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数学下册第3单元 3.1用表格表示变量关系 学案设计(无答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这是初中数学中函数概念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达。
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表格来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变量、常量等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表格来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还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达。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表格来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表格来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过程,发现变量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表格进行表示。
同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操作。
2.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教材中的例子和学生的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变量间的关系,并提问如何用表格来表示这种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子中变量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尝试用表格来表示这种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用表格来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表格形式来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 (新版)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三维目标:批注过程与方法: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应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小车在斜坡上下滑时高度与时间数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小车下滑时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思维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的概念来自于实践生活,感受探究变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从表格的数据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教学难点:对表格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合理引入背景一: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他们得到如下数据:表 1支撑10 20 30 40 50 60 70 8090物高度/cm小车下滑4.23 3.00 2.45 2.13 1.89 1.71 1.59 1.50 1.41时间/s(1)支撑物高度为 70 cm 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2)如果用 h 表示支撑物高度,t 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 h 逐渐变大,t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h 每增加 10 cm,t 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 h = 110 时,t 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5)随着支撑物高度 h 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议一议背景二:我国从 1949 年到 2009 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 0.01 亿):时间/年1949 1959 1969 19791989 1999 2009表 2(1)如果用 x 表示时间,y 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 x 的变化,y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从 1949 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 10 年,我国人口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新课讲解通过学生对背景一和背景二提出的问题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在表 1 中,支撑物高度 h 和小车下滑时间 t 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variable).其中 t 随 h 的变化而变化,h 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t 是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长度)一直没有变化.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constant).在表 2 中,我国人口总数 y 随时间 x 的变化而变化,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随堂练习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2.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氮肥施用量/(千克/公顷)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土豆产量/(吨/公顷)15.1821.3625.7232.2934.0339.4543.1543.4640.8330.75(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 101 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与感受?说出来大家分享.作业:习题4.1人口/亿 5.42 6.72 8.07 9.75 11.07 12.59 13.35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三章《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给予肯定和鼓励。
4.利用课后作业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5.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商品价格与数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变量间关系及表格制作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变量间关系的规律,概括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3.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规律,自主探究变量间关系,培养学生的主体探究能力。
3.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在问题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任务,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关系(教案)
(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表格记录这些关系。
(2)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让学生发现变量之间的规律,并能用数学表达式表示这些规律。
(3)运用表格表示的变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变量的概念,学会用表格表示变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变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表格表示的变量关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量相互影响的情况?”(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变量关系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变量概念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尽管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解释,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把握变量的本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其次,在用表格表示变量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表格数据的处理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多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案设计
一、常量与变量1、常量: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2、变量:(1)可以自主发生变化的量;(在变化过程中,不断自主变化的量叫做自变量)(2)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
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自己主动变化的量),它在研究对象反映形式、特征、目的上是独立的;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发变动的量(是被动变化的量),它“依赖于”自变量的改变。
变量和是相对的,这样区分常量与变量,就是看在某个变化过程中,该量值是否可以改变。
变量和常量的确定是由研究过程来确定,同一种变化,不同的研究过程,常量和变量是不同的例如:在行程问题中,当速度保持不变时,行走的路程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速度是常量,而路程和时间是变量.当路程是定值时,行走的时间是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在这一过程中,路程是常量,而速度与时间是变量例1、A,B 两地相距50千米,明明以每时5千米的速度由A 地到B 地,若他距B 地的距离为y,到达时间为x,请你写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巩固训练:1、在△ABC 中,它的底边是a ,底边的高是h ,则三角形面积S =12ah ,当a 为定长时,在此式中( )A .S ,h 是变量,12,a 是常量 B .S ,h ,a 是变量,12是常量 C .a ,h 是变量,12,S 是常量 D .S 是变量,12,a ,h 是常量2、小亮帮母亲预算家庭4月份电费开支情况,下表是小亮家4月初连续8天每天早上电表显示的读数:日期/日12345678电表读数/度2124283339424649表格中反映的变量是,自变量是,因变量是3、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R是变量,2是常量B、R是变量,π是常量C、C是变量,π,R是常量D、C,R是变量,2,π是常量二、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把自变量的一系列值和因变量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格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像这种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表格法.2、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一般第一栏表示自变量,第二栏表示因变量。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pdf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这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础和函数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化对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变量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一定的代数知识。
但是,对于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逐步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2.能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能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2.难点: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例子,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温度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等。
2.准备相应的表格,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变量间的关系。
