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栓治疗用于D I C 的治疗尚在试验探索阶 段。有人认为D I C 是出血性疾病中唯一的 溶栓治疗适应证
适应证:(1 )血栓形成为主型D I C,经 前述治疗未能有效纠正者;(2 )D I C 后 期,凝血和纤溶过程已基本终止,而脏器 功能恢复缓慢或欠佳者;(3 )有明显血 栓栓塞临床和辅助检查证据者。
肝素:是最主要的抗凝治疗药物
低分子量肝素每日50 IU/kg,分两次 皮下注射,用药间隔时间8 ~1 2 小时, 疗程5 ~8 天。
LXX,AZ Hospital ,EICU
抗凝治疗
抗凝血酶(AT)
D I C 时用量为首剂40~80 IU· kg-1· d1,静脉注射,以后逐日递减,以维持 A T - Ⅲ活性至8 0 %~1 6 0 %为度。 疗程5 ~7 天
分子标记物之凝血和抗凝血试验
凝血酶原片段1+2(F1+2)测定 纤维蛋白肽A(FPA)测定 组织因子(TF)测定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测定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测定 抗凝血酶Ⅲ (AT-Ⅲ)测定
LXX,AZ Hospital ,EICU
分子标记物之纤溶试验
纤溶抑制物
D I C的病因及诱发因素已经去除或基本控 制,已行有效抗凝治疗和补充血小板、凝 血因子,出血仍难控制;D I C 后期,纤溶 亢进已成为D I C主要病理过程和再发性出 血或出血加重的主要原因 氨基己酸 氨甲环酸(止血环酸)
LXX,AZ Hospital ,EICU
溶栓治疗
LXX,AZ Hospital ,EICU
实 验 室 检 测 可 信 度
凝血酶原片段F1+2 D-二聚体
AT-III
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 纤维蛋白肽A 血小板因子4
FDP
血小板计数 鱼精蛋白试验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PT APTT
LXX,AZ Hospital ,EICU
DIC诊断标准
DIC发病机制
LXX,AZ Hospital ,EICU
生理凝血机制
LXX,AZ Hospital ,EICU
激活外源凝血途径
人体许多组织、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等富含组织因子(T F ),当其 受损时,组织因子释入血液,通过激活外 源凝血途径触发凝血反应,导致微血栓形 成 强调组织因子(T F )在D I C 发病中的主 导作用
LXX,AZ Hospital ,EICU
补充血小板及凝因血子
纤维蛋白原:适用于急性DIC 有明显低纤维蛋白 原血症或出血极为严重者。首剂2 ~4g ,静脉滴 注
血小板悬液: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疑 有颅内出血或临床有广泛而严重的脏器出血的D I C 患者。要求足量,首次用量至少在4 个单位 以上(每4 0 0m l 新鲜全血所分离出的血小板为 一个单位)2 4 小时用量最好在1 0 个单位以上。 患者血小板升至5 0 ×1 0 9 /L 以上时,方可避 免严重的出血 LXX,AZ Hospital ,EICU
一般病例实验诊断 (1)
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标准(上述指标存在的 基础上,同时有以下3项以上异常) 。 ①BPC < 100 ×109 /L或呈进行性下降; ②Fbg < 115 g/L或> 410 g/L或呈进行性下 降; ③血浆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阳性,或 FDPs > 20 mg/L或血浆D2二聚体升高(阳 性)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研究进展
LXX,AZ Hospital ,EICU
概念
ISTH /SSC 2001年公布DIC定义为:“DIC是 指不同病因导致局部损害而出现以血管内凝 血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综合征,它既可由微血 管体系受损而致,又可导致微血管体系损伤, 严重损伤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Leabharlann Baidu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内源凝血途径启动
多种致病因素,如细菌、病 毒、内毒素等激活因子Ⅻ导 致内源凝血途径激活,也是 D I C 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LXX,AZ Hospital ,EICU
DIC发病机制
血小板活化,加速凝血反应 纤溶激活,致凝血- 抗凝失调 进一步加重 炎性细胞因子等对D I C发病 的作用:IL-1、IL-6 、TNF
中国DIC诊断标准修订方案
临床诊断
