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作假手段汇总

合集下载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在会计报表中虚增资产、减少负债或利润,以达到追求高业绩和个人利益的目的。

财务造假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收入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虚增收入的手段可以是虚构销售单据、设立虚拟客户、倒卖产品等。

2. 降低成本:通过虚增成本、虚构费用等手段降低利润,以达到隐瞒真实业绩的目的。

3. 虚增资产:虚增资产是指企业通过虚构资产、转移负债等手段,增加企业资产总额,让企业显得更加强势。

4. 负债转移:企业通过转移负债的手段,将公司负责人个人债务变为公司的债务,使企业显得财务状况更加优良。

二、对策分析
1. 严格内部管理: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公司运营和财务管理,避免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状况不良。

2. 强化审计监督:企业应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定期审计,并建立合理的审核程序和审核标准,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3.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企业以及个人的财务造假行为,为市场营造规范的经营环境。

4. 提高公众意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应提高警惕,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和了解,及时披露财务信息,杜绝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总之,财务造假行为的危害性极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防范和打击。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定期接受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督,同时投资者和公众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了解,为市场营造健康和规范的经营环境。

(财务会计)会计造假常用手段

(财务会计)会计造假常用手段

(财务会计)会计造假常用手段待费不超过28万元,厂领导和会计人员便商定,以报销劳保用品为名套取现金,用于招待费支出。

随后,从劳保商店搞来一张空白发票,自己编造了有关数据,填入空白发票,共计10万元,会计人员依照伪造的发票做了如下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并进行了相关的会计处理,套取现金10万元,以个人名义存储,专门用于贷:现金压缩招待费超支。

二、白条顶库所谓白条,是指行为人开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规凭证要求的发货票和收付款项证据,以逃避监督或偷漏税款的一种舞弊手段。

主要手法有:1、打白条子,即以个人或单位的名义,在白纸上书写证明收支款项或领发货物的字样,作为发票来充当原始凭证。

2、以收据代替发票这种手法经常用来偷逃税款,一些个体私营业主,当面对消费者为个人时,只开具收据来证明此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而不开发票,以避免税务机关的检查而偷逃税款。

3、不按发票规定用途使用发票,如以零售、批发商业发票来代替饮食服务行业发票。

4、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

如:不加盖财务专用章,有关人员不签字等。

在当今经济生活中,使用白条报账的情况较多,有的单位购进商品,支付劳务费用没有取得正式发票,而以收据或手写白条入账;有的单位个人通过一些借口借用单位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由于种种原因,钱花掉了,又无正式发票,为了弥补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出现的短缺,大都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白条(如由业务经办人员写一纸说明,有的甚至经办人员都不签字而由会计人员作一说明等)顶库,对白条的真实性、合法性没有严格审核和把关。

例如,有的单位为了给职工多搞福利,由经办人以付给某公司劳务费2万元名义取出现金,直接发给职工,但并未从对方公司取得劳务费发票,而是由其出具一说明并加盖总经理办公章印章入账。

三、取得虚假发票这种虚假发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票本身是假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发票所记载的内容是虚假的。

虽然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不得使用假发票,并且要求各单位要重视发票的管理和使用,但近年来假发票却是风行天下,十分猖獗的。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记录、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方面采用欺诈手段,改变财务状况、经营指标,从而掩盖真实经营状况,使实际经营利润与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经营和信誉造成极大损害,严重者会导致企业破产、股价下跌、员工失业等问题。

为了防止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需要加强对其手段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落实。

一、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1.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企业常用的财务造假手段之一。

企业通过虚假合同或销售折扣等手段,虚增销售额,从而增加营业收入。

虚增收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业绩表现,还可以获得股东的高额回报,但如果虚增收入被揭发,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2. 更改财务数据企业通过更改财务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一些企业会故意忽略资产减值和负债计提等一些风险和成本,从而使财务数据看起来更好。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透支银行账户等方式将账面余额降低,进而变相地增加企业的利润。

