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亡之后中华文明的十二大逆转
宋亡之后文明的十二大逆转
宋亡之后文明的十二大逆转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那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要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这么重大的问题当然不适宜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不过如果要找出最深刻的历史远因,那便是——“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之后被中断了,历史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倒退。
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提并论。
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
”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
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
”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
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不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呢?请允许我先引用周良霄《元代史》序文中的一段话:宋亡之后,元王朝统一中国,并在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某些落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
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
……明代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承袭元朝,而元朝的这一套制度则是蒙古与金制的拼凑。
从严格的角度讲,以北宋为代表的中原汉族王朝的政治制度,到南宋灭亡,即陷于中断。
”元王朝从草原带入的制度及其影响,深刻地重塑了宋后中国的历史。
择其大者,介绍如下——“家产制”的回潮。
本来宋人已有“天下为公”的政治自觉,就如一位宋臣告诉宋高宗:“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天下非君主私有,而为天下人共有。
而来自草原的统治者则将他们所征服的土地、人口与财富都当成“黄金家族”的私产,推行中世纪式的“投下分封制”,“投下户”即是草原贵族的属民,有如魏晋—隋唐时代门阀世族的部曲农奴。
“家臣制”的兴起。
宋人相信君臣之间乃是一种公共关系:“君虽得以令臣,而不可违于理而妄作;臣虽所以共君,而不可贰于道而曲从”。
王朝衰亡的翻云覆雨手
王朝衰亡的翻云覆雨手fish发表于 2008-11-25【《财经网》专稿/记者徐超】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王朝的兴衰之谜始终是历史学家乃至普通公众最希望洞察的。
有很多理论试图来解释这种以数百年甚至短至数十年的轮回,比如“黄宗羲定律”就指出了农民税负方面的一个怪圈。
中国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平中教授及其同事,今年11月7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却指出,最起码在唐朝、元朝乃至明朝走向衰亡的过程,变化的亚洲季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给了已处于困境中的王朝以致命一击。
石笋中穿越时空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要准确追溯中国在过去千年内,经历了怎样的气候变化,几乎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因为中国有准确温度、降雨等记录的历史不过150多年。
但对于现年41岁的张平中来说,这样的想象因一块石笋而成为可能。
如果不是五年前在甘肃省万象洞的一次发现,张平中很可能一如既往地从事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他或许永远也不会联想到,他的研究领域会与古代王朝的兴衰存在某种联系。
关于洞穴进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亿年前。
当时,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大气中的氧含量降到16%甚至更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则陡然增加,陆地上的生物呼吸困难、步履维艰。
海平面大面积下降,海洋中的生物也难逃厄运。
在那次超级大灭绝之后,海洋生物的种类减少了一半,九成动物和八成植物都没能逃脱灭亡厄运,地球的生态系统遭遇彻底更新。
当地球经此磨难之时,在印巴次大陆或者欧洲大陆的某些地方,石灰岩洞正开始其缓慢的“发育”之旅。
其中之一,就是位于中国西北部的甘肃万象洞。
至少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从太平洋吹来的亚洲季风——这个孕育了中国整个农耕文化的气候系统——把降水带到了这处石灰岩洞的上空。
无论降水充沛抑或匮乏,雨水都会沿着岩石之间的裂隙渗透到洞穴中,一点一点地溶解石灰岩,并形成过饱和的碳酸钙溶液。
这些溶液通过洞顶或洞壁滴流进溶洞时,由于洞内相比洞外温度和压力的改变,以及二氧化碳的释放,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钙被沉淀下来,形成石笋等次生碳酸盐沉积物。
大宋王朝300年兴衰的全程解说
大宋王朝300年兴衰的全程解说2008大宋王朝历史解读盛大开场,中国最炫丽王朝的盛开与谢幕,掀起2008大宋王朝热,2008年历史阅读最大亮点、最具潜力畅销书、天涯论坛、新浪博客、百万网友狂热点击,《如果这是宋史》掀起读史新一轮热潮,历史的真相和权谋,战争和杀戮,天道和人欲在宋史开始了,白化正说宋史300年。
听众朋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为大家播讲,由高山流云写的《如果这是宋史》本书从宋太祖赵匡胤充满传奇和争议的一生说起,全程解析大宋王朝的建立以及帝国初期的历史迷局,把中国五代十一国各个朝代的更替以及一次次政权纷争,一个个历史疑案,一一罗织在轻松幽默的解说之中,是一部长达300年的煌煌宋史,在侃侃而谈中尽解一切真相、尽得其中真味。
