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与高职女大学生月经病的关系
浅议情志因素与月经病的关系
浅议情志因素与月经病的关系:中医认为情志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情志因素与月经病的关系,从情志因素的致病特点和月经病的病理特点进行论述。
强调情志因素对月经病的致病性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标签:情志因素;月经病;关系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从心理特点看,女性偏于感性,情绪易于波动,更易受情志因素的影响。
古今医家治疗月经病,常从调理情志入手,可见情志因素对妇女影响很大,也说明了月经病与情志关系密切。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精神导致的疾病也越来越多。
而女性还必须经历月经、妊娠、生产、哺乳等诸多与情志因素有关的影响,特别是月经,每月一次,已经让女性觉得麻烦。
如果月经期还有诸多其他不适,将进一步加重女性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严重的问题,如痛经、闭经、不孕等,故情志因素与月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情志因素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期中情志的变化。
妇女受到过度的精神刺激,情志发生变化,主要引起气分病变,继而引起血分病变,使气血不和,以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病。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妇人从人,凡事不得专主,忧思、忿怒、郁气所伤,故经病因于七情者居多,盖以血之行止顺逆,皆由一气率之而行也”。
这里不仅说明情志变化主要引起气分病变,同时说明了内伤七情之中,以怒、忧思、恐对妇女病症影响较著,故分述于下。
1、怒《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说:“若恚怒则气逆,气逆则血逆,逆于腰腿,则遇经行时腰腿痛重,过期即安也。
逆于头、腹、心、肺、背、胁、手足之间,则遇经行时,其证亦然。
若怒极则伤肝,而有眼晕、胁痛、呕血、瘰疬、痈疡之病,加之经血渗漏于其间,遂成窍穴,淋漓无有已也。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情志与疾病关系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情志与疾病关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人体整体的平衡与调和。
情志与疾病关系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情志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深入了解情志在中医中的作用。
一、情志与身体健康的关系1.情志的定义与分类在中医学中,情志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情绪和心理状态,包括喜、怒、忧、思、悲、恐等。
这些情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2.情志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中医认为,情志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情志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进而影响脏腑功能的平衡。
例如,过度的忧虑与思考可能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而过度的愤怒则可能导致肝气郁结。
因此,保持情志的平衡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二、情志对疾病的影响1.情志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中医认为,情志的过度波动或不适当的表达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长期的愁苦忧伤可能导致肺气郁结,进而引发气滞血瘀的疾病。
因此,情志的平衡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2.情志与病症的对应关系在中医中,情志与病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情志与特定的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等。
了解情志与病症的对应关系,有助于中医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的把握。
三、情志调摄在中医中的重要性1.情志调摄的概念与方法情志调摄是中医中的一个重要治疗原则,指的是通过调整心态和情绪,达到调理气血、恢复脏腑功能平衡的目的。
包括调理饮食、调整作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2.情志调摄对健康的作用通过情志调摄,可以帮助调和人体内外的阴阳气血,保持脏腑功能的平衡。
同时,情志调摄还可以帮助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因此,情志调摄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情志调摄的实际应用1.情志调摄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根据不同病症的特点和患者的情绪状态,中医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情志调摄方法。
中医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的关系
中医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当这些情绪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超出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就会导致身体的阴阳失衡、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喜,本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但过度的喜悦可能会“伤心”。
比如突然中了巨额彩票,大喜过望,可能会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过度的喜会使心气涣散,心神不宁。
怒,更是常见的导致疾病的情志因素。
愤怒会使肝气上逆,出现面红目赤、头晕头痛,甚至昏厥。
长期的愤怒情绪还会导致肝气郁结,引发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疾病。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都容易让人动怒,而这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忧思,往往会伤及脾胃。
当一个人过度忧愁或思虑重重时,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正所谓“思则气结”,长期的忧思还可能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悲,会损伤肺气。
过度的悲伤哭泣会使肺气消耗,出现气短、乏力、咳嗽等症状。
在生活中,遭遇重大的挫折或亲人离世等悲痛事件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情绪,就容易给肺部带来损害。
恐惊,主要影响肾的功能。
突然受到惊吓或长期处于恐惧状态,会使肾气不固,出现遗尿、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状。
比如,小孩子受到惊吓可能会夜间尿床,就是因为恐惊伤肾。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志与脏腑之间通过气血经络相互联系。
情志失调会影响脏腑的功能,而脏腑功能的异常也会反过来导致情志的改变。
例如,肝郁气滞的人往往容易情绪抑郁、烦躁易怒;心脾两虚的人则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焦虑等症状。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的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比如,长期的焦虑和抑郁会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压力过大还可能导致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中医情志调和在临床妇科中的应用
及 五脏六 腑 。“ 伤心 ,忧伤 肺 ,恐 伤 肾 ,怒伤 肝 ,思伤脾 。 喜 ”最 终导致 耗精 、散气 、伤 神 。
一
