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1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旋转、最值、动点问题 专题训练 (含答案)
6.解:(1)根据图形的对称性,本来DF和BF相等,但是“在正方形AEFG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线段DF与BF始终相等”不正确.例如,当点F旋转到AB上时,BF最短(小于AB),而这时DF大于AD,即DF大于BF
(2)如图②,若将正方形AEFG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连接DG,在旋转的过程中,你能否找到一条线段与DG始终相等,并以图为例说明理由.
二、最值问题
7.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2 B.4
∴BD,EG互相平分,∴BO=OD,
∴点O为正方形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直线EG必过正方形角平分线的交点
20.解:(1)BG=DE,BG⊥DE,证明如下:
延长BG交DE于点H,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EFG是正方形,
∴BC=DC,CG=CE,∠BCD=∠ECG=90°,
∴△BCG≌△DCE(SAS),
(2)当点E,F的运动时间t为何值时,四边形BEDF为矩形?
24.已知点P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分别过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点Q为斜边AB的中点.
(1)如图①,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QE与QF的数量关系式是;
(2)如图②,当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知识与技能】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严密的思维意识和审美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教学难点】形成推理的能力.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四人为一小组先在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菱形的图片,实物等,然后进行全班性交流.引入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教学说明】认识菱形,感受菱形的生活价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师拿出平行四边形木框(可活动的),操作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使它与相邻的一条边相等,可以得到一个菱形,说明菱形也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因此,菱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教学说明】通过教师的教具操作感受菱形的定义.如图: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再打开.思考: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2.有几条对称轴?3.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4.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教学说明】充分地利用学具的制作,发现菱形所具有的性质,激发课堂学习的热情.【归纳结论】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另外,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3第1题.2.见教材P3例1 .3.如图,菱形ABCD中,AB=15,∠ADC=120°,则B、D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A.15B.153 2C.7.5D.153【教学说明】本题考查有一个角是60°的菱形的一条对角线等于菱形的边长.4.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C=60°,DE∥AC且交BC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DE=12 BE.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易得BD⊥AC,∠DBC=30°,又由DE∥AC,即可证得DE⊥BD,由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得DE=12 BE.证明:方法一:如图,连接BD,∵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BD⊥AC,∠DBC=30°,∵DE∥AC,∴DE⊥BD,即∠BDE=90°,∴DE=12 BE.方法二:∵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AD∥BC,AC=AD,∵AC∥DE,∴四边形ACED是菱形,∴DE=CE=AC=AD,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AD=AB=BC=CD,∴BC=EC=DE,即C为BE的中点,∴DE=BC=12 BE.【教学说明】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如图,在菱形ABCD中,∠A=60°,AB=4,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O点作OE⊥AB,垂足为E.(1)求∠ABD的度数;(2)求线段BE的长.分析:(1)根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又∠A=60°,得到△ABD是等边三角形,∠ABD是60°;(2)先求出OB的长和∠BOE的度数,再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解:(1)在菱形ABCD中,AB=AD,∠A=60°,∴△ABD为等边三角形,∴∠ABD=60°;(2)由(1)可知BD=AB=4,又∵O为BD的中点,∴OB=2,又∵OE⊥AB,∠ABD=60°,∴∠BOE=30°,∴BE=1.【教学说明】本题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需要熟练掌握.学生自主完成,如有一定难度可相互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补充.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2 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本节课中,重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体会和理解说理的基本步骤,了解菱形的现实应用.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2.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判定思想的过程,领会菱形的概念以及应用方法,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思想和说理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以及推理的能力,感悟其应用价值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及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回顾:(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教学说明】通过对菱形的性质复习回顾,让学生养成勤复习的习惯.用以温故而知新.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活动1按下列步骤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1)画一条线段长AC=6cm;(2)取AC的中点O,再以点O为中点画另一条线段BD=8cm,且使BD⊥AC;(3)顺次连接A、B、C、D四点,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猜猜你画的是什么四边形?【归纳结论】菱形的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教学说明】首先教师活动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验活动从而猜想出结论来.已知:在□ABCD中,AC⊥BD.求证:□ABCD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 ⊥BD,∴□ABCD是菱形.活动2画一画:作一条线段AC,分别以A、C为圆心,以大于AC的一半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B、D两点,依次连接A、B、C、D.思考: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你能证明吗?【归纳结论】菱形的判定方法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教学说明】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活动,猜想出结论来并进行证明.从而加深印象.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6例2 .2.如图,在菱形ABCD中,E、F、G、H分别是菱形四边的中点,连结EG 与FH交点于O,则图中的菱形共有(B)A.4个B.5个C.6个D.7个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4.如图,△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O,CE∥AB交MN于E,连结AE、CD.求证:AD=CE;证明:∵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OA=OC,∠AOD=∠EOC=90°,∵CE∥AB,∴∠DAO=∠ECO,∴△ADO≌△CEO,∴AD=CE.5.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D,CE平分∠ACB,交AD于G,交AB于E,EF⊥BC于F,求证:四边形AEFG是菱形;证明:∵CE平分∠ACB,EA⊥CA,EF⊥BC,∴AE=FE,∵∠ACE=∠ECF,∴△AEC≌△FEC,∴AC=FC,∵CG=CG,∴△ACG≌△FCG,∴∠CAG =∠CFG =∠B,∴GF∥AE,∵AD⊥BC,EF⊥BC,∴AG∥EF,故四边形AGFE是平行四边形又∵AG=GF(或AE=EF),∴平行四边形AGFE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教学说明】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将不会的问题各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果.让学生从题目中找解题信息,从图形中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2、3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通过动手做一做,然后再说一说的过程,巩固了菱形的判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更严密的思维,使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有更好的提升.第3课时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运用【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并掌握菱形面积的求法.【过程与方法】经历菱形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应用过程,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探究意识以及推理能力,感悟其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利用菱形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究.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活动:如图,你能用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ABC折出一个菱形,使∠A成为菱形的一个内角吗?【教学说明】通过折纸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菱形的相关判定方法也进行了巩固.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部分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拓展:若纸条的宽度是4cm ,∠ABC=60°,你会求菱形的面积吗?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与同学交流.【归纳结论】菱形面积的计算公式:①如图,S 菱形ABCD =AB ·DE ,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②S 菱形ABCD =12AC ·BD ,即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教学说明】对菱形性质的归纳是学生对菱形特征的认识、是知识的一次升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突出教学重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如图,在△ABC 中,AB=BC ,D 、E 、F 分别是BC 、AC 、AB 的重点.(1)求证:四边形BDEF 是菱形;(2)若AB=10cm ,求菱形BDEF 的周长.解:(1)证明:∵E 、F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EF=12BC ,EF ∥CB. 又∵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DE=12AB ,DE ∥AB, ∴四边形BDEF 是平行四边形.又∵AB=BC ,∴EF=DE ,∴四边形BDEF 是菱形.(2)∵F 是AB 的中点,∴BF=12AB.又∵AB=10cm,∴BF=5cm.∵四边形BDEF是菱形,∴BD=DE=EF=BF,∴四边形BDEF的周长为4×5=20(cm).【教学说明】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一般先证明四边形是菱形,再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求解或证明,要注意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中第2、3、4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通过复习回顾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唤醒学生的记忆,然后给学生设置好一个个有梯度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勇于战胜自我的信念.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矩形的性质【知识与技能】了解矩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以及自主合作精神;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教学重点】掌握矩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教学难点】理解矩形的特殊性.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将收集来的有关长方形的图片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引入新课——矩形.【教学说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找到数学的价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并观察,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演示拉动过程如图)2.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归纳结论】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教具,研究其变化情况,可以发现: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属于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思考:矩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为什么?【教学说明】采用观察、操作、交流、演绎的手法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归纳结论】矩形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3.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4.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求AO与BD的数量关系.【归纳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结论,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4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分析: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条件,可得△OAB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C与BD相等且互相平分.∴OA=OB.又∠AOB=60°,∴△OAB是等边三角形.∴矩形的对角线长AC=BD = 2OA=2×4=8(cm).2.已知:如图,矩形ABCD,AB长8cm ,对角线比AD长4cm.求AD的长及点A到BD的距离AE的长.分析:因为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此题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算题中常用的方法.解:(1)设AD=xcm,则对角线长(x+4)cm,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x2+82=(x+4)2,解得x=6. 则AD=6cm.(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一个基本图形,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到两直角边、斜边及斜边上的高的一个基本关系式:AE·DB=AD·AB,解得AE =4.8cm.3.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DF⊥AE于F,若AE=BC.求证:CE=EF.分析:CE、EF分别是BC,AE线段上的一部分,若AF=BE,则问题解决,而证明AF=BE,只要证明△ABE≌△DFA即可,在矩形中容易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B=90°,且AD∥BC.∴∠1=∠2.∵DF⊥AE,∴∠AFD=90°.∴∠B=∠AFD.又AD=AE,∴△ABE≌△DFA(AAS).∴AF=BE.∴EF=EC.此题还可以连接DE,证明△DEF≌△DEC,得到EF=EC.【教学说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由不同学生表述自己的不同思路,展示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能做一题会一类,熟知矩形中的基本图形.4.若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分一边为4cm和3cm的两部分,则矩形的周长为22或20 cm.解:本题需分两种情况解答.即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分一边为4cm和3cm,或者矩形的角平分线分一边为3cm和4cm.当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分一边为4cm和3cm时,矩形的周长为2×(3+4)+2×4=22cm;当矩形的角平分线分一边为3cm和4cm时,矩形的周长为2×(3+4)+2×3=20cm.【教学说明】本题考查的是矩形的基本性质,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分两种情况作答即可.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矩形的性质.