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防治知识3
副溶血弧菌简介
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对海产品等副溶血弧菌易污染的食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食品新鲜 、无污染。
改善环境卫生
加强海水养殖区、沿海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减少副溶血弧菌 的传播途径。
个人防护
避免生食海产品,煮熟的食物是预防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最佳选择。同 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生理生化特性
副溶血弧菌呈杆状或弧状,革兰氏染 色阴性。
副溶血弧菌具有趋化性,能够产生多 种酶和毒素。
培养特性
副溶血弧菌需在特定培养基上进行培 养,如TTC培养基。
分布与栖息环境
分布
副溶血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 尤其是沿海地区。
栖息环境
副溶血弧菌主要栖息在海洋动物体内 ,如贝类、鱼类等。同时,在海洋植 物表面、海底沉积物以及海水中也能 检测到副溶血弧菌的存在。
疫苗与药物研究
针对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制,开展了疫苗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
未来研究方向预测
跨种属感染研究
副溶血弧菌不仅感染人类,还可感染其他动物,未来需要深入研究 其跨种属感染的机制。
耐药性研究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需要加强 耐药性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
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对副溶血弧菌基因组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可用于检测的基因 片段。
实时荧光定量PCR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针对副溶血弧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进行检 测,可实现快速、准确的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通过将副溶血弧菌的特异性抗体或基因片段固定在传感器上,实现 对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
人群特点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科普知识课件
如何预防? 了解来源
选择信誉良好的餐厅和供应商,了解海鲜的来源 和处理方式。
尽量避免在不洁或卫生条件差的地方用餐。
发生后如何处理?
发生后如何处理?
就医建议
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高危人 群。
医生可根据症状和病史进行适当的检测与治疗。
发生后如何处理?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2. 发生在哪里? 3. 谁容易感染? 4. 如何预防? 5. 发生后如何处理?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定义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一种食源性疾病 。
补充水分
腹泻和呕吐时需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防 脱水。
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或饮用清淡的液体。
发生后如何处理?
避免自行用药
不建议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止泻药,需遵循医生的 指导。
不当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延误治疗。
谢谢观看
即使如此,仍建议避免食用生海鲜。
谁容易感染?
旅行者
前往高风险地区的旅行者也面临感染风险,特别 是食用当地海鲜时。
建议在旅行时选择经过充分加热处理的食品。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食品安全
确保海鲜在食用前充分煮熟,避免生食海鲜。
加热至70摄氏度以上可有效杀灭细菌。
如何预防? 注意卫生
处理海鲜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使 用干净的工具。
发生在哪里?
发生在哪里?
污染源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通过食用生或未煮熟的海鲜传 播,例如生蚝、虾和鱼。
食物中的副溶血性弧菌
摘要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菌,它往往通过污染食物感染人类,是常见的易引致人群腹泻的致病因子。
副溶血性弧菌包含哪些类别?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对人体会有什么危害?人体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途径包括哪些?如何减轻副溶血性弧菌可能带来的风险?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文献资料,汇总食物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相关内容,整理有关观点,提出对策建议。
副溶血性弧菌1.认识副溶血性弧菌2.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表现3.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途径4.相关标准5.减轻风险的手段6.参考文献.《食品安全热点》关注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及食品安全相关状况,及时归纳整理有关资讯,作出风险分析与评估,提供客观和专业的观点,供关注者参考。
二○一三年第10期总第10期食物中的副溶血性弧菌1.认识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属弧菌科弧菌属,其嗜盐畏酸对热敏感且不耐低温,在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1%-2%醋酸或50%食醋中1分钟即死亡,在56℃条件下5分钟或90℃条件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常用化学消毒剂(如酒精、0.05%苯酚、0.1%甲酚皂等)抵抗力很弱,1分钟可被杀灭。
对高浓度氯化钠抵抗力甚强;在自来水、井水、河水和池塘水中可存活1天,在海水中可存活47天以上。
副溶血性弧菌分布极为广泛,其自然生存环境为近海岸和海湾,常见于鱼类及贝类海产丰富的河口和近岸水域。
有研究发现,广州珠江河口地区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7.27%,海水、河涌水、养殖水检出率分别约30.00%、28.61%、13.69%,6-8月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可达到52.16%。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富集于滤食性的软体贝类,如牡蛎(生蚝)、蛤蚌和贻贝等,生食或未煮熟的海鲜往往是副溶血弧菌感染人类的食物载体。
每年5月-11月是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多发季节,高峰集中在7月-9月。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发病呈世界性分布,沿海地区发病率较高,日本和我国病例分布最广、发病率最高。
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海鲜消费由沿海延伸至内陆,近几年我国内陆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已成为引发夏秋季感染性腹泻的常见、重要病原菌。
食源性副溶血弧菌耐药性及PFGE分子分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食源性副溶血弧菌耐药性及PFGE分子分型研究的
开题报告
在全球范围内,食源性疾病一直是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常见于海鲜中,主要引起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近年来,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不断加强,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一个新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的研究,探究其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的采集和分离:采用食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培养和分离技术,从海鲜中采集副溶血弧菌菌株。
2. 副溶血弧菌菌株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经过鉴定后,对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其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3. PFGE分子分型:采用PFGE技术对副溶血弧菌进行分型,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4. 与临床分离菌株比较:将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与在临床上分离的菌株进行比较,研究食源性副溶血弧菌菌株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通过本研究,可以探究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和分型特征,寻找其传播途径,为进一步制定副溶血弧菌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一)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因此,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的疾病。
