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栓治疗用于D I C 的治疗尚在试验探索阶 段。有人认为D I C 是出血性疾病中唯一的 溶栓治疗适应证
适应证:(1 )血栓形成为主型D I C,经 前述治疗未能有效纠正者;(2 )D I C 后 期,凝血和纤溶过程已基本终止,而脏器 功能恢复缓慢或欠佳者;(3 )有明显血 栓栓塞临床和辅助检查证据者。
肝素:是最主要的抗凝治疗药物

低分子量肝素每日50 IU/kg,分两次 皮下注射,用药间隔时间8 ~1 2 小时, 疗程5 ~8 天。
LXX,AZ Hospital ,EICU
抗凝治疗

抗凝血酶(AT)

D I C 时用量为首剂40~80 IU· kg-1· d1,静脉注射,以后逐日递减,以维持 A T - Ⅲ活性至8 0 %~1 6 0 %为度。 疗程5 ~7 天
分子标记物之凝血和抗凝血试验
凝血酶原片段1+2(F1+2)测定 纤维蛋白肽A(FPA)测定 组织因子(TF)测定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测定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测定 抗凝血酶Ⅲ (AT-Ⅲ)测定

LXX,AZ Hospital ,EICU
分子标记物之纤溶试验
纤溶抑制物
D I C的病因及诱发因素已经去除或基本控 制,已行有效抗凝治疗和补充血小板、凝 血因子,出血仍难控制;D I C 后期,纤溶 亢进已成为D I C主要病理过程和再发性出 血或出血加重的主要原因 氨基己酸 氨甲环酸(止血环酸)

LXX,AZ Hospital ,EICU
溶栓治疗
LXX,AZ Hospital ,EICU
实 验 室 检 测 可 信 度
凝血酶原片段F1+2 D-二聚体
AT-III
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 纤维蛋白肽A 血小板因子4
FDP
血小板计数 鱼精蛋白试验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PT APTT
LXX,AZ Hospital ,EICU
DIC诊断标准
DIC发病机制
LXX,AZ Hospital ,EICU
生理凝血机制
LXX,AZ Hospital ,EICU
激活外源凝血途径
人体许多组织、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等富含组织因子(T F ),当其 受损时,组织因子释入血液,通过激活外 源凝血途径触发凝血反应,导致微血栓形 成 强调组织因子(T F )在D I C 发病中的主 导作用
LXX,AZ Hospital ,EICU
补充血小板及凝因血子

纤维蛋白原:适用于急性DIC 有明显低纤维蛋白 原血症或出血极为严重者。首剂2 ~4g ,静脉滴 注

血小板悬液: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疑 有颅内出血或临床有广泛而严重的脏器出血的D I C 患者。要求足量,首次用量至少在4 个单位 以上(每4 0 0m l 新鲜全血所分离出的血小板为 一个单位)2 4 小时用量最好在1 0 个单位以上。 患者血小板升至5 0 ×1 0 9 /L 以上时,方可避 免严重的出血 LXX,AZ Hospital ,EICU
一般病例实验诊断 (1)


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标准(上述指标存在的 基础上,同时有以下3项以上异常) 。 ①BPC < 100 ×109 /L或呈进行性下降; ②Fbg < 115 g/L或> 410 g/L或呈进行性下 降; ③血浆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阳性,或 FDPs > 20 mg/L或血浆D2二聚体升高(阳 性)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研究进展
LXX,AZ Hospital ,EICU
概念

ISTH /SSC 2001年公布DIC定义为:“DIC是 指不同病因导致局部损害而出现以血管内凝 血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综合征,它既可由微血 管体系受损而致,又可导致微血管体系损伤, 严重损伤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Leabharlann Baidu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内源凝血途径启动

