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课改第六章
课标与教材解读第六章之《经济生活》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教学建议:第二框,教师可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操作程序 如下: 第一步,教师按合作学习小组分类原则,确定两个分别以“价格 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为主 题的合作学习小组,确定组长人选。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全体小组人员,围绕问题,人人参 与,平等互动。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左右,小组人人担责。 第三步,有学习小组的发言人概括本小组讨论课题的主要观点, 同学相互进行学习评价。 第四步,其他同学对本次小组讨论的观点进行补充、评价。 第五步,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完整知识要求)和发展性评价。
2、教材编写思路 生产什么 怎样生产 台上生产 3、教材结构分析 以宏观的视角看, 以中观的视角看, 以微观的视角看,
为谁生产
在什么舞
课程整合 生活与消费
投资与创业
收入与分配
面对市场经济
生活主题 生活的体验
生活的创造
生活的规划
生活的“舞台”
生活逻辑 如何花钱
如何挣钱
如何管钱
如何发展
知识目标:能理解和辨析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能理解和分析影响商品 价格变化的因素。 能力目标:能分析价格变化对居民经济生活和 企业生产的影响;能叙述、归纳、比较几种消 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分析其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金钱, 学会理性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形成合乎时代 要求的理性的消费观念;能运用支票、信用卡 等几种信用工具,分析其用途,树立正确的金 钱观。
第三目,纸币
【高中化学】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消耗构成图
2.1% 16.6%
5.1%
76.2%
请问家中烧煤烧柴是为了得到CO2吗?
你知道吗?
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等有机物(煤中含 有大量的碳),它们燃烧时放出热能。你一定想知道,这种能量 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主要成 分是碳酸钙)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 在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
b、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由2molH原子形成1molH—H 键时会 向外界放出436KJ的热量。 键能:拆开1mol理想气体分子AB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时,需要吸收 的能量。(单位:KJ/mol)
想一想 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断裂1molH-H需要吸收436kJ能量,断裂 1molCl-Cl键需要吸收243kJ能量,形成1molH-Cl会放出431kJ能量, 通过计算说明化学反应H2+Cl2 == 2HCl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 化学能
热能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X能 光能
电能
原电池 电解池
热化学 电化学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定义: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认识和感受一 下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会放出能量。( √ ) (2)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 √ ) (3)相同条件下由原子形成1 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与断开1 mol H—
A.图a表示2 mol A2(g)与1 mol B2(g)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g)的能量 B.图b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 C.图b可以表示钠和水的反应的能量变化 D.图a所示反应不需要加热就一定能发生,图b所示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校长培训)
重要内容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沟通、创新思维 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跨学科研究
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综合 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科知识
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培养学生掌 握专业技能。
创新实践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 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实施步骤
1
制定方针
明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制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校长培 训)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应对社会变革和学生需求为背景,旨在提高教育质量 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背景和目标
社会变革
适应经济、科技和文化变革 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 的学生。
学生需求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 培养,提供多元学习途径。
教育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1 教师素质
2 资源支持
需要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 学能力。
需投入更多经费和资源以支持新课程实 施。
3 家长理念
4 社会认可
需要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和支持新课程改 革。
需要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可。
解决困难的建议和措施
教师培训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 养。
社会合作
教师培训
2
定相关政策文件。
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和评
价能力。
3
教材开发
编写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材和学习
课程实施
4
资源。
组织学校和教师全面实施新课程绩显著提升,升 学率和就业率明显提高。
综合发展
学生参与多元活动,综合素 质明显增强。
社会责任感
学生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公 共事务,具备社会责任感。
2020高考大一轮复习(新课改专用)第6章 第2节 动量守恒定律
第2节动量守恒定律一、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注1] 2.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3.适用条件(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0。
(2)近似守恒: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
[注2](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0,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二、碰撞、反冲、爆炸1.碰撞(1)特点:作用时间极短,内力(相互碰撞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守恒。
(2)分类①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没有损失。
[注3]②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有损失。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机械能损失最大。
2.爆炸与碰撞类似,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3.反冲 [注4](1)定义:当物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离开物体时,剩余部分将获得一个反向冲量,如发射炮弹、火箭等。
(2)特点: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系统受到的外力,动量守恒。
【注解释疑】[注1] 外力和内力是相对的,与研究对象的选取有关。
[注2] 外力的冲量在相互作用的时间内忽略不计。
[注3] 弹性碰撞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在宏观世界中不存在。
[注4] 反冲运动和爆炸问题中,系统的机械能可以增大,这与碰撞问题是不同的。
[深化理解]1.动量守恒方程为矢量方程,列方程时必须选择正方向。
2.动量守恒方程中的速度必须是系统内各物体在同一时刻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一般选地面)的速度。
3.碰撞、爆炸、反冲均因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满足动量守恒(或近似守恒),但系统动能的变化是不同的。
4.“人船”模型适用于初状态系统内物体均静止,物体运动时满足系统动量守恒或某个方向上系统动量守恒的情形。
[基础自测]一、判断题(1)只要系统合外力做功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
(×)(2)系统动量不变是指系统的动量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第六章 课程与现代课程改革
(四)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 心理学为基础,在批判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过程中逐步 发展起来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 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 要。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 。 3、主张平行与并行课程为了实现人本主义的教育 价值和目的,需要建立和实施平行课程体系,包括学术 性课程、社会体验课程和自我实现课程。 4、组织意义学习。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的概念
