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科研究方法考试重点与难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试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试题1. 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定义与范畴。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和解决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提供对环境问题的全面认识和解决方案。
(2)请列举环境科学与工程涉及的主要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治理与修复、环境法规与政策等。
2. 填空题(1)环境科学与工程旨在解决环境问题,并保护和改善____。
环境质量(2)环境污染控制的核心目标是____。
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发展项目、政策或规划进行评估,预测其对环境的____。
影响3. 论述题环境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和挑战性环境科学与工程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如污染、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
因此,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成为了一种必然需求。
首先,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为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预测和评估发展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并避免或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环境科学与工程致力于寻找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的解决办法。
通过研究污染物的来源、传输、变化过程和排放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或消除排放,保护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环境科学与工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全球性使得解决方案的制定变得复杂和困难。
例如,气候变化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才能解决。
其次,环境科学与工程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技术手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问题。
此外,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程度也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在推动环境保护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环境科学与工程在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环境科学前沿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前沿讲座》课程教学大纲The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环境科学前沿讲座旨在向学生介绍环境科学的发展并结合本教研室所从事的研究课题,使学生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全球大气增温、水体富营养化、环境纳米材料、有机污染物污染等方面的新理论和热点问题有较全面和深入理解。
— 1 —(二)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科学学术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进展。
(三)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跟踪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动向及最新的资料及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二)理解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全球大气增温、水体富营养化、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及生物响应、有机污染物控制与生态修复、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前景等方面的新理论和热点问题。
(三)掌握环境科学学术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动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4学时第一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2学时知识点: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及不同重金属来源特点。
第二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行治理方法2学时知识点:工程治理方法、生物治理方法、农业治理方法等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重点: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和污染修复治理原理及技术。
难点: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技术及理论。
思考题: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特点。
作业:如何防治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
建议教学方法:板书、多媒体第二章全球大气增温4学时第一节温室气体排放2学时知识点:温室气体清单及排放规律。
— 2 —第二节温室气体增温规律2学时知识点:温室气体如何引起可全球大气的增温。
本章小结重点:全球大气增温原因。
难点:温室气体效应机制。
思考题: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大气增温的原因及后果。
作业:简述温室气体的危害。
教学方法:板书、多媒体第三章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研究4学时第一节富营养化概念、状况2学时知识点:世界与中国的富营养化问题第二节赤潮的爆发原因及研究2学时知识点:赤潮的概念、暴发原因与状况;赤潮研究的监测手段及环境效应。
试题命题研究报告模板
试题命题研究报告模板研究背景试题命题是考试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试题设计和命题过程来衡量考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科目,试题命题的标准和要求也不同。
因此,试题命题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试题命题的相关要素和方法,为更好地进行试题命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试题命题要素试题命题的要素主要包括:试题类型、试题难度、试题范围和试题格式等。
试题类型:试题的类型根据考试种类和知识点不同,类型也有所区别。
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其中,选择题是最常见的类型,其难度和范围广泛,可以考查理解、应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试题难度:试题的难度要根据考生的年级和学科特点确定。
通常,试题难度分为容易、中等和难。
在实际命题中,需要结合考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体系,合理确定试题难度。
试题范围:试题范围关系到试题的命题难度。
为了保证试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试题需要合理地覆盖各个学习阶段的知识点,同时注意区分重点、难点和热点。
试题格式:试题所使用的格式也是试题命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通常,试题格式包括题目、选项、答案和解析等。
在命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格式的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
试题命题方法试题命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命题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知识点和难度直接出题,对试题目标、考点和解答方法进行定义和布局,需要对试题范围、类型、难度等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制定。
2. 习题改编法这种方法是以现有的习题材料为基础,进行改编与设计。
改编的试题可以减少命题难度和工作量,并能够更好地适应考生的知识水平和科学性标准。
3. 计算机辅助命题法计算机辅助命题是一种数字化的命题方式,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对命题进行辅助,提升命题的质量和效率。
结论本文介绍了试题命题的相关要素和方法。
试题命题是一个良好的命题过程,需要我们根据试题类型、难度、范围和格式等要素进行细致周密的设计。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公正科学地评价考生的知识和能力,为考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评价手段。
《环境科学进展》课程教学大纲.doc
第五节物理环境理论研兖进展
1.研究发展史
2.监测技术与评价方法
3.发展趋势
第三章环境科学污染控制技术进展
重点:本章重点是污染控制技术的优缺点。
难点:各环境污染的最新污染控制技术。
教学要求:
1.了解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中日前的最新技术。
2.掌握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2)通过软件科学研究,提高管理能力,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提供污染防治的实用技术
