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的手段剖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采取不当手段,故意扭曲或隐瞒财务信息,以达到自身利益或误导他人的目的。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为了预防和防止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下面将就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和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收入和利润的虚增1. 销售收入的虚增:企业可能通过提前收入确认、虚构销售合同、通过虚构销售渠道等手段来夸大销售收入。
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识别政策,严格按照收入发生原则进行确认,加强对销售合同和销售过程的审查,确保销售合同真实有效。
2. 利润的虚增:企业可能通过虚增营业收入、减少费用支出或资产减值准备,以及通过虚增投资收益等手段来夸大利润数额。
对策: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费用支出和资产减值准备的审查,确保费用支出和资产减值准备合理合规。
加强对投资收益的核查,确保投资收益真实有效。
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失真1. 资产负债表失真:企业可能通过虚构资产、隐瞒负债等手段来夸大自身财务状况。
对策: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产和负债的核查。
加强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和比对,确保资产负债表真实有效。
2. 所有者权益的失真:企业可能通过虚构资本金、通过虚增利润和留存收益等手段来夸大所有者权益。
对策:加强对资本金的核查,确保资本金真实有效。
加强对利润和留存收益的核查,确保利润和留存收益真实有效。
三、现金流量表的虚假企业可能通过虚构或隐瞒现金流量信息,以达到虚增或隐瞒现金流量的目的。
对策:加强对现金流量的核查,确保现金流量表的真实有效。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测和管理。
四、内部控制的缺失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容易造成财务信息失真和财务造假的发生。
对策: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到位,加强对财务报告编制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预防和防治财务造假行为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对策。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在会计报表中虚增资产、减少负债或利润,以达到追求高业绩和个人利益的目的。
财务造假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收入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虚增收入的手段可以是虚构销售单据、设立虚拟客户、倒卖产品等。
2. 降低成本:通过虚增成本、虚构费用等手段降低利润,以达到隐瞒真实业绩的目的。
3. 虚增资产:虚增资产是指企业通过虚构资产、转移负债等手段,增加企业资产总额,让企业显得更加强势。
4. 负债转移:企业通过转移负债的手段,将公司负责人个人债务变为公司的债务,使企业显得财务状况更加优良。
二、对策分析
1. 严格内部管理: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公司运营和财务管理,避免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状况不良。
2. 强化审计监督:企业应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定期审计,并建立合理的审核程序和审核标准,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3.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企业以及个人的财务造假行为,为市场营造规范的经营环境。
4. 提高公众意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应提高警惕,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和了解,及时披露财务信息,杜绝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总之,财务造假行为的危害性极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防范和打击。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定期接受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督,同时投资者和公众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了解,为市场营造健康和规范的经营环境。
财务造假分析
财务造假分析一、概述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伪造、篡改或隐瞒财务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目的的行为。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因此,及时发现和分析财务造假行为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1. 收入虚增: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收取未实际发生的款项等方式,使企业的收入看起来更高。
2. 费用虚减:通过虚构费用支出、少计费用等方式,使企业的成本看起来更低。
3. 资产虚增:通过虚构资产价值、将一部分负债转化为资产等方式,使企业的资产看起来更多。
4. 负债虚减:通过隐瞒债务、虚构债务减少等方式,使企业的负债看起来更少。
5. 利润操纵: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改变会计估计等方式,使企业的利润看起来更高。
三、财务造假分析方法1. 财务比率分析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财务造假的痕迹。
例如,收入增长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是否异常高,利润率是否持续上升等。
2. 财务指标分析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财务造假的迹象。
例如,资产负债率是否异常低,现金流量是否与利润相符等。
3. 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财务造假的线索。
例如,关注收入和费用的结构是否合理,关注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是否合理等。
4. 财务舞弊风险评估通过评估企业的财务舞弊风险,可以确定哪些企业更容易进行财务造假。
例如,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关注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否复杂等。
5. 财务舞弊调查在发现财务造假的初步线索后,可以进行深入的财务舞弊调查。
例如,对企业的财务记录进行核实,对关键人员进行访谈等。
四、案例分析以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增收入、虚减费用,以及虚增资产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发现该公司的收入增长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利润率持续上升。
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发现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异常低,现金流量与利润不相符。
