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最新版】

合集下载

中国式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11种方式

中国式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11种方式

上市公司造假的11中方式造假的目的:1.满足证监会审核要求,连续三年的业绩稳定增长,或者达到一定的标准;2.赢得投资者的信任,获得足够的资金3.上市公司不能连续三年亏损,否则会有摘牌的危险;4.公司经理人为了自己的股权激励,有造假的动机;造假的成本:1.虚构利润需要向税务部门多交税;2.相关利益者(公司配合造假者,关联企业造假者)需要进行封口费的支出;3.造假被揭露出来的处罚风险成本;1.隐瞒上市公关费用支出。

一般公司要补缴税款,这个一般会在账面上有体现,没有问题。

关键的是很多的公关费用、上市费用,这些费用一般都是老板自己掏腰包,等到公司上市后再从公司要回来。

另一种是由公关公司多开发票,并将多出的部分返回给老板,反正上市募集的资金都是扣除公关费用之后的资金。

2.虚增收入。

良性的就是将未来收入提前确认,或者退后确认,有的就是直接无中生有的利润。

这个成本比较低的就是不注明往来公司业务的具体名称,不能进行核实;成本比较高的就是关联企业或者协同企业进行虚构,但是造假的成本比较高。

3.费用不入账。

坏账不计提。

很多公司的预付账款一挂就是很多年,但是为了利润着想,没有入账,但是相关发票早就已经到位。

坏账计提,则是纯粹是技术活动。

首先将几年的坏账利用资金转入置换出去,然后再将资金转出,这么就是将原有的坏账就是变成新账,要计提的数额要少很多。

4.虚构存货。

收入虚增,需要物流在账面上就行体现,那么在计算原本的原来的货物成本时,可以少结算一部分,那么多出来的一部分货物成本就能用来作为收入增长的成本证明。

另外就是简单的外接一部分货物或者一个仓库,做一个货物登记单就行了。

5.虚降成本。

就是结转原材料成本时,首先结算低成本的原材料,再结算高成本的材料,一定的会计结算期内可以降低公司成本。

另外,如果原材料都是同一种价格,可以通过变换原材料的标签将价格进行区别调整之后,再进行如上操作就可以了。

6.虚增现金流。

企业的现金流关乎企业的质量,简单讲就是利用银行的承兑票据或者企业承兑票据进行现金流调整。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压力的增大,一些上市公司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出现。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操作、篡改财务数据,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并列举了10个潜在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此类行为。

一、虚增收入和利润虚增收入和利润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公司可以通过与客户或合作伙伴进行交易,但实际上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交易或价值。

这样一来,公司可以虚构销售收入和利润,提高财务表现,从而吸引投资者和提升股价。

潜在案例1:某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签订合同,虚构大额销售收入,增加当期利润,欺骗投资者。

潜在案例2:某公司在报表中虚构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虚增采购成本,以此来虚增利润。

二、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的滥用上市公司为了掩饰损失或提高利润,有时会滥用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

虽然根据会计准则,公司有权对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但滥用这一措施就成了财务舞弊。

公司可能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减少利润或做成其他所谓的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3:某上市公司无视实际市场情况,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此来掩盖真实的损失。

潜在案例4:某公司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假冒专业机构,通过虚构贬值前提,减少当期利润。

三、滥用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交易,并在交易中充分利用其地位和关系,获取不当的利益。

这些交易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价格虚高或虚低等情况,以此来操纵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5:某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进行关联交易,但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以此来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

潜在案例6:某公司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价格虚低的采购交易,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误导投资者。

四、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公司可能通过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掩盖真实的资金状况。

虚构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可以使公司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方面呈现出正常或良好的财务表现。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最新版】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最新版】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不管是在资本市场较为健全的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财务造假问题都层出不穷。

仅仅2002年一年,美国经历了25起影响恶劣的重大财务造假事件,此后美国加强了对财务造假的审查和处罚力度,2004年以后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

近几年来,中国国内财务造假的情况也是愈演愈烈,2008-2018年期间共有198家A股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发生过违规行为,违规案件合计243起。

是什么原因致使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而国内财务造假层出不穷的呢?在美国财务造假的公司,要面临着至少500万美金的罚款与10-25年的有期徒刑,投资者可以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得到巨额的赔偿金,帮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也面临着巨大的赔偿风险。

在国内,财务造假的顶格处罚也就仅仅的60万元人民币和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与公司通过财务造假收获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利润相比,60万的处罚不具有任何震慑力。

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基本思路都是围绕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和虚增收入展开的。

本文总结了四大类十小类上市公司常用的财务造假的方法,具体包括:虚增收入;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少记/转移费用;提前或推后确认费用;增加非经常性损益;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通过资产重组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藉助关联交易操控利润;虚增资产;隐瞒负债。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这十种造假的手段。

一、通过收入和费用调节利润表1、虚增收入虚增收入就是收入「无中生有」,大多是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实现的。

