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同学们:
过一个愉快的寒假,多美!然而,高中三年太短,只争朝夕,莫忘奋斗……奋斗着并快乐着吧!
高一全体语文老师向你们致敬!
【☺跟名家谈心】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
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
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相反,我不能想像,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
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
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
这是一种情况。
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
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
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
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
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
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思想火花※:
赞代沟
季羡林
现在常常听到有人使用“代沟”这个词儿。
这个词儿看起来像一个外来语。
然而它表达的内容却不限于外国,而是有普遍意义的,中国当然也不能够例外。
青年人怎样议论“代沟”,我不清楚。
老年人一谈起来,往往流露出不十分满意的神气,有时候甚至有类似“人心不古,世道浇漓”之类的慨叹。
这种神气和慨叹我也有过。
我现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年人了。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我同样也是有的。
我们大概都感觉到,在青年人身上有一些东西,我们看着不顺眼;青年人嘴里讲一些话,我们听上去不大顺耳,特别是那一些新造的名词更是特别刺耳。
他们的衣着、他们的态度、他们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节、他们欣赏的对象和趣味,总之,一切的一切,我们无不觉得不那么顺溜。
脾气好一点的老头摇一摇头,叹一口气,脾气不好的就难免发发牢骚,成为九斤老太的同党了。
如果说有一条沟的话,那么,我们就站在沟的这一边,那一边站的是年轻人。
但是若干年以前,我们也曾在沟的那一边站过,站在这一边的是我们的父母、老师、长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好像是在一夜之间,我们忽然站到这边来了。
原来站在这边的人,由于自然规律不可抗御,一个个地让出了位置,走向涅槃,空出来的位置由我们来递补。
有如秋后的树木,落叶渐多,枝头渐空,全身都在秋风里,只有日渐凋零了。
这一个过程是非常非常微妙的,好像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然而它确实存在的。
站在沟这一边的老人,往往有一些杞忧。
过去老人喜欢说一些世风日下之类的话,其尤甚者甚至缅怀什么羲皇盛世。
现在这种人比较少了,但是类似这样的感慨还是有的。
我在这一方面似乎更贴别敏感。
最近几年,我曾数次访问日本。
年纪大一点的日本朋友对于中国文化能够理解,能够欣赏,他们感谢中国文化给日本带来的好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中国古代的诗词和书画,他们熟悉,他们身上有一股“老”味,让我们觉得很亲切。
然而据
日本朋友说,现在的年轻人可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
中国古代的那一套,他们全不懂,全不买账,他们喝咖啡,吃西餐,一切唯西方马首是瞻。
同他们交往,他们身上有一股“新”味,这种“新”味使我觉得颇不舒服。
我自己反复琢磨,中日交往垂二千年。
到了近代,日本虽然进行了改革,成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但是在过去多少有点共同语言。
好像在一夜之间,忽然从地里涌出了一代“新人类”,同过去几乎完全割断了纽带联系。
同这一群新人打交道,我简直手足无措。
这样下去,我们两国不是越来越疏远吗?为什么几千年没有变,而今天忽然变了呢?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
在中国,我也有这种杞忧。
过去,当我站在沟的那一边的时候,我虽然也感到同沟这一边的老年人有点隔阂,但并不认为十分严重;然而到了今天,世界变化空前加速,真正是一天等于二十年,我来到了沟的这一边,顿时觉得沟那一边的年轻人也颇有“新人类”的味道。
他们所作所为,很多我都觉得有点难以理解。
男女自由恋爱,在封建时期是不允许的;在解放前允许了,但也多半不敢明目张胆。
如果男女恋人之间接个吻,恐怕也要秘密举行。
然而今天呢,青年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间,公然拥抱接吻,坦然,泰然,甚至还有比这更露骨的举动。
我看了确实感到吃惊,又觉得难以理解。
我原来自认为脑筋还没有僵化,同九斤老太划清了界限。
曾几何时,我也竟成了她的“同路人”,岂不大可异哉!又岂不大可哀哉!