多种致病因素,如细菌、病 毒、内毒素等激活因子Ⅻ导 致内源凝血途径激活,也是 D I C 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LXX,AZ Hospital ,EICU
DIC发病机制
血小板活化,加速凝血反应 纤溶激活,致凝血- 抗凝失调 进一步加重 炎性细胞因子等对D I C发病 的作用:IL-1、IL-6 、TNF
中国DIC诊断标准修订方案
临床诊断
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 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 另有下列二项以上临床表现: 严重或多发性出血; 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 广泛性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 落及溃疡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脏 器功能衰竭; 抗凝治疗有效。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DIC治疗

近年来倾向按序贯方程治疗, 即按上述顺序逐项进行,只在 前一项治疗未获满意疗效时再 进行下一项治疗。
LXX,AZ Hospital ,EICU
治疗原发病和消除诱因

原发病的治疗是终止DIC病理过程的最关键 措施

积极消除诱因, 如防治休克、纠正酸中毒、 改善缺氧、保护和恢复单核- 巨噬细胞系 统功能,可以预防或阻止D I C 的发生、 发展,为人体正常凝血- 抗凝、凝血- 纤 溶平衡的恢复创造条件。
补充血小板及凝因血子

适应证:D I C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补 充,应在充分抗凝治疗基础上进行。
新鲜全血:可提供血小板和去除组织因子、 钙离子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 新鲜血浆:新鲜血浆所含血小板和凝血因 子与新鲜全血相似,并可减少输入液体总 量、避免红细胞破坏产生膜磷脂等促凝因 子进入患者体内

LXX,AZ Hospital ,EICU
一般病例实验诊断(2)
④PT缩短或延长3 s以上,活化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0 s以上; ⑤疑难或其他特殊患者,可考虑行抗凝血 酶(AT) 、因子Ⅷ∶C和凝血、纤溶、血小 板活化分子标志物测定。
LXX,AZ Hospital ,EICU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测定 D-二聚体(D-D)测定 α2-抗纤溶酶(α2-AP)测定 纤溶酶原(PLG)测定 纤维蛋白肽Bβ1-42(Bβ1-42)和纤维蛋白 肽Bβ15-42(Bβ15-42)测定

LXX,AZ Hospital ,EICU
血小板试验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 血小板4因子(PF4)测定 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曾称 GMP-140)测定
ISTH /SSC的DIC诊断标准

ISTH /SSC将D IC分为两型:显性 DIC与非显性D IC ISTH /SSC于2001年公布了显性 DIC及非显性DIC评分方法,并 作为其诊断标准

LXX,AZ Hospital ,EICU
显性DIC评分诊断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抗凝治疗

阻断DIC 病理过程最重要的措 施之一。其目的在于抑制广泛 性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的病 理过程,防止血小板和各种凝 血因子进一步消耗,为恢复其 正常血浆水平、重建正常凝血 与抗凝平衡创造条件。
LXX,AZ Hospital ,EICU
抗凝治疗


中国DIC诊断标准

ISTH /SSC的DIC诊断标准
LXX,AZ Hospital ,EICU
第八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2001年, 武汉) ,国内专家对1999年的D IC诊断标 准进行修订,制定如下新的标准 临床诊断 实验诊断 一般病例实验诊断 疑难病例的实验诊断 特殊病例的实验诊断 DIC前期(Pre-DIC)的实验诊断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DIC的实验室表现及分子标记物
LXX,AZ Hospital ,EICU
筛 选 试 验

血小板计数(PLT)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纤维蛋白原含量(Fg)测定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测定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抗凝治疗
活化蛋白C(A P C) (1)抗凝作用 (2)抗炎作用 ( 3 )增强纤溶活性 适应症: (1)DIC早、中期; (2)严重脓毒血症(有休克,二个脏器以 上功能障碍及出、凝血异常)

LXX,AZ Hospital ,EICU
生理性抗凝作用减弱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非显性DIC评分诊断
LXX,AZ Hospital ,EICU
DIC治疗
治疗原则是序贯性、及时性、个体性和动态性。 主要治疗包括: (1)去除产生D I C的基础疾病的诱因; (2)阻断血管内凝血过程; (3)恢复正常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因子水平: (4)抗纤溶治疗; (5)溶栓治疗; (6)对症和支持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