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据性和象似性
2008年12月第20卷第4期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Qingdno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December,2008VoL20No.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据性和象似性霍兴花1,王如玉2,李金珊3(1.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青岛266109;2.青岛第十六中学,山东青岛266033;3.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是现代各种语言学流派的基础,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学说则是其理论体系的基础。
语言符号是否具有任意性一直是语言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近年来出现了因为语言符号同时存在象似性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质疑甚至排斥的趋势。
从语言符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入手,认为语言符号既是任意的也是有理据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理据性;象似性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471(2008)04-0082一04OntheArbitrariness,MotivationandIconicityofLinguisticSignsHUOXing—hua‘。
WANGRu—yu2,LIJin-shan3(1.ForeignLanguagesSchool,Qingd0.0AgriculturalUniversity,Qingdao266109,China;2.QindaoNo.16MiddleSchool。
Qingdao266033,China;3.NormalCollege,Qi“gdaoUniversity,Qingd80266071,China)Abstract:Saussure’stheoryisthebasisofdifferentschoolsofmodemlinguisticsandarbitrarinessisoneofthecornerstonesofthewholetheory.Butwhetherlinguisticsignsalearbitraryornothasremainedcontroversialissueamonglinguisticscholars.Sofar,thereisstillnotasatisfyingconclusion.Recently,thereistrendtoqueryandyenopposearbitrarinessbecauseoficonicity.Thisarticlediscussesthenatureoflinguisticsignsfromitsvarietyandcomplexionandarguesthatlinguisticsignisarbitraryaswellasmotivated.Theyaremutuallyconnectedandcorn—plemented,andpushthedevelopmentoflanguagesystemtogether.Keywords:linguisticsign;arbitrariness;motivation;iconicity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语言符号理据性探析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者认为语言符号具有理据性或象似性,即指符号和对象之间非任意武断的联系。
这些语言学者们认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不具有说服力的,很多的语言事实都可以证明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首先,他们提出:某些词语的所指往往可以通过其发音得到反映,比如说“拟声词”。
拟声词的语音形式主要是对自然声音的一种摹拟。
以拟声词“汪汪”为例,该词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其发音和犬吠的叫声非常相似。
再比如说“cuckoo”,其声音和布谷发出的声音也很相似。
类似的拟声词还有猫叫声“喵喵”、钟表发出的声音“嘀嗒嘀嗒”、鞭炮声“噼里啪啦”等等,因此部分学者提出拟声词具有理据性。
其次,他们还提出:有些词汇的意义可以通过对该词形态结构的分析获得,比如说英语单词可以分为简单词、派生词和复合词,通常情况下派生词都具有一定的理据性,这是因为我们可以从词根和词缀的含义上获知该词的意义。
以名词“fright”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加上动词性后缀,得到动词“frighten”。
但是不同的语言在形态理据上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说汉语大多是用复合词表示理据性,英语则是通过词缀来表示。
但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只是相对的,因为符号的基本组成要素间的本质关系还是任意的,而理据性是以任意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有了任意性,才能够为理据性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才能够使语言符号不断地丰富。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任意性
语言任意性的意思是说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之间没有自然的、本质的联系,而是一种约定 俗成的关系。
所指:概念 能指:音响形象 “父亲”的观念(所指)与“father”这个音响 形象(能指)之间是任意的,没有任何自然联 系
研究者们认为,语言符号除了任意性以外还具 有高度的象似性。 所谓象似性(或理据性),通常是指语言的能 指和所指之间, 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 即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 是有理据 的
19世纪末美国语言学家皮尔斯提出象似性这 一概念, 映象符(image) 拟象符(diagram) 隐喻符(metaphor)
象似性的体现: 1.语音的象似 2.词形的象似 3.句法结构的象似
1.语音象似性,又叫音义象似性,指语音与 它所代表的意义之间存在理据性。 象声词 :flop(重物落地声)、jingle(叮当声) 流水的哗哗声、乒乓 语音象似: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词 中字母词的语音象征和音义联觉现象。 男性:masculine、man、mal 女性:feminine、woman、female
任意说的反驳: 1.拟声和语音象征只是语言的局部现象 2.语言符号内部组合关系的理据性建立在符号 任意性的基础之上 3.理据丢失说经不起推敲
象似性虽然存在于语言,但它不是语言的根本 属性,与任意性相比,它是第二性的。 任意性是语言的基根本属性,象似性是对语言 本质认识的深入和发展, “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这两者 间的关系是并存的,甚至是互动的” 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以互补的方式存在。
质疑任意说的象似性观点: 1.语言中存在拟声和语音象征(sl象征“滑”) 现象,说明语言是有理据的 2.象似性广泛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数量多, 范围广,完全可以压倒任意性。(符合词、派 生词、句法等) 3.语言本来是有理据的,但是渐渐丢失在历史 的长河中,语言学家的任务是找回失去的理据。
也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也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也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文章从语言学史的角度系统回顾了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问题的缘起及认识过程,重点从汉语词汇的历史发展说明:1.理据性不仅表现在句法层面,也表现在词汇层面;2.就汉语词汇发展来说,理据性主要表现在原生阶段以后的同源派生、合成构词等各个阶段;3.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点,分别表现了语言符号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二者并不对立.