内脏脏 腑功 能紊乱 ,气血 失 常 ,使 机 体 对情 志刺 激 的 耐受 性 下 降而 敏 感性 增 高 ,是 情 志发 病 的基 础I 。《 1 灵枢 ・ ] 本神 》论述 道 :“ 肝气 虚则恐 ,实则 怒 。心气虚 则悲 ,实则笑 不休 ” 。这是 因为肝 气虚 怯 , 肝血不 足 ,容 易产 生恐惧 的情志 变化 ;肝 气盛 ,容 易遇 事发 怒 。而 心气不 足 ,就 容易产 生悲 忧的情绪 变
长 江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21 年 3 第 7 第 1 ;医学 00 月 卷 期
・ 34 ・ 1
J u n l f a gz n vri ( a c E i Ma. 0 0 o r a o n t U i s y N t i dt Y e e t S ) r2 1 ,V 17N . :Me i n o. o 1 dc e i
1 妇科 病 人 的 情 志 特点
现代社 会 的竞 争 日趋激烈 ,工作 紧迫 繁重 ,人 际关 系 紧张 ,家庭 纠 纷频 发 均易 导 致心 身应 激 增强 。 《 台密要 》指 出 :“ 外 女属 阴 ,得气多 郁” 校 注妇 人 良方 》说 :“ 。《 郁怒倍 于男 子” 。有 “ 曲”者 ,多悲 隐 痛 、忧 伤 。有 “ 宿怨 、深 仇 ”者 ,极 易 触 发 愤 怒 。有思 恋 者 ,多 为 忧郁 。女性 情感 脆 弱 、细 腻 ,易 忧
七情 即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7种 情 志 变化 。七 情 学 说是 祖 国 医学理 论 体 系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它是引起 疾病 的一类 重要 因素 。七情 与脏腑 功能相 对应 ,脏 腑功能 正 常 ,七情 活动变 化也正 常 。凡 突然 、强烈或 长时 问的精 神刺激 ,或生 活环 境改 变 ,超 过 了人 体 的正常 耐受 能力 ,都 可引起 机体 的阴 阳 失 调 ,气血不 和 ,经 络阻塞 ,脏腑 功 能失常 ,进 而影响 冲任损 伤 而发生妇 科疾病 口 ] 。
女大学生痛经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探析
女大学生痛经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探析目的分析痛经发生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探讨女大学生痛经的体质特征。
方法以曲靖地区两所高校在读大学女生共515名作为被调查的对象,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及本课题组编制的”痛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然后统计分析。
结果偏颇体质、复合体质者更易出现痛经,其中阴虚体质、气虚体质和气郁体质尤为明显。
结论对于高校女生痛经的预防与干预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人来采取措施积极改善偏颇体质,从而实现对女性体质的综合调理,防止和减轻痛经疾病的发生。
标签:中医体质;痛经;女大学生痛经是指妇女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晕厥的病证。
其发病率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极大地影响了年轻女性的生活与工作。
本课题组通过对曲靖地区在校女大学生中医体质与痛经相关性调查,分析在校女大学生痛经的发生现状、生活习惯、月经情况、认知状况等因素对痛经的影响,结合中医体质,试探求高校女生痛经患者的中医体质的基本特点,旨在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女生的预防保健措施提供参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研究对象选自曲靖地区两所高校在校女生,根据人民衛生出版社《今日中医妇科》的中医诊断标准:主症:经期或经前、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痛连腰骶。
舌质黯、苔白、脉弦。
次症:经血色黯有块,块下痛减;恶心、呕吐、腹泻、腹胀。
对822名女大学生根据近半年是否在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和不适,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共筛选出符合条件者515例。
1.2方法调查内容主要通过两个调查问卷来进行,即中医体质量表和痛经调查问卷。
中医体质量表采用的是王琦教授编制之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和特禀质9个亚量表,共61个条目。
痛经调查问卷主要是结合女大学生身心特点,自行设计。
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等),月经情况(初潮年龄、经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痛经状况(下腹疼痛情况、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分度、有无服药及效果等),主要肝经症状(乳房、白带、外阴情况等),痛经认知情况等。
中医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的关系
中医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的关系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它们是人对外界事物和自身状态的正常反应。
然而,当这些情绪过度、持久或突然发生剧烈变化时,就可能导致身体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比如,“喜伤心”,过度的喜悦可能会使心气涣散,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怒伤肝”,暴怒会导致肝气上逆,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甚至吐血、昏厥等;“忧思伤脾”,长期的忧愁思虑会使脾气郁结,影响消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悲伤肺”,过度的悲伤会损耗肺气,使人气短、咳嗽、乏力;“恐伤肾”,过度的恐惧会使肾气不固,出现遗尿、遗精、腰膝酸软等。
以“怒伤肝”为例,当一个人愤怒时,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肝气会迅速上冲,气血随之涌动。
这不仅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脏腑。
肝气郁结久了,就可能会出现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问题。
同时,气血上冲还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再比如,“忧思伤脾”。
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常常处于忧虑和思考过度的状态。
长期如此,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
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
情志失调不仅会直接影响脏腑功能,还会通过影响气血的运行而导致疾病。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正常情况下,气血在经脉中运行通畅。
但当情志失调时,气血的运行就会受到阻碍。
比如,愤怒会导致气血上冲,忧愁会使气血郁结,惊恐会使气血逆乱。
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在体内形成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会进一步阻塞经络,影响脏腑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如冠心病、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等。
情志因素致月经过少验案浅析
关键 词 : 情 志 因素 ; 月经过 少; 杨正 望 ; 验 案
中图分 类号 : R 7 1 1 . 5 1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2 3 一 O 1 3 0 一 O 1
