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手法逐个数
常见十大财务造假方法
常见十大财务造假方法,涉及会计科目深度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连绵不绝。
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
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
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
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
“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
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引言上市公司是一种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的公司,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吸引投资者进行融资。
然而,有些不诚信的上市公司可能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以虚假的财务报表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舞弊十大招数,以便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增强对此类行为的警惕。
一、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公司利用虚假的交易或报表来夸大实际收入。
例如,公司可能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通过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额列入财务报表来虚增收入,从而吸引投资者。
二、隐瞒负债隐瞒负债是指公司故意不披露全部的负债,以减少财务报表上的债务负担。
这可以通过将负债转移到关联公司或利用特殊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实现。
这样一来,投资者和分析师会低估公司的风险,从而错误地估计其价值。
三、虚假资产评估虚假资产评估是指公司夸大其资产价值,以提高净资产的规模。
公司可能通过夸大存货价值、虚构无形资产或高估长期投资来实现虚假资产评估。
这样一来,公司的财务报表将呈现出假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四、突出业绩为吸引投资者和提高股价,一些上市公司可能通过突出业绩来虚假装饰财务状况。
例如,公司可以通过扩大销售规模或选择某一特定时期的高业绩报表来掩盖真实的财务情况。
这种手段虽然短期内能带来投资者的关注,但长期来看,公司的真实情况会被揭示出来。
五、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这些关联方可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高级管理人员。
公司可能利用关联交易来夸大收入或转移利润,以便达到掩盖真实财务情况的目的。
这种手段常常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六、秘密账户某些上市公司可能会设置秘密账户,将一部分资金转移到这些账户中,以隐瞒真实的资金流动和财务状况。
这种手段一方面可以用于金钱洗涤,另一方面也能掩盖公司的真实利润和损失。
七、虚假披露虚假披露是指公司故意发布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公司可能故意掩盖与业绩相关的负面信息,或选择性地公布正面信息,从而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的判断。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常见的13种手段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常见的13种手段不管是在资本市场较为健全的发达国家,还是快速发展的中国,财务造假问题都层出不穷。
仅仅2002年一年,美国经历了25起影响恶劣的重大财务造假事件,此后美国加强了对财务造假的审查和处罚力度。
2004年以后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
近几年来,国内财务造假的情况也是愈演愈烈,2008-2018年期间共有198家A股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发生过违规行为,违规案件合计243起。
是什么原因致使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而国内财务造假层出不穷的呢?在美国财务造假的公司,要面临着至少500万美金的罚款与10-25年的有期徒刑,投资者可以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得到巨额的赔偿金,帮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也面临着巨大的赔偿风险。
在国内,财务造假的顶格处罚也就仅仅的60万元人民币和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与公司通过财务造假收获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利润相比,60万的处罚不具有任何震慑力。
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基本思路都是围绕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和虚增收入展开的。
本文总结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13种手段,具体包括:1、虚构收入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销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压力的增大,一些上市公司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出现。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操作、篡改财务数据,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并列举了10个潜在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此类行为。