公司财务报告分析造假(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文件,是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然而,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铤而走险,通过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来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本文将深入剖析公司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手段、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手段1. 收入确认造假: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隐瞒收入或虚构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规模,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2. 成本费用虚减:企业通过虚减成本费用,如虚构成本、低估费用、提前摊销等手段,虚增利润,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3. 资产评估虚增:企业通过高估资产价值,如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虚增企业资产规模,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4. 负债评估虚减:企业通过低估负债,如虚减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虚减企业负债规模,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5. 信息披露不实:企业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三、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原因1. 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如上市、融资、获得政府补贴等,不惜采取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手段。
2. 监管缺失: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为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内部控制薄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环节存在漏洞,为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提供了条件。
4. 企业文化缺失:一些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内部存在不正当竞争、利益输送等现象,为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提供了土壤。
四、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危害1.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报告分析造假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者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2. 扰乱市场秩序: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扭曲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3. 损害企业形象: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损害企业声誉,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
4. 影响宏观经济:财务报告分析造假导致宏观经济数据失真,影响政府决策和宏观经济调控。
剖析财务造假
剖析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虚构收入、假挂账、假结账、假相符、假支出等。
这些手段可能涉及提前或推迟结账、多加增项或多加减项、结账空转等,以故意多加或多减数据,虚列账面金额,从而达到不法目的。
财务造假行为的危害十分严重。
它扰乱了正常运行的市场经济,向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了错误的市场信息,欺骗了投资者,使他们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
这种行为还损害了有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造成大范围国家利益受损,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此外,财务造假也阻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使得该行业在日益猖獗的财务造假趋势下面临扭曲发展的风险。
为了防范财务造假,企业和相关机构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财务造假的基础,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并确保各项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其次,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以防范和识别财务造假行为。
总之,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违反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投资者利益和注册会计师行业都造成了严重损害。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和打击财务造假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采取欺骗性手段,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以获取不当利益或掩盖真实财务状况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还会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提高对财务造假的警惕,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防范和应对。
一、财务造假手段1. 虚增收入:企业可以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或收入确认的时点,来虚增公司的销售收入,以提高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
2. 通过对信用销售或无实际货物出售来虚增应收账款,以提高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规模和企业的信用度。
3. 虚构费用支出:企业通过虚构费用支出来降低企业的利润,以逃避税收和转移利润给其他企业。
4. 资产贬值准备的变动:企业通过调整资产贬值准备,来影响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以达到掩饰亏损或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5. 股票操纵:企业可以通过人为操纵公司股价,来制造虚假的盈利、市值等信息,来达到改善公司财务表现的目的。
二、财务造假对策分析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公司各项业务合规有序运行,防范和减少内部欺诈风险。
2. 强化财务审计和监管:加强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和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和制衡,减少公司高管和董事会的权力寻租和滥用行为。
4. 加强舆情管理和投资者关系:企业应加强舆情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维护,加强对外部媒体和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减少外部投机和操纵。
三、财务造假案例分析1. 中弘集团:中国知名房地产商。
2019年,中弘集团因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并遭遇财务危机,最终被实际清盘。
2. 微缩光电:上市公司微缩光电因涉嫌财务造假,连续数年业绩虚假,严重违反了证券法和上市公司监管规定,最终公司被取消上市资格。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故意通过不正当手段来编造财务数据,以达到虚增盈利、隐匿亏损、掩盖财务风险等目的的行为。
财务造假手段多种多样,下面将针对常见的几种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1. 收入确认方面的造假手段:- 随意延长销售周期:企业可能会将原本已经发生的销售收入延后确认,以将亏损或低盈利掩盖。
- 归属非实际购买方的销售:企业可能编造销售合同,使销售额体现在非实际购买方的名下。
对策: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规范的销售确认程序,确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进行销售合同的审核和核实,确保销售额归属的准确性。