3. 资本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是企业通过将支出转化成长期资产的一种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可以将一些企业支出如研发费、广告费等当作长期资产进行资本化,从而增加企业的总资产,同时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

这种手段的风险在于资本化的长期资产超过企业实际需要的资产,且现金流量难以支持长期资产的储备。

4. 虚增销售成本企业会通过虚增销售成本,来虚减企业的利润。

虚增销售成本的方式可以是对成本进行人为操作,或者是隐瞒真实的成本数据。

虚增销售成本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压力增大,从而难以维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二、防范措施针对财务造假的各种手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对会计记录、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数据的核对与监控,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准确。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加强业务合规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2.加强监管和审计企业应该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严格的账务核对和审计程序,拒绝非法协议和虚假交易。

财务造假的十大手法

财务造假的十大手法

财务造假的十大手法
1. 收入虚增:财务人员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追回已销售产品等手段虚增公司营收,从而提高公司业绩。

2. 费用减少:对于某些实际存在的费用,如员工工资、租金等,财务人员可能故意减少记账金额,以降低公司支出。

3. 投资损失隐匿:在股票和债券等投资中,财务人员可以隐瞒公司遭受的损失,或者转移投资损失到其他账户,以掩盖真实的投资风险和亏损。

4. 非经营性资产转移:财务人员将公司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移至其他公司或个人的名下,并通过虚构的价格为公司提供收益,从而为自己牟利。

5. 银行对账单欺骗:财务人员伪造银行对账单,以隐藏公司的财务状况或为个人谋取利益。

6. 应收账款管理不当: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虚构或延迟应收账款信息等手段,掩盖公司的实际财务情况。

7. 虚拟公司与关联公司欺诈:财务人员将公司与虚拟公司或关联公司捆绑在一起,虚构交易以掩盖公司财务决策的真实情况。

8. 财务报表造假:财务人员通过虚报财务数据,包括营业收入、利润、净资产等,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9. 高薪潜规则:财务人员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财务信息,通过在招标过程中制造干扰和操纵,使公司在招标中获得利益。

10. 商业贿赂:财务人员通过贿赂、行贿等行为,让与公司相
关的人员为公司提供利益,包括与竞争对手的交易,政府批文等。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构、篡改财务数据,以达到欺骗投资者、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的目的。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以提高投资者的警惕性和风险意识。

一、收入虚增收入虚增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来提高业绩。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销售合同、虚构销售收入、虚构销售数量等。

企业可以通过与合作伙伴串谋,虚构销售合同和销售收入,或者通过虚构销售数量来提高收入。

这种手法通常会在年末或季末进行,以达到年度或季度业绩目标。

二、费用减少费用减少是另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减少费用来提高利润。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费用减少、滞后确认费用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费用减少来降低成本,例如虚构减少员工薪酬、虚构减少采购成本等。

另外,企业还可以滞后确认费用,将本应在当前期间确认的费用延后到下一个期间,以提高当前期间的利润。

三、资产虚增资产虚增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虚构资产来提高净资产和财务状况。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资产价值、虚构资产增加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资产价值来提高净资产,例如虚构固定资产价值、虚构存货价值等。

另外,企业还可以虚构资产增加,例如虚构收到的预付款、虚构应收账款等。

四、负债减少负债减少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减少负债来提高净资产和财务状况。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负债减少、滞后确认负债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负债减少来降低负债,例如虚构减少应付账款、虚构减少借款等。

另外,企业还可以滞后确认负债,将本应在当前期间确认的负债延后到下一个期间,以提高当前期间的净资产。

五、现金流量虚增现金流量虚增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虚构现金流量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现金流入、虚构现金流出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现金流入来提高现金流量,例如虚构收到的销售款、虚构收到的投资款等。

