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傩戏的审美特质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傩戏,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民间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史上的“活化石”,能够展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
傩戏承载了丰富的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和艺术特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今天我们所说的“傩戏”,最主要指的是河南省鲁山县传承甚久的鲁山傩戏,它承载了丰富的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和艺术特色,在中国民间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鲁山傩戏起源于古老的苗族文化,并融合了中国传统的道教、儒教和佛教等宗教故事,形成了独特、丰富的表演形式。
鲁山傩戏的表演内容包括了祭祀、舞蹈、音乐、戏剧、杂耍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并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中,鲁山傩戏被视为一种神圣而重要的仪式,常被用于祈雨祈福、祭祀祖先以及祈求丰收等场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宗教文化意义。
鲁山傩戏的演出通常在春节期间进行,演员们身着五彩斑斓的戏服,面戴各式面具,通过歌舞表演来传达故事情节,展现出生动的表演技巧和戏剧魅力。
傩戏表演的角色分为“小傩”和“大傩”两种,其中“小傩”是表演者的化身,而“大傩”则是神灵的象征,代表着神圣的存在。
演员们在表演过程中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宗教仪式的净身洁净,在戏剧表演中,他们要奉献出自己最真挚的表演,以示对神灵的尊重和敬畏。
由于傩戏的表演内容具有神秘、神圣的特质,因此常常被视为一种祈福、祈雨的仪式,能够为人们带来好运和福祉。
饶有兴趣的是,傩戏还具有特殊的医疗和祛邪的作用,被视为一种具有驱鬼祈神、驱邪避凶等功能的宗教活动。
在古代,傩戏表演者也兼有神谕、医者等多重身份,他们通过表演和歌舞,可以感应到神灵的意志,并为人们送去福祉和庇佑。
在当地民间,鲁山傩戏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被用于治疗百病、祛病驱邪,为群众解除疾病和不祥。
傩戏还能够调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被视为一种能够化解矛盾、净化灵魂的宗教活动。
浅析湘西土家族傩戏的艺术价值及其传承
浅析湘西土家族傩戏的艺术价值及其传承作者:张晓阳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6期【摘要】根据史书记载,傩戏最早起源于远古夏商时代,它被视作中国戏曲的源头、活化石,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傩戏这门古老而传统艺术的发展步伐滞缓,对它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
本文针对湘西土家族傩戏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大量书籍查阅,对其艺术价值简要总结,并对其传承与保护提出建议,希望为家乡的傩戏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傩戏;艺术价值;传承【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一、傩戏的艺术价值湘西土家族傩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看,它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具有鲜明地域性和民族性的艺术特色,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历史缩影,对我国研究古代少数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傩戏从夏商时期发展,融合了歌曲、舞蹈,形成了独特的唱腔,成为历史上戏曲艺术的源头之一,这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湘西傩戏是由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宗教艺术,人们用傩戏来表达自己的期望与寄托,寄寓人们纳福消灾、招祥驱凶的信念,蕴含着湘西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
傩戏在发展中也在不断进步,傩戏中的祭祀部分取消,创新并发展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傩戏也成为土家人民的一种精神文化,成为土家人民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湘西土家族傩戏的传承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论民歌的创造中曾经提到过“我们可以说,民歌的作者首先是个人,其次是群众;个人草创,群众完成。
”这种民间民族音乐的创造方式和传承方式使得大部分民间民族音乐并不像文人音乐那般有谱子或是文字记载,民歌创造完成后由后人修改再加以创造后才逐渐定型,这种定型并非是固定的,群众可继续创造加以修饰。
正是因为我国民间民族音乐这种独特的创造方式和流传形式,使我国的民间民族音乐变得更加有研究价值,也让我们当代人去进一步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将这种音乐文化继续传承给我们的后人,让这些珍贵的音乐文化继续谱写我们的生活,此文根据傩戏的存活现状及原因作出了概括,并总结出传承与发展的方向及措施。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1. 引言1.1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傩戏,这个神秘而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如同一颗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宝石,闪烁着远古的光芒。