比如,金亚科技(300028)从上市前到上市后一直都在造假,手段非常「全面」。

上市之前,金亚科技通过虚构客户、业务等方式虚增利润达到发行条件,2008年、2009年上半年虚增利润金额分别占当期公开披露利润的86%、109%。

上市之后公司出现大幅亏损,为了扭亏,董事长亲自指挥公司财务人员,虚构财务报表。

雅百特(002323)通过伪造境外项目虚增收入,它伪造了巴基斯坦的政要信函,虚构公司拿到了海外项目,增利润2.6亿元,占其当年净利润的73%,甚至惊动了外交部。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分析在经济活动中,财务报表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投资者了解其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盈利能力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利益的驱使和市场的压力,有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各种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造假,以达到虚增利润、隐瞒亏损、掩盖风险等目的。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原因、手段以及影响进行细致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原因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追求利润最大化:上市公司为了满足股东、投资者的期望,常常需要呈现正向的财务数据。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些公司会采取手段来虚增收入、减少成本,从而使财务报表呈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

2.应对市场压力:上市公司可能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或者业绩下滑而受到投资者的质疑。

为了回应市场的压力,一些公司会进行财务数据的美化,以掩饰实际的经营困境,维持投资者的信心。

3.扩大融资渠道:一些上市公司可能需要进行新的融资活动来满足业务扩张的需要,然而,投资者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某些公司可能会通过财务报表造假来提升自身的信用度。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其目的是为了让报表呈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以欺骗投资者、利益相关方。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财务报表造假手段:1.虚增收入: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虚构交易、虚增销售额、利用关联方进行虚假销售等手段来提升收入。

这种手段通常会在合同、发票等文件上进行篡改,以制造虚假交易的假象。

2.隐瞒负债:为了掩盖公司的风险,上市公司可能会隐瞒或延后披露一些负债信息,以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这种手段可能包括虚增资产、转移债务、迟滞应付款项等。

3.资本化费用:上市公司有时会将本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资本化,比如研发费用、广告费用等,从而在报表中呈现出较好的盈利能力。

4.虚增资产: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夸大资产价值、虚构资产存在等手段来虚增资产规模,以提高自身的信用度。

十大会计舞弊手法揭秘

十大会计舞弊手法揭秘

十大会计舞弊手法揭秘会计舞弊是指通过伪造、篡改或隐匿会计记录和信息,以达到欺骗财务报表的目的。

会计舞弊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对于投资者和经济发展也带来一定影响。

本文将揭秘当前存在的十大会计舞弊手法,并提出预防的对策。

一、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指企业将未实际发生的交易或服务收入计入财务报表,从而虚增企业盈利。

常见的手法有伪造收据、合同和销售记录等。

防范虚构收入的措施包括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验收等。

二、提前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是指企业将未实际收到或者未完成的交易利益提前计入财务报表,虚增企业盈利。

常见的手法有将未发货的产品销售额计入财务报表、将预收款误认为已收款等。

防范提前确认收入的措施包括严格管理销售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制定明确的收款和发货流程等。

三、资产减值掩盖资产减值掩盖是指企业低估或掩盖资产价值的损失,以保持财务报表的良好表现。

常见的手法有操纵资产减值准备、转移资产等。

防范资产减值掩盖的措施包括建立科学的资产评估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加强公司治理等。

四、虚增费用虚增费用是指企业通过夸大或编造费用事项,虚减盈利。

常见的手法有伪造支出凭证、隐瞒其他收入等。

防范虚增费用的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费用核销制度、加强审计工作、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等。

五、资产贬值及回报率影响资产贬值及回报率的影响是指企业通过调整资产账面价值和利润率,达到误导投资者、掩盖问题的目的。

常见的手法有欺诈性披露、虚构收益等。

防范资产贬值及回报率影响的措施包括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审计、加强对内外部投资者的沟通与披露等。

六、内外部滥用权力内外部滥用权力是指企业管理层或员工利用其职务之便,从企业获取不当利益。

常见的手法有职务滥用、挪用公款等。

防范内外部滥用权力的措施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内部举报机制、严格遵守反腐败法律法规等。

七、盗窃资产盗窃资产是指企业员工或外部人员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企业资产。

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

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

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1、虚构收入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转移费用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

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

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乱象和方法(一)

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乱象和方法(一)

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乱象和方法(一)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乱象和方法引言上市公司财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一些不良企业行为的出现,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详细说明一些常见的上市公司财报造假方法。

1. 销售收入造假•虚构销售额:公司通过虚构销售记录来夸大其销售收入。

•滞销产品反复计入收入:公司将滞销产品反复计入收入,以增加销售额。

•退还返利计入收入:公司将由供应商退还的返利计入收入,以增加销售额。

•收入过早确认:公司过早确认尚未实际发生的收入,以提高当期的销售额。

2. 企业费用操作•费用资本化:公司将本应计入费用的支出转化为资产,以减少当期的费用负担。

•费用减少计提:公司故意低估或不计提一些费用,以减少当期的费用支出。

•其他收入转移:公司将原本应计入其他收入的资金进行内部转移,以掩盖实际的业绩情况。

3. 非现金交易操作•非现金收入突出显示:公司通过突出非现金收入来掩盖实际业绩情况。

•非现金交易规避审查:公司通过进行复杂的非现金交易,以规避审查机构的监管。

4. 无形资产估值问题•虚增无形资产估值:公司通过夸大无形资产的估值,增加其净资产和净利润。

•低估无形资产贬值:公司故意低估无形资产的贬值准备,以减少当期的净亏损。

5.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合规性不强:公司通过频繁变更会计政策,以满足特定的业绩目标,并掩盖实际业绩问题。

