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牧童之歌》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牧童之歌》教案课型:以唱歌课为主的综合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牧童放牧时愉快的心情,能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读准八分附点节奏,唱好连续附点音符的节奏,能基本连贯的唱会歌谱。

3、欣赏《牧童短笛》理解不同地域牧童的生活,激发学生歌唱自然,歌唱生活,歌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牧童之歌》,体验不同地区牧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连续附点音符节奏。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了一定的基础,能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也比较喜欢直观的教学手段,本课我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迷人的画面、动听的旋律、热情的舞蹈,让学生在不断感受音乐文化的氛围中掌握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积淀音乐情感,进而准确动情地学唱、表演歌曲。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铃鼓五、设计理念《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所以本课以欣赏新疆牧民生活短片做铺垫,让学生对牧民生活有感性的认识,再以模仿马蹄声,乐器伴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扎实的学好歌曲,背唱歌曲。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1、播放新疆风光图片,背景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6. 全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歌词,识谱,填词唱歌曲,感情处理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对每一次演唱提出具体而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能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和优美的声音唱歌曲,感受音乐的美。

]7. 歌表演请几名同学用铃鼓来伴奏。

(其余同学唱歌曲)[设计意图:用新疆常用的乐器手鼓伴奏,感受音乐热情愉快的氛围,学生演唱和伴奏合作,使教学达到高潮](四)拓展欣赏钢琴独奏《牧童短笛》1、欣赏《牧童短笛》(播放视频,老师做简单的讲解提示)2、生谈谈听了歌曲后的感受。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 反思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文档资料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 反思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文档资料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牧童之歌》,表现出小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的草原上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2.通过学唱歌曲《牧童之歌》,能用不同的形式参与表演活动,表现歌曲。

3.初步感受新疆,加深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1.谈话导入:师:欢迎同学们来到愉快的音乐课堂。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9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许多迷人的风光。

但是,我觉得最美的还是位于我国西北部的新疆,现在同学们就跟老师一起去新疆看一看吧。

2.播放视频,欣赏新疆风光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新疆美吗?新疆真是风景如画呀!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美不胜收。

看着眼前的美景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大声地赞美起来!在新疆人们表示赞美会用一个词:亚克西,让我们竖起大拇指学着新疆人来夸一夸:新疆的风景,亚克西!二、节奏练习1.师:来到新疆后,有一个地方是游客们一定会去的,那就是美丽的天山牧区。

(图片展示:天山美景)师:嘘!你听!草原上传来了什么声音呀?(播放音频:马蹄声)师:原来是小牧童骑着马儿来接我们来了。

2.师:谁可以来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呢?生尝试模仿马蹄声。

师;下面老师想用双响筒来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请大家仔细听。

(老师敲打节奏,学生听后拍掌打出节奏)2/4 x x x x︱x x x x︱2/4 x.x x.x︱x.x x.x︱3.师:小牧童和马儿被天山美景所迷住了,听,马蹄声有什么变化?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准确的拍打出这条节奏吗?出示:2/4 x x x.x︱x x x.x︱x x x.x︱x x x.x︱生:数拍子、跺脚……4.师:你能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牧童骑马奔驰的样子吗?生尝试模仿骑马动作师带领学生在节奏中练习骑马动作。

加深学生对节奏的掌握。

5.师:如果我们能加上音乐旋律就更好了。

《牧童之歌》教案

《牧童之歌》教案

《牧童之歌》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牧童之歌》,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感受牧童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牧童之歌》,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等。

1.3 教学目标学生能熟练地演唱《牧童之歌》,理解歌曲的意义,感受牧童生活的快乐。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歌曲《牧童之歌》的旋律、节奏、歌词记忆。

2.2 教学难点歌曲中特殊的音阶、节奏表现形式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音乐教材、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3.2 教学环境宽敞的音乐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播放《牧童之歌》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4.2 新课教授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歌词。