作者:孙炜严学军 Sun Wei Yan Xuejun 作者单位:孙炜,Sun Wei(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严学军,Yan Xueju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00089)
刊名:语文研究PKU CSSCI英文刊名:LINGUISTIC RESEARCH 年,卷(期):2005 ""(3) 分类号:H0 关键词:任意性理据性原初理据派生理据合成理据。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2012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马真真摘要: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就像是一张纸的正反面,任何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独立存在,而语言符号的这两面并不是指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也就是说,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这就否定了前人把语词符号的性质归结为一种分类命名集的观点,即否定了先前的学者把符号问题和语言问题等同于命名问题的认识,索绪尔从概念和音响形象这两种心理的东西中提炼出两个更为抽象、更具有系统特性的成分—“所指”和“能指”。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索绪尔认为,符号的任意性广义上是包括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点的,但是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能指和所指一旦相结合起来指称事物,对使用它的成员就具有了强制性,任意性和强制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相联系的,我们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关键词:能指所指任意性强制性正文:“所指”和“能指”这两个词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用得非常普遍,我们在读《教程》中遇到“所指”和“能指”二词时要明确索绪尔指的是抽象化、心理化了的概念和音响形象,而不是单纯的事物和名称。
关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问题,古希腊即有“按规定”和“按本质”的争论(只不过当时争论的是“词与物”的关系问题,其实问题的本质和焦点都是一样的)。
1、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结合的任意性(1)、从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命名上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名称去指称就是最好的例证,比如,“书”,英语中称之为book,汉语中称之为shū,日语中称之为ほん,我们看不出“书”的本质即“装订成册的著作”与哪个声音形象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与book有联系,与shū有联系,还是与ほん有联系,还是与其他某种语言里的名称有联系?我们完全看不出。
这足以证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本质的,而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社会共同约定俗成的,索绪尔又把这种任意性称之为不可论证性。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理据性是符号学的最基本概念。
指符号与对象之间非任意武断的连系。
索绪尔把“任意武断性”的反面称作“理据性”,他坚持认为符号与意义之间没有理据。
皮尔斯没有用理据性这个术语,他的理论体系却立足于理据性。
索绪尔承认,任意性原则,哪怕在语言的词汇层面上也不是绝对的,至少有两种词不完全任意。
一是具有“语音理据性”的象声词,感叹词,只是这两种词在语言的词汇总量中很少,可算普遍任意性中的例外;二是具有排列方式的理据性复合词或词组,如“十五”“苹果树”。
全世界的语言中都有“声音像似”。
但是这种语音像似,在任何语言中都过于零散,无法构成语言的基础。
皮尔斯的符号学一开始就不以语言为符号范式,于是符号与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就显示出各种“本有的”连接。
皮尔斯认为,根据与对象的关系,符号可以分成三种:像似符号,标示符号,规约符号,前两种是有理据性的符号。
此后,符号学界发现语言中理据性范围相当大。
乌尔曼进一步指出语言中有三种根据性:语音理据性(即拟声理据);词形理据性(衍生词理据);语义理据性,指的是各种修辞性语言,尤其是比喻与转喻。
有论者认为,一旦语言“风格化”,就可能获得根据性。
瑞恰慈就认为仪式性的语言是有理据的,费歇甚至认为语法是一种“图表像似”,因为语法实际上是意义的同型结构,与意义相应。
由此,乌尔曼几乎推进到了最后一步:“每一个习用语,都有任意武断
的词,也有至少部分有理据,即透明的词”。
但是在这些中外论者看来,语言中理据性再多,也都是部分的、偶发的。
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王艾录(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 , 江苏盐城 224002摘要 :在语言理据研究中 , 存在若干有待商榷的问题 , 主要有 :(1 任意性的构件是什么 ? 在目前的研究中时而称“ 声音和意义” , 时而称“ 名称和事物”等等 ,这影响着有关研究的科学性。
(2 如何正确对待索绪尔的任意说 ? 人们往往认为索绪尔在强调任意性的同时否认了理据性 , 其实不然。
(3 单纯符号有无理据性 ? 回答是肯定的 , 单纯符号没有内部形式 , 但不等于没有理据。
(4 任意性和理据性在语言中的地位如何 ? 它们不是水火不容 , 。
关键词 :任意性 ; 理据性 ; 象似性 ; 内部形式 ; 理据制约中图分类号 :H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2003 06On Arbitrariness Linguistic SignG 2lu(Department of Y ’ College , Y ancheng , Jiangsu Prov. , 224002, ChinaAbstract :In the of , some major problems remain to be clarified :1. What are the components of the arbitrary ? pairs of terms like “ sound and meaning ” , “ name and object ” etc. at the moment only confuse the debate. 2. How to interpret Saussure πs idea that “ the linguistic sign is arbitrary ” in a correct way ? S ome people think that while emphasizing arbitrariness , Saussure denied motivation.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 3. Are pure linguistic signs motivated ? The answer is in the affirmative. Pure signs have no inner forms , but it does not follow that none of them are motivated. 4. How to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bitrariness and motivation in language ? They are not diametrically opposed to each other , but dialectical 2 ly unified.K ey w ords :arbitrariness ; motivation ; iconicity ; inner form ; motivation restriction0. 问题的提出语言符号是音义的结合物 , 那么这音和义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呢 ? 这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这种音义的结合是任意的。