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4”中第2、3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本节课以“平行四边形变形为矩形的过程”的演示引入课题,将学生的视线集中在数学图形上,思维集中在数学思考上,更好地突出了观察的对象,使学生更容易把握问题的本质,真实、自然、和谐,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内在需要,加强了学生对知识之间的理解和把握.第2课时矩形的判定【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矩形判定的过程,发展学生实验探索的意识;形成几何分析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培养推理能力,会根据需要选择有关的结论证明,体会来自于实践的需要.【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掌握判定的应用.【教学难点】定理的证明方法及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事例引入:小华想做一个矩形相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相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教学说明】事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动手操作,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思考:1.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2.当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时,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你能证明吗?【教学说明】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归纳结论】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证明:(见教材P14例题)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反过来,一个四边形至少有几个角是直角时,这个四边形就是矩形呢?请证明你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归纳结论】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教学说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解析:矩形的判定定理有:(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一组对边平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D.一个角是直角且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解析:A、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A错误;B、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并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故B错误;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或“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故C 错误;D、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故D正确.【教学说明】让学生口答第1、2道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如图所示,□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E、F、G、H,试说明四边形EFGH是矩形.解:∵∠HAB+∠HBA=90°.∴∠H=90°.同理可求得∠HEF=∠F=∠FGH=90°∴四边形EFGH是矩形.【教学说明】在黑板上展示第3题,有多种证明方法的题目学生口答展示,教师予以总结.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矩形有哪些判定定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5”中第2、3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本节课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以前曾用直观感知、操作说明得到的矩形判定进行的重新研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逻辑推理是研究几何的重要方法.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第3课时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运用【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性质到判定的转化过程,合理、准确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导、证明,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情感态度】通过严谨的推理,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教学难点】利用矩形的相关性质构造新的图形,进而对知识进行转化.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如图,在矩形ABCD中,AD=6,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E⊥BD,垂足为E,ED=3BE.求AE的长.【教学说明】通过例题感受知识的应用的同时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转化,并通过规范的步骤强调教学推理的严谨性.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AN为△ABC的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E.求证:四边形ADCE是矩形.【思考】在上例中,连接DE,交AC于点F.(1)试判断四边形ABD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线段DF与AB有怎样的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教学说明】让学生感受矩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感受知识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16~P17例3.2.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ABCD的面积的(B )3.(一题多解)如图所示,△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CD⊥AB于D,P为BC上的一点,过P点分别作PE⊥AB,PF⊥CA,垂足分别为E,F,则有PE+PF=CD,你能说明为什么吗?解:解法一:能.如图所示,过P点作PH⊥DC,垂足为H.可得四边形PHDE是矩形,∴PE=DH,PH∥BD∴∠HPC=∠B又∵AB=AC∴∠B=∠ACB∴∠HPC=∠FCP.又∵PC=CP,∠PHC=∠CFP=90°∴△PHC≌△CFP∴PF=HC∴DH+HC=PE+PF即:DC=PE+PF.解法二:能.如图,延长EP,过C点作CH⊥EP,垂足为点H,如图所示,可得四边形HEDC是矩形,∴EH=PE+PH=DC,CH∥AB∴∠HCP=∠B.∴△PHC≌△PFC∴PH=PF∴PE+PF=DC.【教学说明】通过应用性的练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使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6”中第1、2、3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本节课在复习前一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具体问题,在例题的选择和设计上,追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让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训练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知道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其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通过分析正方形的概念、性质与矩形、菱形的概念、性质的联系和区别,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教学难点】正方形的性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2.展示正方形图片,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学生回答后,再展示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存在数学,激发学习热情.【归纳结论】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2.观察:这个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归纳结论】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3.议一议: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说明吗?【教学说明】小组交流,引导学生从角、对角线的角度归纳总结.使学生感受变化过程,更清晰地了解各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21例1 .2.如图,△ABC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EFG是其内接正方形,H是正方形的对角线交点;那么,由图中的线段所构成的三角形中互相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为()A.12B.13C.26D.30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以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数,由于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较多,可以根据斜边长的不同确定对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设AB=3,图中所有三角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斜边长为1的有5个,它们组成102的有6个,它们组成15对全等三角形;斜边长为2的有2个,它们组成1对全等三角形;共计26对.故选C.3.已知正方形ABCD在直角坐标系内,点A(0,1),点B(0,0),则点C,D坐标分别为(1,0)和(1,1).(只写一组)解析:首先根据正方形ABCD的点A(0,1),点B(0,0),在坐标系内找出这两点,根据正方形各边相等,从而可以确定C,D的坐标.∵正方形ABCD 的点A(0,1),点B(0,0),∴AD∥x轴,CD∥y轴,这样画出正方形,即可得出C与D的坐标,分别为:C(1,0),D(1,1).4.如图,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DC、BC上,AG⊥EF,垂足为G,且AG=AB,求∠EAF度数.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出△ABF≌△AGF,故有∠BAF=∠GAF,再证明△AGE≌△ADE,有∠GAE=∠DAE,所以可得∠EAF=45°.解:在Rt△ABF与Rt△AGF中,∵AB=AG,AF=AF,∠B=∠G=90°,∴△ABF≌△AGF(HL),∴∠BAF=∠GAF,同理易得:△AGE≌△ADE,有∠GAE=∠DAE;即∠EAF=∠EAG+∠FAG=12(∠DAG+ ∠BAG)=12∠DAB=45°,故∠EAF=45°【教学说明】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5.如图,正方形ABCD中,AB=3,点E、F分别在BC、CD上,且∠BAE=30°,∠DAF=15°.(1)求证:DF+BE=EF;(2)求∠EFC的度数.分析:(1)延长EB至G,使BG=DF,连接AG.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证明△AGE≌△AFE,△FAE≌△GAE,得出DF+BE=EF;(2)根据△AGE≌△AFE及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得∠EFC的度数;解:(1)延长EB至G,使BG=DF,连接A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ABG=∠ADF=∠BAD=90°,∵BG=DF,∴△ABG≌△ADF,∴AG=AF,∵∠BAE=30°,∠DAF=15°,∴∠FAE=∠GAE=45°,∵AE=AE,∴△FAE≌△GAE,∴EF=EG=GB+BE=DF+BE;(2)∵△AGE≌△AFE,∴∠AFE=∠AGE=∠DFA=90°-∠DAF=75°,∴∠EFC=180°-∠DFA-∠AFE=180°-75°-75°=30°,∴∠EFC=30°.【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正方形有哪些性质?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7”中第2 、3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本课虽然是学习正方形的性质,实际上应起到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性。
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空间与图形)-第九讲《四边形(一)》课件(北师大版)
B
C
E
体验中考
1.(06常州)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AO CO, 中,AC与BD相交与点O,AB∥CD,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 O B C D
体验中考
2.(06大连西岗)如图,ABCD中, AE⊥BD于E,CF⊥BD于F. 求证:AE = CF
A F E B D
典型例题
E 变式1:顺次连结矩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 D 变式2:顺次连结菱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 G H 变式3:顺次连结正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 是正方形. B F 变式4: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 A 是菱形. 变式5:若AC=BD,AC⊥BD,则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变式6:在四边形ABCD中,若AB=CD,E、F、G、H分别为AD、BC、 BD、AC的中点,求证:EFGH是菱形. C 变式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M D E为边AB上的一点,△ADE和△ Q BCE都是等边三角形,P、Q、M、 N N分别是AB、BC、CD、DA边上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PQMN是菱形. B A E P
二、选择题: 1、若□ABCD的周长为28,△ABC的周长为17cm,则AC的长 为( ) A、11cm B、5.5cm C、4cm D、3cm 2、如图,□ABCD和□EAFC的顶点D、E、F、B在同一条直 线上,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C A、DE>BF B、DE=BF D C、DE<BF D、DE=FE=BF E F B
C
典型例题
例3 已知如图,在△ABC中,∠C=900,点M在BC上, 且BM=AC,点N在AC上,且AN=MC,AM和BN相交于 P,求∠BPM的度数.
分析:条件给出的是线段的等量关系,求的却是角的度数,为此,我们由条件中 的直角及相等的线段,可联想到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应该平移AN. 证明:过M作ME∥AN,且ME=AN,连结NE、BE,则四边形AMEN是平行四 边形,得NE=AM,ME∥AN,AC⊥BC ∴ME⊥BC在△BEM和△AMC中, ME=CM,∠EMB=∠MCA=900,BM=AC ∴△BEM≌△AMC A ∴BE=AM=NE,∠1=∠2, ∠3=∠4,∠1+∠3=90° 1 ∴∠2+∠4=90 ° ,且BE=NE N P ∴△BE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 C B ∴∠BNE=45 ° ∵AM∥NE M ∴∠BPM=∠BNE =45 ° 2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含中考真题解析)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名师点晴矩形1.矩形的性质会从边、角、对角线方面通过合情推理提出性质猜想,并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能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2.矩形的判定会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是否是矩形及一般四边形是否是矩形菱形1.菱形性质能应用这些性质计算线段的长度2.菱形的判别能利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正方形1.正方形的性质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熟练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具体问题2.正方形判定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综合运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发现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因素,熟练运用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对中点四边形进行判断,并能对自己的猜想进行证明☞2年中考【2015年题组】1.(2015崇左)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答案】D.考点:1.正方形的判定;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菱形的判定;4.矩形的判定. 2.(2015连云港)已知四边形ABC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AD=BC ,AB ∥DC 时,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 .当AD=BC ,AB=DC 时,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C .当AC=BD ,AC 平分BD 时,四边形ABCD 是矩形 D .当AC=BD ,AC ⊥BD 时,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答案】B . 【解析】试题分析:∵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 不正确;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正确;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C 不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 不正确; 故选B .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矩形的判定;3.正方形的判定. 3.(2015徐州)如图,菱形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为AD 边中点,菱形ABCD 的周长为28,则OE 的长等于( )A .3.5B .4C .7D .14 【答案】A . 【解析】试题分析:∵菱形ABCD 的周长为28,∴AB=28÷4=7,OB=OD ,∵E 为AD 边中点,∴OE是△ABD 的中位线,∴OE=12AB=12×7=3.5.故选A .考点:菱形的性质. 4.(2015柳州)如图,G ,E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BC 的点,且AG=CE ,AE ⊥EF ,AE=EF ,现有如下结论:①BE=12GE ;②△AGE ≌△ECF ;③∠FCD=45°;④△GBE ∽△ECH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B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正方形的性质;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综合题.5.