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第一讲
高中政治哲学前言和第一课

5、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什么? (1)首先体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 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 (2)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体现在意识的 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 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 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 识。
10、中学生如何正确把握国情? P36 如何正确把握国情,对于青年学生来说, 就要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 史,就要了解我们的现实,就要把我们想 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 上。
﹡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的原理
和方法论?P37-P38 【原理内容】: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 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 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 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方法论】 :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 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哪两大内容?学习马 克思注意哲学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 主义两大内容。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 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2)要把想 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3)客观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 认真精神。(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3、物质和意识的含义?P13 -14 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并能为人的意识为反映的客观实在 叫做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994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哲学

2020/3/31
政治与政治哲学
9
政治初始状态的理论假设(四)
荀子王制
?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 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 制礼 义以分之 ,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 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 子·礼论)
? 由于世界越来越小,现在政治的含义也包括处理国际事务。
2020/3/31
政治与政治哲学
16
政治活动的特点(一)
政治是处理公共事务的。
? 公共事务指的是一个群体(一个城邦、特定区域或一个国家) 的全体人的事务。公共事务与组织内的事务的区别并不在于 前者涉及更多的人,而在于人们对于前者,必须成为群体中 的一员,后者是人们自己选择的。
? 稳定制度的形成,是政治出现的标志。
2020/3/31
政治与政治哲学
12
政治的发生
? 原初的混乱:实力决定拥有,没有安全 (No.0)
? 在人们不愿忍受这种状态的情况下: 是否可能 建立与其 他部族的非战争关系 ?这个最初始的 政治问题 (政治开 始于结束战争的理想)(No.1)
? 如何建立这种关系?原则(权力公正)(No.2) ? 非战争关系是怎样的?制度(No.3)
? 如何获得共同认可?合法性(精神生活的共享) (No.4)
2020/3/31
政治与政治哲学
13
什么是政治?
2020/3/31
政治与政治哲学
14
政治是
用和平、合法的方式而非战争方式解决共同生活的群体中 各种矛盾冲突的过程、制度和机制。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是本框学习重点。
因为把握了意识的本质能够深刻地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第二框:“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是本框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理解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观点,且对学生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难点:第一框:1.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宗教信仰的神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把它看作“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惑。
2. “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抽象思维的内容在直观上是找不到的,学生很难理解。
3. “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存在着理解上的障碍,把没有发生的事情看作“反映”学生难于接受。
第二框:“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本框的学习难点,因为教材并没有充分揭示。
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第一框:理解意识概念,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意识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内容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
第二框: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正确反映与错误反映的主观原因。
(二)学习提纲:第一框:1.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第一课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也就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这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马克思: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
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高二政治 哲学第一课讲义(老师)

哲学第一课讲义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唯物主义: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火产生了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唯心主义:王阳明“心外无物”;可知论: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所能认识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感觉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等问题,都是不可知的。
德国哲学家康德承认有客观世界即“自在之物”存在,并认为是它引起人们的感觉,但人限于认识能力只能认识“自在之物”引起的感觉,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本身。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举例:明清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气是指的物质实体)、德国费尔巴哈“人不是导源于天,而是导源于地,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自然界”。
B.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举例:如英国贝克莱主张“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A.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举例: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举例:“庄子梦蝶”庄子在大树下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
