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幽赋白话解
标幽赋
《标幽赋》本赋首载于窦默(窦汉卿)之《针经指南》。
标幽,是把幽微、深奥的针灸原理标而明之的意思。
赋文首谈经络、递次为候气、论针、取穴、标本论治、特定穴位、子午流注、补泻、治疗、禁针、禁灸等。
凡有关针灸学术中的重要问题,均一一论及。
原文: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léi)。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标幽赋原文
标幽赋原文[标幽赋]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léi)。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不无效。
标幽赋原文
标幽赋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léi)。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不无效。
标幽赋原文
标幽赋窦汉卿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寒证留针,热证不留);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浮动感);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léi)。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合谷穴、太冲穴)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精神集中)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精神安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通调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补母泻子)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任脉穴位,天突穴下1寸)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脾经第21穴,腋中线第6肋间隙)与天枢地机(脾经第8穴,郄穴,阴陵泉下3寸)。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出处】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
《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
本赋学术和艺术价值均高,是针坛文献的奇葩。
【歌诀】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
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标幽赋【出处】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
《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
本赋学术和艺术价值均高,是针坛文献的奇葩。
【歌诀】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针f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 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巩、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
在阴分郑胭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针灸必背歌赋之标幽赋
针灸必背歌赋之标幽赋【出处】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
《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
本赋学术和艺术价值均高,是针坛文献的奇葩。
【歌赋】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
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标幽赋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léi)。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chài),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躄(bì)足而立行。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kē);王纂(zuǎn)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与命门,使瞽(gǔ)士视秋毫之末;刺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
《标幽赋》全文
《标幽赋》全文《标幽赋》,针灸歌赋名,全名《针经标幽赋》。
金元间窦汉卿撰,包括经络、气血、刺法、配穴等,是一篇影响较大的针灸歌赋,为《针灸大成》等书所收载。
标幽,是把幽微、深奥的针灸原理标而明之的意思。
以下为全文: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偃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乎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似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蹻、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別两支。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金针心传《标幽赋》新释——陆瘦燕
金针心传《标幽赋》新释——陆瘦燕“标幽赋”,宋元以来,针师奉为圭桌;以为不传之秘,尽在于斯,细心推讨,应用无穷。
然而,年代久远,此赋原文残缺不全。
兹得明本,不惜重值,录其全文,详为注释,以供参考。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杨继洲云:劫病之功,奠捷于针灸,故素问诸书,为之首载;“缓”“和”“扁”“华”,俱以此称神医。
盖一针中穴,病者应手而起,诚医家之所先也。
近世此科,几于绝传,良为可叹!经云: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夜石者,不可与言至巧;此之谓也。
又语云:一针二灸三服药。
则针灸为妙用可知。
业医者,奈之何不亟讲乎!瘦燕按:针灸一科,古称十三科之首。
以针不烦汤药,减轻病者负担;且穷乡僻壤,医药设备简单,而针灸尤属适合。
一针中穴,沉立起,非但减轻负担,且功效确实迅速,尤为他科所不及。
近则世界各国对于针灸研究不遗余力,认为神经系脊髓系诸病,现代医药犹未发明特效治法,而针灸可以治之,且功效确实;既经试验,均无闲言。
故此科处此中西汇通之时,可作桥梁,以为媒介;因对中西之学说均无格格不相人之处。
西医之病源病状,俱有凭证,绝无空谈;而针灸之治迹,更非虚妄。
故余不辞辛苦,埋头苦干,于中国针灸界或稍有贡献也。
察岁时于天道。
杨继洲云:夫人身十二经,三百六十节,以应一岁十二月,三百六十日。
岁时者,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此四时之正气。
苟或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暖,是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必飨泄,夏伤于暑,秋必痿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侯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焉。
是故天温日阳,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江而卫气沉;月始生,则气血始清,卫气始行;月廊满,则气血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天寒无刺,天温无灸,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天时而调之。
若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洋溢,络有留血,名曰重实;月廓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猬不别,沉以留士,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共5篇]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共5篇]第一篇: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标幽赋【出处】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