(4)推动环境科学学科建设和高等环境教育
4.未来环境科学发展的热点
(1)全球环境变化与地球环境系统科学研究
(2)环境污染机理的研究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污水资源化及水污染控制技术
(4)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变化规律和土地退货的综合防治
第五章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重点:本章重点是环境安全的研充进展。
难点:环境安全研窕的三个视角。
教学要求:
1.了解环境安全研兖的进展。
2.掌握环境安全的由来。
教学内容,
1.环境安全的由来
2.环境安全关注的三类问题
3.当前环境安全研充的三个视角
4.环境安全研兖进展
四
章(或编)次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第一章
2
0
2
第二章
6
6
12
第三章
3
3
6
第四章
1
1
2
第五章
1
1
2
合计
13
11
24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课程讨论:
1.大气环境理论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环境科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
一、中丹学院简介中丹学院(Sino-Danish Colleg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2011年9月,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承担着中丹科研教育中心(Sino-Danish Centr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简称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
中丹学院遵循中丹两国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中丹相关协议,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结合、院所融合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开展高等教育深入合作,探索培养高新技术学科领域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人才的模式。
2019年中丹学院拟在水与环境项目(环境科学专业)、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项目(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组学项目(基因组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纳米科学与技术项目(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化学与生物化学工程项目(生物化工/化学工程专业)、创新管理项目(创新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项目(行政管理专业)等学科招收中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00名(含推荐免试生(不接收专项计划的考生))。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三、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分数线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四、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838环境化学《环境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王晓蓉编著,1993。
《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戴树桂,2006年10月。
841生态学1.戈峰主编,现代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李博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42土壤学1、黄昌勇主编.土壤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黄昌勇、徐建明主编.土壤学(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51微生物学1.闵航主编微生物学(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2.张利平主编微生物学(生物科学专业6+X简明教程系列), 科学出版社, 2012.835自然地理学1. 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田连恕、张建明,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重点难点分析与合理化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与合理化建议我认为,在进行重点难点分析与合理化建议时,需要先明确研究对象的背景和目标,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
假设我们以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例,以下是重点难点分析与合理化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1.学习目标缺乏明确性: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行为缺乏主动性。
2.时间管理不当:大学生常常面临课业、社团活动、社交等多重压力,导致时间管理不当,难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3.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只注重死记硬背,缺乏主动思考和深入理解,学习方法不当。
4.缺乏自律性:大学生缺乏自律性,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无法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5.考试焦虑:大学生对考试结果过于关注和焦虑,容易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二、合理化建议:1.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大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其他活动,确保足够的学习时间,并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可以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深入阅读、思维导图、创造性思考等,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4.培养自律意识:大学生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增强自律性。
5.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建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提高对考试的准备和信心,减轻考试焦虑。
6.建立学习交流和合作机制: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或学习社区,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借鉴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7.建立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大学生可以积极适应大学的新学习环境,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和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实现个人目标和职业规划。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只有在理论上掌握微生物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充分理解和学好《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二)课程基本理念《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需要生物化学的知识为基础,可以作为污水处理、大气处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环境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生理、生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规律,深刻理解传统及新兴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学原理,逐步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技术,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相关的实验技术,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形态、类型,掌握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特性、生长规律、遗传与变异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利用微生物为治理环境服务。
2、具体目标1、理论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主要介绍病毒、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的生态、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注重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微生物的构造特点,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结合科技的发展,着重介绍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将微生物学诱变与工程菌筛选、优化相衔接。