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袭来,庄子飞来飞去无处躲藏。
政治哲学导论讲义

②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在政治哲学里面,如何规定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课题,因而不同的观点往往大相径庭。简单地说,这里的区别主要在于,在确立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时,究竟应当以个人为基本出发点,还是应当以社会为基本出发点,在这里,社会被理解为国家、某一特定的团体,如民族、宗教或其他类型的政治团体。认为个人应当是社会基本原则和制度的出发点的观点主张,一个秩序良好而稳定的社会是建立在确保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权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些权利和自由权的基本部分是优先任何其他的原则和制度的,因此一个社会不能以国家的或其他团体的名义来侵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权。这种观点主要是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观点,而在今天它们越来越成为一个主流的观点。
根据前面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这里可以做出一个总结:
政治是人类在一定社会团体内为分配社会嘉益而发生的各种行为和所产生的各种制度;这里所谓的社会团体一般具有一个最高的权力机构、一定的规章制度、一定的领土。政治的范围无论就人类社会-历史的时间维度来考虑,还是就其空间维度来考虑,都要大于国家的模式。然而,无论如何,国家是人类政治的最为集中、典型的表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有时也直捷地将政治哲学的对象归结为国家。
社会的第二个意思是指与国家相对的人类有组织的群体,将一切归在国家之下的行为、原则和制度排除,余下的部分便是社会的领域。因为国家实际上就是对指向社会嘉益分配的某些权力的垄断或独占,那么社会就是这种现象的另一面。国家的行为在最终的意义上都是强制的,这也就是韦伯等人强调国家以暴力垄断为其特征的根本原因。与此相对,一切相对于国家而被称为社会的行为,都没有这种最终的强制性。比如,一个宗教团体,在并非政教合一的国家里,就仅仅是一个社会性的团体,每个人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这个宗教团体,没有人可以强迫某一个人加入这个团体,也没有人可以强力阻止一个人退出这个团体,尽管这个团体可以拒绝某一个人开除其某个信徒。这个团体没有人身拘禁的权力,当然也没有实行审判和实施刑罚的权力--私刑是国家所禁止的。又如,如果说最低生活保障是一种国家制度,那么慈善事业就是一种社会行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必须通过税收等等方式来实行的,而税收就是一种强制,就是强制对人们的所得进行再分配。慈善是一种社会的行为,其资金和物资来源于捐款和赞助,是人们的自愿馈赠,而受益者也是由慈善团体根据自己的信念和章程来指定的。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知识点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知识点高二政治课程中,生活与哲学是要学习的内容,那么第一课有哪些知识点要学好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知识点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单独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纯粹的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区别:二者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与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时代具有巨大的反作用①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新人教必修4

探究点 2 正确理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情境链接 伊壁鸠鲁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宇宙的性质……没 有自然科学知识,就不能享受无疵的快乐。”“当一个人年轻的 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 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 早或太晚的问题。说哲学研究的时间还没到或已经晚了,就像说 享福的时间还没到或已经完了一样。”
问题提示 1.学习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 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 2.因为哲学可以使人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点起希望 的明灯,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哲学是爱智慧,追求智慧,所以哲学就等于智慧。 分析:(1)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 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总之,哲 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不等于智慧。哲学也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3)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但并不是说没有学 过哲学的人就不聪明,没有智慧;学过哲学的人就一定聪明,有智 慧。事实上,按照哲学的本性而论,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缺少智慧, 因而去追求智慧的学说。
解析:哲学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A 项错误;哲学不 能离开生活,但生活可以离开哲学而存在,D 项错误;C 项 与题意不符;之所以说生活处处有哲学,是因为具体的生活 实践是哲学产生的基础,哲学是对生活的抽象概括与升华, 哲学道理就蕴含在生活之中,故选 B 项。
答案:B
问题提示 1.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起源于人们 在实践中学习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总是自觉或不自 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_和__人__生__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 生活和实践 ,从 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 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 世界和 改造 世界。
最新-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哲

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马克思
课堂练习
1“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
2.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B、聪明的人C真理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知识点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探究交流】P4
A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B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哲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C.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3.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们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①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④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在世界各地50多个城市组织举办“世界哲学日”活动。其宗旨在于增强人们对哲学问题的兴趣和理解,更好地发挥哲学对人类文明和生活发展的巨大指导作用,并通过引入哲学的深邃思考来提高人类精神生活的质量。中国是有着极其深厚的哲学传统与哲学气质的国家,随着中国在发展中日益与世界接轨,“世界哲学日”活动也被引入中国。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教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教案1. 引言在高二政治课程中,学习哲学常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哲学常识涉及到人类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教案的角度探讨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的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2.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使学生了解哲学常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哲学常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哲学常识。
