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热力作用(微题库)——选择题(学生版)
大气的热力作用专题1
![大气的热力作用专题1](https://img.taocdn.com/s3/m/c890e98a3b3567ec112d8ab5.png)
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
有专家估计,到 21 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 2℃~5℃,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据此回答29—30 题。
1. 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2.如果全球气温持续这样的变化趋势,我国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D.一月0℃等温线将南移2.我国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
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
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
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
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26-27题。
26.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27.二伯家在麦田边点燃柴草的目的是A.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利于降水的形成B.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反射作用C.增加大气中的CO2,加强大气的逆辐射 D.给大气加热,提高气温3.读图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A.① B.② C.③ D.④4.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2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 AB. BC. CD. D22.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A. 辐射A减弱B. B辐射增强C.C辐射增强 D. D辐射增强5.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上图表示。
012第三章第三节大气热力作用(含答案)
![012第三章第三节大气热力作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1d42073b3567ec102d8ab6.png)
第三章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一、选择题1.下列地理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A.阴天比晴天日温差小B.晴朗天空呈蔚蓝色C.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D.青藏高原夏季低温读右图,回答2~3题。
2.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3.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右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
据此回答4~6题。
4.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5.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上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①是下沉气流B.②是阴雨天气C.气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②①③④D.②昼夜温差比①小右图是某中学生绘制的不同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 图中所示热力环流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8. 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地区间的热量差异B.不同地区间的气压差异C.不同地区间的海陆差异D.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右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部为湖泊。
读图,完成9题。
9.此时A.湖泊为低压B.陆地为高压C.可能为白天D.湖泊气温高右图示意甲、乙两地上空对流层内等压面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M、N、P、Q四处气压的大小关系是A.M>Q>P>N B.M>N>P>QC.Q>P>N>M D.P>Q>M>N11.若上述等压面的弯曲是由甲、乙两地热力作用引起的,并且形成了热力环流,则有关甲、乙两地地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是绿洲,乙地是沙漠B.甲地是山谷,乙地是山坡C.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D.甲地是城市,乙地是郊区(2018·温州九校联盟高一期末)区域小气候的形成与下垫面状况密切相关,下图为“某一山区河谷某一时段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甲处夏季多夜雨。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达标7:大气的热力作用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达标7:大气的热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33cd8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6.png)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达标7:大气的热力作用课时达标(七)一、选择题左图地区全年炎热干旱,昼夜温差大。
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全年炎热,原因是右图中的( )A.①强②弱 B.①强③弱C.③强④强 D.②强④弱2.能示意该地区昼夜温差情况的是( )A B C D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
该系统的热量收支差额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其中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送到宇宙空间中的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
读非洲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单位:卡/厘米2·分)统计图,完成3~4题。
1.A 2.D 解析第1题,图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空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
该地区全年炎热,原因是图中的①强②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第2题,该地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由于白天、夜晚都是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所以D符合。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长波辐射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大气逆辐射B.地面长波辐射的支出多少主要取决于地表植被状况C.云层越厚,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D.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4.造成甲、乙两地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C.海拔 D.沿岸洋流性质3.D 4.B 解析第3题,地面长波辐射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地面温度,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支出越多。
云层越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少。
第4题,造成甲、乙两地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
甲地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气系统发送到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多;乙地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地气系统发送到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少。
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
冷岛效应是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周围地区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
新高考地理小题训练4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学生版
![新高考地理小题训练4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69e66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a.png)
小题必练4: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
(2020·北京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河西走廊C.松嫩平原D.钓鱼岛下左图为我国西南某地拍摄到的冬季云海景观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云海出现时,大气受热过程各环节变化正确的是A.①减小B.②增大C.③增大D.④减少2.图中云海的形成与下图中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是A.B.C.D.新疆地区采用黑白条带地膜覆盖法(左图)繁殖山葡萄,即在垄中间用白色塑料薄膜,垄两侧用黑色塑料薄膜,以此提高葡萄植株成活率。
右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不同颜色的地膜透光性不同,农业生产中白膜、黑膜对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影响分别是A.增强①过程减弱③过程B.减弱③过程增强②过程C.减弱③过程减弱②过程D.增强④过程增强①过程4.在葡萄垄两侧铺黑色塑料薄膜可以A.增加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B.保持水分、抑制杂草滋生C.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膜内温度D.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2020年2月,在南极半岛某科考站附近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引发人们广泛关注。
该现象由雪中的极地雪藻微生物导致。
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迅速生长时呈现红色,产生“西瓜雪”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是A.光照增强B.气温升高C.降雪增多D.风力减弱6.“西瓜雪”现象导致该科考站附近积雪A.存量增多B.反射率增大C.融化速度加快D.厚度增大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2-2-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学生版)-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2-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学生版)-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801a840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1.png)