以词为例,从词的本身,特别是一种语言的根词来看,语言符号音义之间并没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什么音与什么义结合完全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是由不同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
例如汉语中“马”“鹿”等词,为什么普通话用“ma”“lu”等声音表示,是说不出什么道理的。
此外,为什么同一事物的名称,不同语言,不同方言有不同叫法,即使是同一语言,同一方言在不同时代又有不同叫法,这些都只能从语言的任意性上去理解。
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
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又叫理据性。
如果说任意性是指各种语言音与义之间的关系,那么理据性就是指个别语言具体的命名关系。
它揭示具体语言的词源,展示语言变化的历史。
又以词为例,它表现在词的内部形式的可论证性,词的派生,词的合成,词与词的组合都是相对可论证的。
语言符号的原则-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原则: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本文从对任意性与理据性的理解入手,认为任意性所关联的两个元素存在于同一系统之中,且它们都属于人类内部主观精神的范畴;理据性可以跨越系统存在,属客观的外在世界的范畴,两者之间仅有层次上的关系,并不存在对立性、同一性或者第一性的差异。
在二者之中,任意性才是符号的本质属性,是语言的上层属性,而理据性则是语言符号之外的语言的客观属性,是语言的底层属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以语言的理据性为基础的。
标签:语言符号任意性理据性索绪尔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明确提出符号的任意性,从而确定了此后语言学家们对待语言符号的基本立场。
后来我国的语言学研究明显地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使从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的“名实之争”渐有落下帷幕的趋势。
但是,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乃至“音义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的成立,语言符号的这两种看上去截然相反的观点又重新引起热议。
许多学者对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都做出过精辟的论断,其中一部分认为“语言符号及其理据与客体都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1]。
另一部分则倾向于科学的可知论,认为“我们只是把暂时找不到理据性看作是任意性”[2]。
当然,绝大多数学者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他们指出,“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的根本属性,它们在语言系统中的关系不是谁主谁次的问题,而是谁多谁少的问题”[3],即倾向于认为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三种观点各有侧重,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对任意性和理据性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从而找到语言符号的最根本的原则。
但是无论采取怎样的观点,我们都不能忽略对任意性与理据性这两个概念的深入探讨。
一、任意性及其范围索绪尔在论证符号任意性的时候,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4](P102)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对能指和所指两个概念进行过详细的解说,前者指音响形象,后者指概念。
由此可知,任意性可以定义为“音响形象与其所代表的概念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语言符号产生与发展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语言符号产生与发展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作者:张健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9期摘要: 本文从对理据和内部形式的辨析入手,论证了理据性也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并从语言符号的产生与发展两个方面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语言符号能指所指任意性理据性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是概念(所指)与声音形象(能指)的结合。
而这种结合是怎样达成的呢?是任意的还是可论证的,即有理据的?一直以来,以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代表的语言任意说与以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的理论为代表的语言理据说,以及围绕此论题在国内外展开的大规模论战似乎对立了这两个方面。
近年来国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存在分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理据性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符号中,与任意性同等重要,二者都应被视为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任意性为语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语言的发展要在理据性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一、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概念是由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不是事物和名称之间的联系,而是概念(concept)和声音形象(sound pattern)的结合。
声音形象不是声音……声音形象是听者对声音的心理印象……我们保留语言符号这个术语来指代这一结合体,而用所指(signification)和能指(signal)来替代概念和声音形象。
”[1]在提出了这个概念之后,在回答“能指与所指是如何结合的”这个问题时,索绪尔说:“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
”但随后他又对完全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进行了区分:“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根本原则并没有阻碍我们在任何一种语言中对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加以区分。