•重大会计政策调整:公司进行重大会计政策调整,以追回之前夸大的收入或减少之前低估的费用。

结论上市公司财报造假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正常秩序。

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报的审核和监督,提高市场透明度,减少财报造假的发生。

同时,上市公司也应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财务会计舞弊十大手法

财务会计舞弊十大手法

一、关联交易: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设立空壳公司或皮包公司,通过资金运作虚增收入、资产或虚减费用、债务;这些空壳公司实为同一控制人所控制,是实质意义上的关联方。

查询其工商登记资料,这些皮包公司注册地址往往在同一地方,联系电话甚至也是同一电话,当然基本是打不通;实地调查,你根本就找不到这些皮包公司。

二、循环交易:一些上市公司经常通过多方交易进行循环交易,如上市公司“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给B,B又卖给C,C再卖回到上市公司,这样的财务安排,可以达到既增加营收规模,又可以节税,因为可以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三、阴阳交易:一些上市公司开具阴阳发票、订立阴阳合同粉饰交易的真相,*ST源药就是这方面造假的典范,他在出售子公司股权时,签订了阴阳协议,使名义的出售价格低于实际的出售价格,差额部分作为收入入账;在收购子公司股权时,又通过阴阳协议,使名义的收购价格大于实际的收购价格,差额部分也作为收入入账。

四、填塞渠道:在期末时通过调节经销商库存以调节收入确认金额,这种会计数字游戏在实务中广泛运用,很多人不认为是一种财务舞弊,但事实上他可能提前或者推迟确认收入五、不断并购: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黄世忠老师曾在安然、世通事件发生后发出警告:收购兼并是滋生财务舞弊温床,并提醒投资者注意公允价值容易被滥用的倾向,实际上,不断并购是财务舞弊最强的征兆之一,最近大量的“系”垮台也证明了这一点,不断并购的背后是资金链紧张以及业绩的实质下滑,一些上市公司将并购作为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六、会计差错: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前期会计差错追溯调整的规定,将亏损往前移,最典型的就是大冶特钢和海王生物,在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之间,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了会计差错,因为会计估计变更导致的损益要直接进入当期损益七、大洗澡:科龙05年报暴出了30多亿元的亏损,这是中国上市公司又一起非常恶劣的大洗澡,而且科龙也不是第一次玩这种数字游戏,亏过头实际上是隐瞒净资产,在以后期间可以释放出来作利润,不管是顾雏军还是海信,在中国只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转移,基本上都会玩这招游戏,这导致控制权转移后的公司实际经营业绩基本不可信,但愿海信不要再玩顾雏军那套虚盈实亏的数字游戏。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在现代金融市场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会损害投资者的权益,破坏市场秩序,甚至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稳定和透明,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1.虚增收入:上市公司通过夸大销售额、虚构交易或收入来操作财务数据,以增加公司的业绩。

2.虚增利润:上市公司通过更改会计政策、估计计量、资产减值等手段来操纵财务数据,使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高。

3.隐藏亏损:上市公司通过隐瞒亏损项目、延后摊销费用等手段来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4.虚构资产:上市公司通过造假资产价值、虚构无形资产等手段来提高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面对这些财务舞弊手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对策,以确保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

1.监管加强: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同时,加强对财务舞弊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罚违法行为。

2.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上市公司应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和完整。

同时,加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职业素养。

3.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

同时,加强对高管人员和内部员工的培训,提高其诚信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4.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投资意识和风险认知能力。

同时,建立投资者保护基金,为受损投资者提供赔偿机制。

5.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跨国监管机制,共同打击跨境财务舞弊行为。

同时,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提高财务报告的国际比较性和可比性。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加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内部控制、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和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行为,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透明。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

不管是在资本市场较为健全的发达国家,还是快速发展的中国,财务造假问题都层出不穷。

仅仅2002年一年,美国经历了25起影响恶劣的重大财务造假事件,此后美国加强了对财务造假的审查和处罚力度。

2004年以后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

近几年来,国内财务造假的情况也是愈演愈烈,2008~2018年期间共有198家A股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发生过违规行为,违规案件合计243起。

是什么原因致使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而国内财务造假层出不穷的呢?在美国财务造假的公司,要面临着至少500万美金的罚款与10~25年的有期徒刑,投资者可以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得到巨额的赔偿金,帮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也面临着巨大的赔偿风险。