例如,展示一张身高和体重数据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题,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例子中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实际例子,将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根据身高和体重的表格,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身高每增加1厘米,体重会增加多少千克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表格进行更复杂的分析。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并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这种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用图示表示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对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学生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变量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2.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变量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变量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表格表示这种关系,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例材料。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变量间的关系,并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这种关系?”让学生思考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变量间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用表格可以清晰地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个实例,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x一. 教材分析《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变量,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初步知识,对变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能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变量,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难点:发现并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用表格的形式表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变量,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2.探究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相关的数学问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和数据,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3.分组讨论工具:准备白板或者黑板,方便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天气、购物等,引导学生认识变量。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变量,并引导学生思考变量之间的关系。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实例,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示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找出自己身边的变量,并尝试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初步了解函数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函数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以及后续学习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变量和图形的知识,他们已经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简单的变量关系。
但是,对于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以及函数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简单的实例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以及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初步了解函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等。
2.准备相应的表格,用于展示实例中的变量关系。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气温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的变量关系,并提出问题:“如何用表格的形式表示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变量关系,并指导学生如何用表格的形式表示这些关系。
七年级数学下册 3.1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
变量间的关系第一节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资料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2.过程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2)通过从表格中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类目标:(1)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性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互助的能力,感受团队的重要性。
4.思维目标:在创造变量环节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在变量实验环节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表格分析变量环节发展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能够从表格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理解自变量随因变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预测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景导课通过PPT,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进而引入本节新课内容。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教学活动一:小车下滑的时间活动内容: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
有四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个同学操作车、一个接车、一个同学计时、读数、一个记录),从而收集数据并填入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1)支撑物高度为40cm时,小车下滑的时间是多少?为80cm 呢?(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的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h每增加10cm ,t的变化情况如何?(4)估计当h=9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么样估计的?(5)随着支撑物高度的变化,还有那些量发生变化?那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逐个解答,让学生在自主探讨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点。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了解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变量间关系,将图象表示的方法抽象成表格表示的方法,是数学抽象思维的训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用表格表示数据的方法,对于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但是,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变量间关系的概念,对于如何用表格准确地表示变量间关系可能还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变量间关系的概念,并学会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变量间关系的概念,理解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2.能够通过观察实际例子,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并用表格表示出来。
3.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变量间关系的概念,学会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
2.难点:理解变量间关系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实际例子,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并用表格表示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变量间关系的概念,并学会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并用表格表示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其中包括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做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变量间的关系。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PPT,展示用表格表示身高和体重之间关系的方法。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学会如何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这些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变量的基础知识,对于如何表示和理解变量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学会如何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这些关系。
2.能够运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变量间的关系,并学会如何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这些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变量间的关系。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材、例子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变量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身高和体重这两个变量,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变量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数据来表示和分析。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教材,呈现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例子中变量间的关系。
在呈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这些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个例子,尝试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在学生操练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汇报他们的成果,并让其他组的学生来评价和提出意见。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了解变量间的相关概念,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表格来描述这种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六下的数学课程后,已经对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有了了解。
但是,对于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如何用表格来表示这种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变量间的规律,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并学会用表格来表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理解变量间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如何用表格来描述这种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变量间的规律,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变量间的规律。
2.准备表格模板,用于让学生实践操作。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例如:某商店进行促销活动,购买一件商品需要支付x元,购买y件商品需要支付y元,问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支付的金额有何规律?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相关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表格来表示这种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表格来表示实例中的变量间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无答案)
课题: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授课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等概念;2.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从表格上可以获取一些信息,或作出相关的预测。
【学习重点】能从表格中分清什么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理解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导学过程】(1)支撑物高度为70cm时,小车下滑的时间是多少?(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的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的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h每增加10cm,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估计h=11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4)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有那些量发生变化?那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是____,因变量是____.2.小丽烧一壶水,发现在一定时间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如果用t表示时间,T表示温度,则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是因变量。
:(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样变化的?(3)在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三、当堂练习,检测固学1.在圆的面积公式S=∏r2中,自变量是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中,变量是_____,常量是_______,若用C表示R,则表示为________。