不是所有的语言符号都是绝对任意的。
在一些情况下,虽然我们不会完全抛弃这个概念,但一些因素会使我们发现任意性程度的不同。
语言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理据的。
”[2]虽然索绪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似有自相矛盾之嫌,但他所倡导的“任意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的理念在半个多世纪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外多部语言学著作中都有诸如此类的论述。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探析摘要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也具有理据性。
任意性的存在保证了语言符号的千变万化,理据性的存在限制了语言符号如天马行空般无限度的发展。
二者之间既对立统一,又互相促进。
关键词:任意性理据性关系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语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
语言符号系统与其它符号系统相比是最复杂的。
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以及任意性与理据性之间的关系,又是这个复杂符号系统中的基石性问题。
因为,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之争,虽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语言研究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不同的研究传统差不多都是从这里开始迈出了语言研究的第一步。
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这种争论好像已与语言研究无关,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语言研究中很多原则问题的争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关联。
本文就是要探析这一语言研究中的基石性问题,为更深入的语言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征自从《普通语言学教程》于1916年出版以来,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几乎对后来的每一个语言学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且,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2003)中所说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似乎也已经成为语言学中的名言警句。
围绕语言符号是否具有任意性这一话题,许多语言学家,其中包括功能主义语言学家、认知语言学家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家在内的许多学者都发表了看法。
其中不乏过于激进的言词,比如,有学者通过实验证明英语/i/和/a/音分别与“smallness”和“bigness”概念相联系;高频声调与轻便、微小等概念有关,低频声调则与巨大、沉重等概念有关;快速发音与缺乏自信心有关,慢速发音则与自信有关。
因此该学者认为语音具有相对性。
但实际上,类似的激进分析都面临着大量反证的挑战。
[任意性,语言学,理据性]语言学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研究
语言学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研究在哲学界,一直以来就存在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
此争议延伸到语言学界,演变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头等重要的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
但国外以韩礼德和海曼为代表的诸多学者却持不同看法。
自20世纪80年代《普通语言学教程》在中国出版以来至今,国内语言学者对任意性原则持三种不同观点:一是以索振羽、徐通锵等为代表的,持肯定观点,坚持任意性是头等重要的原则。
语言的多样性说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没有必然性。
从不同语言来看,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鱼在英语和汉语中读音不同,听不出它们和水中游动的生物的形象之间有任何形式或功能的关联。
同一语言来看,同一个意义的语音形式在不同时期可能不同。
比如眼睛,在古代汉语中称为目,而后代称为眼。
即使是在同一时期,同一意义也可以有不同的称说。
如汉语中父亲、爸爸都指同一对象,方言中还有爹、大等说法。
如果语音和意义有必然联系,就不会出现一义对多形或形式变化的情形。
二是以许国璋、李葆嘉为代表的,与之截然不同,认为语言符号不是任意的,是可论证的,李葆嘉甚至认为索绪尔的符号任意性原则实际上是一个虚构的原则。
随后很多学者从理据性和象似性的角度对语言符号任意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三是以岑运强、张绍杰为代表的,持肯定并补充的观点,既肯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又承认语言符号具有象似性和理据性,认为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相互补充的关系。
为了语言学的繁荣与发展,我们要对任意性重新加以审视,经过一定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对任意性和理据性之间的关系作总结。
1.理论基础不同任意性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框架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理据性是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2.研究角度不同任意性考察的只是语言符号内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自然联系,必然联系如生理的、本能的、或物理的,如月亮、茶杯、桌子等词并不反映所指事物的任何物理属性或特征,即我们不能从月亮、茶杯、桌子等词的语音上知道它们的色彩、形状、大小等属性。
再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2020年1月第35卷第1期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让yJan.2020Vol.35No.1再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于景超,李桦(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语言符号初创时音义的联结具有任意性。
拟声词和感叹词音义联结的相对可论证性在于其所指正好是声音所指。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社会赋予的,由社会约定。
这种社会约定性可以从语言符号的创制和语言符号在社会中的确定推行两个方面来理解。
后起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结、语言符号的组织结构、词义的发展演变以及语言符号系统等都有一定理据性。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主要表现为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组织关系和伴随社会的演变关系。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理据性;社会性DOI:10.13603/ki.51-1621/z.2020.01.009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785(2020)01-0053-0420世纪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的理论,把语言研究带入了现代语言学阶段。