4.3 实践练习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4.4 巩固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5.2 演唱评价通过演唱测试,评价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牧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2 活动内容分组进行创作,每组选择一个牧童的生活场景,用歌曲、舞蹈、戏剧等形式表现出来。

6.3 活动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牧童的生活场景。

(2)各组进行创作,可以运用歌曲、舞蹈、戏剧等形式。

(3)各组展示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第七章:课堂小结7.1 小结内容7.2 小结步骤(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八章:作业布置8.1 作业内容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牧童之歌》,并练习演唱。

8.2 作业要求(1)熟练掌握歌曲歌词和旋律。

牧童之歌教案

牧童之歌教案

牧童之歌教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中国经典民歌,出自江苏上海一带,曲调
优美动听,歌词朴实感人。

本教案主要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爱国
情怀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牧童之歌》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2.能够正确朗读歌词,理解歌词意义;
3.能够朗读整首歌曲,并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与韵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1.《牧童之歌》歌曲录音;
2.黑板、粉笔;
3.相关的图片资料,如农场、牧童、草原等;
4.小组合作练习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5分钟)
老师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些图片与《牧童之歌》有什么关系?”随后,教师简要介绍《牧
童之歌》的故事背景。

2.歌词朗读(10分钟)
教师播放《牧童之歌》歌曲录音,学生一起跟随录音朗读歌词。

然后,教师逐句解读歌词中的生词和词组,确保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3.歌曲学唱(20分钟)
教师将歌词分段,分段教唱,并让学生模仿。

通过多次重复,
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与韵律。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小组合作练习(20分钟)。

牧童之歌教案

牧童之歌教案

牧童之歌教案教案:《牧童之歌》导入活动教学内容:音乐时间:30分钟目标:学习并表演《牧童之歌》教学步骤:一、引导导入(5分钟)1. 导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音乐作品《牧童之歌》。

2. 导师播放《牧童之歌》的录音,让学生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导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首歌的音乐风格是什么?”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导师将歌词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读一读。

2. 导师边弹奏钢琴边唱歌,让学生们跟随节奏一起唱歌。

3. 导师分组让学生们小组合唱《牧童之歌》。

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唱主歌,有的负责唱副歌。

三、集体演唱(10分钟)1. 导师让学生们根据分组合唱的情况,小组之间轮流演唱《牧童之歌》。

2. 导师教学生们如何用合适的音量和节奏演唱歌曲。

3. 导师鼓励学生们展示个人才华,可以在副歌部分加入一些巧妙的声音和动作,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四、总结(5分钟)1. 导师询问学生们,对于《牧童之歌》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想要表达的看法。

2. 导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音乐不仅要培养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要学会表演和合作。

3. 导师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多听音乐、学唱歌曲,并告诉他们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下一个音乐作品。

导入活动:导师可以播放一段《牧童之歌》的录音,引导学生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学习歌曲:导师将歌词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读一读,然后边弹奏钢琴边唱歌,让学生们跟随节奏一起唱歌。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并强化对歌词的理解。

集体演唱:导师可以分组让学生们小组合唱《牧童之歌》,让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唱主歌,有的负责唱副歌。

然后让小组轮流演唱,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演唱技巧。

总结:导师可以询问学生们对于《牧童之歌》的看法和问题,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4.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牧童之歌》的歌词与旋律,能够正确演唱。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与节奏,以及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牧童之歌》的旋律、歌词及相关图片。

2. 教学设备:音响、钢琴、歌谱。

3. 教学用具: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牧童之歌》的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纠正发音与音准。

3. 学习旋律: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音高与节奏的准确性。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演唱姿势与呼吸方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与呼吸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6. 完整演唱:学生集体演唱《牧童之歌》,教师点评并指导。

7. 音乐活动:学生用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牧童之歌》,歌词和旋律准确无误。

3. 学生能够通过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出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牧童之歌》,并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如碗、筷子等)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 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演唱视频,第二天在课堂上分享。

八、课程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一起欣赏学生的演唱和打击乐器表演。

2. 组织一次班级音乐会,让学生们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

3. 开展音乐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篇一: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案】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歌》。