一、虚增收入和利润虚增收入和利润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公司可以通过与客户或合作伙伴进行交易,但实际上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交易或价值。
这样一来,公司可以虚构销售收入和利润,提高财务表现,从而吸引投资者和提升股价。
潜在案例1:某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签订合同,虚构大额销售收入,增加当期利润,欺骗投资者。
潜在案例2:某公司在报表中虚构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虚增采购成本,以此来虚增利润。
二、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的滥用上市公司为了掩饰损失或提高利润,有时会滥用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
虽然根据会计准则,公司有权对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但滥用这一措施就成了财务舞弊。
公司可能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减少利润或做成其他所谓的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3:某上市公司无视实际市场情况,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此来掩盖真实的损失。
潜在案例4:某公司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假冒专业机构,通过虚构贬值前提,减少当期利润。
三、滥用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交易,并在交易中充分利用其地位和关系,获取不当的利益。
这些交易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价格虚高或虚低等情况,以此来操纵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5:某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进行关联交易,但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以此来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
潜在案例6:某公司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价格虚低的采购交易,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误导投资者。
四、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公司可能通过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掩盖真实的资金状况。
虚构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可以使公司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方面呈现出正常或良好的财务表现。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财务造假是上市公司不可逾越的监管红线,但受限于当前信息披露质量的局限,投资者在筛选公司的过程中,仍然要关注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
那么,常见的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有哪些呢?一、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会计恒等式,操纵会计科目根据上面的会计恒等式,可以看到,公司如果通过虚增收入来提高利润,那么必然会虚增资产或降低负债。
表现在实际中,一家公司收入连续高速增长,但存货却一直积压;或者利用空壳公司或关联公司伪造负债,资金一来一去,貌似负债降低了,其实对公司毫无影响。
二、虚构资金流前面所述的会计造假,通常没有资金流验证,手段相对粗糙,一般会计师只要审查仔细都会发现端倪。
因此,一些公司就想出了更高明的造假手法,构造资金流,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常见的手法有:1、通过真实的客户和供应商造假,由于空壳公司容易被发现,发行人对此进行了改进,即使用真实的客户和供应商造假,如万福生科等。
一方面,客户与供应商是真实的,与发行人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发行人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存在真实的经济业务往来。
另一方面,发行人在真实交易基础上,伪造少部分虚假交易,有的在交易数量上做文章,有的在交易价格上做文章,虚虚实实,让人真假难辨。
2、利用海外客户和供应商造假,一种情况是在国外成立关联公司或空壳公司,伪装成客户或供应商与发行人进行虚假交易;另一种情况是伪造与海外客户之间的合同,虚增销售价格,虚增的收入部分自行安排海外关联方付款。
因此证监会在审核公司IPO中,对于海外销售占比较高的公司,一般会高度关注公司收入的真实性。
3、大量使用现金流。
当发行人虚构的客户或供应商中存在大量自然人或个体户时,发行人往往大量采用现金支付供应商款项,收到个人款项时,则采取现金缴存的方式存入银行,如蓝田股份造假案等。
财务造假的十大手法
财务造假的十大手法
1. 收入虚增:财务人员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追回已销售产品等手段虚增公司营收,从而提高公司业绩。
2. 费用减少:对于某些实际存在的费用,如员工工资、租金等,财务人员可能故意减少记账金额,以降低公司支出。
3. 投资损失隐匿:在股票和债券等投资中,财务人员可以隐瞒公司遭受的损失,或者转移投资损失到其他账户,以掩盖真实的投资风险和亏损。
4. 非经营性资产转移:财务人员将公司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移至其他公司或个人的名下,并通过虚构的价格为公司提供收益,从而为自己牟利。
5. 银行对账单欺骗:财务人员伪造银行对账单,以隐藏公司的财务状况或为个人谋取利益。