《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
本赋学术和艺术价值均高,是针坛文献的奇葩。
【歌诀】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
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出处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本赋学术和艺术价值均高;是针坛文献的奇葩..歌诀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观夫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静以久留;停针待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疼痛实泻;麻痒虚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胸满腹胀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疼;泻光明与地五..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剌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慎之大凡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立行..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剌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玄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注释①九针:见于灵枢;即镵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白话解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气未至;应根据虚实而候气..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迟不至则没有针效..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运用九针治病的方法;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北斗七星相应;在人体有众多穴位相助变化..毫针本身属金;有祛邪扶正的作用;针的长短变化如水;有疏通瘀滞凝结的作用;进针后针有斜正不同;如树木枝干;口中温针法如火;有助阳补虚的作用;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行..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虽然毫针只有三寸六分;细如毫发;但能贯通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奥妙..能调治五脏的寒热;补泻六腑的虚实..筋脉拘挛气血不通者;可以祛邪气通之;寒热痹痛者;可以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凡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精神集中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精神安定;而后施针行气;精神不集中者;不应针刺;神气定而后可以针刺和行针施术..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针刺以调气血为要;下手施术补母泻子是基本方法..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百会、涌泉和璇玑穴如天地人三才;大包、天枢与地机是上、中、下三部取穴..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阳跷脉、阳维脉及督脉、带脉属阳;主治肩背腰腿在表的病症..阴跷脉、阴维脉、任脉、冲脉属阴;主治心、腹、胁、肋在里的病症..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阳陵泉、阴陵泉、中脉阳跷、照海阴跷、三阴交、阳交六穴经气递相交接于两手两足并头部..二间、三间、少商、商阳、天井、肩井六穴相依分布在两上肢..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取穴的方法;必须明了同身寸;根据筋骨肌肉肥瘦长短度量取穴..取穴时根据部位或伸屈肢体或平卧或直立自然安定状态取之..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在阳部筋骨侧旁取穴;必取夹骨侧指陷中为正确;在阴侧筋骨间隙、胭窝部取穴必有动脉应指而为正确..取穴时以周围五穴相参照而采用一个穴位;则必然端准..取一经经穴;必须用其他二经作比较就可以准确..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头部与肩部的穴位繁多应详细分取;督脉任脉直行背腹;按分寸和椎体间隙;容易确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要明确经脉的标和本部;研究刺深与刺浅..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治疗疼痛宜取经脉交会穴;诊察和治疗脏腑的疾病;要仔细扪求期门、章门、京门、气海、血海和十二背俞穴、十二募穴的微细变化..经络气血阻滞应针灸原穴、络穴以及交会穴..更进一步掌握了经脉的根结和标本上下关系的理论;按此针刺则治疗疾病的范围就非常广泛灵活..采用迎随、呼吸、提插、捻转、开阖、疾徐等八种针法;在井、荥、输、经、合五门的特定穴上;以正气为主;以邪气为客;辨明邪正;补虚泻实则针效必然良好..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奇经八脉通八脉交会穴;是人身经脉的纲要;十二经脉连十二原穴;则是气血的枢纽..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气血行十二正经;一日中一时辰气旺一经;当此之时按子午流注选取全身六十六个井荥输原经合穴中的穴位针刺之法;才显示出针灸的奥妙..按时辰分取十二原穴玄妙深奥..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在本经..补泻的方法;不仅仅在调呼吸;而重要的是手指的捻转、提插、轻重、浅深的配合..要取速效还须选用本经和与之相表里的经脉穴位..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缪刺络穴法;即左侧有病而取右侧相应络穴;泻法可采用远部取穴;头上有病取足部穴位..上病下取..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巨刺与缪刺都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巨刺深入于经;缪刺浅刺在络;两者不同;但用毫针祛邪的道理是相通的..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根据经络的分布证候可知某经脉的虚实;诊察脉象的浮沉迟数;可分辨出某脏腑的寒证或热证..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幕;如待贵人..针刺之前要整理好针具;医者集中思想;精神贯注;如擒虎般沉着、果决;如待贵人一样庄重、审慎..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然后押手左手应重按穴位;刺手右手轻而徐缓地刺人;这样可使气散而不痛..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患者饥饿之时或恐惧严重;无论直立位或侧卧位针刺都易发生晕针..押手重掐穴位;不使患者看到进针情况;则坐卧位都不易发生晕针..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根据十天干推论气气血流注的变化;由五脏的五行分属;判断脏腑疾病的取穴;按时开穴;失其时则为阖..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针刺如发射弩箭;根据各种情况;适当时机处理;其疗效则如箭发应手而中..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三阴交和任脉上的阴交穴还有三焦经原阳池阳别可平定妇人血晕..照海、外关有催产下胎衣的功效..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崩漏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使用迎随补泻的方法;可使经络气血运行复常;治疗各种痹证和中风后的半身不遂..