其语言学思想影响到全世界。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指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以往有人把任意性和理据性对立起来,甚至以理据性来否定任意性(王力平李葆嘉⑷,陆丙甫⑷等)。
现在学界的意见比较倾向于肯定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特点,有各自的价值(王艾录、司富珍⑷,顾嘉祖、王静⑸,柳新军、杨军⑷,张德功刀等)。
但是学界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解读并不一致,在阐述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时多数学者也都还局限于语言的词汇层面。
一、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再认识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在符号学还没有建立的20世纪初期,他指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他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解释为不可论证性。
(一)不可论证性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
“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管它叫符号学。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可论证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可论证性索绪尔不仅高度强调任意性原则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这项原则支配整个语言学研究,还注意到这项原则的普遍性,认为事实上,社会上使用的所有表达方式基本上都是以集体的行为为依据,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
在论证这个观点时,他以中国古代官员朝拜皇帝时需要三拜九叩为例。
他认为,这种礼仪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这种程序是由人们指定的规则(rule)而不是由这些符号本身内在的价值(value)所决定的。
这样,索绪尔就对符号使用的规则和符号内在的价值作了区分,进一步强调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索绪尔还指出,语言符号一方面是约定俗成即任意的,另一方面必须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即通过一定时间的使用而得到确认。
这就是说,尽管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种任意的关系并不是任何个人能随心所欲自行决定的,它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并经过时间的检验而得到固定。
如果有人认为需要使用新的能指表示新的所指,或需要使用新的能指表示本来已有的所指,或需要使用原有的能指表示新的所指,这种需要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并在使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确认。
索绪尔在强调任意性的同时也看到,任意性也有例外情况,如象声词和感叹词。
但是,他认为象声词和感叹词不是语言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者,这些词即使可以看做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数量也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少得多,因而不能以此否定任意性原则的正确性与普遍性。
索绪尔关于符号任意性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符号任意性是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普遍现象,是符号学和语言学的第一原则。
2.任意性并不是任意选择,而是说符号具有理据性或社会契约性。
3.语言之所以能成为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正是因为语言符号的完全任意性。
4.即使某些符号具有理据性,但就整个符号系统来讲,仍然是任意性的。
索绪尔为了全面阐述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把任意性分为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类。
索绪尔关于这一点有精彩的论述:一切都是不能论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可以论证的语言,在定义上也是不能设想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符号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改变或者创造所用语言符号。
(一)随意原则随意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符号取决于语言使用的目的;二是语言符号的使用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则和规范。
(1)运用语言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即使用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交往中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因此,凡能满足这种需要的语言符号就是合理的、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不正确的。
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美国英语”“美国英语”,但如果把“英语”改成“美国语”,其含义也相同。
(2)表示一个概念,只要认为该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是等同的,则它们所代表的对象即可被视为同一事物,这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叫做等值关系。
如:主体和客体、动作和结果、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等都是等值关系。
(3)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时,既可以表示同一种思想感情,又可以表示不同的思想感情。
如:“我爱好数学”和“我喜欢数学”;“他不喜欢喝茶”和“他喜欢喝茶”。
(4)运用语言来交际,要遵守约定俗成的习惯和礼貌。
如:英语不说“ My Teacher”,而要说“ My Teacher”;对妇女用“您”,对男子用“你”,对朋友说“ Please”,对熟悉的人说“ What’s Up”。
语言符号任意性,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人们使用语言符号交际,只要符合上述原则,就应予以尊重,无论语言符号本身合不合理、正不正确,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自由原则(三)无限制原则(四)非约定原则语言符号有以上几个特征。