它起源于古代的巫术仪式,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和传统习俗,被视为连接人与神灵之间的桥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傩戏的表演场景往往设在深山密林之中,只有在特定的节日或仪式上才会得以展现。
演员身穿古装,戴上面具,化身为神灵的使者,引领着观众进入神秘的仪式世界。
他们舞蹈起来,歌唱起来,仿佛是古代祭司在向神祇祈祷的场景再现。
2. 正文2.1 神秘的傩戏起源神秘的傩戏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传说是由古代巫师为了祈祷丰收和驱除恶鬼而发展起来的。
据史料记载,傩戏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大山深处,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祭祀仪式的民间艺术形式。
传说中,傩戏表演者被认为是受神灵附体的特殊存在,他们可以借助傩戏表演来与神灵沟通和传递祈福之意。
傩戏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仪式,由于其神秘和神圣色彩,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传统仪式和娱乐性质的表演形式。
傩戏的表演内容多是围绕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展开,舞台上的角色扮演和歌舞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具有仪式感的氛围。
2.2 傩戏的传承与发展在传承的过程中,傩戏逐渐融合了各地不同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多样化的表演方式。
不同地区的傩戏在表演内容、服饰和舞蹈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
在现代社会,傩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傩戏的传承面临着困难。
一些文化爱好者和专家学者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傩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举办演出、展览和研讨会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傩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2.3 傩戏表演的特色和意义傩戏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傩戏承载着丰富的祭祀文化和民间信仰,是人们表达敬畏和崇拜之情的一种方式。
傩戏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礼仪:傩仪
中国古代礼仪:傩仪古代礼仪是极其繁琐复杂的。
再如生活中高禖(méi),是乞子之祀。
《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天子亲往。
”玄鸟就是燕子。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古代相传,简狄吞鸟卵,而生契。
契是商民族的始祖。
高禖是求子之祭,在玄鸟由南方北归之日举行,可能与此故事有关。
一说高禖之神是女娲。
清代学者王引之认为,“高”是“郊”的假借字,所以祭于郊外。
看来,高禖是远古妇女乞求生育之祭的延续和发展。
高禖之祭,设坛于南郊,后妃率九嫔等参加。
高禖之祭始见于《汉书·武五子传》。
汉武帝年二十九始得太子(戾太子),乃“为立禖”。
魏晋南北朝,各国皆有高禖之祭,但直至唐、宋时才依照礼经制定了礼仪。
宋代高禖坛,以青帝为高禖,于春分之日行礼。
金代高禖祀青帝,在皇城之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正位祭的是昊天上帝,台下才设高禖神位。
清代无“高禖”之祀,而有“佛立佛多鄂谟锡玛玛”之祭,又称“换索”,据说主要目的是保婴。
司祝歌祷辞云:“聚九家之彩线,树柳枝以牵绳,举扬神箭,以祈福佑,以致敬诚。
某年生小子,绥以多福……。
”(《清史稿·礼四》)这是满族的传统习俗。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
致福曰礼,成义曰仪。
在古代,类似于一些特殊的祭祀活动,有庆祝古代妇女生育之事等等。
在现在的民间也还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还很发达。
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
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
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
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
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
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
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
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
傩仪,在殷墟卜辞中已有记载,周代则更盛。
王室和诸侯代表国家举行的叫“国傩”,全国上下一起举行的叫做“大傩”,民间举行的叫做“傩戏”,民间举行者带有浓厚的娱乐成分傩仪一般是在每年的最末一天,国傩最为隆重,由十至十二岁的男童身披熊皮、带着四只眼的假面具,穿着黑上衣、红裤子,一手挥着戈,一手扬着盾,排成大队从宫室的角落起跳跃呼号,驱逐疫疠,一直轰赶出宫城,埋入大河(示意),以求一年的平安吉祥。
傩舞的原生态艺术特色
傩舞的原生态艺术特色江西南丰傩舞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本文对传统南丰傩舞舞蹈动作的特点、服饰的艺术特色、音乐的风格、形式、种类及南丰傩舞面具形成的渊源和规律进行整理和分析,阐述南丰傩舞鲜明地方风格和独特神韵特色的同时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
江西南丰傩舞文化历史悠久,傩风盛行。
与周边省市的傩文化相比,南丰傩舞更古老稚拙,更粗犷豪放,更具原生态特征。
它们大多保存了古老的驱疫逐鬼的祭祀内容,融合了明清时期社祭中娱神乐人的习俗,渗透了社祭的神人角色,显示出了传统的科举进仕文化主题和人文精神的内涵[1](P141-145)。
南丰傩舞的这种历史渊源和浓郁的原生态性质,决定了它在动作、服饰、音乐、面具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南丰傩舞的舞蹈艺术特色南丰傩舞的舞蹈形式,有大傩仪式舞和大傩娱乐舞两种。
大傩仪式舞不多,大傩娱乐舞主要是借娱神而娱人,分为单人舞和多人舞。
单人舞,由一人表演、结构完整、塑造人物并抒发人物内心感情。
