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5-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合集下载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
● 反硝化作用:厌氧呼吸中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自然界中进行无氧呼吸的主要方式还包括硫酸 盐呼吸、硫呼吸、碳酸盐呼吸、铁呼吸等。
3、发酵(fermentation)
●定义 广义: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 类生产方式。
狭义: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下氢未经呼 吸链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 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的生物氧化反应。
关键酶: 木酮糖磷 酸转酮酶
乙酸来源:
(3)通过ED途径的发酵(细菌酒精发酵)
(4)氨基酸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
●丙氨酸氧化与甘氨酸还原的偶联
(丙酮酸+2甘氨酸3乙酸+ATP)
总结:
●发酵为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下的底物水平磷 酸化的产能反应;
●主要途径包括经EMP、HMP、ED途径和 Stickland 反应的发酵;如经EMP的6条发酵途径、VP反应; HMP的异型乳酸发酵;氨基酸氧化与还原偶联的发 酵
●发酵示意图
3-P甘油醛 丙酮酸
1,3-二磷甘油酸 乳酸
产能反应(底物水平磷酸化)
(1)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
(乙醇发酵、乳酸(同型)发酵、丙酸发酵)
混合酸发酵(甲酸、乙酸、乙醇、CO2、H2)
2,3丁二醇发酵
丁酸发酵(丁酸;丙酮、丁醇;异丙醇等)
V.P.试验:某些微生物利用丙酮酸产生乙酰甲
---化能自养菌可通过消耗ATP逆呼吸链的 方式获得还原力[H]。
●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氨态氮经硝化细菌的氧化, 转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亚硝化细菌:
NH3+O2 硝化细菌:
HNO2+2H + +2e-
HNO2 +H2O

微生物新陈代谢

微生物新陈代谢

生物氢气
某些微生物能够利用光合作用或发酵作用产 生氢气,为氢能源的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微生物新陈代谢的类型
01
02
03
有氧呼吸
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通 过氧化反应将有机物彻底 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无氧呼吸
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通 过发酵或无氧呼吸将有机 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光合作用
某些光合细菌和藻类能够 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 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 氧气。
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
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产物
要点一
总结词
无氧呼吸的产物通常是二氧化碳、乙醇、乳酸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不同的产物,例 如,葡萄糖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过程中被分解成乳酸,而 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中则被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这些产物对于微生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例如乳酸 可以降低细胞内的pH值,增强微生物的耐酸性;乙醇和二 氧化碳则可以作为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和碳源。
无氧呼吸的能量转换
总结词
无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通常较低,但也有例外。
详细描述
无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并不像有氧呼吸那样完全 、高效地转换为ATP中的化学能。因此,无氧呼吸的 能量转换效率通常较低。然而,有些微生物在无氧呼 吸过程中也能产生大量的能量,例如醋酸细菌的无氧 呼吸过程就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其能量转换效率与 有氧呼吸相差无几。此外,一些微生物在无氧呼吸过 程中可以将部分能量转换为热能,以维持微生物自身 的温度。
发酵的产物
总结词
发酵的产物包括酒精、乳酸、乙酸、丁酸等,这些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2.生物氧化、细胞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呼吸、有机体利用氧气通过代谢分解有机化合物释放化学能的过程。

4.呼吸链、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从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由一系列传递体依次传递,最后与氧形成水的整个体系称为呼吸链5.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程。

6.发酵、细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酶促降解糖分子产生能量的过程。

7.同型酒精发酵、酿酒酵母能够通过EMP途径进行同型酒精发酵,即由EMP途径代谢产生的丙酮酸经过脱羧放出CO2,同时生成乙醛,乙醛接受糖酵解过程中释放的NADH+H+被还原成乙醇。

异型酒精发酵、一些细菌能够通过HMP途径进行异型乳酸发酵产生乳酸、乙醇和CO2等8.Stickland反应、某些专性厌氧细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时,以一种氨基酸作为氢的供体,进行氧化脱氨,另一种氨基酸作氢的受体,进行还原脱氨,两者偶联进行氧化还原脱氨。

