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长与代谢1
冀教版七年生物下册第五章第1节激素与生长发育(教案)
激素与生长发育课时教学设计
导致甲状腺补偿性增生。
(3)防治
常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对防治这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6.胰岛
(1)与胰岛素相关实验
探究竟•资料分析
分析下面四个实验,思考每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推测胰岛素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受到了哪些科学方法的启示。
①切除和移植胰腺实验
狗被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症状。
该实验说明胰腺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此物质与糖代谢有关。
②结扎胰管实验
科学家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了,只有内部一团团的细胞——胰岛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
科学家推测,胰岛分泌一种能够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它直接进入血液中,送达身体的各个细胞。
③注射胰岛提取液治疗狗糖尿病实验
④注射胰岛素治疗人糖尿病实验
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胰岛素,用胰岛素治疗患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中,能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梳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梳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梳理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梳理篇一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1、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6、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
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1 所示。
图一图二图1 图2(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之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变,如图2所示。
(3)pH值对酶促反应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加快,达到最大值后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下降。
反应速率最大时的pH值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值。
如图3所示。
图三图四图3 图4(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使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
如图4所示。
8、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分析:1号与2号比较自变量为水浴加热,1号与3号、4号比较自变量为3号加入三氯化铁、4号加入肝脏研磨液(即催化剂种类)(2)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3)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讲义 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第1节植物生长素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目标] 1.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阐明其中蕴含的科学本质特点。
2.通过分析细胞学和分子水平的证据,阐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1.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家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及分析达尔文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其他科学家从人尿、植物体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物质:吲哚乙酸3.植物向光性的解释4.植物激素(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举例: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判断正误(1)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产生生长素()(2)温特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3)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PAA)和吲哚丁酸(IBA)等,它们都属于生长素()(4)植物的向光生长是因为向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光侧()答案(1)×(2)×(3)√(4)×任务一:“生长素的发现”的相关实验分析1.阅读教材P90~9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析下列组别的自变量和实验结论,并完善表格。
组别自变量结论①和②胚芽鞘尖端的有无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的存在有关①和③胚芽鞘尖端是否遮光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受单侧光刺激有关①和④胚芽鞘尖端下部是否遮光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下部是否受光刺激无关(2)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系统的反应,从而确定是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篇一: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生物必修3 第一、教学内容的结构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资料图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二、答案和提示(一) 问题探讨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右图所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三)资料分析++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2+2+2+-2-2--Ca、Mg、Fe、Cl、HPO4、SO4、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3-5
(二)在细胞膜中的合成
细胞膜是疏水性的,细胞质中合成的单糖五肽是亲水性的。 要使单糖五肽进入质膜,并在质膜上完成“双糖五肽”合 成及与甘氨酸“五肽桥”连接,最后将肽聚糖单体(双糖五 肽-甘氨酸五肽桥复合体)插入到细胞膜外的细胞壁生长点 处,必须通过一种称为细菌萜醇的类脂作载体才能完成。
该蛋白具有极强的吸氧能力,可使近血红蛋白处的氧浓度比 周围环境降低8万倍,以防止类菌体周围氧浓度过高使固 氮酶失活。豆血红蛋白犹如氧缓冲剂,可调节根瘤中氧 的浓度,使其稳定在固氮酶的最适范围内。豆血红蛋白 的蛋白质部分由根瘤菌触发,植物基因编码合成;血红 素由植物触发,根瘤菌基因编码合成 。
三、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肽聚糖是由“双糖五肽”单体聚合而成的网状大分子。研究 对象G+细菌,其合成反应在细胞质、细胞膜及细胞膜外3 个部位进行。
整个肽聚糖的合成有20步,这里我们根据反应部位的不同, 可以分为下列3个合成阶段:
(一)在细胞质中合成 (二)在细胞膜中的合成 (三)在细胞膜外的合成
(一)在细胞质中合成
首先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萄糖胺(G)和N-乙酰胞 壁酸(M),进而合成“单糖五肽”(Park核苷酸)。
