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导课方法举隅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导入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导入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下面将从实例中来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一、激发兴趣法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疑问或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放一个金属的鱼钩在火上加热,然后让学生观察其变化,并提问:“为什么金属鱼钩加热后会变得红热?”这样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其对物理的兴趣。

二、情境创设法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引入相关的物理知识。

在学习力与功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一个抬水的工作效率,通过思考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力和功率的概念。

三、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在引擎启动的时候会听到‘噗噗’的声音?” “为什么小船划水时会有一股向后的力?”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渐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

四、实验观察法通过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物理现象,从中获取一些规律或者结论。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水面承载物体实验,让学生观察承载物体所受的力是否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五、质疑法通过提出质疑的观点或者问题,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观点,或者让学生在某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或问题中进行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空气中有空无一物的地方?”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真空概念的思考和探索。

初中物理教师辅导学生的有效方法与技巧

初中物理教师辅导学生的有效方法与技巧

初中物理教师辅导学生的有效方法与技巧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而教师的辅导方法和技巧对于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初中物理教师辅导学生的有效方法与技巧,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1. 利用实例引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实例来引入新知识,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融入生活实践案例:将物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通过实例解释运动原理或电磁感应规律,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物理的应用场景。

3. 创设互动性学习环境:在课堂中设置小组合作、讨论、思考等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巧妙运用教学资源物理学习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因此,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基本要求之一。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教师巧妙运用教学资源的方法:1. 制作示意图和模型:通过制作示意图和模型,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脑和互联网资源,给予学生直观、生动的教学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利用实验室资源: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个性化教学方法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方法:1. 情境化教学:通过情境化教学方法设置一系列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利用不同的评估方式,如小组项目、口头汇报、写作和实验报告等,帮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3. 个别辅导与指导:利用课余时间或特定时间段,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参考等效法在物理中的应用举隅

高中物理教学参考等效法在物理中的应用举隅

“等效法”在物理中的应用举隅等效替代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比如: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用平均速度将变速直线运动等效变换为匀速直线运动;平抛、斜抛曲线运动等效为两个直线运动;用电流场等效替代静电场;交流电的有效值;等效单摆等等。

等效替代的实质是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等同性,将实际事物转换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事物。

就等效方法而言,等效法有三种:模型的等效、过程的等效、作用的等效。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一、模型的等效模型的等效是指用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模型代替复杂的物理客体,使问题简单化。

例1.如图1所示电路,R1为定值电阻,R2为可变电阻,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

则当R2的阻值为多少时,R2消耗的功率最大?解析:电源内阻恒定不变时,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的变化不是单调的,存在极值:当外电阻等于内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在讨论R2的功率时,由于R2不是整个外阻,因此不能直接套用上述结论。

但如果把电源与R1的串联等效成一个新电源,R2就是这个等效电源的外电阻,而等效电源的内阻为R1+r,如图2。

很显然,当R2的阻值等于等效电源的内阻R1+r时,R2消耗的功率即等效电源的输出功率将达到最大。

例2.如图3所示,把轻质导线圈用绝缘细线悬挂在磁铁N极附近,磁铁的轴线穿过线圈的圆心且垂直于线圈平面。

当线圈中通入如图所示的方向的电流时,判断导电线圈如何运动。

解析:本题中研究的是磁体对环形电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安培定则把环形电流等效为一个小磁针,如图4,从而把本题转换为我们所熟知的磁极与磁极之间的作用。

由磁极间作用规律可推知,线圈将向磁铁靠近。

二、过程的等效过程的等效是指用一种或几种简单的物理过程来替代复杂的物理过程,使物理过程得到简化。

例3.如图5所示,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直角坐标系的y轴为竖直方向,在坐标原点O有一带正电量q的质点,初速度大小为v0,方向跟x轴成45°,所受电场力大小质点的重力相等。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物理是一门注重实践和实验的学科,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

而在物理课堂中,导入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相关知识,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就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进行探讨,以期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使用实物或图片导入物理的学习对象通常是物体、现象或实验。

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通过使用实物或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讲解天文知识时,可以使用模型来展示行星的运动规律;在讲解光学知识时,可以使用投影仪播放相关图片。

这种方式能够直观地给学生呈现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思考,并帮助他们建立起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二、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提出问题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技巧。

