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概论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流通概论复习资料

流通概论复习资料

辅导第一章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又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人类交往、商品交换体系的深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进了每个部门、每个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2、商品交换的两个前提条件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

社会分工一经产生,便立即导致了个人产品供给单一化和产品需要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于是在分工者之间便有了互为供给者和需求者的经济关系。

因此,社会分工的存在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没有社会分工就不会产生产品供给单一化与产品需要多样化的矛盾,从而也就不会有商品交换。

要维持正常的商品交换,交换双方必须相互承认对方是各自产品的所有者,即明晰的产权制度,并在平等互利、自愿让渡、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进行交换,这是商品交换的第二个前提条件。

对商品交换来说,两个条件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3、商品交换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历史发展来看,商品交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和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商品(W——W):物物交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商品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准确的表现,从而很难保证等价交换的进行;其次,交换双方必须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否则交换就无法进行。

这些局限性给交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限制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商品——货币——商品(W——G——W),也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的出现,是商品交换过程的革命,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突破了交换的时空限制,商品交换的双方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交换活动;它促进了横向经济联系,使商品交换的时空范围扩大了,为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创造了条件。

流通概论选择题和判断题

流通概论选择题和判断题

《流通概论》期末复习资料(选择题和判断题)流通概论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 A )。

A.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B.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C.商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D.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2.解决供需矛盾的最公平、最稳定、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 D )。

A.自行生产B.赠与或乞讨C.诈骗或掠夺D.交换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与前两次社会大分工的根本差别是产生了( D )。

A.手工业B.农业C.畜牧业D.商业4.商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可用来衡量的指标有( A )。

A.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B.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劳动就业率的比例C.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例D.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例5.商人资本是最早出现的( A )。

A.资本形态B.货币形态C.商品形态D.交换形态6.零售商业的服务对象是( B )。

A.再销售者B.个人消费者C.产业用户D.事业用户7.业态是零售商业的( C )。

A.企业形态B.组织形态C.经营形态D.管理形态8.对有店铺零售商业来说,形成差别化甚至垄断经营的最重要因素是(A )。

A.店铺选址B.商品价格C.商品组合D.广告与促销9.以下属于无店铺零售商业的是( C )。

A.超级市场B.仓储是商店C.邮寄商店D.便利店10.零售商业的金融功能主要体现为( A )。

A.分期付款B.有奖销售C.售后服务D.降价销售11.无论是近期还是中远期,将成为我国零售商业的主流业态的是( B )。

A.百货店B.超级市场C.便利店D.购物中心12.POS系统也叫销售时点管理系统,其最大作用是有利于零售商进行( A )。

A.单品管理B.店铺管理C.现金管理D.部门管理13.开发、制造PB商品的主体是( C )。

A.制造商B.批发商C.零售商D.消费者14.零售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是一种( D )。

A.异业竞争B.垂直竞争C.垄断竞争D.水平竞争15.零售商业的事业主体是( AC )。

流通概论案例分析题复习资料

流通概论案例分析题复习资料

流通概论案例分析题复习资料1.集市贸易还有生存的空间吗?请根据你对集贸市场的理解,评述上述材料,并谈一谈集贸市场在中国是否还有生存空间?答:判断集贸市场还有生存空间的。

如果集贸市场没有生存空间,请说明理由;如果还有生存空间,请谈谈今后集贸市场发展的走向,以及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2解释集贸市场还有生存空间的原因,可从历史文化积累,中国消费者接受程度等角度加以分析,并根据分析的充分程度给分。

3说明集贸市场发展走向及注意的问题。

集贸市场管治问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该问题有助于考察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对集贸市场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根据观点明确程度,论据充分程度给分的。

2.如何看待我国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建设请结合上述资料,对我国商业街区改造或建设的现状进行评述,谈谈我国众多商业街区改造失败的原因何在?我国商业街建设的现代,失败的原因现代商业街区规划建设的要点有哪些?交通规划,城市规模,选址,风格与店铺组合,环境设计等方面展开未来商业街发展趋势如何?商业街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功能改变、小型商业街走向衰落、商业街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内部配置双向发展等解度回答。