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
食源性疾病包含了食物中毒的内容,是比食物中毒更广泛的概念,与食物中毒不同之处:有些食源性疾病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如甲肝、痢疾;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肝等。
食源性疾病有暴发和散发两种形式,群体性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四)、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2)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6)有一定的季节性。
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
(五)、食物中毒分类及中毒表现根据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1。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2。
(3)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3。
(4)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4。
(5)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5。
(六)食物中毒事故报告表(七)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八)报告:发现食源性疾病后,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务科和感控科。
附件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一)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因此,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的疾病。
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
食源性疾病包含了食物中毒的内容,是比食物中毒更广泛的概念,与食物中毒不同之处:有些食源性疾病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如甲肝、痢疾;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肝等。
食源性疾病有暴发和散发两种形式,群体性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四)、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2)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6)有一定的季节性。
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
(五)、食物中毒分类及中毒表现根据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1。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2。
(3)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3。
(4)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4。
(5)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5。
(六)食物中毒事故报告表(七)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八)报告:发现食源性疾病后,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务科和感控科。
附件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的护理PPT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慢性病患者
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迅速就 医以避免并发症。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综合评。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病情监测
患者在就医后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和恢复 情况。
随访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 康复。
怎样进行护理管理?
怎样进行护理管理?
症状管理
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发热、恶心等,部分患者可 能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谁是高风险人群?
谁是高风险人群?
易感人群
老年人、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患者、 肿瘤患者等)更容易受到影响。
这些人群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发生严重的感染 。
谁是高风险人群? 健康教育
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强调食品安全和卫 生的重要性。
对患者的腹泻、呕吐等症状进行有效管理,确保 患者舒适。
使用适当的药物和护理措施,根据医生建议进行 调整。
怎样进行护理管理? 补液与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 液。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防止脱水至关重要。
怎样进行护理管理? 饮食指导
在患者恢复期,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逐步恢复正 常饮食。
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持续关注健康
鼓励患者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就医,定期体 检。
早期发现问题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谢谢观看
避免再次摄入生海鲜,确保饮食安全。
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食品安全知识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强调海鲜的 安全处理与烹饪。
如选择新鲜食材、彻底烹饪等。
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个人卫生习惯
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使用干净的厨房用具。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预防和措施
储存和食用注意事项
在食用海鲜和水产品之前,仔 细检查食材是否可食用,如发 现任何异常现象(如腐败、变 色等),应当避免食用。
烹饪注意事项
烹饪注意事项
在烹饪海鲜和水产品之前,确保烹饪设 备和用具的清洁卫生。 确保食材充分煮熟,避免生食或未熟透 的情况。
烹饪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佐料,以免 引起细菌感染。 在烹饪后,将食物及时放入干净的 容器中,避免细菌滋生。
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
切勿食用未经烹饪的海鲜和水产品,以 避免将细菌传播到食物上。
个人卫生
避免用不洁的餐具或容器接触 海鲜和水产品。 在准备食物之前和之后,及时 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清洁环境
清洁环境
定期清洁和消毒厨房工作区域、切板和 各种工具。
将使用过的餐具、容器和器具清洗干净 ,并储存在干燥的环境中,避免细菌滋 生。
使用专门的工具和切板来分开处理不同 的食材,避免交叉污染。
食物处理
煮熟海鲜和水产品,确保其内部温 度达到至少70摄氏度,以杀死可能 存在的副溶血性弧菌。 避免生食海鲜或生食制品,如生鱼 片、生蚝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存 在较高的细菌含量。
储存和食用注 意事项
储存和食用注意事项
将剩余的海鲜和水产品储存在冰箱中, 保持低温,避免细菌繁殖。 避免长时间放置海鲜和水产品,尽快食 用或储存。
食材选择
选择新鲜的海鲜和水产品,避免购买已 经过期或质量不佳的食材。
在购买海鲜时,注意观察食材的外观和 气味,不要购买看起来不新鲜或发出异 味的食材。
食材选择
避免购买或食用未经检测的海 鲜和水产品,尽量选择经过安 全检测和认证的食材。
食物处理
食物处理
在处理海鲜和水产品之前,务必洗手并 清洁工作区,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健康宣教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症状
感染后可能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 者可能会出现败血症。
这些症状通常在摄入后24小时内出现。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海鲜或接触受污染的水源 传播。
环境温度和水质是影响弧菌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就医时,尽量提供详细的饮食史。
如何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 毒?