财务舞弊手法总汇

财务舞弊手法总汇

财务舞弊手法总汇货币资金一库存现金业务常见舞弊贪污现金的手法1. 隐瞒收入:舞弊者在收到现金收入时,不向交款者开具收款收据或发票,或将相关票据撕毁,随意隐瞒收入,收入不登记入账,以达到贪污企业现金的目的。

2. 虚列支出:舞弊者虚列支出,如虚列职工薪酬等,将虚列支出的现金占为个人所有。

3. 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舞弊者在登记日记账时,故意少列收入、多列支出,将余款装入个人。

4. 利用假复写贪污:舞弊者利用假复写的方法,即在复写纸的下面放置白纸,存根联是一个金额,开出的实际收入金额或付出金额是另一个金额,往往是将收入款的存根联比实际收到的款项写小,将支出款项的存根联比实际支付的款项写大些,从而将差额贪污掉。

5. 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舞弊者将收入的现金列入银行存款账户,将银行存款支付的业务列入库存现金账户,这样现金日记账上的现金收入额就小了,支出的金额就大了。

6. 借款不入账:通过这种虚列的方式以达贪污企业现金的目的,舞弊者利用为企业借款的便利,将介入的款项不上交入账,并将借条的存根撕毁,达到侵吞企业款项的目的。

7. 涂改原始凭证金额:舞弊者为了达到贪污现金的目的,往往会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或原始单据上的漏洞涂改原始单据的金额,故意把收入的金额改小,把支付的金额改大,将差额收入个人。

二银行存款业务常见舞弊1. 私自提现:舞弊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没有经过相关责任人同意就擅自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提取现金后不留存根,也不入账,而是把企业的现金占为已有。

2. 公款私存:舞弊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企业的收入款存入个人的银行账户3. 挪用公款:舞弊者为了达到挪用企业资金的目的,往往会以“预付账款”的形式从企业账号将款项转入到个人银行账户,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4. 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舞弊者故意将银行收支业务和现金收支业务混淆记录,如收到的现金列入银行存款账户,或将银行存款支付的业务列入库存现金账户,从而达到挪用企业库存现金的目的。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伪造、篡改、遗漏财务信息,或利用各种手段虚构交易、夸大收入、缩小成本等方式来误导他人,达到非法获取利益的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一、收入虚增1. 虚构销售:企业虚构销售收入,通过编造假的销售合同、发票等虚假文件来夸大销售额。

2. 过度确认收入:企业将未实际收到的款项确认为收入,以增加财务报表的收入金额。

3. 销售退货退款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退货、虚增退款金额等手段来增加收入。

二、成本缩减1. 虚增费用:企业通过虚构费用、虚增成本等方式来减少利润,以逃避税务监管。

2. 资产减值抵销:企业将未实际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抵消利润,以减少纳税金额。

3. 虚构成本:企业通过虚构原材料采购、虚构生产成本等方式来减少盈利,达到逃税目的。

三、资产贬值1. 虚构资产:企业虚构资产价值,通过编造虚假的资产凭证、报告等手段来夸大资产规模,提高企业信用。

2. 资产转移:企业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转移到他处,以减少负债、增加净资产,提高企业价值。

3. 资产估值调整:企业对资产价值进行虚高或虚低估计,以调整净资产,达到欺骗投资者或逃税的目的。

四、偷逃税款1. 虚假报税: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税务报表、凭证等方式来隐瞒真实的营业收入或利润,以逃避缴纳税款。

2. 偷漏税款:企业通过隐瞒收入、虚构费用等手段来偷逃应缴纳的税款。

3. 利用税收漏洞:企业通过利用税法规定的漏洞,以合法方式来减少应缴纳的税款。

五、财务报表造假1. 虚构资产负债表: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资产负债表来夸大资产规模,提高企业信用。

2. 虚增利润表:企业通过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等方式来误导投资者,提高企业价值。