0月 1 2日初诊 。主诉 : 月经 量少 2年 , 加重 3 月。 患 者近 2 年 社会 心 理 因素对 人 的精神 和身 体造 成 的危害 日 益 增 多。 良好 年 1 的心理 素质 和平 静 的心理 状 态在疾 病 的发生 、 发 展和 转归 上 的积 因 工作 压力 大 出现 月经 量减 少 ,周期 规则 , 3月前 失 恋后 月经 量 两 天 即净 , 用 护垫 即可 , 色黯 , 伴经 前乳 房胀 痛较 甚 , 纳 极 作用 , 也越 来越 为 人 们认 识 , 中医 七情 学 说 阐 明了心 身 统 一 的 明显 减少 , 整体观, 并 较 客 观地 、 科 学 地反 映 了情 志 与 心身 的辩 证 关 系及 情 食欠 佳 , 睡眠 可 , 二 便调 。舌 质红 , 苔薄 白 , 脉 弦细 。妇科 检查 及 B 此 乃 由于紊 I 生 抑郁 , 使 肝气 郁 结 , 肝 失 志致病 的相 对性 和个 体差 异 。 由于情志 因素 可使 人致 病 , 或 使病 超检 查无 异 常 。吾 师认 为 , 情 反 复甚 至 恶化 , 尤 其 是妇 人 易 为情 志 所伤 , 故《 景岳 全 书 ・ 妇人 调 达 , 致 冲任 失调 , 而 月经量 少者 。 女子 以肝 为先 天 , 以血为本 , 肝 血 不足 , 冲任 血虚 亦致 月经 量少 。 治 宜 疏肝解 郁行 气为 主 , 佐 以养 规》 云: “ 妇人 之 病不 易治 也 ……此 其情 之使 然也 。 ” 月经 过少 是 妇 科 临床 常 见病 , 是 指 月经 周 期 正常 , 月 经 量 明 显减 少 , 或行经 时 间不 足 2 天, 甚或 点滴 即净 者 。 一 般 认为 月经 量 少于 2 O a r l 为 月经 过少 『 l 】 。中 医对 月 经过 少 的病 因认 识不 外 乎虚 、 实两个 方 面 。虚者 可 因素体 虚弱 , 精 亏血少 , 肝 肾不 足 , 或 者后 天 损伤 , 营血 暗耗 , 或 脾气 虚弱 , 化血 乏 源 , 导致 冲任气 血 不足 , 正 如 《 灵枢 ・ 五 音五 味篇 》 所说 : “ 妇 女之 生 , 有 余 于气 , 不足 于血 。 ” 实 者 寒 凝瘀 阻 , 冲任 气血 不 畅 , 血 海满 溢不 多而 至t 2 ] 。情 志 因素是 导 致 冲任 气血 不畅 的病 因之 一 。 情志 因素 的病 机 复杂 , 关 键 为“ 气 机逆 乱 ” 。 气 为 血之帅 , 血 为 气之母 , 气 病又 可及 血 。女子 情志 内伤 的特 点反 映在 女 性一 生 的 各个 不 同的生 理 时期 中 , 因青 春期 、 月 经期 、 妊娠 期 、 产褥 期 、 围绝 经期 以及 老 年期 的特 殊 内环 境 , 更 易产 生 情 志异 常 , 如 经行 情 志 异常 、 产后 抑郁 、 脏 躁等 。 肝藏 血 , 主疏 泄 , 情 志 因素 最 容易 导致 气 血失 调和 肝 的功能失 常而发 生妇科 疾病 。肝 藏血 , 肝血 下注 冲脉 , 则血海 定期 蓄溢 。肝 主疏泄 , 能 调节一 身之 气机 , 肝 通过 冲任督 脉 与胞 宫相通 , 从而使 子宫 行使其 藏泻 有序 的功 能 。《 理渝 骈文 》 日: “ 肝为血 海 , 藏血 故也 。” 叶天士《 临证 指南 医案》 日: “ 女子 以肝 为先 天。 ” 如肝气郁结, 则血为气滞 , 冲任不畅, 血海不能满盈则致少经。 笔 者 随导 师杨 正 望 教授 门诊期 间 ,观 其 治疗 月 经病 效 果 显 著, 在此 列举 因情 志 因素致 月经 量少 验案 1 则如 下 : 贺某 , 女, 2 8 岁, 未婚 , 有性 生活 史 , 末次 月经 9 月2 1日 , 2 0 1 0
情志失衡如何影响生育和月经
情志失衡如何影响生育和月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志状态的变化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它却对女性的生育和月经有着深远的影响。
所谓情志,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
当这些情绪失去平衡,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就可能对身体的生理机能造成干扰,尤其是在生育和月经方面。
先来说说情志失衡对生育的影响。
压力和焦虑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情绪问题,对于备孕的女性来说,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
女性的生殖系统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而压力和焦虑会影响这个轴的正常功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
比如,压力可能会使女性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卵巢排卵,降低受孕的几率。
过度的悲伤和忧郁也不利于生育。
当一个人的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状态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抑制,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包括生殖系统的疾病。
而且,悲伤忧郁还可能影响女性的性欲和性生活质量,进一步减少受孕的机会。
恐惧和紧张的情绪同样不容忽视。
有些女性因为对怀孕和生育过程的过度恐惧,会出现身体的应激反应,例如子宫收缩异常,这对于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都是不利的。
再看看情志失衡对月经的影响。
月经是女性生殖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情志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月经的周期、经量和经期的症状。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情志失衡表现。
当女性经常发脾气、愤怒时,会导致肝气郁结。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导致月经失调,可能出现月经提前或推后、经量减少、痛经等症状。
忧思过度也会对月经产生不良影响。
长时间的思考、担忧会损伤脾气,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无法化生足够的气血,月经就可能变得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
惊喜等剧烈的情绪波动同样可能打乱月经的规律。
突然的大喜可能导致气血上冲,扰乱冲任二脉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月经。
那么,如何避免情志失衡对生育和月经的不良影响呢?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紧张和焦虑。
高职院校月经失调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高职院校月经失调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目的:探讨高职院校月经失调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以2016级及2017级检验及护理专业的715名在校女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本院自制的月经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将受试者分为月经正常组360名及月经失调组355名,分析其月经失调的原因,并比较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月经失调与学生短期入学、与原生长环境差别较大、考试压力、过度节食、肥胖、失恋等因素有关。
月经失调组学生各心理健康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月经正常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高职院校女学生月经失调与其不健康心理状况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尽可能减少负面心理应激反应,促进女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标签:高职院校;月经失调;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月经失调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类型,以月经周期紊乱、经前期综合症、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1]。
月经失调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及性腺轴的功能调节有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能导致月经失调[2]。
有研究表明,長期的营养不良、情感变化、精神压抑、环境骤变等因素均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而导致月经失调[3]。
高职院校女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心理情绪变化较大,机体常因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促性腺激素或卵巢激素水平出现暂时性变化而引起月经失调。
为此本研究以2016级及2017级检验及护理专业的715名在校女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职院校月经失调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以2016级及2017级检验及护理专业的715名在校女生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既往月经均正常,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生殖道相关疾病、人格障碍、心理疾病史、全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根据本院自制的月经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将受试者分为月经正常组360名及月经失调组355名,月经正常组学生年龄18~21岁,平均(19.33±1.05)岁;月经失调组学生年龄18~21岁,平均(19.44±1.11)岁,其中痛经126例,月经周期紊乱110例,异常子宫出血79例,继发性闭经40例。
