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下册文: 3 古诗两首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引导学生重走诗歌作者从构思到成型的创作思路,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了解诗人的特定心意,感受诗句意境,从而在“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上,“过程与方法”上有所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熏陶。

2.再现诗句所创设的景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过程中,理解诗句意思,进入诗句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脉搏,在此基础上探求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文化的博大精深、价值的核心体系。

3.探索一条古诗教学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以诗增智”的理想效果。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

感受春天的美景。

3.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4.学习诗配画,培养积累美文佳句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共鸣情感,借助想象进行诗配画。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 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2.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是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老师出示图画,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观察图画。

1.(展示课件第三屏)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2.学生自由发言。

(二)揭示课题1.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

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

(展示课件第四屏)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三、熟读古诗,触摸美景。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29古诗两首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29古诗两首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29古诗两首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第课时1.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借助注释,明白得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4.了解诗中包蕴着的民间传奇,并情愿讲给别人听。

【重点】1.指导学生读明白古诗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了解神话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难点】指导学生读明白古诗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方法一[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故事导入,激发爱好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伙儿讲一个神话故事。

你们可要认真听哟,待会儿老师有问题。

(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或者课件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

播放《月光曲》或《月夜》)相传,后羿是一位射箭的能手,常常关心人们做好事。

王母奖赏了他一颗仙丹。

他的徒弟逄蒙心术不正,想抢仙丹。

嫦娥情急之下,就吃了仙丹,成了仙。

后羿专门难过,在香案上,摆放嫦娥喜爱吃的东西,供奉她。

师:谁来说一说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你觉得故事的主人公嫦娥是一个如何样的人?(生:温柔、善良、漂亮)师:老师今天把这位温柔、善良、漂亮的神仙姐姐请到了我们课堂,让我们一起去向她问声好吧!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

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如何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有利于课堂主体的顺利切入。

方法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了解节日习俗导入。

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有什么风俗适应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师:中秋节,我们观赏着明亮的月亮,相信都被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漂亮的神话故事所吸引着,是什么故事?(嫦娥奔月)2.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谁明白“嫦娥奔月”那个故事?学生说。

师:哪位同学情愿上来把那个故事讲得更清晰些?(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把故事说完整)3.揭题。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

本次教学涉及到两篇中国古典诗歌,分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书所见》和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古诗文的美,提高学生对语文文化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出所学诗歌,理解所学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寓意。

2.学生能够理解所学诗歌中的一些词语、句式以及诗歌表达方式。

3.学生能够通过所学诗歌,了解和感受中国古诗文的美,提高学生对语文文化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导入(15分钟)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图片展示、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和文化知识,如唐代文化、诗歌文化等。

第二步:诵读讲解(30分钟)教师先清晰地让学生听一下诗歌的读音和韵律,然后再讲解诗歌的内容、作者以及诗歌中的词语、句式等。

《夜书所见》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有时莫作望,倚枕自长吟。

梦绕襟袂满,似认故园音。

谁怜偏忆得,陇首野灯明。

此诗歌描写着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屋子里,看着窗外的萧瑟秋景,不觉得肝肠寸断;也讲述了他自己思念故园的心情和执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歌讲述了一个离乡难过的人,在秋天的九月九日思乡、忆兄弟的情景。

通过诗歌中的茱萸、月影等象征意义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故乡、亲人思念之情。

第三步:课堂练习(30分钟)让学生再次朗读、讲解所学诗歌,并对白话文概括、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师可以配合学生的讲解,辅助学生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第四步:小组合作(15分钟)分组让学生合作做一个小表演,以《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主题,呈现自己对所学诗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以自由组词,吟诵、朗诵、吟唱、编舞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的教材分析反思原教案:教学分析学习目标1、会认“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涵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意。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1、教师激趣。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生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背诗比赛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识写生字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反思:1、由于对备课的含义、备课的重要性以及和备课与写教案的区别缺乏理解和认识,导致课前对教材,教案以及教师用书的阅读和理解不充分,备课流于形式,经常上课铃一响,拿着书就急匆匆上了讲台。