多人舞,大多由两人以上表演、结构完整、有独立主题、内容和一定的情节。
不管是大傩仪式舞还是大傩娱乐舞,也不管是单人舞还是多人舞,其舞蹈特色都十分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戴面具表演。
面具是古傩的主要特征,南丰傩舞都脸戴面具,身穿彩衣,手持道具,合着音乐,应着节拍,霍然起舞。
演出时“手脚弯钩身段圆"是傩舞基本动作的规律。
艺人戴不同的面具,依照着规律,配以不同情绪音响节奏,可刻画出不同性格的人物。
傩谚云:“发怒晃头笑抖肩,手舞足蹈顺一边,快慢缓急看人面(指角色),一举一动合鼓点。
”二是具有鲜明的节奏性。
因傩舞戴面具表演,作为舞蹈三个基本要素之一的舞蹈表情由于面具表情的固定,而无法表现多样化。
这使得舞蹈另一基本要素——节奏显得更加鲜明。
许多表现英雄神将的独舞和双人舞,都力度强、速度快、幅度大,具有粗犷豪放、雄健明快的风格。
三是具有巫舞特征。
禹步手诀是临川傩舞的一个重要特征。
南丰傩舞通常有五种巫步、四种手诀。
浅析湘西土家族傩戏的音乐特征
浅析湘西土家族傩戏的音乐特征作者:张晓阳赵玲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6期【摘要】湘西土家族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因土家人民的信仰文化而形成的独具土家族风俗特色的“傩戏”成为了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被视为中国“戏剧艺术之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本论文通过实地考察以及书籍查阅,对湘西地区傩戏的音乐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主要包括音乐结构、唱腔、曲式结构,希望此文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研究能提供微薄之力。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傩戏;音乐特征【中图分类号】J852 【文献标识码】A一、湘西土家族傩戏的起源傩戏在湘西土家族中原本是一种逐疫驱邪的仪式,傩戏也是土家人民为了迎接傩神消灾、酬谢傩神还愿而唱的戏。
土家人民认为傩神是能给人们带来平安、五谷丰登、儿孙满堂、凡事兴旺的福星。
旧时人们遇到三灾八难时,便认为是鬼神在作怪,于是在傩神前祈求平安,并允诺在将来遇到好日子便前来还愿,感谢神灵的庇佑,由此土家人有了“冲傩还愿”的民俗活动。
“一傩冲百鬼,一愿了千神”这种说法流传在土家民间,土家族人们要求得到傩神的庇佑,便举行奉敬、酬谢傩神的仪式活动,还傩愿的仪式冗长复杂,除了仪式外还有吹打唱跳,形成了独特的民间传统戏曲,这便形成了傩戏。
二、湘西土家族傩戏的音乐特征(一)傩戏的音乐结构土家傩戏的音乐结构主要包括土家族的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戏曲、民间说唱音乐、民间器乐等,这种根据土家民俗生活及音乐改编而成的傩戏,其戏曲音乐特征是质朴而又通俗易懂的,同时也折射出土家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征。
1.民间歌曲傩戏这种祭祀活动是土家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除了是一种信神活动外,另外也是人们自娱自乐的民间活动,因此傩戏利用土家族的民间音乐作为基础让傩戏更为通俗易懂。
土家族是一个歌唱民族,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不断地创造改编,由此产生的民歌多不胜数。
土家族傩愿戏的舞蹈形态及表现特征
土家族傩愿戏的舞蹈形态及表现特征【摘要】本文从傩舞的音乐形态、舞蹈动作、常见的脚下舞步以及舞蹈的动态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并对傩舞所表达的民族情感、精神内涵等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土家族傩愿戏舞蹈形态表现特征湘西北、黔东北和鄂西南边境的武陵地区,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白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在长期劳动、生息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其中傩文化以其独特的风姿,如同一朵绚丽的奇葩开放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
土家族的傩愿戏又名傩戏或土地戏,是一种以还愿为依托,以傩坛为载体,以祭仪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戏曲艺术,也是傩文化中一种特定的形式,最早在土家族中流行,后逐渐被其他民族所接受。
一、傩愿戏的溯源及主要表现形式傩愿戏,实际上是还傩愿和傩戏的总称,最初是土家族还愿者为求子、除疾、祈寿而许以的傩愿,在还愿时根据还愿的情况与祭神的情况和祭神的需要举行的一种艺术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由巫师着麻衣装香念经、吹牛角、击鼓鸣锣、载歌载舞演出一些宣传宗教迷信的戏曲或表演一些传说故事。
经过长期的发展,傩愿逐渐有了角色、说白、唱腔、曲牌等30多种艺术形式,剧目增加到200多个,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地方戏曲。
1、傩愿戏的祭祀仪式傩愿戏有一套完整的祭仪,俗称二十四戏,又称二十四堂法事,具体名目为:《发功曹》、《催旗》、《操兵》、《迎神》、《修造》、《开山》、《打路》、《扎寨》、《请神》、《窖茶》、《开洞》、《戏猪》、《出土地》、《点唱》、《发猖》、《抱卦》、《收兵》、《扫台》、《邀?》、《祭将》、《立标》、《勾愿》、《撤寨》、《送神》。
还有一套简略的祭仪,称正八出,具体名目为:《发功曹》、《迎神》、《扫台》、《扎寨》、《开山》、《出土地》、《祭将》、《勾愿》。
其形式多为装扮角色(人、神、鬼、怪)的歌舞、百戏表演,其中的部分祭仪已同于近代戏曲的小戏。
建国后,文化部整理发掘了这一剧种,剔除其中的封建糟粕,增加了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至此傩愿戏成为了各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
湘西凤凰傩堂戏的音乐形态及审美特征