其中商业街建设现代评述与失败原因可以结合起来分析。

3.太阳系:可以看出太阳系连锁便利店的经验,虽然与那些上市或国有连锁便利店的资本相比太阳系明显处于弱势,相应在门店扩张速度上远远落后于后面在门店数量达到30家以后,太阳系的扩张变得越来越乏力,但是太阳系连锁店还是坚持全部门店24小时营业,通过为了解决采购规模问题和配送问题,佟培新把他们发展成了加盟店,从而解决了进货规模也解决了太阳系门店扩张资金不足的问题。

从太阳系连锁便利店经营方式得出:一是项目选择很多人习惯性的从个人喜好出发,往往主观的认为自己喜欢的项目就同等于消费者也喜欢,缺乏对前期市场准确的调查和理性分析。

另外,对项目发展前景过于乐观,对销售及利润率预计偏高,而对自身的营运能力,后续资金的投入投资风险等因素估计不足、成本核算不到位,许多新的老板容易将成本核算过于简单化,是对“成本”这一概念的理解上产生了偏差,以为成本就是公司的租金、员工的工资及产品的进货成本,二是许多隐性成本可能还没有核算,例如电脑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资金安排不合理、现有资金分配不够合理,缺乏资金整合使用规划,资金使用时基本不考虑整体性,以及是否存在超出安全比例的情况。

流通概论(全部)1

流通概论(全部)1

第四节 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 现状
三.物流业的发展 1.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流产业规模扩

2.专业化,系统化,全程化的现代物流开始出 现
3.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案例资料
流通产业创新论
案例讨论题:结合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与案例资料,说明如何对中国流通产业进 行全面整合和创新.
流通概论 第三章 流通功能与流通机构
5)在流通产业中,有相当多的行业存在着明 显的工作”个性化”和”家庭化”的倾向,从而 使流通领域的个体经营者的就业比重远 远高于其他产业.
第二节 流通产业的特征与贡 献
2.进入与退出障碍低,竞争激烈 3.技术进步的从属性 4.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经济效果不够显著
第二节 流通产业的特征与贡 献
二.流通产业的贡献 1.流通产业对GDP/GNP的贡献 2.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3.流通产业对三次产业的贡献 4.流通产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 5.流通产业对国民福利的贡献 6.流通产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不断增长,要求流通部门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资源,以增强”服务”能力. 2).其他产业部门对物流部门的”中间服务需求”的 不断增长,要求流通部门扩大就业规模. 3).物流产业的劳动生存率增长低于其他产业特别 是制造业劳动增长率的增长.
4).与制造业相比,流通产业并不需要体力和 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劳动力,从而会有更多 的人特别是女性劳动力比较容易在物流 产业部门就业.
1).进一步强化渠道系统的统一性或渠道成员 对系统的凝聚力.
2). 渠道系统的解体 3).渠道冲突的潜在化
第三节 流通渠道行为
4.渠道冲突的解决机制 1).说服 2).宣传与教育活动 3).融合 4).制定高级目标 5).提高信息准确度 6).游说