3. 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3.1 哲学常识的定义和特点•哲学常识的定义:哲学常识是指人们长期实践和认识世界的经验总结和规律摸索,是一种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和理论性的知识。
•哲学常识的特点:普遍性、抽象性、理论性、历史性和发展性。
3.2 哲学常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常识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常识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自然科学的知识,深化对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
•哲学常识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哲学常识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社会科学的知识,深化对社会规律的认识。
3.3 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主观和客观是相互关联、互为前提的,只有正确把握这种辩证关系,才能达到正确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原则:主观的认识必须以客观实践为基础,主观和客观之间的辩证关系要体现在实践中。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真理的标志:只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才能得到真理,才能正确指导人们的行动。
4.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哲学常识的定义、特点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使学生对哲学常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并提高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哲学常识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政治哲学提纲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注意: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思维和意识。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自觉、不自觉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指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马克思称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真正①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的哲②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学可③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以④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⑤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什么是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所谓“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人们对事物共同特征进行概括和抽象出来的看法和观点。
只要是人们对周围的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就是世界观吗?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发形成的,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不系统的,而哲学不是人人都有,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反对把哲学简单化,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决定世界观方法论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政治必修4哲学第一课2课时 PPT课件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 “爱智慧”,哲学家被称为 “爱智 者”。
哲学:“哲”之“学”,从字面意 义来
看,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 问或学说。
哲学的产生
1.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一是认识世界; 一是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自然界或人与自然界关 系为研究对象的知识
(1)学习中应坚持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着重理解,着重应用
(2)意义(略)
整 (客观世界) 人类社会 个 世 界 精神世界 观念、思想等
(主观世界)
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是零散的、 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
确和错误之分。(练习)
2.世界观
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 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 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
生活与哲学
前 言
哲学是世界观 哲学是方法论 拄着哲学的文明杖 到思想的风景地去参观 举起哲学智慧的火炬 把自然、社会和思维 知识的疑问解答 教会你思考的方法 理清你心中的乱麻
啊!哲学 你是人类得力的认识工具 你是人类精神灿烂的玫瑰之花
中国的哲学
• 《易经》 • 孔 子——中庸之道 • 老 子——无为而治 • 庄 子——宿 命 论 • 荀 子——人定胜天 • 董仲舒——天道不变 • 王守仁——心外无物 • 严 复——物竞天择
以社会活动和人的思 维为研究对象的知识
具体科学 (自然科学)
化工生物
(社会科学)
其(学特个点性程 力 学是):物 学研究理学世界某一特逻辑学定领伦理学域中政 治 学的问经 济 学题。
世界观 决定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第二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二重点、难点:1 重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第一框的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来说,突出这一点才能显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的性质。
第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人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其基础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服从自然规律,这正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是客观的”是第二框的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第一,这对说明社会的客观性最为重要;第二,这一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2 难点:“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第一框的难点。
难就难在理解这一观点需要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而初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者目前尚不具备此种能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以及对“物质”概念的把握是第二框的学习难点。