2、正因为课前未备课或未认真备课,在头脑中对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很模糊,对讲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研究。

3、每一节课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不明确,讲到哪里算哪里,未讲完的就留到下一节课。

4、由于地域和经费的局限,外出学习和取经的机会很少,对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所以依然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

改进措施:1、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了备课的重要性,搞清楚了备课和写教案的本质区别,从新学期开始一定认认真真备好每一堂课,而不仅仅是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组 29 古诗两首乞巧教案2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组 29 古诗两首乞巧教案2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乞巧>教学目标: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同音字、形近字〞的方法。

2、理解<乞巧>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渗透“利用注释,抓重点词语,通过故事,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

3、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教学重难点:以三维目标的整合为前提,基于学生已有学习根底及语文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让学生从“文字〞到“文学〞而“文化〞,对诗歌从“意思〞到“意味〞而“意蕴〞,在自身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发现诗歌中“隐藏〞的世界。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将走进我国诗歌集大成的唐朝,去学习一首唐诗:<乞巧>。

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乞巧〕揭题释题2、“乞〞字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特别传神,看到这笔你想到什么?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乞〞字的意思——向人讨,乞求。

我们的汉字要顺着它的意思想就有意思了。

3、题目会写了,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从哪里知道的?〔利用注释,是我们学习诗歌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交流1、自由反复读全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抽读检查1,注意字正腔圆,字字落实。

抽读检查2,注意有板有眼,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检查3.会读了,能背吗?试试看。

3、挑战难度升级,谁敢来写写这首诗,四行二十八个字,能写正确吗?三、品读感悟1、先看看第一位同学写的,写正确了吗?下面同桌看看,最容易写错的字。

2、“宵〞和“霄〞这两个字读音完全相同,字形又十分相似,确实很容易弄混淆,你有什么好方法帮我们区分这两个字?联系它们的意思想,“宵〞的意思是夜晚,晚上我们都待在家里,所以和“家〞字一样是个宝盖头;“霄〞是指天空,空中有云有雨,所以取了它的雨字头表义是我们汉字最大的特点,所以将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就能尽可能地防止写错别字。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本首诗的生字新词。

2.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二、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背诵五、板书设计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万紫千红总是春。

2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本首诗的生字新词。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人教新课标

课题 29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3、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诗人的资料,搜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搜集和七夕有关的古诗。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结合注释大体理解诗意。

2、搜集诗人的资料,搜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入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两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

那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2、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3、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想别人请教。

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

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关于林杰,你知道多少?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4、古人云:独学而无友。

(生:则孤陋而寡闻)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对,那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5、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古人云:敏而好学,(生: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乞巧 嫦娥(李商隐)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乞巧 嫦娥(李商隐)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李商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与《嫦娥》(李商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诵读并背诵《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色彩,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想象理解和感受古诗意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验古人对生活、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乞巧》和《嫦娥》,了解其创作背景及诗人李商隐。

2. 解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句,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3. 通过诗歌鉴赏,让学生领略古代诗词的魅力,感悟古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李商隐及其作品简介,古诗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乞巧》和《嫦娥》的注释和赏析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关于七夕节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七夕节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感知:播放音频或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模仿诵读,体会古诗韵律美。

3. 文意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讲解重点字词含义,梳理诗意脉络。

4. 情境体验: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置身于古诗描绘的情境中,深入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探讨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享个人的理解与感悟。

6.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学习要点,强调古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五、教学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以绘画或短文的形式,表现自己对《乞巧》和《嫦娥》的理解,或者尝试创作一首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小诗。

六、教学总结:本次课程通过学习李商隐的《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古诗阅读技巧,更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了古人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的“楚潋”等4个生字,会写“断楚”等9个生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4、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出”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今天我们将和唐宋两位大诗人一起到安徽的天门山、杭州西湖去游览一番。