如何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安全食用海鲜
选择新鲜、合法的海鲜产品,避免食用生食 或未煮熟的海鲜。
烹饪时确保海鲜内部温度达到安全标准。
如何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加工海鲜前后应彻底洗手,并保持厨房卫生 。
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了解当地疫情有助于预防感染。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症状严重时
如果出现持续高热、腹痛剧烈、血便等症状,应 立即就医。
早期就医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何时就医?
特殊人群
高风险人群在感染后应及时就医,即使症状较轻 。
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提供抗生素治疗。
何时就医?
就医途径
可以选择医院急诊或就近的医疗机构,确保及时 获得救治。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健 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2. 谁可能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5. 何时进行健康教育?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定义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存在于 海洋环境中,尤其是温暖的海水中。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预防PPT课件
第二部分: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勤换衣,避 免交叉污染。 远离污染海域: 不要去污染重的海域 游泳,也不要把垃圾、废土什么的随便 扔进海洋。
第三部分:发 生感
副溶血性弧菌的症状:副溶血 性弧菌感染会引起急性胃肠炎 ,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等。
第一部分: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播途径:副溶血性弧 菌主要通过食用海鲜等食品传播,还可 以通过接触海水等途径感染。
第二部分:预 防副溶血性弧
菌感染
第二部分: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
选择新鲜的海鲜:在购买海鲜 时,要选择新鲜、健康、无臭 味的食品。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的预防PPT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什么是副溶血性弧 菌 第二部分:预防副溶血性弧菌 感染 第三部分:发生感染时应该如 何应对
第一部分:什 么是副溶血性
弧菌
第一部分: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的介绍:副溶血 性弧菌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 细菌,也是食品中的重要致病 菌之一。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及时就医:如果不幸感染了副 溶血性弧菌,要立即就医。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降低 病情恶化的风险。
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治疗 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和营 养物质,保持充足的能量和体 力。
第三部分:发生感染时应该如何应对
遵循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规定 的药物、剂量、时间进行治疗,直到病 情稳定,方可出院。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护理查房课件
水电解质平衡管理:定期监测 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 标,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护理查房要点
心理护理支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护 理支持,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患者休息:鼓励患者适量 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 病情变化,及时预防并处理可 能出现的并发症。
护理注意事项
加强宣讲工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 疾病知识的宣讲,提高其防控意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护理
查房课件
目录 课件概述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简介 护理查房要点 护理注意事项
课件概述
课件概述
本课件旨在介绍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的护理查房内容,帮 助用户了解该疾病的护理要点 和注意事项。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简介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简 介
定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由摄入 受污染的海产品后引起的一种食物中毒 。
病因:由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主要 通过食用生或未彻底煮熟的海产品感染 。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简 介
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包括腹泻 、呕吐、发热、腹痛等。
护理查房要点
护理查房要点
临床护理观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症 状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环境整洁管理: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 洁,避免交叉感染。
护理查房要点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护理查房
介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概念、症状和诊断方法
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和食物史,以及从 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来 进行诊断。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护 理查房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护理查房
步骤一:观察患者症状 - 病史采集:询问患者的食物史,了
解患者可能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来 源。
- 体征观察:注意患者是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腹泻、 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及时记录和 报告。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常用治疗方法
支持性治疗: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的症 状和不适感。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护理查房
步骤二: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 - 饮食管理: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 - 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
充因腹泻而丢失的水分。 - 保持卫生:教育患者正确洗手、处
理食物和餐具,以预防感染传播。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护理查房