采用温针或灸可温补气血;固摄气血而治疗崩漏证、带下证..静以久留;停针待之..治疗上面各病都要留针较长时间;以待正气恢复..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取照海穴治疗喉中闭塞的症状;用大钟治疗心神失常痴呆..大抵疼痛实泻;麻痒虚补..一般疼痛证属实宜用泻法;麻痒不仁感多属虚应用补法..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五输穴中的“输”穴主治体重节痛;“井”穴主治心下痞满症..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心胁部胀痛、咽痛可针肝经太冲穴治疗..脾阳虚而胃痛;针公孙穴则愈..胸满腹胀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胸腹胀满不适;针刺内关;胁肋部疼痛;针刺支沟穴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肝病而筋挛骨痛取魂门穴行补法;肺病而体热虚劳咳嗽针魄户用泻法..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头风头痛可刺申脉穴和金门穴;眼睛痒或痛可泻光明穴和地五会穴..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剌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针刺心经郄穴阴郄可以清内热而治疗盗汗和小儿骨蒸内热..刺偏历有利小便的作用而治疗腹水症..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中风半身不遂可取环跳穴针刺;虚损宜补脾胃之阳;故可取胃经的天枢穴治疗..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按照时辰顺序午前卯后是辰时、巳时;此时尤上半月之月亮;人之气血由虚转实;应顺其势而用温补法..离左酉南是未时、申时;即午后;人之气血尤下半月之月亮;由实转虚;这是正常天人相应规律;因此应顺其势而用凉泻之法..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用针之后采用循法、扪针孔法、轻弹针法、留针法、呼吸补法、选母穴补法都可以补虚;而重提、疾去针、选子穴、呼吸泻法都可以泻实..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摇针动而速出针;不扪针孔;迎经脉流注顺序而刺;捻针向右皆泻法;可退热..重插进内;搓针法;随经脉流注顺序而刺;捻针向左都是补法;可以令寒转暖..慎之大凡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要谨慎凡危重病人;色脉症相逆者要谨慎处理;不可草率进针;大寒、大热、大风和阴晦的气候中;过饥、过饱、酒醉、过劳的患者都要注意禁忌审慎用针..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每月十五日是月望;不宜用补法;初一日是月晦日;不宜采用泻法..上弦月是初七、初八日不宜用泻法;下弦月是廿二日和廿三日都不宜用泻法..月朔是初一不宜用补法..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精心地诊断;详尽地掌握各种灸法;不要无谓地灸坏皮肤损伤肌肉;甚至造成坏病..研究医理;寻求疾病的原因和部位;以免针刺的穴位不准确精当..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禁灸处记载有四十九穴;禁刺穴除肺心膈肝脾肾俞外还有二十二个穴位;应谨慎..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立行..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刺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古时记载金朝高皇帝重病;李浩医师刺心之募穴巨阙后复苏..秦越人过虢国;太子患尸厥针刺百会、中极使太子苏醒..甄权治鲁州刺史库狄嵌臂痛;刺肩井和曲池穴后立即能援弓射箭..华佗刺悬钟和环跳穴使下肢瘫痪、跛足之人立时能行走..南宋的徐秋夫;夜闻鬼求治腰痛;便扎单人针腰俞穴;治好了痼疾..宋王纂针刺治一女被狐所惑的精神病;下针妖精即逃;其女病愈..还有针刺肝俞和睛明穴;使盲者复明;刺少阳经听会阳池穴;使聋人复聪的各种记载..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玄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啊距古时针灸医圣已经很久远了;针灸学逐渐走下坡路;有的人学习针灸未能得其精髓因而学术低下;有的人华佗持其高超的技术傲物性恶而犯禁被杀..愚笨的人平庸;智慧的人又偏于浅薄;难于理解和运用针灸玄妙的理论啊针灸学理论极为深奥;真正得其真传的能有几个人我上面的这些话对于初学针灸的人有些启蒙的作用吧;还请贤明高人指正..。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之阳早格格创做【出处】本赋做家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普济圆》、《针灸大齐》、《杨敬斋针灸齐书籍》、《针灸散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支录本赋.本赋教术战艺术价格均下,是针坛文件的奇葩.【歌诀】挽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讲,定形气于予心.秋夏肥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贫经络阳阳,多遇刺禁;既论净腑真真,须背经觅.本妇起自中焦,火初下漏.太阳为初,至厥阳而圆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终尾.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俯伏,气血有六百余候.脚足三阳,脚走头而头走足;脚足三阳,足走背而胸走脚.要识迎随,须明顺顺.况妇阳阳气血,几为最.厥阳、太阳少气多血.太阳、少阳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衰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几之宜,次察应至之气,沉滑缓而已去,重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热热而留徐;已至也,据真真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重;气已至也,如忙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早至而不治.瞅妇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寡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讲;短少火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者斜或者正;心躲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真应五止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罗妙理;虽细桢于毫收,共贯多歧.可仄五净之热热,能调六腑之真真.拘挛关塞,遣八邪而去矣;热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是刺者,使本神往而后进;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往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足处,与气血为主意;下脚处,认火木是基本.天天人三才也,涌泉共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天机.阳跷、阳维并督戴,主肩背腰腿正在表之病;阳跷、阳维、任、冲脉,去心背胁肋正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接,似绝而接五大;二间、二商、二井,相依而别二支.足睹与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瞅肉分.伸伸而得之,或者笔直而安靖.正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正在阳分郄腘之间,动脉相映.与五穴用一穴而必端,与三经用已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痛,与相接相贯之经.岂不闻净腑病,而供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供本别接会之讲,更贫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是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终究连八会,本是纪目;十二经络十二本,是为枢要.