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许多企业采用不诚实的方式来操作财务数据,这会极大地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以下将对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销售收入虚报企业可以通过虚报销售收入来伪造收入增长和利润水平。
虚报销售收入的常见手段包括虚报销售数量和虚报销售价格。
虚报销售数量可以通过将未出售的库存数据记录为销售收入来实现。
虚报销售价格可以通过将销售价格高估来实现。
防范措施:1.建立全面有效的销售管理制度,以控制并审查销售管理程序。
2.增加对销售人员的监督,防止他们设法虚报销售数量和价格。
3.加强库存管理,确保库存数据准确记录。
二、成本虚报虚报成本可以降低企业的净收入和税收负担。
常见的虚报成本手段包括虚构成本支出、隐瞒成本支出、将个人消费列为业务成本等。
企业可能会通过整合销售报表和成本报表来伪造成本。
1.实施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确保成本支出得到充分的审查。
2.确保财务报表和成本报表独立管理,并加强内部审计程序。
3.建立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以确保成本的记录和报告过程遵循财务管理原则。
三、现金流量虚报虚报现金流量可以通过误报收支项目、隐瞒资金流动、伪造银行账户信息、做出虚假的现金交易等手段来达到目的。
企业可能会虚报现金流量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
1.加强内部审计程序,建立有效的损失防范机制。
2.加强现金管理,监督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过程。
3.制定制度控制信用卡、支票、现金、电子转账和其他现金交易方式,确保财务信息准确、完整且及时。
四、资产负债表虚报资产负债表虚报是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虚报资产负债表可能会导致虚构资本规模、伪造偿债能力和资产负债表不平衡。
企业可能采用虚构的资产价值、伪造资产负债表信息、虚构资产购买价格等方法来虚报资产负债表。
1.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程序,对资产负债表的审计应更加严密,以保障真实和准确。
2.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管理过程严谨、规范,建立资产分类和清单以帮助审计。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记录、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方面采用欺诈手段,改变财务状况、经营指标,从而掩盖真实经营状况,使实际经营利润与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经营和信誉造成极大损害,严重者会导致企业破产、股价下跌、员工失业等问题。
为了防止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需要加强对其手段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落实。
一、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1.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企业常用的财务造假手段之一。
企业通过虚假合同或销售折扣等手段,虚增销售额,从而增加营业收入。
虚增收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业绩表现,还可以获得股东的高额回报,但如果虚增收入被揭发,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2. 更改财务数据企业通过更改财务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一些企业会故意忽略资产减值和负债计提等一些风险和成本,从而使财务数据看起来更好。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透支银行账户等方式将账面余额降低,进而变相地增加企业的利润。
3. 资本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是企业通过将支出转化成长期资产的一种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可以将一些企业支出如研发费、广告费等当作长期资产进行资本化,从而增加企业的总资产,同时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
这种手段的风险在于资本化的长期资产超过企业实际需要的资产,且现金流量难以支持长期资产的储备。
4. 虚增销售成本企业会通过虚增销售成本,来虚减企业的利润。
虚增销售成本的方式可以是对成本进行人为操作,或者是隐瞒真实的成本数据。
虚增销售成本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压力增大,从而难以维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二、防范措施针对财务造假的各种手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对会计记录、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数据的核对与监控,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准确。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加强业务合规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2.加强监管和审计企业应该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严格的账务核对和审计程序,拒绝非法协议和虚假交易。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篡改、虚构或隐匿,以获得不符合事实的经济利益的行为。
企业财务造假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对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员工等利益相关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对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有效防范和打击企业财务造假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1.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企业财务造假中的常用手段之一。
企业会通过虚构或夸大销售业绩、将一部分资金划拨到收入账户等手法来虚增收入,以提高经营业绩,搪塞外界,获得更多的融资或股价的提升。
这一手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获得更多的融资。
2. 虚增资产虚增资产是指企业通过虚构或夸大资产价值、采取资产减值或折旧计提不合理等手段来虚增资产规模,以掩盖实际的财务状况。
企业可能会通过将无形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降低或省略,或者以较低的价格进行资产折旧等方式进行虚增资产。
这会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显得更加健康,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或投资。
3. 虚增利润虚增利润是企业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之一。
企业可能会通过操纵成本费用、虚构利润、夸大投资收益等手段来虚增利润。
通过计提虚假的费用或扩大成本范围,企业可以降低实际利润,以达到逃税或者规避交易限制的目的。
4. 隐匿负债隐匿负债是指企业故意隐瞒或虚构负债,使企业的负债水平显得更低或者对负债的期限和条件进行不当处理,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获得更多的融资或投资。
企业可能会采取将负债列入其他费用、通过金融工程手段将负债隐匿等方式进行负债的隐匿。
5. 财务工程手段财务工程手段是指企业利用金融工程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企业可能会利用股权融资、资产重组、并购收购等手段来虚构业绩,夸大盈利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估值。
企业也可能通过衍生品交易、资金往来、资产转移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二、防范企业财务造假的措施1. 强化内部控制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清晰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填账目、隐瞒财务信息等手段,伪造财务数据,违反财务规定和法律法规。