(2015内江)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A.3B.23C.26D.6【答案】B.考点:1.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2.最值问题;3.正方形的性质.6.(2015南充)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8cm ,高AE 长为3cm ,则对角线AC 长和BD 长之比为( )A .1:2B .1:3C .1:2D .1:3【答案】D .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设AC ,BD 相较于点O ,∵菱形ABCD 的周长为8cm ,∴AB=BC=2cm ,∵高AE 长为3cm ,∴BE=22AB AE -=1(cm ),∴CE=BE=1cm ,∴AC=AB=2cm ,∵OA=1cm ,AC ⊥BD ,∴OB=22AB OA -=3(cm ),∴BD=2OB=23cm ,∴AC :BD=1:3.故选D .考点:菱形的性质.7.(2015安徽省)如图,矩形ABCD 中,AB =8,BC =4.点E 在边AB 上,点F 在边CD 上,点G 、H 在对角线AC 上.若四边形EGFH 是菱形,则AE 的长是( ) A .25 B .35 C .5 D .6【答案】C .考点:1.菱形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8.(2015十堰)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E 、F 分别在AB ,AD 上,若CE=53,且∠ECF=45°,则CF 的长为( )A .102B .53C 5103D 1053【答案】A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勾股定理;3.正方形的性质;4.综合题;5.压轴题. 9.(2015鄂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1B1C1D1、D1E1E2B2、A2B2C2D2、D2E3E4B3、A3B3C3D3…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点B1在y 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 轴上,已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正方形A2015B2015C2015D2015的边长是( )A .201421)(B .201521)( C .201533)( D .201433)(【答案】D .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规律型;3.综合题. 10.(2015广安)如图,已知E 、F 、G 、H 分别为菱形ABCD 四边的中点,AB=6cm ,∠ABC=60°,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 cm2.【答案】93.【解析】试题分析:连接AC ,BD ,相交于点O ,如图所示,∵E 、F 、G 、H 分别是菱形四边上的中点,∴EH=12BD=FG ,EH ∥BD ∥FG ,EF=12AC=HG ,∴四边形EHGF 是平行四边形,∵菱形ABCD 中,AC ⊥BD ,∴EF ⊥EH ,∴四边形EFGH 是矩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60°,∴∠ABO=30°,∵AC ⊥BD ,∴∠AOB=90°,∴AO=12AB=3,∴AC=6,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OB=22AB OA =33,∴BD=63,∵EH=12BD ,EF=12AC ,∴EH=33,EF=3,∴矩形EFGH 的面积=EF•FG=93cm2.故答案为:93.考点:1.中点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 11.(2015凉山州)菱形A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 (2,0),∠DOB=60°,点P 是对角线OC 上一个动点,E (0,﹣1),当EP+BP 最短时,点P 的坐标为 .【答案】(233-,23-).的交点,∴点P 的坐标为方程组3(13)1y x y x ⎧=⎪⎨⎪=-⎩的解,解方程组得:3323x y ⎧=⎪⎨=⎪⎩,所以点P 的坐标为(33,23-),故答案为:(233-,23).考点:1.菱形的性质;2.坐标与图形性质;3.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4.动点型;5.压轴题;6.综合题. 12.(2015潜江)菱形ABCD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03,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C→D→A→B→…的路径,在菱形的边上以每秒0.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移动到第2015秒时,点P 的坐标为 .【答案】(0.5,32.考点:1.菱形的性质;2.坐标与图形性质;3.规律型;4.综合题.13.(2015北海)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在DC 边的延长线上.若∠CAE=15°,则AE= .【答案】8. 【解析】试题分析:∵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BAC=45°,AB ∥DC ,∠ADC=90°,∵∠CAE=15°,∴∠E=∠BAE=∠BAC ﹣∠CAE=45°﹣15°=30°.∵在Rt △ADE 中,∠ADE=90°,∠E=30°,∴AE=2AD=8.故答案为:8. 考点:1.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2.正方形的性质. 14.(2015南宁)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ADE ,则∠BED 的度数是 .【答案】45°.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5.(2015玉林防城港)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3,点E在AB边上且BE=1,点P,Q分别是边BC,CD的动点(均不与顶点重合),当四边形AEPQ的周长取最小值时,四边形AEPQ的面积是.【答案】9 2.【解析】试题分析:如图1所示,作E关于BC的对称点E′,点A关于DC的对称点A′,连接A′E′,四边形AEPQ的周长最小,∵AD=A′D=3,BE=BE′=1,∴AA′=6,AE′=4.∵DQ∥AE′,D是AA′的中点,∴DQ是△AA′E′的中位线,∴DQ=12AE′=2;CQ=DC﹣CQ=3﹣2=1,∵BP∥AA′,∴△BE′P∽△AE′A′,∴'''BP BEAA AE=,即164BP=,BP=32,CP=BC﹣BP=332-=32,S四边形AEPQ=S正方形ABCD﹣S△ADQ﹣S△PCQ﹣SBEP=9﹣12AD•DQ﹣12CQ•CP﹣12BE•BP=9﹣12×3×2﹣12×1×32﹣12×1×32=92,故答案为:92.考点:1.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2.正方形的性质.16.(2015达州)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y x =+与y 轴交于点A ,按如图方式作正方形A1B1C1O 、A2B2C2C1、A3B3C1C2…,A1、A2、A3…在直线1y x =+上,点C1、C2、C3…在x 轴上,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从左到游依次记为1S 、2S 、3S 、…nS ,则nS 的值为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n 为正整数).【答案】232n -.故答案为:232n .考点:1.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正方形的性质;3.规律型;4.综合题. 17.(2015齐齐哈尔)如图,正方形ABCB1中,AB=1.AB 与直线l 的夹角为30°,延长CB1交直线l 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B2,延长C1B2交直线l 于点A2,作正方形A2B2C2B3,延长C2B3交直线l 于点A3,作正方形A3B3C3D4,…,依此规律,则A2014A2015= .【答案】20142(3).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正方形的性质;3.规律型;4.综合题.18.(2015梧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P 在AD 上,且不与A 、D 重合,BP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CD 、AB 于E 、F 两点,垂足为Q ,过E 作EH ⊥AB 于H . (1)求证:HF=AP ;(2)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2,AP=4,求线段EQ 的长.【答案】(1)证明见试题解析;(21010.【解析】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勾股定理;4.综合题. 19.(2015恩施州)如图,四边形ABCD 、BEFG 均为正方形,连接AG 、CE . (1)求证:AG=CE ; (2)求证:AG ⊥CE .【答案】(1)证明见试题解析;(2)证明见试题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BCD 、BEFG 均为正方形,得出AB=CB ,∠ABC=∠GBE=90°,BG=BE ,得出∠ABG=∠CBE ,从而得到△ABG ≌△CBE ,即可得到结论;(2)由△ABG ≌△CBE ,得出∠BAG=∠BCE ,由∠BAG+∠AMB=90°,对顶角∠AMB=∠CMN ,得出∠BCE+∠CMN=90°,证出∠CNM=90°即可. 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 、BEFG 均为正方形,∴AB=CB ,∠ABC=∠GBE=90°,BG=BE ,∴∠ABG=∠CBE ,在△ABG 和△CBE 中,∵AB=CB ,∠ABG=∠CBE ,BG=BE ,∴△ABG ≌△CBE (SAS ),∴AG=CE ;(2)如图所示:∵△ABG ≌△CBE ,∴∠BAG=∠BCE ,∵∠ABC=90°,∴∠BAG+∠AMB=90°,∵∠AMB=∠CMN ,∴∠BCE+∠CMN=90°,∴∠CNM=90°,∴AG ⊥CE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正方形的性质. 20.(2015武汉)已知锐角△ABC 中,边BC 长为12,高AD 长为8.(1)如图,矩形EFGH 的边GH 在BC 边上,其余两个顶点E 、F 分别在AB 、AC 边上,EF 交AD 于点K .①求EFAK 的值;②设EH=x ,矩形EFGH 的面积为S ,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 的最大值;(2)若AB=AC ,正方形PQMN 的两个顶点在△ABC 一边上,另两个顶点分别在△ABC 的另两边上,直接写出正方形PQMN 的边长.【答案】(1)①32;②3(8)2S x x =-, S 的最大值是24;(2)245或24049.试题解析:(1)①∵EF ∥BC ,∴AK EF AD BC =,∴EF BC AK AD ==128=32,即EF AK 的值是32;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二次函数的最值;3.矩形的性质;4.正方形的性质;5.分类讨论;6.综合题;7.压轴题. 21.(2015荆州)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上的一点,点E 在AD 的延长线上,且PA=PE ,PE 交CD 于F . (1)PC=PE ;(2)求∠CPE 的度数;(3)如图2,把正方形ABCD 改为菱形ABCD ,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 ,试探究线段AP 与线段C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试题解析;(2)90°;(3)AP=CE . 【解析】 试题分析:(1)先证出△ABP ≌△CBP ,得到PA=PC ,由PA=PE ,得到PC=PE ;(2)由△ABP ≌△CBP ,得到∠BAP=∠BCP ,进而得到∠DAP=∠DCP ,由PA=PC ,得到∠DAP=∠E ,∠DCP=∠E ,最后∠CPF=∠EDF=90°得到结论; (3)借助(1)和(2)的证明方法容易证明结论.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菱形的性质;4.探究型;5.综合题;6.压轴题.【2014年题组】 1.(2014·宜宾) 如图,将n 个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n 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这n 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是( )A .nB .n ﹣1C .(14)n ﹣1D .14n【答案】B .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一个阴影部分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14,即是14×4=1,5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1×4,n 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1×(n ﹣1)=n ﹣1. 故选B .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2014·山东省淄博市)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点E 是AD 的中点,且AE=1,BE 的垂直平分线MN 恰好过点C .则矩形的一边AB 的长度为( )A . 1B .2C .3D . 2【答案】C .考点:1.勾股定理;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矩形的性质. 3.(2014山东省聊城市)如图,在矩形ABCD 中,边AB 的长为3,点E ,F 分别在AD ,BC 上,连接BE ,DF ,EF ,BD .若四边形BEDF 是菱形,且EF=AE+FC ,则边BC 的长为( )A .3B . 33 C .3 D 93【答案】B . 【解析】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A=90°,即BA ⊥BF ,∵四边形BEDF 是菱形,∴EF ⊥BD ,∠EBO=∠DBF ,∴AB=BO=3,∠ABE=∠EBO ,∴∠ABE=∠EBD=∠DBC=30°,∴BE=23cos30BO=︒,∴BF=BE=23,∵EF=AE+FC ,AE=CF ,EO=FO∴CF=AE=3,∴BC=BF+CF=33,故选B .考点:1.矩形的性质;2.菱形的性质.4.(2014·广西来宾市)顺次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所形成的四边形是( ) A . 等腰梯形 B . 矩形 C . 菱形 D . 正方形 【答案】B .考点:1.正方形的判定;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3.菱形的性质. 5.(2014·贵州铜仁市)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F 是DC 上一点,AE 平分∠BAF 交BC 于点E ,且DE ⊥AF ,垂足为点M ,BE=3,AE=26,则MF 的长是( )A 15B 15C .1D . 15【答案】D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角平分线的性质;3.勾股定理;4.矩形的性质.6.(2014·襄阳)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且AE=13AB ,将矩形沿直线EF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D 边上的点P 处,连接BP 交EF 于点Q ,对于下列结论:①EF=2BE ;②PF=2PE ;③FQ=4EQ ;④△PBF 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 【答案】D . 【解析】试题分析:∵AE=13AB ,∴BE=2AE .由翻折的性质得,PE=BE ,∴∠APE=30°.∴∠AEP=90°﹣30°=60°,∴∠BEF=12(180°﹣∠AEP )=12(180°﹣60°)=60°.∴∠EFB=90°﹣60°=30°.∴EF=2BE .故①正确. ∵BE=PE ,∴EF=2PE .∵EF>PF,∴PF>2PE.故②错误.由翻折可知EF⊥PB,∴∠EBQ=∠EFB=30°.∴BE=2EQ,EF=2BE.∴FQ=3EQ.故③错误.由翻折的性质,∠EFB=∠BFP=30°,∴∠BFP=30°+30°=60°.∵∠PBF=90°﹣∠EBQ=90°﹣30°=60°,∴∠PBF=∠PFB=60°.∴△PBF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④.故选D.考点:1.矩形的性质;2.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7.(2014·宁夏)菱形ABCD中,若对角线长AC=8cm,BD=6cm,则边长AB= cm.【答案】5.考点:1.菱形的性质;2.勾股定理.8.(2014·山东省聊城市)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作AF∥CE,BE∥DF,AF 交BE与G点,交DF与F点,CE交DF于H点、交BE于E点.求证:△EBC≌△FDA.【答案】证明见解析.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9.(2014·梅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答案】(1)证明见解析;(2)GE=BE+GD成立,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DF=B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可证△CEB≌△CFD,从而证出CE=CF.(2)由(1)得,CE=CF,∠BCE+∠ECD=∠DCF+∠ECD即∠ECF=∠BCD=90°又∠GCE=45°所以可得∠GCE=∠GCF,故可证得△ECG≌△FCG,即EG=FG=GD+DF.又因为DF=BE,所以可证出GE=BE+GD成立.试题解析:(1)在正方形ABCD中,∵BC=CD,∠B=∠CDF,BE=DF,∴△CBE≌△CDF (SAS).∴CE=CF.(2)GE=BE+GD成立.理由是: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考点归纳归纳1:矩形基础知识归纳:1、矩形的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矩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3、矩形的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基本方法归纳:关于矩形,应从平行四边形的内角的变化上认识其特殊性: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研究其特有的性质:是轴对称图形、内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同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也都具有.注意问题归纳: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若题设条件与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通常证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例1】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B=30°,则∠AOB 的大小为()A、30°B、60°C、90°D、120°【答案】B.考点:矩形的性质.归纳2:菱形基础知识归纳:1、菱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菱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3、菱形的判定(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菱形的面积S菱形=底边长×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注意问题归纳: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它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例2】如图,已知AC、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ABD与△ABC的周长相等;(B)△ABD与△ABC的面积相等;(C)菱形的周长等于两条对角线之和的两倍;(D)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之积的两倍.【答案】B.考点:菱形的性质.归纳3:正方形基础知识归纳:1、正方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注意问题归纳:正方形的判定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判定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就可以判定. 