浅议情志因素与月经病的关系
浅议情志因素与月经病的关系作者:秦婷张少聪陈文桂刘成彬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年第01期【摘要】:中医认为情志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将探讨情志因素与月经病的关系,从情志因素的致病特点和月经病的病理特点进行论述。强调情志因素对月经病的致病性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情志因素;月经病;关系【中图分类号】R711.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68-02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从心理特点看,女性偏于感性,情绪易于波动,更易受情志因素的影响。古今医家治疗月经病,常从调理情志入手,可见情志因素对妇女影响很大,也说明了月经病与情志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精神导致的疾病也越来越多。而女性还必须经历月经、妊娠、生产、哺乳等诸多与情志因素有关的影响,特别是月经,每月一次,已经让女性觉得麻烦。如果月经期还有诸多其他不适,将进一步加重女性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严重的问题,如痛经、闭经、不孕等,故情志因素与月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情志因素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期中情志的变化。妇女受到过度的精神刺激,情志发生变化,主要引起气分病变,继而引起血分病变,使气血不和,以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病。《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妇人从人,凡事不得专主,忧思、忿怒、郁气所伤,故经病因于七情者居多,盖以血之行止顺逆,皆由一气率之而行也”。这里不仅说明情志变化主要引起气分病变,同时说明了内伤七情之中,以怒、忧思、恐对妇女病症影响较著,故分述于下。1、怒《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说:“若恚怒则气逆,气逆则血逆,逆于腰腿,则遇经行时腰腿痛重,过期即安也。逆于头、腹、心、肺、背、胁、手足之间,则遇经行时,其证亦然。若怒极则伤肝,而有眼晕、胁痛、呕血、瘰疬、痈疡之病,加之经血渗漏于其间,遂成窍穴,淋漓无有已也。”精神抑郁,忿怒过度,常使气滞不畅,气机逆乱,进而引起血分病变,可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崩漏、经行吐衄等。同时,在脏腑中,怒又常伤及肝,《万氏妇人科•调经章》:“女子之性,执拗偏急,忿怒妒忌,以伤肝气,肝为血海,冲任之系”。郁怒不畅,肝失条达,疏泄失职,影响气血循环,最易发生月经病。如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则血为气滞,冲任失畅,血海蓄溢失常可引起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多少不定;冲任失畅,胞脉阻滞,可引起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若肝郁化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可引起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等;肝郁化热,经期冲脉气盛,气火循经上犯,损伤阳络,可致经行吐衄;此外,肝气失于条达疏泄还可引发“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等月经病。2、思《素问•阴阳别论》说:“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可见早在《内经》时代已经认识到情志因素可以导致月经病的发生。《沈氏女科辑要笺证•月事不来》说:“经言不得隐曲,即指所思不遂,谋率拂逆而言,则心脾之阴营暗耗,而不月之病成矣。”进一步提示,忧思、思虑可以导致月经病。忧思不解,积念在心,阴血暗耗,心气不得下达,冲任血少,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等。此外在脏腑中,思虑又常伤及于脾胃,影响气血生化之源,从而导致月经病的发生。如思虑不解,损伤脾气,中气虚弱,失于摄纳,冲任不固,不能统摄经血,故月经提前而至,《景岳全书•妇人规》:“若脉证无火,而经早不及期者,乃心脾气虚不能固摄而然”;同时,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脾虚生化不足,统摄无权,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以致经行先后无定期;若思虑过度,脾虚化源不足,冲任血虚,血海不按时满溢,可致月经过少甚至闭经。3、恐《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说:“盖被惊则血气错乱,经脉斬然不行,逆于身则为血分、痨瘵等疾”。《妇科玉尺•月经》说:“经血暴下者••••••《内经》曰火主暴速,亦因暴喜暴怒忧结惊恐之致”。这些古籍都已经告诉后人,惊恐可导致月经病的发生。惊恐过度,常使气下、气乱,失去对血的统摄和调控,可致月经过多、崩漏、闭经等。例如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长期的恐惧、忧虑和紧张,不同地区数以万计的妇女闭经,战争结束后,生活并未得到改善,但妇女都恢复了月经,研究人员分析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战争结束了,因战争所致的惊恐、紧张等情绪逐渐缓解,即使生活并未得到改善,由于情志的改变,妇女恢复了月经。恐为肾志,惊恐过度则伤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所以,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肾是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所以惊恐伤肾,等同于伤了月经之本,可致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痛经等。总之,情志因素与月经病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治疗上除了传统的药物疗法之外,还应重视心理治疗,这就是所谓的“欲治其疾,先治其心”。中医有其独特的情志疗法,应该加以推广。《素问•移精变气论》曰:“古之治病,唯其移精变气”。所谓“移精变气”,即是通过转移病人精神意念和注意力来调整紊乱的气机而治疗疾病。女性在经期经常有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时可适当得参加一些有益的娱乐活动移转注意力,可改善症状。现代研究还发现,药物的疗效与心理因素也有关系。正如《妇人良方》说的:“改易心志,用药扶持”,所以治疗疾病时,除了用药,还要“治神”。除了中医学注重情志致病因素,现代医学也越来越重视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据有关调查发现,有16.79%的青少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1、2】。心理障碍必将影响到躯体的功能和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女性的特殊生理是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的,此轴又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长期的精神刺激,如焦虑、抑郁、惊恐等不良心理长期作用于机体,则会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从而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而致月经失调。所以,治疗月经病时,若能从调理情志入手,可令全身气机通畅,气行则血行,气血通畅,则无病矣。随着亚健康的日益增多,中医的调理情志治疗越为凸现其优势。参考文献[1]刘晓明,张宝来.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7-23[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收稿日期:2008.11.25)。
中医情志护理在痛经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痛经患者中的应用作者:白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7期【摘要】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 实施有效的中医情志护理, 缓解痛经患者的疼痛及其伴随症状。
方法选择本科门诊痛经患者, 在常规中西结合治疗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措施, 使患者尽快缓解疼痛及其伴随症状。
结果经过中医情志护理的患者, 使其对痛经形成全面认识和评价, 缓解紧张心理, 改善不良情绪, 促进康复。