第5课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1.能够通过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能够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知识点01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在传播的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或,到达地球表面。
3,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和。
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同时又以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
4,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以后,以、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能量。
5,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气对吸收较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对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截留。
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源,的热量主要也是来源于此。
【知识拓展】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某一高度会出现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目标导航知识精讲逆温现象使大气垂直对流运动受阻,主要影响有:成雾、大气污染、影响航空【即学即练1】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A.①太阳辐射B.②地面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D.④削弱作用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知识点02 大气的保温作用1、对流层中的、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因此,地面长波辐射除极少部分穿过大气,到达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
2、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
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其方向与方向相反,故称。
3、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作用。
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
【知识拓展】1,大气反射:起到削弱太阳辐射的作用(大气削弱作用)。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题库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af497af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1.png)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题库选择题1、为验证大气受热过程,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如下图)实验。
阳光下静置一段时间后,两个瓶子中的气温如下表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A.大气主要靠太阳辐射加热B.晴朗天气不存在削弱作用C.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D.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2)下列现象能用该实验原理来解释的是()A.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B.不同纬度存在气温差异C.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D.阴坡阳坡植被差异明显2、(原创题)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18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A>C>B>DB.气温B>A>C>DC.A地较B地温差小D.B地多阴雨天气3、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晴好,日均温均在10℃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下图),“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1月初B.4月初C.7月初D.10月初(2)“雪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B.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C.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D.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4、比湿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空气湿度,水库周边的比湿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日变化。
如果不考虑背景风(盛行风)的影响,水库局部气流对水汽的水平输送是影响比湿的重要因素。
当空气水平流动较弱时,强烈的空气对流则会导致近地面比湿降低。
左图示意密云水库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黑点为气象测站),右图示意水库周边比湿的日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夜间水库北比湿明显小于水库南,直接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海拔高度D.山谷风与湖陆风(2)关于水库周边比湿日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0水库南水平输送较强B.10:00水库南对流扩散较强C.15:00水库北水平输送较弱D.20:00水库北对流扩散较强5、下图是某年7月20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大气热力环流》测试卷
![《大气热力环流》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740ef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d.png)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差值越大,城市热岛强度越大。
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热岛强度随郊区范围的扩大而增强。
图为乌鲁木齐市城郊范围示意图,T1郊区面积等于城区面积,T2郊区面积是城区面积的1.5倍。
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夏季白天的地表温度,由高到低的排序应为()A.裸地植被水体B.植被水体裸地C.水体植被裸地D.裸地水体植被2.如图为山东烟台附近某山区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6~17题。
据图可知,()①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②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③此时风向由Q到P④此时风向由P到Q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读2020年12月5日5时部分区域气压场图(单位:hPa)。
图中吹东南风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4.如图1所示为湖泊沿岸某气象站测得的风频玫瑰图。
该气象站位于图2()A.甲地附近B.乙地附近C.丙地附近D.丁地附近5.在较大湖泊和湖岸之间常常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风和岸风,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地区湖风和岸风明显。
图1示意鄱阳湖周围气象观测站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气象站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图(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
与图2相符的气象观测站是()A.湖口B.鄱阳C.康山D.进贤6.德克塔火洞是由美洲原住民发明的一种燃烧效率高、热量集中、隐蔽性好的火灶,深受户外生存者和野外单兵的喜爱。
如图是德克塔火洞剖面图。
德克塔火洞燃烧效率高,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甲处气流受热上升,燃烧充分B.空气通过铁架处流入,燃烧充分C.底部气流乙流向甲,燃烧充分D.燃烧时空气快速补充,燃烧充分如图为西北地区博斯腾湖的遥感图片,图中①②表示湖滨的两个测站,据统计当地湖风常年大于陆风。
读图,完成下题。
7.关于①②两地的风向及风力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吹偏西风日出前后最强B.①地吹偏东风正午前后最强C.②地吹偏北风正午前后最强D.②地吹偏南风日出前后最强8.如图为“某滨海地区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地区海、陆间气流运动的是()A.B.C.D.9.图中字母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A.A B.B C.C D.D东洞庭湖湖陆风存在较明显的日变化。
热力环流(微题库)——选择题(教师版)
![热力环流(微题库)——选择题(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143937aaea998fcc220ed8.png)
热力环流(微题库)————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方向的是:( D )2、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A .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B .空气遇冷会收缩下沉C .同一地点,高空的高气压高于近地面的低气压D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3、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D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4、图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D )5、图中气流活动正确的是6、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由于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C.热力环流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D.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7、地区间的冷热不均首先引起( C )A.上升运动B.下沉运动C.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D.水平运动8、图中a、b、c、d四点,气压值最低的是( C )A.a B.b C.c D.d读右图,分析回答9~11题。