通过一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迅速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状态。

问题可以是物理学中的经典问题,也可以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力学知识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打乒乓球要用力?为什么推开门后,门会自动关上?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进行小实验或观察物理是一门实践型科学,因此,进行小实验或观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式。

通过实验或观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解静电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静电实验;在讲解声学知识时,可以播放声音的变调实验。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四、讲解有趣的物理故事在课堂导入时,讲解有趣的物理故事是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

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解相对论时,可以讲述爱因斯坦年轻时的故事;在讲解电磁感应时,可以讲述法拉第实验的经历。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

五、引用物理名言或谜语物理名言或谜语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

物理探究式教学误区举隅

物理探究式教学误区举隅
2复习动能定理: w = m 一 m . x =AE
生 进 行 复

3 习 力 功 重 势 的 化 之间 关 : 复 重 做 和 力 能 变 量 的 系
w台=一△E .
( _板书 _)
定律奠 定 基

1 能定律: 台 = =△E 动 w K
2重力 做功和重力势能 的变化量之间的关 系 w 合= △E D
在教学实践中也有部分教师因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 为基础 的自然科学” 就把 “ 探究性教学” 狭隘地理解为 “ 实验 探究” 忽视甚至轻视“ , 理论探究” 以至于把我们物理 中所有 , 的问题 , 都用实验探究的方 式进行处理 , 不用实验探究好象
化程 搓 瘟 过 圭盐丞
◆过渡 : 上面实例的分析, 通过 发现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


20 年第 1期( 08 O 总第9期 ) 1
物理探究式教学误区举隅
周东平 温岭市新河中学,浙江 温岭 3 7 0 l5 2
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之下 , 究式教学在浙江各地如火 探 如荼地开展 , 科学探 究进入课堂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们创造 了不少好 的经验 , 与此 同时也 出现许多问题和 困 惑。一部分人认为探究式学 习也就 是我们所说 的启发式 教 学, 教师 只要从 问题开始, 讲清方法和思路, 理解知识 结论 并 会做 习题 , 不管学生处丁何种地位 , 都是探究式教学; 一部分 人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联系实际的教学 , 只要从实际引入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教师通过提问进行复 习 一)
复 回 习顾
在 老 师 的 复习回顾,
机 械 能守 恒

物理教学设疑探究案例举隅

物理教学设疑探究案例举隅

分析 : 由于 D形 回旋加速器的缝 隙距离 较小 , 则
粒子在加速电场中的运动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题 3为使粒子每次经过两极板 时都能得 到加 : 速, 电场的方 向应如何 改变 , 每次 改变 的时间间隔 是
多少 ?具 有 周 期 性 吗 ? 分 析 : 过 画 出粒 子 的运 动 轨 迹 图 , 以 看 出 每 通 可 次 电场 方 向改 变 的 时 间 间 隔 是 A =T( t T为 粒 子 做 圆 周 运 动 的周 期 )电 场 方 向 的改 变 具 有 周 期 性 . , 问题 4 交 变 加 速 电 压 的周 期 是 多 少 ? 交 变 加 速 : 电压 的周期和粒子的圆周 运动周期有什么关系? 分 析 : 变 加 速 电压 的 周 期 一 一 交 问题 5如 何 作 出 U £ 图像 . : 一 的
平 面 上 , 摆 长 L一 1 2 摆 球 质 量 / 一0 1 g 一 . 5m, T / z . 5k
板的 右端 , 车 的 质量 M 一 小 0 5 g 滑块与绝缘板 间的动 . , k
图1
各个半圆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时间各有什么特点 , 然后 创设下列问题情境 :
问题 1 由 于 速 度 的 增 大 , 子 从 小 半 圆 运 动 到 : 粒
摩擦 因数 p . , =0 4 小车的绝缘 板足够长 , 它们所 在的 空间存在着磁 感应强度 B一2T 的水 平方 向 的匀 强 0 磁场 , 磁场方向如图所示. 开始 时小车静 止在光 滑水
内容 的详尽讲解 、 纳和 总结 , 分进行 横纵 向的 比 归 充 较分析 , 最后演绎成一幅 幅纵横交错 、 图文并茂 、 内容 丰 富具体的知识结构和知识 网络 , 推敲出一列列 如行 云 流 水 、 气 呵成 的解 题 方 法 步 骤 流 程 图 . 样 的 教 一 这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部分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导入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下面是一些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1. 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通过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生活或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中,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橡皮擦可以擦去铅笔的痕迹?”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释。