2. 资产价值估计方面的造假手段:- 高估资产价值:企业可能通过夸大资产的价值来虚增净资产规模。
- 虚构无效资产:企业可能编造不存在或无效的资产项目,以膨胀企业规模。
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估值方法,进行定期的资产评估和核查。
加强对资产项目的审计工作,核实资产的存在和有效性。
3. 费用转移方面的造假手段:- 将费用转移至后期:企业可能将本期应该发生的费用推迟到后期确认,以提高当期的净利润。
- 将费用转移至他项:企业可能将本应属于某项费用的支出记入其他费用科目,以掩盖费用的真实情况。
对策:加强对费用的核算和跟踪,确保费用的准确发生和准确确认。
加强预算控制和费用审批等管理制度,限制费用的滥用和虚增。
4. 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造假手段:- 不按规定披露:企业可能故意隐瞒、粉饰实际的财务信息,不按照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披露。
- 误导性披露:企业可能采用迷惑性语言、模糊性表述等方式,混淆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
对策:加强对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过程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制度,明确披露责任,并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核和核实。
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是防止财务造假的根本对策。
应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审计和监督,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故意虚假地描写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等,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或其他利益相关方。
财务造假手段各种各样,常见的包括收入虚增、费用掩盖、资产贬值掩盖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及对策分析。
1. 收入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等方式,使企业的收入看起来更高。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看起来更好,以吸引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融资。
对策分析:- 加强内部控制:制定完善的销售业务审核流程,确保每笔销售收入都有明确的业务流程和相关凭证。
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风险意识。
- 开展外部审计:企业应请独立的外部审计师对销售收入进行审计,以验证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提高公开透明度: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应对销售收入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同时及时披露任何可能对收入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
2. 费用掩盖企业通过虚增费用或转移费用等方式,使企业的利润看起来较低。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纳税或满足特定的经济利益。
对策分析:- 建立费用预算控制系统: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费用预算控制系统,明确费用的发生方式、限额和审批流程。
对超出预算的费用应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 强化内部审计:企业应对费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内部审计,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企业应加强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角色和功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防止利益相关方滥用企业资源。
3. 资产贬值掩盖企业通过缩小资产贬值准备、虚增资产价值等方式,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信用评级、增加股东权益或提高企业的估值。
对策分析:- 严格财务会计准则:企业应遵守国家和行业相关的财务会计准则,明确资产贬值准备的计提标准和程序。
- 加强内控审核:企业应加强对资产评估的内部控制,确保资产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 开展独立评估:企业应请独立的评估师对重要的资产进行评估,以验证资产价值的准确性。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填账目、隐瞒财务信息等手段,伪造财务数据,违反财务规定和法律法规。
财务造假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企业追求高盈利、虚构业绩等原因。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防止恶意的财务造假,有必要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和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的手段1.虚构营收:虚构营收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为了提高盈利水平,可能虚构收入,并将虚假收入列入财务报表。
2.虚假成本:企业可能通过虚假的成本报告来掩盖其实际盈利情况,以达到操纵财务报表的目的。
3.无形资产:企业可能通过虚构无形资产,如商誉、知识产权等,欺瞒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以获取更高的市场估值和股票价格。
4.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是指企业通过借款或发行大量债券,并用得来的资金投资业务,以期获得更高的财务回报。
然而,如果这些业务不能产生预期的回报,企业就可能陷入困境,无法偿还债务,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5.虚假披露:虚假披露是指企业在其公开报道中故意隐瞒有关的信息或故意误导投资者。
二、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设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操作流程,严格管理账务和会计制度,防止内部错误或诈骗行为的发生。
2.开展审计工作:企业应定期开展第三方审计工作,以检查会计准则的合规性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通过审计,企业能够发现财务造假行为,及时纠正和惩罚,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为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市场监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投资者保护机制,通过加强监管、将重点企业列入监督范围、对违规的公司进行处罚等方式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4.提高法律制度的效力:政府应完善有关财务造假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犯罪行为。
加强监管和法律的配合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司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总之,财务造假严重影响市场信心和投资者的利益。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其他部门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法律制度,坚决防范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不当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虚构,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目的。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加强监管和制定有效对策来防范和打击。