为将来从事环境科学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能源与环保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能源与环保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5所开设能源与环保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7-2018能源与环保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浙江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东华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山东大学。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清华大学能源与环保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从今年起,清华大学新增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面向国家重点行业、地区、创新型企业招收相关领域的创新领军人才,首批招生规模100人。
这是清华推动高端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8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这是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清华大学发挥工科优势,进一步推动工科建设和发展,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发力,并加大工程教育改革力度,经过充分准备,推出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
日前,“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首期(2018年)招生简章”面向社会公布。
该项目是清华工程博士培养的升级版本,在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创新”,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工程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招生对象包括行业领军类、科技创新类等类别,既欢迎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行业领军人才,也欢迎科技创新企业的技术企业家(techpreneur)。
学校22个工科院系全部参与招生和培养,培养领域由3个领域逐步向调整后的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材料与化工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过渡。
在培养模式上,进一步强调学科交叉创新和工程管理能力提升,将设立项目中心统筹公共课程与培养环节,充分发挥院系和导师的作用。
项目招生采用“申请-审核”制,分为个人申请、材料审查、资格审查、综合考核(面试)4个步骤。
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环境化学”教学探索
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环境化学”教学探索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高等环境化学是环境专业研究生主要的学位课程之一。
本文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的构建、学科前沿的追踪、教师讲授与学生体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以及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课程的教学探索。
大部分的环境问题都是化学物质引起的,因此不论环境专业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培养方案,都把“环境化学”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①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面向新世纪的高科技人才,所以必须改革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才能充分体现学科最新成果和理念,培养出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
②笔者结合本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高等环境化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以期为相关院校该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提供借鉴。
1 立足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尽管“高等环境化学”课程是国内外很多高等学校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学位课程,但目前尚未出版一本统编或推荐教材。
课程讲授的内容只能参照学校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
”高等环境化学”开设目的是基于环境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现代结构理论,探讨污染物性质与环境行为,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及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我校“高等环境化学”的教学,主要是基于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③王晓蓉编著《环境化学》、④陈景文主编《环境化学》、⑤王春霞主编《环境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⑥以及Stanley E. Manahan,Environmental Chemistry ⑦等国内外统编教材,补充本领域内前言的学术动态与先进技术等。
基于研究生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化学行为,掌握环境问题的本质与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的基本理论、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基本理论,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学会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基础,并能较系统地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绿色GDP核算、资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环境税、循环经济、土地资源经济、矿产资源经济环境经济。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相关内容,将理论内容与相关时事热点文件相联系,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现实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案例教学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2.重、难点提示(1)经济学观点的环境反思;(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2)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2.重、难点提示资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5学时)1.教学内容(1)一般产权理论(2)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3)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4)资源产权的基本分配(5)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2.重、难点提示(1)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2)资源产权制度基本模式;(3)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2017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青岛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37科目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共1页)
请考生写明题号,将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优先监测与优先污染物
2.基体和基体效应
3.空气污染必测项目及选测项目
4.环境背景值
5.环境影响评价
6.等效连续声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ICP-AES,极谱分析法,AAS,从中选出两种分析方法简述其基本工作原理。
2.怎样测定污泥体积指数?测定它们对控制活性污泥性能有何意义?
3.我国近几年屡次发生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试举一例说明必须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告知污染物种类、性质及其防治方法?
4.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分级及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今年春季以来,青岛市雾霾天数明显下降,空气质量显著提升,说明空气污染治理有了明显效果,结合土壤污染治理及水污染治理,谈谈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2.用方块图示意气相色谱分析的流程,试述分析含多组分有机化合物的原理。
简要介绍四种检测器,并说明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异同之处。
3.简述BOD、TOD、TOC的含意;对一种水来说,它们之间在数量上是否有一定的关系?