通过这种情境导入,可以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思考,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是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引导学生针对实验问题进行思考。

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实验,并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3. 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述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故事,并结合故事情节中的物理现象或实验,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以讲述牛顿的苹果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苹果是怎样掉下来的?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的存在?通过讲述故事,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视频导入法视频导入法是通过播放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引人入胜的科学实验视频或物理现象演示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和想法。

教师可以播放科学家在真空中进行的火花实验的视频,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通过视觉影像的展示,可以直观地呈现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5. 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是通过展示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思维和讨论。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例如飞机起飞、海啸、彩虹等,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初中物理教法与学法指导的几点做法

初中物理教法与学法指导的几点做法

初中物理教法与学法指导的几点做法1.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自身经验进行讨论探究。

同时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案例分析、游戏模拟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知识。

通过这些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物理现象。

实验中,学生不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还能够提高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

3. 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物理学科注重的是物理现象的探究和解释,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案例研究等方式逐步认识和探究物理现象。

4. 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和发问,自主地发现知识和规律的教育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理论及其应用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强化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物理学科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密切,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激发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和应用来认识物理学科。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知物理知识。

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举隅

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举隅

实 验 能 不做 就 省 了, 多 的概 念 与原 理 的建 立 过 很
程就“ 描淡写” 轻 了。教 师 过 于强 调 线性 化 。 知 将 识 人 为分 割,学 生 脑 中也 是 一 个 个 分 立 的知 识
点。 这种 教 学方式 所 导致 的结 果是 :知其 然。 知 “ 不 其 所 以然 ” 。学 生 的知识 迁 移能 力较 差。 习 的效 学
小 球 和 轻 杆 可 在 竖 直平 面 内绕 0轴 自由转 动, 始轻 杆 处 于水 平 状 开 态 ,现 给小 球 一 个 竖直 向上 的初 速 度 V= /, o4 m s g ( ) 锁定 滑 块 , 求 小 球 通 过 最 高 点 J 1若 试 P时 对 轻杆 的作 用 力大 小和 方 向 。 ( ) 解 除 对 滑 块 的锁 定 , 求 小 球 通 过 最 2若 试
高 点 时的速 度 大小 。
化 , 死 板, 师 应 学会 尊 重 学 生 的个 性 思 维 , 太 教 肯
定 学 生所 绘 图 的合 理部 分 , 有创 意 有新 意 的绘 对 图进 行 表扬 , 励 他们 用 多种 手 法 绘制 “ 鼓 个性 化 ”
思维 导 图
4 结 语
五 严规 定 下 新课 程 的教学 提 倡 “ 负 增质 ” 减 .
在 使学 生 的学 习 负 担 量减 少 的 同时 要 提 高 学 生
下 面 笔者 用 思维 导 图进 行解 题 分析 ,如 图 5
的 内在 素 质 。思 维 导 图作 为一 种 教 学 策 略。 有 能
效地 改 变学 生 的认 知方 式 , 别 对 于高 中物 理 的 特 学 习, 维导 图能 帮助 学 生将 零 散 的概 念 规 律结 思 构 化 、 理 化 和 系统 化, 而 提 高 学生 的 学 习 热 条 从 情 与学 习效 果 。恰 当地 在 教学 中运用 思 维 导 图。 将 有 效 地培 养 学 生对 知 识 的建 构 能力 . 而 让学 从 生 获得 长 足 的进步 。 思维 导 图是一 种方 兴未 艾 的 教 学 策 略,它 在 物 理 教 学 和 学 习上 还 有 更 多价

谈物理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谈物理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谈物理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物理敨学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更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工具。

而课堂导入作为整堂课的第一步,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的投入度和学习兴趣的。

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物理教学导入方式,成为了每一位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导入的方式导入是指在课堂开始时,采用各种形式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导入方式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特点,选择最为适合的导入方式。

1.提问法提问法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方式,它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起学生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为什么会有月食和日食?”来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方式,可以通过设置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进而引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在讲解静电时,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静电的产生和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探索。

3.故事法故事法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通过讲述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故事,可以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在讲解牛顿三定律时,老师可以通过讲述牛顿发现苹果下落规律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对牛顿三定律的探索与思考。