二、代谢物回补顺序
代谢物回补顺序(anaplerotic sequence):是指 能补充两用代谢途径中因为合成代谢而消耗的 中间代谢物的那些反应。又称为代谢补偿途径 或添补途径。
举例: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
第四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一、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
2. 种类很多:
(1) 医疗保健:抗生素、色素、毒素、生物碱、信息素等; (2) 动植物:生长促进剂等。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ED EMP HMP 途径 途径 途径 [H] [H] TCA 循环
[H]
[H]
[H]
[H]
H2O(或有机、无机还原物) [H] ADP ATP
[H]
CO2 底物脱氢的4条途径及其与递氢、受氢的联系
1.EMP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 pathway)
• EMP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 pathway)又称糖酵解途 径(glycolysis)或己糖二磷酸途径,是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 的代谢过程。 • 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葡萄糖
UDP-半乳糖 UDP-葡萄糖
半乳糖-1-磷酸 UDP-半乳糖
ATP ADP
G-1-P G-6-P
ATP ADP
甘露糖-6-磷酸
EMP途径
ATP ADP
果糖-6-磷酸
• 以葡萄糖作为生物氧化的典型底物,在生物氧化的脱氢阶段中,可通 过四条途径完成其脱氢反应,并伴随还原态[H]和能量的产生。
脱氢 C6H12O6 递氢 受氢
3.ED途径(Entner-Doudoroff pathway)
• ED途径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KDPG)途径。 • ED途径最早由 N .Entner 和 M .Doudoroff 两人(1952 年)在 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嗜糖假单胞菌)中发现,接着许多学 者证明它广泛在细菌中存在。 • 这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 EMP 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 为微生物所特有(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
葡萄糖三条降解途径在不同微生物中的分布
菌名 酿酒酵母 产朊假丝酵母 灰色链霉菌 产黄青霉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EMP(%) 88 66~81 97 77 72 — HMP(%) 12 19~34 3 23 28 29 ED(%) — — — — — 71
2021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学案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1节植物生长素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生长素的作用特点阐释生物学中适度与平衡观念,并运用这一观念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科学探究——通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实验处理及现象(3)结论: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实验实验1 实验2(1)过程及现象实验1: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2: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弯向光源生长。
(2)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1)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鲍森·詹森实验和拜尔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温特的实验A B(1)实验组——A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现象: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2)对照组——B处理:把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现象: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3)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温特把其命名为生长素。
5.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
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6.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7.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课程标准素养要求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地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1.生命观念:运用图示图表法理解记忆植物激素的概念及生长素具有的作用。
2.科学思维:结合生长素的作用曲线,通过分析与综合,理解生长素作用的特点。
3.科学探究:通过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方法及严谨的态度品质。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植物的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19世纪末)(2)鲍森·詹森的实验(3)拜尔的实验(4)温特的实验3.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4.植物激素的概念[提醒](1)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而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
(2)生长素是吲哚乙酸、苯乙酸和吲哚丁酸等一类物质的统称,不只是吲哚乙酸。
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2.顶端优势(1)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测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下能将某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下方,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
()(2)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
()(3)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4)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发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5)生长素促进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实现的。
()(6)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受植物的种类、器官种类和生长素浓度等因素影响。
()答案:(1)√(2)√(3)×(4)×(5)×(6)√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1)图解(2)解释①生长素的浓度:单侧光导致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浓度高于向光侧;这种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通过极性运输传至尖端下方。
②生长程度:尖端下方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导致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表现出向光生长。