不管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中国范围来看,代沟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根据我个人的感觉,好像是“自古已然,于今为烈”,好像任何时候也没有今天这样明显。
青年老年之间存在的好像已经不是代沟,而是长江大河,其中波涛汹涌,难以逾越,我们两代人有点难以互相理解的势头了。
为代沟而杞忧者自古就有,今天也决不乏人。
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还可能是“积极分子”。
说了上面这一些话以后,倘若有人要问:“你对代沟抱什么态度呢?”答曰:“坚决拥护,竭诚赞美!”
试想一想:如果没有代沟,青年人和老年人完全一模一样,人类的进步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再往上回溯一下,如果猴子中间没有代沟,所有的猴子都只能用四条腿在地上爬行,哪一只也决不允许站立起来,哪一只也决不允许使用工具劳动,某一类猴子如何能转变成人呢?从语言方面来讲,如果不允许青年创造一些新词,我们的语言如何能进步呢?孔老夫子说的话如果原封不动地保留到今天,这种情况你能想象吗?如果我们今天的报刊杂志孔老夫子这位圣人都完全能懂,这是可能的吗?人类社会在不停地变化,世界新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允许创造新词儿,那么,语言就不能表达新概念、新事物,语言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这种情况是可取的吗?总之,代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它标志着变化,它标志着进步,它标志着社会演化,它标志着人类前进。
不管你是否愿意,它总是要存在的,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还要存在。
因此,我赞美代沟,用满腔热忱来赞美代沟。
※思想火花※:
说“面子”
鲁迅
“面子”,是我们在谈话里常常听到的,因为好像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约不很多。
但近来从外国人的嘴里,有时也听到这两个音,他们似乎在研究。
他们以为这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抓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
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
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面子,自然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
这是不是事实,我断不定,但这故事,“中外人士”中是颇有些人知道的。
因此,我颇疑心他们想专将“面子”给我们。
但“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想还好,一想可就觉得湖涂。
它像是很有好几种的,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
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丢脸”。
不怕“丢脸”,便是“不要脸”。
但倘使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
而“丢脸”之道,则因人而不同,例如车夫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并不算什么,富家姑爷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才成为“丢脸”。
但车夫也并非没有“脸”,不过这时不算“丢”,要给老婆踢了一脚,就躺倒哭起来,这才成为他的“丢脸”。
这一条“丢脸”律,是也适用于上等人的。
这样看来,“丢脸”的机会,似乎上等人比较的多,但也不一定,例如车夫偷了一个钱袋,被人发现,是丢了面子的,而上等人大捞一批金珠珍玩,却仿佛也不见得怎样“丢脸”,况且还有“出洋考察”,是改头换面的良方。
谁都要“面子”,当然也可以说是好事情,但“面子”这东西,却实在有些怪。
九月三十日的《申报》就告诉我们一条新闻:沪西有业木匠大包作头之罗立鸿,为其母出殡,邀开“贳器店之王树宝夫妇帮忙,因来宾众多,所备白衣,不敷分配,其时适有名王道才,绰号三喜子,亦到来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为有失体面,心中怀恨……邀集徒党数十人,各执铁棍,据说尚有持手枪者多人,将王树宝家人乱打,一时双方有剧烈之战争,头破血流,多人受有重伤……”白衣是亲族有服者所穿的,现在必须“争穿”而又“不遂”,足见并非亲族,但竟以为“有失体面”,演成这样的大战了。
这时候,好像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子”,而自己成了什么,却可以完全不管。
这类脾气,是“绅商”也不免发露的:袁世凯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进表中为“有面子”,有
一国从青岛撤兵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万民伞上为“有面子”。
所以,要“面子”也可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情——但我并非说,人应该“不要脸”。
现在说话难,如果主张“非孝”,就有人会说你在煽动打父母,主张男女平等,就有人会说你在提倡乱交——这声明是万不可少的。
况且,“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很难分辨的时候。
不是有一个笑话么?一个绅士有钱有势,我假定他叫四大人罢,人们都以能够和他扳谈为荣。
有一个专爱夸耀的小瘪三,一天高兴地告诉别人道:“四大人和我讲过话了!”人问他“说什么呢?”答道:“我站在他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滚开去!”当然,这是笑话,是形容这人的“不要脸”,但在他本人,是以为“有面子”的,如此的人一多,也就真成为“有面子”了。
别的许多人,不是四大人连“滚开去”也不对他说么?