6. 应收账款管理不当: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虚构或延迟应收账款信息等手段,掩盖公司的实际财务情况。
7. 虚拟公司与关联公司欺诈:财务人员将公司与虚拟公司或关联公司捆绑在一起,虚构交易以掩盖公司财务决策的真实情况。
8. 财务报表造假:财务人员通过虚报财务数据,包括营业收入、利润、净资产等,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9. 高薪潜规则:财务人员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财务信息,通过在招标过程中制造干扰和操纵,使公司在招标中获得利益。
10. 商业贿赂:财务人员通过贿赂、行贿等行为,让与公司相
关的人员为公司提供利益,包括与竞争对手的交易,政府批文等。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采取欺骗性手段,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以获取不当利益或掩盖真实财务状况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还会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提高对财务造假的警惕,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防范和应对。
一、财务造假手段1. 虚增收入:企业可以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或收入确认的时点,来虚增公司的销售收入,以提高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
2. 通过对信用销售或无实际货物出售来虚增应收账款,以提高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规模和企业的信用度。
3. 虚构费用支出:企业通过虚构费用支出来降低企业的利润,以逃避税收和转移利润给其他企业。
4. 资产贬值准备的变动:企业通过调整资产贬值准备,来影响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以达到掩饰亏损或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5. 股票操纵:企业可以通过人为操纵公司股价,来制造虚假的盈利、市值等信息,来达到改善公司财务表现的目的。
二、财务造假对策分析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公司各项业务合规有序运行,防范和减少内部欺诈风险。
2. 强化财务审计和监管:加强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和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和制衡,减少公司高管和董事会的权力寻租和滥用行为。
4. 加强舆情管理和投资者关系:企业应加强舆情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维护,加强对外部媒体和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减少外部投机和操纵。
三、财务造假案例分析1. 中弘集团:中国知名房地产商。
2019年,中弘集团因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并遭遇财务危机,最终被实际清盘。
2. 微缩光电:上市公司微缩光电因涉嫌财务造假,连续数年业绩虚假,严重违反了证券法和上市公司监管规定,最终公司被取消上市资格。
财务造假手法逐个数
财务造假手法逐个数2011-4-23 9:58郑朝晖【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1、虚构收入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转移费用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
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
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中有意或无意地掩盖财务数据,误导利益相关方,以达到达到利益或其它目的的行为。
财务造假可能会对企业、投资者、员工等造成严重损失。
下面将阐述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和应对措施。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1. 披露虚假信息:企业在披露财务信息时,存在夸大收入和利润、缩小成本和费用的行为,导致企业财务数据不真实。
2. 建立虚假账户:企业在财务账户中建立虚假的资产或负债,以扭曲财务数据。
例如,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虚假的销售金额、虚假的应付账款等。
3. 进行交易场景操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夸大同业交易或代理收入、虚增应收账款、虚减存货和资产等,制造虚假的交易场景。
4. 假借资本支出: 企业在资本支出中夹带了非资本支出的费用,使得企业表现得更为优秀。
应对财务造假的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职责和监管制度。
加强内部审计,避免漏洞被人利用。
2. 严格执行会计准则:企业应该尽量遵守会计准则,坚守道德底线,不做虚假的会计记录。
企业应该在报告中加入更多的关键数据,以明确企业的财务状况。
3.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避免风险的发生或对全盘财务等重要信息进行有效控制。
4. 宣传企业道德规范:企业应该努力建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人们对企业道德规范的认识。
企业在营销等方面要保持透明、诚信的态度,减少虚假宣传。
5.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财务造假的监管,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查核力度,及时发现和惩罚有不透明行为的企业。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消除财务造假的影响,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同时,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道德规范和内部控制,加强员工教育,提高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震惊!十大财务造假方法,会计科目深度解析!附案例