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临床上应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痛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情志护理痛经为月经期出现的子宫痉挛性疼痛, 可伴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 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工作和学习, 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 称原发性痛经, 也称功能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 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1]。
本科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 实施有效的中医情志护理, 缓解患者的疼痛及其伴随症状, 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12月本科门诊收治原发性痛经的患者, 年龄16~25岁, 平均年龄23岁, 均排除器质性盆腔疾病。
1. 2 方法1. 2. 1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痛经因情志损伤, 六淫为害或气血不足, 胞脉失于濡养所致。
病机分虚实两类, 实者不通则痛, 虚者不荣则痛。
其病位在冲任、胞宫, 变化在气血, 表现为痛证。
治疗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 根据不同证候辨证论治, 经期调血止痛治标, 平时辩证求因治本。
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者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寒凝胞中予温经暖宫、调血止痛;湿热下注予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气血虚弱予益气补血止痛;肝肾虚损予益肾养肝止痛;并可配合针灸足三里等穴位治疗。
1. 2. 2 中医情志护理1. 2. 2. 1 疏神开心不少病例证实, 有些痛经患者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 表现出神经质倾向, 情绪不稳定, 过于敏感, 暗示性强。
中医情志护理在痛经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痛经是女性常见的妇科问题,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困扰。
中医认为痛经的病因与情志紧密相关,情志不调可导致气血失和,从而引发痛经。
中医情志护理在调理痛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节情绪、改善气血循环等方式缓解症状。
具体方法包括情志调摄、睡眠调理、饮食调理等,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可以提高疗效。
实际应用案例证明中医情志护理在痛经患者中取得了积极效果。
中医情志护理对于痛经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临床实践和研究,为痛经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痛经、中医情志护理、病因、调理、情志调摄、治疗手段、实际应用案例、重要性、发展前景。
1. 引言1.1 中医情志护理在痛经患者中的应用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女性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情志不调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志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感觉等心理活动,中医认为情志内伤是导致痛经的一个重要因素。
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血瘀经滞,从而引发痛经的发生。
中医情志护理在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是通过调整患者的情志状态,平抑情绪,舒缓气机,疏通经络,从根本上改善痛经症状。
在中医治疗中,情志调摄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针灸、草药调理、饮食调养等方法,调整患者的情志状态,达到防止痛经发作的目的。
中医情志护理在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案例也是比较多的,通过调理情志,很多患者的痛经症状得到了缓解甚至痊愈。
中医情志护理在痛经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痛经的发作频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领域,对于痛经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痛经的病因与中医情志观念痛经是指在月经周期中出现剧烈疼痛的症状,常见于女性。
在西医学上,痛经的病因主要认为是子宫平滑肌收缩失控所致,受内分泌、神经等因素影响。
而在中医的观念中,痛经的病因与体质、情志密切相关。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月经失调的成因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月经失调的成因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而月经失调则是困扰许多女性的常见问题。
中医认为,月经失调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来准确判断病因,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女性月经失调的成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是情志因素。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女性面临着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就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使得经血不畅,从而出现月经失调,如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减少、痛经等症状。
其次是饮食不节。
有些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苗条而过度节食,或者偏好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过度节食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气血生化无源,从而影响月经的正常来潮。
而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则可能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气内生,阻碍气血运行,引起月经失调。
再者是劳逸失度。
长期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会损伤脾肾之气。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主生殖,脾肾之气不足则会导致经血化生不足,出现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等问题。
相反,如果长期过度安逸,缺乏运动,气血运行不畅,也容易导致月经失调。
另外,外感六淫也是导致月经失调的原因之一。
比如在经期受到寒邪侵袭,寒凝血瘀,会出现痛经、月经有血块、月经推迟等症状;若感受热邪,热迫血行,则可能导致月经提前、经量增多等。
体质因素在月经失调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女性天生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者是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等,这些体质特点容易导致月经失调。
比如气血不足的女性,月经往往量少、色淡;阴虚体质的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提前、经量少等情况。
此外,妇科疾病也是常见的原因。
如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这些疾病会直接影响子宫和卵巢的功能,导致月经失调。
中医在诊断月经失调时,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来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比如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询问月经的周期、经量、颜色、质地以及伴随症状,触摸脉象等。
中医眼中女性月经不调的成因及治疗
中医眼中女性月经不调的成因及治疗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月经的正常与否,往往反映着身体内部的状况。
