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课时分层作业6 边塞战争诗四首《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单元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单元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蓟.中作(Jì)单.于(chán)塞垣.(yuán)B.隅.(yú) 更.改(ɡēnɡ) 羌.笛(jiānɡ)C.窟.(kū) 防御.(yù) 沙烁.(shòu)D.薄.饼(báo) 阴.火(yīnɡ) 胡虏.(lǔ)答案 A解析B项中“羌”应读“qiānɡ”。
C项中“烁”应读“shuò”。
D项中“阴”应读“yī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羌笛关山月(一遍遍地吹)A.更吹..B.定远何须生入关(有何须要)..(边塞的城堡)C.长驱登塞垣..寒逼人(秋霜肃杀的意思,指执法威严)D.柏台霜威..答案 C解析“塞垣”应解释为“边塞的城墙”。
3.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份。
(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参军行(其一)》)(2)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蓟中作》)(3)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4)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塞下曲》)4.下列对《参军行(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三句写景,第四句抒情。
写景是抒情的铺垫和基础。
B.诗人巧妙地处置了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前三句写景,采用了层层深切、反复渲染的手法。
C.“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作者借笛声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D.诗中明显流露出一种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感,有一种消极颓废情绪。
答案 D解析诗中没有表现诗人对战争的反感和消极颓废情绪。
5.下列对《蓟中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一开始就抓住塞外特有的景物,勾画出一幅浩阔壮丽的画面。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6边塞战争诗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6边塞战争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013年5月15日,《中华读书报》刊登的《伪名儒,不如真名妓!》中有这样一句话:“袁牧声名多么显赫,23岁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入翰林,平步轻云……”句中的“轻云”应是“青云”之误。
成语“平步青云”,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经常遇到。
“平步”即平常步行,这里指“走上”。
“青云”指青空、高空,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去”指一下子就升到很高的地位。
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语本《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字致于青云之上。
’”用“平步青云”来形容袁牧晋升之快,是十分恰当的。
“轻云”指薄云、淡云。
没有“平步轻云”的说法。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阎德喜走近作者今属山西阳太守张九皋力荐,(续上表)相关知识边塞战争诗边塞战争诗多具有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特点。
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突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
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识记字音羌.笛(qiānɡ) 金闺.(ɡuī) 蓟.中(jì) 塞垣.(yuán )“且”读“zǔ”,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祭祀时放置礼品的礼器。
本义为放置礼品的礼器。
作连词时读作qiě,当“而且”“又”“尚且”讲;作副词时读作qiě,义为“暂且”“还将”“还”。
“且”可以作声符,如“姐”“阻”“狙”“组”等,一般词典均不立“且”部。
从军行(其一)阅读《从军行(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意境】“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广漠边塞中的边城西面,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瞭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更显凛冽寒冷。
【人教版】2020高中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课时分层作业6 边塞战争诗四首《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6 边塞战争诗四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诗句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27】A.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B.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C.阴火浅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D.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C[“浅”应为“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那..金闺万里愁(无奈)B.每愁胡虏翻.(反复,叛乱)C.长驱登塞垣..(边塞的城堡)D.柏台霜威..寒逼人(秋霜肃杀的意思,指执法威严)C[C项,塞垣:边塞的城墙。
]3.下列对《从军行(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三句写景,第四句抒情。
写景是抒情的铺垫和基础。
B.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前三句写景,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
C.“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作者借笛声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D.诗中明显流露出一种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感,有一种消极颓废情绪。
D[诗中没有表现诗人对战争的反感和消极颓废情绪。
]4.下列对《蓟中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28】A.诗一开始就抓住塞外特有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浩阔壮丽的画面。
B.诗中感情的主流是赞扬守边将士能征善战保家卫国的优秀品质。
C.诗人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策马”、“长驱”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勾勒出一名沙场英雄的形象。
D.诗的情感韵味浑厚,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有一种浓浓的爱国情怀。
B[诗中感情的主流是由边塞的荒凉生发出对边患的忧虑,并抨击统治者用非其人,抒发自身难酬之壮志。
]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春天悄悄来临,独立小桥,看十五明月高悬,河畔青草,堤上嫩柳,随着暖风拂袖,心中顿生丝丝惬意。
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在现实中早已找不到丝毫痕迹。
高中语文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
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名句积累】1.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3.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4.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老将行》)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6.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7.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张籍《征妇怨》)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名篇赏析】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意: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
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yuán塞垣.潺湲.恒.河沙数B.chànɡ惆怅.通畅.为虎作伥.C.hōnɡ烘.干轰.动哄.堂大笑D.xuán旋.转晕眩.轩.然大波解析:A项,“恒”读“hénɡ”;B项,“伥”读“chānɡ”;D项,“眩”读“xuàn”,“轩”读“xuān”。
答案:C2.下列各项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羌笛潇条赤坂B.铄石莫遣烽火C.胡虏策马裹尸D.海窟一偶金闺解析:A项,潇—萧;B项,铄—烁;D项,偶—隅。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愁胡虏翻.翻:翻转B.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辆战车C.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D.蒸沙烁石..然虏云烁石:消融石头。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1)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首联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 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 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每当 边草变白大雪飘飞的时候,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 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答案】B 【解析】A.“诗中‘高秋’‘落木’‘山高’等都与 ‘霁’照应”错。C.颔联“落木满江水”营造的深秋之境与杜 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意境不近似。D.不是反衬。