(1)简单性,即语言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能够省略更多的语音成分;只有一套声音,没有像物质一样复杂的形态,因而,语言符号比物质符号简单得多,而且由于声音占有空间小,声音一旦发出就会产生强烈的印象,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觉;语言符号有以上几个特征。
(2)约定性,即语言符号按照某种规则组合起来表示某种意义,有一种确定不移的标记。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
摘要:本文回顾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后,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含义进行了重新界定。
同时,本文还讨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双重性质。
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它们既不能彼此孤立也不能互相否定。
正是由于它们之间矛盾的关系,才推动语言符号丰富多彩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语言符号无限制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理据性、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引起争议。
柏拉图明确反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他指出:“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给事物命名是不正确的”。
但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明确提出了“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索绪尔在这一点上,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使得所有研究从柏拉图的影响中摆脱出来,而自成体系。
他认为在语言系统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无可辩驳的,他的任意性原则,对第二十世纪语言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1.1 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组成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1]比如,在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女主人公对情人说:“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
他还注意到这项原则的普遍性,认为“事实上,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或者同样可以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2]。
索绪尔进一步指出,“一个符号在语言集体中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3]。
1.2 任意性的相对性虽然索绪尔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语言系统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他指出,“只有一部分符号具有绝对任意性;其他符号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没有被取消,只是程度不同。
”[4]。
索绪尔还从词汇和语法的不同侧面证明符号的相对论。
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郭 中(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江西南昌 330031) 摘 要: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争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的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但至今意见未能统一,近年来又成了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
其实,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二者有机地对立统一于语言符号的各个层面和范畴。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理据性;对立统一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07)01-0150-05 一 引 言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那场著名的“本质论”与“约定论”之争实质上就讨论到了这个问题。
继“本质论”和“约定论”之后,又出现了“类比论”与“不规则论”的争论。
这场争论本质上仍是前面那场争论的延续,而且差不多持续了整个中世纪。
它论争的中心是:在希腊语中,以及在所有的语言中,条理性特别是相称的规则性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非规则性即“不规则”性又在多大程度上成为语言的特性[1]。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实之争”中,孔子和老子到后来的墨子、杨朱、公孙龙子直至荀子都对“名实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而且公孙龙子和荀子的看法已经比较先进了。
荀子在《正名篇》中说的“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2],已经为世人所肯定。
到了清朝这个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大发展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像王念孙等人用的“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可以说是对语言理据性原则的一种不自觉的运用。
20世纪初,索绪尔在研究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时,把两者的关系主要归于任意性,不可论证性。
“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的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3]这一观点支配着差不多整个20世纪的语言学界。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20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
语言符号的这两个性质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
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最大侍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
外国人学汉语碰到一个新词,无法从读音推知意义,也无法从意义推知读音。
这说明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u”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