而月经不调,是许多女性都可能遭遇的问题。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对月经不调有着独特而深入的认识,其成因复杂多样,治疗方法也因人而异。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与脏腑、气血、经络等密切相关。
其中,肾、肝、脾三脏的功能尤为重要。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藏精。
若肾气不足,或肾的阴阳失调,就可能导致月经不调,如月经量少、闭经等。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当肝气郁结时,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乳房胀痛等症状。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可导致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等。
气血的盛衰与运行,也是影响月经的关键因素。
气血不足时,血海空虚,月经就会量少、色淡;而气血瘀滞,则会出现痛经、经行不畅等问题。
此外,外感六淫之邪,如风、寒、暑、湿、燥、火,也可能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进而引发月经不调。
比如,经期受寒,寒凝血瘀,就可能出现痛经、经色暗有血块。
情志因素在月经不调的发生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代社会,女性面临着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长期的情志不舒,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引发月经不调。
饮食不节同样会影响月经。
过度食用生冷、辛辣、油腻之物,或者节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导致月经异常。
针对月经不调的治疗,中医强调辨证论治。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肾气不足者,治疗以补肾益气为主。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
中成药如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肝气郁结者,则以疏肝理气为治法。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郁金、青皮、香附等。
逍遥丸是治疗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的常用中成药。
脾气虚弱者,重在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等。
论中医对女性月经不调的整体调理
论中医对女性月经不调的整体调理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给许多女性带来了困扰。
而中医在调理女性月经不调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注重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个体的体质、情志、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理。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与肾、肝、脾、冲任二脉等脏腑经络的功能密切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藏精;肝藏血,主疏泄;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这些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就容易导致月经不调。
比如,肾气不足,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少、闭经等;肝气郁结,则可能导致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乳房胀痛;脾气虚弱,会使得气血生化无源,出现月经后期、量少等。
在诊断月经不调时,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问诊则详细询问月经的周期、经量、颜色、质地,以及有无腹痛、乳房胀痛等伴随症状,还会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情志等生活情况;切诊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脏腑气血的盛衰。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中医能够准确判断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并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
中医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调理、情志调理等。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两虚型的月经不调,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以益气补血;对于肝郁气滞型,会用逍遥散来疏肝理气调经;对于宫寒血瘀型,可能会使用少腹逐瘀汤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针灸推拿也是常用的调理手段。
通过针刺或艾灸相关穴位,如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月经不调。
推拿按摩则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的紧张和疲劳,对调理月经也有一定的帮助。
饮食调理在月经不调的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要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比如,在经期,应少吃冰淇淋、冷饮等寒凉食物,以免寒凝血瘀,加重月经不调。
中医养生与女性月经健康
中医养生与女性月经健康近年来,中医养生在保持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特别是对于女性的月经健康,《黄帝内经》中所载的中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指导。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养生和女性月经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一、中医理论与女性月经健康1.1 中医理论关于月经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月经被视为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表现之一,与女性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根据《黄帝内经》,月经是子宫寒邪排出的表现,血液通过经络运行,维持着女性身体功能的平衡。
如果这种平衡受到干扰,就会出现不适甚至疾病。
1.2 中医养生与调整月经功能据中医理论,积极调整体质、维护身体平衡是保持良好月经功能的重要手段。
饮食养生、运动调节、情志调摄以及穴位按摩等都是中医养生的常见方法。
同时,合理应用中药调理也可以帮助女性维持月经健康。
二、中医养生对女性月经健康的影响2.1 饮食养生与月经调理饮食是维持女性身体健康和调节月经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冰冷、辛辣、过热和油腻的食物会导致体内湿邪和瘀血堆积,从而引起月经问题。
相反,温热、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姜、红枣、黑豆等有助于调理女性月经功能。
另外,《黄帝内经》中还强调了“五谷丰登”的饮食观念,即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平时多摄入谷类、蔬果和适量的蛋白质可以为身体提供营养和能量,增强抵抗力,并促进正常的月经周期。
2.2 运动调节与月经健康适度运动对于女性月经健康至关重要。
根据中医理论指出:“发散脾肺之气,缓和瘀阻。
”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体内湿邪和瘀血的排出,从而帮助调节月经功能。
常见的适宜运动包括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及舞蹈、游泳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剧烈的运动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和能量不足,对月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选择和进行运动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合理安排。