下面将分析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最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之一,它通过虚构销售交易或抬高销售价格等方式,使企业的收入呈现出高于实际情况的状态。
对策:1.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报表编制流程,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2.加大对企业的全面审计力度。
审计师应有独立性,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发现并揭示虚增收入的行为。
3.建立有效的投诉机制。
各级监管部门应建立投诉渠道,鼓励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积极监督企业财务报表,及时发现并举报虚增收入等财务造假行为。
二、虚假支出虚假支出是指企业通过虚构支出项目或夸大支出金额等手段,降低企业的盈利情况,以逃避税收和其他经济责任。
对策:1.加强税务监管。
税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税收申报和纳税核算的审核力度,发现并查处通过虚假支出逃避税款的行为。
2.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发现并纠正虚假支出的行为。
3.提高企业道德水平。
加强企业道德和诚信建设,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念,减少虚假支出的发生。
三、资产负债表的造假企业通过虚构资产或负债,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指标,从而虚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规模,误导投资者对企业的判断和决策。
对策:1.加强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
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应严格规范资产负债表中各项指标的计算和披露,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外部审计。
审计机构应加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外部审计力度,及时揭示和纠正由于资产负债表造假而导致的财务信息错误。
3.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和惩处力度。
相关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核和监督制度,对虚报资产负债表等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财务造假手段 • 财务造假动机 • 财务造假识别方法 • 财务造假防范措施
01
财务造假手段
虚增收入
虚构交易
通过伪造合同、发票等手段,虚构不存在的交易,从 而虚增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
将未来的收入提前确认,以达到虚增本期收入的目的 。
债务重组
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将原本的负债转为权益 ,从而避免负债在财务报表中体现。
担保事项隐瞒
对公司的担保事项进行隐瞒,以达到隐瞒负债的目的。
隐瞒重要事项
隐瞒重大诉讼
对公司涉及的重大诉讼进行隐瞒,避免对财 务报表产生影响。
隐瞒关联方交易
对与关联方的交易进行隐瞒,避免在财务报 表中体现。
隐瞒其他重要事项
对公司涉及的其他重要事项进行隐瞒,如环 保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
02
财务造假动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联交易
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交易,将本应属于关联方的收入计 入公司财务报表。
虚增资产
虚构资产
未及时处理资产减值
通过伪造资产证明、评估报告等手段 ,虚构不存在的资产。
对资产减值不及时处理,导致资产价 值虚增。
高估资产价值
对资产进行高估,以达到虚增资产价 值的目的。
隐瞒负债
隐瞒债务
通过隐瞒债务的方式,避免负债在财务报表中 体现。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表中故意伪造、篡改或隐瞒账目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监管机构等目的。
这种行为无论对企业、投资者还是整个市场都是非常严重的损害,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财务造假的分析和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1.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或服务收入,增加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2.隐瞒成本和费用:企业通过隐瞒成本和费用,减少财务报表中的费用支出,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3.阻止资产减值:企业通过虚构资产价值,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
4.设立关联公司:企业通过设立关联公司,进行虚假交易,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
5.资产转移:企业将资产转移到他人名下或关联公司名下,以隐瞒财务状况和财产的真实价值。
二、防范财务造假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2.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审计,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3.第三方审计:企业应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4.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披露:企业应加强数据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同时,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公开相关信息。
5.加强法律法规的遵守: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合规性管理,杜绝财务造假行为。
6.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财务素养和风险意识,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总结起来,防范财务造假需要从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审计机制、信息披露、合规性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全面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管,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一种会计违规行为,它包括一系列不诚实的手段,如虚增收入,隐瞒负债,夸大资产价值以及伪造公司财务报告等。
这些行为对企业的声誉、信誉和经济状况产生恶劣影响。
因此,采取措施防止财务造假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造假手段1.虚增收入:企业经常会虚增营业收入,以使财务报告显示企业盈利。
虚增收入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比如通过压缩营业成本,提高销售价格和数量,以及将其他收入包括在营业收入中等。
2.隐藏负债:企业在出现财务困难时,往往会隐瞒负债和负面信息,用虚假的账面显示企业实际财务状况。
例如企业可能通过拖延账款支付来隐瞒应付账款,将应付的债务转化为长期借款等。
3.夸大资产价值:企业可能通过夸大资产价值来掩盖实际亏损。
例如企业可能收购其他公司并将高估的资产纳入财务报告,或通过虚假会计来估值固定资产和存货等。
4.伪造财务报告:企业为了隐藏实际财务状况,可能会伪造不实的财务报告来符合投资者的预期,如编造收入、盈利等数据,来掩盖企业的亏损状况。
二、防止财务造假的对策1.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稳健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和运作,使财务信息真实透明。
例如,应及时核实财务信息,强化现场管理,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2.加强经营管理:企业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增强竞争力。