湘西凤凰县地处武陵山脉南部 ,云贵高原东侧 ,地势 由西北向东 南呈阶梯状倾斜 ,自古 以来一直是苗族 和土家族的聚居地 。远古苗族 生 活 在 黄 河 流 域 ,祖 先 蚩 尤 曾与 炎 黄 部 落 作 战 ,失 败 后 苗 裔 退 居 江 汉 、洞 庭湖 一 带 ,建 立 三 苗 国 。商 周 时 ,三 苗 国被 破 ,苗 祖 迁徙 到湘 西 “ 溪 ”一 带 ,即今 湘 西 、黔东 等 地 ,又 由湘 西 分迁 到 西 南 各 地 。 五 土家族具有长远的历史渊源 , 凤凰古城的土家族据考证可能是 巴人后 裔 。春秋战国时期 ,凤凰 当时是三十六郡 中的黔中郡 ,为 “ 五溪苗蛮 之地” ,属于楚国疆域 ,汉文化 已经影响到了这里 。《 书 ・ 汉 地理志》 说 “ 楚人信巫鬼 ,重祭祖” ,酬神祭鬼更加盛行 ,屈原的《 九歌》 实际反映 是 巫 师 的 “ 俗 ”活动 。 自从 春 秋 战 国以后 ,凤 凰 就一 直 处 于 巫 楚 文 祭 化 的历 史 氛 围 中 。元 朝 设 五 寨 司 ,属 思 州 安 抚 司 ,这 是 土 司 政 权 时 期 ,当时 的土 司王非常崇拜 由楚人 、巴人 、外来 汉人带来 的巫楚 文 化 ,相信神灵 的力量能保佑人们祛病消灾 ,于是把汉人 民间流传的傩 文化推广到凤凰境内 ,凡是有重要的祭祀活动便命人们头戴面具 ,身 穿巫衣 ,唱神歌跳神舞 ,加 以人们 的呐喊助威与锣鼓配乐而形成 了今
成 了最 初 的凤 凰傩 堂戏 。
湘西风凰傩堂戏音乐乐曲具有一种朴 素美 ,总体来 说它的结构非 常简单 ,具有典型的土家族音乐曲式特点。其句子多为上下句式 ,上 句长于下旬。傩堂戏唱腔音乐的内容决定 了多种曲式结 构的产生 ,这 些内容包括 了音乐形象 、与其他 民间音乐 的关联 ,还有多种戏曲矛盾 冲突等等 ,凤凰傩 堂戏唱腔音乐 的曲式变化和发展也是 随着内容的变 化而来的 ,最初的曲式结构只有基本的一句式体裁 ,用于傩师在做法 事 的时候 唱诵 ,相 当于佛教、道教中祈求神明的祷词 。后来傩堂戏与 其他地方戏 曲、地方小戏 、民间音乐相融合 。在唱腔种类 、表演剧 目、 人物角色上增加 了很多新 的元 素 ,音乐 曲式结构上也发展壮大其来 , 产生了多种 曲式结构的旬式 。傩堂戏音乐中以徵 、角调式为主,羽调 式次之 ,宫商调式少见 ,多双重调式 ,临时变调和转调是傩堂戏唱腔 的一 大特色。音阶 以三、四、五声为主 ,有 时也有偏音 出现 。在旋法 特征方面 ,由于凤凰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在这里苗族与土家族都拥有 属于 自己民族风格 的不同的傩堂戏唱腔 ,与 当地的民族文化 、楚文化 、 巫文化 、土家文化结合起来 ,苗族傩堂戏 ,土家族傩堂戏 ,汉族傩堂 戏都记载着凤凰的历史风貌 ,也承载着凤凰的的希望与理想 ,傩堂戏 也因与少数 民族音乐结合 ,而产生了多种不 同的旋律特征。 凤凰的傩堂戏剧 目发展 ,较其他地方傩堂戏剧 目来说还算是很 丰 富的 ,由此它的唱腔分类就更加细腻 了。早期 的凤凰傩堂戏演 出剧 目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摘要】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表演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神秘的仪式和表演形式,让人不禁为之着迷。
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傩戏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成为文化瑰宝。
随着时代的变迁,傩戏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扎根于传统文化,又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只有不断努力保护和传承傩戏,才能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其继续在时代的长河中流传下去,成为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已经深深烙印在历史的一页上,时代在变迁,但其独特的魅力永不褪色。
【关键词】引言:正文:1. 傩戏起源于远古时代2. 傩戏的神秘仪式和表演3. 傩戏传承与发展4. 傩戏在现代社会的影响5. 傩戏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结论:1. 引言1.1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傩戏,这个古老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一直隐藏在大山深处,被誉为远古回音的传承者。
傩戏这个独特的表演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其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民间传统戏曲中的珍贵品种。
傩戏承载了古代祭祀仪式的传统,融合了古老的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表达方式。
傩戏被视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同时也引发了对其保护和传承的讨论和关注。
傩戏,如同一座沉睡已久的文化瑰宝,隐藏在中国大山深处,静静地等待着被发现和传承。
2. 正文2.1 傩戏起源于远古时代傩戏起源于远古时代,可以追溯至四千多年前的夏代。
据史料记载,傩戏最初是一种祭祀活动,用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随着时代的变迁,傩戏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神秘意义的表演艺术形式。
在远古时代,傩戏表演者常常身着奇异的装束,戴着神秘的面具,通过舞蹈、歌唱和表演来模仿神灵的神态和动作。
他们相信透过傩戏的表演,可以接受神灵的指引和庇护,使人类远离疾病和灾祸。
论鄂西土家族傩戏艺术音乐文化的特征
论鄂西土家族傩戏艺术音乐文化的特征摘要傩戏又称为中国的“活化石”,在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化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它结合了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并融合了社会的宗教、人类、历史等学科。
本文通过鄂西土家族傩戏的音乐文化、唱腔、器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阐述分析了其音乐文化的特征、对弘扬和挖掘民间文化遗产的意义。
关键词:鄂西土家族傩戏音乐文化中图分类号:J852 文献标识码:A傩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文化形式,其出现的具体时间我们已经无从追溯了,但傩礼在中国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周代傩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在春、秋、冬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国傩、天子傩和大傩,可见傩戏在中国古代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根据社会等级制度和作用的不同,傩戏的编制也会有相应变化。
