, the river basin level and the local level, so as to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of multiple departments and to work in col-laboration. It's suggeste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rough top-level design such as planning compiling, policy making and so on.【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6(047)007【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作者】陈博;王亦宁【作者单位】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8;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新时期我国水安全问题突出,特别是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给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环渤海区域环境治理的启示
环渤海区域环境治理的启示我国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然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面临着严重威胁。
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性内海,生态环境脆弱。
随着环渤海地区海洋利用活动的日益频繁,渤海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压力。
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健康,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标签:港口;环渤海;立法规制;国外区域治理;完善建议在建立海洋强国的今天,我国北部沿海以青岛、大连、天津为核心的港口群,背靠正在迅速崛起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凭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的竞争优势,依托北京奥运和承接日韩制造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港口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港口经济效应日趋明显。
但随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利用活动的日益频繁,渤海生态环境却承载着巨大压力。
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性内海,生态环境脆弱。
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健康,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一、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渤海是半封闭的浅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部海域组成,由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环抱。
渤海平均水深18m,海岸线总长3 784km(其中陆地岸线3 024km),面积77 284km2。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目前我国货物进出口约90%是通过海洋运输完成的,因此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度增加促进了沿海港口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港口业的发展也速度惊人。
然而,优秀的自然资源经过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已经给渤海海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2002年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3.2万km2[1],占渤海总面积的比例41.3%。
沿海的工业点源和城市生活污染仍然是渤海污染的主要来源。
1999年,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排污口直接排入渤海的工业废水为5.6亿吨,生活污水6.1亿吨[2]。
渤海的赤潮发生年均数大幅增加,且持续时间长,面积加大,尤其是辽东湾西部、渤海湾西部比较严重。
大力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本文来源徐祥民王诗成主编的《污染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作者:王诗成谢恩年摘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目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作者结合山东省海洋环保理念等三个转变和推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重点海域的综合整治的五个方面的工作来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海洋环境保护;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为加强海洋资源节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人类消极地回归自然,而是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