2022年国开流通概论(本)期末复习汇总

2022年国开流通概论(本)期末复习汇总
能, 国际化经验 L 流通渠道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因素, 商品因素, 生产者因素, 流通者因素, 消费者
因素 L 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包括----构建“无缝衔接”的管理体系, 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打
造健全完善的法律环境, 建立统一高效的市场体系 L 流通政策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原则, 充
企业采用多条非完整的零售渠道进行销售活动的行为是指----跨渠道零售 Q 商品实体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一般称为商品的( )过程----物流 S 世界商业史上第一个实行新型销售方法的现代大量销售组织是----百货商店 S 所有权归消费者自己所有,主要从事食品领域业务的组织是----消费者合作社 S 提供综合商品或便利商品、主力店面积占比为 40-60%的购物中心类型是----社区型 T 提供综合商品或时尚商品、主力店面积占比为 50-70%的购物中心类型是----区域型 T 通过将商品交易者集中到一定的空间场所,以提高商品交易者的交易效率,这是批发市场的
第1页共3页
第2页共3页
L 零售的服务对象是生产商和批发商。----× L 零售的主体是个体零售商和法人零售商。----√ L 零售的主要目的是追求零售商利润最大化。----× L 零售企业进行国际化投资一般有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 L 零售作为一种销售活动,其经营的商品主要是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 L 流通产业结构转型对就业具有正向作用。----√ L 流通产业在全球劳动分工和贸易交换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L 流通创新不是单因素的创新,它需要各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 L 流通辅助机构是流通渠道的非成员性参与者,它们本身并不参与商品的买卖。----√ L 流通过程是商流、物流与信息流的统一。----√ L 流通领域的创新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L 流通渠道的宽度结构也被称为渠道的层级结构。----× L 流通渠道既涉及组织间关系,又涉及组织内部关系。----× P 批发与零售分离之后,两者各自的内部分工不断深化,从而使流通方式沿着批发与零售两个

流通概论复习纲要

流通概论复习纲要

流通概论复习纲要《流通概论》复习纲要一、名词解释:交换商品流通流通产业流通功能物流服务商流通渠道零售商圈经销代理商批发独立批发商流通服务商商品交易所物流供应链包装电子商务经济全球化二、简答;1、个人消费者的需求有哪些特征?2、现实中的商流形式有几种?3、流通产业的特征有哪些?4、流通的功能有哪些?5、零售的概念、特点与功能?6、简述零售经营要素的内容?7、商业街的概念、特点与功能?8、何谓“经纪”?经纪有何特点?9、简述批发商用户的购买特点?10、何谓“物流“?物流活动的功能要素有哪些?11、供应链管理的本质特征有哪些?12、电子商务的特点及其对流通的影响?13、何谓“流通信息”?其特征及对流通的作用有哪些?14、零售国际化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论述题:1、试述社会经济系统的构成及其职能?2、结合实际阐述流通对生产、消费和分配的作用?3、试述批发市场的主体、交易规则与交易方法?4、分析外资零售企业中国市场扩张的战略特征?四、单项选择:1、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大分工,出现了()A、物——物交换B、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C、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D、以电子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2、手工业与农业分工是人类的()大分工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3、按性别、年龄分工是属于()分工形式A、自然分工B、内部分工C、社会分工4、()是商品交换产生的前提A、社会制度B、剩余产品C、社会分工5、“商流”是指()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A、商品实体B、商品所有权C、商品信息D、商品生产者6、将国民经济划分成三大产业,流通属于()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7、商品所有权能够转移的首要条件是()A、商品能满足消费者需求B、适当的交易价格C、良好的沟通渠道8、流通方式的第二次变革是()A、货币的出现B、专业化商人的出现C、电子计算机、网络在流通中的应用。

9、商品的()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称为物流过程A、商品所有权B、商品实体C、商品的经销权10、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称为()A、商品价格B、商品成本C、商品流通成本11、商品在流通渠道内以价值形态转移,表现为()A、商品实体在空间上的转移B、商品所有权在渠道成员之间的转移12、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中,商品所有权至少要转移()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13、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权转移称为()A、物流B、商流C、信息流D、客流14、从生产领域经批发、零售到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中,商品所有权权转移()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15、商品从生产者经零售商流向最终消费者。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商品流通概述一.复习要求本章从商品流通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入手,阐述了商品流通的特点、形式、地位以及与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关系;分析了商品流通力存在的客观性极其构成的主、客体要素和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探讨了商业的产生、发展和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的特征和多样化发展趋势。