一日与六十六穴之法,圆睹幽微;一时与一十二经之本,初知要妙.本妇补泻之法,非呼吸而正在脚指;速效之功,要接正而识本经.接经缪刺,左有病而左畔与;泻络近针,头有徐而足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同,微针与妙刺相通.瞅部分而知经络之真真,视浮重而辨净腑之热温.且妇先令针耀而虑针益;次躲心内而欲针温.目无中视,脚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脚重而多按,欲令气集;左脚沉而缓进,不痛之果.空心恐怯,直坐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仄而出昏.推于十搞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止五净,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收机.阳接阳别而定血晕,阳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微,七星上应,寡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讲;短少火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者斜或者正;心躲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真应五止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罗妙理;虽细桢于毫收,共贯多歧.可仄五净之热热,能调六腑之真真.拘挛关塞,遣八邪而去矣;热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是刺者,使本神往而后进;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往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足处,与气血为主意;下脚处,认火木是基本.天天人三才也,涌泉共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天机.阳跷、阳维并督戴,主肩背腰腿正在表之病;阳跷、阳维、任、冲脉,去心背胁肋正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接,似绝而接五大;二间、二商、二井,相依而别二支.足睹与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瞅肉分.伸伸而得之,或者笔直而安靖.正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正在阳分郄腘之间,动脉相映.与五穴用一穴而必端,与三经用已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痛,与相接相贯之经.岂不闻净腑病,而供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供本别接会之讲,更贫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是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终究连八会,本是纪目;十二经络十二本,是为枢要.一日与六十六穴之法,圆睹幽微;一时与一十二经之本,初知要妙.本妇补泻之法,非呼吸而正在脚指;速效之功,要接正而识本经.接经缪刺,左有病而左畔与;泻络近针,头有徐而足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同,微针与妙刺相通.瞅部分而知经络之真真,视浮重而辨净腑之热温.且妇先令针耀而虑针益;次躲心内而欲针温.目无中视,脚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脚重而多按,欲令气集;左脚沉而缓进,不痛之果.空心恐怯,直坐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仄而出昏.推于十搞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止五净,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收机.阳接阳别而定血晕,阳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偏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绝;漏崩戴下,温补使气血依归.静以暂留,停针待之.必准者,与照海治喉中之关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痛痛真泻,麻痒真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谦而井主.心胀吐痛,针太冲而必除.脾热胃痛,泻公孙而坐愈.胸谦背胀刺内关,胁痛肋痛针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彩与天五.泻阳郄止匪汗,治小女骨蒸;剌偏偏历利小便,医大人火蛊.中风环跳而宜刺,真益天枢而可与.由是午前卯后,太阳死而徐温;离左酉北,月朔死而速热.循扪弹弩,留吸母而脆少;爪下伸提,徐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左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温.慎之!大凡是危徐,色脉不顺而莫针;热热风阳,饥鼓醉劳而切忌.视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粗其心而贫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供其本,免投针而得其位.躲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抑又闻下皇抱徐已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醉.肩井、直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坐止.秋妇针腰俞而鬼免重疴;王纂针接俞而妖粗坐出.与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终;剌少阳与接别,俾聋妇听夏蚋之声.嗟妇!去圣逾近,此讲渐坠,或者不得意而集其教,或者愆其能而犯禁忌,笨庸智浅,易契于玄止,至讲渊深,得之者有几?奇述斯止,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嫡险些童受之心开.【注释】①九针:睹于《灵枢》,即镵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少针战大针.【心语解】挽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妇讲,定形气于予心.秋夏肥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贫经络阳阳,多遇刺禁;既论净腑真真,须背经觅.救治徐病的要领,针刺有绝妙的效验.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更,决定病人的形骸战睦量分类.正在秋夏季节战对付肥人应浅刺,正在秋冬季节战对付肥肥的人应深刺.如果不钻研经络阳阳的变更,便会爆收违犯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医者如要商量患者净腑的真真,便必须诊察钻研经络教道.本妇起自中焦,火初下漏.太阳为初,至厥阳而圆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终尾.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俯伏,气血有六百余候.脚足三阳,脚走头而头走足;脚足三阳,足走背而胸走脚.要识迎随,须明顺顺.经脉运止起初于中焦,气血准时辰流注各经,从脚太阳肺经开初至足厥阳肝经一圈终而复初;正在中部从中府穴开初,止于期门穴.齐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经络正在身体的正里正里战上下部分集,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更征象.脚足三阳经的脚三阳经从脚走头,足三阳经重新走足.脚足三阳经的足三阳经从足走背,脚三阳经从胸走脚.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黑经脉流注的程序战目标.况妇阳阳气血,几为最.厥阳、太阳少气多血.太阳、少阳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衰血多者,阳明之位.况且相识阳阳经脉气血的几最为要害.脚足厥阳经、脚足太阳经少气多血;脚足太阳经、脚足少阳经少血多气;脚足少阳经多气少血;脚足阳明经多气多血.先详几之宜,次察应至之气,沉滑缓而已去,重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热热而留徐.已至也,据真真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重;气已至也,如忙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早至而不治.