(2)诗人面对渔父的相问,为什么“羞真道姓名”?请 简要分析。
【答案】面对渔父的相问,诗人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 真实姓名。这是因为:自己远离都城,仕途不顺,境遇不佳; 幻想仕途能有所作为却不得志,又做不到像渔父一样随遇而 安;在出世入世的选择中心态纠结,矛盾彷徨。
提示:“伏波惟愿裹尸还”,引用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 典故,表现了马援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里是正用,表达诗人的 报国决心。
“定远何须生入关”,引用东汉班超的典故,表现了班 超希望在有生之年回到中原,这里是反用,表达了诗人以死报 国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引用《春秋公羊传》中“匹马只 轮无反(返)”,表现将士英勇杀敌的决心, 这里是正用。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 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 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 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高考语文 1.6《边塞战争诗四首》测试(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边塞战争诗四首一、课内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羌笛”这一意象在诗意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无那金闺万里愁”是诗中画龙点睛之句,它在抒情和写法上有什么妙处?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诗人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侧面衬托了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感情,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
这一句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了。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参考答案:这首诗中作者援引了名将马援花甲出征、班超年老守边、薛仁贵威震突厥三个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念。
综合拓展提升二、课外诗歌鉴赏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贵族女装。
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
③清歌一曲:吟歌一首。
解析:据诗题可知,此诗为诗人听了张立本之女吟诗后作,要理解诗的意境,关键在于把握张立本之女“独步”“自敲”“清歌”的形象和“凉”“月如霜”这些透露气氛特征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归纳并作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
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少女依阶低吟。
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危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
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
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少女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
4.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
2.文学常识 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 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 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诗人,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 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翻新。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 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 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 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①边塞异域的奇异风光;②边疆 战士的艰苦生活;③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④边疆将士 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 调高昂。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 参与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然成风。
《从军行(其一)》:这是一首边塞战争诗。描写了悲凉伤感 的边塞战争画面,抒发了戍卒浓烈的怀乡思亲之情,流露出作 者渴盼和平、厌恶战争的情绪。 《蓟中作》:这首诗描绘了苦寒萧条、肃杀暗淡的边塞风光, 表达了作者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的苦闷心情,抒发了作者报国 无门的感慨与悲叹。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这首诗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边 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以此为衬托,赞颂了为官公正、清 廉无私的友人崔侍御。 《塞下曲》:这首诗引用前代名将典故,以高昂的情调抒发 了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表明了杀敌卫边须要彻底的态度 和决心。
1.“ 一切景语皆情语。 ” 《从军行(其一)》中一、二句作 者是如何将情寓于景中的? 答案:作者在一、二句中点明了青海烽火城西的眺望台上, 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容易引 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入,正是游子思亲、 思妇思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 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在孤零零的城楼上, 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
部编版2020高中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唐诗之旅(上)6 边塞战争诗四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6 边塞战争诗四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羌.笛( ) (2)塞垣.( ) (3)惆怅.( )(4)烁.石( ) (5)一隅.( ) (6)赤坂.( )(7)单.于( ) (8)海窟.( )【答案】(1)qiānɡ(2)yuán(3)chànɡ(4)shuò(5)yú(6)bǎn(7)chán (8)kū2.词语释义(1)更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塞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何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海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遍遍地吹(2)无奈(3)边塞的城墙(4)有何必要(5)指当时沙漠中的敌营3.名句背诵(1)________,无那金闺万里愁。
(2)策马自沙漠,________。
(3)________,白日黄云昏。
(4)________,热海炎气为之薄。
(5)________,定远何须生入关。
(6)莫遣只轮归海窟,________。
【答案】(1)更吹羌笛关山月(2)长驱登塞垣(3)边城何萧条(4)柏台霜威寒逼人(5)伏波惟愿裹尸还(6)仍留一箭射天山[作者名片]“七绝圣手”——王昌龄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答案
2.词语释义 (1)更吹:_一__遍__遍__地__吹____ (2)无那:_无__奈__ (3)塞垣:_边__塞__的__城__墙___ (4)何须:_有__何__必__要___ (5)海窟:_指__当__时__沙__漠__中__的__敌__营_____
答案
3.名句背诵 (1)_更__吹__羌__笛__关__山__月_,无那金闺万里愁。 (2)策马自沙漠,__长__驱__登__塞__垣____。 (3)_边__城__何__萧__条_____,白日黄云昏。 (4)_柏__台__霜__威__寒__逼__人_,热海炎气为之薄。 (5)_伏__波__惟__愿__裹__尸__还_,定远何须生入关。 (6)莫遣只轮归海窟,仍__留__一__箭__射__天__山__。
“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 的感情,但不直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这一曲笔,把 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 立马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2)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品评 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 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 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蓟中作》 高适(700-765),字达夫,沧州渤海(今河北沧县) 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作品收录于 《高常侍集》。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 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 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 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