2.不同处理条件下胚芽鞘生长弯曲状况分析类别处理条件实验结果遮盖类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暗箱类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①向光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弯曲生插入类长;④向光弯曲生长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④中IAA的移植类含量:a=b+c,b>c;⑤向右弯曲生长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③向小孔弯曲旋转类生长;④向心生长[温馨提示](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微生物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一、名词解释新陈代谢:是推动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和各种生命物质的“加工厂”,是活细胞中一切有序化学反应的总和。
生物氧化: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
呼吸:是一种最重要最普遍的生物氧化或产能过程。
呼吸链:指位于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或真核生物的线粒体膜上,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势呈梯度差的,链状排列的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所组成的连续反应体系。
无氧呼吸:指的是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发酵: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同型酒精发酵:酵母在无氧条件下,通过EMP途径,即葡萄糖-丙酮酸-乙醛-乙醇的过程,称为同型酒精发酵。
异型酒精发酵:细菌通过HMP 途径进行,产生1分子乙醇和 1 分子乳酸,称为细菌异型酒精发酵。
Stickland 反应:某些专性厌氧细菌如梭状芽孢杆菌、生孢梭菌、肉毒梭菌、斯氏梭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时,以一种氨基酸作为底物进行氧化脱氢(即供氢体),脱下的氢(还原力)以另外一种氨基酸作为氢受体进行还原脱氨,两者偶联进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的发酵类型称为Stickland 反应。
两用代谢途径:凡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功能的代谢途径。
代谢回补顺序:是指能补充两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谢而消耗的中间代谢物的应。
乙醛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中存在乙醛酸的循环。
固氮酶:是一种复合蛋白,由固二氮酶和固二氮酶还原酶两种相互分离的蛋白构成。
异形胞:某些丝状蓝藻所特有地变态营养细胞, 是一种缺乏光合结构、通常比普通营养细胞大地厚壁特化细胞。
类菌体:根瘤菌进入宿主根部皮层细胞后,分化成膨大、形状各异、无繁殖能力,但具有很强固氮活性的细胞。
豆血红蛋白:豆科植物根瘤中发现的血红蛋白样红色蛋白质。
有抗氧化活性,可避免同类细菌中的固氮酶受到抑制,是共生固氮所必需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高一生物必修一的学习,是大家进行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打好生物学习的坚实基础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篇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液)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H别在于R基的不同。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高一生物,尤其是必修一,记忆的内容很多,需要理解的大概就是有丝分裂那部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特点:1、一般都需要酶的催化 2、在水环境中进行3、反应条件温和4、一般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二、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无机催化剂:三价铁离子(生锈的铁钉)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肝脏研磨液、土豆浸出液)1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水浴加热到90摄氏度3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三价铁离子4号试管:2ml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实验结论:1、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化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
2、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
3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活化能:分①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b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a③AC段的含义是在无机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④BC段的含义是酶降低的活化能⑤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点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三、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四、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1、酶的特性:专一性(脲酶分解尿素成氨和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蛋白质)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生长代谢名词解释
生长代谢名词解释
生长代谢(growth metabolism)
当微生物代谢时,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热量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碳,这种代谢模式叫做生长代谢。
许多有毒物质可以像天然有机污染物那样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基质。
只要用这些有毒物质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便可以鉴定是否属于生长代谢。
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微生物可对有毒物质进行较彻底的降解或矿化,因而是解毒生长基质。
去毒效应和相当快的生长基质代谢意味着与那些不能用这种方法降解的化合物相比,对环境威胁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所有细菌细胞内能量传 递体都是ATP • 营养型细菌分类 • 根据碳源不同 • 分为无机营养——有机 营养 • (或自养——异养)
Fe)
• 提问:什么样的细菌利用光 能?含有光合色素
① 无机营养细菌(自养菌)
• 无机(自养)—CO2、CO和CO32• 又根据能源不同
• 又分为光能自养型细菌和化能自养型细菌。
• (2)理化因素控制法
• 理化因素——特殊的温度、 氧气、pH、盐度等环境 条件 • 主要用于筛选极端环境微 生物。如嗜盐、嗜热、嗜 冷、嗜酸、嗜碱等的细菌, 同时也被用于选择性培养 好氧或厌氧细菌。
嗜冷菌
嗜热菌
3)鉴别培养基
• 鉴别——明查分别(细菌种类)
• 提供培养环境外还同时具有类似于 “验钞机”的作用
化能自养细菌(有氧)
• 提问:什么是化能自养菌? • 自养——碳源CO3- • 化能——以
?物质氧化产能
• S、H2S、H2、NH3、Fe
• 种类:硫细菌(硫化细菌和硫磺细菌)、(亚)硝
化细菌及铁细菌、氢细菌。
• 例如,亚硝化细菌进行有机物合成反应如下 • 2NH3 + 2O2 HNO2 + 4 H + 619千焦耳 • ATP • CO2 + 4 H [CH2O] + H2 O
• 提问:人工投加光合细
菌(PSB,红螺菌)有利于 水产养殖,原因?