【例3】如图,ABCD 是正方形场地,点E 在DC 的延长线上,AE 与BC 相交于点F .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同时从点A 出发,甲沿着A ﹣B ﹣F ﹣C 的路径行走至C ,乙沿着A ﹣F ﹣E ﹣C ﹣D 的路径行走至D ,丙沿着A ﹣F ﹣C ﹣D 的路径行走至D .若三名同学行走的速度都相同,则他们到达各自的目的地的先后顺序(由先至后)是( )A . 甲乙丙B . 甲丙乙C . 乙丙甲D .丙甲乙【答案】B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 ☞1年模拟 1.(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中考一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答案】D .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菱形的性质得到A 、B 、C 选项均正确,而D 不正确,因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也可能是梯形.故选D .考点:1.菱形的判定与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2.(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CB=30°,则∠AOB 的大小为( )A.30°B.60°C.90°D.120°【答案】B.考点:矩形的性质.3.(2015届山东省日照市中考模拟)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B=45°,AE 为BC边上的高,将△AB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AB1E,则△AB1E与四边形AE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A.0.7 B.0.9 C.2−2 D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如图,∵∠B=45°,AE⊥BC,∴∠BAE=∠B=45°,∴AE=BE,由勾股定理得:BE2+AE2=22,解得:2,由题意得:△ABE≌△AB1E,∴∠BAB1=2∠BAE=90°,2,∴2,2-2,∵四边形ABCD为菱形,∴∠FCB1=∠B=45°,∠CFB1=∠BAB1=90°,∴∠CB1F=45°,CF=B1F,∵CF∥AB,∴△CFB1∽△BAB1,∴11B CCFAB BB=,解得:2,∴△AEB1、△CFB1的面积分别为:12212=,21(22)3222⨯=-,∴△AB1E与四边形AECD重叠部分的面积=1(322)222--=.故选C.考点:1.菱形的性质;2.翻折变换(折叠问题).4.(2015届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如图,菱形OABC的顶点O在坐标系原点,顶点A在x轴上,∠B=120°,OA=2,将菱形OABC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105°至OA′B′C′的位置,则点B′的坐标为()A.(-2,2)B.(2,-2)C.(2,-2)D.(3,-3)【答案】B.考点:1.菱形的性质;2.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5.(2015届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一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BC上,且AE=13AB,将矩形沿直线EF折叠,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连接BP交EF于点Q,对于下列结论:①EF=2BE;②PF=2PE;③FQ=4EQ;④△PBF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D.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④.故选D.考点: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2.矩形的性质.6.(2015届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一模)小明在学习了正方形之后,给同桌小文出了道题,从下列四个条件:①AB=BC,②∠ABC=90°,③AC=BD,④AC⊥BD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使▱ABCD为正方形(如图),现有下列四种选法,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B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7.(2015届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一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AD=1,把该矩形绕点A 顺时针旋转α度得矩形AB′C′D′,点C′落在AB 的延长线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4π-.考点:1.旋转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3.扇形面积的计算. 8.(2015届河北省中考模拟二)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O 与边BC ,CD 相切,现有一条过点B 的直线与⊙O 相切于点E ,连接BE ,△ABE 恰为等边三角形,则⊙O 的半径为 .【答案】3【解析】试题分析:过O 点作GH ⊥BC 于G ,交BE 于H ,连接OB 、OE ,∴G 是BC 的切点,OE ⊥BH ,∴BG=BE ,∵△ABE 为等边三角形,∴BE=AB=3,∴BG=BE=3,∵∠HBG=30°,∴3,BH=23,设OG=OE=x ,则3-3,3-x ,在RT △OEH 中,EH2+OE2=OH2,即(3-3)2+x2=3-x )2,解得3,∴⊙O 的半径为3.故答案为:3考点:1.切线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 9.(2015届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一模)边长为1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如图摆放,则△ABC 的面积为.【答案】14.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10.(2015届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一模)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中,点D 在CG 上,BC=1,CE=3,H 是AF 的中点,那么CH 的长是 .5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3.勾股定理.11.(2015届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九年级下学期4月中考模拟)如图,已知Rt△ABC中,∠ABC=90°,先把△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至△DBE后,再把△ABC沿射线平移至△FEG,DE、FG相交于点H.(1)判断线段DE、FG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连结CG,求证:四边形CBEG是正方形.【答案】(1)FG⊥ED.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考点:1.旋转的性质;2.正方形的判定;3.平移的性质;4.探究型. 12.(2015届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如图,已知点E ,F 分别是□ABCD 的边BC ,AD 上的中点,且∠BAC=90°.(1)求证:四边形AECF 是菱形; (2)若∠B=30°,BC=10,求菱形AECF 面积.【答案】(1)见解析(22532【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即可判定四边形AECF 是菱形;(2)连接EF 交于点O ,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可以求得AC 与EF 的长,再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菱形AECF 的面积. 试题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D=BC .在Rt △ABC 中,∠BAC=90°,点E 是BC 边的中点,∴AE=CE=12BC . 同理,AF=CF=12AD .∴AF=CE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AECF 是菱形.考点:1.菱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解直角三角形. 13.(2015届山东省日照市中考模拟)如图,▱A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D=6,若OA 、OB 的长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7x+12=0的两个根,且OA >OB .(1)求sin ∠ABC 的值;(2)若E 为x 轴上的点,且S △AOE=163,求经过D 、E 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并判断△AOE与△DAO 是否相似?(3)若点M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则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点F ,使以A 、C 、F 、M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F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5.(2)△AOE ∽△DAO .(3)F1(3,8);F2(-3,0);F3(4751-,722-),F4(-4225,4425).【解析】 试题分析:(1)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后,判断出OA 、OB 长度,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 长,那么就能求得sin ∠ABC 的值; (2)易得到点D 的坐标为(6,4),还需求得点E 的坐标,OA 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那么点E 的坐标可能在点O 的左边,也有可能在点O 的右边.根据所给的面积可求得点E 的坐标,把A、E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然后看所求的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成比例就是相似三角形;(3)根据菱形的性质,分AC与AF是邻边并且点F在射线AB上与射线BA上两种情况,以及AC与AF分别是对角线的情况分别进行求解计算.试题解析:(1)解x2-7x+12=0,得x1=4,x2=3.∵OA>OB ,∴OA=4,OB=3.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有AB=225OA OB+=,∴sin∠ABC=54OAAB=;(3)根据计算的数据,OB=OC=3,∴AO平分∠BAC,①AC、AF是邻边,点F在射线AB上时,AF=AC=5,所以点F与B重合,即F(-3,0);②AC、AF是邻边,点F在射线BA上时,M应在直线AD上,且FC垂直平分AM,点F (3,8);③AC是对角线时,做AC垂直平分线L,AC解析式为y=-43x+4,直线L过(32,2),且k值为34(平面内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k值乘积为-1),L解析式为y=34x+78,联立直线L 与直线AB求交点,∴F(4751-,722-);④AF是对角线时,过C做AB垂线,垂足为N,根据等积法求出CN=245,勾股定理得出,AN=75,做A关于N的对称点即为F,AF=145,过F做y轴垂线,垂足为G,FG=145×35=4225,∴F(-4225,442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有四个:F1(3,8);F2(-3,0);F3(4751-,722-),F4(-4225,4425).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3.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菱形的判定;6.分类讨论;7.存在型;8.探究型. 14.(2015届河北省中考模拟二)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E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F 是D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F 、EF ,恰有BF=EF ,将线段EF 绕点F 顺时针旋转90°得FG ,过点B 作EF 的垂线,交EF 于点M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N ,连接NG .(1)求证:BE=2CF ;(2)试猜想四边形BFGN 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2)四边形BFGN 为菱形,证明见解析.(2)解:四边形BFGN为菱形,证明如下: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菱形的判定;4.旋转的性质;5.和差倍分.15.(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模拟)如图,在菱形ABCD中,AB=1,∠DAB=60°,把菱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30°得到菱形AB′C′D′,其中点C的运动路径为¼C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答案】33 42π+.【解析】试题分析:连接CD′和BC′,∵∠DAB=60°,∴∠DAC=∠CAB=30°,∵∠C′AB′=30°,∴A、D′、C及A、B、C′分别共线∴AC=3,∴扇形ACC′230(3)3604ππ⨯⨯=.∵AC=AC′,AD′=AB,∴在△OCD′和△OC'B中,CD BCACO AC DCOD C OB''=⎧⎪''∠=∠⎨⎪''∠=∠⎩,∴△OCD′≌△OC′B (AAS),∴OB=OD′,CO=C′O.∵∠CBC′=60°,∠BC′O=30°,∴∠COD′=90°.∵CD′=AC-AD′=3-1,OB+C′O=1,∴在Rt△BOC′中,BO2+(1-BO)2=(3-1)2,解得BO=3122-,3322C O'=-,∴考点:1.菱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扇形面积的计算;4.旋转的性质.。
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第3课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请证明你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
正方形的判定( 随堂练习1)
定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900. A
D
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菱形,∠A=900,
B
C
∴AB=BC,∠C=∠A=900,∠B=1800-∠A=900.
CG=DG=
1
2 CD,DH=AH=
1
AC
2
∴AE=BE2=BF=CF=CG=DG2=HG=AH
∴△AHE≌△BEF≌△CFG≌△DHG
A
E
B
13 2
H
F
D
G
C
∴EF=FG=GH=HE∴四边形EFGH是菱形
∵∠1=∠2=45°∴∠3=90 °
∴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1)以菱形或矩形各边的中点为顶点可以组成一个什 么图形?先猜一猜,再证明.如果以平行四边形各边 的中点为顶点呢?
例1.如图 1-18,在正方形 ABCD
中,E 为 CD 边上一点,F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且 CE = CF.BE
M
与 D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
理由.
解:BE = DF,且 BE⊥DF. 理由如下:
(2)延长 BE 交 DF 于点 M. ∵ △BCE ≌ △DCF,∴ ∠ CBE = ∠ CDF. ∵ ∠ DCF = 90°,∴ ∠ CDF + ∠ F = 90°. ∴ ∠ CBE + ∠ F = 90°. ∴ ∠ BMF = 90°.∴ BE⊥DF.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为什么?
A
D
证明:矩形ABCD中
∵AB∥CD
O
∴∠OAB=∠OCD,
B
C
∠OBA=∠ODC △ABO与△DCO中
∵ ∠OAB=∠OCD,AB=CD,∠OBA=∠ODC
∴ △ABO ≌△DCO, ∴AO=OD,BO=CO
∴AO+OC=BO+OD,即:AC=BD
如图:矩形的对角线 A
D
相交于点E,你可以找
3、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 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 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积 极探究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指导:
本节课共分为三课时内容,教 学过程中可分为三大步完成,即: 理论、方法积累、思路梳理——合 作交流,互助探索学习——自主探 索,拓展延伸,归纳新知。这充分 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
首先,我们应培养学生很好地掌握已熟悉 的逻辑方法,包括证明的思路和证明过程的 准确表达。
其次,对不同证明方法的探索可以提高学 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因此,在证明了一个命 题以后,同学们还应该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 证明方法,如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唯一吗?还 可以从什么角度解决问题……。
五、评价建议:
1、关注学生探索结论、分析思路和方法的 过程。
形
角形斜边上的 中线等于斜边 的一半。
B
D
具有平行四边形 所有边的性质
矩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 性质:
对角线相等且 互相平分
证明:过程
解答过程 :
特殊平行四边形(二)
在认真学习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 可按以下环节逐步展开:
1.知识回顾——回想知识,加强记忆、理解。 2.新课引入——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3.新课讲解——互助合作,探索性质,判别。 4.训练应用——强化训练,加深应用。 5.拓展延伸——类比菱形,探索正方形。 6.小 结——综合思想,归纳思路。 7.作 业——综合知识,强化训练。 下面就每个环节,逐层分析。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3课时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17.如图,将两条宽度都为3的纸条重叠在一起,使∠ABC=60°, 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6__3___.
18.(教材 P10 习题 5 变式)(2020·广州)如图,在△ABD 中,∠ABD=∠ADB. (1)作点 A 关于 BD 的对称点 C;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所作的图中,连接 BC,DC,连接 AC,交 BD 于点 O. ①求证: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北师版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3课时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为 a 和 b,且 a,b 满足(a-1)2+ b-4 =0, 那么菱形的面积为__2__.
2.(2020·营口)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BD 交于点 O, 其中 OA=1,OB=2,则菱形 ABCD 的面积为_4__.
7.(2020·遵义)如图,在菱形 ABCD 中,AB=5,AC=6,
过点 D 作 DE⊥BA,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E,则线段 DE 的长为(D )
A.152
B.158
C.4 D.254
8.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 24
OE⊥AD于点E,交BC于点F,则EF的长为____5___.