【精品】高中语文第一单元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
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
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 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
够使唤人。”
2.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 用牛刀?”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 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子曰: “二三子!偃之言 是也。前言戏之耳。 ” ——选自《论语· 阳货》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6 边塞战争诗四首
学国学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 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 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 人。” ——选自《论语· 阳货》 【古文今译】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 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 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 :“欲寻芳草 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 : “天涯何处无芳草。 ”古 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 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 苦短之意。
另一方面, 边塞诗作更突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 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 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 还” “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 从来岂顾勋” 。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演练 第一单元6 边塞战争诗四首
,学生用书)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蓟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1.诗篇的一开始,诗人便粗线条地勾画出一个急赴边塞的英雄形象。
诗人是怎样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诗歌描写的景物和人物的动作分析。
景物描写是侧面烘托,行为动作是直接勾画。
答案: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些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2.诗的最后两联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诗歌的最后两联中含有典故,理解典故的含意是解答的关键。
答案:诗的最后两联采用一问一答和两个典故,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上写玄宗偏听偏信,暗示了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独自闭门叹息,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高2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1单元6边塞战争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6边塞战争诗四首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
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河西走廊是一个诗意的名称。
走廊本是院落、公园、府第、皇宫中具有廊柱、廊檐、配以小憩坐具、能避风挡雨的精致走道。
把背靠大漠、绵延上千公里的河西称作走廊,就带有一点诗意。
【课内挖掘】高适题诗改字留佳句唐代的大诗人高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作”,虽然学诗起步晚,但由于他作诗时观察细致入微,总是能写出生动真切的好诗,而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有一次,高适到台州巡察,路过杭州清风岭时,触景生情,想出四句诗。
正好旁边是一座寺庙。
过去的文人都有题诗的嗜好,无论在道旁、石壁上、墙上,都爱随处留下墨宝。
因此高适让随从拿来笔墨,在寺庙的墙上写下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
”写完,便领着随从告辞。
路上,高适反复吟咏着刚才的诗句,又细细地观察钱塘江水,发现月落时,江水随潮而退,只剩下半江水,并不像自己诗中写的“前村月落一江水”。
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应该把诗中的“一”字改为“半”字。
巡察完以后,高适特地回到寺院,把墙上的诗改了,于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句:前村月落半江水。
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而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
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的罩在尸体上的纸棺上。
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
在阿斯塔那上古墓,很多死者上面都罩着一个纸糊的棺材,并伴有纸糊的衣带、鞋等随葬物品。
可能是古代纸张珍贵稀少,用过的纸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
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纸就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账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汉文墨笔书写。
高中边塞战争诗四首课前预习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前预习积土成山一、根底字词理解词义海风秋:从湖上吹来的寒风。
秋,指秋风的寒意。
更吹:一遍遍地吹。
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金闺:华美的闺房,此代指征人之妻。
塞垣:边塞的城墙。
翻:反复,叛乱。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然:通“燃〞。
汉月:就是月亮。
霜威:秋霜肃杀的意思,指执法威严。
海窟:指当时沙漠中的敌营。
二、文学常识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今属)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校书郎。
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丞,后贬龙标(今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者“王龙标〞。
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
从HY行组诗一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高适(700—765),字达夫,渤海(今沧县)人。
天宝八载(749),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
天宝十二载(753),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
安史乱起,帮助哥舒翰守潼关。
广德元年(763)任西川节度使。
入朝后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后人编有高常侍集。
此诗一名送兵还作,是诗人于天宝十载(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边境回程途中在蓟中所写。
蓟中,蓟城,故址在卢沟桥北。
岑参(约715—770),祖籍(今属),后移居江陵(今属)。
天宝三载(744),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HY。
天宝八载(749),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
天宝十三载(754),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评事兼HY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
至德二载(757),至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
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刺史。
有岑嘉州集。
全唐诗编诗四卷。
李益(748—约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人。
大历四年(768)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
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者度为乐曲,流播一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6 边塞战争诗四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诗句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27】A.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B.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C.阴火浅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D.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C[“浅”应为“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那..金闺万里愁(无奈)B.每愁胡虏翻.(反复,叛乱)C.长驱登塞垣..(边塞的城堡)D.柏台霜威..寒逼人(秋霜肃杀的意思,指执法威严)C[C项,塞垣:边塞的城墙。