9、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10、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C )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11、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B )①白天的谷地②白天的山坡③夜晚的谷地④夜晚的山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下图中四种局部环流形式不正确的是( A )13、下列有关热力环流的图示,不正确的是( A )14、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多的原因( C )A.城市排放二氧化碳使气温升高气流上升B.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多C.城市工业和交通工具产生的尘埃多D.城市使用冰柜和电冰箱使水汽增多15、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示意图,不正确的是(C)。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dcf7870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c.png)
影响与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城市风
原因:①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也多
②此外,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汽车数量多,人们生活、生产向大气释放的废热较多
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下沉气流往往晴朗;气压值:①> (②=③=④) >⑤;等压面上弯说明该处是高压,下弯则是低压;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相反】
考点1
1.“一个关键”
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
(1)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一般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
(2)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地球表面热容量大的地点,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点,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但地面受热不均,破坏了稳定状态,引起大气的运动,等压面发生弯曲,起伏不平。
(2)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的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3)形成过程
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先有空气垂直运动,再有高低压,最后有空气水平运动。
思考:1.判断A、B、C、D四点气压值和气温的大小?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练习题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c0f12b770bf78a642954b0.png)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练习题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就气流状况而言,下图为()A.低气压B.高气压C.气旋D.反气旋2.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心气流下降②中心气流上升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④过境时多晴朗天气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与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是()A.准静止锋B.快行冷锋C.反气旋D.气旋4.下图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后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B.乙是千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5.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A.紫外线区B.可见光区C.红外线区D. X射线区6.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B.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7.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B.散射作用C.反射作用D.保温作用8.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9.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厚度也愈大B.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10.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B.地面的反射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11.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12.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13.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14.有关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应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B.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垂直C.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直角D.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5.下图中各点之间的气压关系正确的是()①A点比B点气压低②B点比D点气压高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④C点比D点气压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17.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他的()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18.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C.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19.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0附近 C.南北纬600附近D.极地附近20.关于中纬西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北半球为西南风②南半球为西南风③在中纬西风影响下降水较少④中纬西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1.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A.赤道低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C.极地东风带 D.信风带22.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3.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规律是()①夏季北移②冬季南移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移动④冬季向低纬度方向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25.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C.反气旋的影响D.气旋的影响26.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的是()A.东亚的东南季风B.东亚的西北季风C.南亚的东北季风D.南亚的西南季风27.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B.锋面总是倾斜在暖气团一侧C.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差别不大D.锋面过境时一定出现云雨、大风天气28.冷锋过境时,当地的气温和气压变化情况是()A.气温下降,气压升高B.气温、气压均下降C.气温气压都升高 D气温升高,气压下降29.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A.连续性降水B.天气晴朗,气压下降C.气温湿度骤降,天气晴朗D.狂风暴雨30.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几天内天气变化情况如下:开始两天晴转阴,接着出现强大的西北风,风停后转晴,气温下降,判断是()A.冷锋过境天气B.暖锋过境天气C.准静止锋影响下的天气D.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二、综合题31.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后回答:(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33.根据下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_____辐射,②____辐射,③_____辐射。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知识题库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知识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5c705d2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8.png)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知识题库选择题1、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夏季我们到峨眉山避暑是因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A.①B.②C.③D.④(2)秋季晴朗的夜晚,东北地区的农民在地头焚烧秸秆以防霜冻,其主要原理是增加()A.①B.②C.③D.④2、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辐射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2)若大气中的水汽和云量减少,则()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3、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
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小行星爆炸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大气层以外(2)上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A.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B.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C.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D.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4、物质发生相变过程输送的热量(如由地表水汽蒸发或蒸腾输送到大气中的热量)称为潜热,未经过相变输送的热量(如通过地面辐射输送到大气的热量)称为显热。
清水河发源于山西五台县,流域海拔多在751~3058m。
下图为清水河流域平均水量平衡状况与热量支出季节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流域内蓄存水量达到年内最大值的时间最可能是()A.冬末B.春末C.夏末D.秋末(2)与秋季相比,春季清水河()A.降水补给多B.融雪补给少C.流量变率小D.河水含沙量大(3)夏季清水河流域显热支出最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B.地温低C.地表径流量大D.植被叶面积大5、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
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大气的热力作用习题
![大气的热力作用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1d85e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8.png)