震惊!十大财务造假方法,会计科目深度解析!附案例财税研究员税海竞帆 2021-12-12 20:01财税研究员前语: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尤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
财税研究员本人强烈建议:完善税法,对恶意财务造假多缴纳的税收(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直接没收至中小投资者保护基金,用于对中小投资者进赔偿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
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
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
“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一、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
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完整版)财务作假手段的几种方式
财务作假手段汇总1、虚构收入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转移费用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
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
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下,上市公司是各类投资者最常选择的投资标的,而财务报表是评估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股价和资本市场的青睐,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进行财务舞弊。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舞弊十大招数,并指出防范措施。
1. 收入的虚增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营收和业绩,可能通过虚增销售额等手段来夸大收入。
这包括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通过子公司进行内部交易等。
应对措施:审查销售合同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对公司的销售额进行财务分析和调研。
广泛收集市场和客户的反馈意见。
2. 资产负债表的操纵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虚增资产和减少负债来改善财务状况。
例如,将无形资产进行估值调整,转移资产到关联公司,或是通过资本化费用等手段。
应对措施:审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和估值方法。
比较公司财务数据与行业平均水平。
监控公司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的增加情况。
3. 利润数据的篡改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虚增利润或隐藏亏损来误导投资者。
他们可能通过变更会计政策、进行错误的预测、隐藏费用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据。
应对措施:审查公司会计政策的变化。
关注公司关键利润指标的增长幅度和稳定性。
比较公司利润数据与行业平均水平。
4. 关联交易的滥用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资金或隐藏损失。
他们可能与关联方进行借款、销售、采购等交易,但交易价格可能会被远离市场价格。
应对措施:审查公司关联交易的额度、价格和必要性。
比较公司关联交易的价格与市场价格。
监督相关的董事会成员是否具有独立性。
5. 隐瞒重要信息上市公司可能在财务报表中隐瞒重要信息,以误导投资者。
例如,不披露重大的坏账坏账准备、法律纠纷、关键员工离职等。
应对措施:审查公司年报、季度报告等财务报表。
关注公司公告和新闻报道。
定期与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交流。
6. 裁员成本的减少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减少员工人数和降低员工薪酬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导语】财务造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
本文将详细解析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并探讨如何识别这些不法行为。
【正文】一、财务造假手段1.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以提高利润。
2.少计费用:企业通过少计提坏账准备、少计折旧和摊销等手段,降低费用,提高利润。
3.虚假交易: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虚假采购等手段,实现资金的体外循环,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
4.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企业通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会计事项,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等手段,人为调节利润。
5.隐瞒负债:企业通过不披露或隐瞒负债,降低负债水平,提高资产质量。
6.虚增资产:企业通过虚增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提高资产总额,美化财务报表。
7.会计政策滥用:企业通过滥用会计政策,如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调节利润。