• 迅速转化毒物(水族 排泄物被细菌分解后 的氨、有机酸)为高 蛋白的菌体,作为鱼 的饲料,且不消耗氧 ; • 优势生长时能抑制水 族病原菌的生长
(5)氮源
• 提问:哪些物质可作为细菌的氮源? • 有机氮(氨基酸和蛋白质)、无机氮( N2、 NH3、 铵盐、硝酸盐)等。
C量比较稳定,约占干重的Leabharlann 0%左右。2、微生物的营养
• 传统上根据功能不同对营养物归类
• 水、无机盐和碳源、氮源、能源、生长 因子等(六种营养要素)。
• (1)水
• 提问:水对细菌有哪些作用?
• 1)溶剂作用
• 2)运输物质的载体
• 3)参与生化反应(如脱水、加水反应)
(2)无机盐 • 阴离子盐:磷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 • 阳离子盐:氨、钾、钠、钙、镁、铁的盐
• Ⅱ. 光能异养细菌(无氧有光)
• 光能+色素
•
有机物 + CO2 → 菌体 [CH2O]
• 小分子有机物碳源 • 主要指红螺菌(有氧无光时可化能异养生存) • 提问: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是什么?
•不受氧气限制,尤其适于高浓度有机废水(食品 行业)的高效处理(*红螺菌用于污水处理现状如 何?)
问题:与水分离困难,光照问题
• 异养细菌的培养基中至少有一种有机物,实验室中
通常是葡萄糖 • 如一种大肠杆菌培养基
• 葡萄糖 0.5g 0.2g • NaCl 5g 1000mL
K2HPO4
1g
MgSO4
NH4H2PO4 0.4g
水
2.配制 •
加水
①缓冲化合物
②有机、无机 营养物
③微量元素
通常
④维生素及其他生长因子 10%Na0H、 调整 pH HCl
注意:
• 如果工业废水不缺营养,切勿盲目补充! • 提问:为什么? • 过犹不及——“娇惯”
• 细菌往往先利用这类现成的容易被吸收、利用的有机物质, 而不再利用工业废水中难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从而导 致细菌分解特殊有机物的能力下降
• 这与细菌驯化正好相反(反驯化)。
• 学以致用——养细菌
二.培养基
• 实验室中有机氮源——蛋白胨 •工业投加的细菌氮源?
•——尿素、粪便
磷源和硫源
• 磷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无机磷酸盐或偏磷酸盐。
工业污水常补加磷酸三钠等。
•硫源—从还原性的S2-化合物、元 素硫一直到最高氧化态的S042-化 合物,都可以作为硫源。 •通常不缺
(6)生长因子
• ——必需,但不能自身合成的有机物
• P和S、Fe、Mg的需求量较大
• 同时还需要锌、锰、钴、铝、铜、硼、钒、镍等微量元素。
• 无机盐的主要作用: • 构成细胞组分; • 作为酶的组成部分,维持酶的活性; • 特殊细菌的能源:铁细菌、硫细菌分别 以铁和硫为产能物质; • 维持一定的渗透压。
(3)碳源
• 1)碳源 • 供碳元素来源的物质 • 细菌细胞中的碳素含量占
• 蛋白胨——动植物蛋白(大豆或动物骨粉等)经初步酶 解形成的短肽(主要作氮源)
• 类似物如酵母膏、麦芽汁、土壤浸出液、牛奶、玉米粉
• 优点——营养丰富、配制容易 • 缺点? • 质量不稳定、选择性差;
酵母膏
• 3)半合成
• 半——不纯 优缺点介于前两者之间,因而使用最广。
肉汤培养基
(三)根据培养基用途
提问:化能自养细菌能用于污水处理吗?为什 么?
能,脱氨、脱硫;条件容易
有机营养细菌(异养菌)
• 有机(异养)——以有机物为碳源
• 提问:自养、异养菌哪种繁殖快? • “吃砖头和吃粮食的区别”
• 异养菌是有机污水处理的主角
•根据能源的不同
(1)光能异养与化能异养
. Ⅰ化能异养菌 • 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的的细菌。 • 绝大多数的细菌都属于化能异养菌。
•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5%或更低浓度的琼脂
• 作用:?