四.实验方案设计(共26分)
有一地势平坦的田块,由于用废水灌溉,土壤被铅、汞和苯并[a]芘污染,试设计一个监测方案,包括布设采样点、采集土样、土样制备和预处理,以及选择分析测定方法。
考研最难考的十大专业排名
考研最难考的十大专业排名考研最难的10大专业01、临床医学江湖传言“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专业排名有问题吗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
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诊断人体疾病、治疗、具备病因学知识的基本预防培训、病机分类和辨证的能力。
几乎所有的医学专业都很专业,实用性很强,跨考难度很大建议想在医学领域发展的同学,高考志愿填报时尽量选择相关专业。
02、工程力学该专业培养学生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测试能力,可用于各种项目(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从事力学相关的科学研究2、技术开发、从事工程设计和教学的高级工程科技人员。
据说所有项目都是大老板~学生,当你们富有时,不要忘记彼此!03、建筑学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学科的学科。
该专业毕业生有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市政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在设计部门从事各种工作,在房地产部门从事建筑规划与管理,是一种具有多种职业适应性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04、生物系统工程本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复合型生物系统设备工程师培养的人才既有生物科学知识背景,又有工程技术背景他们可以将工程原理和设计应用于生物系统,解决与生物生产和加工有关的工程问题,改善生物生产手段和生长环境,控制生物生长过程和物质加工过程,设计生物系统以改善人和环境的生活质量。
05、法学这个专业主要学习法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运用法律管理事务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都说法学专业难考,因为要背的东西太多了!记住各种法律条款、案例分析通过司法考试真的不容易!06、电子科学与技术这是一个很高大上的专业~信息科学的基础是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学,属于同一个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主要培养物理电子类的学生、光电子学和微电子学领域的广泛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本领域的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甚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业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土壤修复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土壤修复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对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学生能够掌握土壤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土壤修复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土壤修复知识,分析土壤污染案例,并提出合理的修复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调研等方法,掌握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完成土壤修复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土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土壤修复领域的科技发展,提高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及批判性思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高年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明显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土壤污染概述-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 土壤污染对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影响2. 土壤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如土壤置换、土壤蒸汽提取等- 化学修复技术:如土壤固化/稳定化、化学淋洗等- 生物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3. 我国土壤修复政策、法规与管理- 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 土壤修复项目管理与实施4. 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与技术- 土壤污染评价标准与指标5. 实践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土壤修复案例介绍与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修复方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地组织,以教材相应章节为基础,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 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性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考试内容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环境及其组成;近代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经。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在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任务与方向;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人口的增长;未来一百年的世界人口;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我国人口的控制问题。