财务造假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企业追求高盈利、虚构业绩等原因。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防止恶意的财务造假,有必要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和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的手段1.虚构营收:虚构营收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为了提高盈利水平,可能虚构收入,并将虚假收入列入财务报表。
2.虚假成本:企业可能通过虚假的成本报告来掩盖其实际盈利情况,以达到操纵财务报表的目的。
3.无形资产:企业可能通过虚构无形资产,如商誉、知识产权等,欺瞒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以获取更高的市场估值和股票价格。
4.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是指企业通过借款或发行大量债券,并用得来的资金投资业务,以期获得更高的财务回报。
然而,如果这些业务不能产生预期的回报,企业就可能陷入困境,无法偿还债务,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5.虚假披露:虚假披露是指企业在其公开报道中故意隐瞒有关的信息或故意误导投资者。
二、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设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操作流程,严格管理账务和会计制度,防止内部错误或诈骗行为的发生。
2.开展审计工作:企业应定期开展第三方审计工作,以检查会计准则的合规性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通过审计,企业能够发现财务造假行为,及时纠正和惩罚,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为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市场监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投资者保护机制,通过加强监管、将重点企业列入监督范围、对违规的公司进行处罚等方式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4.提高法律制度的效力:政府应完善有关财务造假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犯罪行为。
加强监管和法律的配合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司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总之,财务造假严重影响市场信心和投资者的利益。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其他部门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法律制度,坚决防范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不当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虚构,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目的。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加强监管和制定有效对策来防范和打击。
下面将分析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最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之一,它通过虚构销售交易或抬高销售价格等方式,使企业的收入呈现出高于实际情况的状态。
对策:1.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报表编制流程,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2.加大对企业的全面审计力度。
审计师应有独立性,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发现并揭示虚增收入的行为。
3.建立有效的投诉机制。
各级监管部门应建立投诉渠道,鼓励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积极监督企业财务报表,及时发现并举报虚增收入等财务造假行为。
二、虚假支出虚假支出是指企业通过虚构支出项目或夸大支出金额等手段,降低企业的盈利情况,以逃避税收和其他经济责任。
对策:1.加强税务监管。
税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税收申报和纳税核算的审核力度,发现并查处通过虚假支出逃避税款的行为。
2.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发现并纠正虚假支出的行为。
3.提高企业道德水平。
加强企业道德和诚信建设,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念,减少虚假支出的发生。
三、资产负债表的造假企业通过虚构资产或负债,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指标,从而虚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规模,误导投资者对企业的判断和决策。
对策:1.加强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
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应严格规范资产负债表中各项指标的计算和披露,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外部审计。
审计机构应加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外部审计力度,及时揭示和纠正由于资产负债表造假而导致的财务信息错误。
3.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和惩处力度。
相关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核和监督制度,对虚报资产负债表等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是一个严重的违法行为,在企业经营中时有发生,一旦被发现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造假可以分为各种手法,这些手法往往是高明的,需要企业及时发现并加以防范。
本文将会分析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一、企业财务造假的手法1. 收入造假企业可通过虚构合同、暂时性收入、滞销物品的回款,等等手段来增加收入。
虚构合同可以使用假种、名义业务等手段;暂时性收入可以利用其它企业向我企业提供的应收项;滞销物品回款可以通过赊账形式来“收入”,而未来回款并未得到保障。
2. 成本造假成本造假可以通过进价、库存等方式进行。
进价可以通过确定商品的进价、压低进价、以虚构的进价计算成本等方式影响成本,库存为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多种途径伪造库存量和成本,甚至私自销毁产品等。
3. 利润造假利润可以通过保留决算利润而暂不发放股东分红来操纵;通过资金的内部转移,能够很大程度地影响利润;还可以利用高增长的夸张成果对外进行美化,以吸引投资者和信贷机构的关注。
4. 偷税漏税依靠偷税漏税来达到财务净利润的增长。
企业可以通过虚开、冒充纳税人等手段规避税收,或者延缓税收的交纳,从而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5. 资产负债表造假资产负债表以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全部收入和支出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企业可以将应有的账户和资产,伪装成其它的账户和资产,或在账面上不收录跨期待处理的事件,如应计利息、应计租金、加速折旧等,从而使资产总额大于总负债。
也可以通过虚构流动资产、长期资产等一系列手法来使得负债与权益偏向于后者。
1.制定完善的会计政策与内部审查制度设置完善的财务管控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权力,加强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制定账务处理程序,明确各方的职责,使财务报表和商业纪录之间形成更完整的关系。
2.强化财务部门专业技能企业要在财务方面注重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训的工作,提供规范化的培训环境,打造优秀的能力和财务素质。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财务造假手段 • 财务造假动机 • 财务造假识别方法 • 财务造假防范措施
01
财务造假手段
虚增收入
虚构交易
通过伪造合同、发票等手段,虚构不存在的交易,从 而虚增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
将未来的收入提前确认,以达到虚增本期收入的目的 。
债务重组
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将原本的负债转为权益 ,从而避免负债在财务报表中体现。
担保事项隐瞒
对公司的担保事项进行隐瞒,以达到隐瞒负债的目的。
隐瞒重要事项