B.52 C.3 D.4
13.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为了得到一 个钝角为120°的菱形,剪口与第二次折痕所成角的度数应为( D)
A.15°或30° B.30°或45° C.45°或60° D.30°或60°
14.如图,菱形 ABCD 的周长为 8 cm,高 AE 长为 3 cm, 则对角线 AC 和 BD 的长之比为 __1_∶___3_____ .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小结与复习课件(24张PPT)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小结与复习
要点梳理 一、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
对边
角
平行
对角相等
且四边相等 邻角互补
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 都是直角
平行
四个角
且四边相等 都是直角
对角线
互相垂直且平分, 每一条对角线平分
一组对角
互相平分且 相等
互相垂直平分且相 等,每一条对角线
平分一组对角
∴四边形 CEBO 是矩形.
针对训练
3. 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ABO 是等边三角形,AB = 4,求□ABCD 的面积.
解:∵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
D
∴ OA = OC,OB = OD.
O
又∵△ABO 是等边三角形,
∴ OA = OB = AB = 4,∠BAC = 60°. B
解: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理由如下:
过点 C 作 CE⊥AB 于点 E,CF⊥AD 于点 F.
由 AB∥CD,AD∥BC 知四边形 ABCD 是平
行四边形.
则 S□ABCD = AD ·CF = AB ·CE. 由题意知 CF = CE,∴ AD = AB.
A FD E
BC
∴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于点 O,过点 A 作 AE∥BD,过点 D 作 ED∥AC,两
线相交于点 E.
求证:四边形 AODE 是菱形.
证明:∵ AE∥BD,ED∥AC,
∴四边形 AODE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AC = BD,OA = OC = 1 AC,OB = OD = 1 BD.
2019-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期末单元复习第1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解析版)
第1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个.①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②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④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⑤每一条对角线平分每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A.1 B.2 C.3 D.42.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为CD的中点,连接OE,若AB=4,∠BAD=60°,则△OCE的面积是()A.4 B.2C.2 D.3.如图,在正方形OABC中,点A的坐标是(﹣3,1),则C点的坐标是()A.(1,3)B.(2,3)C.(3,2)D.(3,1)4.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12,BD=16,AH⊥BC于H,则AH等于()A.B.C.4 D.55.如图:点E、F为线段BD的两个三等分点,四边形AECF是菱形,且菱形AECF的周长为20,BD为24,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24 B.36 C.72 D.1446.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CE⊥BD,垂足为点E,CE=5,且EO=2DE,则ED的长为()A.B.2C.2 D.7.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A的坐标是(﹣1,0),点C的坐标是(2,4),则BD的长是()A.6 B.5 C.3D.48.如图,将两张长为5,宽为1的矩形纸条交叉,若两张纸条重叠部分为一个四边形(两纸条不互相重合),则这个四边形的周长的最大值是()A.8 B.10 C.10.4 D.12二.解答题(共10小题)9.如图,过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O做EF⊥AC,交BC边于点E,交AD边于点F,分别连接AE、CF.(1)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2)若AB=,∠DCF=30°,求EF的长.10.如图,点E,F为菱形ABCD对角线BD的三等分点.试判断四边形AEC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11.如图,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2)若AC=5,AB=6,求菱形ADCF的面积.12.如图,AE∥BF,AC平分∠BAE,且交BF于点C,BD平分∠ABF,且交AE于点D,连接CD.(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DB=30°,BD=12,求AD的长.13.如图,在△ABC中,BD是AC的垂直平分线.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F,过点B 作AC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点E,连接CE.求证:四边形BECD是矩形.14.如图,在▱ABCD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过点A作AG∥DB交CB的延长线于点.(1)求证:△ADE≌△CBF;(2)若∠G=90°,求证:四边形DEBF是菱形.15.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为边AD,BC上的点,AE=CF,对角线AC平分∠ECF.(1)求证:四边形AECF为菱形.(2)已知AB=4,BC=8,求菱形AECF的面积.16.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纸片ABCD、BFDE如图放置,AB=BF.求证:四边形BNDM为菱形.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cm,BC=16cm,点P从点D出发向点A运动,运动到点A停止,同时,点Q从点B出发向点C运动,运动到点C即停止,点P、Q的速度都是1cm/s.连接PQ、AQ、CP.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QP是矩形;(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QCP是菱形;(3)分别求出(2)中菱形AQCP的周长和面积.18.如图,在△ABC中,点F是BC的中点,点E是线段AB的延长线上的一动点,连接EF,过点C作AB的平行线CD,与线段EF的延长线交于点D,连接CE、BD.(1)求证:四边形DBEC是平行四边形.(2)若∠ABC=120°,AB=BC=4,则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①当BE=时,四边形BECD是矩形,试说明理由;②当BE=时,四边形BECD是菱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个.①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②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④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⑤每一条对角线平分每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A.1 B.2 C.3 D.4【分析】利用矩形的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菱形的判定定理及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①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错误;②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确;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错误;④对角线平分、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错误;⑤每一条对角线平分每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正确,故选:B.2.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为CD的中点,连接OE,若AB=4,∠BAD=60°,则△OCE的面积是()A.4 B.2C.2 D.【分析】由已知条件可求出菱形的面积,则△ADC的面积也可求出,易证OE为△ADC的中位线,所以OE∥AD,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OCE的面积.【解答】解:过点D作DH⊥AB于点H,∵四边形ABCD是菱形,AO=CO,∴AB=BC=CD=AD,∵∠BAD=60°,∴DH=4×=2,∴S菱形ABCD=4×2=8,∴S△CDA=S菱形ABCD=4,∵点E为边CD的中点,∴OE为△ADC的中位线,∴OE∥AD,∴△CEO∽△CDA,∴△OCE的面积=×S△CDA=×4=,故选:D.3.如图,在正方形OABC中,点A的坐标是(﹣3,1),则C点的坐标是()A.(1,3)B.(2,3)C.(3,2)D.(3,1)【分析】作CD⊥x轴于D,作AE⊥x轴于E,由AAS证明△AOE≌△OCD,得出AE=OD,OE =CD,由点A的坐标是(﹣3,1),得出OE=3,AE=1,则OD=1,CD=3,得出C(1,3).【解答】解:如图所示:作CD⊥x轴于D,作AE⊥x轴于E,则∠AEO=∠ODC=90°,∴∠OAE+∠AOE=90°,∵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OA=CO=BA,∠AOC=90°,∴∠AOE+∠COD=90°,∴∠OAE=∠COD,在△AOE和△OCD中,,∴△AOE≌△OCD(AAS),∴AE=OD,OE=CD,∵点A的坐标是(﹣3,1),∴OE=3,AE=1,∴OD=1,CD=3,∴C(1,3),故选:A.4.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12,BD=16,AH⊥BC于H,则AH等于()A.B.C.4 D.5【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BO、CO的长,在Rt△BOC中求出BC,利用菱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也等于BC×AH,即可得出AH的长度.【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12,BD=16,∴CO=AC=6,BO=BD=8,AO⊥BO,∴BC==10,∴S菱形ABCD=AC•BD=×16×12=96,∵S菱形ABCD=BC×AH,∴BC×AH=96,∴AH==5.如图:点E、F为线段BD的两个三等分点,四边形AECF是菱形,且菱形AECF的周长为20,BD为24,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24 B.36 C.72 D.144【分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AC⊥BD,AO=OC,EO=OF,再求出BO=OD,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根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求出边长AE,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求出OE,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O,再求出AC,最后根据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四边形AECF是菱形,∴AC⊥BD,AO=OC,EO=OF,又∵点E、F为线段BD的两个三等分点,∴BE=FD,∴BO=OD,∵AO=O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C⊥BD,∴四边形ABCD为菱形;∵四边形AECF为菱形,且周长为20,∴AE=5,∵BD=24,点E、F为线段BD的两个三等分点,∴EF=8,OE=EF=×8=4,由勾股定理得,AO===3,∴AC=2AO=2×3=6,∴S四边形ABCD=BD•AC=×24×6=72;6.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CE⊥BD,垂足为点E,CE=5,且EO=2DE,则ED的长为()A.B.2C.2 D.【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到∠ADC=90°,BD=AC,OD=BD,OC=AC,求得OC=OD,设DE=x,OE=2x,得到OD=OC=3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C=90°,BD=AC,OD=BD,OC=AC,∴OC=OD,∵EO=2DE,∴设DE=x,OE=2x,∴OD=OC=3x,∵CE⊥BD,∴∠DEC=∠OEC=90°,在Rt△OCE中,∵OE2+CE2=OC2,∴(2x)2+52=(3x)2,解得:x=∴DE=;故选:A.7.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A的坐标是(﹣1,0),点C的坐标是(2,4),则BD的长是()A.6 B.5 C.3D.4【分析】利用矩形的性质求得线段AC的长即可求得BD的长.【解答】解:∵点A的坐标是(﹣1,0),点C的坐标是(2,4),∴线段AC==5,∵四边形ABCD是矩形,∴BD=AC=5,故选:B.8.如图,将两张长为5,宽为1的矩形纸条交叉,若两张纸条重叠部分为一个四边形(两纸条不互相重合),则这个四边形的周长的最大值是()A.8 B.10 C.10.4 D.12【分析】由矩形和菱形的性质可得AE=EC,∠B=90°,由勾股定理可求AE的长,即可求四边形AECF的周长.【解答】解:如图所示,此时菱形的周长最大,∵四边形AECF是菱形∴AE=CF=EC=AF,在Rt△ABE中,AE2=AB2+BE2,∴AE2=1+(5﹣AE)2,∴AE=2.6∴菱形AECF的周长=2.6×4=10.4故选:C.二.解答题(共10小题)9.如图,过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O做EF⊥AC,交BC边于点E,交AD边于点F,分别连接AE、CF.(1)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2)若AB=,∠DCF=30°,求EF的长.【分析】(1)由过AC的中点O作EF⊥A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F=CF,AE=CE,OA=OC,然后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易证得△AOF≌△COE,则可得AF=CE,继而证得结论;(2)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易求得CD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函数求得CF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1)证明:∵O是AC的中点,且EF⊥AC,∴AF=CF,AE=CE,OA=OC,∵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FO=∠CEO,在△AOF和△COE中,,∴△AOF≌△COE(AAS),∴AF=CE,∴AF=CF=CE=AE,∴四边形AECF是菱形;(2)∵四边形ABCD是矩形,∴CD=AB=,在Rt△CDF中,cos∠DCF=,∠DCF=30°,∴CF==2,∵四边形AECF是菱形,∴CE=CF=2.10.如图,点E,F为菱形ABCD对角线BD的三等分点.试判断四边形AEC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分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AC⊥BD,AO=OC,OB=OD,再求出OE=OF,然后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ECF是菱形,理由如下:连接AC交BD于点O,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OB=OD,AC⊥BD,∵点E,F为菱形ABCD对角线BD的三等分点,∴BE=EF=DF,∴OE=O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又∵AC⊥BD,∴四边形AECF是菱形.11.如图,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2)若AC=5,AB=6,求菱形ADCF的面积.【分析】(1)可先证得△AEF≌△DEB,可求得AF=DB,可证得四边形ADCF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D=CD,可证得结论;(2)根据条件可证得S菱形ADCF=S△ABC,结合条件可求得答案.【解答】(1)证明:∵E是AD的中点,∴AE=DE,∵AF∥BC,∴∠AFE=∠DBE,在△AEF和△DEB中,∴△AEF≌△DEB(AAS),∴AF=DB,∴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BAC=90°,D是BC的中点,∴AD=CD=BC,∴四边形ADCF是菱形;(2)解:设AF到CD的距离为h,∵AF∥BC,AF=BD=CD,∠BAC=90°,∴S菱形ADCF=CD•h=BC•h=S△ABC=AB•AC=.12.如图,AE∥BF,AC平分∠BAE,且交BF于点C,BD平分∠ABF,且交AE于点D,连接CD.(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DB=30°,BD=12,求AD的长.【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BD=∠ADB,证出AB=AD,同理:AB=BC,得出AD=BC,证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结论;(2)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C⊥BD,OD=OB=BD=6,再由三角函数即可得出AD的长.【解答】证明:(1)∵AE∥BF,∴∠ADB=∠CBD,又∵BD平分∠ABF,∴∠ABD=∠CBD,∴∠ABD=∠ADB,∴AB=AD,同理:AB=B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2)∵四边形ABCD是菱形,BD=12,∴AC⊥BD,OD=OB=BD=6,∵∠ADB=30°,∴cos∠ADB=,∴AD=.13.如图,在△ABC中,BD是AC的垂直平分线.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F,过点B 作AC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点E,连接CE.求证:四边形BECD是矩形.