第七章粮食问题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粮食的供应情况;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能源与环境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情况;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能源供应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未来的核能;地热能。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第十一章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关于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海洋污染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污染的现状;海洋污染的特点;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十三章大气的污染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各论;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
第十四章大气污染气象学地球大气圈的结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空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第十五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其防治对策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推荐文档)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及其保护和改善的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农业科学的一个分支。
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价值转换以及系统的调节控制、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和帮助学生运用生态知识指导农业生产。
对当今社会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原因以及对你有生产造成的影响都做了相应的介绍。
(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三)开课对象: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四)开课学期: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一学期(五)开课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六)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农业生态学在大多数农业类职业院校中作为种植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有许多学校将其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根据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高职人才定位,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将对农业生产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作为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七)教学目的作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农业生态学的一般理论、方法基础上,深化学生对于农业生态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生态学的知识来分析农业环境问题和指导农业生产,并具备解决相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八)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2 学时学分数: 2 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四号宋体字):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情境一:认识农业生态学和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农业环境问题314情境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含义、组分和结构6612情境三: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6612情境四: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评价及可持续发展224合计17 15 32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试成绩由学生平时成绩(40%)、过程性考核成绩(20%)和期末考试成绩(40%)组成。
生态环境科普课教案
生态环境科普课教案生态环境科学是一门与生态和环境有关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地球及其物种进化、生物圈与非生物圈互动、岩石圈和大气圈等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化规律和过程,以及人类在这些变化中的作用和应对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生态环境科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学科之一。
作为公民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生态环境、它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它。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加强关于生态环境的科学知识的传授。