除了皇宫中表演具有高规格的傩戏外,在民间也有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傩戏演出,这种带有鲜明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傩戏在高度发展之时还一度传入了其他亚洲国家及地区,越南、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到现在还保留着傩戏的某些艺术形式。
在土家族,傩戏最初是用来在腊月驱逐疫邪、谢神还愿的宗教仪式。
土家人民信奉傩神、土地神等,以冲傩还愿为目的的活动在长期的发展中和舞蹈、歌唱联系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傩戏这一特殊的表演形式。
据崔在辉《“中国戏剧活化石”――恩施傩戏》中的记载,140多年前,有一位湖南艺人玩“汉流”到鄂西的恩施,将傩戏带到那里。
由此“汉流”我们可以看出,恩施傩戏并非土生土长。
它由汉族传入后和本地文化相结合,适应了当地土家族的宗教需要,在当地生根发芽,并蓬勃发展起来。
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改革使社会有了大的转型。
作为傩文化根基的农村,大部分青年进入城市,傩文化渐渐失去了欣赏对象甚至是演员,只有老一辈的傩戏艺人在艰难维持表演。
2001年5月,联合国际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19个项目中就有中国的昆曲。
研究傩面的造型特点
研究傩面的造型特点作者:蔡妮娜单位: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谭学朝热衷做多面傩面,这已经远离了傩祭仪式的需要,上升成为一种艺术的再造。
正是这种不断探索,不断挑战自我的创造精神,使得鄂西土家地区的傩面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有别于其它地区傩面的批量化生产。
艺术的夸张、凶神傩面的产生凶神傩面一般都有一种威严感。
这种题材常常取自于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比如阎罗王、判官、牛精等,这类傩面最突出的部分就是眼睛,凸出的眼球大而圆,显得炯炯有神。
眉毛又粗又长,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又大又圆,鼻子下面有的装有大胡子。
面具的嘴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有的面具在牙齿两边还有尖利的獠牙,有的獠牙朝上有的则朝下,从而使得令人心悸的神秘感和威慑感充斥着傩面。
面具的头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有的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
傩面具的威严感主要体现在对神灵崇敬的塑造上,而现代傩面具则更多地迎合人们避邪驱鬼的寓意,大多采用头上长角、嘴吐獠牙、眉毛倒竖、眼珠暴突等夸张手法,突出这些神祗的勇武、剽悍、威严的精神气质。
如关公、二郎神、开山大将作为善神,但造型手法上却有着凶神的特征。
土家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区,因此对山神的崇拜自然放在首位,开山大将怒目圆睁、锐利的獠牙、血盆大口正在为民除害。
鄂西土家族过去是个狩猎的民族,二郎神即是水神又是猎神和山神,所以土家人敬奉甚勤,在鄂西土家傩面中以武二郎居多,也有文二郎。
二郎神(如图二)最大的特点是三只眼睛,鄂西土家傩面的二郎神极其夸张,一只大眼睛竖在额头中部,又粗又宽的眉毛里整齐的竖列着六只小眼睛,且左右对称,大鼻子上一竖二横着三只小眼睛,下巴处也设计了一只月牙状的眼睛,耳朵的装饰是由两只眼睛组合成的太极图形,甚至连额头的漩涡装饰图形也似两只眼睛,整个面部共有25只眼睛,更为奇妙的是这么多眼睛居然没有一只造型是一模一样的,并且还是双面傩的设计,正着看是一个面部表情,倒过来看又是一种面部表情,可见土家艺人高超的技艺。
傩堂戏面具造型艺术
傩堂戏面具造型艺术德江傩堂戏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称赞德江傩堂戏面具为可贵的艺术珍品,不仅有文物价值,而且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傩面具是德江傩堂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刻画傩戏人物性格特征和面部神态的主要道具。
由于受到地域风情因素的影响,各傩艺班子的人物面具造型各异,具有独特的整体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造型,形成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德江傩面具艺术形态。
傩堂戏中所涉及的人物角色达56个之多,呈现出160多种面具艺术造型,傩面具造型依人物性格和司职任务而不尽相同。
按照傩面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可以将傩堂戏面具分为三种类型来探讨。
一、以神话传说为原型以神话传说剧目人物为原型的面具造型形态可以归为两种一种为凶面,面具造型人兽参半,呈现出凶狠、狰狞的艺术特征;另一种为善面,面具造型呈现正直善良、和善可亲的艺术形态。
1凶面造型1开山猛将是傩堂戏中最凶猛的镇妖神祭之一,在傩堂戏的表演中他手执大斧,横扫十方邪恶、五方魔鬼,为各路神祭开辟道路,为人们追魂纳魄。
传说中的开山身高一丈二尺,头长一对红色犄角,力大无穷,神勇善战,是蚩尤手下的一员爱将。
对于这一传说中英勇善战的人物,人们希望借助他的威力来震慑鬼怪。
因此,民间艺人把开山面具塑造成头长犄角、暴眼凸睛、面肌暴绽、獠牙交错的艺术形象。
面具造型粗看上去狰狞凶恶,细看却有一种彪悍凛然的气魄,凶狠中透着正气。
2开路将军和押兵仙师这两个面具在造型上有共同之处。
相同的是他们头上都长有一个犄角、暴眼凸睛、倒立火焰眉、有獠牙。
不同的是,开路将军是豁嘴,只有两颗獠牙;押兵仙师是平嘴,有四颗獠牙,而且押兵仙师的额头上挂着一个圆镜,据说是照妖镜。
开路将军的豁嘴口直通鼻翼,从雕刻的角度来说,这并非民间艺人的雕刻之误,而是民间艺人对他传神之处的刻画,据说开路喜欢啖鬼,极易崩坏牙齿,故而形成豁嘴。
另外,开路将军的两颗獠牙是从下面往上长的,咬住了上嘴唇。
民间称下齿咬上唇的造型含义为地包天,给人一种威严、刚正、憨厚的形象;而上齿咬下唇的造型为天包地,表现彪悍、勇猛、粗野的形象。
试论江西土家族傩戏面具的艺术文化传承
用 面具 , 我 国傩 戏 文化 发 展 迅 速 , 以 江 西 土 家族 的傩 戏著 称 。 傩 戏 体 现 了 当地 的 民 风 、 民俗 , 更 是 一 种 审 美 追 求 。 傩 戏
是人们对 于生活的一种 向往 , 但是随 着老一 辈傩戏 艺术 家的逝去 , 更多的年 轻人 并不懂这 项艺术, 这使得傩戏的传承 出
湖 北 函授 大 学 学 报 ( 2 O 1 7 ) 第3 O卷 第 l 2期 总 第 2 0 2期
试 论 江 西土 家族 傩 戏 面具 的艺 术 文 化 传 承
( 九 江职业大 学艺术 学院 , 江西九江