在国内,财务造假的顶格处罚也就仅仅的60万元人民币和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与公司通过财务造假收获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利润相比,60万的处罚不具有任何震慑力。

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基本思路都是围绕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和虚增收入展开的。

本文总结了四大类十小类上市公司常用的财务造假的方法,具体包括:1. 虚增收入;2. 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3. 少记/转移费用;4. 提前或推后确认费用;5. 增加非经常性损益;6. 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7. 通过资产重组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8. 借助关联交易操控利润;9. 虚增资产;10. 隐瞒负债。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这十种造假的手段。

一、通过收入和费用调节利润表1.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就是收入“无中生有”,大多是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实现的。

比如,金亚科技从上市前到上市后一直都在造假,手段非常“全面”。

上市之前,金亚科技通过虚构客户、业务等方式虚增利润达到发行条件,2008年、2009年上半年虚增利润金额分别占当期公开披露利润的86%、109%。

上市之后公司出现大幅亏损,为了扭亏,董事长亲自指挥公司财务人员,虚构财务报表。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下,上市公司是各类投资者最常选择的投资标的,而财务报表是评估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股价和资本市场的青睐,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进行财务舞弊。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舞弊十大招数,并指出防范措施。

1. 收入的虚增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营收和业绩,可能通过虚增销售额等手段来夸大收入。

这包括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通过子公司进行内部交易等。

应对措施:审查销售合同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对公司的销售额进行财务分析和调研。

广泛收集市场和客户的反馈意见。

2. 资产负债表的操纵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虚增资产和减少负债来改善财务状况。

例如,将无形资产进行估值调整,转移资产到关联公司,或是通过资本化费用等手段。

应对措施:审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和估值方法。

比较公司财务数据与行业平均水平。

监控公司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的增加情况。

3. 利润数据的篡改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虚增利润或隐藏亏损来误导投资者。

他们可能通过变更会计政策、进行错误的预测、隐藏费用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据。

应对措施:审查公司会计政策的变化。

关注公司关键利润指标的增长幅度和稳定性。

比较公司利润数据与行业平均水平。

4. 关联交易的滥用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资金或隐藏损失。

他们可能与关联方进行借款、销售、采购等交易,但交易价格可能会被远离市场价格。

应对措施:审查公司关联交易的额度、价格和必要性。

比较公司关联交易的价格与市场价格。

监督相关的董事会成员是否具有独立性。

5. 隐瞒重要信息上市公司可能在财务报表中隐瞒重要信息,以误导投资者。

例如,不披露重大的坏账坏账准备、法律纠纷、关键员工离职等。

应对措施:审查公司年报、季度报告等财务报表。

关注公司公告和新闻报道。

定期与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交流。

6. 裁员成本的减少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减少员工人数和降低员工薪酬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一些不良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用了各种手段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和防范,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1.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

虚构收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虚构销售收入、虚构服务收入、虚构利息收入等。

虚构收入的目的是为了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2.隐瞒负债上市公司为了掩盖自己的负债,往往采用隐瞒负债的手法。

这种手法的主要方式是将负债转移至子公司或关联公司,或者将负债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负债,比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

3.资产虚增上市公司为了使自己的资产看起来更多,往往采用资产虚增的手法。

这种手法的主要方式是虚构资产、夸大资产价值、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等。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防范措施1.加强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是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和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公开。

2.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3.加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公开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情况,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

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投资者的问题和疑虑。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和防范,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只有加强监管、加强内部控制和加强信息披露,才能有效地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导语】财务造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

本文将详细解析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并探讨如何识别这些不法行为。

【正文】一、财务造假手段1.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以提高利润。

2.少计费用:企业通过少计提坏账准备、少计折旧和摊销等手段,降低费用,提高利润。

3.虚假交易: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虚假采购等手段,实现资金的体外循环,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

4.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企业通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会计事项,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等手段,人为调节利润。

5.隐瞒负债:企业通过不披露或隐瞒负债,降低负债水平,提高资产质量。

6.虚增资产:企业通过虚增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提高资产总额,美化财务报表。

7.会计政策滥用:企业通过滥用会计政策,如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调节利润。

二、财务造假识别方法1.分析财务比率:通过分析财务比率,如毛利率、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发现异常波动,进而挖掘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2.对比行业数据: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如收入、利润、费用等,若某企业数据明显偏离行业平均水平,需引起关注。

3.审查关联交易:关注企业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公允性,是否存在虚假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

4.查看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审计意见等,可提供识别财务造假的线索。

5.研究会计政策:分析企业会计政策是否合理、稳定,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的情况。

6.关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关注现金流量表中投资、筹资、经营等活动的现金流量,识别财务造假。

7.深入了解企业业务:了解企业业务模式、市场竞争状况等,判断财务数据的合理性。

【结语】财务造假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还破坏市场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财务造假行为,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诱因及手段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诱因及手段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诱因及手段分析1.追求高业绩压力:上市公司为了满足市场预期,必须保持业绩的稳定增长或符合市场预期。