【分析】求出∠BDC=90°,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关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E,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矩形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证明:∵BD是AC的垂直平分线∴AD=DC,BD⊥CA,∴∠BDC=90°,∵由题意知:AB∥DE,AD∥BE∴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AD=BE,∴DC=BE,又AC∥BE即DC∥BE∴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ECD是矩形.14.如图,在▱ABCD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过点A作AG∥DB交CB的延长线于点.(1)求证:△ADE≌△CBF;(2)若∠G=90°,求证:四边形DEBF是菱形.【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证明AE=CF,从而根据SAS可证明两三角形全等;(2)先证明DE=BE,再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A=∠C,∵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E=AB,CF=CD,∴AE=CF,在△ADE和△CBF中,∵,∴△ADE≌△CBF(SAS);(2)∵∠G=90°,AG∥BD,AD∥BG,∴四边形AGBD是矩形,∴∠ADB=90°,在Rt△ADB中∵E为AB的中点,∴AE=BE=DE,∵DF∥BE,DF=BE,∴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DEBF是菱形.15.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为边AD,BC上的点,AE=CF,对角线AC平分∠ECF.(1)求证:四边形AECF为菱形.(2)已知AB=4,BC=8,求菱形AECF的面积.【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先证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EAC=∠ACE 得出AE=CE,从而可证得四边形AECF是菱形;(2)首先设BF=x,则FC=8﹣x,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8﹣x)2+42=x2,求出x的值,得出FC,再根据菱形面积计算方法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矩形∴AE∥CF∵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AC平分∠ECF∴∠ACF=∠ACE∵AE∥CF∴∠ACF=∠EAC∴∠EAC=∠ACE∴AE=CE∴四边形AECF是菱形(2)设BF=x,则FC=8﹣x∴AF=FC=8﹣x在Rt△ABF中AB2+BF2=AF2∴(8﹣x)2=x2+42解得:x=3∴FC=8﹣3=5∴S菱形AECF=FC•AB=5×4=2016.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纸片ABCD、BFDE如图放置,AB=BF.求证:四边形BNDM为菱形.【分析】易证四边形BNDM是平行四边形;根据AB=BF,运用AAS可证明Rt△ABM≌Rt△FBN,得BM=BN.根据有一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得证.【解答】证明:∵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纸片ABCD、BFDE,根据矩形的对边平行,∴BC∥AD,BE∥DF,∴四边形BNDM是平行四边形,∵∠ABM+∠MBN=90°,∠MBN+∠FBN=90°,∴∠ABM=∠FBN.在△ABM和△FBN中,∴△ABM≌△FBN,(ASA).∴BM=BN,∴四边形BNDM是菱形.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cm,BC=16cm,点P从点D出发向点A运动,运动到点A 停止,同时,点Q从点B出发向点C运动,运动到点C即停止,点P、Q的速度都是1cm/s.连接PQ、AQ、CP.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QP是矩形;(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QCP是菱形;(3)分别求出(2)中菱形AQCP的周长和面积.【分析】(1)当四边形ABQP是矩形时,BQ=AP,据此求得t的值;(2)当四边形AQCP是菱形时,AQ=AC,列方程求得运动的时间t;(3)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则菱形的周长=4×10,根据菱形的面积求出面积即可.【解答】解:(1)∵在矩形ABCD中,AB=8cm,BC=16cm,∴BC=AD=16cm,AB=CD=8cm,由已知可得,BQ=DP=tcm,AP=CQ=(16﹣t)cm,在矩形ABCD中,∠B=90°,AD∥BC,当BQ=AP时,四边形ABQP为矩形,∴t=16﹣t,得t=8,故当t=8s时,四边形ABQP为矩形;(2)∵AP=CQ,AP∥CQ,∴四边形AQCP为平行四边形,∴当AQ=CQ时,四边形AQCP为菱形即=16﹣t时,四边形AQCP为菱形,解得t=6,故当t=6s时,四边形AQCP为菱形;(3)当t=6s时,AQ=CQ=CP=AP=16﹣6=10cm,则周长为4×10cm=40cm;面积为10cm×8cm=80cm2.18.如图,在△ABC中,点F是BC的中点,点E是线段AB的延长线上的一动点,连接EF,过点C作AB的平行线CD,与线段EF的延长线交于点D,连接CE、BD.(1)求证:四边形DBEC是平行四边形.(2)若∠ABC=120°,AB=BC=4,则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①当BE= 2 时,四边形BECD是矩形,试说明理由;②当BE= 4 时,四边形BECD是菱形.【分析】(1)先证明△EBF≌△DCF,可得DC=BE,可证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2)①根据四边形BECD是矩形时,∠CEB=90°,再由∠ABC=120°可得∠ECB=3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2;②根据四边形BECD是菱形可得BE=EC,再由∠ABC=120°,可得∠CBE=60°,进而可得△CBE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1)证明:∵AB∥CD,∴∠CDF=∠FEB,∠DCF=∠EBF,∵点F是BC的中点,∴BF=CF,在△DCF和△EBF中,,∴△EBF≌△DCF(AAS),∴DC=BE,∴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2)解:①BE=2;∵当四边形BECD是矩形时,∠CEB=90°,∵∠ABC=120°,∴∠CBE=60°;∴∠ECB=30°,∴BE=BC=2,故答案为:2;②BE=4,∵四边形BECD是菱形时,BE=EC,∵∠ABC=120°,∴∠CBE=60°,∴△CBE是等边三角形,∴BE=BC=4.故答案为:4.。
北师版九年级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正方形的对称性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正方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四条。
知识点三:中点四边形原四边形对角线关系中点四边形四边形既不垂直也不相等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既不垂直也不相等平行四边形菱形相互垂直平分矩形矩形相等且相互平分菱形正方形相等、垂直、平分正方形等腰梯形相等菱形知识点四: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清单梳理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的整式方程.(2)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x2、bx、c分别叫做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c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例:方程20aax+=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方程的根为-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m)2=n(n≥0)的方程,可直接开平方求解.( 2 )因式分解法:可化为(ax+m)(bx+n)=0的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3 )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求根公式为x=242b b aca-±-(b2-4ac≥0).(4)配方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时,也可以考虑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注意观察,先特殊后一般,即先考虑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不能用这两种方法解时,再用公式法.例:把方程x2+6x+3=0变形为(x+h)2=k的形式后,h=-3,k=6.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4.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1)一步完成:直接列举法,运用概率公式计算;(2)两步完成:列表法、画树状图法;(3)两步以上:画树状图法树状图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知识点三:几何概率的计算*5.几何概率的计算方法求出阴影区域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即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几何概率的考查一般结合特殊三边形、四边形或圆的基本性质,不一定把具体的面积求出来,只需要求出比值即可.第四章图形的相似知识清单梳理知识点一:比例线段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1.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a cb 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列比例等式时,注意四条线段的大小顺序,防止出现比例混乱.2.比例的基本性质(1)基本性质:a cb d=⇔ ad=bc;(b、d≠0)(2)合比性质:a cb d=⇔a bb±=c dd±;(b、d≠0)(3)等比性质:a cb d==…=mn=k(b+d+…+n≠0)⇔......a c mb d n++++++=k.(b、d、···、n≠0)已知比例式的值,求相关字母代数式的值,常用引入参数法,将所有的量都统一用含同一个参数的式子表示,再求代数式的值,也可以用给出的字母中的一个表示出其他的字母,再代入求解.如下题可设a=3k,b=5k,再代入所求式子,也可以把原式变形得a=3/5b代入求解.例:若35ab=,则a bb+=85.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即如图所示,若l3∥l4∥l5,则AB DEBC EF=.利用平行线所截线段成比例求线段长或线段比时,注意根据图形列出比例等式,灵活运用比例基本性质求解.例: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BC和AC上的点,AE=2,CE=3,要使DE∥AB,那么于53.BC:CD应等(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即如图所示,若AB∥CD,则OA OBOD OC=.(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如图所示,若DE∥BC,则△ADE∽△ABC.4.黄金分割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ACAB==5-12≈0.618,那么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其中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例:把长为10cm的线段进行黄金分割,那么较长线段长为5(5-1)cm.知识点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5.相似(1)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AA).如图,若∠A=∠D,∠B=∠E,则△ABC∽△DEF.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思路:①条件中若有平行线,可用平行线找出相等的角而判定;②条FEDCBAl5l4l3l2l1ODCBAEDCBAFEDCBA三角形的判定(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图,若∠A =∠D ,AC ABDF DE=,则△ABC ∽△DEF. 件中若有一对等角,可再找一对等角或再找 夹这对等角的两组边对应成比例;③条件中 若有两边对应成比例可找夹角相等;④条件 中若有一对直角,可考虑再找一对等角或证 明直角边和斜边对应成比例;⑤条件中若有 等腰关系,可找顶角相等或找一对底角相等或找底、腰对应成比例.(3)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若AB AC BCDE DF EF ==,则△ABC ∽△DEF. 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例:(1)已知△ABC ∽△DEF ,△ABC 的周长为3,△DEF 的周长为2,则△ABC 与△DEF 的面积之比为9:4.(2) 如图,DE ∥BC , AF ⊥BC,已知S △ADE:S △ABC=1:4,则AF:AG =1:2.7.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1)熟悉利用利用相似求解问题的基本图形,可以迅速找到解题思路,事半功倍. (2)证明等积式或者比例式的一般方法:经常把等积式化为比例式,把比例式的四条线段分别看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然后,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得出结果.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知识清单梳理知识点一:三视图 内 容关键点拨1.三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例:长方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6 .2.三视图的对应关系(1)长对正: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且相互对正; (2)高平齐: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相等,且相互平齐; (3)宽相等:俯视图与左视图的宽相等,且相互平行. 3.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正方体:正方体的三视图都是正方形.圆柱:圆柱的三视图有两个是矩形,另一个是圆. 圆锥:圆锥的三视图中有两个是三角形,另一个是圆. 球的三视图都是圆.知识点二 :投影4.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求影长,一般把实际问题抽象到相似三角形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的影长.例: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太阳下行走,小明身高1.4米,他的影长为1.75米,他同学的身高为1.6米,则此时他的同学的5.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FE DC B AFEDC B A影长为2米.第六章反比例函数一、知识清单梳理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性质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定义:形如y=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k叫做比例系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非零的一切实数.(2)形式:反比例函数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①y=kx;②y=kx-1; ③xy=k.(其中k为常数,且k≠0)例:函数y=3x m+1,当m=-2时,则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k的符号图象经过象限y随x变化的情况(1)判断点是否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方法:①把点的横、纵坐标代入看是否满足其解析式;②把点的横、纵坐标相乘,判断其乘积是否等于k.失分点警示(2)反比例函数值大小的比较时,首先要判断自变量的取值是否同号,即是否在同一个象限内,若不在则不能运用性质进行比较,可以画出草图,直观地判断.k>0 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x、y同号)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k<0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x、y异号)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1)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2)图象的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x轴和y轴,但都不会与x轴和y轴相交;(3)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原点为对称中心;也是轴对称图形,2条对称轴分别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三象限和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例:若(a,b)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上,则(-a,-b)在该函数图象上.(填“在"、"不在")4.待定系数法只需要知道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设函数解析式,代入求出反比例函数系数k即可.例: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3,-1),则它的解析式是y=3/x.知识点二: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及与一次函数的综合5.系数k的几何意义(1)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kx(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以该点、一个垂足和原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k|.