前者是因为生产力是人类自身与自然相处的一种能力,言其客观性则难以接受。
后者是因为“物质”概念的哲学意义极为抽象,而学生通常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用具体的形态来认识“物质”的,这显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相去甚远。
三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第一框:运用“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懂得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第二框:识记“物质”概念并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性的解释,明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二)学习提纲: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①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②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③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腐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高二政治哲学第一课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第一课知识点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1、辨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上海高中政治哲学第一课.docx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第一节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一、探索世界的本原1)唯物论把整个世界的木原问题,作为自己的探索对象。
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科学概括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一物质概念,概插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区别于识的唯一的特性。
主义思想主义思想唯物主义物质第…性,意识笫…性唯心主义意识笫一性,物质笫二性朴素(古代)唯物主义用物质世界木身的事物来说明物质世界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自己的感觉、想象为基础的机械(近代)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实物(把自然科学的物质学说与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混同起来)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某种外在神秘力量决定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一、把握人的意识的奥秘1)为什么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不仅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电脑对人脑的思维功能的模拟成功, 有力的说明人的思维活动不管多么复杂,都是以客观的物质为基础的。
③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从形式上说有主观性,这种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神鬼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映。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有具体与抽象Z别。
2)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一一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内容来说,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意识就其形式來说是主观的,就其來源和内容來说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活动是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投入,争取 获得相对较高的综合收益。如何获得最大利 益就是经济活动者们考虑的问题。
经济活动在自愿基础上的分工合作是最有利 于付出较低的成本而获得较高的收益的。
因此,从概念差异性的角度来讲,政治具有 强制性的特征,而经济具有自愿性的特征。
2、政治与文化
当政治科学努力设计问卷,尽力科学抽样, 全力保证统计的精确,对实然界有一个刻 画能力。当政治科学描述清楚了政治生活中 人们得到什么、如何及怎样得到的事实之后 ,人们进一步思考你得到的这个合不合理、 我得到的那个合不合理,为什么会在得到与 得不到之间去寻求改善政治生活结构。这时 ,规范的,应然的和价值的东西就凸显出来
三种方式分别是古典意义上的政治学( politics)、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科学( political science)以及试图将政治问题的基 本预设提炼揭示出来的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
1、政治学的方式
政治学的思考方式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政 治学》对于政治学的政治思考方式具有开创 之功。
这篇小说潜含着的道理就是:人类的现实生 活是需要政治的,政治是我们无法逃避的。 因此,我们试图逃避现实政治生活的话,就 仅仅可能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即以小说虚构 的形式。
人类的生活是需要交流的,人与人之间是需 要理解的,人的情感是需要分享的。人必须 过一种群体的生活。
2、群体生活意味着互助,同时也意味着比 较。不同处境的人会做出不同的政治反应。 进而有着维护既定社会政治体制和颠覆现行 体制的政治思考。
暴力强加,还是经由同意的统治,都体现出 权力的强制性。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结构存在 。
政治哲学就是要来解释这种强制性究竟存在 着一些什么样的差异,究竟有什么样的可变 性,在整个可变的基础上究竟有什么可塑性 ,探讨我们如何来塑造它,如何重新进行建 构。
无论是改良还是改造,借助的仍然是国家强 制权力,假设彻底瓦解了国家权力体系,社 会就会陷入非政治状态、无政府混乱状态。 这时,政治哲学就变得非常缺乏力力量感了 。
特点:政治哲学不向实际的政治生活具体负责, 政治哲学的理论规范与现实的政治生活并不具有 一一对应的关系。
思考的问题:政治哲学并不负责对政治生活进行 事实描述,而是政治生活应该构造成什么样的状 态,以及现实的政治生活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正当 的。
三、政治哲学的诸外在边界
1、政治与经济
政治通过代表强制性的权力组织、强制性的 权力结构以及权势人物的强加来获取它所需 要的各种资源。政治以强制性为基本特征。
曾被认为是研究政治现象最为可靠的方法。
但经过严格数理论证的结果也受到挑战。亨 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就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
能不能将传统的政治学关于应然的思考,跟 政治科学的实然研究结合起来,就成为现代 政治科学的重大问题。
3、政治哲学的方式
政治哲学是关于政治价值、政治应然之类的问题 的思考。它总是来源于政治现象,又高于政治现 象。
政治哲学
参考书目
1、《政治哲学》,宋慧昌主编,中央党校 出版社
2、《观念的发明者——西方政治哲学导论 》,[美]唐纳德·坦嫩鲍姆,戴维·舒尔茨著 ,叶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3、《政治哲学导论》[英]杰弗里·托马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中外政治哲学研究》,王岩主编,世 界知识出版社
政治强调的是我们对一个共同体有认可的时 候,我们如何组成这个共同体,以哪些价值 、符号、标志来象征我们这个政治共同体, 相应排除这个共同体以外的成员,并对其他 政治共同体的文化符号加以拒斥。
政治具有排斥性
文化是一个社会政治共同体软性的支持条件 ,它从文化价值、文化习性、文化传统、文 化习俗等方面来维持共同体的连续性、认同 感。
整个中国古代史就是在探索如何建立一个稳 定的国家政权。
整个近现代史就是在探索如何实现民族独立 和国家富强。
付出相同,收入不同,社会地位的不同,就 会使人思考如何使社会变得很公平。
不同地域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同,有的还差距 很大,就会使人思考追求教育公平。
无论是维护还是颠覆,都会促使我们会摸索 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一套什么样的制度是好 的制度,一套什么样的法律是好的法律?一 套什么样的分配方式是好的分配方式?一个 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是令我们感到是有社会 正义保障的状态?