如果公司业绩没有达到预期,可能会面临股价下跌、市值缩水等经济压力,为了维护公司形象和股价稳定,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虚增利润、销售额等业绩指标。

2.资金需求与融资难题:上市公司在业务扩张、技术研发等方面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但融资途径有限。

为了达到融资的目的,一些公司可能会通过假销售、假高价购买等手段虚增收入,以此来获得银行信贷或者债券等融资渠道的支持。

3.高管激励制度的影响: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如果无法实现业绩目标,高管的奖金和股权收益将受到影响。

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励,一些高管可能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虚增公司业绩,以此来获取更多的激励。

财务造假的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收入虚增:通过假销售、假收入确认等手段,虚增公司的收入和销售额,从而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例如,虚构合同、销售订单,或者与其他公司合谋进行交易,以此制造假的收入。

2.费用隐瞒:通过隐瞒费用、将费用转移至其他期间或其他公司等方式,减少公司的费用支出,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例如,将部分费用归入资本支出、预付费用等科目中来减少当期费用的发生。

3.虚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通过虚增资产、减少负债或者抹平亏损,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

例如,虚构存货、资本化费用、恶化资产负债表等手段来美化公司的财务状况。

4.隐瞒关联交易和关联方债务:通过故意隐瞒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关系、以低于市场价交易,或者隐瞒关联方债务等手段,来掩盖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

例如,虚构关联方交易、逃避上市公司报告的监管要求等。

5.财务数据篡改:通过恶意篡改财务数据,如伪造账目凭证、篡改财务报表等手段,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例如,改变会计政策、虚构会计凭证、错误计算坏账准备等。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诱因包括对高业绩的追求、资金需求、高管激励制度等因素。

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

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

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一、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各显“神通”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形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泛滥是制度缺陷使然,如股权结构的分裂(流通股上市、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公司冶理结构存在缺陷(一股独大)、独立会计师丧失独立性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笔者对近年来影响重大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只包括已查明案件)作了梳理,遴选出十大上市公司管理舞弊案[1]。

1、原野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师)该公司自成立到上市两年时间内初始投资不实,频繁变动股东、虚增资本、对公司资产进行两次大幅度的调账升值并对升值部分进行不合理分配以及在资产评估中虚列资产项目。

1989—1991年该公司通过虚增销售收入、隐匿管理费用、炒卖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虚增利润2.22亿元,1989—1991报表累计盈利为7742.5万元,实际累计亏损14457.5万元。

其中1、1991年11月原野公司与海南I公司和深圳L公司签署合作建造两座大厦的工程及承包利润的合同,合同规定,原野负责提供土地并办理开发经营许可证等有关事宜,I公司具体负责工程施工及房产经营,并承诺付给原野公司承包利润8500万元。

12月31日,原野公司在两座大厦王曙晖个没有动工、一个刚打地基的情况下,将所有承包利润8500万元作为本年实现的利润入帐,并倒算出销售收入2.76亿元,同时倒挤出销售成本和销售税金等数字。

2、1989年至1991年,原野公司共发生管理费用8300万元,其中1989年为1440万元,1990年为2730万元,1991年为4130万元。

原野公司将管理费用或列作开办费挂帐,或分摊给下属公司,下属公司摊不了的作为待摊费用等挂帐。

3、原野公司上市后,由于市价远高于面值,1990年,原野公司将名义上为其子公司持有的原价股票按市价抛向社会,从中获利3400万元记入当期利润。

股票卖出后,原野公司在帐务上作了母公司向子公司划转股票的会计记录。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上市公司成为了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存在诸多诱因,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财务舞弊,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严重危害。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并提出一些方法用于识别这些舞弊行为,以期为投资者提供一些建议。

一、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段1. 收入与利润管理上市公司为了控制其财务指标,常常会通过收入与利润管理来美化财务报表。

常见的手段包括:虚构销售、夸大收入、拖延成本确认、掌握收入确认时点等。

这些手段旨在使公司的财务报表看起来更加健康,达到欺骗投资者和市场的目的。

2. 资产与负债数据处理上市公司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通常会滥用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法。

这包括:隐瞒公司真实负债、夸大公司资产价值、作出虚假估计等。

这些手段经常用于掩盖公司的风险和财务困境,为公司股价的稳定提供了表面的支撑。

3. 财务报表的伪装为了欺骗投资者和市场,上市公司有时会采取各种伪装手段。

常见的手段包括:过度披露无关信息、混淆财务报表中的关键指标,或者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割和调整来掩盖不好的业绩等。

这些手段可以使财务报表“看起来”更好,误导投资者和市场对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判断。

二、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法1. 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通过增加信息披露的清晰度和数量,投资者和市场可以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这包括增加财务报表的注释和解释、详细披露公司的业务模式和风险、以及揭示重大交易和关联方交易等。

透明的财务报表可以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投资者识别潜在的财务舞弊。

2. 强化独立审计和监管独立审计师和监管机构在识别和预防财务舞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对审计师的监管,确保其独立性和专业性;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加大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力度。