出示课题。

二、指名朗读,检查预习1、自由放声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

师生评价。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提示七言诗的停顿规则。

4、再次朗读,读出节奏。

三、借助注释,理解《望天门山》1、提问:天门山是几座山?楚江指的是哪条江?学生回答,表扬学生会看注释。

出示古诗《望天门山》“开回出来”四个字红笔标示。

让学生根据注释讲一讲意思。

2、教师引导:默读古诗,看一看这几个动作分别是谁的动作?3、指名交流。

4、教师梳理:滔滔的江水冲断了天门山,把天门山从中劈成两部分,汹涌而下。

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形成漩涡。

所以称“回”。

刚才有同学讲“出”是青山的动作。

青山真的会移动出来吗?5、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你是想说,青山并没有移动,只是因为李白乘坐的小船顺着江水向天门山漂过来,让李白感觉到两座青山像是迎宾一般,相对出来迎接自己。

那么课题是《望天门山》,作者在哪里望见的天门山?(引导学生更加明确作者望的位置。

)6、指名配乐朗读。

其他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7、用自己的话讲述刚才想象到的画面。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1、把刚才想象到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2、全班齐诵。

五、理解并感情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1、根据注释,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学期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课文,包括《乞巧》与《嫦娥》两篇文章。

第八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人,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

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

2、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乞巧》与《嫦娥》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乞巧》与《嫦娥》动画视频,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乞巧》与《嫦娥》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及文中人物的现实意义。

语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7 古诗两首 教案

语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7 古诗两首  教案

27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从军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二、图文结合,初读古诗。

(一)学习《从军行》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

(1)你喜欢这幅画吗?(2)图上的画是什么景象?——将士们在军营里的情景。

(3)你能找出课本中的词语来说吗?——故城、金甲、百战。

你最喜欢图上的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板书课题:从军行。

3、全班齐读课题。

质疑。

4让我们走进那战争岁月吧!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吧!5、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

6、你读懂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唐朝伟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疆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

三、学习古诗《从军行》1、简介作者。

2、释题。

跟着作战的军队一起行进。

3、朗读诗歌。

4、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

(1)难理解的词、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

(2)串讲诗意。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的将士磨穿了盔甲战衣,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不回还。

(3)教师在学生串讲诗意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5、出示问题,引导读、悟:(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

你知道“暗”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吗?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杀的凶险(2)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们的铠甲,而无数次战斗中,敌人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是,为了国家,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古诗两首教案一、教案背景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熟读这两首诗,能背诵更好。

2、通过读注释,能大体了解诗意。

3、教师准备春景电子图片。

二、教学课题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诗画交融”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景色。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

《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

教学重点: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2、理解并能运用比喻修辞,体会比喻修辞的生动。

教学难点:以诗句中绚丽的色彩为媒介,在脑中想象出每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以诵读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天是美丽的,许多诗人都在赞美春天,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找学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背诵中追问: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红的花、绿的叶、蓝的天、白的云,浅黄、嫩绿,鹅黄……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描写春天的新诗,大家已经预习了,已经背下来的学生来背诵。

感知诗人贺知章、朱熹笔下的春天呈现出的色彩。

(二)初读感知1、背诵的同学注意停顿,纠正字音。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多找学生反复读,读至抑扬顿挫。

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3、在诵读中识字。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教学建议2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教学建议2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2
三年级语文教案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到户外观察柳树和春日的景色。

授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

用幻灯片,看柳树和春天的图片或录象,指导看图,让学生观察柳树和认识春天风和日丽的景色。

1、《咏柳》:
⑴课前让学生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

⑵结合插图,展开想象。

⑶抓住重点词语推敲,比如说“妆”、“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⑶抓住后两句,学习古诗。