3. 隐瞒重要信息:企业通过隐瞒重要信息、虚构交易等手段来误导投资者,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六、内部控制缺失1. 职务侵占: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资金、财产据为己有。

2. 资金挪用:企业内部人员将企业的资金挪用到个人账户或他处,以谋取私利。

财务会计舞弊十大手法

财务会计舞弊十大手法

一、关联交易: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设立空壳公司或皮包公司,通过资金运作虚增收入、资产或虚减费用、债务;这些空壳公司实为同一控制人所控制,是实质意义上的关联方。

查询其工商登记资料,这些皮包公司注册地址往往在同一地方,联系电话甚至也是同一电话,当然基本是打不通;实地调查,你根本就找不到这些皮包公司。

二、循环交易:一些上市公司经常通过多方交易进行循环交易,如上市公司“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给B,B又卖给C,C再卖回到上市公司,这样的财务安排,可以达到既增加营收规模,又可以节税,因为可以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三、阴阳交易:一些上市公司开具阴阳发票、订立阴阳合同粉饰交易的真相,*ST源药就是这方面造假的典范,他在出售子公司股权时,签订了阴阳协议,使名义的出售价格低于实际的出售价格,差额部分作为收入入账;在收购子公司股权时,又通过阴阳协议,使名义的收购价格大于实际的收购价格,差额部分也作为收入入账。

四、填塞渠道:在期末时通过调节经销商库存以调节收入确认金额,这种会计数字游戏在实务中广泛运用,很多人不认为是一种财务舞弊,但事实上他可能提前或者推迟确认收入五、不断并购: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黄世忠老师曾在安然、世通事件发生后发出警告:收购兼并是滋生财务舞弊温床,并提醒投资者注意公允价值容易被滥用的倾向,实际上,不断并购是财务舞弊最强的征兆之一,最近大量的“系”垮台也证明了这一点,不断并购的背后是资金链紧张以及业绩的实质下滑,一些上市公司将并购作为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六、会计差错: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前期会计差错追溯调整的规定,将亏损往前移,最典型的就是大冶特钢和海王生物,在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之间,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了会计差错,因为会计估计变更导致的损益要直接进入当期损益七、大洗澡:科龙05年报暴出了30多亿元的亏损,这是中国上市公司又一起非常恶劣的大洗澡,而且科龙也不是第一次玩这种数字游戏,亏过头实际上是隐瞒净资产,在以后期间可以释放出来作利润,不管是顾雏军还是海信,在中国只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转移,基本上都会玩这招游戏,这导致控制权转移后的公司实际经营业绩基本不可信,但愿海信不要再玩顾雏军那套虚盈实亏的数字游戏。

实务中常见做假账手法总汇

实务中常见做假账手法总汇

实务中常见做假账手法总汇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假账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假账通常指企业在经济业务中虚构或歪曲事实,隐藏真实的经济状况,以达到某种目的,例如逃避税收、哄抬股票价格或者获得银行贷款等。

下面将总结一些实务中常见的做假账手法。

1.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最常见的做假账手法之一。

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采购或服务收入来增加收入额,或者虚构采购、支付或费用来减少成本或费用。

虚构交易通常通过编造虚假的销售合同、采购发票、费用凭证等来实施。

2. 伪造凭证伪造凭证是指以虚假的方式制作和使用付款凭证、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等文件,以掩盖或伪装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

企业可以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来减少或延迟支付款项,或者伪造收款凭证来增加收入。

3. 虚增存货虚增存货是企业为了掩盖真实盈利能力而采取的手法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夸大对存货的估值、虚构存货数量或增加虚假进货记录来虚增存货金额,以提高盈利水平。

4. 资金循环资金循环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伪造凭证和内外部人员勾结等手法来形成虚假的资金流动。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虚构的购销合同、伪造的凭证和利用内外部人员的勾结,将虚假的资金转出再转入,制造公司资金流动的假象。