4.图片法图片法可以通过展示一张精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与兴趣。

在讲解光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光学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探索与思考。

二、导入的目的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具体来说,导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引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思考课堂内容。

2.激发思维通过设计引人思考的问题或举办一些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调动情绪通过讲述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故事或展示一些引人入胜的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入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一个有效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1.情境导入法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引入物理知识。

在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可以举例子讲述在划船时用力一下能够使小船加速、用力更大会使小船加速更快。

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力对运动的影响,进而对力和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2.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导入新知识。

在讲解摩擦力时,可以讲述一个小动物因为摩擦力太大而无法移动,后来通过减少摩擦力成功移动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3.问题导入法提出一个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导入新知识。

在讲解光的传播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升起落下?”,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引出光的直线传播和地球自转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实验导入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新知识。

在讲解压力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沿着一张纸上的水平线推动纸片,让学生感受到手指对纸片产生压力的过程,进而引出压力的概念。

实验的直观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图像导入法通过展示图像或动画来引入新知识。

在讲解光的反射时,可以展示一张反射光线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推测反射光线的规律。

图像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

无论是情境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还是图像导入,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素质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推进措施举隅论文

素质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推进措施举隅论文

素质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推进措施举隅一、素质教育必须寓于物理教学之中从前的物理教学,主要侧重于讲解物理概念、规律,而很多的概念非常枯燥乏味,多数学生由于没兴趣而学不进去,但迫于高考的压力不得不学,而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研究科学的思想品德,物理科学的发展史以及现代化科技发展的状况是非常必要的。

如牛顿从苹果落地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麦克斯韦从预见电磁波的存在到建立麦克斯韦磁场理论,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并用自己祖国的名字为元素命名。

经过讲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将定律,定理等接受了,科学家们用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奋进向上的热情。

又如矿藏开采,能源开发以及发射卫星,从人工操作到电脑控制,将我国的这些科技水平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平以次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实践证明,德育教育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催化剂,德育教育必须寓于物理教学中。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材施教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同时,要在研究学生,研究教学上下功夫,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异跟大,从基础上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上可分上、中、差三等,为顾及各层次的学生,教学中本着新课内容要讲细,讲到问题的实质,不让学生仅记住公式、定律、定理这些外在东西,要从他们的内部挖掘,将实质性的东西授给学生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

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我采取岁典型题目展开讨论的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抒己见。

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变换解题思维方式,充分挖掘独立思考的能力,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根本。

三、创设学生素质培养的有利环境一个好的环境决定学生发展的结果,因此创设一个对学生身心发展俱皆有利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物理知识生活化举隅

物理知识生活化举隅

的情 况 。 以 学 生 都 很 熟 悉 的 长 身 高 的 生 活 事 实 来 类 比。 我 当我 们 十 六 七 岁 以后 , 年 身 高 增 加 的 幅 度 会 越 来 越 小 . 好  ̄ J 每 就 LJ n 速 度 越 来 越 小 , 是 人 的 总身 高还 是 在 增 加 , 好 像 速 度 越 来 但 就 越大一样 。 . 案例5 :伏 安 法 测 电 阻 的难 点 之 一 在 于 如何 选 择 测 量 电
路 。可 供 选 择 的有 内 接法 和 外 接 法 。但 是 什 么 时 候 选 择 内接
而 增 强 其 物 理 学 习 的 内驱 力 , 大 其 知 识 面 , 到 学 以致 用 的 扩 达
目的 。
物 理 知 识 生 活 化 可 以有 两 个 方 向 :一 是 用 物 理 知 识 来 解 释 生 活 现 象 。让 学 生 在 理 解 生 活现 象 的 原 理 之 后 更 好 地 理 解 物理知识 ; 二是 用 生 活 现 象 来 类 比相 关 的物 理 知识 . 学 生 的 为 学 习 提 供 一 个 线 索 , 而有 利 于 学 生 建 构 物 理 知 识 体 系 。 从
概 念 表 示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 时 候 , 了 让 学 生 对 动量 定 理 (+ 的 为 F =
MV - 形 成 深 刻 的认 识 , 学 生 思 考 铺 磁 砖 的 时 候 为 什 么 , MV ) 让 用 皮锤 , 不 是 用 铁 锤 ? 从 物 理 专 业 角 度 理 解 , 据 动 量 定 理 而 根 F= v一n .在 动 量 变 化 量 一 定 的情 况 下 , 间 越 长 , 越 小 , tm , I , V 时 力
物 理来 源 于 生 活 .在 现 实 生 活 中很 多地 方 都 用 到 物 理 知