隐瞒重大诉讼
对公司涉及的重大诉讼进行隐瞒,避免对财 务报表产生影响。
隐瞒关联方交易
对与关联方的交易进行隐瞒,避免在财务报 表中体现。
隐瞒其他重要事项
对公司涉及的其他重要事项进行隐瞒,如环 保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
02
财务造假动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联交易
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交易,将本应属于关联方的收入计 入公司财务报表。
虚增资产
虚构资产
未及时处理资产减值
通过伪造资产证明、评估报告等手段 ,虚构不存在的资产。
对资产减值不及时处理,导致资产价 值虚增。
高估资产价值
对资产进行高估,以达到虚增资产价 值的目的。
隐瞒负债
隐瞒债务
通过隐瞒债务的方式,避免负债在财务报表中 体现。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表中故意伪造、篡改或隐瞒账目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监管机构等目的。
这种行为无论对企业、投资者还是整个市场都是非常严重的损害,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财务造假的分析和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1.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或服务收入,增加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2.隐瞒成本和费用:企业通过隐瞒成本和费用,减少财务报表中的费用支出,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3.阻止资产减值:企业通过虚构资产价值,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
4.设立关联公司:企业通过设立关联公司,进行虚假交易,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
5.资产转移:企业将资产转移到他人名下或关联公司名下,以隐瞒财务状况和财产的真实价值。
二、防范财务造假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2.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审计,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3.第三方审计:企业应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4.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披露:企业应加强数据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同时,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公开相关信息。
5.加强法律法规的遵守: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合规性管理,杜绝财务造假行为。
6.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财务素养和风险意识,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总结起来,防范财务造假需要从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审计机制、信息披露、合规性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全面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管,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篡改、隐瞒、虚构财务数据等手段,违反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对外部用户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和财务信息。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市场秩序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如何防范财务造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和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1.虚构收入企业虚构收入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
一般而言,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额、虚构服务费用等方式将并不存在的收入纳入财务报告,从而虚增收入规模。
虚构收入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盈利能力看上去更好,从而吸引投资者或筹集更多的资金。
而且,由于收入是企业盈利的重要指标,虚构收入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严重的误导作用。
2.夸大资产价值夸大资产价值是指企业通过虚增资产价值,比如夸大应收账款、夸大存货价值等方式,在财务报告中提高资产价值。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净资产规模,让企业看上去更加强大和有竞争力。
但实际上,资产价值的夸大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失衡,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3.隐瞒负债企业通过隐瞒债务、虚增净资产等手法来掩盖企业的实际债务规模。
在财务报告中,企业可能会隐瞒应付账款、拖欠的债务等,从而降低企业的负债水平,提高企业的信用和信誉。
隐瞒负债会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产生误解,导致投资风险加大,同时也会损害企业的信誉。
4.资本化支出企业为了掩盖亏损或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可能会将本应该计入成本的支出项目转化为资本支出,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
资本化支出会导致企业的利润被过度夸大,企业的收益和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情况都会受到影响。
5.滥用会计估计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会对一些会计估计进行滥用,比如滥用盈余管理、滥用计提坏账准备等方式,来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看上去更好一些,但实际上影响了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了解。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有意地对其经济状况、经营成果、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等进行虚假陈述的行为。
财务造假可以采取多种手段,例如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弥补亏损、抬高资产价值等,以达到误导投资者、博取高估价值、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以下是对财务造假手段的分析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虚拟销售、蒙骗审计师等手段,将本不存在的收入计入财务报表。
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假记账、虚开发票等方式。
2. 虚减费用:虚减费用是指企业通过滥用费用预提、虚报存货损失、虚报应付款项等手段,将应计费用减少或转移至其他期间,以减少当期费用支出。
3. 弥补亏损:企业在财务报表中虚增收入、虚减费用,以弥补实际亏损或者使利润看起来更高。
4. 抬高资产价值:企业通过夸大资产价值、虚报资产减值损失、虚增无形资产等手段,使企业的净资产看起来更高,给投资者造成假象。
1.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合理的会计制度、严格的预算管理、规范的管理程序和审批流程等,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造假的风险认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
3. 增强企业治理:健全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监督和约束力度,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督和评价,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财务报表的操纵空间。
4. 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增加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调查力度,发现和揭示财务造假行为。