先相识各经脉气血几,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更,针下沉浮、滑真、缓早是气已至,针下觉重涩紧是气已至.气至有针感后,则思量热证留针,热证徐速出针.气已至,应根据真真而候气.气至,医者脚下犹如鱼吞钩饵的重而浮动感.气已至,则脚下如忙处幽堂深处不感觉.气速至则速效,气早早不至则不针效.瞅妇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寡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讲;短少火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者斜或者正;心躲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真应五止而可知.使用九针治病的要领,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斗极七星相映,正在人体有稠密穴位相帮变更.毫针自己属金,有祛邪扶正的效率;针的少短变更如火,有疏通瘀滞凝结的效率;进针后针有斜正分歧,如树木枝搞;心中温针法如火,有帮阳补真的效率;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止.然是三寸六分,包罗妙理;虽细桢于毫收,共贯多歧.可仄五净之热热,能调六腑之真真.拘挛关塞,遣八邪而去矣;热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虽然毫针惟有三寸六分,细如毫收,但是能领悟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奇妙.能调治五净的热热,补泻六腑的真真.筋脉拘挛气血短亨者,不妨祛邪气通之,热热痹痛者,不妨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凡是刺者,使本神往而后进;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往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凡是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粗神集结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粗神安靖,而后施针止气;粗神不集结者,不该针刺,神气定而后不妨针刺战止针施术.定足处,与气血为主意;下脚处,认火木是基本.针刺以调气血为要,下脚施术补母泻子是基础要领.天天人三才也,涌泉共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天机.百会、涌泉战璇玑穴如天天人三才,大包、天枢与天机是上、中、下三部与穴.阳跷、阳维并督戴,主肩背腰腿正在表之病;阳跷、阳维、任、冲脉,去心背胁肋正在里之凝.阳跷脉、阳维脉及督脉、戴脉属阳,主治肩背腰腿正在表的病症.阳跷脉、阳维脉、任脉、冲脉属阳,主治心、背、胁、肋正在里的病症.二陵、二跷、二接,似绝而接五大;二间、二商、二井,相依而别二支.阳陵泉、阳陵泉、中脉(阳跷)、照海(阳跷)、三阳接、阳接六穴经气递相接接于二脚二足并头部.二间、三间、少商、商阳、天井、肩井六穴相依分集正在二上肢.足睹与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瞅肉分.或者伸伸而得之,或者笔直而安靖.与穴的要领,必须明黑共身寸,根据筋骨肌肉肥肥少短度量与穴.与穴时根据部位或者伸伸肢体或者仄卧或者直坐自然安靖状态与之.正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正在阳分郄腘之间,动脉相映.与五穴用一穴而必端,与三经用已经而可正.正在阳部筋骨侧旁与穴,必与夹骨侧指陷中为粗确,正在阳侧筋骨间隙、胭窝部与穴必有动脉应指而为粗确.与穴时以周围五穴相参照而采与一个穴位,则必定端准.与已经经穴,必须用其余二经做比较便不妨准确.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头部与肩部的穴位繁琐应小心分与,督脉任脉直止背背,按分寸战椎体间隙,简单决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要粗确经脉的标战本部,钻研刺深与刺浅.住痛移痛,与相接相贯之经,岂不闻净腑病,而供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供本别接会之讲,更贫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是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治疗痛痛宜与经脉接会穴,诊察战治疗净腑的徐病,要小心扪供期门、章门、京门、气海、血海战十二背俞穴、十二募穴的微细变更.经络气血阻滞应针灸本穴、络穴以及接会穴.更进一步掌握了经脉的根结战标本上下关系的表里,按此针刺则治疗徐病的范畴便非常广大机动.采与迎随、呼吸、提插、捻转、开阖、徐缓等八种针法;正在井、荥、输、经、合五门的特定穴上,以浩气为主,以邪气为客,辨明邪正,补真泻真则针效必定良佳.八脉终究连八会,本是纪目;十二经络十二本,是为枢要.奇经八脉通八脉接会穴,是人身经脉的目要,十二经脉连十二本穴,则是气血的枢纽.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圆睹幽微;一时与一十二经之本,初知要妙.气血止十二正经,一日中一时辰气旺已经,当此之时按子午流注采用齐身六十六个井荥输本经合穴中的穴位针刺之法,才隐现出针灸的奇妙.准时辰分与十二本穴玄妙下深.本妇补泻之法,非呼吸而正在脚指;速效之功,要接正而正在本经.补泻的要领,不但是仅正在调呼吸,而要害的是脚指的捻转、提插、沉重、浅深的协共.要与速效还须采用本经战与之相内中的经脉穴位.接经缪刺,左有病而左畔与;泻络近针,头有徐而足上针.缪刺络穴法,即左侧有病而与左侧相映络穴;泻法可采与近部与穴,头上有病与足部穴位.上病下与.巨刺与缪刺各同,微针与妙刺相通.巨刺与缪刺皆是左病刺左,左病刺左;巨刺深进于经,缪刺浅刺正在络;二者分歧,但是用毫针祛邪的讲理是相通的.瞅部分而知经络之真真,视浮重而辨净腑之热温.根据经络的分集证候可知某经脉的真真,诊察脉象的浮重早数,可辨别出某净腑的热证或者热证.且妇先令针耀而虑针益;次躲心内而欲针温.目无中视,脚如握虎;心无内幕,如待贵人.针刺之前要整治佳针具,医者集结思维,粗神贯注,如纵虎般重着、果决;如待贵人一般庄宽、审慎.左脚重而多按,欲令气集;左脚沉而缓进,不痛之果.而后押脚(左脚)应重按穴位,刺脚(左脚)沉而缓缓天刺人,那样可使气集而不痛.空心恐怯,直坐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仄而出昏.,患者饥饥之时或者恐惊宽重,无论直坐位或者侧卧位针刺皆易爆收晕针.押脚重掐穴位,不使患者瞅到进针情况,则坐卧位皆阻挡易爆收晕针.推于十搞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止五净,察日时之旺衰.根据十天搞推论气气血流注的变更,由五净的五止分属,推断净腑徐病的与穴,准时开穴,得其时则为阖.伏如横弩,应若收机.针刺如收射弩箭,根据百般情况,适合时机处理,其疗效则如箭收应脚而中.阳接阳别而定血晕,阳跷阳维而下胎衣.三阳接战任脉上的阳接穴另有三焦经本阳池(阳别)可仄定妇人血晕.照海、中关有催产下胎衣的成果.痹厥偏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绝;崩漏戴下,温补使气血依归.使用迎随补泻的要领,可使经络气血运止复常,治疗百般痹证战中风后的半身不遂.采与温针或者灸可温补气血,固摄气血而治疗崩漏证、戴下证.静以暂留,停针待之.治疗上头各病皆要留针较万古间,以待浩气回复.必准者,与照海治喉中之关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与照海穴治疗喉中关塞的症状,用大钟治疗心神得常痴呆.大抵痛痛真泻,麻痒真补.普遍痛痛证属真宜用泻法,麻痒不仁感多属真应用补法.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谦而井主.五输穴中的“输”穴主治体重节痛,“井”穴主治心下痞谦症.心胀吐痛,针太冲而必除.脾热胃痛,泻公孙而坐愈.心胁部胀痛、吐痛可针肝经太冲穴治疗.脾阳真而胃痛,针公孙穴则愈.胸谦背胀刺内关,胁痛肋痛针飞虎.胸背胀谦不适,针刺内关;胁肋部痛痛,针刺支沟穴(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肝病而筋挛骨痛与魂门穴止补法,肺病而体热真劳咳嗽针魄户用泻法.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彩与天五.头风头痛可刺申脉穴战金门穴;眼睛痒或者痛可泻光彩穴战天五会穴.泻阳郄止匪汗,治小女骨蒸;剌偏偏历利小便,医大人火蛊.针刺心经郄穴阳郄不妨浑内热而治疗匪汗战小女骨蒸内热.刺偏偏历有利小便的效率而治疗背火症.中风环跳而宜刺,真益天枢而可与.中风半身不遂可与环跳穴针刺,真益宜补脾胃之阳,故可与胃经的天枢穴治疗.由是午前卯后,太阳死而徐温;离左酉北,月朔死而速热.依照时辰程序午前卯后是辰时、巳时,此时尤上半月之月明,人之气血由真转真,应顺其势而用温补法.离左酉北是已时、申时,即午后,人之气血尤下半月之月明,由真转真,那是仄常天人相映程序,果此应顺其势而用凉泻之法.