物理课堂教学设问方法举隅

物理课堂教学设问方法举隅

物理课堂教学设问方法举隅作者:尹衍华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02期设问可以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在概念规律教学中使用,也可以在例题、习题、实验等教学过程中使用.总之,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使用.1设问的类型与方法1.1加(减)条件式设问就是对某一个问题的条件,通过加上(或减去)另外一些条件再进行设问的方法.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它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减掉一个条件:“均匀”,那就是这样设问: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吗?让学生思考,可以通过搜集实例说明,或者通过其它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巩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内涵与外延.这种设问法,常在讲解物理规律、例题及习题中使用,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1.2假设式设问就是先对已有问题或事物通过假设,然后再进行设问.可以对原事物或问题先否定,再进行假设式设问;也可以将原事物或问题假设为另一种事物(或另一种状态、另一种物理情景、另一种物理过程等)后,再进行设问.如,在讲“滑轮的实质是一个连续转动的杠杆”时,学生难以理解滑轮是一个杠杆.教师设问:假设把圆形滑轮压扁(或想象)成一个长方形(如图1所示,由甲到乙),大家再分析它是不是一个杠杆?这样通过假设成另一种状态(“圆形”到“长方形”),结合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滑轮是一个杠杆了.此设问就是将原事物假设为另一种事物后,再进行设问.假设式设问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甚至可以突破思维障碍,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可以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广阔性.1.3层递式设问就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地不断设问,直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学习“浮沉条件的应用”时,根据学生特点笔者设置了如下的情景:我们知道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采取层递式设问:(1)气球为什么会上升?(2)它能无限地上升吗?(3)若不能,为什么?(4)如何让它下降?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逐个解决.不仅明确了上升的原因,而且还知道了采取什么办法让它下降.这种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地设问,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设问,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1.4比较式设问就是指运用比较的方式来设问.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如,学习“物态变化图像”时,可以这样设问:晶体熔化图像和液体沸腾图像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为什么会出项这种异同?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图像,不仅找到了二者的异同,同时培养了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种设问,有利于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这种设问常用在知识形成和概念教学中,应用较广.1.5迂回式设问迂回式设问是指先不直接对研究的问题设问,而是对与此有关的其它问题设问,进而达到你要研究问题的目的.如,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为了加深对“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会影响浮力大小”的理解,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情境进行设问:将一个乒乓球浸没水中,然后松手,在乒乓球上浮直至到露出水面静止这个过程中,乒乓球受到的浮力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这里设问的是“浮力如何变化”,而不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如何变化”.这样学生通过对浮力变化的分析,会豁然开朗: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从而影响了浮力,进而达到我们要研究问题的目的.这种弃直就曲的设问,比直接设问,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可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这种设问常在讲解一些综合物理问题时使用.设问的方式不仅限于上述这些.另外,还有分割式设问、相近式设问、相反式设问等.这里不再赘述.2设问注意的“三性”2.1设问的必要性有必要才设问,没必要就不要设问.要避免设问中的一些误区.如,表面性设问:问题肤浅,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模糊性设问:设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跨越式设问:设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随意性设问:设问漫无边际,东拉西扯,越扯越远等.2.2设问的指向性就是设问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要明确.然后再考虑如何设问,即:设问什么?为什么设问?怎样设问?2.3设问的灵活性不要僵化于一种设问形式,要注重策略优选.要注意根据学生知识情况或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情况,灵活使用何种形式的设问.另外,同一知识点可用不同的方式设问;反之,同一形式的设问可以用在不同知识点上;以上设问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组合(或交叉)使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是指在开始教学前,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并引发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一、疑问导入法:疑问导入法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本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试图回答问题。

在讲解光的传播速度时,可以问学生:“光为什么传播速度那么快?有没有较好的解释?”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启发他们思考和质疑,为后续的知识讲解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思考和猜测,从而引出本课的重难点。