这其中有ATP生成。

9.两用代谢途径、既可用于代谢物分解又可用于合成的代谢途径。

如三羧酸循环。

10.代谢回补顺序、是指能补充两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谢而消耗的中间代谢物的那些反应11.乙醛酸循环、在植物和微生物中有一个与三羧酸循环相类似的代谢过程,其代谢中间产物有乙醛酸,这个生化过程称为乙醛酸循环12.固氮酶、一种能够将分子氮还原成氨的酶13.异形胞、某些丝状蓝藻所特有的变态营养细胞,是一种缺乏光合结构、通常比普通营养细胞大的厚壁特化细胞。

异形胞中含有丰富的固氮酶,为蓝藻固氮的场所。

14.类菌体、根瘤菌进入宿主根部皮层细胞后,分化成膨大、形状各异、无繁殖能力,但具有很强固氮活性的细胞。

15.豆血红蛋白、豆科植物根瘤中发现的血红蛋白样红色蛋白质。

【教学课件】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教学课件】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精选课件ppt
5
磷酸果糖激酶
EMP途径的关键酶,在生物中有此酶就 意味着存在EMP途径 需要ATP和Mg++ 在活细胞内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
精选课件ppt
6
(丙酮酸的去路)
精选课件ppt
7
2、
精选课件ppt
8
4、
氧化磷酸化
脱氢
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磷酸甘油酸激酶)
底物水平磷酸化
1. 葡萄糖经过几步氧化反应产生核酮糖-5-磷酸 和CO2
2. 核酮糖-5-磷酸发生同分异构化或表异构化而 分别产生核糖-5-磷酸和木酮糖-5-磷酸
3.上述各种戊糖磷酸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发生 碳架重排,产生己糖磷酸和丙糖磷酸
精选课件ppt
11
HMP途径
❖ 葡萄糖 ATP ADP 6-磷酸葡萄糖 NAD(P)+ NAD(P)H+H+ 6-磷酸-葡萄糖酸 NAD(P)+ NAD(P)H+H++CO2 5-磷酸-核酮糖
12
HMP途径的总反应
C6 2C3
耗能阶段 产能阶段
C6H12O6+2NAD++2ADP+2Pi
2C3
4 ATP 2ATP 2 丙酮酸 2NADH2
2CH3COCOOH+2NADH2+2H++2ATP+2H2O
精选课件ppt
13
HMP途径的总反应
6 葡萄糖-6-磷酸+12NADP++6H2O 5 葡萄糖-6-磷酸+12NADPH+12H++12CO2+Pi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由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组成。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途径及其联系
新陈代谢的特点
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由酶催化); 反应步骤繁多,但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彼此
协调,且逐步进行,具有严格的顺序性; 微生物的代谢的特点是代谢旺盛,代谢类型多
样,从而使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生态系 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路障
TCA循环
EMP 途径
EMP途径的简图
耗能阶段
C6
C3
产能阶段
2NADH+H+ 2丙酮酸
2ATP
4ATP
C6为葡萄糖,C3为3-磷酸-甘油醛
2ATP
EMP途径的生理功能:
(1)供应ATP形式的能量和NADH2形式的还原力。 (2)连接其他几个重要代谢途径(TCA,HMP,
ED)的桥梁。 (3)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如6-磷酸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Microbial metabolism )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第二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的合成代谢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
第一节 微生物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 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异化性硝酸盐作用: 硝酸盐呼吸(不做 细胞氮源,只为生 物氧化产能)
同化性硝酸盐作用: (做为细胞氮源, 不进行生物氧化产 能)
特点:
(1)有完整的呼吸链,有氧的时候,进行有氧呼吸; (2)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诱导出反硝化作用所需的
还原酶等。
代表菌:兼性厌氧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地衣芽孢 杆 菌 ) 、 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 脱 氮 副 球 菌 ) 、 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等。

微生课件微生物新陈代谢 [恢复]

微生课件微生物新陈代谢 [恢复]