步骤三: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 大便观察:注意患者的大便情况,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护理查房
目录 介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概念、症状 和诊断方法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护理查房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教育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常用治疗方法
介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的概念、症状和诊断方法
介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概念、症状和诊断方法
概念: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由副溶 血性弧菌引起的一种食物中毒,常见于 海产品中。 症状:食用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后 ,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呕吐、发热 等症状。
观察是否出现血便或脓血便等异常情况 。
- 体温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 注意体温是否升高或出现持续发热。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护理
后期护理: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和饮食 指导,培训患者饮食禁忌和疾病恢复锻 炼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注意事项
避免误诊:临床上副溶血性弧菌食 物中毒的症状与其他食物中毒、肠 胃炎等疾病的表现相似,易被误诊 ,因此需要医生认真分析患者的病 情和体征,做出正确的诊断。
护理注意事项
疫情监测: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后,还需对食物生产和供应环节进行调 查,收集样本做进一步检测及监测,孤 立出病原体并早期采取措脂 、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原则 ,并且遵照医嘱正确选择用药 ,以充分恢复身体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介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症状表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 泻等消化道症状,重者可能引起败血症 等严重并发症。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的护
理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护理
前期护理:及时向患者了解病 情,做好患者的病情记录,根 据患者病情开具合适的药物, 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消化道症 状。
中期护理:加强对患者的体格 检查,依据患者体格检查结果 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并发症, 并在必要时及时转诊患者。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 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介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介绍副溶血性 弧菌食物中毒
介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简介:副溶血性弧菌 是一种海水和淡水中广泛存在的革 兰氏阴性菌,通常寄生在贻贝、虾 、鱼等水生动物肠道中。
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食用生鲜或 未充分熟的海鲜食品引起食物中毒 。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危害检验与预防方法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危害检验与预防方法【摘要】本文综述了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理学特性,来源,检验以及预防方法;以提升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危害分析与预防能力。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广泛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以及鱼贝虾蟹等海产品中,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又称为嗜盐性细菌。
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污染了大量副溶血性弧菌而又未经良好加工处理的海产品被人类食用后会引起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关键词】食品检验;副溶血性弧菌;危害分析;预防方法一.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原因及特点1、流行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世界各国的温暖沿海地区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多发地区。
从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来看,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一般发生在5-10月,高峰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即7-9月,冬季极少发生。
在寒冷的月份,该菌一般仅分布于海泥中,但在温暖的月份(水温大于15℃)则可从海水中检出并使生活在其中的海洋生物受到直接污染。
2、污染方式如果处理加工食物的工具(如操作台、刀墩、容器、贮藏室等)生熟不分,生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可通过上述工具污染其他食物,特别是熟食制品。
在中国,部分牡蛎产品的污染量可达24000MPN/100g,牡蛎带菌的海产品极易通过操作台、砧板、餐具、容器,冰箱等各种途径使其它食品受到该菌的污染。
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温度下存放,食用前不加热,或加热不彻底,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另外,沿岸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副溶血性弧菌也会对水产食品造成污染,并且还有可能造成海域附近的河流、池塘和井水的污染,从而使该区域的淡水产品也受到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
3、中毒临床症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般表现为急发病,潜伏期2-24h,一般为10h发病。
主要的症状为腹痛,优势腹痛在脐部附近剧烈。
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诊断要点
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诊断要点1 流行病学特点1.1 发病季节:多发生在夏、秋季节(5~10 月)。
1.2 发病原因:经口食入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导致的感染型食源性疾病。
1.3 致病食品:引起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的主要食品为海产品(鱼、虾、蟹、贝类等)和直接或间接被本菌污染的其他食品。
1.4 易感人群:所有人2 临床表现2.1 潜伏期:发病急,多数在 4 h~28 h 左右发病,短者 2 h,长者 30 h。
2.2 主要症状及体征::主要为急性胃肠炎症状。
发病初期为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或胃痉挛,恶心、呕吐、发热、腹泻,之后剧烈腹痛,脐周阵发性绞痛为本病的特点。
腹泻多为水样便,重者为粘液便和粘血便。
有时出现无恶心呕吐的患者。
预后一般良好,大多 1 d~2 d 后症状减轻,也有因为其他并发症死亡的病例。
3 实验室检验3.1 由可疑食物中检出>105 cfu/g(或 MPN/g)数量的副溶血性弧菌。