二、财务造假识别方法1.分析财务比率:通过分析财务比率,如毛利率、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发现异常波动,进而挖掘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2.对比行业数据: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如收入、利润、费用等,若某企业数据明显偏离行业平均水平,需引起关注。
3.审查关联交易:关注企业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公允性,是否存在虚假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
4.查看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审计意见等,可提供识别财务造假的线索。
5.研究会计政策:分析企业会计政策是否合理、稳定,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的情况。
6.关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关注现金流量表中投资、筹资、经营等活动的现金流量,识别财务造假。
7.深入了解企业业务:了解企业业务模式、市场竞争状况等,判断财务数据的合理性。
【结语】财务造假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还破坏市场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财务造假行为,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方式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5个案例在财务造假的会计分录里,财务造假的目的一般是虚增利润,也就意味着利润表中净利润是虚增后,那么净利润必然转入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科目,与此对应资产负债表的科目必须也要有造假的科目。
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虚增的话,对应的要么是虚减负债,要么是虚增资产,由于调减负债比较困难,因此虚增资产是财务造假最常见的手段。
同时根据是否需要现金流量表的配合和如何配合,把财务造假分成四种境界:财务造假的第一重境界就是现金流完全不参与,是相对简单的财务造假形式。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虚增收入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虚增收入的方式就是虚增应收账款或者应收票据,这些虚增的收入并不会通过现金流流入企业这也是为什么2018年市场对现金流差的环保和中药企业如此待见的原因,也是最简单暴力的排除企业财务造假的方法。
案例一:郑百文的财务造假案。
郑百文为了上市,走上了财务造假的不归路。
其造假方式简单粗暴,公司在不符合IPO条件的情况下,成立了以财务总监为首的假账班子,通过虚增应收账款的方式,将公司打造为营业收入超40亿元的沪深两市第一大商贸零售公司。
虚增应收账款主要以商品返利的形式,公司让入住郑百文厂家以应付商品返利款为付的名义打欠条,计入当期应收账款,为避免法律纠纷,外加补充说明—欠条只供郑百文做帐,不作还款依据。
在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后,郑百文原形毕露,公司控制人将2亿元募集资金拆借挪用,总资产仅为6亿元的公司连续两年内累计录得15亿元的巨额亏损,公司濒临破产,被三联集团收购重组。
案例二:皖江物流造假案2009年,皖江物流(芜湖港)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向淮南矿业集团购买其持有的淮矿铁路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和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100%股权,交易价格18.62亿元。
淮南矿业集团承诺,铁运公司和物流公司2010年度实现的经审计后的净利润合计不低于3.2亿元,2011年度实现的经审计后的净利润合计不低于3.84亿元,2012年度实现的经审计后的净利润合计不低于4.61亿元。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一、财务会计造假手段。
1. 虚构收入。
这就像是无中生有地变魔术。
企业会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销售交易。
比如说,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是关联方伪装成的客户签订假的销售合同。
然后再伪造相关的发货单据,就好像真的把货物发出去了一样,其实仓库里的东西压根就没动。
最后再开个假发票,这样在账面上就凭空多了一笔销售收入。
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卖了一堆空气,还假装收了钱。
2.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就像是心急吃热豆腐,东西还没完全弄好或者服务还没完全提供,就把收入算到账上了。
比如一个软件公司,软件还在测试阶段,有很多漏洞,但是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就说软件已经可以交付使用了,然后把相关的收入确认了。
而推迟确认收入则是把已经到手的收入藏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就像一个人得到了一笔奖金,但是不想这个月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钱,就先把这笔钱偷偷藏起来,等下个月再拿出来炫耀。
3. 费用资本化。
这就像是把本来应该是日常花销的东西,当作是一种投资。
比如说,企业日常的维修费用,本来是应该直接算作当期费用的,但是为了减少当期的成本,就把它当作是对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把费用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期间,当期的利润就会显得好看一些。
这就好比本来是今天吃的饭钱,却硬要说这是为了以后身体好的一种投资,不把它算在今天的开销里。
4. 关联交易造假。
关联交易本来是正常的商业往来,但是造假的时候就变味了。
企业会通过关联方之间不合理的定价来操纵利润。