己糖激酶
17
Electron carriers 电子载体 •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
苷酸) –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尼克酰胺
• NADP
(烟酰胺腺嘌呤 磷酸二核苷酸) –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氧化反应
糖的同分异 构化
产 生 NADPH, 用于生物合成
核糖-5-磷酸
木酮糖-5-磷酸
合成糖用于生 物合成
甘油醛-3-磷酸 景天庚酮糖
糖可以进一步 降解
果糖-6-磷酸
甘油醛-3-磷酸
果糖-6-磷酸
丙酮酸
24
三个阶段:氧化反应、同分异构化、碳架重排
25
HMP途径的重要意义
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 产生大量NADPH,一方面为脂肪酸、固醇等物质的合成提 供还原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量的能量。 与 EMP途径在果糖 -1, 6- 二磷酸和甘油醛 -3- 磷酸处连接, 可以调剂戊糖供需关系。 途径中的赤藓糖、景天庚酮糖等可用于芳香族氨基酸合成 、碱基合成、及多糖合成。 途径中存在3~7碳的糖,使具有该途径微生物的所能利用的 碳源谱更为广泛。 固定CO2的中介(光能or化能自养微生物) 通过该途径可产生许多种重要的发酵产物。如核苷酸、若 干氨基酸、辅酶和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等。 26
其一为通过 EMP途径转化成丙酮酸再进入 TCA循环进行彻 底氧化, 另一为通过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和果糖二磷酸酶的作用而转化 为己糖磷酸。
23
Copyright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Permission required for reproduction or display.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_微生物学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_微生物学

次级代谢并不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也不存在于整 个生长时期,即次级代谢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但
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例如抗生素、
生长刺激素、色素、生物碱等。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耗能反应,
能量代谢就成了新陈代谢中的核心问题。
研究能量代谢的根本目的,是追踪生物体如何把外界环 境中的多种形式的最初能源(primary energy sources)
(2)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
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特点是底物按常规途径脱氢后,经部分呼吸链递氢, 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受氢,并完成氧化磷 酸化产能反应。 这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产能效率较低 的特殊呼吸。
EMP途径
丙酮酸脱羧酶
葡萄糖
NAD+ NADH2
NAD+ EMP 途径 NADH2 NADH2
丙酮酸
CO2
乙醛
NAD+
乙醇 3-P-甘油
乙酸
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甘油脱氢酶
甘油
在酵母菌的第三型发酵中没有ATP产生,所以
这种发酵是在静息细胞中进行的。
乙酸的产生会降低培养基的pH值,使酵母菌的
第三型发酵重新回到正常的乙醇发酵,所以,如果
酵母菌的第一型发酵
酵母菌只有在pH3.5~4.5(弱酸性)和厌氧 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的酒精发酵,称之为酵母菌
的第一型发酵。
EMP途径 1分子
葡萄糖
NAD+ NADH2
2×丙酮酸
丙 酮 酸 脱 羧 酶
关键酶
NAD+ NADH2

微生物学微生物的新陈代谢ppt文档

微生物学微生物的新陈代谢ppt文档

ATP
戊糖磷酸途径、磷酸葡萄糖酸途径)
NAD + NADH+H +
NAD +
ADP
(1)过程(三个阶段)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酸
① 1分子葡萄糖经磷酸化生成6-磷 酸葡萄糖,在脱氢酶作用下脱氢生成 6-磷酸葡萄糖酸,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 氢酶作用下,再次脱氢降解为1分子 CO2和1分子5-磷酸核酮糖。
NADH2
NAD+
乳酸
或把丙酮酸的脱羧产物乙醛还原成乙醇(酵母菌酒精发酵):
丙酮酸
CO2
NADH2
乙醛
NAD+ 乙醇
③ 丙酮酸(2分子)
有氧时进入TCA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产生大量能量; 无氧时,进行发酵,生成不同的产物,如乳酸 、乙醇。
(6)EMP途径的意义
① 生理意义
a、供应ATP形式的能量 和NADH2形式的还原力 。
② 5-磷酸核酮糖发生结构变化形成 5-磷酸木酮糖和5-磷酸核糖。
醛缩酶
2分子 3-磷酸甘油醛
(5)产物及去向
① ATP(2个)
第二阶段(第七、第十步反应)
共产生4个ATP,但第一阶段(第一、
第三步反应)用掉2个,净剩2个,用
于细胞生长。
② NADH+H+ (2个)
a、有氧时:经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产生6个ATP。
b、无氧时:其受氢体是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
丙酮酸
b、是连接其它几个重 要代谢途径的桥梁,包括 TCA、HMP和ED途径等。
c、为生物合成提供多 种中间代谢物。(130页)
d、通过逆向反应可进 行多糖合成。
② 实践意义
用于多种发酵产品的生 产,如乙醇、乳酸等。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共73页文档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共73页文档