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教材分析:《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

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

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

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x x x. x| x x x. 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二、歌曲教学《牧童之歌》1.你能为这首歌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吗?2.出示课题《牧童之歌》3. 欣赏天山美景(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三、节奏练习1.解决节奏难点。

2.初听音乐,跟随音乐合奏。

3.对比节奏。

(1)出示,马蹄和x x x.x| x x x.x节奏型。

(马蹄发生了什么变化?)(2)师:老师告诉你这个就是八分附点音符,用手势提示并弹舌练习。

师:第三x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

附点前的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要唱的短一些。

4.完整拍出歌曲的节奏型。

三、学唱歌曲1.复听歌曲。

2.出示歌谱。

(1)按节奏读词。

(2)用“啦啦啦”模唱歌曲旋律。

(3)对比八分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演唱区别。

四、歌曲表现1.舞蹈创作与表现过渡句:如此美丽的新疆大草原,如此可爱的小牧童,我们单单以歌声来表现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牧童之歌》 ︳人音版 (五线谱)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牧童之歌》 ︳人音版 (五线谱)

《牧童之歌》教案《牧童之歌》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之歌》教学目标:1、饶有兴趣的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生活,感受哈萨克族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草原下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2、通过欣赏《牧童短笛》,理解不同地域牧童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完整地演唱《牧童之歌》,体会牧童放牧时欢快愉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牧童之歌》。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创设情景,感受生活。

师表演新疆舞导入图片展示,感受新疆文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新疆风土人情的图片,背景音乐《牧童之歌》)二、节奏练习,解决重难点。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找一找马蹄声的不同,重点关注附点节奏。

)三、朗读歌词(多媒体展示歌词)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骑上骏马扬起鞭儿,赶上牛羊下河滩。

师:请你们来读一读。

四、歌曲教学师:如此美丽的意境怎能没有音乐的相伴呢?1、播放《牧童之歌》,听的同时思考音乐的旋律和速度。

2、学唱歌曲。

用“啦”来哼唱歌曲旋律。

然后跟琴学唱。

(直接教唱的模式可以让孩子养成认真听的习惯,多听、多模唱才能更好地提高音准能力。

必要时可以适当唱谱,帮助纠正音高。

)3、完整演唱。

(规范换气点,做好歌唱准备。

)4、歌曲处理与表演。

(1)启发学生自主地处理歌曲:怎样体现牧童欢快的心情?(学生讨论)(2)加上律动,既能体现情绪,又能帮助演唱。

五、拓展欣赏《牧童短笛》1、初听音乐,感受歌曲旋律。

(多媒体播放《牧童短笛》)师:小牧童骑在牛背上,笛声悠扬动人,神情怡人自得,在田野间嬉戏玩耍,反映了江南音乐柔美、婉转的特点。

2、复听音乐,说说歌曲分为几部分。

师总结三个部分的旋律特点。

六、课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同时也呼吁大家都来爱护我们的草原。

课后搜集一些各地的牧歌听一听,感受不同地域的风格,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再次唱响《牧童之歌》,离开教室。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案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案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歌》。

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教材分析:《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

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

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

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x x x. x| x x x. 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二、歌曲教学《牧童之歌》1.你能为这首歌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吗?2.出示课题《牧童之歌》3. 欣赏天山美景(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三、节奏练习1.解决节奏难点。

2.初听音乐,跟随音乐合奏。

3.对比节奏。

(1)出示,马蹄和x x x.x| x x x.x节奏型。

(马蹄发生了什么变化?)(2)师:老师告诉你这个就是八分附点音符,用手势提示并弹舌练习。

师:第三X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

附点前的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要唱的短一些。

4.完整拍出歌曲的节奏型。

三、学唱歌曲1.复听歌曲。

2.出示歌谱。

(1)按节奏读词。

(2)用“啦啦啦”模唱歌曲旋律。

(3)对比八分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演唱区别。

四、歌曲表现1.舞蹈创作与表现过渡句:如此美丽的新疆大草原,如此可爱的小牧童,我们单单以歌声来表现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