2、《春日》:
⑴讲解“寻芳”、“万紫千红”。

⑵结合《咏柳》说说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景色。

⑶让学生仿照作者观察的方法,借助某一种景物,说一说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⑷古诗拓展。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7古诗两首》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7古诗两首》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下册文:27 古诗两首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因此本教学将整合三维目标、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在整合中架设学习、理解古诗的桥梁,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

古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不仅是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引领学生从读入手,读出节奏美、音韵美、韵律美、想象画面美、感受情感美,领悟意境美,在这样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融入古诗文化,赏析艺术形式,从中洗涤心灵,铺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种子。

同时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品读中升情。

教学目标:1. 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初步感受反衬的写法,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趣和意象,体悟守城将士对故乡的怀念以及他们的爱国之心、破敌之志,感受边塞将领勇敢机智、武艺高超的艺术形象,从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读出诗句的韵味。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1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学习《从军行》)一、谈话引入课题,出示课题(一)导入:简述花木兰、戚继光抗击外敌的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边疆军事生活的诗。

(相机板书:从军行塞下曲)(二)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塞下曲》也是乐府诗题。

(三)引导:想去唐朝的边塞,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吗?现在,我们先来学习《从军行》。

(四)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对王昌龄的了解。

二、读得有板有眼,饶有韵味(一)自由朗读注意:仔仔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所见》《小池》)教案

《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所见》《小池》)教案

《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所见》《小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所见》《小池》)教案《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所见》《小池》)教案(通用16篇)《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所见》《小池》)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两首古诗。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和《江南春》两首诗。

2.分析诗人的写作背景及情感表达。

3.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1.诗中的关键词句及意义。

2.诗人的情感表达。

3.诗的意境与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修辞手法及意义。

2.诗的意境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诗人:苏轼和杜牧。

2.简要介绍两首诗的背景。

二、学习《惠崇春江晚景》1.让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的节奏与韵律。

2.分析诗中关键词句,如“春江水暖鸭先知”、“翠竹覆幽径”等,理解其意义。

3.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对春天的喜爱、对自然的赞美等。

4.分析诗的意境,如春江水暖、翠竹覆幽径等。

三、学习《江南春》1.让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的节奏与韵律。

2.分析诗中关键词句,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理解其意义。

3.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4.分析诗的意境,如千里莺啼、水村山郭等。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中的修辞手法及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二、深入分析1.分析《惠崇春江晚景》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2.分析《江南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3.让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首诗的意境。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四、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在欣赏古诗时,要关注诗的意境、情感与修辞。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首诗对你们有什么启示?二、拓展阅读1.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如《春晓》、《江南春梦》等。

2.让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不同诗人对春天的描绘。

三、写作训练1.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三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乞巧》得奖

三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乞巧》得奖

想象吟诵,入情入境——《乞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乞、巧、霄、渡”等四个生字。

2、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适度拓展,增强语言积淀。

【教学重点与难点】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PPT;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学习指南。

学生: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渲染气氛1、板画圆形,启迪想象:(交流后,师板书画圆。

)猜猜这会是什么2、激情背诗,激发兴趣:是呀,一个小小的圆形,在大家丰富的想象下显得那么可爱那么神奇。

这就是想象的魅力。

(板书:想象)月亮是美丽的化身,它让多少人感慨万千,难怪有那么多诗人钟情与它。

唐代大诗人李白,漂泊异乡时,看着圆月,他不禁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宋代苏轼对着明月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蕴含着一幅画面,有的还包含着一个故事,让人回味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去学习有故事的古诗。

准备好了吗上课。

二、揭示诗题,理解乞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9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

1、出示:乞巧(1)指导写字。

师: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

注意这个“乞”字。

上面是个卧人,下面的“乙”(横折弯钩)多像一个跪着的人,正在乞求。

你觉得它跟哪个字特别像师:如果你写“乞”的时候多了一横,它可要生气了。

“巧”字也是这节课要求会写的字。

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第三笔是“提”,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