5. 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防止财务造假行为。
财务造假对企业和投资者都会带来巨大风险和损失,因此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企业治理,加强审计监督,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以防范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来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以此欺骗投资者、股东、债权人或监管机构。
财务造假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会给市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对财务造假的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企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1. 虚报收入和利润:企业可以通过夸大销售收入、低估成本和费用等方式来虚报收入和利润,从而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2. 夸大资产价值:企业可能通过高估资产价值或采取虚假的资产重估、折旧摊销政策等手段,来夸大企业的净资产价值,以此掩盖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情况。
3. 虚增贷款和应收账款:企业可以通过虚假的贷款和应收账款来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从而达到掩盖负债水平的目的。
4. 缩减负债和税赋:企业可能采取恶意迟延计提应付款项或逃避税赋等手段,来减少企业的债务负担和税负。
二、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1.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预防财务造假的基础。
企业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制度和流程,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2. 增强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当加强对外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积极接受外部审计和评估,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3. 强化管理层监督和约束:企业管理层应当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及时、全面和真实的披露,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和诚信。
4. 增加独立审计和评估:企业应当积极接受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和评估机构的审计和评估,以评估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 培养企业诚信文化:企业应当倡导诚信、诚实和守法的企业文化,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在实施上述防范措施的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业务素养,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管理和监督,以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在防范财务造假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审计和评估机构的合作,共同构建起一个诚信、透明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对整个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对于企业而言,必须高度重视财务造假的防范工作,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透明度,防范各种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就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和防范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1.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销售合同或收入确认凭证,以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从而提高企业的业绩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与客户合谋,虚假签订销售合同,或者通过向客户提供巨额折扣来获取虚增的收入。
2. 减少成本减少成本是另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可能会通过虚假报销、转移费用或者延后成本确认等方式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企业可能会将非生产性支出转移至生产成本,或者将部分费用转移至后期确认,以减少当期的成本支出。
3. 虚增资产价值虚增资产价值也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可能通过虚构资产、夸大资产价值或者重新确认资产价值等方式来提高资产价值,从而夸大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通过购买虚假资产、夸大资产价值或者通过内部交易等手段来达到虚增资产价值的目的。
4. 虚假披露虚假披露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可能通过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或者欺骗性的披露信息,以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隐瞒重大事实、虚假陈述或者编造虚假的情况说明,以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二、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预防财务造假的关键环节。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和责任分工,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审计,有效防范各种潜在的风险。
企业还应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核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和异常情况。
2. 提高财务透明度提高财务透明度是预防财务造假的有效手段。
浅谈财务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摘要: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钻法律空子为谋求更多不当利益的财务造假案件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文章从财务造假的基本概念出发,研究和分析我国财务舞弊的手段及危害,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诸如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加强市场监管体系等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造假;审计监督;市场监管一、引言财务造假即是会计从业人员通过会计相关准则和法律的漏洞,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虚增或减少会计业务,随意篡改会计相关数据资料,以达到增加利益收入的目的。
从本质上来说,造假后企业的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资料数据严重缺乏真实和可靠性,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更不具备市场参考价值,严重影响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
一直以来,财务造假在信息披露中是一块灰色地带,不少企业选择铤而走险,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管理者纵容财务信息造假,明示或暗示会计人员做假账。
除此之外,我国对造假问题的惩处力度较轻,针对造假的惩罚主要是以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为主,大部分存在财务信息失真的企业,只是小企业及主要责任人罚款、通报批评和警告等行政处罚,财务造假的成本之低,根本达不到真正以儆效尤的效果,也就更加助长了财务造假的不良风气,当下会计信息失真,财务造假的问题从未褪色,成为热点问题。