从远古流传至今的历史,本就是真假参半,也许就在那些古老优雅的繁体字刚刚组合成官方史书的时候,它们就已经是些谎言了。
为了皇权的尊严,为了统治的需要,或者儒家所说的为尊者讳,为贤者隐,历代贤士的人把曾经的真相隐藏在明暗交界的角落里,千年之后,只剩下如果。
尤其是宋史,宋朝盛产太多的君子,随时定性别人是小人,无耻到根据需要篡改事实甚至人身攻击,一切都太不可信了。
更何况我还要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我个人的所谓发现和见解,所以只能叫《如果这是宋史》。
中国这一段的历史要从一个人的离家出走开始,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是赵匡胤。
当时的时候已经21岁了,娶了媳妇也有了儿子,此前的生活呀,平静的像是一潭死水,没有任何特别点的事发生,至少啊史书上没有记载。
21年哪,就这么平淡无聊的过去了,而且早婚早育,应该说活的很经典,和每一个忙着完成传宗接代任务的普通人一样,但是据说他出生的时候却很不得了,据说声光电俱有色香味俱全,而且之前的十个月呀,他老妈就宣称了梦到了太阳钻进了她的肚子。
朋友们,太阳在咱们中国是不是很好色呀,隔个百八十年的就钻进女人肚子里一回,真是混账!最奇异的是什么呢?赵匡胤出生的时候体有金光,三日不散,而且胞衣如菡萏,于是啊,这些都成了赵匡胤日后之所以伟大非凡的理由了,让您说说这赵匡胤可怜不可怜呢?这是多么严重的异形胎加新生儿黄疸呢,一连黄了三天还没好,还被人调侃了一千多年。
两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与社会变革
两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与社会变革两宋时期跨越了南北宋时期,大约为960年至1279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和科技的辉煌时期。
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和文化飞速进步,社会也经历了重大变革。
经济繁荣南宋是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
商业、手工业和农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建筑业、造船业、纺织业、陶瓷业等行业都达到了技术和艺术上的高峰。
宋朝开创了纸币制度,便于商业的发展。
南宋时期,商业贸易达到巅峰。
长江和汉水是南宋时期的交通大动脉,沿岸城市绵延起伏,人口众多,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商品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和工匠们不断创新,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利润。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商业活动更加频繁,商人也得到了更多的尊重。
商人们还创造了很多商标和品牌,这些品牌现在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科技进步南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史上一个巨大的革命时代。
在这一时期,人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南宋时期的科学家们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农学和医学等领域都有伟大成就。
南宋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在数学和科学上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其中,李冶的《天元术》和海鹏的《大衍历》等著作对整个数学和天文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宋时期的医学和药学也有很大的进步。
当时的医学家发现了大量的随身西药和草药,包括人蔘、党参、三七和黄芪等。
药物的种类和治疗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宋朝建立了专业的医院和药房,为病人提供了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文化繁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
它所涵盖的文艺范围广泛,包括诗歌、绘画、音乐、小说、戏剧、雕刻和建筑等。
许多具有创造力和才华的作家和艺术家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为人们带来无尽的精神享受。
唐宋八大家是两宋时期文学的代表。
他们常常用美妙的诗句和惊人的散文形式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他们持有的价值观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文学方面的创新也是大量的。
在此时期,词和曲、散文也日益繁荣,这样的作品幽默和娱乐性,它们也给人们留下了美好回忆。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新未来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新未来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1.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与诸侯在涿鹿的釜山合符契,即取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各自图腾的某一突出点组合共创了一个虚拟而又活现的、集万物于一身的、统一共识的图腾。
这反映了当时()A.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先民们的大局观和凝聚意识C.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D.形成了推选首领的禅让制度2. 楚汉之际,张良说刘邦:“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
”身为天子的刘邦把功臣封为诸侯,可谓“从人所愿”。