通过经营管理的改善,提高企业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减少虚增收入的可能性,令企业更加稳健和可持续。
3.加强会计监管:会计监管是防止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应加强会计审计和监管,规范资产、负债、成本、收益核算的权责,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问题,严格尽职调查和审计程序,防止阴阳合同、利益输送等行为。
4.加强公司治理:企业应加强公司治理,明确权利和责任,健全监督机制。
令高管层行事入法,保证财务信息真实透明,盈利核算正确,这样才能建立可信的商业信誉,吸引更多优秀投资者。
总结:实施以上措施,企业能够增强财务直觉,改善企业的信誉,并保证财务报告真实透明。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伪造财务数据、虚报或隐瞒财务信息等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会对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实质性损失,甚至影响整个市场的正常运行。
及早发现和防范财务造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各方对财务造假的预防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一、财务造假手段1. 虚报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或未实际发生的销售交易来夸大收入规模,以美化业绩。
虚报收入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往往会掩盖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
2. 虚假支出:企业通过虚构支出、夸大成本等手段来减少利润,以逃避纳税或规避盈利分成等责任,或者为了获取政府补贴和其他利益。
该类财务造假手段也是造成企业财务数据失真的重要原因。
3. 虚增资产:企业通过对资产进行伪造或虚增,夸大企业实际资产规模,以获取更多的贷款、融资或投资,或者掩盖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情况。
4. 会计政策选择:企业通过变换会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以及其他会计手段来规避或掩盖某些业务的真实财务状况,以夸大盈利或掩盖亏损。
5. 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监督不力,造成对账目记录和财务报告的不准确性,给财务造假借口和便利。
二、财务造假的对策分析1. 强化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监督等方面。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执行力度,提高整体风险管控能力。
2. 加强审计监督:企业应定期邀请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监督,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3. 加强公司治理: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范围和管理权限,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减少管理人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
4. 科技手段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追踪,及时发现和防范不正常的财务变动和行为。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有意地对其经济状况、经营成果、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等进行虚假陈述的行为。
财务造假可以采取多种手段,例如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弥补亏损、抬高资产价值等,以达到误导投资者、博取高估价值、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以下是对财务造假手段的分析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虚拟销售、蒙骗审计师等手段,将本不存在的收入计入财务报表。
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假记账、虚开发票等方式。
2. 虚减费用:虚减费用是指企业通过滥用费用预提、虚报存货损失、虚报应付款项等手段,将应计费用减少或转移至其他期间,以减少当期费用支出。
3. 弥补亏损:企业在财务报表中虚增收入、虚减费用,以弥补实际亏损或者使利润看起来更高。
4. 抬高资产价值:企业通过夸大资产价值、虚报资产减值损失、虚增无形资产等手段,使企业的净资产看起来更高,给投资者造成假象。
1.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合理的会计制度、严格的预算管理、规范的管理程序和审批流程等,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造假的风险认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
3. 增强企业治理:健全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监督和约束力度,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督和评价,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财务报表的操纵空间。
4. 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增加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调查力度,发现和揭示财务造假行为。
5. 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防止财务造假行为。
财务造假对企业和投资者都会带来巨大风险和损失,因此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企业治理,加强审计监督,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以防范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导语】财务造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
本文将详细解析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并探讨如何识别这些不法行为。
【正文】一、财务造假手段1.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以提高利润。
2.少计费用:企业通过少计提坏账准备、少计折旧和摊销等手段,降低费用,提高利润。
3.虚假交易: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虚假采购等手段,实现资金的体外循环,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
4.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企业通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会计事项,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等手段,人为调节利润。
5.隐瞒负债:企业通过不披露或隐瞒负债,降低负债水平,提高资产质量。
6.虚增资产:企业通过虚增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提高资产总额,美化财务报表。
7.会计政策滥用:企业通过滥用会计政策,如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调节利润。
二、财务造假识别方法1.分析财务比率:通过分析财务比率,如毛利率、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发现异常波动,进而挖掘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2.对比行业数据: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如收入、利润、费用等,若某企业数据明显偏离行业平均水平,需引起关注。
3.审查关联交易:关注企业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公允性,是否存在虚假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