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
可是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
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
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
战争期间夜间通行的口令是司令部规定以后颁发的。
口令的制定是任意的,但既经颁发,大家都得遵守,不能更改。
口令可以一天一换,语言的符号却是社会全体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不能随便乱改,否则就会乱套。
而且符号本来就是约定的,只要大家接受,无所谓好坏,因而也没有变更的必要。
所以虽说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要求更改的权利。
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
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规则。
论语言符号的八大特性
论语言符号的八大特性语言符号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
以下是语言符号的八大特性:1.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的是语言符号与所表达的概念之间没有固定的关联。
语言符号的意义不是由它们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人们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和文化背景所赋予的。
例如,英语中的“dog”这个词与狗这个概念之间并没有固定的联系,只是人们约定俗成地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2.线性排列:语言符号是线性排列的,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语言单位。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语言符号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例如,句子中的词语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才能构成完整的句子。
3.层级结构:语言符号可以组成不同的层级结构,如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等。
这些层级结构使得语言能够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意义。
4.组合性:语言符号可以组合成复杂的语言表达形式,如复合词、短语、句子等。
这种组合性使得语言能够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意义。
5.歧义性:语言符号有时会产生歧义,即一个语言符号可能会被误解为另一个意思。
这种歧义性需要人们在交流时特别注意,以避免误解。
6.文化性:语言符号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反映了特定文化中的价值观、信仰、传统和习惯。
语言符号的含义和用法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7.社会性:语言符号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它们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特征之一。
人们通过学习和使用语言符号来融入社会,并与其他人交流和互动。
8.创造性:语言符号具有创造性,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新的词汇、短语、句子等来表达新的概念和意义。
这种创造性使得语言能够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以适应社会和文化变化的需要。
总之,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线性排列、层级结构、组合性、歧义性、文化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等八大特性。
这些特性使得语言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同时也使得语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理解和掌握语言符号的这些特性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提高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 , 而是概念和音响形 漏洞 , 在学术界也带有普遍性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6 期
第 26 卷 第 6 期 2003 年 11 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Vol. 26 No. 6 Nov. 2003
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王艾录
(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 , 江苏 盐城 224002)
0. 问题的提出 语言符号是音义的结合物 , 那么这音和义是如
何结合在一起的呢 ? 这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 题 。从古中国 、古希腊哲学家关于唯名论和唯实论 的辩论 , 到现代语言学家关于任意性和可论证性的 争论 , 其间虽然不断演绎引申 , 但是语言符号的音 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争论的核心问题 。古今中 外学术界基本有两派意见 , 一派是任意论 , 认为音 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 不可论证 ; 另一派是理据 论 , 认为音义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 可以论证 。观点 分歧了 2000 多年 , 至今没有取得共识 。
的象似性具有遍布性 , 在语言中占有支配地位 , 从 将此概括为 : “实证主义语言学家称之为音和义之
此将任意性视为语言符号的头等重要的原则的观点 间的关系 ; 语言学家称之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 现
开始受到全面的挑战 。
代分析哲学家称之为词与物的关系”。
受欧美学术潮流的冲击 , 在我国的英语学界 ,
王艾录 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 3 ·
其次 , 人们经常把符号同意义割裂开来 , 认为 中却有一种现象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
音和现实现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 意义是联系现 消 , 却有程度的差别 : 符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证
表现为 : 把相当于能指的分别指称为 “声音 、语 音 、音 、符号 、名称 、名 、命名 、词 ……”, 把相 当于所指的分别指称为 “意义 、语义 、义 、事物 、
石 (1989) 、徐通锵 (1997) 、徐德江 (1999) 、李葆嘉 (1994) 、白平 (1998) 、司富珍 (1999) 3 等先生 , 对任 意性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新见 。但是毋庸讳言 , 目前 尚基本停留在对任意性的怀疑和否定上面 , 而未能 抓住这一历史契机 , 对汉语的理据性进行正面深入 的研究 , 因而未能在这个问题上产生重大突破 。从 全局看 , 仍然基本处于任意说支配整个语言学的一 统天下 。