只有加强独立审计和监管,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

3. 增加信息交流和投资者教育通过加强与上市公司的信息交流,投资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投资的公司。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与防范措施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对投资者和股东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潜在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采取舞弊手法来掩盖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本文将探讨一些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报告舞弊手法,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级标题1:虚报收入三级标题1:收入确认滞后•起因:上市公司为了在报告期末实现业绩目标,可能将本应在下一个报告期确认的收入提前确认,以虚增当期业绩。

•防范措施:1.设立严格的收入确认流程,确保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条件和时间来确认收入。

2.将收入确认的责任和权限分配给多个部门,避免单一部门滥用权力。

三级标题2:收入水平操纵•起因: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企业进行虚假交易,或通过暂时性的收入操纵手段来人为提高收入水平。

•防范措施:1.审查和监控与关联企业的交易,确保其真实合理性。

2.密切关注营业收入构成的变化趋势,及时核查异常情况。

三级标题3:收入确认与退货政策•起因:上市公司可能利用收入确认与退货政策的漏洞,虚增或推迟确认收入。

•防范措施:1.建立明确的退货政策,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相关信息。

2.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确保退货流程的准确和有效。

二级标题2:夸大资产价值三级标题1:虚增资产价值•起因:上市公司可能通过高估资产价值、低估负债、资产重估等手段,夸大公司的净资产和总资产规模。

•防范措施:1.定期对公司的资产进行独立估值,确保资产估值合理准确。

2.建立内部审计和风控机构,监督公司资产估值的过程和结果。

三级标题2:关联交易和资金循环•起因: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企业进行虚假交易、自融资等手段,将资金循环给关联方,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防范措施:1.严格控制和审查与关联企业的交易,确保其真实性和公允性。

2.设置独立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监督和审核关联交易和资金循环。

三级标题3:资产质量与减值准备•起因: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延缓资产减值计提、隐瞒资产风险等手段,夸大公司的净资产和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复杂化,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案件时有发生。

这些舞弊行为严重干扰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良好运行造成了重大威胁。

本文将从舞弊手段和成因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进行深入分析。

一、舞弊手段1. 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公司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延后确认收入等方案,夸大公司盈利能力,给投资者以虚假的盈利预期。

2. 虚假资产和业务:公司可能通过虚假收购、展示虚假资产、假冒合作伙伴等手段制造出看似正常的业务和资产,在财务会计报告中突出展示,以提高公司可观的资产和业务状况。

3. 财务会计漏洞利用: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他们可能利用财务会计制度的复杂性和漏洞,通过人为错误、恶意开支错记、账目调整等手段,在短期内改变公司财务状况的表现,达到迷惑投资者的目的。

4. 资产减值掩盖:企业可能通过恶意计提坏账准备、低估资产价值等手段,将公司真实财务状况掩盖起来。

5. 虚伪陈述和隐瞒真相:部分企业可能通过虚假陈述和隐瞒真实情况来掩盖财务异常和问题。

他们可能虚报公司业绩,夸大盈利情况,并故意隐瞒公司真实财务状况。

二、成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往往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回报。

公司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或者为了满足股东的高回报率预期,采取舞弊手段来夸大公司盈利能力,吸引更多投资者。

此外,高管个人也可能通过舞弊手段获取更多薪酬或奖金。

2. 内部控制不严:内部控制不严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理层和监管机构可能未能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监控机制等。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为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3. 考核指标过分依赖财务报告:投资者和市场普遍更关注财务报告中的盈利情况,企业为了满足市场和投资者的期望,可能通过舞弊手段来夸大公司业绩。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上市公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或者掩盖经营不善的真相,不惜采取财务舞弊的手段,给投资者、市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财务舞弊,简单来说,就是公司通过故意操纵财务数据,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那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通常都有哪些手段呢?常见的手段之一是虚构收入。

公司可能会伪造销售合同、发货单、发票等文件,以营造出业务繁荣、收入增长的假象。

比如,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将资金在公司之间来回流转,从而虚增收入。

还有一种情况是提前确认收入,将未来期间的收入提前计入当期,使得当期的业绩看起来更加出色。

另一个常见的手段是操纵成本和费用。

公司可能会故意少计成本,比如低估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少计提折旧和摊销等,从而虚增利润。

或者将一些应当计入当期的费用递延到以后期间,以达到美化当期利润的目的。

此外,资产造假也是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之一。

公司可能会虚增资产的价值,比如高估存货、固定资产的价值,或者虚构无形资产。

有的公司甚至会将一些已经减值或者报废的资产仍然列在账上,以维持资产规模的假象。

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往往是复杂多样的。

有些公司是为了满足上市的条件。

在我国,公司要想在主板上市,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财务指标,如净利润、营业收入等。

一些公司为了能够顺利上市,不惜通过财务舞弊来美化财务报表,以达到上市的门槛。

还有些公司是为了维持股价。

当公司的业绩不佳时,股价往往会下跌。

为了避免股价大幅下跌,公司管理层可能会通过财务舞弊来营造出公司业绩良好的假象,从而稳定投资者的信心,维持股价的稳定。

另外,一些公司管理层为了获取高额的薪酬和奖金,也会进行财务舞弊。

因为他们的薪酬和奖金往往与公司的业绩挂钩,通过虚增利润,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不管是在资本市场较为健全的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财务造假问题都层出不穷。