5. 隐瞒负债企业可以通过隐瞒负债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例如,企业可以将应付账款转移至其他关联公司,以降低负债水平;或者将应付账款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负债,以减少负债的金额。

6. 利用关联公司企业可以借助关联公司进行做假账的操作。

例如,通过虚构关联公司的交易来增加企业收入;或者将应付款项转移至关联公司,以减少负债金额。

此外,关联公司也可以作为资金循环的一环,用于进行虚构交易的资金流动。

7. 偷逃税收偷逃税收是企业为了减少纳税金额而采取的手法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费用、减少收入或操纵利润等手段来逃避缴纳税款。

此外,企业还可以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或境外避税。

8. 虚假登记资本虚假登记资本是企业为了满足法律和监管要求而采取的手法之一。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表中故意伪造、篡改或隐瞒账目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监管机构等目的。

这种行为无论对企业、投资者还是整个市场都是非常严重的损害,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财务造假的分析和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1.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或服务收入,增加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2.隐瞒成本和费用:企业通过隐瞒成本和费用,减少财务报表中的费用支出,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3.阻止资产减值:企业通过虚构资产价值,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

4.设立关联公司:企业通过设立关联公司,进行虚假交易,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

5.资产转移:企业将资产转移到他人名下或关联公司名下,以隐瞒财务状况和财产的真实价值。

二、防范财务造假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2.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审计,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3.第三方审计:企业应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4.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披露:企业应加强数据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同时,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公开相关信息。

5.加强法律法规的遵守: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合规性管理,杜绝财务造假行为。

6.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财务素养和风险意识,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总结起来,防范财务造假需要从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审计机制、信息披露、合规性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全面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管,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一种会计违规行为,它包括一系列不诚实的手段,如虚增收入,隐瞒负债,夸大资产价值以及伪造公司财务报告等。

这些行为对企业的声誉、信誉和经济状况产生恶劣影响。

因此,采取措施防止财务造假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造假手段1.虚增收入:企业经常会虚增营业收入,以使财务报告显示企业盈利。

虚增收入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比如通过压缩营业成本,提高销售价格和数量,以及将其他收入包括在营业收入中等。

2.隐藏负债:企业在出现财务困难时,往往会隐瞒负债和负面信息,用虚假的账面显示企业实际财务状况。

例如企业可能通过拖延账款支付来隐瞒应付账款,将应付的债务转化为长期借款等。

3.夸大资产价值:企业可能通过夸大资产价值来掩盖实际亏损。

例如企业可能收购其他公司并将高估的资产纳入财务报告,或通过虚假会计来估值固定资产和存货等。

4.伪造财务报告:企业为了隐藏实际财务状况,可能会伪造不实的财务报告来符合投资者的预期,如编造收入、盈利等数据,来掩盖企业的亏损状况。

二、防止财务造假的对策1.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稳健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和运作,使财务信息真实透明。

例如,应及时核实财务信息,强化现场管理,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2.加强经营管理:企业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增强竞争力。

通过经营管理的改善,提高企业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减少虚增收入的可能性,令企业更加稳健和可持续。

3.加强会计监管:会计监管是防止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应加强会计审计和监管,规范资产、负债、成本、收益核算的权责,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问题,严格尽职调查和审计程序,防止阴阳合同、利益输送等行为。

4.加强公司治理:企业应加强公司治理,明确权利和责任,健全监督机制。

令高管层行事入法,保证财务信息真实透明,盈利核算正确,这样才能建立可信的商业信誉,吸引更多优秀投资者。

总结:实施以上措施,企业能够增强财务直觉,改善企业的信誉,并保证财务报告真实透明。

(完整版)财务作假手段的几种方式

(完整版)财务作假手段的几种方式

财务作假手段汇总1、虚构收入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转移费用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

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

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常见财务作假的21种方法,你会识别么?

常见财务作假的21种方法,你会识别么?