循扪弹弩,留吸母而脆少;爪下伸提,徐呼子而嘘短.用针之后采与循法、扪针孔法、沉弹针法、留针法、呼吸补法、选母穴补法皆不妨补真,而重提、徐去针、选子穴、呼吸泻法皆不妨泻真.动退空歇,迎夺左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温.摇针动而速出针,不扪针孔,迎经脉流注程序而刺,捻针背左皆泻法,可退热.重插进内,搓针法,随经脉流注程序而刺,捻针背左皆是补法,不妨令热转温.慎之!大凡是危徐,色脉不顺而莫针;热热风阳,饥鼓醉劳而切忌.要审慎!凡是危重病人,色脉症相顺者要审慎处理,不可沉率进针;大热、大热、大风战阳晦的气候中,过饥、过鼓、酒醉、过劳的患者皆要注意禁忌审慎用针.视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每月十五日是月视,不宜用补法;月朔日是月晦日,不宜采与泻法.上弦月是初七、初八日不宜用泻法,下弦月是廿二日战廿三日皆不宜用泻法.月朔是月朔不宜用补法.粗其心而贫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供其本,免投针而得其位.粗心底诊疗,详尽天掌握百般灸法,不要无谓天灸坏皮肤益伤肌肉,以至制成坏病.钻研医理,觅供徐病的本果战部位,免得针刺的穴位禁绝确粗当.躲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禁灸处纪录有四十九穴;禁刺穴除肺心膈肝脾肾俞中另有二十二个穴位,应审慎.抑又闻下皇抱徐已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醉.肩井、直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坐止.秋妇针腰俞而鬼免重疴;王纂针接俞而妖粗坐出.与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终;刺少阳与接别,俾聋妇听夏蚋之声.古时纪录金往下皇帝重病,李浩医师刺心之募穴巨阙后复苏.秦越人过虢国,太子患尸厥针刺百会、中极使太子苏醉.甄权治鲁州刺史库狄嵌臂痛,刺肩井战直池穴后坐时能援弓射箭.华佗刺悬钟战环跳穴使下肢瘫痪、跛足之人坐时能止走.北宋的缓秋妇,夜闻鬼供治腰痛,便扎单人针腰俞穴,治佳了痼徐.宋王纂针刺治一女被狐所惑的粗神病,下针妖粗即遁,其女病愈.另有针刺肝俞战睛明穴,使盲者复明,刺少阳经听会阳池穴,使聋人复聪的百般纪录.嗟妇!去圣逾近,此讲渐坠,或者不得意而集其教,或者愆其能而犯禁忌,笨庸智浅,易契于玄止,至讲渊深,得之者有几?奇述斯止,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嫡险些童受之心开.啊!距古时针灸医圣已经很暂近了,针灸教渐渐走下坡路,有的人教习针灸已能得其粗髓果而教术矮下;有的人(华佗)持其下超的技能傲物性恶而犯禁被杀.聪明的人仄庸,聪慧的人又偏偏于肤浅,易于明黑战使用针灸玄妙的表里啊!针灸教表里极为下深,真真得其真传的能有几部分?尔上头的那些话对付于初教针灸的人有些开受的效率吧,还请贤明下人指正.。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原文】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chá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yú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译文】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
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
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
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
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
【原文】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xué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译文】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
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
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
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原文】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译文】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
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原文】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
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译文】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
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标幽赋原文:刍荛生于阴阳之中,萌芽于四时之际。
春日繁花似锦,夏日烈阳炎炎,秋日丰收硕果累累,冬日寒风凛冽。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亦随着阴阳四时的变化而感受生活的起伏。
然而,人类的视角与众生不同,他们拥有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能够通过文字来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人类的世界中,标幽赋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形式。
它以人类的视角,通过婉约的语言和深情的叙述,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标幽赋的创作源于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
标幽赋的创作源自人类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当春天来临,大地重新披上了绿装,花开满园,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梦境。
这时,标幽赋的笔触轻柔而细腻,宛如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夏天的标幽赋则更多地表达了人们对阳光和热情的向往。
夏日的阳光炙热而炽烈,人们汗流浃背,却依然怀揣着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
标幽赋以热情奔放的词句,描绘出夏天的热烈和活力。
秋天的标幽赋则更多地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和收获的感慨。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谷和丰满的果实让人们感到满足和幸福。
标幽赋以凝重的笔触,表达了人们对秋天丰收的期待和喜悦。
冬天的标幽赋则更多地表达了人们对寒冷和坚强的思考。
冬天的北风凛冽,大地寒冷而荒凉。
然而,人们依然坚守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标幽赋以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冬天坚强的敬意和追求。
标幽赋是人类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的结晶,它以人类的视角,通过文字来传达人类的感悟和情感。
标幽赋的创作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四时的变化,用文字去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标幽赋成为我们与自然对话的媒介,让我们在文字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标幽赋(杨氏注解)
标幽赋(杨氏注解)以有形调无形以无形治有形●无法胜有法法无定法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劫病之功,莫捷于针灸。
故《素问》诸书,为之首载,缓、和、扁、华,俱以此称神医。
盖一针中穴,病者应手而起,诚医家之所先也。
近世此科几于绝传,良为可叹!经云: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砭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此之谓也。
又语云:一针、二灸、三服药。
则针灸为妙用可知。
业医者,奈之何不亟讲乎?)察岁时于天道,(夫人身十二经,三百六十节,以应一岁十二月,三百六十日。