比如说,一个集团里有A和B两家公司,A公司生产的产品成本是100元,正常市场售价应该是150元,但是为了让A公司利润好看,就以200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这样A公司就多赚了一笔,实际上就是在集团内部玩数字游戏,把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还让外人看起来A公司很赚钱。
5. 隐瞒负债。
这就像是一个人欠了很多债,但是却不想让别人知道。
企业会把一些应该记录的负债不记录在账上。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虚报收入、隐瞒负债、篡改财务数据等手段,改变真实财务状况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和声誉损失,也会对整个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财务造假,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虚报收入:企业通过夸大商品销售额、虚构收入来源等手段来增加收入,改善财务状况。
2. 隐瞒负债:企业通过不按真实情况披露负债或将负债转移至其他公司,以减少负债的数额,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3. 篡改财务数据:企业通过人为修改财务数据,包括销售额、成本、利润等,以获得所需的财务指标。
4. 财务循环操作:企业通过设立关联公司或虚构交易,形成虚假的财务循环,从而错误计入收入和支出。
5. 虚设资产:企业通过人为评估或虚构资产等手段,将无形资产或负债转化为资产,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财务数据的审核和核实,防止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2. 审计监督: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参与,增加财务报表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3. 加强沟通与沟通:企业需要加强与股东、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及时披露财务信息和财务情况,提高透明度,减少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4. 强化法律监管:政府和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造假行为的监管和制裁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降低财务造假的利益。
5. 培养企业诚信文化: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诚信教育和企业价值观的培养,树立诚信意识,构建一个廉洁和透明的企业环境。
三、结论: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和整个市场都带来严重影响。
只有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审计监督,加强沟通与合作,强化法律监管和培养企业诚信文化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减少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保护企业的财务安全和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财务造假手法逐个数郑朝晖
财务造假手法逐个数郑朝晖一、销售收入方面(销项税额)二、(一)发出商品,不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时记销售收入,而是以收到货款为实现销售三、的依据。
其表现为:发出商品时,仓库保管员记帐,会计不记帐。
四、(二)原材料转让、磨帐不记“其它业务收入”,而是记“营业外收入”,或者直接磨掉“应付帐款”,不计提“销项税额”。
五、(三)以“预收帐款”方式销售货物,产品(商品)发出时不按时转记销售收入,长期挂帐,造成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
六、(四)制造大型设备的工业企业则把质保金长期挂帐不转记销售收入。
七、(五)价外收入不记销售收入,不计提销项税额。
如:托收承付违约金,企业收到违约金后,增加银行存款冲减财务费用。
八、(六)三包收入”不记销售收入。
产品“三包”收入是指厂家除向定点维修点支付费用外,还有按一定比例支付商家“三包费用”(含配件),保修点及商家挂帐不记收入,配件相当一部分都记入“代保管商品”。
九、(七)废品、边角料收入不记帐。
主要是工业企业的金属边角料、铁肖、铜肖、铝肖、残次品、已利用过的包装物、液体等。
这些收入多为现金收入,是个体经营者收购。
纳税人将这些收入存入私人帐户,少数应用在职工福利上,如:食堂补助,极个别用于上缴管理费,多数用在吃喝玩乐和送礼上。
十、(八)返利销售。
市场经济下的营销方式多变,返利销售是厂家为占领市场,对商家经营本厂产品低于市场价格的利益补偿,是新产品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是市场营销策略的组成部分.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商家销售厂家一定数量的产品,并按时付完货款, 厂家按一定比例返还现金.二是返还实物、产品、或者配件。
商家接到这些现金、实物后,现金不入帐也不作价外收入,更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形成帐外经营。
十一、(九)折让收入。
折让即折让与折扣,相似于返利销售,所不同的是:折让是发生在销售实现的时候,在发票上注明或另开一张红票反映的销售方式。
按照税法规定,在发票上注明折让数额的,按实际收款记收入,。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报、隐瞒、篡改企业财务信息等手段,以达到诋毁或美化企业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蒙骗监管机构等目的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可以对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还会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破坏市场秩序。
了解并防范财务造假手段是企业和投资者的重要课题。