那么就请你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些富有新意的动作。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设计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设计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设计《牧童之歌》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儿童歌曲,表现了牧童对家乡的真挚、热爱的情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课《牧童之歌》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牧童之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的生活。

2、能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活动。

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

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牧童之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生活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听音乐拍手进入教室(图片展示美丽的草原)2、师:欢迎同学们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画,你们看画中画的是什么?生:我看到了大草原……师:对,有一位小牧童说要带我们去领略一下大草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你们想去吗?二、歌曲教学1、播放《牧童之歌》,师:那可要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仔细了!这个美丽的草原在什么地方?1)学生回答:天山2)介绍天山师:天山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它蜿蜒起伏,重峦叠嶂,气势磅礴,仪态万千,那似水晶的雪岭冰崖,晶莹剔透。

山顶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它处于海拔1910米的天山博格达峰山腰,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

湖面呈半月形,湖水清澈,晶莹如玉。

近距离的观察天池水,真的是清澈透底,从不同的角度和远近看,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的绿、有的蓝。

天山的雪融化成为甘甜的水流向山下的草原,抚育了草原上的牧民。

草原一望无际,牛儿、羊儿在快乐的奔跑着。

(在《牧童之歌》伴奏乐中,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2、听范唱师:小牧童的生活环境是多么令人向往呀,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让我们跟随着小牧童一起去感受他们幸福的放牧生活吧。

仔细听,歌中唱了哪些内容?比一比,谁听得更认真!(放歌曲)3、朗读歌词(多媒体展示歌词)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下面听听老师是怎样朗读歌词的。

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附点地方单独训练,可以加上手势。

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小牧童怎样的心情?4、用“啦”延长歌曲旋律。

牧童之歌 音乐教案

牧童之歌 音乐教案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牧童之歌》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牧童之歌》,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唱这首歌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牧童之歌》的歌词和曲调。

2. 学习正确的歌唱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学会合唱和合作演唱。

教学准备:1. 《牧童之歌》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2. 课堂上使用的音乐播放设备。

3. 准备歌曲的歌词和翻译。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牧童之歌》的背景和来源,解释歌曲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播放《牧童之歌》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歌曲分析:1. 将歌曲的歌词和翻译分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歌曲的含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调和节奏,让他们感知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

歌曲学唱:1. 分段教学歌曲的歌词和曲调,逐句逐段地教唱给学生。

2. 强调正确的发音和歌唱技巧,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演唱。

3. 分小组让学生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巩固练习:1. 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老师逐组点评和指导。

2.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音量、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演唱歌曲。

展示演唱:1. 邀请几个小组进行歌曲的展示演唱。

2.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演唱,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课堂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收获和进步。

2. 鼓励学生继续发展音乐兴趣和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喜欢的歌曲进行学唱和表演。

2. 组织音乐比赛或音乐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合唱演唱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评价。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人教版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人教版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牧童之歌音乐教案(人教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牧童之歌》这首经典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1. 了解《牧童之歌》的背景和作曲家。

2. 掌握《牧童之歌》的曲调和歌词。

3. 能够分析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4. 能够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演唱《牧童之歌》。

5.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牧童之歌》的背景和作曲家。

2. 掌握《牧童之歌》的曲调和歌词。

3. 分析音乐中的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1. 分析音乐中的基本元素。

2. 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演唱《牧童之歌》。

教学准备:1. 《牧童之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课堂展示工具,如投影仪或电视。

3. 课堂练习材料,如乐谱、歌词卡片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源播放《牧童之歌》。