2.在圆的周长公式C=2R3.如图是一个程序计算器,现输入x=-2,那么输出的结果是______4.正方形的边长为X厘米,面积为y,关系式是__ ,其中自变量是_ _,因变量是_ _。
-5.指出下列实例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1)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在行驶中的耗油量减少。
(2)门票价格不变,泉湖公园的收入状况与人数。
6.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每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是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设计: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无答案)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2.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对表格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
【学习过程】模块一 预习反馈一、学习准备1.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很多东西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能从生活中举出一些发生变化的例子吗?二、教材精读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2)如果用h 表示支撑物高度,t 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 逐渐变大,t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h 每增加10厘米,t 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h=110厘米时,t 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5)随着支撑物高度h 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 在“小车下滑的过程”中:支撑物的高度h 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 都在变化,它们都是 。
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 随支撑物的高度h 的变化而变化。
支撑物的高度h 是 ,小车下滑的时间t 是 。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的长度)一直 变化。
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 的量叫做 。
归纳: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模块二 合作探究1.研究表明,当每公顷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1.35 1.41 1.50 1.59 1.71 1.892.13 2.453.004.23 小车下滑时间/秒 t 100 9080 70 60 50 40 30 20 10 支撑物高度/厘米 h(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3)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模块三形成提升某电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个座位?(3)第n 排有多少个 座位?请说明你的理由。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导学案设计 3.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无答案)
第三章第一节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出示知识点】1、什么叫变量?什么叫常量?2、什么叫自变量?什么叫因变量?3、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习知识点】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______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______,如果一个量随着另外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把这个量叫做______,另一个量叫做______.2、本节是通过______形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探究活动1支撑物高度/ 厘米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小车下滑时间/ 秒4.23 3.00 2.45 2.13 1.891.711.591.501.411.35(1(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h=11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探究活动2 °.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呢?(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即时训练(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当t每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钟内,v的增加最大?(4)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几秒这辆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复述知识点】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检测知识点】(30分)1、某电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1)上述哪些量在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个座位?(3)第n 排有多少个座位?请说明你的理由。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郓城县随官屯镇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郓城县随官屯镇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郓城县随官屯镇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课,与后面三个课时合起来分别呈现的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方式——表格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
本章作为研究变量和函数的起始章节,重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生活中的“变量”.同时,在第一课时还要教给学生用表格呈现实验中变量的数据的方法.但“数量推理所得到的结果远比那些单纯用数刻画的事实更具威力,这种数量推理稳固地根植于数和有关计算的一般模式之中。
(James Fey)”所以,依据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示(表格、解析式和图象)进行预测或推测已知中没有给出的量,也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目标之一。
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习了探索规律,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表格形式来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这些概念.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变量与变量的关系,在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在表格信息中发现两个变化的量,通过了解哪一个是主动变化的,哪一个是随着变化的,来识别自变量和因变量,这对今后学习函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备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本节的教学及学习任务是鼓励学生用表格整理数据并充分地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同伴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3.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资料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探究
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落的时间,他们得到如下数据: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当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
什么?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1
(5)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
理解概念: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
在“小车下滑的过程”中: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
是。
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随支撑物的高度h的变化而变化。
支撑物的高度h 是,小车下滑的时间t是。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的长度)一直变化。
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的量叫做。
归纳: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y叫做。
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还可以预测变化的趋势,估计因变量的值
议一议: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
(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X和y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3)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样的变化?
(4)你能根据此表格预测2009年时我国人口将会是多少?
在“人口统计数据”中:时间和人口数都在变化,它们都是。
其中人口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是,人口数是。
随堂练习:
1.某人要在规定时间内加工100个零件,则工作效率y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t和100都是变量
B.100和y都是常量
C.y和t是变量
D.100和t都是常量
2.下表是某报纸公布的世界人口数情况:
上表中的变量是( );
A.仅有一个,是年份;
B.仅有一个,是人口数
C.有两个变量,一个是人口数,另一个是年份;
D.一个变量也没有
3.某种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4元,买x份报纸的总价为y元,填写下表.
在这个问题中,___________是常量; __________是变量.
4.王老师开车去加油站加油,发现加油表如图所示.加油时,单价其数值固定不变,表示“数量”、“金额”的量一直在变化,
在数量(升),金额(元),单价元/升)
这三个量中, 是常量,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5.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温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 )
A.太阳光强弱
B.水的温度
C.所晒时间
D.热水器
6.一个圆柱的高h为10 cm,当圆柱的底面半径r由小到大变化时,圆柱的体积V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 )
A.r是因变量,V是自变量;
B.r是自变量,V是因变量
C.r是自变量,h是因变量;
D.h是自变量,V是因变量
7.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m/s)(简称声速)与气温x(℃)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___________是自变量, __________是因变量.照此规律可以发现,当气温x为__________℃时,声速y达到346 m/s.
8.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 cm
C.在弹性限度内,物体质量每增加1 kg,弹簧长度y增加0.5 cm
D.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 kg时,弹簧长度为13.5 cm
9.某烤鸭店在确定烤鸭的烤制时间时,主要依据的是下表的数据:
设烤鸭的质量为x kg,烤制时间为t min,估计当x=3.2时,t的值为( )
A.140
B.138
C.148
D.160
10.赵先生手中有一张记录他从出生到24岁期间的身高情况表(如下表所示): 对于赵先生从出生到24岁期间身高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赵先生的身高增长速度总体上先快后慢
B.赵先生的身高在21岁以后基本不长了
C.赵先生的身高从0岁到21岁平均每年约增高5.8 cm
D.赵先生的身高从0岁到24岁平均每年增高7.1 cm
11.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并给小明出示了下面的表格: 根据表格,父亲还给小明出了下面几个问题,你和小明一起回答.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h的变化,t是怎么变化的?
(3)你知道距离地面6 km的高空气温是多少吗?
12.烧水时,水温达到100 ℃就会沸腾,下表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试验时记录的数据: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水的温度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时间每推移2 min,水的温度如何变化?
(4)时间为8 min时,水的温度为多少?你能得出时间为9 min时水的温度吗?
(5)根据表格,你认为时间为16 min和18 min时水的温度分别为多少?
(6)为了节约能源,你认为应在什么时间停止烧水?
13.研究表明,当每公顷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
(3)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14、某电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个座位?
(3)第n排有多少个座位?
15、如图,是一个形如六边形的点阵,它的中心是一个点,算第一层;第二层每边两个点;第三层每边有三个点,依此类推:
(1)填写下表:
(2)每层点数是如何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所有层的总点数是如何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3)此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4)写出第n层所对应的点数,以及n层的六边形点阵的总点数;(5)如果某一层的点数是96,它是第几层?
(6)有没有一层,它的点数是100?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