常见财务作假的21种方法,你会识别么?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地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8、收入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操纵财务数据、虚构交易等手段,对外界和投资者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财务造假有许多常见的手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及其特点。

一、收入虚增1. 虚构销售额: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额来增加营业收入,从而使企业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构销售订单等方式来实现的。

2. 延迟确认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延迟确认成本的方式,将本期应确认的成本延后到下期确认,从而增加本期的利润。

这种手法虽然不是直接虚增收入,但可以通过减少成本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3. 虚构收入确认时间:企业可以通过虚构收入确认时间的方式,将下期的收入提前到本期确认,从而增加本期的收入。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调整会计准则中的收入确认原则来实现的。

二、费用虚增1. 虚构费用支出: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费用支出的方式,增加本期的费用支出,从而减少本期的利润。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构费用报销等方式来实现的。

2. 提前确认费用: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费用的方式,将下期应确认的费用提前到本期确认,从而减少本期的利润。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调整会计准则中的费用确认原则来实现的。

三、资产虚增1. 虚构资产价值: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资产价值的方式,增加企业的资产规模,从而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资产估值、虚构资产折旧等方式来实现的。

2.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企业可以通过不足的资产减值准备来掩盖资产价值的下降,从而保持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不变。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调整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来实现的。

四、负债虚减1. 虚构负债减少: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负债减少的方式,减少企业的负债规模,从而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负债减值、虚构负债摊销等方式来实现的。

10种常见的会计账簿虚假情况【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10种常见的会计账簿虚假情况【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九、账表不符 根据国家财会制度的规定, 单位的账簿金额应与报表对应的资产、负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债、权益、收入、费用等项目金额相符, 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许多 单位的账簿与会计报表存在出入, 有时大相径庭。
如有的企业为了应付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的清查检查所委托的会计事务 所的审计, 而虚列报表的一些项目, 为自身粉饰一件非常华丽的外衣, 造成账表不符, 扰乱国家管理的恶劣后果。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 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 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 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 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 坚持一天 学一点, 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 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 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本, 虚减了利润。 七、 账证不符
根据财会制度的规定, 一切账簿记录都是根据会计凭证登记的, 会计 凭证与会计账簿二者之间应当完全相符。但现实生活中, 会计账簿与会 计凭证不符, 多记、少记、重记、漏记、错记等造成会计信息虚假的情 况时有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某企业的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合谋, 采用收入现金时账簿金额小于 收款凭证金额, 付出现金时账簿金额大于付款凭证金额, 并同时少计或 多计相对应会计科目, 不破坏会计平衡的手法, 来达到贪污现金的目 的。
八、 账实不符 根据国家财会制度的规定, 有关存货、货币、固定资产、债券等实物 资产, 其账簿记录必须与实物保持一致。但各单位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 却十分突出, 有的有账无物、有的有物无账, 还有的账物不符, 这种混 乱的情势是非常容易给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

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

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财务骗术和财务陷阱是许多人在处理个人和商业财务时需要警惕的问题。

了解这些骗术和陷阱是保护自己财务安全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介绍7种常见的财务骗术和10种常见的财务陷阱,帮助读者识破这些诡计,保护自己的财务利益。

财务骗术一般指的是以欺诈手段获取财务利益的行为。

下面是7大财务骗术的介绍:第一,假投资骗局——这种骗局通常以高回报率吸引人们进行投资,但最终投资者往往无法收回本金。

投资者应该保持警惕,避免盲目相信过高的回报承诺。

第二,虚假销售骗局——这种骗局常常通过虚假的产品销售赚取利润,或者向无辜消费者出售不符合预期的产品。

消费者应该注意购买产品时的价格和品牌信誉,并且要警惕过于便宜的产品。

第三,冒充身份骗局——这种骗局通过冒充他人的身份来获取财务上的利益。

此类骗术常见于网络诈骗和电话诈骗,因此要避免透露个人信息给陌生人,并及时报告可疑活动。

第四,假婚姻骗局——这种骗局利用婚姻关系来获得经济利益,如获得绿卡或其他财务支持。

人们应该审慎对待婚姻关系,并避免因追求经济利益而陷入骗局。

第五,网络诈骗——这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进行的骗局,涉及到虚假广告、欺诈交易和网络病毒等。