仅仅2002年一年,美国经历了25起影响恶劣的重大财务造假事件,此后美国加强了对财务造假的审查和处罚力度,2004年以后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

近几年来,中国国内财务造假的情况也是愈演愈烈,2008-2018年期间共有198家A股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发生过违规行为,违规案件合计243起。

是什么原因致使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而国内财务造假层出不穷的呢?在美国财务造假的公司,要面临着至少500万美金的罚款与10-25年的有期徒刑,投资者可以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得到巨额的赔偿金,帮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也面临着巨大的赔偿风险。

在国内,财务造假的顶格处罚也就仅仅的60万元人民币和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与公司通过财务造假收获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利润相比,60万的处罚不具有任何震慑力。

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基本思路都是围绕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和虚增收入展开的。

本文总结了四大类十小类上市公司常用的财务造假的方法,具体包括:虚增收入;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少记/转移费用;提前或推后确认费用;增加非经常性损益;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通过资产重组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藉助关联交易操控利润;虚增资产;隐瞒负债。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这十种造假的手段。

一、通过收入和费用调节利润表1、虚增收入虚增收入就是收入「无中生有」,大多是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实现的。

比如,金亚科技(300028)从上市前到上市后一直都在造假,手段非常「全面」。

上市之前,金亚科技通过虚构客户、业务等方式虚增利润达到发行条件,2008年、2009年上半年虚增利润金额分别占当期公开披露利润的86%、109%。

上市之后公司出现大幅亏损,为了扭亏,董事长亲自指挥公司财务人员,虚构财务报表。

雅百特(002323)通过伪造境外项目虚增收入,它伪造了巴基斯坦的政要信函,虚构公司拿到了海外项目,增利润2.6亿元,占其当年净利润的73%,甚至惊动了外交部。

此外,雅百特还通过伪造虚假的建筑材料出口合同,利用子公司将货物在境内外倒手虚增利润。

在香港上市的周黑鸭被研究机构Emerson Analytics怀疑虚增收入,周黑鸭的问题顾客被称为「幽灵」,「幽灵」顾客在短短十几秒之内下单、挂单,并在店里逗留数小时甚至一整夜来挑选满减的促销产品,这种异常的行为使研究员怀疑周黑鸭销量的真实性,Emerson Analytics这家机构认为周黑鸭通过虚假下单虚增了32.8%的营业收入。

我们可以通过行业对比、与前年度业绩对比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虚增收入的嫌疑。

比如一个行业整体处于衰退期,但企业的收入疯狂增长,或者比较企业往年收入与本年收入,企业收入大规模增加,这时需警惕企业有虚构收入的可能性。

还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来检验企业是否有虚构收入情况,虚构收入调整的是利润表,但是因为现金流是很难伪造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收入与现金的缺口来发现虚增收入的造假。

虚增收入通常伴随着毛利率畸形高且存货周转率低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类不匹配的情况,需要警惕。

但如果出现象金亚科技一样全套报表都是伪造的情况,也就无能为力了。

2、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通常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收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第二,完工百分比法运用不当,这通常发生在房地产、大型机械设备行业;第三,提前开具销售发票。

恒顺众升(现更名为青岛中程)就曾经因为提前确认收入被证监会处罚,2014年公司为了避免亏损,在合同未完工的情况下提前确认了2.92亿元的收入。

上市失败的天能科技也因为提前确认收入被追究,它曾经在项目还没有开始招标的情况下,就提前确认了近1亿元的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的还有华夏建通,2007年它在未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开具销售发票提前确认营业收入640万。

提前确认收入的造假是比较难辨别的,对于有大规模工程的行业需要格外警惕。

推迟确认收入可能发生在企业当前业绩良好,但预计未来利润可能下跌的情况下。

企业可以通过推迟收入平滑企业利润,使企业可以保持稳定的业绩增长来麻痹投资者;或者企业本年巨额亏损,通过推迟确认收入确保来年利润扭亏为盈,营造业绩转好的假象。

拍摄《泰囧》的光线传媒(300251)就曾经因为2012年净利润太「低调」,被媒体怀疑存在推迟确认收入。

《泰囧》2012年票房结算接近10亿元,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的新记录,而且电影的拍摄成本看起来并不高,但公司公告显示2012年公司净利润只有3个亿。

光线传媒推后确认使公司的净利润可以表现出稳定、持续的特性,从而吸引投资者。

虽然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了,但对于这类公告业绩与大家一致预期业绩有很大区别的、很「低调」的公司,还是敬而远之吧。