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③地势高,空气稀薄④白天太阳辐射强⑤云层厚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⑥D.②⑤⑥2.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夜晚气温较阴天高②白天气温较阴天高③气温日变化幅度大④白天大气反射加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B.臭氧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危害C.多云比少云气温日较差小D.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4.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5.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B.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
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9-11题。
9.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A.7日 B.10日 C.12日 D.17日10.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A.3日 B.6日 C.11日 D.16日11.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
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大气的热力作用(上课)
![大气的热力作用(上课)](https://img.taocdn.com/s3/m/41ac3dbd284ac850ad024282.png)
大气的热力作用和大气运动习题一、选择题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图(左图)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所示季节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 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2.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右图中的: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①②“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经过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
读五大湖积雪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关于图中a,b两地积雪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a>bB. a>bC. a = bD.无法确定4. 符合a地河流流量变化的曲线为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
图6为南、北半球大陆西岸风向、风速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
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A.年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C.南、北半球风速差异,夏季小于冬季 D.分布范围夏季大于冬季6. 影响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 B.海陆分布 C.地形 D。
植被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图3为我国天津市某年四季PM2.5平均日变化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代表冬季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8.关于四季PM2.5变化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A.早晨峰值出现在6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B.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C. PM2.5曲线变化与气候变化规律相同D.各个季节的曲线呈双峰变化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
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
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 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A. 低压系统B.高压系统C.冷锋D.暖锋10. 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②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③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小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下图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练习题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5099625901020207409cd1.png)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就气流状况而言,下图为()A.低气压B.高气压C.气旋D.反气旋2.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心气流下降②中心气流上升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④过境时多晴朗天气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与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是()A.准静止锋B.快行冷锋C.反气旋D.气旋4.下图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后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B.乙是千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5.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A.紫外线区B.可见光区C.红外线区D. X射线区6.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B.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7.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B.散射作用C.反射作用D.保温作用8.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9.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厚度也愈大B.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10.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B.地面的反射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11.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12.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13.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14.有关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应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B.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垂直C.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直角D.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5.下图中各点之间的气压关系正确的是()①A点比B点气压低②B点比D点气压高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④C点比D点气压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17.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他的()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18.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C.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19.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0附近 C.南北纬600附近D.极地附近20.关于中纬西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北半球为西南风②南半球为西南风③在中纬西风影响下降水较少④中纬西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1.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A.赤道低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C.极地东风带 D.信风带22.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3.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规律是()①夏季北移②冬季南移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移动④冬季向低纬度方向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25.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C.反气旋的影响D.气旋的影响26.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的是()A.东亚的东南季风B.东亚的西北季风C.南亚的东北季风D.南亚的西南季风27.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B.锋面总是倾斜在暖气团一侧C.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差别不大D.锋面过境时一定出现云雨、大风天气28.冷锋过境时,当地的气温和气压变化情况是()A.气温下降,气压升高B.气温、气压均下降C.气温气压都升高 D气温升高,气压下降29.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A.连续性降水B.天气晴朗,气压下降C.气温湿度骤降,天气晴朗D.狂风暴雨30.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几天内天气变化情况如下:开始两天晴转阴,接着出现强大的西北风,风停后转晴,气温下降,判断是()A.冷锋过境天气B.暖锋过境天气C.准静止锋影响下的天气D.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二、综合题31.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后回答:(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33.根据下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_____辐射,②____辐射,③_____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热力作用(微题库)——选择题1、谚语说“十雾九晴”的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其原因是()A.晴天时,大气中尘埃多,凝结核多,易成雾B.晴天时,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多而成雾C.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D.晴天时.地面水汽蒸发强易成雾2、下列地点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陆上少云的地方B.陆上多云的地方C.海上少云的地方D.海上多云的地方3、对流层大气中对太阳辐射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A.水汽和二氧化碳B.云层和尘埃C.臭氧D.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4、大气运动的能量源于()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5、下图中同一纬度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6、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B.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D.主要是受太阳光热照射的结果7、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回答:( )地球的大气圈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据此回答8~9题。