财务造假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伪造销售合同、虚构交易等手段,虚增收入,使企业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
投资者可以通过仔细分析财务报表中的销售额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以及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来发现这种财务造假。
对策:投资者在研究企业时,需要关注企业的销售渠道、客户结构和业绩变动趋势,以了解企业的真实销售情况。
同时可以定期查看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和应收账款变动情况,是否与销售额相匹配。
2. 虚增利润:企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伪造费用支出等手段,虚增利润。
企业可以采用一次性提取全部费用的方式,虚增当期的费用支出,从而使当期利润减少。
投资者可以通过对比企业的会计政策与行业标准的差异来发现这种财务造假。
对策:投资者在研究企业的财务报表时,需要仔细查看企业的会计政策,特别关注与行业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的项目。
还可以通过核实费用支出的真实性,与其他企业的费用支出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常情况。
3. 虚报资产:企业通过夸大资产价值、虚构资产购买等手段,虚报资产规模。
企业可以通过高估资产的价值,使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度。
投资者可以通过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来发现这种财务造假。
对策:投资者在研究企业时,需要仔细对比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与实际情况,关注企业资产持有和使用的合理性。
同时还可以对比企业的盈余与现金流量,以确保企业的净资产真实可靠。
4. 资金占用:企业通过内部关联交易、资本操作等方式,将企业资金占用,以达到个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交易或虚构借款等方式,将企业的资金转移至关联方账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造假手法逐个数查处企业偷税手法60种在日常税务稽查中,纳税人在会计处理上利用多种手法偷逃国家税收。
其手段随经营方式的不同使会计处理方法各异,现择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的各类手段、手法录于此文,供税务工作者、公安经济侦查、审计、监察等经济工作者参考。
一、销售收入方面(销项税额)(一)发出商品,不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时记销售收入,而是以收到货款为实现销售的依据。
其表现为:发出商品时,仓库保管员记帐,会计不记帐。
(二)原材料转让、磨帐不记“其它业务收入”,而是记“营业外收入”,或者直接磨掉“应付帐款”,不计提“销项税额”。
(三)以“预收帐款”方式销售货物,产品(商品)发出时不按时转记销售收入,长期挂帐,造成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
(四)制造大型设备的工业企业则把质保金长期挂帐不转记销售收入。
(五)价外收入不记销售收入,不计提销项税额。
如:托收承付违约金,大部分企业收到违约金后,增加银行存款冲减财务费用。
(六)三包收入”不记销售收入。
产品“三包”收入是指厂家除向定点维修点支付费用外,还有按一定比例支付商家“三包费用”(含配件),保修点及商家挂帐不记收入,配件相当一部分都记入“代保管商品”。
(七)废品、边角料收入不记帐。
主要是工业企业的金属边角料、铁肖、铜肖、铝肖、残次品、已利用过的包装物、液体等。
这些收入多为现金收入,是个体经营者收购。
纳税人将这些收入存入私人帐户,少数应用在职工福利上,如:食堂补助,极个别用于上缴管理费,多数用在吃喝玩乐和送礼上。
(八)返利销售。
市场经济下的营销方式多变,返利销售是厂家为占领市场,对商家经营本厂产品低于市场价格的利益补偿,是新产品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是市场营销策略的组成部分.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商家销售厂家一定数量的产品,并按时付完货款, 厂家按一定比例返还现金.二是返还实物、产品、或者配件。
商家接到这些现金、实物后,现金不入帐也不作价外收入,更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形成帐外经营。
(九)折让收入。
折让即折让与折扣,相似于返利销售,所不同的是:折让是发生在销售实现的时候,在发票上注明或另开一张红票反映的销售方式。
按照税法规定,在发票上注明折让数额的,按实际收款记收入,。
另外开具红票的,不允许冲减收入。
在实际工作中,纳税人往往是用红票冲减收入,将冲减的收入以现金方式给购货员,购货方不记价外收入,造成少缴税款。
(十)包装物押金逾期(满一年)不转记销售收入。
(十一)从事生产经营和应税劳务的混合销售,纳税人记帐选择有利于己的方法记帐和申报纳税。
(十二)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包括应缴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等,不符合免税规定的,也不按6%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而是直接记营业外收入。
(十三)为调节本企业的收入及利润计划,人为调整收入,将已实现的收入延期记帐。
(十四)视同销售不记收入。
企业用原材料、产成品等长期投资,产品(商品)送礼或作样品进行展销,不视同销售记收入,不记提销项税额。
(十五)母公司,下挂靠多家子公司,涉及增值税发票、普通发票部分的业务全部在母公司核算,其它任由子公司,子公司每年向母公司上缴一定的管理费。
(十六)小规模纳税人为了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在认定后,达不到标准将要年检时,采取多家一般纳税人互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货款也互相支付,但就是一点,几家开具发票,互相之间的业务都不增值,这些就是一些企业税负偏低的一种原因。
(十七)已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丢失,又开具普通发票,不记收入。