]3.下列对《从军行(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三句写景,第四句抒情。
写景是抒情的铺垫和基础。
B.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前三句写景,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
C.“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作者借笛声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D.诗中明显流露出一种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感,有一种消极颓废情绪。
D[诗中没有表现诗人对战争的反感和消极颓废情绪。
]4.下列对《蓟中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28】A.诗一开始就抓住塞外特有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浩阔壮丽的画面。
B.诗中感情的主流是赞扬守边将士能征善战保家卫国的优秀品质。
C.诗人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策马”、“长驱”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勾勒出一名沙场英雄的形象。
D.诗的情感韵味浑厚,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有一种浓浓的爱国情怀。
B[诗中感情的主流是由边塞的荒凉生发出对边患的忧虑,并抨击统治者用非其人,抒发自身难酬之壮志。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春天悄悄来临,独立小桥,看十五明月高悬,河畔青草,堤上嫩柳,随着暖风拂袖,心中顿生丝丝惬意。
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在现实中早已找不到丝毫痕迹。
C.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
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柳浪闻莺”,我们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
D.那些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每每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让人仰慕、追思,但毕竟“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C[A项,“新月”是刚生出的弯月,与后文“满月”不符,诗句表现忧伤寂寞之情与选项中惬意的心境不对等。
B项,出自苏轼《江城子》表达对亡妻思念,这里用来形容台湾老兵回归故乡,不符语境。
D项,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意为你们(守旧文人)在历史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今用来比喻那些反对真理,破坏伦理企图诽谤历史文化者,到头来必定彻底失败,正义事业必将如长江大河,排山倒海般涤荡一切污泥浊水,奔腾向前,与语境不符。
]6.下列有关本节内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审言,唐代诗人,杜甫的祖父,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B.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陈子昂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C.杨炯(650-约695),唐代诗人。
“初唐四杰”之一。
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
D.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
在诗歌方面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B[“初唐四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央视《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请仿照下面主持人董卿的开场白,以“选择”为题词,仿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结构相似,整段字数大体相当,必须有四句引用。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的。
”这是宝玉与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
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
”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
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
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
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手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
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此题注意人物和名言的选取。
【答案】示例:古今中外,选择无处不在,人生就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是司马迁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这是海明威的选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无悔的选择。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
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三个判断都是存在条件不够充分的问题,“具备工匠精神”“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受多重因素的制约。
“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也不是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的首要条件。
【答案】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③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二、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9~10题。
送狄宗亨王昌龄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①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于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①鸣皋:山名,在河南嵩山东北。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前两句写景,融情于景,既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为三、四句的抒情作铺垫。
B.王诗第二句虚实结合,送别之地洛阳的树色在暮色中苍茫一片,作者由此想象朋友要去的地方鸣皋,也是烟雾朦胧。
C.王诗第四句中的“惜”是全诗的诗眼,全诗语言虽朴实,却含意隽永深沉,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
D.骆诗这首诗题为“送人”,但他并没有叙述别离之情,却可以让读者联想起一个激扬壮别的场景。
C[C项,“愁”是全诗的诗眼。
]10.两诗在抒情方面各有什么特色?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诗:借景抒情,一、二句用深秋苍茫之景,烘托作者的离愁别绪,表达自己因朋友离去的无限忧愁和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骆诗:借古伤己,作者歌咏燕太子丹及其宾客送荆轲时怒发冲冠的情景,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和自己人生失意的无限感慨之情。
【赏析】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
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导学号:003620031】自蓟北归高适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①,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②。
【注】①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
②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歌“长剑归来”。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
B.首联运用顶针的手法,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
C.“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
D.颈联借用汉代田广明等将军出击匈奴的典故,暗喻唐军死伤惨烈的情形,含蓄蕴藉。
B[B项,“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理解有误。
]12.本诗尾联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同:都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思想。
异:高诗尾联“谁怜”与“独”字,渲染诗人“不得意”的情绪,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苏词无半点哀情,以形象的描画,抒写了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雁门胡人歌崔颢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
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雁门胡人放鹰捕鸟、骑马射猎的图景,表现边地少数民族日常习武备战、时刻警惕的生存状态,C.颈联描绘“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画面,烟雾颇似烽烟,易使边地百姓联想到战争,行文上自然引起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