葡萄糖
ATP
ADP
1 EMP途径
葡糖-6-磷酸
(Embden-Meyerhof pathway,
果糖-6-磷酸
a
糖酵解途径,己糖二磷酸途径)
ATP
果糖-1,6- 二磷A酸DP
EMP途径意义: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 供ATP 和 NADH
a :耗能反应
b :氧化还原反应
磷酸二羟丙酮
甘油醛-3-磷酸
NAD+
典型的呼吸链
不论是真核生物 还是原核生物, 呼吸链的主要组 分都是类似的。
3)氧化磷酸化 呼吸链的递氢(电子)和受氢(电子)与磷酸化 反应相偶联并产生ATP的作用。
4)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化学渗透学说 呼吸链在传递氢或电子的过程中,通过与氧化 磷酸化作用的偶联,产生生物的通用能源—— ATP。
目前获得多数学者接受的是化学渗透学说。
第七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简称代谢(metabolism),是活细胞内发生的各种 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酶系
复杂分子 复杂分子
简单分子
+
ATP
+
[H]
简单分子
+
ATP
+
[H]
(有机物) 合成代谢酶系
微生物代谢特点: 1、代谢旺盛(强度高转化能力强) 2、代谢类型多。
NADH+H&#NAD(P)+
o
NAD(P)+
C=O
OH
OH
OH COOH
H-C-OH
OH HO OH
HO
OH
OH
HO OH
H-C-OH D CH2OP

第五章_微生物的新陈代谢ppt课件

第五章_微生物的新陈代谢ppt课件

底物水平 1ATP
3CO2
从丙酮酸进入循环:
丙酮酸+4NAD++FAD+GDP+Pi+3H2O →3CO2+4(NADH+H+)+FADH2+GTP
从乙酰-CoA进入循环:
乙酰-CoA+3NAD++FAD+GDP+Pi+2H2O
→2CO2+3(NADH+H+精)+选FppAt课D件H2022+1 CoA+GTP
精选ppt课件2021
38
发酵的特点
微生物部分氧化有机物获得发酵产物,释放少量能量;
氢供体与氢受体(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均为有机物
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底物磷酸化:指在发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高能化合物生
成,如EMP途径中的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氏丙
酮酸,其可直接偶联ATP和GTP的产生。
精选ppt课件2021
39
发酵产能是厌氧和兼性好氧菌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多糖转化为单糖才能用于发酵。 微生物直接发酵的碳源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和其它单糖,
以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最为重要。
精选ppt课件2021
40
和底物脱氢的途径有关的和称为Stickland反应 的四类重要发酵
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HMP途径的发酵 通过ED途径进行的发酵 Stickland反应
6
ED途径 是存在于某些缺乏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 葡萄糖经4步反应后,生成丙酮酸、ATP、NADPH2、 NADH2。

大学课程微生物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课件

大学课程微生物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课件
41
(1) 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 丙酮酸是EMP途径的关键产物,由它出发,在
不同微生物中可进入不同的发酵途径,如同型酒精 发酵、同型乳酸发酵、混合酸发酵、2,3-丁二醇 发酵、丁酸型发酵等。
42
由丙酮酸出发的6条发酵途径及其相应代谢产物
43
酵母菌的乙醇发酵:
C6H12O6
EMP
NAD
ED途径的特点:
– ① 具有一特征性反应——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 酸甘油醛;
– ② 存在一特征性酶——KDPG醛缩酶; – ③ 其终产物2分子丙酮酸的来历不同,其一由KDPG
直接裂解形成,另一则由3-磷酸甘油醛经EMP途径转 化而来; – ④ 产能效率低(1molATP/1mol葡萄糖)。
ED途径简图
20
ED途径的反应细节 – 6-PG脱水酶: 6-磷
酸葡萄糖酸脱水酶
21
ED途径的特点:
关键反应: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的裂解 催化的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水酶,KDPG醛缩酶 相关的发酵生产:细菌酒精发酵
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 产物少,发酵温度较高,不必定期供氧。 缺点:pH5,较易染菌;细菌对乙醇耐受力低。
2ATP
NADH2
2
乙醇脱氢酶
2CH3CH2OH
※该乙醇发酵过程只在pH3.5~4.5以及厌氧的条件下发生
当发酵液处在碱性条件下,酵母的乙醇发酵会改为甘油发 酵。
原因为:该条件下产生的乙醛不能作为正常受氢体,结果 2分子乙醛间发生歧化反应,生成1分子乙醇和1分子乙酸;
27
TCA循环在微生物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的枢纽地位
28
(二) 递氢与受氢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2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2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2在生物界中,微生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同时也是许多生物过程的关键参与者。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对我们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能量,合成有机物质,同时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能量。