而生态环境科普课程可以提供学生掌握和了解环境的常识和科学原理,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的是: 1.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2.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脆弱性和保护意识 3. 督促学生参与环保实践,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生态环境科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一、生态环境概述本部分将介绍什么是生态环境、它的基本成分、作用和研究内容、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以及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等知识。
二、生态环境污染本部分讲述环境污染的概念和成因、主要类型及其危害、污染的防治措施,并列举一些生态环境污染的案例,以此说明环境污染给地球带来的种种危害。
三、生物多样性本部分详细介绍什么是生命多样性,其重要性以及人类对生命多样性的破坏与保护措施等问题。
学生要学习到怎样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环保行动本部分将以实际案例为依据,讲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和方式,并设定环保行动计划的任务,督促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加环保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加深学生理解的目的。
1.教师讲授此部分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交流、讲课、解释。
教师应采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活泼的教学方法,用实例详细解释清楚课堂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生物分析法:模拟试验(2)化学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3)光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发射光谱分析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法、非分散红外法(4)电学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电位分析法(5)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6)中子活化分析法(7)统计分析、示踪原子法、数学、电子计算机以及调查研究方法等2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田间试验法、模拟试验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同位素示踪技术法)3掌握总体特征数包括的种类及其定义和公式凡能说明总体特征的数值如平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称为总体特征数。
由于偶然因素正负作用的抵消,总体平均值最能反映总体的典型水平和总体集中性的特征 平均数很重要的特征:样本中各个观察值与平均数的差数的总和为0 极差:样本观察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方差: 每个观察值与平均数的偏差即为离均差,离均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方差。
总体方差: 样本方差: 单次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称为单次标准差,简称标准差 变异系数:标准差占平均数的百分率称为变异系数。
用C.V .表示,即 变异系数越小,越均衡,变异系数与标准差同时存在,以变异系数为准。
样本均数的单次标准差 精确度:精确度的数值越大,平均值的误差越大,代表性越差,说明观察值或试验的结果越不准确。
5掌握频数分布及其直方图的制定(1) 求极差 (2)确定组数及组距 : 组数的多少,与样本的大小及极差有关,一般来∑∑-=-0x x n x =)(x }{}{xn x x xn x x 2,1min 2,1max R -=N x ∑-=22)(μσ1)(22--=∑n x x S )%100(.C.V ⨯=x S nS x =S 100xS (%)x x ⨯=V说,观察值个数在100个以上,可分为8-15组,样本较小时不应少于6组,组数确定后,组数除极差,就基本上得到组距。
(3)决定组限、统计频数:组限即每组的上限和下限,一般是前一组的上限即为后一组的下限,为了避免组限界上的观察值无法归组问题,组限的数值应比原测量精度高一位,第一组的下限应低于最小值。
组限确定后,可用统计选票的方法统计每组观察值的个数(频数),这样得到的分组统计表即为频数分布表(4)作频率分布直方图6试验研究的种类从试验所研究的因素划分:(1)单因素试验(单因子试验):在其它研究因素相对一致比较良好的条件下,只研究某一个因素效应的试验。
(2)复因素试验:研究两个以上不同因素效应的试验。
(3)综合试验: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可以探索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因素的最优组合,根据这个最优组合制定一整套的技术措施,再与现实中采用的成套技术相比较,研究最优组合的综合效应并检验其实用价值,就是综合试验。
7试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选题:来源①当前生产中提出的实际问题;②现实中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发展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③推广国内外的先进经验;④科学发展上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2)计划:步骤方法①设计试验方案;②确定试验方法;③制定管理措施;④确定观察、测定项目及其方法与标准。
制定出的试验计划,既要切实可行保证完成试验任务,又要符合多、快、好、省的精神(3)实施:①根据试验的目的任务、试验方案和试验方法,作好试验场所、器材、工具的准备工作;②认真布置试验;③作好试验的管理工作;④完成计划所规定的观察记载项目和各种测定工作。
(4)总结:就是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
主要内容:①试验的目的、设计及过程;②试验结果;③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结论和建议8试验研究的基本要求:代表性、准确性、复现性(重演性)9试验方案设计的原则:(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要有严密的可比性(3)尽量排除非试验因素的限制(4)要提高试验效率(5)设计与统计方法的统一性10试验方法设计的基本原理(三原则):(1)重复:在试验中,每个处理设置几次,就称几个重复。