4.查看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审计意见等,可提供识别财务造假的线索。
5.研究会计政策:分析企业会计政策是否合理、稳定,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的情况。
6.关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关注现金流量表中投资、筹资、经营等活动的现金流量,识别财务造假。
7.深入了解企业业务:了解企业业务模式、市场竞争状况等,判断财务数据的合理性。
【结语】财务造假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还破坏市场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财务造假行为,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财务报表、虚报业绩、隐瞒负债情况等手段,以达到误导投资者、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假合同、不存在的销售订单等手段,编造虚假收入来提高业绩。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销售合同的审计、核实销售订单和客户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虚减成本:企业通过虚假报销、操纵采购价格等手段,虚减成本,增加利润。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供应商和采购价的审查,确保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严格控制报销流程,防范虚假报销。
3. 资产估值夸大:企业可能通过高估固定资产、低估坏账准备等手段,夸大公司的资产价值。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资产评估的审计,确保固定资产估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标准,加强对坏账准备的审计。
4. 隐瞒负债:企业可能通过隐瞒借款、未计提应付账款等手段,掩盖公司实际的负债情况。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负债的审计,确保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对应付账款的跟踪和核实。
5. 操纵现金流量:企业可能通过操纵资金转移、虚构收付款等手段,控制现金流量,使财务报表呈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审计和核查。
6. 异常波动:企业可能通过人为操纵业绩或财务数据,制造业绩异常波动,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业绩数据的监控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业绩波动的审计。
7. 虚构盈余:企业可能通过虚构收入、调整会计政策等手段,虚构盈余,吸引投资者。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会计政策的审查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盈余的审计和核查。
为了防范财务造假,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增强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企业还需要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审核,建立独立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核查。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财务报表进行虚构、篡改或隐瞒的行为。
财务造假往往伴随着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业绩下滑或者财务压力增加,为了掩盖实际状况,企业可能会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还会导致公司经营和财务风险的不断积累,最终可能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财务造假的手段和对策分析,企业和管理者都应该有充分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以保障企业的健康经营和稳健发展。
一、财务造假手段分析1.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企业常用的一种财务造假手段,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或服务收入、将未实际发生的业务纳入财务报表,以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这种手段可能通过虚假销售合同、虚构交易凭证等手段进行。
虚增收入的目的是为了掩盖实际业务状况,掩盖亏损或者未达到市场预期的情况。
2.夸大资产价值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规模,往往会采用夸大资产价值的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这种手段包括夸大资产价值的评估、夸大企业资产的价值增值等。
企业可能通过将无形资产或者实物资产等进行高估,使得企业的总资产在报表上呈现更好的状况,以蒙蔽投资者和相关利益相关者。
3.隐藏负债及财务费用企业为了减少财务费用压力、提升盈利水平,往往会采用隐藏负债及财务费用的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这种手段包括隐匿债务、虚构财务费用等。
企业可能通过非正常手段、不合规的方式对财务费用进行处理,以达到减少企业负债和提升企业盈利的目的。
4.滥用会计政策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往往会根据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进行处理,而滥用会计政策则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可能会通过选择不合适的会计政策、滥用会计估计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以达到掩饰实际情况、美化企业财务报表的目的。
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财务信息流通和披露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企业应该加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增强对财务信息的审计和监督,杜绝各种可能的财务造假行为。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虚报收入、隐瞒负债、篡改财务数据等手段,改变真实财务状况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和声誉损失,也会对整个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财务造假,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虚报收入:企业通过夸大商品销售额、虚构收入来源等手段来增加收入,改善财务状况。
2. 隐瞒负债:企业通过不按真实情况披露负债或将负债转移至其他公司,以减少负债的数额,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3. 篡改财务数据:企业通过人为修改财务数据,包括销售额、成本、利润等,以获得所需的财务指标。
4. 财务循环操作:企业通过设立关联公司或虚构交易,形成虚假的财务循环,从而错误计入收入和支出。
5. 虚设资产:企业通过人为评估或虚构资产等手段,将无形资产或负债转化为资产,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财务数据的审核和核实,防止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2. 审计监督: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参与,增加财务报表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3. 加强沟通与沟通:企业需要加强与股东、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及时披露财务信息和财务情况,提高透明度,减少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4. 强化法律监管:政府和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造假行为的监管和制裁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降低财务造假的利益。