在讲解天体运动时,可以准备一张月亮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然后问学生:“为什么月亮每天都能变化形状?”这样的导入方式通过直接观察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

三、情景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是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融入体验并思考相关的物理现象。

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具体场景中,让学生角色扮演或观察,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发现。

在讲解电磁感应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情景,让学生在一个电磁铁上放置一根金属棒,然后打开开关,观察金属棒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棒受力的原因。

这样的导入方式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寓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在讲解力的平衡时,可以讲述牛顿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牛顿是如何发现力的平衡的?这样的导入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供知识背景,并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创造良好的氛围。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用技巧分享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用技巧分享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用技巧分享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成为了每位物理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用技巧,希望对物理教师和学生都有所帮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贴近生活: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2. 互动讨论: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3. 实践操作: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

二、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的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之后,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例如,将重要概念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参与填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设备来展示实验视频、动画、模拟实验等内容,辅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物理学科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1. 实验课讲解: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帮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

2. 实验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实验题目,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用教学技巧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用教学技巧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用教学技巧分享物理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往往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一些实用的教学技巧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分享一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用教学技巧,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利用实例引入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入物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

比如,在讲解速度概念时,可以通过以不同速度行走的人对比,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理解速度的含义。

引入实例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关注学生的日常经验物理知识往往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经验相联系,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关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比如,在教学小车自由落体实验时,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在坡道上放小车时的观察和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小车为何会加速下滑,进而引入自由落体的概念。

三、开展实验探究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物理现象,并从中发现规律,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讲解配合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多媒体工具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来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多媒体工具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巩固知识通过练习和解惑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布置一些题目进行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解惑时间,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练习和解惑,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议物理课中的导课技巧

小议物理课中的导课技巧

小议物理课中的导课技巧“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一节四十五分钟的物理课上,如何能从一开始就牢牢地扣住学生的心弦,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对一节成功的物理课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毫无疑问,恰到好处的导课技巧就是这样一个良好的开始!所谓导课是指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恰到好处的导课大致可以收到如下五方面的效果,一是集中注意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当重新进入新的课堂时,可能大多数学生依然沉浸在活动的兴奋之中,而恰到好处的导课正好能帮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

二是明确目的,通过导课使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习的潜力挖掘出来。

三是联结知识,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学生明白知识间的联系,做到温故知新,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四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巧妙的导课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渴望着新课的到来。

五是沟通情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师生之间保持良好和足够的沟通和交流,教书育人并重完善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的导入因教学内容和教师素质个性差导而各有不同在此笔者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来谈一谈高中物理课教学所采用的几种导入技巧。

一、复习导入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法,常用于新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导入新知识,一举两得。

此法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这一课上,可由复习第一章力的性质导入,力的三大性质,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

力的相互性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出现总是成对出现的,那么相互作用产生的这对力又有什么特点呢,从面引入“牛顿第三定律”。

二、演示实验导入法中学物理课中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如力的合成、力的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向凡力等。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教学策略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也是一门非常有挑战性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是每个物理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增强科学兴趣和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本文将分享几种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教学策略,帮助初中物理教师更好地教授课程。

1. 教师引导让学生进行知识预测在讲解新的知识点之前,教师可以先放一张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对此进行猜测。

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集体课堂中连接自己已有的知识,产生猜想和解释。

比如,讲解万有引力定律时,教师先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围绕图片进行讨论研究,并且询问学生对这张图片的看法,从而逐渐引导学生猜测万有引力定律是什么,如何产生等等。

2. 给学生出示有趣的问题或者道具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出示一种道具或者提出有趣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渐理解新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从知识场景或故事中逐渐深入理解。

比如,讲解电、电流和电路时,教师可以举起一个电话进行提问:“如果我们要打电话,就必须要有电来供电,那我们知道电是什么吗?电流是什么呢?如果这个电话线路坏了,我们还能打电话吗?”这种方法可以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3.教师通过实验、现象、研究、计算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始学习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基础的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

给学生呈现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探究知识点。

比如,讲解流体静力学时,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再引出流体静力学的概念,由此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4.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的技术,通过运用多种多媒体制品,以真实生动的方式呈现耳目一新的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表达主题。

通过多媒体讲课,可以外教学生对概念、公式、观点等事物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学导课方法举隅
上好一堂物理课,导入新课尤为重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讲授新课以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其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前提。