这有助于理解()A.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合理性B.刘邦的成功在于善于用人C.士阶层崛起影响现实政治D.汉初施政方针的重大调整3.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坞堡的部分记载。
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坞堡()C.是当时城市功能的异变表现D.奠定了门阀政治的经济基础4. 据史料记载,唐代“飞钱”的使用者一般都是从事茶、酒之类的官榷商人,使用的区域主要在江淮两浙一带,其次为蜀中地区和北方地区。
据此可知,飞钱()A.是政府规范商业的手段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差异D.促进了地域性商帮的崛起5. 元朝地方设有两个行御史台,成宗大德元年(1297)正式定名为“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和“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行台之下还设有按察司(后改为肃政廉访司),一司辖一道,亦以地理便宜划分。
这些机构的设置()A.使官员考核制度更趋严密B.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体制C.促成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D.杜绝了官僚的腐败和低效6. 乾隆二十八年(1763)朝廷编撰了《西域同文志》一书,内容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区的地名、山水名及准噶尔部、回部等各部上层人物名的解释。
每个词条用满、汉、蒙、藏、维、托忒蒙文6种文字对照,首列满文,次列汉文,并详注词义。
《西域同文志》的编撰()A.具有对传统学术文化的总结意义B.体现了清廷因地制宜的边疆政策C.明确了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D.彰显了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7. 1866年,清政府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持,派遣前襄陵知县斌椿携其子赴欧洲九国考察。
【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历史试卷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3.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4.表1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A.《宋史》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D.《宋史纪事本末》5.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6.表2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A.抵制了列强入侵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7.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
据此可知,当时波斯()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8.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
历史随笔:正说历朝十大冤案-庄廷鑨明史案(一)
历史随笔:正说历朝十大冤案-庄廷鑨明史案(一)前言对于历史积淀的沉思,往往由士人们去完成。
数千年,历史记载的只是能够发出声音者的行迹。
民众们只能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重复一天天的日子,而后逐渐老去。
他们并非没有精神生活,也并非没有声音,只是他们不能将声音传递出来。
衣食之外,他们并不缺少与王侯将相们同样的生活情趣与精神寄养。
中国建筑、音乐、美术、医学等等往往是由他们创造。
这足可证明庞大民众的才智与力量。
民众或许对为王侯将相热捧的诗词歌赋并不感兴趣,尽管这些文学作品成为我们研究整个中国古代文学轨迹和体现中华民族精华的宝贵财富。
他们仅仅对身前或当世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饱含热衷,与三五老友评头论足,唾沫四溅。
他们所与生俱来的真善美情怀,让他们对历史事件中的冤案更是情有独钟,与之扼腕顿足,与之热泪滂沱。
他们在不自然中又加入了他们的想象和发挥,增添了诸多情节,让坏人更为凶狠阴毒,让好人更加娇小可怜,这些冤案从而更具有震人心魄的力量。
他们的愿望也从中得到了满足。
世世代代走下,原来的冤案已经面目全非,就如蚕茧,愈见增厚。
后人如果想知道当时的原貌,就必须从卷帙浩繁的史料中剥茧抽丝,去伪存真,方能得到真正的史实。
笔者无意于考据,也无意于哗众,不过有意将存在于世代间、引得无数热泪的冤案择其一二,尽量抹去被世代民众附加的虚幻、煽情、光环或者中伤,还原其原貌,让后人免去难睹真面的疑惑或焦虑。
对于具体选择哪些述说,在没有得到方家指正之前,只能信马由缰,以十为满,择愚以为当可一说者说之。
自冤案发生起,历数百、上千甚至更久,众口纷纷,原始史料汗牛,史家著述充栋,笔者重复鉴借自不能免,还期方家批教。
尤需说明的是,在浅阅读弥漫网络的时候,可能所有的深邃都不被欢迎,但我们依然相信民众依然期待深重的东西。
庄廷鑨明史案一部史书的编修,竟引出一场骇人听闻的血腥大狱;一个欺世盗名、沽名钓誉的庸碌之辈,竟带来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血光之灾;一个卑鄙歹毒的无耻小人,竟从中得到飞黄腾达的机缘。