一、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必须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发展至今,已经深深意识到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严重的生存危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由内而外地体现在人类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教育、法律、制度、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中。
众所周知,尽管我国幅员辽阔、物藏丰富,但我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拥有耕地、草原、淡水、森林等资源数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1/3、1/4、1/8。
目前我国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左右,海洋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美国、英国以及相邻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海洋如何定位,已显得十分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协 作 机 制,其 他 地 方 要 结 合 地 理 特 征、污 染 程 度 、城 市 空 间 分 布 以 及 污 染 物 输 送 规 律 ,建 立 区 域 协作机制”。合作 问 题 再 一 次 被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 实践提出来,促 使 我 们 不 断 深 化 理 论 探 讨。 生 态 环境问题的整体性特点决定了行政区分治无法实 现生态环境的整体性治理。跨区域流域水污染是 典型的需要区域内政府间合作的问题。在目前中 国以中央为主导 的 跨 域 环 境 治 理 模 式 下,应 该 给 地方政府间的环境治理提供更多的合作空间和主 动 权 ,来 克 服 政 府 间 竞 争 带 来 的 负 功 能 。
它西 起 太 行 山,东 入 渤 海,南 界 黄 河,北 倚 内 蒙 古 高 原 南 缘 ,地 跨 京 、津 、冀 、晋 、鲁 、豫 、辽 、内 蒙 古 八 省区,流 域 总 面 积 26.5 万 平 方 公 里,占 全 国 总 面 积的3.3%,偏重的 工 业 基 础、发 达 的 经 济 以 及 北 京的首都地位更加凸显了海河流域的社会经济战 略地位。产业结构以及人口基数决定了流域内省 市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普遍较大。各省在经济发展 任务明确、周边政 府 你 追 我 赶 发 展 经 济 的 竞 争 环 境下,政府的注意 力 集 中 分 配 在 尽 可 能 开 发 利 用 辖区内水资源以实现其经济价值这方面。这是地 方政府间组织竞 争 的 体 现,是 一 种 有 限 理 性 的 逻 辑,地方政府不可 能 获 取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的 所 有 方案并进行成本 - 收 益 分 析,因 此 只 能 在 现 有 信 息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处于竞争环境下的地方政 府注意力的分配影响着政策的导向和政府行为。 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是海河流域成为中国污染最为 严 重 的 流 域 之 一 ,成 为 生 态 、经 济 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的障碍。
(一 )政 府 间 竞 争 注 意 力 分 配 不 均 衡 政府竞争不仅 是 官 员 政 治 晋 升 的 竞 争,更 是 一种组织层 面 的 竞 争。 一 方 面,政 府 拥 有 独 立 的 经 济 利 益 ,才 会 具 有 竞 争 意 识 和 竞 争 行 为 ,独 立 的 经济利益是政府竞争的经济基础 。 [2] 这是政府 间 展开竞争的 主 要 动 机。 另 一 方 面,地 方 政 府 的 压 力不仅来自上级 的 考 评,而 且 也 来 自 当 地 居 民 和 市场主体的意愿,发 展 当 地 经 济 和 稳 定 当 地 社 会 秩 序 都 需 要 大 量 的 资 源 ,在 资 源 有 限 的 条 件 下 ,就 会迫使地方 政 府 相 互 之 间 围 绕 资 源 展 开 竞 争 。 [3] 但由于政府组织的时间和注意力有限以及信息不 对称的约束,所以 政 府 并 不 是 在 所 有 的 职 能 范 围 领域都存在着竞争。这种不完全竞争以实现各自 行政辖区经济发 展 为 起 点,并 向 社 会 效 益 的 实 现 扩 展 。 “经 济 增 长 — 环 境 危 机 ”悖 论 指 称 这 样 一 种 现象:经济高 速 增 长 与 生 态 恶 化 并 存 。 [4] 这 是 政 府 间 竞 争 产 生 的 行 为 后 果 之 一 ,具 体 来 说 ,是 政 府 在竞争 过 程 中 注 意 力 分 配 不 均 衡 的 体 现。 一 方 面,政府组织本身 就 有 追 求 独 立 的 经 济 利 益 的 动 机 ;另 一 方 面 ,维 护 经 济 的 稳 定 增 长 同 样 也 是 中 央 政府下达给 各 级 地 方 政 府 的 主 要 任 务。 所 以,在 政府自身动机和中国官僚制度规定双重因素的作 用 下 ,政 府 的 决 策 活 动 、注 意 力 以 及 公 共 支 出 更 多 地集中在如何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实现当地经 济的发展,而对环 保 类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的 注 意 力 有 限 。 在 此 前 提 下 ,以 流 域 为 例 ,政 府 注 意 力 更 多 地 集中在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非保护。这意 味着在政府间竞 争 过 程 中,政 府 充 分 关 注 的 是 流 域作为一种自然 资 源 要 素 作 用 的 发 挥,而 不 是 其 生态效应。环渤 海 区 域 较 大 的 水 系 有 黄 河、辽 河 和 海 河 ,都 是 跨 行 政 区 的 水 系 。 以 海 河 流 域 为 例 , · 104 ·