那么怎样提出课题、导入新可呢?通过实践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用一些科学事实导入新课
一些科学资料中的典型事例,可用来导入新课,例如,讲简单磁现象,教师应通过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导入新课;讲阿基米德定律可以引用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或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很受学生欢迎。

二.用生活中的误区教训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经验有正误之分,以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来导入新课,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惯性定律时,可先问学生:"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有力的作用?"、"速度大的物体是不是受到一个大的作用力?",对这些问题肯定的答案是错误的,但学生常常认为是正确的。

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假象所迷惑。

例如静止的车,人推它才动;静止的树枝,风吹他才动;静止的球,交踢它才滚,如此等等。

如果不推、不吹、不踢,这些物体时不动的。

当老师把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给与否定的。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注意力顿时集中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这样就巧妙的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经验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还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要正确认识世界,掌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还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对原有的感性知识作一番完整的分析,以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对于
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十分有益。

三、有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
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现象也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例如讲"压强"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想一个问题,人在烂泥地上走和在烂泥地上铺一块木板后再走,两种情况下,陷入泥里的深浅是否一样,为什么?从而提出本堂课要讨论的问题----压强。

又如讲"惯性"的时候,可以举出钢笔出水不畅时,甩一下墨水就出来;汽车启动、制动、拐弯时乘客有倾导现象等事例,来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来导入新课的好处,不但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现象的回忆,使他们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有助于理解所讨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而且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来理解物理知识"的习惯。

四、有小实验导入新课
初中物理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安排了很多小实验。

教师讲课时如果能利用学生的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效果也很好。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导入新课,其好处不仅表现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技能。

例如讲液体压强时,用塑料袋直接接在水龙头,然后用细先扎紧,开启水龙头,塑料袋很快会破裂,水从裂缝处喷出来,让学生分析塑料袋破裂是什么作用的结果,从而导出液体压强这一概念,再比如讲摩擦带电的塑料勺或塑料梳子靠近水龙头流出很细的水流旁时,会看到水流发生了弯曲。

这样就导出了带电物体吸引小物体这一课题。

五、有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教师作适当的演示实验也可以导入新课。

例如讲大气压一节课时,已开始做以下一个实验。

哪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不要太粗),插到盛有着色水的杯里。

从玻璃管的上端吸气,则可看到着色水被吸了上来,这是用手指堵住上端管口,将管提出杯外,尽管下口是开着的,可是水并不流出。

如果将堵住上端关口的手指放开,水就从管中流了出来。

实验同时,可以把演示过程中看到现象分作几个小问题向学生提出:
1、从玻璃关上端吸气,管中的水为什么会上生?
2、上端管口用手指堵住后,水为什么不会从下端流出来?
3、放开手指后,水为什么就会流了出来?
同学们边看演示边思考问题,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通过演示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实验来导入新课的好处,不仅仅反映在演示实验本身的生动、形象上,他容易把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已开始就获得了感性材料,为理解和掌握好教材内容准备了条件。

这种生动的直观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教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质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因此,教师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决不能草率从事。

六、由提出疑问导入新课
例如讲"阿基米德定律"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一只铁钉放入水中会下沉吗?为什么用钢铁做的大船在水中二部会沉下去呢?在学生感到疑惑和惊奇的同时引入了新课。

亚里士多得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对研究的对象发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学习的效果无疑是良好的。

七、由介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教科书重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并非学生都有这方面的感性
材料,也并非都能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

这里,如果教师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学生也会对新课的学习产生积极兴趣。

例如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采用挂图介绍水力发电的发电过程及其宏伟的建设成就,就会使学生了解水流能转化为电能的巨大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这样通过联系社会实际问题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总而言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积极探索,认真去想认真去实践,就会产生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胡伟. 男,1957年生。

汉族,本科文化程度,中学一级教师,1,978年参加工作。

现任教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学校,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

多年来,改力于教改教研,取得较好成绩,新创“愉快教学法”在全校推广,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新教学科成绩突出,成为学校教学骨干中的中坚力量,是不可多得的集教学与教研双丰收于一身的复合人才
关键词:物理导入新课方法
内容摘要:导入新课,是课教学的第一环节。

该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本文就教学实践,浅结几种行之有效的导课方法,以期与同仁共同探讨导课艺术,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