• 半固体培养基中可以融入少量的溶解氧,因此 这种培养基常被用于培养在较低氧浓度环境下 才能最佳生长的细菌。
• 3)液体培养基(“汤”)
• ——废水也可看作是一种广义的液体培养 基
(二)根据培养基组分
•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 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
高压蒸 气灭菌 锅 冷 却 备 用
分装
3.分类
• 提问:根据哪些特性可以给培养基分类? • 物理状态、用途、组分组成
无营养、无分解能力,融点96℃,凝点40℃
(一)按培养基物理状态
• 固体培养基
加凝固剂:明胶、硅胶、琼脂1.5~2% 天然固体:米糠、木屑、马铃薯块 滤膜:微孔醋酸纤维薄膜
• 半固体培养基 凝固剂为0.5%左右 • 液体培养基 无凝固剂
C.多数微生物在琼脂培养基
表面生长并形成独立菌落;
提问:有何好处?
易于纯化分离
• 不作为额外碳源,干
扰试验,保持固体特
性
• B.高压灭菌结构不被破坏 ,且颜色透明不妨碍观
察;
天然的固体培养基——土豆块、培养真菌的麸皮、大米、 大麦等。
2)半固体培养基(“膏”)
• 半——流动性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
• 提问:如何制作?
• 种类?
• 有机物、无机碳化
干物质质量的50%左右。 细菌对碳素的需求量最大 。 • 碳源作用—
• 细胞的碳骨架、大多还是 能源物质。
合物
• 随细菌不同,各有
• 偏好 糖
•• 尤其是葡萄糖及其多糖 细菌最喜好的碳源 是? 思考:碳源的功能?
(4)能源
• 细菌的能源种类 • 化学能、光能
• 提问:哪些物质可以产生化 学能? • 有机碳源 • 特殊的无机物(如S、
• 1)合成
• 合成——纯化学试剂 • 优点——稳定、选择性 • 缺点——很多细菌营养需 求较为复杂,配方获取 较难
• 2)天然
• 天然——? • 纯生物制品(细胞提取物)
• 如,常用的细菌肉汤培养基
• 牛肉膏 3g • 水 1000mL
蛋白胨
5g
pH 7.2~7.4
• 牛肉膏——瘦牛肉经过加热浓 缩抽提的膏状物(主要作碳源)
• 2. “营养要平衡”,存在一定比例搭配的现象
• 主要是指碳氮磷的比例关系,通常称碳氮磷比。
碳氮磷比-“营养平衡”
• 根瘤菌要求碳氮比为11.5:1
• 土壤中微生物混合群体要求碳氮比为25:1 •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好氧微生物群体(活性污泥) 要求为BOD5:N:P=100:5:1
• 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厌氧微生物群体要求BOD5 :N :P=350~500:5:1
光能自养细菌(无氧有光)
• 只有紫硫细菌和绿硫细菌
较洁净的光照池塘无氧臭(H2S) 区
• 紫硫、绿硫细菌代谢方式
• • CO2 + H2S 2S↓ • 光照 → [CH2O](糖) + H2O +
菌绿素(与叶绿素大同小异)
(H2S类似植物光合作用中的H2O)
提问:在自然界的作用是什么呢?
早期无氧地球,清除H2S毒物
• 牛肉膏 3g • 水 1000mL 蛋白胨 5g pH 7.2~7.4
• 基础、选择、鉴别和加富培养基 1)基础培养基——普适
2)选择培养基
• 选择性——? • 待选的细菌能优势生长 有两种制备思路:
?
① 投毒法(“正-考试”)
• 毒——选择性的抑制剂
• 待选细菌有抗性
• 常用物质为染料、胆汁酸 盐、金属盐类、酸、碱和 抗生素。 • 例如欲分离古细菌,培养 基中通常加入青霉素(由 于古细菌的细胞壁不同于 普通细菌,因而不会被对 破坏普通细菌细胞壁结构 的青霉素杀死),古细菌 就唯一分离并存活下来。
3.掌握酶蛋白构型与催化功能的关系、酶的分类与命名、酶的催化
特性及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4.了解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常见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配制;
5.掌握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类,以 及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
6.掌握细菌生长曲线
7.了解产能代谢的EMP途径,三羧酸循环,及无氧呼吸中的反硝化 作用、产酸产甲烷途径。了解有氧呼吸中的电子传递体系。
• 方法?
• 鉴—加入指示剂(“紫光灯”) • 别—不同菌落制造不同的代谢物(“ 有无荧光粉”),显色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