但合作治理的实现同样面临着现实困境。跨界公 共问题治理的困境实际上是权力在跨界的区域空 间管辖上的缺位和地方政府在相互竞争中滥用权 力造成的 。 [6] 权力在空间中的缺位和在竞争中 的 滥用与制度缺失、机 制 不 匹 配 以 及 地 方 政 府 利 益 分化相关,最终产 生 的 结 果 是 政 府 间 合 作 的 不 充 分。从中国的 法 律 政 策 制 度 来 说,虽 然 水 污 染 的 防治以流域整体 治 理 为 出 发 点,但 是 按 照 行 政 区 划进行治理任务 的 分 配,各 省 级 行 政 区 在 中 央 部 委的指导下根据地区特点制定流域水污染防治规 划。这样的制度安排虽然可以保持水污染治理的 灵活性和区域性,但 是 却 忽 略 了 政 府 间 合 作 治 理 对 “公 地 悲 剧 ”问 题 的 破 解 和 对 改 善 流 域 整 体 效 果 的重要作用。 从 观 念 层 面 来 说,在 中 国 中 央 集 权 政治体制以及由 此 产 生 的 五 级 官 僚 组 织 结 构、属 地管理的制度环 境 下,政 府 官 员 寻 求 横 向 政 府 解 决问题的合作意 愿 不 强,已 有 的 政 府 合 作 更 多 着 力于经济发展协作方面。比如长三角的协作是以 上海为中心,周边 地 区 接 受 上 海 的 经 济 辐 射 而 获 得经济发展的契机。政府间的经济合作也是有前 提的,上海强势的 经 济 地 位 以 及 经 济 实 力 是 长 三 角政府进行合作的重要前提。而流域水污染治理 合作则与经济合 作 不 同,环 境 治 理 实 现 的 是 社 会 效 益 ,投 入 成 本 周 期 长 且 收 效 缓 慢 。 因 此 ,并 不 存 在一个省级政府治理跨域水污染的同时也能辐射 其他省级 政 府 共 同 参 与 流 域 内 水 污 染 治 理 的 逻 辑。政府在环 境 治 理 上 不 是 不 作 为,而 是 有 界 作 为 ,以 组 织 所 管 辖 的 行 政 边 界 为 限 ,这 是 政 府 环 境 治理观念偏离的体现。
第1 7卷 第 6期 2 0 1 5 年 1 1 月
·生态文明建设·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HIT(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17 No.6 Nov.,2015
竞争、合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合作制度的建构
———结合环渤海区域水污染治理的思考
在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的时代背 景下,环境污 染 问 题 得 到 了 地 方 政 府 的 重 视。 环 保部对地方政府环境污染的公开问责以及新环保 法的颁布迫使地方政府把环境保护放在较为重要 的 位 置 。 一 方 面 ,行 政 辖 区 边 界 、属 地 管 理 制 度 清 晰地划分了行政区利益。政府环保工作是以行政 区划为边界开展 的,力 求 辖 区 内 的 环 境 治 理 取 得 成果。就海河流 域 水 污 染 治 理 而 言,在 环 保 部 水 专 项 治 理 项 目 的 统 一 安 排 下 ,北 京 、天 津 对 辖 区 内 的 支 流 进 行 污 染 治 理 ,项 目 是 以 省 级 为 单 位 进 行 , 尚未涉及政 府 间 合 作。 另 一 方 面,环 境 问 题 存 在 多样性,政府对待 不 同 的 环 境 治 理 问 题 同 样 存 在 偏好选择、注 意 力 分 配 存 在 差 异 的 问 题。 雾 霾 的 出现使得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形 成 了 一 定 的 舆 论 压 力。 空 气 污 染 与 流域水污染问题 都 具 有 整 体 性 特 征,但 由 于 雾 霾 问题公众持续关注以及舆论压力大而吸引着政府 的注意力,成 为 政 府 环 境 治 理 的 主 要 着 力 点。 而 政府对流域水污染问题高度关注的路径一般是突 发 大 事 件 ,随 着 事 件 退 出 舆 论 视 野 ,政 府 对 于 流 域 水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则会有所减弱。
(二 )政 府 间 合 作 不 充 分 合作 是 促 使 公 共 利 益 “蛋 糕 做 大”的 行 为,竞 争是争夺周围的 生 存 资 源,自 己 不 创 造 有 利 于 他 者 生 存 的 资 源 ,却 试 图 “分 得 更 大 份 额 的 蛋 糕 ”[5]。 公共问题的合作治理可促成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一 、跨 区 域 流 域 水 污 染 治 理 何 以 难 成
跨区域流域水污染治理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
Hale Waihona Puke 收 稿 日 期 :2015-09-26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 制 度 范 式 研 究 ”(15BSH039);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规 划 基 金 项 目 “环 渤 海 区 域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 宏 观 路 径 研 究 ”(13YJA840023);山 东 省 社 科 规 划 重 点 项 目 “山 东 半 岛 蓝 黄 经 济 区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研 究 ”(12BSHJ06) 作者简介:王书明(1963-),男,山东蓬莱人,教授,社会学研究所 所 长,海 洋 国 土 资 源 管 理 研 究 所 所 长,从 事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研 究;周 寒 (1992- ),女 ,山 东 枣 庄 人 ,硕 士 研 究 生 ,从 事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研 究 。
· 103 ·
上 的 政 府 为 主 体 ,需 要 发 挥 企 业 、非 营 利 组 织 和 公 众的 作 用,通 过 一 些 机 制、过 程、关 系 和 制 度 从 整 体上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指 跨 省 、自 治 区 、直 辖 市 的 横 向 地 方 政 府 间 流 域 水 污 染的治理合 作。 从 本 质 上 来 说,这 是 由 流 域 的 自 然属性所决定的。因为流域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 资源,是 以 河 流 为 中 心、由 分 水 线 包 围 的 区 域,是 从 源 头 到 河 口 的 完 整 、独 立 、整 体 性 极 强 的 一 个 自 然区域 。 [1] 但问题在于政府间竞争中所体现的 注 意力分配不均衡以及合作的不充分为跨区域流域 水污染治理设置了障碍。环渤海区域水污染治理 问题是这方面的 典 型,是 本 文 理 论 叙 述 的 经 验 来 源与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