①降低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②估计试验误差大小,判断试验可靠程度③扩大试验的代表性(2)随机排列:试验中的不同处理都有同等的机会设置在试验条件下的任何部位,他们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排列是随机的,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所影响。
(3)局部控制:用区组来控制和减小试验误差的方法,叫做局部控制。
区组:为了提高试验条件的一致性,把整个试验条件分成不同的组,每组内的条件相对一致,这样的组为区组。
11简单的单因素和复因素(完全和不均衡)试验方案设计(1)单因素试验方案的设计:只研究一个因素的效应,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及试验条件,把要研究的因素分成若干水平,每个水平就是一个处理,再加上对照(有时就是该因素的零水平)。
同时,应注意数量水平的级差不能过细,过细了试验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差异不明显,甚至会被试验误差所掩蔽,试验结果不能说明问题。
(2)复因素试验方案的设计①完全方案:原理:每个试验因素的每个水平都要相互碰到,所有因素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
(设计试验时首先确定要研究的因素及每个试验因素的水平,然后再将所有试验因素的各个水平组合起来,每一个组合就是一个处理。
)特点:是完全,均衡,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比较清楚。
缺点:处理数太多,尤其是当试验因素和水平数较多时,试验方案过大,使试验难以进行,这种设计只能在试验因素较少,水平数不多时应用。
②不均衡方案:为了缩减处理数,在完全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剔除一些次要的和无意义的组合,可构成不均衡方案,不均衡必然不完全,所以这种方案是一种不完全方案③正交设计:采用了巧妙的技术安排,使试验方案既能保持试验因素间搭配的均衡性,又能使处理大大减少,既能获得较多的信息,又能给出试验误差的估计。
12田间试验的优缺点田间试验法:在田间条件下,以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性状、产量和品质作指标,对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诸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
优点:不需要特殊设备,适于开展群众性科学研究,可以广泛的在不同地区进行试验,为当地生产服务,能适应农业地区性的要求。
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缺点:田间自然条件有时很难控制,不适合进行单因素试验。
此法应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13田间试验的分类(1)根据试验因素:单因素试验、复因素试验(2)根据试验的规模:个体试验、群体试验(3)根据试验期限:一季试验、多年试验(4)根据试验小区的面积:大型小区试验(小区面积一般在0.5亩以上)、小区试验(0.1亩左右)和微型小区试验(小区面积可以小于20 m2,有的甚至只有2-5 m2 。
小区面积一般在4 m2左右。
)14田间试验设计,包括小区的面积、形状、重复、田间排列(前五种)(1)试验小区的面积:确定试验小区面积应该考虑各方面因素如试验的性质与任务、土壤差异的大小和特点、供试植物的农艺性状、试验中所使用机具的性能等,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当选择不同的小区面积。
一般来说,据我国小区面积在0. 05-0.2亩的范围内是较合适的。
实际确定中需结合的条件:①课题的性质与任务不同,小区面积的大小不一样②供试作物的种类不同③试验小区使用机械化程度及机具性能④试验中包含处理的多少⑤地形和土壤(2)小区的形状:在小区面积相等的情况下,狭长小区能更好地包含土壤的复杂性,从而降低试验误差。
长宽比例愈大,效果愈好。
我国田间试验常用的小区为长方形,其长宽比一般为2-5:1。
小区面积较大时,长宽比多用3-5:1;小区面积较小时,多用2-3:1。
(3)重复:一般田间试验所采用的重复次数在3-4次。
重复次数越多,平均数误差则越小(4)田间排列:是指试验小区和区组在试验地上安排的位置与方式①随机区组法:优点:随机区组排列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可以适应地形多变的条件,重复次数限制较小。
只要整个试验地有多个局部内地力比较一致的地段,就可以布置试验。
缺点:在试验处理数目较多,而小区的面积又要求大的情况下,区组的面积必然较大,就比较难于保持区组内地力的一致性。
土壤肥力对区组划分的影响㈠当土壤肥力差异不显著时,应避免采用长而狭的区组,尽可能采用长宽比较接近于正方形的区组。
㈡当试验地具有沿长的方向的肥力递变时,区组应当垂直于肥力递变方向来区分。
区组内狭长小区排列的方向,随土壤肥力递变的变异方向而定,为了保证小区之间的互比,必须使小区方向与肥力变异的方向一致。
㈢供试验用的土地十分狭窄,肥力沿宽向单向递变,这时区组和小区的划分,应平行于肥力变异方向,以使每个小区都能占有相同比例的不同肥力地段。
②顺序区组法:优点:方便工作,当几个区组排成双行或多行而且处理数目不多时,随机排列容易出现同名小区排在一条线上,采用有意识的顺序排列错位,就可以克服随机排列时出现的缺点。
缺点:不符合根据误差原理所确立的原则,估计试验误差时就有偏性,因而其失去使用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的基础。
③拉丁方设计:特点:重复数与处理数相等,在田间排列成紧靠在一起的横行数与竖行数相等的小方阵,每行每列中每一个处理仅出现一次。
它从纵横两方向看都构成区组,所以可以从两个方向控制土壤的差异。
试验误差较小,精度较高。
缺点:一,在处理较多时不便应用,因为重复次数必须等于处理数目;二,处理太少也不好,因为处理数少时总区数也少,试验误差增大;三,此法对试验地的要求严格,试验地不呈方形不适合。
所以,拉丁方设计只有在处理为4-8个之间,而试验地又较宽裕的情况下才好采用。
④裂区设计:特点:将小区分裂成面积相等的更小小区,在它上面设置不同的处理来进行试验。
这种分裂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分裂成的更小小区叫副区,安排在副区上的处理叫副处理,由副处理合成的小区叫主区,安排在主区上的处理叫主处理。
优点:㈠在复因素试验中,有些研究的因素要求较大面积的小区,如耕作试验、灌溉试验等;有些被研究因子可以允许在较小面积的小区上进行,如品种试验,肥料新品种肥效试验、重金属污染等,这两种结合起来采用裂区设计是比较理想的。
㈡有时复因素试验有些研究的因子作用较大,而有些被研究的因子作用较小,可以在不同精确度的基础上来设置试验,此时采用裂区设计也比较合适。
㈢有些试验在设置后发现不够完善,还必须补充其它因子进行研究,尤其在长期田间试验时,若遇到这种情况,可采用裂区设计补救。
在设计裂区试验时,一般总是把精确度较高的因子,或允许较小小区进行研究的因子设置在副区中;而把那些要求小区面积较大,或作用差异较大的因子设置在主区内。
不论是主处理还是副处理都要求随机排列,不过副处理随机化不是在整区组(重复)中,而是在主区的范围内随机化,这是它与一般复因子试验不同的地方⑤对比法:是为了适应土壤变异比较大的情况而设计的一种田间排列方法。
当试验处理比较多,难于找到地力比较一致而面积足够大的区组时,往往采用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