要] 我 国傩 戏文化具有 多年 的历 史, 傩戏与神 有关 , 常见 于宗庙 的祭 祀 文化 中。正是 由于此原 因, 傩 戏 常使
相结合 , 建立旅 游商 圈 , 吸引旅客 进入境 内旅游 。并且 打造 独 特 的文 化区 , 使其 能够 吸引游 客 , 从 而 能实现传 承 的 目的。全 面开发傩戏 面具 文化艺术 , 保证 其获得 经济支持 , 开发 傩戏 面
二、 江 西 土 家 族 傩 戏 面 具 文 化 的 传 承 策 略 随着 人 类 封 建 思 想 的淡 化 , 傩 戏 这 种 祭 神 祈 福 的 活 动 逐 渐 退 出了历史舞 台。作 为一 种封 建祭拜 活动 , 当然 是不 可取 的 ,
、
江 西 土 家 族傩 戏 面具 的艺 术 文 化 特 征
戏 面 具 艺术 , 如 图片 、 视频 等 , 采 用多样 化 的传承 手段 , 致 力 于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2 0 1 5年 江 西省 社 科 规 划课 题 “ 江 西 民 间 艺术 的 生 产 性 保 护 与 开 发 研 究” 的 阶段 性 成 果 ( 课题 编号 : 1 5 V S Q O 3 ) 。 作者简介 : 程菲( 1 9 7 5 一) , 江西 九 江人 , 九 江 职 业 大 学艺 术 学院 副 教 授 , 江 西 省 职 业 教 育 艺 术 委 员会 副 主 任 , 九江市 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 , 研 究 方 向
宁都中村傩戏的审美特征与传承价值
王 颢
(赣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江西宁都中村傩戏被称为“戏剧活化石”。它根植于中村人民的生活之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作为客家先民祭祀的产物,中村傩戏体现了原始崇拜思想和群体审美意识,具有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
关键词:中村傩戏;审美特征;传承价值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9-0271-03
一、宁都中村傩戏概述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历 史悠久,文风鼎盛,自古以来被誉为“文乡诗国”。 宁都是中原客家先民南迁的集散地和发祥地,属于 纯客县,境内客家文化民俗遗存丰富,至今仍然保 留着古老的民俗文化。中村隶属于宁都县黄石镇, 建村迄今已有 600 余年,是一个具有丰厚历史文化 底蕴的客家村落。当地村民信仰多元,傩神信仰是 其重要信仰之一,傩戏也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文化 活动。 “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出现是很早的, 一般认为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1]关于傩的 起源与产生,人们普遍认为,傩作为是一种原始宗教 活动,历史悠久,风格原始古朴,具有中国传统特色 的文化形态。傩主要用于迎神驱邪,祛灾纳吉,通过 仪式活动乞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以获得 心灵上的满足。巫傩之风素来在赣南盛行,如兴国县 盛行的“跳觋”。在农业社会甚至更早,巫傩之术作 为一种古朴的信仰,是人类与自然沟通的媒介,与人 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村傩戏如今依然 以它独有的方式,保留和传递着古老的信息。 傩戏根据表演形式分为“哑傩(又称闭口傩)” 和“开口傩”,中村傩戏属于开口傩,有唱腔、对 白和故事情节,结构上分为祭祀和剧目表演两个部 分。傩戏表演是中村重要的民俗活动,与村里禳神 仪式相关联。傩戏表演每年有春秋两次表演季,并 有固定的时间段,春季表演从正月初二开始,直至 正月十六,为期十五天;秋季表演从九月十一开始, 至九月十七结束。表演场地主要包括两个区域:一 是在傩神庙,也被称为福主庙,傩神庙里供奉着主
刍议傩舞的文化审美功能和健身价值
刍议傩舞的文化审美功能和健身价值作者:苏华曹丹丹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12期摘要:傩舞是一种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间舞,最初傩舞是用来驱鬼、逐疫、祭祀的,是民俗礼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被文化界和艺术界所重视,至今在广西、江西、湖南等地还广为流传。
[1]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针对傩舞艺术特色、形态特征、历史渊源以及生态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则从傩舞的文化审美功能和健身价值为着手点,为正确认识傩舞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傩舞;文化;审美功能;健身价值一、傩舞的审美功能同其他舞蹈一样,傩舞艺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演变和文化的进程息息相关,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
傩舞是一项“美”的运动,它通过各种人体动作,将美展现得丰富多彩且生动形象。
[2]因此,就从形式美、生活美和社会美等角度对傩舞的文化审美功能进行挖掘,使傩舞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形式美傩舞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面具和服饰两个方面。
下面,就从面具和服饰两个方面来对傩舞的形式美进行详细解说。
首先,对于傩舞来说,面具是一个重要的形式要素,傩舞所用的面具颇具神韵、层次分明、内涵丰富,并且它是神的象征,表现出神的性格特点,体现着原始宗教与图腾崇拜的有机结合;[3]其次,服饰也是傩舞的一大亮点。
傩舞的服饰极具地域性特点,无论是色彩搭配还是服装风格亦或是装饰形式都具有多元化特征,而且傩舞的服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
(二)生活美傩舞,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
在那个时代,对于对自然现象充满恐惧和神秘感、且又无能为力的原始人来说,巫术活动是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而存在的。
将这些巫术活动与舞蹈元素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性质的舞蹈,这种舞蹈不仅为古代人们心中树立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同时还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美。