本章是学习《商品流通概论》的先导,涉及的基本概论和基本理论较多。

学习中要求在了解商品流通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基础上,认识商品流通在对立统一运动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认识商品流通形式及其特点;深刻理解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认识商品流通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先导和先决条件,是社会经济联系的纽带;再对流通力的主客体要素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实现商品流通理合组合的一般途径,以达到提高商品流通力水平的目的;通过对商业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职能的了解,认识在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活动的基本特征,从而加深对商品流通运行规律的理解。

二复习内容(一)商品流通的特征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其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商品流通的本质特征;(二)商品流通的形式与结构商品流通的形式;三种形式间的区别与联系;商品流通形式的结构;(三)商品流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中介;商品流通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先导和先决条件;商品流通是社会经济联系的纽带;(四)商品流通力商品流通力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流通力主体与客体结合的基本特征;认识研究流通力的必要性;商品流通力主体的特征及其作用;商品流通力客体;衡量流通力大小的规定性;流通力诸要素的合理组合;(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商业的含义;商业的基本职能;商业活动的特点;三重点与难点应重点掌握围绕商品流通的系列概念,并深化理解商品流通三种形式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商品流通与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关系;商品流通力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构成要素、合理组合及其衡量规定性;商业的产生发展趋势及其职能。

流通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流通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流通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3. 什么是交换?它有几种形式?(1)交换的一般含义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相互提供各自活动及其成果的行为。

(2)它有三种形式:W-W(物物交换),W-G-W(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包括:卖‘W-G’,买‘G-W’),G-W-G(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5. 什么是流通?本书所说的流通是指不包括货币、资金、人和服务的有形商品或产品的流通,是一种狭义的流通,包括商流、物流与信息流。

9. 试述社会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职能。

(1)社会经济系统四要素:生产、消费、流通与分配。

(2)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流通是桥梁,分配是“守夜人”。

生产创造形态效用,即通过人类劳动改变物品的形态,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商品与服务;流通创造所有权效用或价值形态转换效用(商流)及商品的时空效用(物流);消费创造生命或生存与发展效用,是生产与流通的终极目标;分配创造公平与秩序效用,即通过国家或政府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为社会提供公平、秩序与安全。

10. 流通对生产、消费、和分配的作用。

(1)流通对生产的作用:①在商流阶段,流通对生产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前的采购供应和产后的商品销售;②在物流阶段,流通对生产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在生产与销售的全过程之中。

(2)流通对消费的作用:流通在商流与物流两个方面决定着消费。

(3)流通对分配的作用:从全社会来看,流通不仅直接创造价值(收入),而且更决定价值创造的多少与快慢,以及价格的最终实现程度,从而决定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水平。

第二章1. 如何正确理解“流通产业”的内涵?流通产业的事业内容是商品流通,既包括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也包括商品实体的运动过程。

具体而言,我们所指的流通产业:(1)它是一种营利性事业,而不是公益或公共事业,即广义的商业:(2)它是一种以流通活动为核心内容的营利性事业,即狭义的商业:(3)不是专门以流通为经营内容的经济主体的商品流通不是我们所说的流通产业。

2. 如何科学的对流通产业进行分类?(1)按“业种或业态”分类,可以将流通产业划分为生产资料流通产业与消费资料流通产业或工业品流通产业与农产品流通产业等。

流通概论知识点总结

流通概论知识点总结

流通概论知识点总结一、流通的概念与作用1. 流通的概念- 流通是指商品和服务在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传递和交换过程。

- 流通是指货物、劳务和资金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从一个经济单位传递到另一个经济单位过程。

2. 流通的作用- 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满足社会需求- 扩大市场规模- 丰富人民生活- 促进社会生产- 资金流通,推动社会经济运转二、流通环节1. 生产者- 生产者是指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单位,包括各类生产企业、农牧业、渔业、采矿业等。

- 生产者通过生产活动获得产品和服务,并将其送到市场进行交易。

2. 批发商- 批发商是指以规模较大为主要特征,通过购进商品或服务取得所有权,按较低价加点后转销给零售商或其他经济单位的商业企业。

- 批发商在流通环节中发挥着调节市场的功能,为生产者和零售商之间搭建桥梁。

3. 零售商- 零售商是指将批发商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以零售价格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企业。