1、 课程是知识 这是一种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较传统 的观点。 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 相应科学中精心选择的,并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 编排。 当课程被认为是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是: 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 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 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 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二、课程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
(二)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 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是指分别从各门 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 ,并按各自所具有的逻辑和系统独立地、并列地安排它 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从学校一产生,学科中心课程论就发展起来了。随 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 长期的实践与研究,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
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的概念
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代。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在其名著《什么知识 最有价值》中第一个提出了“课程”这个术语。 在这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 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课程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 重视,课程这个概念已逐渐成为一个使用非常普 遍的教育术语。尽管人们普遍使用着“课程”的概 念,然而,对于“课程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公 认的界定。
新课改高一知识点
新课改高一知识点新课改是指教育部在我国高中教育中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一知识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重点介绍新课改高一知识点的变化和学习重点。
一、语文知识点在新课改下,高一语文的学习内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学科知识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与表达能力:加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 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文学常识:学习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数学知识点新课改对高一数学知识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倡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探索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英语知识点新课改对高一英语知识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口语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阅读理解:加强对英语原著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意思维。
四、物理知识点新课改对高一物理知识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探究:增加实验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2. 物理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物理分析与解决。
3. 知识整合:强调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化学知识点新课改对高一化学知识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探究:增加实验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高一下册第二册数学课本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的概念、性质和定理
高一下册第二册数学课本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的概念、
性质和定理
第六章:三角函数
第1讲: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第2讲: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与诱导公式
第3讲:三角恒等变换
第4讲:三角函数及函数性质
第5讲:三角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第6讲:图像变换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第7讲:函数解析式的求解
第8讲:解三角形的要素梳理
第9讲:解三角形中的不等问题(培优)
第七章:平面向量
第1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第2讲: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第3讲: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第4讲:向量的数量积—寻找合适的基底第5讲:向量的数量积——坐标法
第6讲:平面向量之三角形四心
第7讲:平面向量补充(培优)
补充一:奔驰定理
第八章:数列
第1讲:等差数列性质
第2讲:等比数列性质
第3讲: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
第4讲: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
第5讲: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6讲:数列求和问题
第7讲:数列中的不等关系(培优)。
第六部分 新课程改革(完)
第六部分新课程改革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第一节课程概述考点1.课程的含义(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计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狭义课程也可以理解为某一学科。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考点2.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六个要素组成。
考点3.课程的类型(1)依据学科固有属性: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2)依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和与综合课程;(3)依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依据课程设计、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的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5)依据课程的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6)依据课程的呈现方式: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考点1.新课程改革的背景1.时代发展的要求: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2.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3.中国的现状:(1)中国民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2)基础教育的滞后;(3)素质教育方针的提出考点2.新课程改革的目标1.课程目标的概念:广义:即教育意图,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很广,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狭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主要是指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和影响。
2.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1)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山香版新课程改革各章节要点总结
山香版新课程改革各章节要点总结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第五部分:新课程改革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背景1.本次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指1999年正式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
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
2002年开始启动省级实验区课程实验。
4.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一)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三)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5..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知道思想与根本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真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正确)(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考过单选)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新教材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第6单元单元学习任务议论要有针对性
讲开卷有益的人,绝大多数是出于好心。他们的本意是提倡 多读书,读好书。但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为了某种目的,把不 好的书当作好书向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推销。他们也说开卷 有益,却实实在在是对读者有害。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爱好读书,但 他们往往欠缺辨别力。我以为,我们的老师,有责任经常提醒 他们读书一定要多读好书,至少要读无害的书,而绝不能去读 不好的书。