二、进项税额方面(十八)商业企业按工业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和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进项税额不按付款凭证而按原材料入库单。
(十九)购进货物时,工业没有验收人库,或者利用发料单代替入库单,申报抵扣。
商业没有付完款,自审抵扣,或者先虚开一张大额现金收据,先增加“现金”后,以坐支现金的方式让对方开一张现金收据回来办理抵扣,这些业务没有大量的外调取证很难查清楚。
(二十)用背书的汇票作预付帐款,利用现代技术涂改多次复印充当付款凭证,用来骗取抵扣。
(二十一)应税劳务没有付款申报抵扣(委托加工、水、电、运费)。
(二十二)在建工程等非应税项目,包括购置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或者用作本单位的福利等非应税项目,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二十三)取得进项专用发票,开票方、收款方不一致,票货、票款异地申报抵扣。
(二十四)商业企业磨帐不报税务机关批准,擅自抵扣税款。
(二十五)用预付款凭证(大额支票)多次复印,多次充作付款凭证,进行申报抵扣。
(二十六)运输发票开具不全,票货不符,或者取得假发票进行抵扣。
(二十七)为达抵扣目的,没有运输业务,去运管办、货运中心、地税局等单位代开发票进行申报抵扣。
(二十八)铁路客运发票(行李票)当作运输发票进行申报抵扣。
(二十九)最为典型的是个别企业将拉运垃圾的发票当作运输货物发票申报抵扣。
(三十)进项发票丢失,仍然抵扣进项税额。
三、应缴税金方面(三十一)代扣代缴税金长期挂帐不缴。
(三十二)稽核评税、税务稽查查补的增值税、所得税补缴后,不作帐务调整,该作进项转出的不转出,该调增所得额的不调整帐务,造成明征暗退。
有的把补缴的增值税再记入进项税额。
(三十三)福利企业外购原材料转让或者直接销售,自己没有生产能力,委托加工就地销售、也按自产产品申报骗取退税。
(三十四)福利企业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取得,自认为反正是退税,造成税负偏高,退税也多。
(三十五)福利企业购进货物使用白条,骗取高税负退税。
四、企业所得税方面(三十六)中央与地方企业所得税划分模糊,纳税人为方便,只在地税办理税务登记。
特别是2002年实行各50%企业所得税以来,由于国地税信息不共享,致使在2002年新办证的纳税人没有全部到国税办理税务登记。
(三十七)企业收取的承包费不记人所得额,长期投资、联营分回的盈亏不在帐上反映,始终在往来帐上反复。
(三十八)购买股票、债券取得的收入不按时转记投资收益。
(三十九)未经税务机关批准,提取上缴管理费。
(四十)发生大宗装修、装潢费用以及待摊费用不报税务机关批准就摊销。
(四十一)多计提应付工资,年终将结余部分上缴主管部门。
(四十二)不上缴统筹金的单位,计提统筹金长期挂帐不缴。
(四十三)购买土地,准备扩建,将土地作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四十四)盘盈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不作损益处理。
(四十五)白条支付水电费。
(四十六)购买假发票人帐。
(四十七)应有个人承担的个人所得税进入管理费-其它。
(四十八)主管部门向下级分摊费用,下级只有记帐支付凭证,没有原始凭证。
(四十九)邮政、电信行业收取的邮资、话费没有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用盖邮戳的白条、托收承付票据给客户。
(五十)报销不属于自己单位的发票、税票。
(五十一)记帐凭证报销多,原始凭证数额少。
(五十二)购入固定资产列入费用,或者将固定资产分解开票记入费用。
(五十三)在建工程的贷款利息记入管理费用或者财务费用。
(五十四)财产损失不经税务机关批准,直接在税前扣除。
(五十五)流动资产损失在地税批复后,直接记入营业外支出,涉及增值税部分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五十六)补贴收入不并入计税所得额,直接记入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
(五十七)业务费、广告费超支后放在其它科目列支,如:手续费、差旅费、会议费、有害补助等。
(五十八),未经税务机关批准,在税前列支三新费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费)。
(五十九)校办企业、福利企业的证书没有年检,申请减免企业所得税。
(六十)税务稽查审增的所得额,属于时间性差异部分,只补税不调帐,造成明征暗退防止做假账几乎所的财务人员都被逼着要做假帐,以下就把本人将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当是各位进行审计工作时一个备参吧,别说是我教你做假帐哦: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饶,所以是该操作的漏洞。
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人工虚拟。
另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帐,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8.收入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9.收入负债化/支出资产化操作方法:将收入暂时挂帐为其他应付款,或将支出暂时挂为其他应收款,达到推迟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10.收入、成本、费用虚增/减操作方法:人为虚增或虚减收入或成本或费用,或虚减收入。
造成进行差错调整的依据。
达到纳税期拖延或其他目的。
11.转移定价操作方法:与外部交易方进行人为价格处理,达到转移定价的目的,将价格降低或提高,以其他费用的方式互相弥补进行各自小金库。
达到避税的目的。
12.资产、负债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固定资产中的资产类别名目转变,改变其折旧年限;将应收帐款挂其他应收款,或预收帐款挂其他应付款等手法避税。
13.虚假交易法操作方法:以不存在的交易合同入帐,造成资金流出,增加本期费用,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
14.费用直抵收入法操作方法:收入因涉及流转税,在收入确认前即彼此以费用直接抵消,达到控制流转税目的。
如将商业折扣变为后续期间降低售价。
15.重组转让法操作方法:利用股权转让、资产转让、债务重组等进行资金或收入转移达到避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