主流表达方式是人们熟知的规范的与实证的 、应然的与实然的或者价值的与事实的二元 划分。以这种划分为基础,政治哲学被限定 为研究政治规范、政治应然和政治价值的学 科。
政治哲学面对实然世界展开自己的思维历程 时,我们的价值偏好差异会使人们得出全然 不同的结论。即对政治现象应然性的不同理 解和提出不同的政治解构方案。
《民主在美国》[法](托克维尔)开定性研究的先 河。
定性研究带有强烈的主观性。面对面的访谈,可 能访谈者的姿态、语气、用语和思维方式以及问 话的方式对访谈对象都会有诱导作用。
定量方法,用严格的数理模式采取计算性的 方式来表明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 比如,研究一个政治家获得的支持率有多高 ,就得严格选择样本进行调查,进行统计, 再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政治决策强调的是正义。立法的公正性要求 是第一位的。
行政执行强调的是效率,所以对高度膨胀和 官僚化的政府机构裁减。
政治决策要付出决策成本,要有充分的协商 、理性的妥协,这样做出的决策才可能是具 有合理性的决策,才能保证行政执行决策的 成本较为低廉。
四、政治哲学的内在规定性
政治哲学的内在规定性是指政治哲学作为一 门独立学科存在,究竟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它 的学科特质。
5、《当代政治哲学》,[加]金里卡,上海 三联书店
6、《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周桂钿主编, 河北人民出版社
第一讲 政治学、政治科学与 政治哲学
第一讲 政治学、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
一、我们为什么必须进行政治思考
人类生活在其本质上是政治生活。
你只有成功地参与政治生活,政治才成为你 发展的手段,而不成为约束你的方式。不问 政治,只是你对政治的一个态度,而不意味 着你成功逃避了政治。
3、政治与法律
政治学家是在法律条规成立之前确认应当有一个 什么样的条规。
法学家是在法律成立之后捍卫法律条规。
政治哲学家说法律错了,现行法律可能是恶法, 要废黜制定良法。法律的善恶问题不是一个立法 或司法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政治提供制定良法的博弈空间,法律程序保证良 法得以落实到我们的实际社会生活过程之中。
3、每个人都有关于理想政治和现实政治的 一套构想。都是为了追求更为美好的社会生 活状态。
每个人因为自己的教育背景、人生处境、家 庭境况、心理习性、文化传统和国家状态的 不同而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社会生活思考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二、政治思考的三种方式
政治思考不是既成的思想(thought),而 是正在思考问题的运思(thinking)。
2、政治科学的方式
在科学兴盛发达之后,人们逐渐用科学的眼 光审视社会生活,用一套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来研究政治现象,思考政治问题。
政治科学对应然和价值是做为前提来对待的 ,并不再做进一步的思考。它是研究实然状 态。
两种手段:定性和定量
定性方法,强调对事物的性质进行客观把握
定性研究,是直接与自己的研究对象接触。通过 访谈、调研、面对面等方式进行问题切入,对问 题进行研究。
各自文化有着自己的价值负载,承担着各自 的文化使命。
文化具有兼容性。
例如,以儒学为主的儒、佛 、道三教相结 合的格局。
再如,希伯来的宗教逐渐进入罗马,从最初 的采取消灭政策,到后来意识到基督教合法 化有利于统治,基督教取得了官方的地位。
又如,中国文化习俗的西化和西方学术界曾 掀起的向中国文化取经。
两面学术性格:
既谈应然,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政治价值观 、政治理想、政治希望。
又谈实然。实际上表达的是政治操作过程中 存在的诸实际制度的运行状况。
古典意义上的政治学,既谈应然,又谈实然 。具有两面学术性格。在它阐述政治的意义 的时候,实际上等同于政治哲学;在它阐述 实际的政治操作方式的时候,实际上等同于 政治科学。
4、政治与行政
政治是决策,行政是执行。——《政治与行 政》(古德诺)
政治与决策相联系。
第一,凭什么拟订我们的决策目标。
第二,这个决策目标是不是合理的。
第三,我们如何动用资源来实现经政治集团 间的妥协而达成的决策目标。
第四,决策通过制度机制来达成。
政治决策做出了,政府再制定落实这些决策 的具体的公共政策,以便保证有效执行立法 机构的国家意志。
和以古代东方为代表的“亚西亚的古代”(从 氏族直接到国家)
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但牛马 为人所用,为什么呢”,因为,“人能群,彼 不能群”。 人们的群体生活这样的一个人类 本质特征,从内涵上讲它就是一个政治特征 。
理解的方式来读《鲁滨逊漂流记》,故事发 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政治关系”,鲁滨逊“ 不得不”有人陪伴,有谁来陪伴他呢?“星期 五”——一个仆人。
1、人类的生活必须是社会的生活或者 说是一种合作的生活。
原始社会晚期族群中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 了交易活动,建立起适合人类组织需要的政 治结构,从事经济分配和族群管理的工作。 有一部分人有了支使他人的政治支配性权力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及人类由原始社会 进入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时,认为东西方曾 经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径。这就是以古代希腊 为代表的“古典的古代”(从氏族到私产再到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