5. 培养企业诚信文化: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诚信教育和企业价值观的培养,树立诚信意识,构建一个廉洁和透明的企业环境。
三、结论: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和整个市场都带来严重影响。
只有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审计监督,加强沟通与合作,强化法律监管和培养企业诚信文化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减少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保护企业的财务安全和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财务造假分析
财务造假分析一、引言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和披露财务报表时,故意采取欺诈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虚增或虚减,以达到误导投资者、隐瞒真实经营状况的目的。
本文旨在详细分析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识别和预防财务造假。
二、财务造假手段1. 收入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假收入确认等手段,将本不存在的收入计入财务报表。
例如,虚构销售额、虚构销售合同等。
2. 资产虚增企业通过虚构资产减值准备、虚构资产增值等手段,将本不存在或价值低于报表金额的资产计入财务报表。
例如,虚构应收账款、虚构固定资产等。
3. 负债虚增企业通过虚构负债、虚构费用等手段,将本不存在或金额低于实际情况的负债计入财务报表。
例如,虚构应付账款、虚构负债准备等。
4. 费用虚减企业通过延后费用确认、虚构费用减少等手段,将实际发生的费用减少或推迟计入财务报表。
例如,虚构费用减少、虚构资产减值准备等。
5. 利润转移企业通过虚构关联交易、虚构利润转移等手段,将实际利润转移至他方,以减少或避免纳税和披露真实利润情况。
例如,虚构关联交易、虚构投资收益等。
三、财务造假的影响因素1.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财务造假的风险。
例如,经济低迷时企业利润下滑,可能会采取财务造假手段来掩盖真实经营状况。
2.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不完善和内部控制的缺失是财务造假的重要因素。
例如,缺乏独立董事监督、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都会增加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3. 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提高股价等利益驱动因素,可能会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例如,为了满足投资者的期望,企业可能会虚增利润。
4. 审计监管审计监管的不力和审计师的失职也是财务造假的因素之一。
例如,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不够严谨,未能发现财务造假的痕迹。
四、识别和预防财务造假1. 强化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审计和监督机制等,以防止和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2. 加强公司治理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的监督和决策能力,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度,减少财务造假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造假的手段剖析随着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核算制度的调整变化,新的财务造假行为不断出现,而且手段翻新花样繁多,几乎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有严重的虚构交易,虚构收入和利润的财务欺诈,有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缺陷来操纵利润,调节资产,也有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 (一)虚构交易,操纵利润虚构交易主要表现为伪造收入,它是性质最为恶劣,欺骗性最大的一种财务造假的手段,在最近几年发生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最惨重的财务欺诈案件,几乎都是使用这种虚假会计信息的手法制造的.伪造的交易是一场完全的骗局,是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践踏,是公然的违法违规行为.虚构交易的主要途径是伪造收入,伪造收入主要包括以下手段:从虚构交易对象开始,虚构原材料购入发票,伪造材料购入合同,材料运输入库单据,材料出库单据,产品生产班组和记录,产品入库单据,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单据,产品出库单据,产品运输单据,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存款调节表,纳税单据,产品外销报关单,国际信用证,国外交易方,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所有需要的凭证和文件.这样的虚假交易和事项输出的会计信息,即使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有时也难以洞察其踪迹.银广夏就是一个虚构交易和利润的典型案例.(二)操纵收入,费用,调节利润1.提前确认收入会计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居于首要地位的是交易和事项的确认,然后才逐步进行到最后的信息报告,会计信息的确认对会计信息报告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只有正确的交易和事项的确认,才能谈到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性—相关性和可靠性.虽然资产负债表也逐步得到更多的关注,但会计报表使用者对损益表的认知程度似乎更高.而在损益表的第一页,列出的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如果收入确认不符合会计准则的判断标准,必然导致会计报告的不真实.收入的确认本质上就是指收入在什么时候入账,并在损益表上如何反映.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收入确认准则基本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对各种类别交易事项的确认规定了很严格的标准,但这些标准虽然看上去很明确,但是基于判断的成分依然很大.基于估计和判断的领域总是容易被作为操纵的空间,因此收入确认的弹性很大,这一也是经常被用来作为利润规划手段的原因.一些公司使用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的做法确认收入,给外部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误导.2.利用投资收益等一次性所得调节利润在我国,首次发行股票,配股,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债券,某些银行贷款的申请,发行企业债券,恢复上市,解除特别处理等,都规定有硬性指标,比如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某一比率,扭亏为盈,连续三年盈利等.当企业经营不利而又想进一步融资或者解除特别处理时,就会为了实现这些硬性指标而操纵利润,方法之一就是依赖一次性所得.特别是投资收益,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利润操纵方法.可以操纵的一次性所指包括巨额投资收益,销售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股权转让,关联方之间的资产购销等.这些一次性所得不会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盈利收入,当企业达到既定目标后该部分利润和收入会随即消失,不但盈利能力不真实,也降低了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3.将费用资本化来调节利润费用必须与发生的收入配比,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必须抵减收入.如果把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资本化,会由于资本化费用转化为资本而在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摊销而夸大当期利润.