- 零售商在流通环节中直接接触最终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商品和服务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渠道。

4. 消费者- 消费者是商品和服务最终的使用者,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 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向生产者提供市场需求,推动市场流通的运转。

三、流通方式1. 直接交换- 直接交换是指商品和服务直接以换物或劳务交换的方式进行流通。

- 直接交换方式在早期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最早的交易形式。

2. 间接交换- 间接交换是指商品和服务通过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交换的方式。

- 间接交换方式的出现标志着商品流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交易的规模和效率。

3. 线上交易- 线上交易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方式。

- 线上交易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提高了交易效率和便利性。

四、流通方式的优缺点1. 直接交换优点:节省货币流通成本,直接满足双方需求。

缺点:交易范围有限,需求匹配难度大。

流通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流通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流通概论期末复习重点流通概论是商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商品流通过程和流通活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流通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一、流通概念和基本要素1.流通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包括生产、分销和销售等环节。

2.流通的基本要素:商品、金融资金、信息和商业组织。

3.流通的目标和作用:方便商品交换、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满足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二、流通环节与流通方式1.流通环节:生产环节、仓储环节、流通运输环节、分析环节和销售环节。

2.流通方式:直接流通和间接流通。

直接流通包括农场直销、生产者零售等;间接流通包括批发和零售。

常用的流通方式有大型超市、百货公司等。

三、物流管理1.物流管理的定义和功能: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

2.物流活动的主要内容:物流流程、物流成本、物流服务、物流信息和物流技术。

3.物流管理的核心要素:库存管理、运输管理、货物包装和配送中心管理。

四、零售业1.零售业的定义和发展阶段:零售业是最后一环节的流通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

发展阶段包括传统零售、大规模零售、电子商务等。

2.零售业的特点和分类:零售业的特点包括细分市场、服务至上、快速反应、创新发展等。

根据经营方式和形式,零售业可以分为百货零售、特色零售、连锁零售等。

3.零售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管理:零售业的经营模式包括自营、特许经营、合作经营等。

经营管理包括店铺布局、产品策划、价格管理、促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等。

五、电子商务1.电子商务的定义和特点: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商业活动。

特点包括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和个性化等。

2.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和应用:电子商务的模式包括B2B、B2C、C2C 等。

应用领域包括在线购物、电子支付、网络营销、在线旅游等。

商品流通概论复习资料

商品流通概论复习资料

《商品流通概论》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流通调控的主体是()。

A.企业B.行业组织C.国家D.政府部门2.最宽的分销形式是()。

A.综合性分销B.选择性分销C.独家分销D.密集性分销3.影响流通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是()。

A.目标市场需求及其特点B.宏观市场环境C.市场竞争状况D.市场秩序4.商流涉及商品所有权转移的价值运动的是()。

A.商流B.物流C.资金流D.信息流5.在发达商品流通中,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

A.生产B.消费C.商品D.货币6.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是()。

A.资源的稀缺性B.拥有丰富的资源C.完善的市场机制D.完善的调控机制7.G—W—G′是()。

A.物物交换形式B.简单商品流通形式C.发达商品流通形式D.复杂商品流通形式8.具备公司的特征,并把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的公司是()。

A.有限责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C.合伙企业D.合作制企业9.属于批发业态的是()。

A.超级商店B.自动售货机C.经纪人D.上门推销10.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流通手段D.价值的表现形式二、多项选择题1.供求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B.支配着商品的流量和构成C.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D.支配着商品价值的核算E.支配着生产和消费2.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要素包括()。

A.网络B.文化C.知识D.机制E.机构三、名词解释题1.流通渠道2.商圈3.商品4.价值规律5.流通费用四、简答题1.简述商品采购的基本原则。

2.简述信誉对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3.简述市场的主要功能。

4.简述商品差价的分类。

5.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五、论述题1.商业连锁经营的类型有哪些?这几种连锁经营形态的区别与联系。