这个过程不仅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物质的循环。

例如,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微生物将碳、氮、磷等元素释放到环境中,成为其他生物的养分来源。

同时,它们也通过吸收和转化有毒物质,降低了环境中这些物质的含量,维护了生态平衡。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也有助于能量的传递。

在食物链中,微生物位于基础位置,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获取能量,而这些能量又被其他生物所利用。

因此,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还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循环。

例如,通过光合作用,蓝藻等微生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而在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也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参与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传递,还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研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新陈代谢运动:从历史视角看其再定位及重要性新陈代谢运动是指一系列以提高身体代谢率为主要目的的运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新陈代谢运动的认识不断加强,这也引发了对其历史再定位的讨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陈代谢运动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当代的重要性和重新定位。

新陈代谢运动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肌肉量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认识到新陈代谢运动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多种益处。

因此,对其历史定位也需要进行调整,以反映这些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铁细菌和细菌沥滤
(1) 铁细菌(多数为化能自养,少数兼
性厌氧,产能低。) 定义:能氧化Fe2+成为Fe3+并产能的 细菌被称为铁细菌或铁氧化细菌。包 括亚铁杆菌属(、嘉利翁氏菌属、纤发 菌属、泉发菌属和球衣菌属的成员。 有些氧化亚铁硫杆菌和硫化叶菌的一 些成员,除了能氧化元素硫和还原性 硫化物外,还能将亚铁离子(Fe2+)氧 化成铁离子(Fe3+),所以它们既是硫 细菌,也是铁细菌。 大多数铁细菌为专性化能自养,但也 有兼性化能自养的。 大多数铁细菌还是嗜酸性的。 铁细菌的细胞产率也相当低
根据它们氧化无机化合物的不同
能氧化氮的化能无机营养型细菌 杆状、椭圆形、球形、螺旋形或裂片状,且它们可能有极生或周生鞭毛。 好氧、没有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有机体,在细胞质中有非常发达的内膜复合体。 将氨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1 硝化细菌
a、亚硝化细菌
NH3 +O2 + 2H+
A氨单加氧酶
NH2OH + H2O
2、细菌光合色素
光合色素是光合生物所特有的物质,有主要色素和辅助色素, 主要色素是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辅助色素有类胡萝卜素和藻 胆色素。 1)叶绿素(chlorophyll):680、440nm 2)菌绿素—— a、b、c、d、e、g。 a :与叶绿素 a 基本相似;850nm处。 b:最大吸收波长840~1030。 3)辅助色素:提高光利用率 类胡萝卜素: 藻胆素:篮细菌独有 藻红素(550nm)、藻蓝素(620~ 640 nm) 藻胆蛋白:与蛋白质共价结合的藻胆素。