第六讲 宋元时期 基础知识汇编-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统编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汇编第六讲宋元时期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年----1279年)纲要上1.P49政治:●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选一P5、6 P31 P46分散机构权力作用P100基层管理与救济抑制武将势力●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和辽三冗两积北宋和西夏局面形成+选一P61●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富国、强兵)+选一P23作用失败原因南宋: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宋高宗)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币”。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长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P60经济:农业;农业发展成就突出。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还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一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加选一P93赋役P98户籍●手工业: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选二P21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汉代开始)作燃料。
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文明大倒退的三国
2000 占全 数 十 之 一 ,吏 3 ,0 ,后 宫 3 ,0 , 2 00 5 00 魏 , ,0 。 平蜀 时 , ,6 ,2 , 44 28 1 户 634 3 口, ,3 ,8 。
三 国合计 约得 , , ,7 ,2 , 7 6 2 8 1 ” 户 1 4 3 4 3 口, ,7 ,8 。 钱 穆说 ,就 全史 ( 中 国全 部历 史 ) 言 , 口 “ 指 而 户
莫少于是时。大体当盛汉南 阳、 汝南两郡之数。 三 国晚 季如此 , 其大乱 方炽 时可 想 。” 曹操 在一 首 题名 《 里 》 蒿 的诗 中 , 写 了 当 描 时中原一 带 的悲惨景 象 :白骨露 于野 ,千里无 “ 鸡 呜 。生 民百 遗一 , 之断人 肠 。 ” 念 历史 上不 止一次 出现过 野 蛮灭绝 文 明 的大 倒退 , 董卓 迁都 长安 而焚洛 阳 , 是非 常典 型 的 就
一
3 — 8
人社科学们拥有生杀予夺 之权力 ,其作威作福之 能 量 , 敛 金 银 之轻 易 , 是绝 对 不 会 客 气 、 聚 那 不 会谦 让 的 。 每个人的灵魂最隐私处 , 总是存在着善和 恶 的碰撞 , 至交战 。 甚 善控 制得 住恶 , 成为一 能 个正常的社会人 ; 善若约束不住恶 , 必定如癌 细胞 扩 散那样 , 愈演 愈烈 。而社 会 不 能抑 制恶 病毒的蔓延 , 个别人的恶 自然要发展为集团性 的恶 , 而集 团性 的恶 又被低 智商 、 低素 养 、 低理 性 的痞 子先 锋操 控 , 然便 是 一场 不 可收 拾 的 必 人 间悲剧 。 人类 最 大 的恶行 , 过于 屠杀 。在 中国有 莫 记 载 的历史 上 , 国与 国问 的彼 此 残 杀 , 更 有 但 多 的是 一个 国家 之 内 ,这 个集 团 与那 个集 团 、 这 个 党派 与那个 党派 、 支军 队 和那 支军 队的 这 自相 残杀 ,而 以这一 类 的 内讧 而 大 开杀戒 者 , 更 加血 风腥雨 , 残酷 可怕 。 治者杀 臣下 , 叛 统 反 者杀皇上 , 压起义 , 镇 必杀 无 遗 , 平 官 府 , 荡 定 斩 草 除根 。 乃至 于王子 后妃 , 内宫外 府 的互杀 , 军 阀诸 侯 , 臣武将 的 内战 , 是 人 头滚滚 , 文 更 血 染 残 阳 , 了一 片天 昏地 暗 的杀 场 。当事 者 株 成 连 九族 , 一幸 免外 , 辜者波 及 所 至 , 无 无 丧命 刀 下 , 些 杀人 魔 王 , 红 了 眼 , 问青 红 皂 白 , 那 杀 不 祸殃黎庶 , 像割庄稼地杀将过去 , 血流飘杵 , 尸 骸 遍野 , 也是 常见 的事情 。
中国王朝兴替歌
中国王朝兴替歌文/吉海昌与时俱进人类生,华夏始祖炎黄尊。
尧舜禅让传美谈,大禹治水战洪荒。
文明进步生私产,开国建夏启称王。
“时日何丧”终须丧,独夫民贼夏桀亡。
成汤建商称贤治,盘庚迁都兴殷商。
纣王昏淫民涂炭,武王伐纣周翦商。
分封诸候酬亲贵,阡陌井田尚农耕。
幽王烽火戏诸候,平王迁都西周亡。
春秋战国界东周,三家分晋周室衰。
春秋五霸井田废,战国七雄铁器生。
百家争鸣儒法道,合纵连横显苏张。
千古一帝秦始皇,建郡设县谱新章。
车同轨,书同文,阿房宫高长城长。
徭役繁重秦法苛,众叛亲离二世亡。
陈吴揭竿称首义,逐鹿中原有刘项。
楚汉相争势逆转,刘邦建国西汉生。
休养生息文景治,雄才大略汉武皇。
罢黜百家独尊儒,安北通西扩四疆。
王莽篡位建新朝,众叛亲离短命皇。
光武刘秀建东汉,新都新京在洛阳。
宦官专权董卓乱,黄巾起义雪加霜。
献帝献出传国玺,三国揭开新篇章。
魏蜀吴,曹刘孙,群英璀璨风云榜。
大江东去浪淘尽,西晋司马又一章。
八王之乱亡西晋,东晋立国在建康。
积习难改国势弱,淝水之战返回光。
南朝宋齐梁陈替,民族融合在北方。
匈奴鲜卑羌氏羯,一十六国相更迭。
拓跋魏,分西东,魏孝文帝树新风。
北朝释家佛学兴,儒释道学三教鼎敦煌莫高飞天美,云岗龙门石雕新。
灭北周,征南陈,南北重新归一统。
励精图治隋文帝,除旧布新政局定。
只悔立储受蒙骗,错把伪善当贤人。
骄奢淫逸露本性,隋炀侈靡民膏尽。
建东都,开运河,二伐高丽失民心。
瓦岗翟让义军起,太原李渊烽烟升。
隋炀命丧扬州地,李渊长安称唐帝。
天纵英才李世民,文治武功铸辉煌。
兴科举,纳善言,安定北方睦西方。
西北开拓丝绸路,扶桑使者屡遣唐。
玄奘天竺取佛经,文成公主进西藏。
空前文明现长安,贞观之治美名扬。
唯一女皇武则天,巾帼不让须眉男。
风流倜傥李隆基,开元盛世有伟绩。
“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唐运衰。
黄巢起义唐式微,朱温叛变唐朝灭。
五代十国走马灯,陈桥兵变赵宋建。
吸取教训削藩镇,太祖杯酒释兵权。
内部稳定隐患除,曹彬潘美下江南。
宋代变法对中国历史后半段的积极影响
宋代变法对中国历史后半段的积极影响处于农业大国链条上的宋代,有着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除此之外已经有了城市、货币、商业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而雇佣劳动、商业信用、合伙集资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显现,而王安石变法正是这这多新兴元素再现和生长的土壤,其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
王安石坚持改革的信念、“三不足”精神,以及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变法精神都是留给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遗产,本文引用历史文献等史料对其变法的积极影响进行再探讨和研究,并加以总结。