《商品流通概论》试卷二代码:00185一、单项选择题1.传统式渠道结构又称()。

A.水平式渠道结构B.群体式渠道结构C.垂直式渠道结构D.个别式渠道结构2.在下列各种企业组织形式中,历史上形成最早、存续时间最长,至今仍在数量上占有主要地位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

流通概论学习重点

流通概论学习重点

流通概论学习重点(第一章)1、什么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社会分工就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所谓交换,就是人们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相互提供劳动产品,以满足各自需要的经济行为。

所谓商品,就是用于交换并可满足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因此,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2、商品交换的前提是什么?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

3、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系如何?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不仅保证了单一化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4、商品交换的发展从历史发展来看,商品交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物物交换,即W—W。

这是人类最初的商品交换,表现为直接的物物交换,即直接形式的商品交换。

物物交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供求的一对一之间进行),这些局限性给交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限制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W—G—W。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的出现,是商品交换过程的革命,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突破了交换的时空限制,商品交换的双方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交换活动;它促进了横向经济联系,使商品交换的时空范围扩大了,为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创造了条件。

(3)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G—W—G。

商人的出现,使得货币有了资本的属性,商人资本是历史最早出现的资本形态。

商人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规模和空间范围,节约了生产者用于交换的时间和费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5、商业的概念广义的商业是泛指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

本书所指的商业是指狭义的商业。

准确理解商业要明确以下几点:(1)商业是一种营利性事业,而不是公益事业或公共事业;(2)商业的事业内容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商品交换,而不是组织内部的产品分配、调拨;(3)商业是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商品交换而不是非专业化和非社会化的商品交换;(4)商业的主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法人即商业企业,一部分是自然人即个体经营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解决供需矛盾的最公平、最稳定、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 D )。

A.自行生产 B.赠与或乞讨C.诈骗或掠夺 D.交换2.零售商业的金融功能主要体现为( A )。

A、分期付款B、有奖销售C、售后服务 D.降价销售3.“零售引力法则”是由< D )提出的。

该法则认为,城市人口越多、规模越大,商业越发达,对顾客的吸引力就越大。

A.豪威尔 B、戴维·霍夫C、尼尔森 D.威廉·雷利4.在橱窗陈列设计时,对于新产品、特色产品应采用( C )。

’A、系统式陈列B、专题性陈列C、特写式陈列D、季节性陈列5.零售商业与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是一种( B )。

A.异业竞争 B.水平竞争C、垄断竞争 D.垂直竞争6.研发、制造PB商品的主体是( C )。

A.制造商 B.批发商C.零售商 D、消费者7.不依附于生产部门,独立从事批发交易活动并对所经营的商品拥有所有权的批发商叫BA.制造批发商 B.商人批发商C、代理商 D.共同批发商8.交易双方以商品的一定规定,如大小、长短、粗细等等作为依据而进行的交易是CA.协商交易 B.凭样品交易C、凭规格交易D、凭标准品级交易9.在网络营销市场中,购销双方为“多对多”形式的是( C )。

A.网上零售 B.网上贸易C、网上交易市场 D.网上商店10.首先提出来“黑暗大陆”说法并将物流比喻为“降低成本的最后处女地”的学者是DA.法约尔 B.熊彼特C、马斯洛 D.杜鲁克11.配送过程大体上包括了七个环节,下面列出了四种排序,请选择正确的一项(A ①进货;②进行分拣、加工和包装;③分放;④储存;⑤配货:⑥装配;⑦送货。

A、①④②⑤③⑥⑦B.①②④⑤③⑥⑦C.①④②③⑤⑥⑦D.①②④③⑤⑥⑦12.对大型店铺规制最严格的国家是( B )。

A.美国 B.日本C、法国 D.德国13.对零售商业来说,配送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目前,我国的配送中心主要以( B )为主。

A.自建型与共建型 B.自建型与营业型.C、共建型 D.营业型14.商品生命周期是指一种商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为止所经历的时期。