岁时者,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此四时之正气。
苟或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暖,是故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
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焉。
是故天温日阳,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冱而卫气沉。
月始生,则气血始清,卫气始行;月廓满,则气血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天寒无刺,天温无灸,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天时而调之。
若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洋溢;络有留血,名曰重实;月廓空而治,是谓乱经。
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又曰:天有五运,金水木火土也;地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热也。
)定形气于余心。
(经云:凡用针者,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定其血脉,而后调之。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
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
形气相得者生,不调者病,相失者死。
是故色脉不顺而莫针。
戒之戒之!)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经云:病有沉浮,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外壅,壅则贼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
内伤五脏,后生大病。
故曰:春病在毫毛腠理,夏病在皮肤。
故春夏之人,阳气轻浮,肌肉瘦薄,血气未盛,宜刺之浅;秋病在肉脉,冬病在筋骨,秋冬则阳气收藏,肌肉肥厚,血气充满,刺之宜深。
窦汉卿标幽赋中的金句
窦汉卿标幽赋中的金句
出处:《标幽赋》。
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
《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
原文节选: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译文: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
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
气未至,应根据虚实而候气。
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
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
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迟不至则没有针效。
《标幽赋》第四讲
《标幽赋》第四讲今天接着之前的讲, 先看条文,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 穷,寻根究源的意思. “不穷经络阴阳”这句的意思是不寻根研究经络和阴阳的变化.,就会出现“多逢刺禁”的情况. 刺禁,在内经中有一个专篇叫“刺禁论”,这篇里面提到不少不能针刺的地方,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这句的意思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一个医生,必须要认真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如果不明白经络阴阳的变化,那么在针刺治疗疾病的时候就会出现违反针刺禁忌的情况。
《皇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 《灵枢》主要就是讲针刺治疗疾病的,《灵枢》也叫《针经》,也就是说要学针灸,要深入了解针灸,这《灵枢》就必须要学习研究。
在《灵枢。
经脉》这篇当中说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说的是我们的十二经脉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可以用来调理人体的虚实,可以治疗疾病,作为一个医生,对经脉的认识不可不精通。
在宋朝窦材写了一本书,叫《扁鹊心书》,其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这句谚语应该不少人都听说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出处. 窦材,偏重于扶阳,喜欢灸关元,我的一些理路也是受窦材的影响。
这里给大家拓展一点传统中医流派知识, 据说传统中医流派分为两个大的流派, 一个是皇帝学派,一个是扁鹊流派, 《内经》《伤寒论》是皇帝流派, 《难经》是扁鹊流派,《难经》里面不少观点和《内经》是不同的,其由秦越人所著,后世都把秦越人当做扁鹊,其实秦越人只是扁鹊流派的一个传人。
皇帝流派喜欢著书立说,而扁鹊流派比较保守. 就和中国许多技术一样,一代只传一个人,其选择徒弟非常严格. 其核心内容都是口传心授. 窦材是扁鹊学派的传人,他说历史上只有三个扁鹊:“上古扁鹊者,扁鹊是也;中古扁鹊,秦越人是也;当世扁鹊,大宋窦材是也。
”当然,这里我们不做评价,但大家应该明白历代中医大家都非常注重经络。
那么经络是什么?中医讲的经络和西医讲的神经血管都是人体的调节系统, 神经血管我们解剖后看的见摸的着,而经络呢?络脉有部分可以看见,也就是浮络,这浮络指的是我们浅表的小血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幽赋白话解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
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
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
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
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
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
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
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
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
气未至,应根据虚实而候气。
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
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
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迟不至则没有针效。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运用九针治病的方法,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北斗七星相应,在人体有众多穴位相助变化。
毫针本身属金,有祛邪扶正的作用;针的长短变化如水,有疏通瘀滞凝结的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进针后针有斜正不同,如树木枝干;口中温针法如火,有助阳补虚的作用;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
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行。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虽然毫针只有三寸六分,细如毫发,但能贯通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奥妙。
能调治五脏的寒热,补泻六腑的虚实。
筋脉拘挛气血不通者,可以祛邪气通之,寒热痹痛者,可以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凡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精神集中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精神安定,而后施针行气;精神不集中者,不应针刺,神气定而后可以针刺和行针施术。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针刺以调气血为要,下手施术补母泻子是基本方法。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百会、涌泉和璇玑穴如天地人三才,大包、天枢与地机是上、中、下三部取穴。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