2. 向学生介绍《牧童之歌》的背景和作曲家。

3.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这首音乐的感受和印象。

核心活动:1. 学习曲调和歌词:a. 分段播放《牧童之歌》,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或跺脚。

b. 分发乐谱和歌词卡片,让学生跟唱《牧童之歌》。

c. 分组进行歌曲对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 分析音乐中的基本元素:a.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的节奏,让他们模仿节奏进行打击乐演奏。

b.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的旋律,让他们模仿旋律进行口琴演奏。

c.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的和声,让他们模仿和声进行合唱演唱。

拓展活动:1. 学生自主创作:a.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创作一段与《牧童之歌》风格相似的旋律。

b. 学生可以选择合作或独立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 音乐欣赏:a. 向学生介绍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中的民歌曲调。

b. 分享一些音乐家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唢呐并记住唢呐的音色;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的形象,对唢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并能在衬词“唻咿噢都”处按指定节奏拍手。

3、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感受歌曲中旋律的重复与变化,用歌声表达人们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4、能按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乐句之间的换气要求演唱,用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认识全音符,并在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中唱准全音符的时值。

5、能用指定的音为节奏短句编配旋律。

教学重点: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轻快、跳跃、幽默,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歌曲学习,能了解掌握全音符和延长记号。

教学方法:视听唱法结合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学唱《剪羊毛》一、激情导入——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播放音乐《如果你高兴》,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

设音乐情境,在愉悦的歌曲中,精神得到放松,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2.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上有什么?3.发声练习播放多媒体画面,出现一个大牧场;点击画面,走出几只小羊。

师提问:同学们看,牧场上走来了什么小动物?生答:是小羊走来了。

师启发: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来,听,它们是怎样唱的?师范唱一遍练习曲。

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二、音乐小练习1、听辨旋律的异同——体会附点节奏的特点。

播放多媒体画面,画面上跑来了一匹马,请同学用口或手或敲击乐器模仿马跑的声响、引出节奏,接着走出一位拿着剪刀的小男孩,从小男孩走出的声响引出已学过的节奏教师弹奏两条旋律,引导学生仔细听辨,听后讨论。

哪条旋律表现的是小男孩走过来。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人音版简谱2023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人音版简谱2023
4.感受歌曲所描绘的牧童生活场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
5.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演奏或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将围绕《牧童之歌》展开,让学生在掌握歌曲演唱技巧的同时,深入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牧童之歌》,引导学生体验和欣赏歌曲的优美旋律,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正确的演唱技巧:包括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位置和音色控制,以保证歌曲演唱的美感和准确性。
2.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难点
-音准的准确性: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音准的把握是一个难点。学生可能难以区分半音和全音的细微差别,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反复练习和教师的即时反馈来逐步提高。
-节奏的稳定性:保持稳定的节奏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尤其是在复杂的节奏型中。例如,歌曲中出现的附点音符和连音线,学生需要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法来加强节奏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简谱的基本概念。简谱是一种用简单符号记录音乐的方法,它包括音高、音长、节奏等元素。简谱对于学习音乐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快速阅读和演奏音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牧童之歌》来了解简谱在实际中的应用。这首歌的简谱将展示如何通过符号来传达旋律和节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音高、音长和节奏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附点音符和连音线,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_第五课 牧童之歌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_第五课 牧童之歌

第五课牧童之歌教学目标:1.四首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3.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重、难点:1.表演《剪羊毛》、《小小羊儿要回家》。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具准备:风琴,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聆听《牧童短笛》1.导入: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

这一情景你能想象吗?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请听听。

(《牧童短笛》第一部分)2.再听。

设问: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3.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4.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5.聆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6.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7.完整地聆听。

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8.再次完整地听全曲,根据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聆听边即兴用动作来表演。

(动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

使大家能边欣赏边表演。

)9.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0.简介作曲家贺绿汀。

二.表演《剪羊毛》1.生从课本的插图中去感悟澳大利亚牧场的画面。

2.边看画面边听范唱。

设问:歌曲唱些什么内容?这一群牧场上的男女老少在干什么?3.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的哪几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4.在学生试唱的反馈中学会全歌。

5.再聆听一遍范唱。

他们的情绪怎样?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认为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这群牧场上人们的心情?6.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7.把歌中的节奏改为唱一唱,比较一下感觉如何?为什么?8.再完整地更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音乐教案 牧童之歌