3.2 患者粪便/肛拭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3.3 由加工器具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3.4 可疑食物中检出与患者粪便/肛拭中相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
3.5 按 GB 4789.7 进行检验。
4 诊断4.1 符合本标准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由可疑食物或加工器具中检出与患者粪便/肛拭中相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可确诊。
4.2 符合本标准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不同患者的粪便/肛拭样品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相同,可确诊。
4.3 符合本标准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由可疑食物中检出>105cfu/g(或MPN/g)数量的副溶血性弧菌,即使患者粪便/肛拭中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也可确诊。
4.4 符合本标准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患者粪便/肛拭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也可确诊。
4.5 符合本标准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从可疑食物、加工器具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而且发病初期与恢复期的患者血清凝集效价比在 1:4 以上,也可确诊。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应该如何预防?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应该如何预防?*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应该如何护理,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一、预防预防:预防措施与其他细菌所致者似。
关键在于加强卫生宣传,提高人们的卫生素质。
①加强海产品卫生处理。
对海产品清洗、盐渍、冷藏、运输应严格按卫生规定管理。
②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不生吃海产品。
做到生菜和熟菜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对海产品要煮熟炒透。
贮存的食品在进食前要重新煮透。
不吃生成蟛蜞、生梭子蟹、咸烤虾等,如生吃,一定要用醋泡5min,杀死病原菌。
③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
通常食品应放在凉爽通风处,或保存在冰箱内。
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
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
急救措施:食物中毒的家庭急救盛夏时节,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在家中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冷静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催吐。
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
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
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
亦可用鲜生姜一百克,捣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温水冲服。
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
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导泻。
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时间超过二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一般用大黄三十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二十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
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十五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亦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解毒。
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一百毫升,加水二百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
此外,还可采用紫苏三十克、生甘草十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它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防治知识
●病原学
副溶血性弧菌属弧菌科弧菌属,嗜盐畏酸,在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1%~2%醋酸或50%食醋中1分钟即死亡;对热敏感,56℃5分钟或90℃1分钟灭活。
对低温及高浓度氯化钠抵抗力甚强。
在自来水、井水、河水和塘水中可存活1天,在海水中可存活47天以上。
对常用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很弱,如酒精、0.05%苯酚、0.1%甲酚皂等,1分钟可杀灭。
●流行病学
副溶血性弧菌分布极为广泛,其自然生存环境为近海岸和海湾的水域,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动物性有机物,有利于该菌生长繁殖。
广州珠江河口地区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7.27%,海水、河涌水、养殖水的检出率分别为30.00%、28.61%、13.69%,6~8月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52.16%)。
每年5~11月是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多发季节,高峰集中在7~9月。
发病呈世界性分布,沿海地区发病率较高,日本和我国病例分布最广、发病率最高。
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内陆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发病率逐年升高。
副溶血性弧菌已成为引起夏秋季感染性腹泻的常见、重要病原菌。
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初期排菌量多,可成为传染源,但其后排菌量迅速减少,故一般不在人群内传播。
人群中亚临床型感染和一过性带菌是存在的,但健康人群带菌率很低。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与进食或接触海产品有关,带菌率较高的海产品有蛏、杂鱼、寻蟹、梭子蟹、贻贝、虾、带鱼、墨鱼等。
除了海产品外,肉、禽、咸菜和凉拌菜亦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这主要是因为交叉污染所致。
我国不少地区还发现淡水鱼携带副溶血性弧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食物传播
①生食海产品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副溶血性弧菌在海产鱼、贝类运输或贮存条件适宜时即可大量繁殖,迅速达到致病载量;
②烹调加热不充分;
③交叉污染,烹调过的食物盛于被污染的容器内或使用被污染的厨具再加工其他食品时,可引起污染。
易感人群:男女老幼均可患病。
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后可产生低滴度的血清抗体,但很快消失,故可多次感染。
经常暴露于少量细菌者,感染后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如渔民大多有生食或半生食某些海产品的习惯,暴露机会甚多,但发生食物中毒者并不多,即使发病,症状也较轻。
但内陆人员到沿海地区时,饮食稍有不慎,屡见发生病情较重的食物中毒。
●临床表现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