在上海,“吃外国火腿”虽然还不是“有面子”,却也不算怎么“丢脸”了,然而比起被一个本国的下等人所踢来,又仿佛近于“有面子”。
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
长谷川如是闲说“盗泉”云:“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改其名而饮之。
”也说穿了“今之君子”的“面子”的秘密。
※思想火花※: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
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
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危害更烈。
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汗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
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暗中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仰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
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
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
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
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
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
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
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
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
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
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
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骑手可以驾驭它们。
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
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思想火花※:
【☺开卷有益】读一本书,做些摘抄,写一篇读后随感。
【☺我手写我心】1.以“走进寒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以“印象·我的寒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句读.(dîu) 灰烬.(jìn) 跬.步(kuí)
B.经传.(zhuàn) 倔强.(jiàng )狭隘.(ài) 慰藉.(jí)
C.澄.清(chãng) 峥.嵘(zhēng) 惆.怅(chïu) 浪遏.飞舟(â)
D.给.予(jí) 干瘪.(biĕ)摇曳.(yâ) 面面相觑.(xù)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艾.自怜(ài)吮.吸(shŭn)藐.视(miăo)啮噬.(shì)
B.犄.角(jī)瞠.目结舌(chēng)恪.守(kè)甄.别(zhēn)
C.战战兢.兢(jīng)舟楫.(jì)戕.害(qiāng )廿.七(niàn )
D.锲.而不舍(qì)什刹.海(chà)菜圃.(pŭ)摭.拾(zhí)
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率性
..方遒(指挥,斥责)..(任性;由着性子)怅.寥廓(失意,这里指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挥斥
B.谁主沉浮
..之心(初生的婴儿)..(比喻事物的盛衰、消长)士大夫之族.(家族)赤子
C.粪土
..(生活或情感上的依托)翅膀甫.健(刚刚)..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百无聊赖
D.峥嵘
..岁月稠(不寻常)下饮黄泉
..(叙述并加以发挥)
..(人死后所在的地狱)敷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
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
....。
B.他写文章经常一段到底,且文不加点
....,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C.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
....的瓦片。
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
....,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B.从2003年1月1日起,我国关税再次下降,这次降税一方面严格履行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减让,另一方面也对税目、税率结构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C.因特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
D.各个国家在高科技上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在高科技上胜任一筹,关键在于能否重用人才。
6.下面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两句是诗人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B.“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七句写出了同学们少年得志,目空一切,蔑视权贵的精神风貌。
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D.回忆青年时代的战斗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无所谓惧的斗争精神。
上下阕各以问句作结,前后呼应,发人深省。
二、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
1)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劝君莫惜金缕衣,。
(《杂诗十九首》)
4)吾师道也,?(韩愈《师说》)
5),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间或/间不容发山脉/脉脉含情禁受/弱不禁风隽永/隽语箴言
B.炮烙/炮舰外交更加/不更事枕藉/精神慰藉屏窒/屏气凝神
C.饿殍/浮光掠影诳语/逛大街侘傺/祭奠英灵敕造/勒索钱财
D.犄角/掎角之势摭拾/甘蔗林垮塌/纨绔子弟敛裾/生活拮据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展”的大量数据、图片和实物,大多观众望洋兴叹: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振兴中华。
B.《大明王朝1566》虽然呈现的依然是宫廷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其风格化的叙事方式,却给观众别开生面的感受。
C.心连心艺术团精彩的表演,点燃了观众的激情,全场沸反盈天,气氛相当热烈。
D.汶川地震中,居然有少数不法商人,私抬物价,贩卖假货,大发国难财,其卑劣行径令人惊世骇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不耻相师耻:以……为耻
C.士大夫之族族:家族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尝跂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6.翻译(10分)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