零售企业可根据商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商品采购策略。

某零售企业积极组织某种商品的货源,扩大商品购进,促进商品销售。

你认为该商品的生命周期处于( B )。

A、投入期 B.成长期C、成熟期D、衰退期15,作为一种商业积聚形态,购物中心与( B )有很多相似之处。

A.超级市场 B.商业街C.百货店 D.仓储商店16,物流的种类很多,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将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就是按( B )不同划分的。

A.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 B.企业生产经营阶段C、物流系统性质 D.企业所有制性质17.超级市场的主通道可保持在( C )之间。

A.0.8—1.2米 B,O.9—1.5米C.2.1—3.5米 D.1,8—2.1米18.对有店铺零售商业来说,形成差别化甚至垄断经营的最重要因素是( A )。

A、店铺选址 B.商品价格C、商品组合 D.广告与促销19.主要用于容易零散的商品,如袋装商品及小五金等的商品陈列形式是( B )。

A、包装陈列 B.挂钩陈列C、花车陈列 D.推车陈列20.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 A )。

A.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 B.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C.商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 D。

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21.业态是零售商业的( C )。

A.企业形态 B.组织形态C.经营形态 D.管理形态22.仓储商店一般采取( D )形式。

A.股份制 B。

会员制C.连锁制 D.合伙制23.核心商圈的基本顾客来源是( C )。

A.工作人 B.流动人口C.居住人12 D.外地人口24.顾客在购买过程中,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观察、询问、比较选择的商品属于( B )。

A.日用品 B.选购品C.应急品 D.特殊品25.零售商业在商品流通中的首要功能是( A )。

A.分类、组合、备货 B.服务C.娱乐休闲 D.商品储存与风险负担26.真空地带理论是由( A )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零售业态的变迁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主要表现为对零售商提供的场所、商品组合、价格和服务的偏好;A.尼尔森 B.迈克纳尔C.吉思特 D.斯卡尔27.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应该适度发展( C ),以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促进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

A.中央批发市场 B。

自由批发市场C.区域批发市场 D。

外资型批发市场28.网上贸易是电子商务中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易形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与网上商店不同,网上贸易的交易对象是( A )。

A.商业用户 B.代理商C.个人消费者 D.零售商29.现代物流管理的永恒主题是( C ),要努力提升物流增值性服务。

A.质量与数量 B.成本与服务C.费用与利润 D.成本与利润30.下列不屈于批发市场的特征的是( A )。

A.实行会员制 D。

有相对稳定的交易者C.是常设的交易市场 D.交易规则比较简单31.可以实时处理销售业务,并进行经营业务分析的管理系统为( B )。

A.EOS系统 B.POS系统C.EOQ系统 D.EDI系统32.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 B )。

A.一个企业的物流管理 B.跨企业的物流管理C.采购物流管理 D.销售物流管理33.作为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的配送中心属于以下哪一种模式的配送( D )。

A.物流模式 B.授权模式C.自营模式 D.配销模式34.以下不屈于“市场失败”的经济现象是( B )。

A.价格大战 B.分配不公C.经济的不稳定 D.外部不经济35.在流通过程中,以下哪一个因素起决定作用( A )。

A.商流 B.物流C.信息流 D.资金流36.商圈分析是指经营者对商圈的构成情况、特点、( A )以及影响商圈规模变化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

A.范围 B.规模C.目标顾客 D。

收入水平37.物流的构成要素或基本环节主要包括“( D )”。

物流就是这些构成要素的集成系统。

A.六要素 B.五要素C.八要素 D.七要素38.主要布置在陈列货柜或货架、壁面或推车上的标题说明属于( B )。

A.大标题 B。

中标题C.小标题 D.大标题或中标题39.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与前两次社会大分工的根本差别是产生了( D )。