标签:宋代变法后世积极影响北宋初制定了“不立田制”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放任地主阶级兼并土地,允许土地买卖,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北宋社会矛盾的根源;三冗两积又加剧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苛重的赋役和内忧外患使宋王朝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并在对辽、夏战争中一再失利;澶渊之盟后,又要缴纳大量岁币,民族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彼次激荡,使宋王朝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一、宋朝变法的开端一庆历新政及其作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与富弼等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
“庆厉新政”这是一个由中小地主阶居代表人物所进行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在北宋“变法”史上有着的重大意义,它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也是王安石变法的基石。
新政实施措施中触犯了贵族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庆历新政”成为“王安石变法”的一次有价值的演习。
二、宋朝变法的高潮——熙宁变法及其影响庆历改革失败后,土地兼并更为严重,冗兵资费更是加倍,社会矛盾也未缓和,民族矛盾又十分尖锐,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终于掀起一次更大规模的变法运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下列是四位同学扮演“印度等级制度”课本剧的对话。
甲同学:我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乙同学:我虽不是处于独尊地位,但我掌握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
丙同学:我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没有政治权利,必须纳税形式供养第一、二等级。
丁同学:我是被征服者,因贫困破产失去土地,从事低贱的职业。
据此判断,哪位扮演者属于吠舍等级( ) [单选题]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正确答案)D.丙同学2、“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西欧( ) [单选题] *A.封建生产关系不断发展B.市民阶级已经逐渐形成C.资本主义萌芽逐渐产生(正确答案)D.封建庄园经济完全解体3、66.在古代城市里,人们合法地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摆摊,不分昼夜出售沙糖菉豆、水晶皂儿、黄冷团子等冰凉美食。
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单选题] *A.汉朝长安B.隋朝洛阳C.明朝北京D.宋朝东京(正确答案)4、在不过8个月的时间里,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
这叙述的是()?[单选题] *A. 五四运动的发展B. 北伐的胜利进军(正确答案)C. 工农运动的高涨D. 北洋政府的覆灭5、康熙帝不仅是“康乾盛世”的开拓者,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通过平定地方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我国辽阔的疆域版图在清朝前期基本奠定。
下列属于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有①设置台湾府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雅克萨战役④设置驻藏大臣()[单选题] *A.①②③(正确答案)B.②③④C.②③D.③④6、65.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大宋之变每一节的解说
大宋之变每一节的解说
大宋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重要政治
变革。
这一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
远影响。
接下来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大宋之变的每一节进行解说。
首先,大宋之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当时北方辽、金
等民族不断侵扰,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导致了政权的不稳定。
在
这种情况下,北宋政权逐渐衰弱,最终在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变,
导致了北宋政权的崩溃。
这一时期被称为“大宋之变”的第一节,
是北宋政权的覆灭。
其次,大宋之变的第二节发生在南宋建立后的政治斗争和改革中。
南宋政权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后,逐渐稳定下来,开始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
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改革被视为“大
宋之变”的第二节,对南宋政权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者,大宋之变的第三节可以追溯到南宋后期,当时南宋政权
再次面临来自蒙古的威胁,最终在1279年发生了临安之战,南宋政
权被蒙古军队所灭。
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战争被视为“大宋之变”的第三节,标志着南宋政权的结束。