(2)常见的面积类型:图见学练优RJ九数上前面四页“方法、易错”的此内容下的图片已知相关面积,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注意若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k<0.例: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作坐标轴的垂线所围成矩形为3,则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3yx=或3yx=-.6.与一次函数的综合(1)确定交点坐标:【方法一】已知一个交点坐标为(a,b),则根据中心对称性,可得另一个交点坐标为(-a,-b).【方法二】联立两个函数解析式,利用方程思想求解.(2)确定函数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先确定交点坐标,再分别代入两个函数解析式中求解(3)在同一坐标系中判断函数图象:充分利用函数图象与各字母系数的关系,可采用假设法,分k>0和k<0两种情况讨论,看哪个选项符合要求即可.也可逐一选项判断、排除.(4)比较函数值的大小:主要通过观察图象,图象在上方的值大,图象在下方的值小,结合交点坐标,确定出解集的范围.涉及与面积有关的问题时,①要善于把点的横、纵坐标转化为图形的边长,对于不好直接求的面积往往可分割转化为较好求的三角形面积;②也要注意系数k的几何意义.例:如图所示,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S△AOC=S△OPE>S△BOD.知识点三: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含答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类型一菱形中的折叠问题1.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的菱形ABCD如图1-ZT-1所示,O为对角线的交点,过点O折叠菱形,使B,B'两点重合,MN是折痕.若B'M=1,则CN的长为()图1-ZT-1A.7B.6C.5D.42.如图1-ZT-2,将菱形ABCD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CE.若∠D=70°,则∠AEF=°.图1-ZT-23.如图1-ZT-3,在菱形ABCD中,∠ABC=120°,将菱形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G处(不与点B,D重合),折痕为EF,若DG=2,BG=6,则BE的长为.图1-ZT-3▶类型二矩形中的折叠问题4.[2020·枣庄]如图1-ZT-4,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点E在边BC上,将△ABE沿直线AE 折叠,点B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若∠EAC=∠ECA,则AC的长是()图1-ZT-4A.3√3B.4C.5D.65.[2020·青岛]如图1-ZT-5,将矩形ABCD折叠,使点C和点A重合,折痕为EF,EF与AC交于点O.若AE=5,BF=3,则AO的长为()图1-ZT-5A.√5B.32√5C.2√5D.4√56.[2020·衢州]如图1-ZT-6,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按所示方法进行两次折叠,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BEF,若BC=1,则AB的长度为()图1-ZT-6A.√2B.√2+12C.√5+12D.437.如图1-ZT-7,在矩形ABCD中,AB=6,BC=8,E为AD的中点,F为AB上一点,将△AEF沿EF 折叠后,点A恰好落到CF上的点G处,求折痕EF的长.图1-ZT-7▶类型三正方形中的折叠问题8.[2020·广东]如图1-ZT-8,在正方形ABCD中,AB=3,点E,F分别在边AB,CD上,∠EFD=60°.若将四边形EBCF沿EF折叠,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B'处,则BE的长度为()图1-ZT-8A.1B.√2C.√3D.29.如图1-ZT-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0,2),E是线段BC上一点,且∠AEB=67.5°,沿AE折叠正方形后点B落在点F处,那么点F的坐标为.图1-ZT-9参考答案1.D [解析] 连接AC ,BD ,如图.∵O 为菱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OC=12AC=3,OB=OD=12BD=4,∠COD=90°.在Rt △COD 中,CD=√32+42=5. ∵AB ∥CD ,∴∠MBO=∠NDO. 又∵∠BOM=∠DON ,OB=OD , ∴△OBM ≌△ODN ,∴DN=BM.∵过点O 折叠菱形ABCD ,使B ,B'两点重合,MN 是折痕, ∴BM=B'M=1,∴DN=1, ∴CN=CD-DN=5-1=4.故选D .2.30 [解析] ∵四边形ABCD 是菱形,∠D=70°, ∴∠B=70°,∠A=110°.∵将菱形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点F 处, ∴∠B=∠EFC=70°,CF=BC=CD , 则∠CFD=∠D=70°, ∴∠AFE=180°-70°-70°=40°,∴∠AEF=180°-∠A-∠AFE=30°.故答案为30. 3.2.8[解析] 如图,过点E 作EH ⊥BD 于点H.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G=EA. 由题意得BD=DG+BG=8.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AB ,∠ABD=∠CBD=12∠ABC=60°,∴△ABD 为等边三角形,∠BEH=30°, ∴AB=BD=8.设BE=x ,则EG=AE=8-x.在Rt △EHB 中,BH=12x ,EH=√BE 2-BH 2=√32x.在Rt △EHG 中,EG 2=EH 2+GH 2, 即(8-x )2=(√32x )2+(6-12x )2,解得x=2.8,即BE=2.8. 故答案为2.8.4.D [解析] ∵将△ABE 沿直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F 处, ∴AF=AB ,∠AFE=∠B=90°,∴EF ⊥AC , ∵∠EAC=∠ECA ,∴AE=CE ,∴AF=CF , ∴AC=2AB=6. 故选D .5.C [解析]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EFC=∠AEF . 由折叠得∠EFC=∠AFE ,∴∠AFE=∠AEF ,∴AE=AF=5. 由折叠得FC=AF ,OA=OC ,∴BC=3+5=8. 在Rt △ABF 中,AB=√AF 2-BF 2=√52-32=4. 在Rt △ABC 中,AC=√AB 2+BC 2=√42+82=4√5, ∴OA=OC=2√5.故选C .6.A [解析] 由折叠补全图形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C=∠A=90°,AD=BC=1,CD=AB. 由第一次折叠得∠ADE=12∠ADC=45°, ∴∠AED=∠ADE=45°, ∴AE=AD=1.在Rt △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E=√2AD=√2. 由第二次折叠知CD=DE=√2, ∴AB=√2. 故选A .7.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D=6,BC=AD=8,∠A=∠D=90°.如图,连接CE.∵E 为AD 的中点, ∴AE=DE=4.由折叠可得AE=GE ,∠EGF=∠A=90°, ∴DE=GE.又∵∠D=90°,∴∠EGC=∠D=90°. 又∵CE=CE.∴Rt △CDE ≌Rt △CGE (HL), ∴CD=CG=6.设AF=x ,则GF=x ,BF=6-x ,则CF=6+x. 在Rt △BCF 中,BF 2+BC 2=CF 2, 即(6-x )2+82=(6+x )2,解得x=83,∴AF=83.在Rt △AEF 中,EF=√AE 2+AF 2=√42+(83) 2=43√13. 8.D [解析]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CD ,∠A=90°, ∴∠EFD=∠BEF=60°.∵将四边形EBCF 沿EF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D 边上, ∴∠BEF=∠FEB'=60°,BE=B'E , ∴∠AEB'=180°-∠BEF-∠FEB'=60°, ∴∠AB'E=30°,∴B'E=2AE. 设BE=x ,则B'E=x ,AE=3-x ,∴2(3-x)=x,解得x=2.故选D.9.(-√2,2-√2)[解析] 如图,过点F作FD⊥CO于点D,FG⊥AO于点G.∵∠AEB=67.5°,沿AE折叠后点B落在点F处,∴∠BAE=∠EAF=22.5°,AF=AB=2,∴∠F AG=45°,∴FG=AG=√2,∴GO=2-√2,∴点F的坐标为(-√2,2-√2).故答案为(-√2,2-√2).。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整章优质课件
_______.
B
O
A
C
D
6.已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边长相等,则菱形的
60°、60°、120°、120°
四个内角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B.104°
C.105°
D.110°
课堂小结
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
边等
菱形的性质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当堂检测
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C )
A.对角相等
B.对边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相等
2.如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此菱形的
(1)图中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
等的?
(2)有哪些特殊的三角形?那些全等三角形?
知识讲解
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
A
7
1 2
相等的线段:AB=CD=AD=BC
8
O
5
OA=OC OB=OD
D
6
3
B
4
C
∠DAB=∠BCD ∠ABC =∠CDA
相等的角:
∠AOB=∠DOC=∠AOD=∠BOC =90°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整章课件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1课时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重点)
3.应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难点)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1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单元练习卷
第1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选择题1.要使矩形ABCD为正方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AB=BC B.AD=BC C.AB=CD D.AC=BD2.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若AC=6,BD=4,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A.24B.16C.12D.10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B.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菱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4.如图,在矩形OABC中,点B的坐标是(1,3),则A、C两点间的距离是()A.4B.C.D.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O是正方形,已知点C(,1),则点A的坐标是()A.(﹣1,)B.(﹣,1)C.(1﹣,)D.(1,)6.已知菱形的周长为16,有一个内角为60°,则菱形的面积为()A.B.C.D.7.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8,菱形AECF的面积为4,则EF的长是()A.4B.C.2D.18.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AE平分∠BAD交BC于E,若∠EAO=15°,则∠BOE的度数为()A.85°B.80°C.75°D.70°9.如图,由两个长为9,宽为3的全等矩形叠合而得到四边形ABCD,则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是()A.15B.16C.19D.20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DE=DA,EF⊥AB,垂足为F,则EF的长是()A.1B.C.3﹣4D.4﹣211.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ABE、△BCF,∠BAC≠60°,则下列结论:①△EBF≌△DFC;②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③当AB=AC时,四边形AEFD是菱形;④当∠BAC=90°时,四边形AEFD是矩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个.A.1B.2C.3D.412.如图,正方形ABCO和正方形DEFO的顶点A,E,O在同一直线l上,且EF=,AB=3,给出下列结论:①∠COD=45°,②AE=5,③CF=BD=,④△COF的面积S△COF=3,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1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作BD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与AD、BC交于点E、F.连接BE,DF,若EF=AE+FC,则边BC的长为()A.2B.3C.6D.14.如图,在△ABC中,∠A=90°,AC=8,AB=6,点D是BC边上的动点(不与B,C 重合)过点D作DE⊥AB于点E,作DF⊥AC于点F,则EF的最小值是()A.3B.C.5D.二.填空题15.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8cm,∠AOD=120°,则AB的长为cm.1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则BE的长为.17.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线段BO上,连接AE,若CD=2BE,∠DAE=∠DEA,EO=1,则线段AE的长为.18.如图,矩形ABCD中,E为BC的中点,将△ABE沿直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F处,连接FC,若∠DAF=18°,则∠DCF=度.三.解答题19.在矩形ABCD中,点E在BC上,AE=AD,DF⊥AE,垂足为F.(1)求证:DF=AB;(2)若∠FDC=30°,且AB=4,求AD.20.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纸片.把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CD边上,折痕为AF.且AB=10cm、AD=8cm、DE=6cm.(1)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2)求BF的长;(3)求折痕AF长.2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等边△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和CD上.(1)求证:△ABE≌△ADF;(2)若等边△AEF的周长为6,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22.如图,在Rt△ABC中,∠C=90°,AC=BC=6cm,点P从点B出发,沿BA方向以每秒cm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将△BPQ沿BC翻折,点P的对应点为点P′,设Q点运动的时间t 秒,若四边形QPBP′为菱形,求t的值多少秒?并说明理由.23.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O,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连接CE,CF,OE,OF.(1)求证:△BCE≌△DCF;(2)当AB与BC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24.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E为线段AC上一点,连接DE,过点E作EF⊥DE,交射线BC于点F,以DE、EF为邻边作矩形DEFG,连接CG.(1)如图1,求证:矩形DEFG是正方形;(2)若AB=2,CE=,求CG的长度;(3)当线段DE与正方形ABCD的某条边的夹角是30°时,直接写出∠EFC的度数.25.如图,以△ABC的各边为边长,在边BC的同侧分别作正方形ABDI,正方形BCFE,正方形ACHG,连接AD,DE,EG.(1)求证:△BDE≌△BAC;(2)①设∠BAC=α,请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EDA,∠DAG;②求证:四边形ADEG是平行四边形;(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G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D.4.C.5.A.6.A.7.C.8.C.9.A.10.D.11.C.12.B.13.B.14.B.二.填空题15.416.2.17.2.18.36.三.解答题19.证明:(1)在矩形ABCD中,∵AD∥BC,∴∠AEB=∠DAF,又∵DF⊥AE,∴∠DF A=90°,∴∠DF A=∠B,又∵AD=EA,∴△ADF≌△EAB,∴DF=AB.(2)∵∠ADF+∠FDC=90°,∠DAF+∠ADF=90°,∴∠FDC=∠DAF=30°,∴AD=2DF,∵DF=AB,∴AD=2AB=8.20.(1)证明:∵把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CD边上,∴AE=AB=10,AE2=102=100,又∵AD2+DE2=82+62=100,∴AD2+DE2=AE2,∴△ADE是直角三角形,且∠D=90°,又∵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解:设BF=x,则EF=BF=x,EC=CD﹣DE=10﹣6=4cm,FC=BC﹣BF=8﹣x,在Rt△EFC中,EC2+FC2=EF2,即42+(8﹣x)2=x2,解得x=5,故BF=5cm;(3)解: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F2=AF2,∵AB=10cm,BF=5cm,∴AF==5cm.21.