2.3 情志调摄与月经平稳情志调摄在中医养生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女性身体特殊性和生理周期的变化,情绪波动常常伴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
中医理论与妇女健康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的关联
中医理论与妇女健康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的关联中医理论与妇女健康: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的关联妇女的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幸福的保障。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各种压力的增加,不少妇女普遍遇到月经不调、痛经、经量过多或者过少等问题。
中医理论认为,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探讨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的相互影响。
一、中医理论认识月经周期中医理论认为,月经周期受到肝、脾、肾三脏的调控。
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稳定、经期时间不变,经量适中。
一旦出现月经不调,往往与肝经郁滞、脾气虚衰、肾阳虚弱等有关。
1.1 肝经郁滞中医认为,情绪波动可以影响月经周期。
当身体、精神或心情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时,肝经易郁滞,导致月经不调。
因此,调整情绪、保持身心平衡对于月经周期的稳定至关重要。
1.2 脾气虚衰脾主运化,运输水谷,发挥着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
脾气虚弱会导致血液运输不畅,经血无法顺利排出,从而引发月经不调。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积食过多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对脾气造成负面影响,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1.3 肾阳虚弱肾主生殖,月经周期的调控也与肾阳虚弱息息相关。
肾阳虚弱会导致月经量过多或经血不畅,甚至出现不孕等问题。
因此,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增强肾阳功能,对于维持月经周期的稳定和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二、中医调理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的方法2.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对于调理月经周期非常有效。
首先,均衡饮食,荤素搭配,避免素食过多或肉食过多。
其次,多吃些有益于调理月经周期的食物,如黑豆、桂圆、红枣等。
此外,避免辛辣食物和烟酒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轻经期的不适症状。
2.2 调整情绪情绪的稳定对于月经周期具有重要影响。
中医推崇“情志调达,气血调和”的理念。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助于平衡肝经功能,促进月经的正常排出。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中医情志护理在痛经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论文中医情志护理在痛经患者中的应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xx年1~12月本科门诊收治原发性痛经的患者, 年龄16~25岁, 平均年龄23岁, 均排除器质性盆腔疾病。
1. 2 方法1. 2. 1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痛经因情志损伤, 六淫为害或气血不足, 胞脉失于濡养所致。
病机分虚实两类, 实者不通则痛, 虚者不荣则痛。
其病位在冲任、胞宫, 变化在气血, 表现为痛证。
治疗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 根据不同证候辨证论治, 经期调血止痛治标, 平时辩证求因治本。
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者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寒凝胞中予温经暖宫、调血止痛;湿热下注予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气血虚弱予益气补血止痛;肝肾虚损予益肾养肝止痛;并可配合针灸足三里等穴位治疗。
1. 2. 2 中医情志护理1. 2. 2. 1 疏神开心不少病例证实, 有些痛经患者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 表现出神经质倾向, 情绪不稳定, 过于敏感, 暗示性强。
较弱的疼痛刺激就能激起强烈的疼痛反应。
如果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疼痛上时, 患者的疼痛会明显增强。
在此可根据患者病情治疗, 对症处理, 重视心理护理, 积极实施心理暗示, 说明月经期的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 消除紧张和焦虑可缓解疼痛。
通过正面的语言与患者交谈, 耐心的态度、巧妙的语言, 引导其无所顾虑, 畅所欲言。
疏泄完毕, 要科学地分析与解释, 使患者了解痛经的发生、发展, 及治疗护理的情况, 使其引起注意和重视。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作出反应, 让患者有更好的依从性, 积极配合治疗。
1. 2. 2. 2 情志相胜在中医护理理论中, 把人的情绪及精神活动的变化称为“七情”, 其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中医临床护理实践提示了情志与疾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以“五行”为依据, 按金、木、土、水、火的相生相克, 形成了悲胜怒、怒胜思、恐胜喜、喜胜悲、思胜恐。
根据这一理论, 在护理实践中正确引导, 让其听幽默、喜剧故事, 听听轻音乐、古典乐曲舒畅心情, 通过这种以喜胜忧的护理, 克服抑郁、忧虑等消极情绪。
从临床看情志因素与月经病
从临床看情志因素与月经病
刘时尹
【期刊名称】《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89(8)4
【摘要】祖国医学历来重视情志因素致病,这在妇科尤为突出。
由于月经病居妇科病证之首,所以在临床治疗时,要多从情志因素着手,兹列举验案说明如下。
一、月经先期朱某,21岁,工人,未婚,1984年4月2日就诊。
月经超前十天来潮,量多色紫粘稠。
病起于升学愿望久未实现,郁久化热,肝胆火旺。
头痛目眩,口苦咽干,乳房胀痛,有如李仁块,胁肋胀痛,叹息方舒,舌红苔薄黄,脉细弦稍数。
治疗当舒肝清热、养血安神。
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百合、丹皮。
【总页数】1页(P32)
【作者】刘时尹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10.5
【相关文献】
1.情志因素引起的眩晕(附130例临床分析) [J], 卢斌
2.浅议情志因素与月经病的关系 [J], 秦婷;张少聪;陈文桂;刘成彬
3.梅核气与情志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李洋; 谯凤英
4.情志因素所致证候脉象多维信息化临床研究 [J], 魏红;徐刚;刘明林;刘亚林;郭丽华
5.柴胡桂枝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情志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J], 刘杰;胡粤杭;应汝炯;沈洁;盛昭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情志因素与妇产科疾病
浅议情志因素与妇产科疾病【摘要】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乃人之常情,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在精神情志方面的反映及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一般不会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人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理调节范围,从而导致脏腑气血紊乱,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从心理特点看,女子偏于感性,不耐情伤,情绪易于波动,更易受情志因素影响,而致脏腑功能失调,影响气血,产生妇女经、带、胎、产、杂诸疾。
由于情志因素与妇产科疾病有很重要关系,因此治疗妇女疾病时应重视心理治疗,即中医所谓“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对于情志所致妇科疾病中医除采用药物疗法,如养心安神、疏肝解郁、交通心肾等,还采用独特的情志疗法。