人们应该保持警惕,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来历不明的文件。

第六,假慈善骗局——这种骗局通过冒用慈善机构的名义向人们募捐,但实际上捐款并不会被用于慈善活动。

捐款者应该核实慈善机构的合法性,避免落入假慈善的陷阱。

第七,假货币骗局——这种骗局常涉及到假冒货币或伪造货币。

人们应该接受相应的培训,以识别假冒货币,并警惕接受未经核实的现金支付。

除了财务骗术,人们还需要警惕各种财务陷阱。

这些陷阱通常是由各种不恰当的财务决策或者市场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下面是10大财务陷阱的介绍:第一,消费陷阱——人们常常因为购买不必要的商品或服务而陷入消费陷阱。

要避免陷入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预算,只购买真正需要的东西。

第二,过度借贷——这是一种陷入财务困境的常见原因。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财务报表、虚报业绩、隐瞒负债情况等手段,以达到误导投资者、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假合同、不存在的销售订单等手段,编造虚假收入来提高业绩。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销售合同的审计、核实销售订单和客户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虚减成本:企业通过虚假报销、操纵采购价格等手段,虚减成本,增加利润。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供应商和采购价的审查,确保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严格控制报销流程,防范虚假报销。

3. 资产估值夸大:企业可能通过高估固定资产、低估坏账准备等手段,夸大公司的资产价值。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资产评估的审计,确保固定资产估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标准,加强对坏账准备的审计。

4. 隐瞒负债:企业可能通过隐瞒借款、未计提应付账款等手段,掩盖公司实际的负债情况。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负债的审计,确保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对应付账款的跟踪和核实。

5. 操纵现金流量:企业可能通过操纵资金转移、虚构收付款等手段,控制现金流量,使财务报表呈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审计和核查。

6. 异常波动:企业可能通过人为操纵业绩或财务数据,制造业绩异常波动,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业绩数据的监控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业绩波动的审计。

7. 虚构盈余:企业可能通过虚构收入、调整会计政策等手段,虚构盈余,吸引投资者。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会计政策的审查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盈余的审计和核查。

为了防范财务造假,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增强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企业还需要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审核,建立独立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核查。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一、财务会计造假手段。

1. 虚构收入。

这就像是无中生有地变魔术。

企业会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销售交易。

比如说,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是关联方伪装成的客户签订假的销售合同。

然后再伪造相关的发货单据,就好像真的把货物发出去了一样,其实仓库里的东西压根就没动。

最后再开个假发票,这样在账面上就凭空多了一笔销售收入。

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卖了一堆空气,还假装收了钱。

2.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就像是心急吃热豆腐,东西还没完全弄好或者服务还没完全提供,就把收入算到账上了。

比如一个软件公司,软件还在测试阶段,有很多漏洞,但是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就说软件已经可以交付使用了,然后把相关的收入确认了。

而推迟确认收入则是把已经到手的收入藏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就像一个人得到了一笔奖金,但是不想这个月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钱,就先把这笔钱偷偷藏起来,等下个月再拿出来炫耀。

3. 费用资本化。

这就像是把本来应该是日常花销的东西,当作是一种投资。

比如说,企业日常的维修费用,本来是应该直接算作当期费用的,但是为了减少当期的成本,就把它当作是对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把费用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期间,当期的利润就会显得好看一些。