(2)齐读诗题师:谁来读(师提示学生注意字音变调。

)两个同是第三声的字连读,第一个字要变调读成第二声。

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轻轻地读。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乞巧是什么意思师:同学们,其实在古诗下面也有提示。

借助注释学习古诗可是一个好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初步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内蕴。

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爱心的力量;
学习借鉴想象在童话中的表达作用,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

2、过程和方法:
情至而辞发,创设真切的诗歌情境,以情”发“辞”,“辞”促“思”理解
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主动积极的探讨对诗意的独特见解。

在朗读时能自主揣摩,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两首诗以民间故事为依托,以丰富的想象,抒发了诗人一时的心情感受,学习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体会诗歌高度凝缩,耐人品味的语言美,感爱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从中受到陶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花好月圆,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的音乐带。

2、收集关于《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了解资料袋关于“乞巧节”的介绍。

3、收集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乞巧》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1、学生上台讲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乞巧节”的传统习俗:
导言:美丽的民间故事让我们遐想翩翩,如果我们也能得到织女的智慧和灵巧那该有多好啊,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当一回“诗人”,让我们回到七夕乞巧节这一天去向神仙娘子“乞巧”出示课题,读题。

2、播放花好月圆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过节的热烈气氛。

并说说自己打算怎样过这个”乞巧节”。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并尝试给诗歌划出节奏。

2、边读边想象过节这个晚上周围的情景怎么样?诗人在这个晚上的感受和心情怎么样?
场面(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有说有笑……)
心情:兴奋,喜悦,紧张……
3、”诗人”交流感受,用相关的诗句抒发内心的感情。

4、师配以优美的语言描述,引导吟咏诗句:
一年一度的七夕乞巧节又到到了,诗人你和人们一样来到外面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你禁不住说,(七夕今宵看碧宵)听说牛郎织女就
要在这一天度过河桥来相会,(牵牛织妇女渡河桥)家家户户在这个美好的晚上望着圆圆的秋月,乞取织女的心灵手巧(家家乞巧望秋月),她们穿啊穿啊,在这热闹的夜里不知有几万条丝线从月光下的针孔穿过(穿尽红丝风万条)
三、再读诗歌,深悟诗情
1、同桌互读再悟。

2、(配乐)学生可随乐离位,如临其境,寻找“节日的伙伴”对月朗诵。

3、检查背诵诗歌。

四、指导学习生字
1、自主分析记忆字形:
注意区别“气──乞”强调“晓”不要多写一画。

2、指导认真写字,范写“霄”“屏”。

3、学生选字组词,说句。

第二课时
《嫦娥》
一、谈话导入,简介诗人
1、教师板书“悲伤”这个词语,请学生分别说出与这种心情有关的词语或场面,
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师相机概括简介李商隐及其悲情诗:
唐代诗人,一生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歌如《锦瑟》《无题》《夜
雨寄北》,而这些诗歌很多都是反映一种悲伤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嫦娥》,生读题。

(学生静息,酝酿情感。

)
二、情境激情,初读诗歌,意会诗意
1、播放《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生根据师的描述展开联想,产生相应的体验,并模拟嫦娥做出叹息状,悲伤状:
广寒宫里,灯寒壁冷,窗外落叶萧萧、我望穿秋月,一夜无眠,后羿,后羿你在哪里啊?
2、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在情境描述中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悲伤,寂寞,后悔)
(出示诗歌),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么样把嫦娥的这种心情描绘出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学生讲关于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的习俗由来的民间故事。

3、解决疑难问题,理解关健词语。

4、“烛影深”“晓星沉”分别说明了什么?
5、嫦娥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从诗歌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6、学生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

三、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配乐)自主练读诗歌,边读边想象。

2、小组读,互相指点。

3、指点名读,师生评议,相机指导读出节奏。

4、背诵诗歌。

四、课外拓展
了解李商隐的其它诗歌。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