二、财务造假的手段识别财务造假是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的关键一步,而财务造假手段繁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牵涉的会计信息数据资料较多,造假的手段大致有操纵会计利润、虚拟客户交易、虚减费用,虚增利润等等。
企业通过利于自身的会计处理方式,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结果,掩盖真实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
最常见的一种造假操作方法是以真实交易为基础,正常进行运转销售程序,在此基础上虚构销售合同、客户订单、发货凭证等,客户的虚构的,对外销售是虚构的,因此交易本身也是虚构的是不存在的,最终的结果是财务报表上反映的经济事项不完全真实发生,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有很大出入。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财务造假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还会对企业自身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认识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一、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1.虚增销售收入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是虚增销售收入。
企业为了使财务报表看起来更美好,可能会通过夸大销售额等手段来虚增销售收入。
这种手法往往会使企业的盈利看起来更加乐观,从而吸引投资者和股东。
2.操纵成本费用另一种惯用手法是操纵成本费用。
企业可能会通过虚增成本费用的方式来减少利润,以达到掩盖实际盈利的目的。
这种手法通常会采取虚增各种费用的方式,例如夸大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
3. 资产负债表的操纵企业也可能会操纵资产负债表,从而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这种手法可能包括虚增资产价值、隐瞒负债等方式。
4. 虚假陈述虚假陈述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以误导投资者和公众。
这可能包括虚假陈述财务状况、业绩、现金流等。
以上只是企业财务造假的一些常见手法,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手法和方法。
与企业财务造假相关的问题通常伴随着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需要企业领导和监管部门高度重视。
1.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加强监管企业应该加强监管,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和审核机制。
企业领导层和监管部门应该通过建立内部审计部门、聘请独立审计师等方式来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和问题。
3.建立透明度企业应该建立透明度,充分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绩。
这包括及时公布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同时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投资者和公众可以获得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
4.加强监督企业领导和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
这包括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对财务活动的全程监控,以及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财务报表、虚报业绩、隐瞒负债情况等手段,以达到误导投资者、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假合同、不存在的销售订单等手段,编造虚假收入来提高业绩。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销售合同的审计、核实销售订单和客户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虚减成本:企业通过虚假报销、操纵采购价格等手段,虚减成本,增加利润。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供应商和采购价的审查,确保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严格控制报销流程,防范虚假报销。
3. 资产估值夸大:企业可能通过高估固定资产、低估坏账准备等手段,夸大公司的资产价值。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资产评估的审计,确保固定资产估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标准,加强对坏账准备的审计。
4. 隐瞒负债:企业可能通过隐瞒借款、未计提应付账款等手段,掩盖公司实际的负债情况。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负债的审计,确保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对应付账款的跟踪和核实。
5. 操纵现金流量:企业可能通过操纵资金转移、虚构收付款等手段,控制现金流量,使财务报表呈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审计和核查。
6. 异常波动:企业可能通过人为操纵业绩或财务数据,制造业绩异常波动,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业绩数据的监控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业绩波动的审计。
7. 虚构盈余:企业可能通过虚构收入、调整会计政策等手段,虚构盈余,吸引投资者。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会计政策的审查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盈余的审计和核查。
为了防范财务造假,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增强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企业还需要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审核,建立独立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核查。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一、财务造假的概述财务造假是将企业的各种财务缺陷和隐患隐藏起来,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造假不会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
财务造假的手法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国家市场经济的有序、稳定的运行。
剖析导致财务造假的真正原因,寻找治理财务造假对策,确立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秩序已迫在眉睫。
[1] 究其财务造假的内因:利益驱动是根本原因,财务人员受到内部压力是客观原因,公司治理结构缺陷是自然原因:而财务造假的外因是会计准则、制度及证券市场机制不完善,社会审计监督难以做到公正性,国家的处罚力度不足。
应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两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治理财务造假行为,维护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一)财务造假的含义财务造假是指财务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帐务中弄虚作假,伪造、变换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行为。
“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将财务造假定义为,针对上市公司而言,财务造假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轻率地行为,无论是虚假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财务造假是一种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它将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财务造假的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们对财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然而近些年来,财务造假现象日益增多,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财务就会把它和作假账联系在一起。