(2) 细菌沥滤
——利用嗜酸性氧化铁和硫细菌氧化矿物中硫和硫化物的能力,让其 不断制造和再生酸性浸矿剂,将硫化矿中重金属转化成水溶性重金属硫酸 盐而从低品位矿中浸出的过程。又称细菌浸出或细菌冶金。
原理:
a、浸矿剂的生成 2S + 3O2 + 2H2O — 2H2SO4 4FeSO4 + 2H2SO4 + O2 — 2Fe2(SO4)3 + 2 H2O b、低品位铜矿中铜以CuSO4形式浸出 CuS + 2 Fe2(SO4)3 + 2H2O + O2 — CuSO4 + 4FeSO4 +2H2SO4 c、铁屑置换CuSO4中的铜 CuSO4 + Fe — FeSO4 + Cu ——适于次生硫化矿和氧化矿的浸出,浸出 率达70% ~ 80%。
2)非循环光合磷酸化
特点:
a、电子传递非循环式; b、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 c、存在两个光合系统 d、ATP、还原力、O2同时产生
当光反应中心I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后释放的电子,通过 电子传递体还原NAD+(NADP’)生成NADH(NADPH) +H’(还原力)。光合系统II吸收光能,使水光解产生电子, 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还原反应中心I的叶绿素,并产生 ATP(琥珀酸,硫化氢等物质氧化放出电子,该电子通 过电子传递链还原氧化型的反应中心I的叶绿素,并产 生ATP )。
紫硫细菌(着色菌科)(旧称红硫菌 科) 含紫色类胡萝卜素,菌体较大。 氢供体:H2S、H2 或 有机物。 H2S S SO42- ; 少数暗环境以S2O32-作为电子供体。
氧化铁紫硫细菌(Chromatium属)利
用FeS,或Fe2+ 氧化产生Fe(OH)3 沉淀
紫色非硫细菌(红螺菌科): 旧认为不能利用硫化物作为电子 供体;现知大多数亦能利用硫化 物,但浓度不能高。 b、绿色细菌(绿硫细菌) 含较多的菌绿素c、d 或 e , 少量 a 。 电子供体:硫化物 或 元素 硫;暗环境中不进行呼吸代谢, 还可同化乙酸、丙酸、乳酸等简 单有机物。
b 丁二醇发酵(2,3--丁二醇发酵) —— 肠杆菌、沙雷氏菌、欧文氏菌等
丙酮酸
V.P.试验的原理:
乙酰乳酸
红色物质
(乙酰乳酸脱氢酶)
3-羟基丁酮
(OH-
中性
其中两个重要的鉴定反应:
1 、V.P.实验 酸的存在) 2、甲基红(M.R)反应(可检验
产气肠杆菌: V.P.试验(+),甲基红(-) E.coli: V.P.试验(-),甲基红(+)
一、细菌的光合作用
真核生物:藻类及其他绿色植物
产氧 原核生物:蓝细菌
光能营养型生物
不产氧 (仅原核生物有):光合细菌
1、光合细菌类群
1)产氧光合细菌——好氧菌
各种绿色植物、藻类 蓝细菌:专性光能自养。含有叶绿素a (H2S环境中,只利用光合系统 I 进行不产氧作用)。
2)不产氧光合细菌
a、紫色细菌 ——只含菌绿素a 或 b。
条件:pH 3.5~4.5 , 厌氧 菌种:酿酒酵母、少数细菌(胃八叠球菌、解淀粉欧文氏菌等)
b、细菌型乙醇发酵 (发酵单胞菌和嗜糖假单胞菌) 同型酒精发酵 1G 2 丙酮酸 乙醇 + 1ATP
(ED)
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发酵周期短等。缺点是生长pH较高,较易染 杂菌,并且对乙醇的耐受力较酵母菌低.
特点:
a 、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无ATP生成, b、产大量的NADPH+H+还原力 ; c、产各种不同长度的重要的中间物(5-磷酸核糖、4-磷酸-赤 藓糖 ) d、单独HMP途径较少,一般与EMP途径同存
e、HMP途径是戊糖代谢的主要途径。
过程: (4步反应) 1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2、5-磷酸核酮糖在转酮酶和 转醛酶催化下使部分碳链进行 相互转换,经三碳、四碳、七 碳和磷酸酯等,最终生成2分 子6-磷酸果糖和1分子3-磷酸 甘油醛。
6-磷酸果糖出路:可被转变重新形成6-磷酸葡糖,回 到磷酸戊糖途径。
甘油醛-3-磷酸出路: a、经EMP途径,转化成丙酮酸,进入TCA 途径 b、变成己糖磷酸,回到磷酸戊糖途径。
3、细菌光合作用