3、少记费用少记费用其本质是化有为无。

少记费用是指通过少记甚至不记费用的方式来隐藏费用。

比如武汉凡谷(002194)在2016年2-3季度少计自制半成品的领用,导致成本减少近4000万元。

三峡新材(600293)在2011-2013年三年间累计少记1亿元的原材料成本。

ST昆机在2013-2015年实际内退657人,但在财务记录中内退人数为374,通过少记内退人数少记管理费用2649万元,并通过少记高管薪酬少记管理费用312万元。

要识别这类造假,需要观察企业的成本、费用与收入是否匹配,如果发现企业存在成本、费用快速下降的情况,就要着重观察企业是否有少记费用的嫌疑。

4、提前或推后确认费用提前或推后确认费用与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正好相反,如果当期利润不太好,公司倾向于推后确认费用。

理论上也会有提前确认费用的情况,但实际中很少见。

推后确认费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推后记账。

比如大智慧(601519)公司曾把年终奖推后发放,本应该在2013年确认的3000多万年终奖,推迟到2014年1月发放和记账,这样推迟确认费用使大智能2013年净利润增加了大约2500万元。

海迅联也曾经采用类似的手法,把2011年度的年终奖推迟到2012年进行确认,使2011年的净利润增加了4000万元。

二是将原本应该费用化的项目资本化,这是指公司将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资产科目,同时也会虚增资产。

东北制药(000597)在1996年报告了1920万元的净利润,公司公告称根据当地财政部门的批复,把已经发生的「折旧费用」「管理费用」「利息支出」等累计约1.4亿元挂列为「递延资产」。

而如果按照正确的方法记账,虚增的1.4亿的资产应该记为本期费用,这将导致该年亏损1.2亿。

锐奇股份(300126)在2015年曾经将已费用化的研发支出100多万从「管理费用」中冲回至「研发费用化支出」,再将其调整至「预付账款」科目,后来又将100多万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从「管理费用」直接调整至「存货」科目,最终将两笔费用都推迟到7月才确认。

识别推后确认费用是很困难的,需要重点关注容易造假项目,比如上面案例中提到的年终奖、研发费用。

5、增加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是与经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收支,或者是因为性质、金额、发生频率等原因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支,比如公司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政府的补贴等等。

如果说公司的营业收入反映的是「造血能力」,那非经常性损益可以理解为「外来输血」。

因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常常是一次性的,很多上市公司会在这个项目上动手脚。

圣莱达(002473)2015年涉及两项财务造假,都是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实现的。

圣莱达主营业务为生产热水器,但是在2015年却跟华视友邦签订了一份电影版权的转让协议。

合同规定,华视友邦把一部电影版权作价3000万转让给圣莱达,但有一个条件是华视友邦需要按时取得电影的公映许可证,否则华视友邦就要多赔付1000万的违约金。

随后华视友邦「按时违约」,圣莱达最终收到了这笔1000万的违约金,并确认为2015年的营业外收入。

另外,2015年底圣莱达发布公告,称公司获得极速咖啡机研发项目的财政综合补助1000万元,但这笔政府补助,实则是由其控股股东宁波金阳光先以税收保证金的名义向镇政府转账1000万元,然后再由镇政府以财政补助的名义将钱打给圣莱达的。

很多上市公司采用这些花式造假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了连续两年亏损被ST。

所以对投资者来说,对于那些出现亏损,但是第二年「奇迹」般扭亏为盈的企业,要格外警惕。

二、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

上市公司要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由于资产评估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且非长期资产减值可以在减值迹象消失后相应转回减值,从而增加利润,因此很多上市公司经常利用这个科目进行「业绩洗澡」。

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调整利润的案例有很多,向日葵公司在2012年计提了1.72亿的资产减值损失,净利润亏损3.5亿元,然而第二年又通过存货跌价准备转回0.53亿元,使2013年净利润扭亏为盈。

TCL公司在2000年少计坏账准备4392万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813万元,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为了避免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而被ST。

南纺股份(600250)少计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超过2400万元,比如其子公司提供给华丰投资的500万元借款账龄超过五年,未计提坏账准备,子公司采购的存货长期积压报废,也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识别这类造假,需要投资者关注公司非长期资产、商誉的减值情况,以及金融资产的资产波动情况,这些变化如果不及时反映在报表中,最终很可能会导致业绩爆出大雷。

三、利用信息披露的局限性操控利润1、通过资产重组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资产重组可以通过不等价的资产置换,给上市公司输送利润,这种造假并不是对上市公司自己造假,而是对要重组的非上市公司造假。

比较出名的案例为步森股份(002569),步森股份是一家服装出口的上市公司,2014年的时候总市值已经很低了,基本上成了一个空壳,想通过重组康华农业进入农业行业。

初衷和想法都是不错的,但问题就在于康华农业的数据严重注水,2011-2014年,康华农业每年虚增了40%的收入。

这启示我们对资产重组案件要关注非上市公司的财务真实性,对于置入的业绩明显高于行业正常水平的资产要格外小心。

2、藉助关联交易操控利润关联交易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为规避税赋、转移利润、操控报表提供了条件。

比如「创业板财务造假第一股」新大地」,曾经利用关联方交易,使体外资金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