例文点评
开卷未必有益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是,仔细一斟酌,这种说法也不完全 正确。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兴趣,那“开卷”也就未必有 益了。 现在的学生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有时会到 达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若一心只想着看这些小 说,上课便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有的人被书中的 一些情节所吸引,便模仿书中的人物,无意中会走向犯法的道 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这只是“开卷未必有益”中包含 的第一层:开卷不一定有益。
课文
《拿 来主 义》
论点的明确性
《拿来主义》是一篇破立结 合的议论文,作者先批判了 “送去主义”的危害,然后提 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
行文的读者意识
《拿来主义》批判的是 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党奉行“送 去主义”这一卖国求荣的现 象,告诫文艺战线的年轻人 正确地对待历史文化遗产 和国外文化。
二、行文要有读者意识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写作要有“假想的读者”。他说:“不意 识到假想的读者,往往不去辨别各种体裁,只马马虎虎写下去。 等到实际应用,自然便不合适。”(《论教本与写作》)尤其是 议论文,如果没有读者意识,不但不明白你写给什么人看,要告 知哪些人这个道理,甚至你批评了谁,也不清楚了。这样的写 作就成了“放空炮”,没有了实际价值。 下面我们以本单元文本为例,来看看这些文章的议论是如何 体现“针对性”的。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的高效课堂教学——以高一《英语》必修第一册六单元为例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的高效课堂教学——以高一《英语》必修第一册六单元为例摘要:在设计英语学习任务时,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英语实践活动。
英语高效课堂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本文以外研版(2019)高一《英语》必修第一册六单元为例,从数字时代技术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作为着手点,探究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及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此来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的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一、研究背景1.数字时代下的英语课程改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越来越离不开大数据技术。
而英语作为使用最广泛和最受欢迎的语言之一,现在的英语教学较于过去更为数字化信息化。
目前,中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顺应时代变化进行必要的改革。
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课程改革,将英语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手段,创造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因此,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2.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1)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总是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教给他们的东西,因此学习压力不断增加。
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开始注重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教师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来把握学生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英语情境,也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创造铺垫,从而进一步避免哑巴式英语。
(2)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化发展需进一步发展我们不能忘记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教学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学校也要做到“走出去,引进来”。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学校应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为他们提供打磨切磋,观摩借鉴的机会;同时,学校也需引进优秀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高一政治新课改实施方案
高一政治新课改实施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高一政治课程也进行了新的改革和调整。
下面就是高一政治新课改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课程内容调整。
新的政治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课程内容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将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国际政治、全球化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对国际事务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也将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
三、评价方式创新。
新的课程改革也将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将增加一些实践性的评价方式,如社会实践报告、课堂表现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方案,将加强对政治教师的培训和引进优秀教师。
通过专业培训和学科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求。
五、学校支持保障。
学校将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材料等,以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同时,也将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引导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高一政治新课改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配合,全力支持新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希望通过新课程的实施,能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简短介绍鲁迅及其《呐喊》的基本概念和文学价值,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语文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鲁迅《呐喊》选读的基本概念、文学特色及社会意义。
过程:
讲解鲁迅《呐喊》选读的定义,包括作品的主要主题和艺术手法。
使用图表或示意图详细介绍作品的社会背景、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词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借鉴诗词表达情感。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人与自然”主题相关的诗词或文章进行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表现形式、内涵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格律
-意境
-情感
2. “人与自然”主题写作实践
-素材积累
-结构布局
-语言表达
3.课堂讨论与思考
-小组讨论主题
-现状与挑战
-解决方案与创新
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原则,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清晰的条理和精炼的概括,引导学生抓住核心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后拓展
-鲁迅其他作品选读,如《彷徨》、《故事新编》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鲁迅的文学创作。
-课堂讨论所需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
3.实验器材:
-本单元不涉及实验,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
-教室前方设置讲台,用于教师授课和展示多媒体资源。
-教室中部设置分组讨论区,每组分配一张桌子,便于学生交流合作。
-教室后方设置图书角,摆放与本单元相关的文学作品,方便学生课外阅读。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0.1劝学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劝学》。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人生哲理。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告诫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学习。具体内容包括: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劝学》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劝学》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劝学》中的文言文表达和作者的观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学习态度和方法。
7.应用能力:学生应该能够将《劝学》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反思能力:学生应该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学生能够通过反思总结,培养反思能力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课堂
1.课堂评价:
-提问评价: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劝学》的文言文内容、论证方法、语言风格和现实意义的理解程度。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学习态度和方法。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劝学》的文言文表达和作者的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态度和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新课改学习计划
高一新课改学习计划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新课改已经成为了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一新课改学习计划是学习的纲领和指南,它对学习的计划、方向和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划。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一新课改学习计划。
一、课程设置1. 语文高一语文课程的设置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要分为文学与阅读、写作与表达、语言知识与应用三大模块。
对于文学与阅读模块,学生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增强语感,加深对文学经典的理解,培养审美情操。
其次是写作与表达模块,要求学生应该学习如何进行写作,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是语言知识与应用模块,学生需要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技能。
2. 数学高一数学的学科设计也有所改变,主要包括基本概念与方法、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等方面。
在学习初期,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初等数学的基本规则和定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数理逻辑的训练,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3. 英语高一英语主要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要求学生要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英语的整体运用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强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 物理高一物理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量子物理、电磁学和热学等方面,要求学生要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掌握基本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
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化学高一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元素与化合物、酸碱盐等方面,要求学生要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特性和化合物的构成规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水平。
6. 生物高一生物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的表现等方面,要求学生要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生物实验的训练。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习方法在新课改下,学习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动探究高一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要求学生要通过实验和探索,发现知识和规律的内在联系。
高中语文最新版教材怎样对准学生需要展开教学:以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高中语文最新版教材怎样对准学生需要展开教学:以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2019年9月全国已经有北京、天津、海南、辽宁、山东六个省市启用统编高中语文最新版教材。
今天,我在这里与您围绕新版教材做个交流,和专家名师的研究视野不同,我想从一个形而下的角度与您谈一个问题:高中语文新版教材怎样对准学生最切实的需要展开教学。
我以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来谈这个问题。
为什么以第六单元,请看第六单元的学习目标解说:“........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及阐述自己的看法”。
精要归纳,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就是:读懂论证结构,组织有针对性的论证。
这正好对准了高中语文学习与备考的两大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和议论文写作。
从当前的高考要求和学生的认识现状看,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软肋是:不能准确梳理出作者的论证思路,论证脉络。
议论文写作的软肋是:不能建立具体的情境,树立准确的读者意识,导致整个说理过程流于空泛。
而这个单元的学习正好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两个学习障碍。
再看这个单元的篇目编排:第10课《劝学》《师说》第11课《反对党八股》第12课《拿来主义》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初看起来文白混杂,根本上颠覆了原本人教版旧教材的教学体系,让老师们着实觉得很不习惯。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从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入手来看待这四课就会有新的认识。
第10课从文言文常规教学的角度来教第10课的两篇古文,达到疏通字词的目的,接着则要转向理解和评价论证思路的学习目标。
这里最大障碍是学生对两篇文章背后的古代文化背景不熟悉,所以由此正好延伸出了一个重要的训练点:提供古代文化背景,训练学生立足文化背景解释、评价文章论证思路的高阶思维能力。
荀子韩愈在学习提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联系今天的社会生活,说说荀子和韩愈的学习观有哪些值得借鉴,哪些需要赋予新的内涵。
高一新课程实施方案语文
高一新课程实施方案语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一新课程的实施方案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其课程实施方案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高一新课程实施方案语文这一主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首先,高一新课程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在实施方案中,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其次,高一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内容应当注重与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
在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当突出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和启迪作用;在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应当注重与学生生活和成长经历的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
此外,也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拓展教学内容的形式和载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再次,高一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也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营造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最后,高一新课程的语文评价方式应当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
在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全面评价,避免简单机械的分数评定。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综上所述,高一新课程的语文实施方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注重与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以及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
的距离远大于物体的大小时,公式也可以使用,对于均匀的球体,r是
两球心间的距离。
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1)基本原理
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 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 提供。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知识要点提示】
1.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太阳处在椭圆的
(2)开普勒第二定律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
(3)开普勒第三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
等,即
2.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
3.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 ,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成正比,与它们之间 成反比。
(2)公式:
其中G=6.67×10-11N·m2∕kg2,叫引力常量。是 巧妙地利用扭秤
(2)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发现未知天体及密度
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由
4?2r3Mm4?2
G?mr得:M?22GTr2T
MM3?r3
????(r0为天体的半径) 43GT2r03V?r03
3? GT2
(3)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r的关系 当卫星沿天体表面绕天体运行时,r= r0,则??
1
பைடு நூலக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