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的目的:1、为了粉饰企业的业绩考核;2、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3、为了发行股票早日上市;4、为了逃税偷税或操纵股价;5、为了某种政治企图;6、为了推卸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会计造假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伪造或篡改数据以达到欺骗投资者、降低税务负担、获取不当利益等目的的行为。
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或规避风险,企业可能会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以下是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的分析与防范措施。
一、收入和利润的虚增:1. 销售收入虚增:企业可能通过虚构销售、伪造销售合同或虚假代理商来虚增销售收入。
企业还可以通过提前确认销售收入或推迟确认成本来实现虚增销售收入。
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销售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确保销售合同与实际交易一致。
加强股票、存货、应收账款等相关风险的审计与监督,确保财务报表反映真实情况。
2. 利润虚增:企业可能通过虚增营业外收入、掩盖费用、放宽资产减值准备等方式来虚增利润。
防范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加强财务人员和管理层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财务伦理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伪装:1. 资产伪升:企业可能通过虚增固定资产价值、虚假资本化和隐藏负债等方式来虚增企业资产。
防范措施:加强资产管理,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控制度,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和评估。
加强财务人员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沟通和协作,确保资产估值的准确性。
2. 负债伪升:企业可能通过虚增应付账款、虚增短期负债或将长期负债划归为短期负债等方式来虚增企业负债。
防范措施:加强财务人员对负债的核实和监督,确保负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规范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审计流程,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三、现金流量的误导:1. 操作性现金流量误导:企业可能通过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将非经营性现金流量归类为经营性现金流量等方式来误导投资者。
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管理制度,明确现金流量的定义和核算方法,加强现金流量的监控和分析。
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人员的滥用职权和财务欺诈行为。
针对财务造假的手段,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加强财务人员和管理层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财务伦理和风险防范的认识。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不实目的,通过篡改财务数据或者进行虚假交易等手段,在财务报表上显示出虚假的情况,从而误导股东、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方。
企业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还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给公司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了防范企业财务造假,企业需要了解一些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一、惯用手法1. 虚构收入:企业常常通过虚构销售、项目收入等方式来增加收入,提高业绩。
这种手法表现在销售合同伪造、无实际交易的虚假交易、预收款项迅速确认为收入等情况。
2. 夸大利润:企业通过虚高资产价值、减少成本费用,从而夸大企业利润。
这种手法表现在资产减值准备不足、费用资本化、无效成本断言等情况。
3. 财务报表欺诈:企业通过篡改财务报表来掩盖真相,例如虚增资产、低估负债、操纵披露日程等手段。
4. 资产财务造假:企业通过变相操纵、内幕交易、挪用资金等方式,掩饰资产的真实状况。
5. 非法资金流转:企业通过非法资金流转、洗钱等手段来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二、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明确的管理权限、有效的审计机制、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等,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2. 建立激励与监督机制:企业应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监督机制,激励员工廉洁奉公,同时对异常业绩进行及时监督和处罚。
3. 加强财务信息披露:企业应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切实做到信息透明化,增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减少造假的可能性。
5. 加强外部监管: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企业的合规意识。
6. 借助科技手段:企业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财务管理软件、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自动化检测财务信息,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人为篡改,以获取不实的经济利益。
造假行为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十分巨大,企业需要深入分析造假的手段,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造假手段主要分为三类:财务会计手段、税务手段和管理手段。
下面将分别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财务会计手段1.收入虚增收入虚增是指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等方式,增加营业收入的金额。
常见的手段有伪造销售合同、虚构销售交易、提前收取货款等。
企业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确保销售交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建立完善的销售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审核销售合同的有效性;(3)加强对与销售收入相关的业务流程的监督和管理,避免收入虚增。
2.费用虚增费用虚增是指企业通过虚构费用支出等方式,减少利润额度,以达到掩盖实际经营状况的目的。
常见的手段有虚构费用凭证、录入虚假的费用支出等。
企业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对费用支出的审计,确保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和合规性;(2)建立规范的费用支出流程,并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核实;(3)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确保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合理和真实。
3.资产虚增资产虚增是指企业通过虚构资产价值等方式,增加资产总额和净资产额,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
常见的手段有虚构资产价值、提前确认收入等。
企业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的采购、使用和报废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2)加强对资产价值的确认和评估工作,确保资产的价值真实反映;(3)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资产虚增的问题。