综上所述,大宋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历了北宋政权的覆灭、南宋政权的建立和灭亡。
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通过对大宋之变每一节的解说,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历史课件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3
3.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1)宋朝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 税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 代更为松弛。 4.金元时期的社会变化 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社会变化出现了一定 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重点研习
宋朝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蜀人以铁钱重,不便贸易,始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 户主其事,诸豪富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押 字:签字),各自隐秘题号,朱黑间错,以为私记,填贯(贯:货币单位,一千钱为一 贯)不限多少,收入人户见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行用:使用),动及万百 贯。……其后富人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寇瑊守蜀,乞禁之。转运 使薛田议废交子,则贸易不便,请置交子务于益州。
——[宋]朱彧《萍洲可谈》
【思考探究】 (3)根据材料四,概括宋朝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提示:特征:海外贸易发达,中外交流频繁。指南针得到应用;设有蕃坊,外国 商人在华居住,设有相关官员管理蕃坊事务。原因:宋朝商品经济发达,手 工业技术高超;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 绸之路”发达;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造船技术的提 高,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技术的进步。 【素养解读】 材料说明宋朝船舶有大有小,都进行着繁忙的对外贸易;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设置专门的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印刷业 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 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三、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 (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 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 大运河 ,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 海运航线。 2.影响 (1)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 文化 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 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 (2)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6)
王安石理财的关键是“抑豪强”,实现国家对经济、财政的全面控制。 这一点深得宋神宗支持,其强力支持是王安石变法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 键。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改革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 维艰,趋向失败。
——熊光慈《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得失管窥》
叁 王安石变法
叁 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3)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4)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定,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1021——1086
取士 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的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 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原则
叁 王安石变法
4、评价: (1)性质:是一场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变法改革运动。 (2)进步性:
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 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肆 南宋的偏安
和议
材料1:高宗当然不可能将岳飞释放,
因为第一,他怕和议没法坚持下去;第 绍兴 二,释放岳飞意味着当初的兴狱即为有 和议
意制造的冤狱……第三,他怕岳飞怀恨
在心,留下后患。
隆兴
和议
材料2:从深层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
时间
内容
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
1141年