这就好比本来是今天吃的饭钱,却硬要说这是为了以后身体好的一种投资,不把它算在今天的开销里。

4. 关联交易造假。

关联交易本来是正常的商业往来,但是造假的时候就变味了。

企业会通过关联方之间不合理的定价来操纵利润。

比如说,一个集团里有A和B两家公司,A公司生产的产品成本是100元,正常市场售价应该是150元,但是为了让A公司利润好看,就以200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这样A公司就多赚了一笔,实际上就是在集团内部玩数字游戏,把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还让外人看起来A公司很赚钱。

5. 隐瞒负债。

这就像是一个人欠了很多债,但是却不想让别人知道。

企业会把一些应该记录的负债不记录在账上。

财务作假手段汇总

财务作假手段汇总

财务作假手段汇总财务作假手段汇总1、虚构收入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转移费用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

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

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会计作假账常用21种手段

会计作假账常用21种手段

会计作假账常用21种手段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地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8收入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作假手段汇总
1、虚构收入
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
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
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转移费用
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

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

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5、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
费用资本化主要是借款费用及研发费用,而递延费用则非常之多,如广告费、职工卖断身份款费等。

例如将研究发展支出列为递延资产;或将一般性广告费、修缮维护费用或试车失败损失等递延。

在新建工厂实际已投入运营时仍按未完工投入使用状态进行会计核算,根据现行会计政策,在完工投入使用前的新建工厂工人工资等各项费用、贷款利息均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非当期损益。

通过此方法可调增利润。

还有如费用不及时报帐列支而虚挂往来,按正常程序,发生的加工费、差旅费等费用应由职工先借出,在支付并取得发票后再报帐冲往来计费用。

在年末若职工借款较大应关注是否存在该等情况。

6、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自2001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要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的状况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

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内涵复杂性,决定了同样一项资产有不确定性的价值,因为资产减值实际上是掺杂企业管理当局主观估计的一种市场模拟价格,资产减值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此次新增的四项减值准备涉及到不动产及无形资产的估价,与旧四项准备相比,资产减值计量难度更大,甚至大大超过上市公司财务部门及审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除非寻求专业的不动产及无形资产评估师帮助外,否则根本无法得出恰当的资产减值标准,从而影响减值准备计提的正确性。

这就更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

目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玩会计数字游戏,主要游戏规则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推迟或提前损失,典型表现为某个年度出现巨额亏损———让我一次亏个够。

7、制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例如资产处置损益、临时性获得的补贴收入、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合并价差摊入等。

非经常性损益虽然也是公司利润总额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它不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因而对利润的影响是暂时的。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特殊性质,为公司管理盈利提供了机会,特别应关注的是,有些非经常性损益本身就是虚列的。

8、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
操作手法有:多计存货价值:对存货成本或评价故意计算错误以增加存货价值,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益。

或虚列存货,以隐瞒存货减少的事实;多计应收帐款:由于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帐款虚列;或应收帐款少提备抵坏帐,导致应收帐款净变现价值虚增;多计固定资产:例如少提折旧、收益性支出列为
资本性支出、利息资本化不当、固定资产虚增等;漏列负债:例如漏列对外欠款或短估应付费用。

9、潜亏挂账
当前上市公司账面资产很多为不良资产,为了挤出水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但很多上市公司减值准备根本未提足,这里面原因很复杂,当初改组上市时,基于包装的需要,虚增了一块资产,可能挂在应收款项上,也可能虚增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些投资项目根本就是虚的或为不良资产,但也挂在账上。

上市以后,因原主业不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就急剧减值,但上市公司也不计提减值准备,另外,上市后继续包装,造成多项资产尤其是应收款项虚增。

这些账面不良资产带来的潜亏金额往往很大。

10、资产重组创造利润
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便是资产重组。

然而,近年来的资产重组老是使人联想到做假帐。

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诀便在于资产重组。

通过不等价的资产置换,为上市公司输送利润,目前仍然是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法之一,虽然因“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差价不能计入利润”新规定而受限制,但上市公司仍可以通过非关联交易的资产重组方式为上市公司输送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