二、税务手段1.偷漏税款偷漏税款是指企业通过虚构、隐瞒或转移利润等方式,减少应缴纳的税款金额。
常见的手段有虚开发票、变相减少收入等。
企业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对纳税义务的认识和宣传教育,提高纳税人的自觉性和合规性;(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纳税申报过程的真实合规;(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协作,及时了解和遵守税法的相关规定。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利用特定的手法,在财务报表中虚构或篡改数据,使其表现出比实际情况更好的财务状况,以谋取私利或掩盖业绩问题等。
企业财务造假严重破坏了市场公信力和投资者利益,因此防范企业财务造假十分重要。
以下是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一、惯用手法:1. 收入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订单、同时计入预收账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
2. 成本膨胀:企业通过将成本转移至以后期间、虚报成本、虚增存货等方式,来隐藏收入的虚增。
3. 资产虚增:企业通过虚构资产出售、滞销的资产重新计算折旧等方式,虚增资产,进而虚增企业的净资产。
4. 费用虚减:企业将费用进行转移、虚报费用等方式,降低企业的负债和财务成本。
5. 利润虚报:企业通过虚构交易及虚构关联财务信息等方式,制造虚开标的,虚构利润。
二、防范措施:1. 健全伦理文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伦理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尊重法律、诚信经营,避免财务造假。
2. 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强化会计操作管理: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运作管理,落实会计核算的责任制,减少人为错误和失误,防止人为造假。
4. 加强监管力度:企业应加强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监管,定期公开审计报告,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提高投资者警惕性,防范企业财务造假。
5. 引入第三方监管:企业应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对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和监管,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防范措施,企业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制度、加强监督,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财务真实性和公信力,防范企业财务造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现代社会大环境下,随着世界经济的井喷式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也同样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大小型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立并壮大起来,同时国有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
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在国防建设、科技发展、农技民生等关键行业和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优势。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及企业相关监管部门和法规的滞后,在利欲熏心的作用下,企业的贪腐现象越来越严重。
企业的财务报表造假工作成为了即得利者及即得利团体最好的掩护方式,因此财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点关注。
企业虚假财务报表在效益管理的制度下进行财务造假,为企业或个人谋福利。
企业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使国家和投资者无法取得真实的公司财务信息,使公司出现会计诚信问题,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损失,为了预防和治理财务造假,采取怎样的相应措施预防财务造假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关键词: 财务造假;中介机构;内控。
目录摘要 (1)绪论 (4)一、财务造假概述 (4)二、财务造假手段 (4)三、财务造假的案例 (4)四、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4)1、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从严执法,提高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 (5)2.加强中介机构监管 (5)3.加强企业内控制度 (5)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 ..................................................................................................................................5.增加处罚力度,提高造假成本................................................................................................................................6.建立社会检举制度..........................................................................................................................................五、结语 (4)参考文献 (4)绪论目前,已经处于全面信息化的财务信息管控时期,企业对费用的管控只是其中的一种体现,财务基础信息的及时、真实、准确将对企业高层的决策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不断加强企事业单位建设过程中的内部的财务防控一直是为我们所关注的问题,现在已全面淘汰手工帐,电子帐也仅仅是辅助,识别虚假财务报表的难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因此国家审计人员和中介机构必须尽快提高自身技能,采取措施改变现状。
一、财务造假概述财务造假是指有关会计从业人员为了满足个人需求、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需求,或者要达到某种目的,运用相关经济法规和制度以及尚未发现的漏洞,或者利用法律、法规中的漏洞及不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故意使用和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对财务资料进行随意的更改及变动,利用一些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掩饰,不能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的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的情况,不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广义的讲,只要你没有按照“会计准则”做账,都叫作假。
企业领导人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个人利益或者股东利益,保住昔日的殊荣,又或者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而要求财务人员账上添彩,虚报产值和收入、利润,做几套不同的财务账目,用来应对不同机关的检查或上交国家有关部门;或者企业领导层为了小团体的私利默许或者有意识地引导财务人员对公司财务进行造假行为,伪造虚假购销合同、伪造免税文件、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极力的做到平帐,以期获得最大的利益;以及会计本人,为了个人的利益通过编造虚假经济业务,或者贿赂合作伙伴取得原始凭证,或者自制劳务费、招待费凭证等以虚开实,或者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收入挪作它用而滞后将收入计入公司账目,又或者因为个人的疏忽而造成账目信息的不准确或者相关证据的不完整,等等以上行为属于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将是企业的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影响公司高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和资源的合理分配,误导投资人和债权人,破坏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也影响国家机关对于企业法人社会影响力的判断和对企业收入的把控,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