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 金 朝 缴 纳 白 银 25 万 两 、 绢 25 万
元灭南宋及对杭州的影响
元灭南宋及对杭州的影响自公元589年杭州建州以后,历经隋、唐、吴越国和北宋,五百余年间,人口繁衍,田畴加辟,社会经济和文化逐渐获得发展。
吴越国建都于斯,使杭州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此后,经历一二百年时间的太平岁月,到了北宋中期,杭州便超越扬州、建康(江苏南京)、益州(四川成都)等唐时的大都市,一跃而成为“东南第一州”。
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杭州前受方腊起义的影响,后受陈通兵变的破坏,接着又遭到南下金兵的蹂躏,一度陷入萧条。
但是,随着南宋定都临安(杭州)以后,迅速恢复了生气,仅过了短短的二十年余时间,迁入杭州的人口就“数倍土著”,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里商业兴盛,人文荟萃,风景秀丽,集中了全国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各类能工巧匠、富商巨贾。
一百五十年间,杭州不仅进入到了它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但是,公元1276年元军占领杭州以后,随着三宫北迁和南宋的灭亡,杭州的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宫殿被毁,富室逃散,人才外流,昔日有“销金锅儿”之称的杭州,转向萧条。
虽然元军是和平入城,对城市的破坏甚微,更无杀戮之事发生,但入元以后的杭州,毕竟今非昔比。
为此,本文拟对元灭南宋对杭州的影响作些论述,不当之处,祈请大家指正。
由于元军统帅伯颜的周密部署,元军在占领临安时,真正做到了“农不释耒,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秋毫弗惊”。
元世祖要伯颜学习北宋初年下江南的统帅曹彬,实际上伯颜做得比曹彬要好得多。
大约南宋灭亡后十年左右,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杭州,他对杭州的繁华和美丽赞叹备至,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元代杭州繁荣的证明,这种看法显然不够科学,但元左丞相伯颜在攻占杭州时,对它作了精心保护,使城市免遭战火破坏,百万生灵免遭涂炭,确实有惠于杭州百姓。
为此,元军占领临安城当月,人们就在杭州官署竖立了一块“丞相伯颜公勋德碑”,以行表彰。
元仁宗至大四年(1311)二月,又在杭州原南宋武学故基、武成王庙之东,建立伯颜祠,“仍给田以供祀事”。
中华民族生死观
第一节中土生死观概观和世界各民族的先祖一样,华夏民族的远祖,从有遗迹可考的一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开始,便有了死而不亡的观念和相应的葬礼。
到氏族公社制时期,形成了崇拜祭祀英雄祖先魂神的制度和“家为巫史”的风俗。
奴隶制产生后,鬼神观念进一步清晰,由人为宗教规范化被统治者利用作统御人民的工具。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谓殷商统治者把率领民众敬事鬼神置于礼治(伦理教化)之先。
人死为鬼神,是当时社会人士无容置疑的一致观念。
鬼,据《尔雅》解释,是“归”即回老家的意思,意谓入死后灵魂的归宿。
英雄人物和统治者的鬼,被称为“神”、“神明”,意谓有不可见而奇妙难测的作用。
《礼记·郊特生》曰:“气也者,神之盛;魂也者,鬼之盛。
”《左传》昭公二十年记郑子产之言曰:“用物精者,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说神、神明是精气强盛的人的鬼魂,一般人死后为鬼。
或说神为阳,鬼后阴。
鬼神的住处,或说“魂气归于天”,或说鬼住地下、冢墓中,人死为鬼神的观念及建筑于此种观念的祭祖习俗,长期以来基本上被华夏社会的全体成员所接受,至今在农村尚普遍遗存。
这种人死为鬼神的观念,成为佛教轮回说被中土人士广泛接受的基础。
从西周开始,随生产和文化的发达,形成了以人为本、鬼神为次的思想和制度。
《礼记·表记》:“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统治者改变了殷商首重敬事鬼神的制度,将伦理教化及调节人际关系的“礼制”等人事置于首位,将华夏人士的思路导向现实生活的人事,逐渐形成了华夏民族现世主义的人生态度和政治伦理为中心的文化形态。
至人智大开、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同一时期印度思想界诸家多以个人解脱的宗教性追求为旨不同,中国的诸子百家,虽然也还承袭自古相传的鬼神观念和祭祀制度,但对此类问题多存而不论,对人死后生前的问题无多考虑,其思考的着眼点,都在于现实社会的政治和伦理教化,及以政治、伦理教化、个人修养为一体的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亡之后中华文明的十二大逆转
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
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那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要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
这么重大的问题当然不适宜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不过如果要找出最深刻的历史远因,那便是——“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之后被中断了,历史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倒退。
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提并论。
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
”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
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
”
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