傩舞是古代人类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人们通过傩舞身心得到愉悦,生活得到满足。
这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乐观、积极的生活面貌,闲暇之余一起跳傩舞,在欢歌笑语之中将一天的疲惫与烦恼统统遗忘,这无疑是生活美的最佳体现。
浅析傩元素在游戏服饰设计中的审美体现
收稿日期:2024-01-08作者简介:符思睿(2000—),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傩文化传统服饰。
浅析傩元素在游戏服饰设计中的审美体现摘要:近几年,网络游戏这一新兴行业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而游戏角色的设计尤为关键。
傩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
将傩元素融入游戏角色服饰的设计当中,不仅可以增强角色形象的趣味性,还能增强玩家对该作品的情感体验,使其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喜爱。
选择傩元素作为研究焦点,对其在游戏角色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和审美体现进行了浅层分析,探讨了其所带来的优点,旨在为未来的游戏角色服装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并为游戏审美与民族特色的融合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关键词:服饰设计;傩文化;设计审美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24)03-0102-03符思睿(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114)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从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特性到利用数字技术和各种新型媒体进行传播,学界逐渐建立了一个多学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视角。
在我国古代,“傩”是一种传统的祭祀仪式,包含了原始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对图腾的崇拜,对传统阴阳五行的认知,对法术和巫术的意识,这些都体现了人类对生存的渴望和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决心。
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可知,傩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作为一种用于驱邪驱疫的原始禳祭,在周朝就被纳入了“礼”的范畴,并延续至今。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游戏逐渐成为我国年轻一代非常喜爱的娱乐形式。
在游戏中,傩文化中的面具、服饰、器物都成为游戏设计师们灵感的来源。
将Analysis on the aesthetic embodiment of Nuo elements in game costume designFU Sirui(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Changsha 410114,China)Abstract:The emerging online game industry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public view in recent years,and the game roledesign is particularly critical.Nuo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ontent.It i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our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eflects the uniqu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integration of Nuo elements into thedesign of the game characters ’costumes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interest of the characters ’images,but also enhance the players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works,making it easier to be accepted and loved by the public.Choosing Nuo element as the research focus,to analyzes its application and aesthetic embodiment in the costume design of game characters,and probesinto its advantages,it aims to provide a new thinking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costume design of game characters and a new thinking angl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game aesthetics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clothing design;Nuo culture;design aesthetic染整技术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JournalVol.46No.3Mar.2024第46卷第3期2024年3月3期傩文化中的元素创意性地融入角色设计中,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游戏美术发展中的一个主要趋势。
土家族傩戏的审美特质
土家族傩戏的审美特质
杨亭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11(0)5