8、这段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9、歌词所描述的天气条件下,当地 ()。
A.气温日较差小B.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C.当日大气保温效应明显D.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面吸收能力弱10、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1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C ()。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地球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读下图,回答13~16题。
1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1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不正确的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引作用——b D.大气逆辐射——c15、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16、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逆辐射作用——C17、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18、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19、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强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20、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①地势高,离太阳近②太阳高度角小得多③云层厚,而且夜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A.①②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④⑤⑥D.①④⑤⑥21、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0月4日昼夜温差最大C.10月6日最易出现霜冻D.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22、谚语“十雾九晴”的原因是( )A. 晴天大气中水汽含量少B. 晴天固体杂质含量多C. 晴天大气对流运动强烈D. 晴天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完成23~25题23、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B. BC. CD. D24、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辐射25、从数量上看,A>B的原因是( )A.大气对A具有削弱作用B.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C.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B大部分被地面吸收26、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A. 辐射A减弱B. B辐射增强C. C辐射增强D. D辐射增强27、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作用强B.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C.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读图10“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28~29题。
28、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29、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对地面热量损失起到补偿作用的是( )A.①B.②C.③D.④3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 )①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降低②夜晚的最低气温降低③白天的最高气温降低④气温日较差减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31、对地表起保温作用的是()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3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主要是因为()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②近地面大气大量吸收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④大气散射将热量还给地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3、雨后天晴,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A.天空本来就是蓝色的B.大气中空气质点对可见光中的蓝色光进行散射的结果C.空气将太阳光中除了蓝色光以外的其他所有光线都吸收了D.空气质点对太阳紫外线进行散射的结果34、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大的是()《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煴[(yūn),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读上文,回答35~36题。
35、“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 新晴后,此地受冷高压中心的控制C.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D.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36、“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致于降得过低②“烟气”的主要成份为CO2,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③“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④“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A. ①②B.③④C. ①③D. ②④37、下列现象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③大气逆辐射④大气削弱⑤地面辐射A. ①②③④⑤B.①⑤④③②C. ①④②⑤③D. ①④②③⑤38、大气热力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均为短波辐射B.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多C.地面是整个大气层主要的、直接的热源D.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越少39、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看上去仍很明亮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反射作用B.散射作用C.折射作用 D.吸收作用某旅游团7月初来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导游温馨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②气候干燥,多补充水分;③去海边沙滩烫脚,备好沙滩鞋;④游泳一定带好防晒用品。
40、上述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①——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均弱,气温日较差大B.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上升,天气晴朗干燥C.③——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强,沙滩吸热快D.④——正午太阳直射该岛,太阳辐射强41、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B.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42、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B.散射作用C.反射作用D.保温作用43、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厚度也愈大B.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44、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B.地面的反射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45、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46、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B.晴天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气温低C.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 D.日出和日没时天空呈红色和橙色47、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48、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是:( )①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大,等量的太阳辐射照射的面积小,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多②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小,等量的太阳辐射照射的面积大,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多③低纬太阳高度大,经过大气的路程短,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小,地面得到的多④低纬太阳高度角小,经过大气的路程长,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少,地面得到的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9、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下列各个箭头代表辐射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A1B.A2C.B1D.C1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50~5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