滋生大量的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社会蛀虫,为他们的违法行为提供保护伞。
二、财务造假手段在当前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之下进行财务工作的造假,其造假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收入的违规记录上,还包含了虚报资产、虚报支出等等情况,或者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以及评估数据等文件来隐瞒资产,造成实际与账面不符。
我国企事业单位的造假常用手段:(一)虚构交易、操作利润。
虚构交易的主要方法是对收入造假,虚构交易是一种性质最坏、欺骗性最厉害的财务造假手段,通过虚构的交易活动,为上市公司输送利润。
(二)提前确定收入。
由于收入确认的弹性很大,一些公司为了做出好的财务业绩从而多记收入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者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为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当按照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三)将费用资本化调节利润。
费用要与收入进行配比,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要抵减收入。
如果出现不符合资本化要求的费用被资本化了,这个费用将在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被分摊,这种做法会夸大当期利润的摊销。
(四)不恰当的利用会计估计方法。
即使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各种交易和事项会计处理的规定有多详细,都不可能包含所有情况,会计方法有填制会计凭证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等方法,因此财务相关人员在财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尤其是在科技快速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一些会计相关人员为了某种目的就会钻空子,运用不恰当的方法来进行财务造假。
(五)非关联方交易。
我国会计法对关联方交易做了严格的规定,对上市公司和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对不公允的部分,视同为是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捐赠,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并单独设置“关联交易差价”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为了巧妙的避开上述规定,一些上市公司在重组、收购等重大事项中,逐渐转向了如何钻非关联方交易的空子,从而达到其目的。
(六)操作收入、费用从而调节利润。
企业常用的方法就是增大利润,对利润调节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增加收入减少费用和支出。
控制收入以及费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收入确认不真实,提前确认收入,或者确认虚假收入。
(2)虚增费用,虚列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七)其他财务造假手段。
一般情况下,财务造假除了上述手段外,还有私设小金库、潜亏挂账、制造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虚列负债或资产和费用等。
三、财务造假的案例中国证监会一共发出了13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有11份处罚是涉及到财务造假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信息披露不实”都是财务造假,要看具体的内容)。
此外还有“山东好当家”,虽然没有处罚公司本身,但是处罚了资产评估公司,实际上也涉及到重大的财务信息不实问题。
另外,这其中还不包括已经爆出消息、但尚未作出正式处罚决定的对象,例如太化股份、鑫秋农业、龙宝参茸等。
这12个处罚案例中,有5个案子同时处罚了中介机构(券商、会计师、评估师等)。
比较恐怖的是,这12个案例中,有6个属于农林牧渔行业,分别是康华农业、山东好当家、参仙源、福建金森林、北大荒农业、振隆特产(另外两个月前被立案的龙宝参茸也是主动撤回IPO的农业公司,和振隆很像;还有现代农装也算跟农业概念沾边,不过从业务来讲是传统制造业,不算农业领域)。
这六家中振隆属于撤回IPO申请、未上市成功,参仙源是新三板公司,其他四家是上市公司(康华是借壳“步森股份”)。
这是什么概念?——整个中国资本市场上,一共只有45家农林牧渔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沪深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也就是说仅仅一年之内这个板块就有差不多10%的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罚,然后,除了山东好当家之外,其余5家造假方全部涉及收入作假的问题(当然这本来就是中国、或者说全世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头号重灾区,据粗略统计,过去三年中证监会处罚了近三十个涉及财务造假的案子,将近2/3涉及收入造假,可见我们的上市公司还是很简单明了的,直奔目的而去、毫不矫揉造作):(1)康华农业——虚增营业收入,各期财务报表虚增营业收入均达到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30%以上;(2)参仙源——利用不公允的关联交易虚增收入;(3)福建金森林——利用账外资金虚增收购对象(连城兰花)的收入;(4)北大荒农业——伪造、更改合同,虚增收入(5)振隆特产——伪造合同价格,虚增出口收入。
四、如何防范财务造假1. 提高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从严执法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很多时候是由于企业领导或者财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或者知法犯法,心存侥幸,只是想到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没有意识到财务造假可能带来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相关财务人员和相关领导层级人员的诚信和法律教育,让所有员工都能了解到相关的准则及其违规后所带来的后果。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明确而完善的会计规则,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规定统一的会计方法,还要将财务造假纳入法律体系中,通过法律手段来严惩一切财务造假行为。
2.加强外部审计监督由于国家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受相关专业知识和人员数量的限制,无法快速、准确、有效的对国内的全部公司的财务问题进行全面的审计,因此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
”和《国家审计准则》第二十条“审计机关可以聘请外部人员参加审计业务或者提供技术支持、专业咨询、专业鉴定。
”的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来对相关企业进行审计工作。
这就需要中介机构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加大自身的廉政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提高审计人员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审计过程中发挥更好的监督作用。
同时工信部也下发了相关的管理规定,来规范中介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的相关义务,进一步加大了政府机关对于参与企业和政府投资审计的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并且能够准确的发现会计信息中的问题。
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整个企业得以正常运作的基础和前提,效益管理制度必须要能够完全控制企业内部参与到会计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同时所有管理层也必须包含在内,任何人在财务上的处置权利,都不能超过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