(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D=90°,∵△AEF是等边三角形,∴AE=AF,在Rt△ABE和Rt△ADF中,,∴Rt△ABE≌Rt△ADF(HL);(2)解:∵等边△AEF的周长是6,∴AE=EF=AF=2,又∵Rt△ABE≌Rt△ADF,∴BE=DF,∴CE=CF,∠C=90°,即△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CE2+CF2=EF2,∴EC=,设BE=x,则AB=x+,在Rt△ABE中,AB2+BE2=AE2,即(x+)2+x2=4,解得x1=或x2=(舍去),∴AB=+=,∴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2.解:若四边形QPBP′为菱形,t=2秒;理由如下:∵∠C=90°,AC=B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点P的速度是每秒cm,点Q的速度是每秒1cm,∴BP=tcm,BQ=(6﹣t)cm,∵四边形QPBP′为菱形,∴t×=,解得:t=2;即若四边形QPBP′为菱形,t的值为2秒.23.(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B=∠D,AB=BC=DC=AD,∵点E,O,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AE=BE=DF=AF,OF=DC,OE=BC,OE∥BC,在△BCE和△DCF中,,∴△BCE≌△DCF(SAS);(2)解:当AB⊥BC时,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理由如下:由(1)得:AE=OE=OF=AF,∴四边形AEOF是菱形,∵AB⊥BC,OE∥BC,∴OE⊥AB,∴∠AEO=90°,∴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24.(1)证明:作EP⊥CD于P,EQ⊥BC于Q,∵∠DCA=∠BCA,∴EQ=EP,∵∠QEF+∠FEC=45°,∠PED+∠FEC=45°,∴∠QEF=∠PED,在Rt△EQF和Rt△EPD中,,∴Rt△EQF≌Rt△EPD,∴EF=ED,∴矩形DEFG是正方形;(2)如图2中,在Rt△ABC中.AC=AB=2,∵EC=,∴AE=CE,∴点F与C重合,此时△D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易知CG=.(3)①当DE与AD的夹角为30°时,∠EFC=120°,②当DE与DC的夹角为30°时,∠EFC=30°综上所述,∠EFC=120°或30°.25.(1)证明:∵四边形ABDI、四边形BCFE、四边形ACHG都是正方形,∴AC=AG,AB=BD,BC=BE,∠GAC=∠EBC=∠DBA=90°.∴∠ABC=∠EBD(同为∠EBA的余角).在△BDE和△BAC中,,∴△BDE≌△BAC(SAS),(2)①解:∵△BDE≌△BAC,∠ADB=45°,∴∠EDA=α﹣45°,∵∠DAG=360°﹣45°﹣90°﹣α=225°﹣α,②证明:∵△BDE≌△BAC,∴DE=AC=AG,∠BAC=∠BDE.∵AD是正方形ABDI的对角线,∴∠BDA=∠BAD=45°.∵∠EDA=∠BDE﹣∠BDA=∠BDE﹣45°,∠DAG=360°﹣∠GAC﹣∠BAC﹣∠BAD=360°﹣90°﹣∠BAC﹣45°=225°﹣∠BAC∴∠EDA+∠DAG=∠BDE﹣45°+225°﹣∠BAC=180°∴DE∥AG,∴四边形ADEG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3)解:结论:当四边形ADEG是正方形时,∠DAG=90°,且AG=AD.理由:由①知,当∠DAG=90°时,∠BAC=135°.∵四边形ABDI是正方形,∴AD=AB.又∵四边形ACHG是正方形,∴AC=AG,∴AC=AB.∴当∠BAC=135°且AC=AB时,四边形ADEG是正方形.。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BS)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
12.如图,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四边中点为顶点作四边形, 再 所以 作所 的得 第四 三边 个形 四的 边四 形边 的中 周点 长为 为_顶__点2_;作第四n边个形四…边…形依的次周作长下为去_4,_(_2_2__)n_.
13.如图,在Rt△ABC中,∠ACB=90°,过点C的直线MN∥AB,D为 AB边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交直线MN于点E,垂足为F,连接CD,BE.
(1)求证:CE=AD; (2)当D为AB中点时,四边形BE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明你的理由; (3)若D为AB中点,则当∠A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 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1)∵DE⊥BC, ∴∠DFB=90°. 又∵∠ACB=90°, ∴∠ACB=∠DFB. ∴AC∥DE. 又∵MN∥AB,即CE∥AD, ∴四边形ADEC是平行四边形, ∴CE=AD
北师版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 A.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B.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D.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D ,交AB于点E,且BE=BF.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四边形BECF为正方 形的是(D ) A.BC=AC B.CF⊥BF C 中,△ABE 和△CDF 为直角三角形, ∠AEB=∠CFD=90°,AE=CF=5,BE=DF=12,则 EF 的长是(C ) A.7 B.8 C.7 2 D.7 3
10.如图,在△ABC中,AC=B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延长DE到点F,使DE=EF,得四边形ADCF. 当∠ACB=_9_0__°时,四边形ADCF是正方形.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边,角,对角线,对称性)(1)边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2.归纳总结矩形的性质:(2)角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对角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1)对边平行且相等(2)四个角都是直角;(3)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4)对称性:既是关于对角线的交点成中心对称图形,又以对边的中垂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5)分割特殊性: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割为四个面积相等的等腰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注意:?必须是同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也就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时,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有两条边相等,并且另外两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4.矩形的一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对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因此,有关矩形的问题往往可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5.矩形的判定方法二、菱形的相关知识1.菱形的定义及性质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边,角,对角线,对称性)(1)边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角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相等。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对角线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菱形是关于对角线的交点成中心对称图形,又以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4.矩形具备下列一般平行四边形所不具备的特征: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5)分割特殊性: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把他分割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2.菱形的判定3.矩形还是轴对称图形;4.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了两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5.矩形的面积等于两邻边的乘积(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
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中位线性质[北师版]
E
C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ADE≌△DBF≌△EFC≌△FED(SSS).
DE BF FC. EF AD DB . FD CE EA.
随堂练习P81 4
测量两点之间不能到达的距 离的方法:------中位线法
驶池塘隔开, A 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有 M 通过学习方法估测出了A,B两地之 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 步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测出MN C N 的长,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 离.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其中的道理是: 连结A、B,∵MN是△ABC的的中位线,∴AB=2MN.
回顾与思考11驶向胜利的彼岸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回顾与思考22性质判定对角线推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驶向胜利的彼岸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回顾与思考22性质判定对角线两底平行两腰相等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驶向胜利的彼岸做一做p8011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
B
做一做P82 5
一个运用中位线的重要“模型”
驶向胜利 的彼岸
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分别为E,F,G,H,四边形EFGH是怎样 四边形?你的结论对所有的四边形ABCD都成立吗? A E 猜想: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这个结论 B 对所有的四边形ABCD都成立.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E,F,G,H分别 H F 为各边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D C G 证明:连接AC. 分析:将四边形ABCD 分割为三角形,利用三 ∵E,F,G,H分别为各边的中点, 1 1 角形的中位线可转化 HG∥AC, ∴EF∥AC,EF AC. HG AC.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或 2 2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 EF∥HG, EF=HG. 来证明.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北师版]
v 求证:AE=CF.
A
D
O
F
∟
∟
B
E
C
随堂练习-探索与发展
v 已知:在□ABCD中,点E,F在对角线AC上,且
AF=CE.线段BE与DF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证
明你的结论.
D
E
C
A
F
B
v 若去掉题设中的AF=C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 BE与DF有以上同样的性质.
D
B
C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v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v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始抖动摇晃起来,一种怪怪的鹿欢榆蕾味在震撼的空气中闪动!紧接着把柔软的屁股抖了抖,只见三道闪耀的极似铁砧般的褐影,突然从轻灵的淡红色榴莲般的手掌中飞出,
随着一声低沉古怪的轰响,淡白色的大地开始抖动摇晃起来,一种怪怪的鹿欢榆蕾味在震撼的空气中闪动!最后旋起短小的手臂一挥,突然从里面抖出一道灵光,她抓住灵光
第三章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怎么样的四边行是平行四边形?
v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 Nhomakorabea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 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v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由定义得) v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v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v 求证:AB=CD,BC=DA. A
随堂练习
v 定理: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v 已知:如图,AB∥CD,EF∥GH.
v 求证:EF=GH
A
E
GB
CF
H
D
随堂练习
v 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试题
第1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一、选择题1.如图,将菱形ABCD沿BD方向平移得到菱形EFGH,若FD:BF=1:3,菱形ABCD与菱形EFGH的重叠部分面积记为S1,菱形ABCD的面积记为S2,则S1:S2的值为()A.1:3 B.1:4 C.1:9 D.1:162.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E平分∠ODA交OA于点E,若AB=4,则线段OE 的长为()A.B.4﹣2C.D.﹣23.如图为两正方形ABCD、BPQR重叠的情形,其中R点AD上,CD与QR相交于S点.若两正方形ABCD、BPQR的面积分别为64、100,则四边形RBCS的面积为()A.8 B.C.D.4.如图,在菱形ABCD中,AB=BD,点E、F分别是AB、AD上任意的点(不与端点重合),且AE=DF,连接BF与DE相交于点G,连接CG与BD相交于点H.给出如下几个结论:①∠ADE=∠DBF;②△DAE≌△BDG;③若AF=2DF,则BG=6GF;④CG与BD一定不垂直;⑤∠BGE=60°.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A.5 B.4 C.3 D.25.如图,过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O作EF⊥AC,交BC边于点E,交AD边于点F,分别连接AE、CF,若AB=2,∠DCF=30°,则EF的长为()A.4 B.6 C.D.2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连结AC、BD,CE平分∠ACD交BD于点E,则DE长()A.B.C.1 D.1﹣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以AB为一边作等边△ABE,使点E落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连接AC交BE于点F,连接CE、DE,则下列说法中:①△ADE≌△BCE;②∠ACE=30°;③AF=CF;④=2+,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8.以正方形ABCD的边AD作等边△ADE,则∠BEC的度数是.9.如图,点E、F分别是菱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且∠EAF=∠D=60°,∠FAD=45°,则∠CFE的度数为。
九年级(初三)数学上册前两章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前两章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八下前情回顾)※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证明(三)
第二十一课时
§3.1平行四边形(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2.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它相关结论,
3.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探索证明过程,感悟归纳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内容
Ⅰ、回顾交流
问题提出: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判定条件?
3.如何运用公理和已有的定理证明它们?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学生证明。
拓展:由上面的证明过程,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定理: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Ⅱ、范例讲解
例 证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
两个角相等。
拓展: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你证明它。
学生证明。
定理: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Ⅲ、随堂练习
课本随堂练习 1、2
学生独立练习。
Ⅳ、课堂总结
平行四边形的主要性质有: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边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
Ⅴ、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3.1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