经常被不适当的资本化的费用有利息费用,广告费用,研究与开发经费和其他日常经营费用等,其资本化的借口往往是一些会计原则,比如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等.(三)会计方法和会计原则的不恰当利用会计制度同任何制度一样都具有局限性,会计准则所固有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以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给上市公司管理层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在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中,只要存在估计和判断的领域,就存在被利用来进行利润操纵和调节资产的可能性,就可能引起会计信息失真.1.会计估计方法的不恰当利用会计估计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些会计报表项目不可能精确地计量,而只能加以估计.如果赖以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更正.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项目很多,例如:坏账比例,存货毁损,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无形资产的受益年限,资产减值等.由于会计估计的特点是依靠估计和判断,使用会计估计规划利润的概率很大,比如利用会计估计的巨额准备计提,各种秘密准备等,如果使用灵活,可以成为利润调节和规划的强有力的武器.2.会计原则的不恰当利用利用会计原则规划利润都是在实务中扭曲业务的实质情况,却以会计原则为盾牌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无论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各种交易和事项会计处理的规定多么详细,都不可能包罗实务中的所有情况,特别是科技发展如此快,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这样就给那些想操纵会计行为,制作失真会计信息的会计师和企业管理当局留下了可乘之机.只要存在估计和判断的领域,就可能被利用来制作失真会计信息.利用会计原则操纵利润的可能情形有:(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明明一项交易不符合完整手续,管理当局却可能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为借口,把交易所必备的手续歪曲成事项的形式而确认该交易的结果,从而制造出形式重于实质的交易;相反,有的管理当局把实质上的真正交易扭曲为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而不加以确认.这两种处理方法一个是提前确认了交易结果,一个是推迟确认了交易结果,两者都没有真实反映经济内容的真实情况.(2)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判断经济事项的发生期间,并以判断为基础,决定是否确认收入和承担费用,而不是以货币支付和收取为确认基础.配比原则要求实现的收入与为之发生的费用在同一会计期间核算与记录.比如广告费,一般要求在发生的会计期间记入损益,但企业认为该笔费用可以使连续多个会计期间受益而进行资本化,在以后的多个期间分摊.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以使企业有很灵活的确认收入的会计期间,这样管理当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何时确认收入.多元化是很多公司的经营特点,有些上市公司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自己或子公司经营多种业务,其利润就很容易以不同业务为借口被人为操纵,在需要利润时就使用最激进的会计手法,提前确认收入:否则就使用最稳健的会计手法,尽可能迟的确认收入,毕竟它的业务范围为它提供了可操纵的空间.(3)谨慎性原则.该准则要求企业不得多记录资产和收益,也不得少记录负债和费用,计提资产减值就是该准则的具体应用.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处理,而是把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利润的调节器,需要利润时,不提取或者提取很少的减值准备;发生亏损成为定局时,一次性提取大量的准备,确认过多的费用,为以后的扭亏为盈做准备.(四)关联交易准则的不恰当利用关联交易并非为法律所禁止,也不是所有的关联交易都违背市场规则,但却曾经被上市公司广泛用来进行利润造假.关联交易正常化的做法是,关联方之间通过非关联的第三方作为中介,循环交易,或者掩盖关联关系,避开会计规定的限制,或者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利用与战略伙伴的关系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这种关系表面上看不属于关联交易,但由于在这些操作的背后有另外的利益转移,这种方式本质上也应该属于关联交易,但是判断的难度比较大,可以被企业作为操纵利润的手段,特别是在我国财务报告披露不充分的情况下,如果企业自己不提供,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无法得到真实的交易信息.关联交易的最终目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比如为了配股,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的成功,或者通过企业经营利润的支持操纵股票价格,从而得到更大的自身利益.(五)其他操纵利润,调节资产行为除存在以上几种主要的财务造假手段外,有些企业采用下列手段来达到目的.1.子公司,空壳公司的妙用在利润操纵,资本运营领域,子公司,空壳公司等虚拟公司有非常神奇的作用.美国安然公司堪称典范,子公司数目达3000家以上,银广夏在北京的两家商贸公司和一家研究所,东方电子的烟台振东高新技术发展公司,一条龙作假的黎明股份等,在运作过程中都晃动着虚拟公司的影子.而资本市场的玩家,对虚拟公司,空壳公司更是运用自如.[4]虚拟公司,空壳公司常有下列妙用:(1)虚构交易和事项.(2)关联交易正常化.(3)资本运作.(4)转移资金.(5)操纵市场.(6)资产重组.所有涉及交易规划和资本运营的操纵行为,对具有法人性质的虚拟公司运用得好,都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既躲开了监管部门的监督,又避开了形式上违规的风险,而且不容易引起外界的注意.2.不按规定披露重大信息企业的一些重大事项,如委托理财,重大诉讼,关联交易,抵押,担保,兼并收购,大股东高额占用资金等,必须全面及时地按照要求披露,否则将出现误导投资者的会计信息.在市场监管逐步严格的情况下,企业不按照要求披露重大信息的情况越来越少,但仍然有部分企业没有按照要求去做,信息披露避重就轻,将过多的笔墨倾注于非重要事项,而对重要,关键的事项缺乏详细描述,特别是一些对企业十分不利的重大事项轻描淡写,甚至隐瞒掩藏.当重大事项已经危及企业的生存,很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甚至影响持续经营时,不披露行为会给投资者带来十分严重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目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常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信息披露不真实; (2)信息披露不充分;(3)信息披露不及时;(4)信息披露不公平;(5)信息披露不对称;(6)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惯例不协调.例如,"ST春都"存在严重的隐瞒实情与虚假披露,"南华西"推迟重大事项的披露,"三九医药"避重就轻披露等现象,都严重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价值的判断,误导他们的决策,导致重大损失.3.私设小金库小金库问题在企业中非常普遍,即使上市公司也不能避免.企业常通过下列手段将资金转移到小金库账上.(1)获得的现金折扣不入账.(2)投资收益等不固定的收入部分或全部不入账.(3)虚假研究开发费用,虚假广告费,虚假会议费等各种虚假费用抵账.(4)直接收集各种费用性质的发票抽取单位资金.小金库的存在,虽然很少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纵容了管理层道德的缺失.1、虚假财务报表的常见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人为编造财务报表数据,二是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调整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
人为编造的财务报表,往往是根据所报送对象的要求,人为编造有利于企业本身的财务数据形成报表。
这种形式手段较为低级,或虚减、虚增资产,或虚减、虚增费用,或虚减、虚增利润等,但往往报表不平衡(子项之和不等于总数)、帐表不相符、报表与报表之间勾稽关系不符、前后期报表数据不衔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