现象 、客 体 、客 观 事 物 、外 界 事 物 、现 实 现 象 、 物 、事 、思想 ……”, 而且双双随意对应 , 呈现出 犬牙交错的局面 , 比如称 “声音和意义”、“名称和 事物”、“符号和事物”、“声音和事物”、“词与事 物”等等 。
由于对构件的指称各不相同 , 所以造成了关于 任意性 (理据性) 表述当中的许多混乱 。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一方面 继承了当时社会心理学派的哲学观点 , 一方面受瑞 士正统经济学派华尔拉斯等人的影响 , 由经济学中 的 “劳动”和 “工资”的任意关系得到启发 , 把经 济学关于研究价值科学的方法运用于语言学 , 提出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任意关系 。任意性是 语言符号“头等重要”的原则 ,是语言符号的不变性 和可变性产生的根源 。这一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并引发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关于语言符号任意 性问题的论争 。在这场论争中 ,尽管有人持反对意 见 ,但由于作为结构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的巨大 影响 ,未能打破任意说支配整个语言学的一统天下 。
关键词 : 任意性 ; 理据性 ; 象似性 ; 内部形式 ; 理据制约 中图分类号 : H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27XXX (2003) 0620001208
On Arbitrariness and Motivation of the Linguistic Sign
WAN G Ai2lu (Department of Chinese , Yancheng Teachers’College , Yancheng , Jiangsu Prov. , 224002 , China) Abstract : In t he studies of language motivations , some major problems remain to be clarified : 1. What are t he components of t he arbitrary relationship ? Competing pairs of terms like “sound and meaning”, “name and object”etc. at t he moment only confuse t he debate. 2. How to interpret Saussureπs idea t hat “t he linguistic sign is arbitrary”in a correct way ? Some people t hink t hat while emphasizing arbitrariness , Saussure denied motivation.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 he case. 3. Are pure linguistic signs motivated ? The answer is in t he affirmative. Pure signs have no inner forms , but it does not follow t hat none of t hem are motivated. 4. How to look at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bitrariness and motivation in language ? They are not diametrically opposed to each ot her , but dialectical2 ly unified. Key words : arbitrariness ; motivation ; iconicity ; inner form ; motivation restriction
对自然语言的象似性赋予了高度重视 , 索绪尔的任 示音响形象和概念 。他指出 : “能指和所指的联系
意说遭到了空前的非难 。迄今 , 已经分别在美国 、 是任意的 。”(102 页)
意大利和瑞士举行了 3 次象似性国际研讨会 。乌尔
然而在长期以来关于任意性的研讨中 , “能指”
曼 、海曼 、斯洛宾等一批语言学家认为 , 自然语言 和 “所指”常为别的术语所替代 , 许国璋 ( 1988)
首先 , “声音”和 “音响形象”是不是等同关 系 ? 声音是物理的 , 音响形象是心理的 , 二者当然 不能等同 。外界事物和概念是不是等同关系 ? 概念 是人的认识的概括 , 是一种思维形式 , 它当然就不 能等同于外界事物 。声音和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 不是任意的 , 有待研究 , 但是不能拿对声音与外界 事物关系的理解替代索绪尔对能指与所指关系的理 解 , 因为这样做 , 会使关于任意性原则的讨论因偷 换概念而失去应有的意义 。
收稿日期 : 2003 - 05 - 15 作者简介 : 王艾录 (1947 - ) , 男 , 山西太原人 , 盐城师范学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理据语言学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2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年
20 世纪后半叶以来 , 随着功能主义和认知科学 象 。”他指出概念和音响形象都是心理的 , “因此语
的发展 , 有不少语言学家对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有 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101 页) 他同时还
了新的认识 , 理据性再度引起人们的注意 , 尤其是 创造了两个特色术语 “能指”和 “所指”, 分别表
丰硕 , 但是我们认为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方面存在有 之间的任意性支持索绪尔关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任
待商榷的问题 , 兹扼要分述如下 。
意性 , 其结果未能对科学研究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
1. 任意性的构件是什么 ?
用 。意识不到明确任意性构件的重要性在学术界带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 : “语音 有普遍性 , 不断变换任意性构件所带来的理论上的
又如《语言学纲要》说 , 语言符号的音义之间 没有必然的联系 , 是任意的 ; 同时又说 , 符号和自 己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 是任意的 。 (叶蜚声 、徐通锵 , 2000 : 28) 那么 , 这两个任意关系
符号) , 例如 “早晚”映照着时间先后顺序 , “天 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 ? 如果是一回事 , 是为什么 ?
“象似性”是英语 iconicity 的汉语对译 , 有学者 称 “临摹性”、“拟象性”、“相似性”等 , 亦有学者 就叫做 “理据性”。象似性和理据性未尝不可被同 时用来作为任意性的对立物 , 强调语言符号的能指 和所指关系的可论证性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 , 理 据性的作用范围大于象似性 , 这是因为 , 理据性重 在指出一切类型的语言符号发生 、发展的自组织动 因 , 而象似性重在指出语言的句段结构同人所经验 的外部世界或人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似关系 , 因此象 似 性 的 研 究 成 果 都 可 成 为 支 持 理 据 性 的 证 据 。到目前为止 , 象似性研究基本限于句法平面 , 个别文章也注意到词平面 , 但只限于句段词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