1)循环光合磷酸化
光反应中心的叶绿素通过吸收光能而逐出电子使自己处于氧化状 态。逐出的电子通过电子呼吸链,再返回叶绿素本身,从而使叶 绿素分子回复到原来的状态。电子在传递过程中产生ATP。这种 由光能引起叶绿素分子逐出电子,并通过电子传递产生ATP的方 式称为光合磷酸化。 特点: a、光驱使下,电子自菌绿素上逐出后,经过类似呼吸链的循 环,又回到菌绿素; b、产ATP和还原力[H]分别进行,还原力来自H2S等无机物; c、不产氧(O2)。
羟氨氧化酶
也称氨氧化细菌 +4e(产生1分子ATP)
HNO2 b、硝化细菌
+4H+
亚硝酸氧化酶
NO2
-+
H 2O
NO3-+ 2H+ +2e-
2 氢细菌(氢氧化细菌) 能利用氢作为能源的细菌组成的生理类群称氢细菌 或氢氧化细菌(hydrogen oxidizing bacteria)。 兼性化能自养菌 主要有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副球 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水 螺菌属(Aquaspirillum)、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 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等。
蓝细菌等的产氧光合作用——非循环光合磷酸化过程
3)依靠菌视紫红质的光合作用 无叶绿素或菌绿素参与的独特的光合作用,是迄今为止 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反应。 ——极端嗜盐古细菌 菌视紫红质: 以“视黄醛”(紫色)为辅基。 与叶绿素相似,具质子泵作用。 与膜脂共同构成紫膜;埋于红色细胞膜(类胡 萝卜素)内。
ATP合成机理:视黄醛吸收光,构型改变,质子泵到膜外,
膜内外形成质子梯度差和电位梯度差,是ATP合成的原动力, 驱动ATP酶合成ATP。
二、细菌化能自养作用
化能无机营养型细菌:
通常是化能自养型细菌,一般是好氧菌。
产能的途径主要是借助于无机电子供体(能源物质)的氧化,从 无机物脱下-的氢(电子)直接进入呼吸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 ATP。 最普通的电子供体是氢、还原型氮化合物、还原型硫化合物和 亚铁离子(Fe2+)。
异型酒精发酵(乳酸菌、肠道菌和一些嗜热细菌)
1G 2 丙酮酸
(丙酮酸甲酸解酶)
甲酸 + 乙酰-- CoA
无丙酮酸脱羧酶 而有乙醛脱氢酶
乙醛 乙醇
2)乳酸发酵
(德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株菌 双歧双歧杆菌等) —— EMP途径(丙酮酸 乳酸)
3)混合酸、丁二醇发酵
a 混合酸发酵: ——肠道菌(E.coli、沙氏菌、志贺氏菌等)
1、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一些特殊类群的原核生物能够将分子态氮还原为氨,然后再由氨转化为 各种细胞物质。微生物利用其固氮酶系催化大气中的分子氮还原成氨的过 程称为固氮作用。
自生固氮菌:独立固氮(氧化亚铁硫杆菌等) 共生固氮菌:与它种生物共生才能固氮 形成根瘤及其他形式 联合固氮菌: 必须生活在植物根际、叶面或动物 肠道等处才能固氮的微生物。 根际—芽孢杆菌属;叶面—固氮菌属。
紫色细菌循环光合磷酸化过程
光驱使下, 电子自菌绿 素上逐出后, 经过类似呼 吸链的循环, 又回到菌绿 素产ATP.
绿硫细菌和绿色细菌(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外源电子供体—— H2S等无 机物氧化放出电子,最终传 至失电子的光合色素时与 ADP磷酸化偶联产生ATP。
特点:只有一个光合系统,光 合作用释放的电子仅用于NAD+ 还原NADH,电子传递不形成环 式回路。反应中心的还原依靠 外源电子供体,如S2-、S2O32等。外源电子供体在氧化过程 中放出电子,经电子传递系统 传给失去了电子的光合色素, 使其还原,同时偶联ATP的生 成。由于这个电子传递途径也 没有形成环式回路,故也称为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CO2 + H2
乳酸脱氢酶 乳酸 丙酮酸甲酸解酶 乙酰-CoA +甲酸
1G 丙酮酸 磷酸转乙酰基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