常用情志疗法有“移精变气”“情志相胜”等。
【关键词】情志因素妇产科疾病情志疗法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乃人之常情,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在精神情志方面的反映及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一般不会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人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理调节范围,从而导致脏腑气血紊乱,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景岳全书・妇人规》说:“妇人之病不易治也……此其情之使然也。
”《备急千金要方》也指出:“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说明妇产科疾病之所以难治,不仅在于女子有不同于男子的特殊生理病理特点,而且还在于女子心理变化的复杂。
因为女性较男性内向性强,易产生抑郁,女性普遍具有羞涩心理,古人所谓积想在心,隐曲不利。
又如一些特殊情况,如未婚先孕、不幸婚姻及被侮辱等都会产生一些特殊心理。
从心理特点看,女子偏于感性,不耐情伤,情绪易于波动。
《校注妇人良方》谓女子“郁怒倍于男子”,说明女子更易受情志因素影响。
女子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相互滋生,伤于血可影响到气,伤于气可影响到血。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即情志太过可导致气机失调,最终气血运行失常而发生一系列妇产科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情志与高职女大学生月经病的关系
作者:李欢玉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7年第08期
摘要:据统计,女大学生发生月经病的人数逐年增长,这与女大学生情绪不稳等情志因素有关,加之她们对月经知识没有全面的了解,所以她们不能以平常心态面对月经病。
本文从中医角度就情志对月经的影响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提供了预防和治疗月经病的情志疗法。
关键词:情志;女大学生;月经病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8-0003-02
前言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具有周期性。
情志属于中医范畴,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具体表现为情绪变化及心理活动。
月经与情志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月经期间性激素的分泌情况发生变化,通过神经系统对女性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影响,突出体现在情绪上的变化;而女性的各种消极情绪又使分泌体系发生紊乱,引发月经病。
为此,对情志与月经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很有意义。
1情志与情志病
情志,即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种情绪。
中医学认为,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情志活动属于心理活动,从中医理论来说,不同的情志变化,产生不同形式的气机逆乱,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由情志引起的疾病就是所谓的情志病。
2月经病与情志的关系
情志异常往往造成人体激素水平改变,进而引发月经病。
常见的月经病包括月经量多或少、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等方面,引发月经病的因素有多种,比如月经前期接触冷饮、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失眠等,但情志因素对月经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女性长期处于哀思、悲伤、惊恐等消极情绪中,不仅导致月经病频发,严重时甚至闭经。
心理学专家分析,过于亢奋或过于低沉的情绪都会对月经产生负面的影响,致使月经失调。
在当今患有月经病的患者中,女大学生占有很大比例,因为学业、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导致
其情绪波动较大,再加上女性多愁善感的特征,所以更容易导致焦虑、自闭和抑郁。
有的女大学生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也不积极参加休闲活动进行排遣,当这种郁郁寡欢的情绪长期积压在心里得不到及时调整,她们会愈发的自卑,加重对当前生活现状的不满,她们不仅要承受月经病带来的折磨,还要受到精神上的伤害,长此以往,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指数直线跌落。
医学专家也认同情志因素是月经病的导火索之一,长期的沮丧可以导致经期异常或月经量少等后果,严重者甚至导致闭经,而心理应激反应则可能使月经提前和经期延长。
据有关调查显示,月经前情绪紧张或大喜大悲,通过刺激大脑表皮进而将信号传导至下丘脑,经过垂体前叶到达卵巢,进而扰乱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影响月经的稳定;而通过控制心理活动也能改善大脑表皮的活动,提高下丘脑和垂体系统的功能性,使内分泌系统正常运转,激素水平得到改善,达到缓解或根除月经病的效果。
3缓解及治疗月经病的情志疗法
3.1情志转移法。
《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移精是指转变病人的精神、思念、注意力、意志等;变气是指通过移精以调整气机、充利气血,使病向愈。
情志转移法是针对因过度投入某事引起心身疾病而采取的将患者注意力引导到其他方面的一种心理疗法。
包括使病人注意力转移、情感转移、疼痛感觉转移、意念转移等。
因此情志异常导致月经异常的女大学生也可以采取情志转移法治疗月经病,通过诱导其将注意力由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个目标以达到治疗目的。
比如可以通过谈论她们感兴趣的话题转移其注意力,使她们的思想焦点发生转移,慢慢的降低恐惧感,使身体放轻松以缓解病症。
3.2语言疏导法。
语言疏导法是心理咨询中常用基本方法,咨询者能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运用疏导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开导,改变来访者不正确的认知,定能收效良好。
因此学校和家人应该就月经病相关知识与女大学生多进行知识教育和交流,让女大学生心里清楚月经的生理知识和月经病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方法,降低对月经病的恐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病情。
3.3情志传递法。
情志传递法,即医护人员用自身人格的魅力、幽默的谈吐、整洁的仪表、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情操对女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调动起女大学生的乐观情绪,刺激机体的中枢神经,提高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的调节水平,从而使激素分泌回归正常,进而改善机体的各项调节能力,促进血液循环,使患病女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得到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3.4以情胜情法。
以情胜情法是借助五行相克理论体现人与人情绪之间的制约关系,这种方法将脏腑情志论与五行相克论合二为一,即通过一种正常情绪制约与之相对应的失常情绪。
当一种情绪处于过激态势时,可以由另一种“相胜”的情志使之平衡,从而使过激的情绪渐渐稳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情志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感染而发生转变,通过情绪的相互制约使患病女大学生的气血顺畅协调,从而保证月经正常。
4结论
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女大学生具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处于严重亚健康状态,而心理健康严重影响着月经情况,尤其是人际关系、精神紧张、焦躁等方面的困扰。
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排解她们的不良情绪,多与她们沟通交流,帮助她们走出心里的阴影和困境,改善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女大学生自己也要高度重视心理卫生,善于调节情绪,多学习经期保健知识,减少情绪因素对月经产生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