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 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 另有下列二项以上临床表现: 严重或多发性出血; 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 广泛性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 落及溃疡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脏 器功能衰竭; 抗凝治疗有效。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DIC治疗
近年来倾向按序贯方程治疗, 即按上述顺序逐项进行,只在 前一项治疗未获满意疗效时再 进行下一项治疗。
LXX,AZ Hospital ,EICU
治疗原发病和消除诱因
原发病的治疗是终止DIC病理过程的最关键 措施
积极消除诱因, 如防治休克、纠正酸中毒、 改善缺氧、保护和恢复单核- 巨噬细胞系 统功能,可以预防或阻止D I C 的发生、 发展,为人体正常凝血- 抗凝、凝血- 纤 溶平衡的恢复创造条件。
补充血小板及凝因血子
适应证:D I C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补 充,应在充分抗凝治疗基础上进行。
新鲜全血:可提供血小板和去除组织因子、 钙离子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 新鲜血浆:新鲜血浆所含血小板和凝血因 子与新鲜全血相似,并可减少输入液体总 量、避免红细胞破坏产生膜磷脂等促凝因 子进入患者体内
LXX,AZ Hospital ,EICU
一般病例实验诊断(2)
④PT缩短或延长3 s以上,活化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0 s以上; ⑤疑难或其他特殊患者,可考虑行抗凝血 酶(AT) 、因子Ⅷ∶C和凝血、纤溶、血小 板活化分子标志物测定。
LXX,AZ Hospital ,EICU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测定 D-二聚体(D-D)测定 α2-抗纤溶酶(α2-AP)测定 纤溶酶原(PLG)测定 纤维蛋白肽Bβ1-42(Bβ1-42)和纤维蛋白 肽Bβ15-42(Bβ15-42)测定
LXX,AZ Hospital ,EICU
血小板试验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 血小板4因子(PF4)测定 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曾称 GMP-140)测定
ISTH /SSC的DIC诊断标准
ISTH /SSC将D IC分为两型:显性 DIC与非显性D IC ISTH /SSC于2001年公布了显性 DIC及非显性DIC评分方法,并 作为其诊断标准
LXX,AZ Hospital ,EICU
显性DIC评分诊断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谢
谢
!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抗凝治疗
阻断DIC 病理过程最重要的措 施之一。其目的在于抑制广泛 性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的病 理过程,防止血小板和各种凝 血因子进一步消耗,为恢复其 正常血浆水平、重建正常凝血 与抗凝平衡创造条件。
LXX,AZ Hospital ,EICU
抗凝治疗
中国DIC诊断标准
ISTH /SSC的DIC诊断标准
LXX,AZ Hospital ,EICU
第八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2001年, 武汉) ,国内专家对1999年的D IC诊断标 准进行修订,制定如下新的标准 临床诊断 实验诊断 一般病例实验诊断 疑难病例的实验诊断 特殊病例的实验诊断 DIC前期(Pre-DIC)的实验诊断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DIC的实验室表现及分子标记物
LXX,AZ Hospital ,EICU
筛 选 试 验
血小板计数(PLT)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纤维蛋白原含量(Fg)测定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测定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抗凝治疗
活化蛋白C(A P C) (1)抗凝作用 (2)抗炎作用 ( 3 )增强纤溶活性 适应症: (1)DIC早、中期; (2)严重脓毒血症(有休克,二个脏器以 上功能障碍及出、凝血异常)
LXX,AZ Hospital ,EICU
生理性抗凝作用减弱
LXX,AZ Hospital ,EICU
LXX,AZ Hospital ,EICU
非显性DIC评分诊断
LXX,AZ Hospital ,EICU
DIC治疗
治疗原则是序贯性、及时性、个体性和动态性。 主要治疗包括: (1)去除产生D I C的基础疾病的诱因; (2)阻断血管内凝血过程; (3)恢复正常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因子水平: (4)抗纤溶治疗; (5)溶栓治疗; (6)对症和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