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不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呢?请允许我先引用周良霄《元代史》序文中的一段话:宋亡之后,元王朝统一中国,并在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某些落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
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
……明代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承袭元朝,而元朝的这一套制度则是蒙古与金制的拼凑。
从严格的角度讲,以北宋为代表的中原汉族王朝的政治制度,到南宋灭亡,即陷于中断。
”
元王朝从草原带入的制度及其影响,深刻地重塑了宋后中国的历史。
择其大者,介绍如下——
一、“家产制”的回潮
本来宋人已有“天下为公”的政治自觉,就如一位宋臣告诉宋高宗:“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天下非君主私有,而为天下人共有。
而来自草原的统治者则将他们所征服的土地、人口与财富都当成“黄金家族”的私产,推行中世纪式的“投下分封制”,“投下户”即是草原贵族的属民,有如魏晋—隋唐时代门阀世族的部曲农奴。
二、“家臣制”的兴起
宋人相信君臣之间乃是一种公共关系:“君虽得以令臣,而不可违于理而妄作;臣虽所以共君,而不可贰于道而曲从”。
君臣之间,“各有职业,不可相侵”。
入元之后,这种公共
性的君臣关系被私人性的主奴关系代替,臣成了君之奴仆,许多大臣甚至需要入宫服役。
在主奴关系下,君对于臣,当然也是生杀予夺,想廷杖就廷杖,就如惩罚自己的奴隶,一位明朝的观察者说:“三代以下待臣之礼,至胜国(元朝)极轻。
”
三、“诸色户计”的诞生
我们知道,宋代实行募兵制,人民已基本上不用服兵役,劳役亦不多见,差役也开始折钱结算。
入元之后,征服者却按草原旧制,推行全民当差服役的“诸色户计”制度:将全体居民按职业划为民户、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医户、乐户等等,职业一经划定,即不许更易,世代相承,并承担相应的赋役。
四、“驱口制”的出现
宋朝基本上已废除了奴隶制,但元朝征服者又从草原带入“驱口”制度,使奴隶制死灰复燃。
所谓“驱口”,意为“供驱使的人口”,即在战争中被俘虏之后、被征服者强迫为奴﹑供人驱使的人口。
元朝的宫廷、贵族、官府都占有大批“驱口”,他们都是人身依附于官方或贵族私人的奴隶。
五、“匠籍制”的推行
宋朝的官营手工业多实行“和雇制”与“差雇制”,“和雇”是指从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工匠,作为雇主的政府与工匠是平等且自由结合的雇佣关系;“差雇”则带有强调征调性
质,但政府还是需要按市场价向工匠支付工值。
元朝却将全国工匠编入匠籍,强制他们以无偿服役的方式到官营手工场劳动。
六、“路引制”的恢复
汉唐时,人民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先向官方申请通行证,叫做“过所”。
宋人则拥有迁徙之自由,不再需要什么“过所”。
但元朝又实行“路引制”来限制人口的流动性,元会典中有一项立法,叫做“路人验引放行”:“凡行路之人,先于见住处司县官司具状召保,给公凭,方许他处勾当。
……经过关津渡口,验此放行,经司县呈押;如无司县,于尉司或巡检呈押;无公引者,并不得安下。
遇宿止,店户亦验引,明附店历。
……违者,止理见发之家,笞二十七下。
”商民出门远行、投宿,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文引”,类似于介绍信,才准许放行、住店。
七、“籍没制”的泛滥
籍没,即官府将罪犯的家属、奴婢、财产没收入官。
秦汉时,籍没制颇盛,但至宋代时,籍没的刑罚已经很少适用,并严格控制适用,如宋孝宗的一项立法规定:“自今如有依法合行籍没财产人,并须具情犯申提刑司审覆,得报,方许籍没。
仍令本司常切觉察,如有违庆,按勃以闻,许人户越诉。
”入元后,籍没制度又泛滥起来,如忽必烈的一道诏书
说:“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论诛之,且没其家。
”这当然是财产权观念发生退化的体现。
八、肉刑与酷刑的制度化
自汉文帝废除肉刑之后,黥(刺面)、劓(割鼻)、刖(斩足)、宫(割势)等肉刑已基本上不用,宋代承五代之旧,保留刺面之刑,但劓、刖、宫一直不敢恢复。
元朝则将肉刑入律,如“盗牛马者劓”。
陵迟等惨烈的酷刑,在宋代只是法外刑,极少应用,在元朝则正式编入法典,代替绞刑成为元代死刑的两种执行方式之一,陵迟开始泛滥化,致使中国法制出现野蛮化的趋势。
九、“人殉制”的死灰复燃
人殉作为一种远古的野蛮蒙昧风俗,在汉代以来的中原王朝已经基本消失,只有零星的自愿殉葬。
北方的契丹、女真等草原部族还存在着人殉之俗,这应该是社会未完全开化的体现。
元朝贵族是否保留人殉,史无记载,但元廷鼓励民间殉葬行为则是毫无疑义的,《元史》载:“大同李文实妻齐氏、河南阎遂妻杨氏、大都潘居敬妻陈氏、王成妻高氏以志节,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缢殉葬,并旌其门。
”在这一恶俗中成长的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即恢复人殉之制。
十、“海禁”的设立
中国的“海禁”之设,也是始于元朝。
元廷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却先后实行过四次“海禁”,“海禁”期间,商民不准出海贸易:“禁私贩海者,拘其先所蓄宝货,官买之。
匿者,许告,没其财,半给告者”;海外商贸只能由官府出资的“官本船”垄断。
这一点,跟宋朝鼓励和保护民间商船出海贸易大不一样。
十一、“宵禁”的重现
宋代之前的城市有“宵禁”之制,宋朝时“宵禁”制瓦解,出现了繁华的夜市。
但元代又恢复了“宵禁”,入夜之后,禁钟响起,即不准居民出行、饮宴、点灯,“看守之人,巡行街市,视察禁时以后,是否尚有灯火,如有某家灯火未熄,则留符记于门,翌晨传屋主于法官所讯之,若无词可藉,则处罚。
若在夜间禁时以后,有人行街中,则加以拘捕,翌晨送至法庭”。
十二、治理体系的粗鄙化
元廷君臣的文化层次跟宋人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导致元人无法继承宋朝发达而繁密的治理体系,比如在法制领域,诚如民国法学学者徐道邻先生所指出:“元人入主中原只后,宋朝优良的司法制度,大被破坏,他们取消了大理寺,取消了律学,取消了刑法考试,取消了鞠谳分司和翻异移勘的制度。
”粗鄙治理体系的特点是税率超低,政府只能维持最简陋的形态,用孟子的话说,这叫做“貉道”;以现代的眼光
审视,那种简陋的政府根本无法在历史转型期组织社会与经济的革新。
可以看出来,元朝征服者从草原带入的制度具有明显的中世纪色彩,它们的推行,意味着“唐宋变革”开启的近代化方向发生了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