阳跷脉、阳维脉及督脉、带脉属阳,主治肩背腰腿在表的病症。
阴跷脉、阴维脉、任脉、冲脉属阴,主治心、腹、胁、肋在里的病症。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阳陵泉、阴陵泉、中脉(阳跷)、照海(阴跷)、三阴交、阳交六穴经气递相交接于两手两足并头部。
二间、三间、少商、商阳、天井、肩井六穴相依分布在两上肢。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取穴的方法,必须明了同身寸,根据筋骨肌肉肥瘦长短度量取穴。
取穴时根据部位或伸屈肢体或平卧或直立自然安定状态取之。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
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在阳部筋骨侧旁取穴,必取夹骨侧指陷中为正确,在阴侧筋骨间隙、胭窝部取穴必有动脉应指而为正确。
取穴时以周围五穴相参照而采用一个穴位,则必然端准。
取一经经穴,必须用其他二经作比较就可以准确。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头部与肩部的穴位繁多应详细分取,督脉任脉直行背腹,按分寸和椎体间隙,容易确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
要明确经脉的标和本部,研究刺深与刺浅。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
治疗疼痛宜取经脉交会穴,诊察和治疗脏腑的疾病,要仔细扪求期门、章门、京门、气海、血海和十二背俞穴、十二募穴的微细变化。
经络气血阻滞应针灸原穴、络穴以及交会穴。
更进一步掌握了经脉的根结和标本上下关系的理论,按此针刺则治疗疾病的范围就非常广泛灵活。
采用迎随、呼吸、提插、捻转、开阖、疾徐等八种针法;在井、荥、输、经、合五门的特定穴上,以正气为主,以邪气为客,辨明邪正,补虚泻实则针效必然良好。
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
奇经八脉通八脉交会穴,是人身经脉的纲要,十二经脉连十二原穴,则是气血的枢纽。
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气血行十二正经,一日中一时辰气旺一经,当此之时按子午流注选取全身六十六个井荥输原经合穴中的穴位针刺之法,才显示出针灸的奥妙。
按时辰分取十二原穴玄妙深奥。
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在本经。
补泻的方法,不仅仅在调呼吸,而重要的是手指的捻转、提插、轻重、浅深的配合。
要取速效还须选用本经和与之相表里的经脉穴位。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
缪刺络穴法,即左侧有病而取右侧相应络穴;泻法可采用远部取穴,头上有病取足部穴位。
上病下取。
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
巨刺与缪刺都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巨刺深入于经,缪刺浅刺在络;两者不同,但用毫针祛邪的道理是相通的。
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
根据经络的分布证候可知某经脉的虚实,诊察脉象的浮沉迟数,可分辨出某脏腑的寒证或热证。
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幕,如待贵人。
针刺之前要整理好针具,医者集中思想,精神贯注,如擒虎般沉着、果决;如待贵人一样庄重、审慎。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然后押手(左手)应重按穴位,刺手(右手)轻而徐缓地刺人,这样可使气散而不痛。
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
,患者饥饿之时或恐惧严重,无论直立位或侧卧位针刺都易发生晕针。
押手重掐穴位,不使患者看到进针情况,则坐卧位都不易发生晕针。
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
根据十天干推论气气血流注的变化,由五脏的五行分属,判断脏腑疾病的取穴,按时开穴,失其时则为阖.伏如横弩,应若发机。
针刺如发射弩箭,根据各种情况,适当时机处理,其疗效则如箭发应手而中。
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
三阴交和任脉上的阴交穴还有三焦经原阳池(阳别)可平定妇人血晕。
照海、外关有催产下胎衣的功效。
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崩漏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
使用迎随补泻的方法,可使经络气血运行复常,治疗各种痹证和中风后的半身不遂。
采用温针或灸可温补气血,固摄气血而治疗崩漏证、带下证。
静以久留,停针待之。
治疗上面各病都要留针较长时间,以待正气恢复。
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
取照海穴治疗喉中闭塞的症状,用大钟治疗心神失常痴呆。
大抵疼痛实泻,麻痒虚补。
一般疼痛证属实宜用泻法,麻痒不仁感多属虚应用补法。
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
五输穴中的“输”穴主治体重节痛,“井”穴主治心下痞满症。
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
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
心胁部胀痛、咽痛可针肝经太冲穴治疗。
脾阳虚而胃痛,针公孙穴则愈。
胸满腹胀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
胸腹胀满不适,针刺内关;胁肋部疼痛,针刺支沟穴(飞虎)。
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
肝病而筋挛骨痛取魂门穴行补法,肺病而体热虚劳咳嗽针魄户用泻法。
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
头风头痛可刺申脉穴和金门穴;眼睛痒或痛可泻光明穴和地五会穴。
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剌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
针刺心经郄穴阴郄可以清内热而治疗盗汗和小儿骨蒸内热。
刺偏历有利小便的作用而治疗腹水症。
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
中风半身不遂可取环跳穴针刺,虚损宜补脾胃之阳,故可取胃经的天枢穴治疗。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
按照时辰顺序午前卯后是辰时、巳时,此时尤上半月之月亮,人之气血由虚转实,应顺其势而用温补法。
离左酉南是未时、申时,即午后,人之气血尤下半月之月亮,由实转虚,这是正常天人相应规律,因此应顺其势而用凉泻之法。
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
用针之后采用循法、扪针孔法、轻弹针法、留针法、呼吸补法、选母穴补法都可以补虚,而重提、疾去针、选子穴、呼吸泻法都可以泻实。
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摇针动而速出针,不扪针孔,迎经脉流注顺序而刺,捻针向右皆泻法,可退热。
重插进内,搓针法,随经脉流注顺序而刺,捻针向左都是补法,可以令寒转暖。
慎之!大凡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
要谨慎!凡危重病人,色脉症相逆者要谨慎处理,不可草率进针;大寒、大热、大风和阴晦的气候中,过饥、过饱、酒醉、过劳的患者都要注意禁忌审慎用针。
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每月十五日是月望,不宜用补法;初一日是月晦日,不宜采用泻法。
上弦月是初七、初八日不宜用泻法,下弦月是廿二日和廿三日都不宜用泻法。
月朔是初一不宜用补法。
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
精心地诊断,详尽地掌握各种灸法,不要无谓地灸坏皮肤损伤肌肉,甚至造成坏病。
研究医理,寻求疾病的原因和部位,以免针刺的穴位不准确精当。
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
禁灸处记载有四十九穴;禁刺穴除肺心膈肝脾肾俞外还有二十二个穴位,应谨慎。
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
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