A. 手工业 B.农业C. 畜牧业 D.商业40.零售商业的服务对象是( B )。

A.再销售者 B.个人消赀者C.产业用户 D.事业用户41.无论是近期还是中远期,将成为我国零售商业的主流业态的是( B )。

A. 百货店 B.超级市场C. 便利店 D.购物中心42,特许连锁是一种以(D )为基础的零售企业经营方式。

A. 资本 B.股份C. 信誉 D.契约43.百货商店的目标市场是( A )。

A. 高中档顾客 B.普通大众C. 流动顾客D. 各个消赞层次的顾客44.一般来说,核心商圈的顾客大约占( A )。

·A.55—70% B.15一25%C. 10—15% D.10%以下45.一般来说,商品陈列高度的有效范围在离地面的o.6—1.8米之间,其中黄金段的高度一般在( D )之间。

A.1.2—1.8米 B.0.1—0.5米C.0.S一0.85米 D.0.85—1.2米46.采购批量与采购费用的关系是( B )。

A.成正比 B.成反比C. 没有比例关系 D.不确定47.零售企业在经营商品的( A ),可以采取为生产企业代销的方式。

A. 投入期 B.成长期C. 成熟期 D.衰退期48.POS系统也叫销售时点系统,其最大作用是有利于零售商品进行( A )。

A. 单品管理 B.店铀、管理C. 现金管理 D.部门管理49.商品陈列时,利用平台或推车进行堆积陈列,属于表现( C )的陈列形式。

A.丰富 B.高级C. 廉价 D.别人买过50.批发商用户需求( C )。

A,富有弹性 B. 弹性无穷大C. 缺乏弹性D. 弹性为零51.商品交易所保证金制度中,主要期货合约成交后的清算的保证金是( B )。

A. 开户保证金 B.履约保证金C. 变更追加保证金 D.初始保证金52.有一商品的条码为6914973304024,其中"691"的含义是( A )。

A. 制造商国家或地区 B.制造商代码C. 商品代码 D.校检码53.在以下物流自动化构成内容中,属于基础性工作的是( D )。

A. 商品配送自动化 B.商品仓储自动化C. 商品包装加工自动化 D.商品分类编码54.超级市场商品陈列中最常用和使用范围最广,并且比较适合周转快的商品的陈列形式是( C )。

A. 分类陈列 B.整齐陈列 C.集中陈列 D,主题陈列55.“共同配送”这一配送形式出现在配送发展的(B )。

A. 萌芽阶段 B.发育阶段C. 成熟阶段 D,迅速成长阶段56.( B )是各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政策。

A.大型店政策 B.反垄断政策C. 消费者保护政策 D.专卖政策57.( C )管理构成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其它层面的管理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A. 物流信息 B.物流成本C. 物流作业D. 物流服务58.从宏观上看,( A )的生命周期短,意味着商业组织具有较强的新陈代谢能力或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就是商业的又一显著特征。

A. 商业组织B. 商品C. 大型商业企业 D.批发商业59。

在店铺选址应避免的地域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快速车道旁B. 同类商店集聚地C. 高层建筑物内D. 店铺密度过大的地区60.主力商品的数量和销售额,一般要占商品总量和全部销售额的( C )。

A. 20—30% B.40一50%C.70—80% D. 90%左右61.“共同配送”这一配送形式出现在配送发展的( B )。

A.萌芽阶段 B. 发育阶段C. 成熟阶段 D.迅速成长阶段62.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管理中,进货入库作业管理的数量检查有四种方式,其中事先收到有关列明商品种类的单据,待货物到达时再列出商品数量属于( C )。

A.直接检查 B. 自-查C. 半盲查D. 联合检查63.商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可用来衡量的指标有( A )。

A.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劳动就业率的比例B.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C. 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例D.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例64.商流费用不包括( D ).A. 搜寻费用 B.谈判费用C. 签约履约费用 D.保管费用65.商品交易所的首要功能是( C )。

A.平抑价格 B.价格形成C. 供求调节 D.风险规避66.以零售业务为主的网上交易形式是( A )。

A. 网上商店 B.网上拍卖市场C. 网上贸易市场D. 网上采购市场68.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连锁商店于1s59年在(D )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