音乐教案 牧童之歌

音乐教案牧童之歌教案标题:音乐教案《牧童之歌》教案目标:1. 了解《牧童之歌》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演唱《牧童之歌》的歌词和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音乐背景知识:a. 介绍《牧童之歌》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

b. 解释《牧童之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歌词学习:a. 分发《牧童之歌》的歌词,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和理解歌词的意义。

b. 分段教学,逐句教唱歌词,注重发音和情感的表达。

3. 旋律学习:a. 引导学生聆听《牧童之歌》的原版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b. 分段教学,逐句教唱旋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4. 合唱练习:a.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声部。

b. 指导学生进行声部练习,确保每个声部都能独立唱好自己的部分。

c. 组织全班合唱,让学生感受合唱的美妙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牧童之歌》的背景和作曲家。

2. 歌词学习:分段教唱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旋律学习:聆听原版录音,逐句教唱旋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4. 合唱练习:分组练习声部,确保每个声部都能独立唱好自己的部分。

5. 全班合唱:组织全班合唱,让学生感受合唱的美妙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6. 总结: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表达对《牧童之歌》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资源:1. 《牧童之歌》的歌词和旋律录音。

2. 课堂投影仪或黑板,用于展示歌词和音乐知识。

3. 学生手册或复印的歌词材料。

评估方式:1. 个别评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小组评估:评估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声部表现和团队合作。

3. 全班评估:评估全班在合唱演唱中的整体效果和合作精神。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歌词或旋律,表达对牧童生活的想象和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展示他们对《牧童之歌》的演唱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牧童之
歌》教案
第五课
《牧童之歌》
(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1、师生边唱《一支短笛轻轻吹》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既复习了已学歌曲,又为新课教学设下了伏笔。

入境激情一、欣赏《牧童短笛》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

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
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

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分段欣赏更能让学生感知音乐塑造的形象,从音乐的获得的感受与体验更到位。

利用“跟唱”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拓展情境1、师: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为了突出这一部分,我们能不能试着加上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2、学生分组讨论,为第二乐段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

3、各组展示表
演并进行点评。

(随机)4、(下课)师生再见。

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展示的空间,增强对歌曲的表现,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1、师生边唱《剪羊毛》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既复习已学歌曲,又为新课教学设下了伏笔。

入境激情一、复习歌曲《剪羊毛》1、师引言2、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
3、将歌中的“X.X”节奏改为“XX”唱一唱,比较感觉如何?
4、学生自主感受改变后的节奏,反馈各自的感觉
5、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配有律动。

二、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1、师引言:我们剪完羊毛后,还会怎么样呢?(引到羊儿要回家)2、出示课题,提问: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3、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的内容、速度和情绪4、学唱曲调:听一遍教师范唱。

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简单复习已学过
的音符“X;X;X—;”。

新授全音符X———。

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X———出现几次?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

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完整地唱全曲。

5、学唱歌曲与处理: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

纠正错误处。

师生讨论《剪羊毛》和《小小羊儿要回家》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讲解延长记号。

结合歌曲的意境,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分组讨论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

采取分组讨论方式,并进行分别试唱试奏,尊重学生的创作实践活动。

拓展情境1、师言2、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

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

4、(下课)师生再见。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角色是服务者、观众,而不是导演。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2、曲调接龙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1、师生
边聆听歌曲《雪绒花》,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聆听歌曲,为新教学内容作铺垫。

入境激情一、游戏:曲谱接龙1、出示曲谱,讲解游戏规则2、开始游戏。

按组接龙。

3、师小结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1、师引言:刚才我们进教室时所听到的歌曲,谁知道叫什么歌名?2、学生回答3、教师讲解影片《音乐之声》的剧情4、播放影片《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聆听英语版《孤独的牧羊人》)5、教师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6、再次欣赏(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7、教师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8、复听歌曲。

可边听边表演。

锻炼学生的即兴曲调创作的反应,提高他们的音准、节奏等综合能力。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束1、师小结2、(下课)师生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