【摘要】土家族傩戏作为民间宗教艺术形式,相较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它充分地凝聚与强化了土家族民众的思想和观念,实现了自身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土家族傩戏除了在共同体中发挥的现实文化功能之外,还隐现着独特的深邃的审美意义,主要在于土家族傩戏以外化的表现形态,即以俗为美和以丑为美的审美风格,同内在的精神夙愿,即圆转的审美情结,共同缔造了土家族傩戏的审美特质.
【总页数】7页(P131-136,43)
【作者】杨亭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
【相关文献】
1.傩戏美学特质探微——以贵州傩戏为例 [J], 龚德全
2.研究土家族音乐的又一必要基石——评《土家族傩戏研究》 [J], 丁慧
3.湘西土家族傩戏的音乐结构分析 [J], 张娜
4.恩施地区土家族傩戏面具的保护与传承 [J], 戴馨瑀
5.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张家界建立中国土家族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可行性调查 [J], 庹修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 家族傩 戏 的文 化 表 演 , 其 是 娱 神 ( 神 ) 尤 酬 环 节 , 民 众 娱 神 的 同 时 也 达 到 了 娱 人 的 现 实 目 的 。从 在
兮 , 地 穿 的麻 布衣 。风 沙 沙来 雨 沙 沙 , 地 穿 的麻 土 土
布 纱 ”。 “ 山 土 地 一 过 后 , 头 有 个 大 官 员 。 手 拿 粱 后
你 , 报 喜万 报喜 ” 还有 “ 人 还 愿 三 年 旺 , 家 还 千 。 别 你
愿 旺 万 春 。 自从 你 家 还 愿 后 , 贵 荣 华 万 万 春 。没 得 富 好 言 来 相 送 , 肚 金 怀 不 住 声 。 同 时 , 需 报 二 十 四 满 ” 还 戏 :报 福 二 师 一 过 后 , 锋 小 姐 出洞 门。她 来 主 家 “ 先 无 别 事 , 与 主 家 斩 五 瘟 ”。 “ 锋 小 姐 一 过 后 , 童 来 先 秦 八 郎 随 后 行 。 他 来 主 家 无 别 事 , 银 挑 上 主 家 门 。 金 ” “ 童 八 郎一 过 后 , 山 大 将 随 后 行 。 他 来 主 家 无 别 秦 开 事 , 与主 家砍 邪精 。 开 山大 将 一 过 后 , 洞 戏 子 来 ”“ 中 出 洞 门 。 中 洞 戏 子 我 不 表 , 来 傩 堂 领 良 因 。 中洞 戏 你
看 似 是 “ 善 于 形 式 的 表 达 ”, 不 以及 “ 实 而 功 利 ”的 。 现 但是 从 深层 次 去探究 , 会发 现这 些小 传统 并不 如其 就 所 言 , 是 透 过 仪 式 表 象 折 射 出丰 富 的 艺 术 形 式 与 美 而 感 , 及 土 家族 独特 的审 美特 质 。 以
李 亦 园 曾 借 用 “ 传 统 ”与 “小 传 统 ”的 概 念 大 ( 美 ] 德 菲尔 德创 用 )提 出 : 宗 教 祭 仪 是 不 同传 [ 雷 , “ 统层 次 最易 见分 野 的部 分 。 大传 统 的上 层 士 绅 文化
着 重 于形式 的表达 , 惯 于 优 雅 的言 辞 , 向于哲 理 习 趋 的 思 维 , 且 观 照 于 社 会 秩 序 伦 理 关 系 上 面 。小 传 统 并 的民 间文化 , 不善 于形 式 的表达 , 则 以及 哲 理 的 思 维 。 大 都 在 日常 生 活 的所 需 为 范 畴 而 出 发 , 因此 是 现 实 而 功利 , 接而朴质 的。 直 ”由 于 具 有 这 样 的 差 别 , 以 , 所 “ 传统 的 民间祭 典文 化 , 们 在 乎 的哪 一 些 神祗 最 小 他
一
子 一 过 后 , 尚 道 师 随 后 行 。他 来 主 家 无 别 事 , 龙 和 安
补 土与 东君 。 和 尚 道 师 一 过 后 , 山 土地 随后 行 。 …‘ 粱
、
以俗为 美 的审美 风格
他 来 主 家 无 别 事 , 年 种 些 早 阳 春 。 风 兮 兮 来 雨 兮 隔 ”“
审美 的 视 角 透 察 土 家 族 傩 戏 这 一 原 始 祭 礼 , 明 显 的 则
体 现 出 以 俗 为 美 的 审 美 风 格 。 在 傩 戏 的 《 福 》环 报
节 , 从 戏 目看 就 可 以 知 道 是 要 为 主 家 送 祝 福 , 且 单 并 在 仪 式 表 演 过 程 中不 乏 幽 默 风 趣 、 辣 豪 放 与 通 俗 明 泼 晓 的 语 言 风 格 。 譬 如 “ 田大 坝 归 你 屋 , 报 福 百 报 大 十 福 ”; 金 银 财 宝 归 你 屋 , 报 福 万 报 福 ”; 绫 罗 绸 缎 “ 千 “ 都 归 你 , 报 喜 百 报 喜 ”; 麒 麟 贵 子 娇 娥 美 女 都 归 十 “
基金项 目: 本论文为 2 1 00年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 目“ 土家族审美文化综合研 究” 项 目编号 :0 Z 0 6 阶段性成果 之一。 ( 1BX 7 )
作者简介 : 杨亭(9 5一 ) 男 , 17 , 藏族, 四川马尔康人 , 文学博 士, 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士生导师, 硕 北京 师范大 学访 问学者。研 究方 向 民俗 学与文化人 类学, 中国美 学史。
1 1l 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 1 年 第5期 总第 12 01 2 期
HUNDRED CH00I I ARTS S S N
口
文 章 编 号 :03— 14 2 1 )5—0 3 O 10 9 0 (0 1 0 1 1一 6
土家 族傩 戏 的审 美特质
杨 亭
( 西南 大学 文 学 院 , 庆 4 0 1 ) 重 0 7 5
摘 要 : 家 族 傩 戏 作 为 民 间 宗 教 艺 术 形 式 , 较 于 其 他 的 艺 术 形 式 , 充 分 地 凝 聚 与 土 相 它
强 化 了 土 家族 民众 的 思 想 和 观 念 , 现 了 自身 文 化 认 同 感 与 归 属 感 。 土 家族 傩 戏 除 了在 共 实
同体 中发 挥 的 现 实 文 化 功 能 之 外 , 隐现 着 独 特 的 深 邃 的 审 美 意 义 , 要 在 于 土 家 族 傩 戏 以 还 主 外 化 的 k- 形 态 , 以俗 为 美和 以 丑 为 美 的 审 美 风 格 , 内在 的 精 神 夙 愿 , 圆 转 的 审 美 情 . 现 即 同 即 结 , 同 缔 造 了土 家族 傩 戏 的 审 美特 质 。 共 关键 词 : 家族 ; 戏 ; 曲艺 术 ; 美特 质 ; 转 ; 化 特征 土 傩 戏 审 圆 文 中 图 分 类 号 :8 J2 文 献标 识码 : A
能保 佑 平安 降 赐福 祉 , 及 如 何 遵奉 神祗 的教 谕 , 以 以
保证 福 祉 的延续 。 …笔者 认 为李 亦 园所 提 观 点 在一 ” 定程 度 上来 讲是 有道 理 的 , 对小 传统 的 民间祭 典文 针
化 , 其 是对 土 家族 傩 戏 的分 析 , 们 认 为 从 表 面上 尤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