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色彩词的衍生方法——以《春草花开》为例
现代汉语颜色词附加义研究——以颜色词“绿”为例
色彩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随着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色彩涌入我们的世界。
人们常形容世间万物为“形形色色”的事物。
由此可见,色彩是客观存在普遍具有的一种属性,就像长短、形状一样。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分辨事物的差异、描述事物的状态时经常会用到颜色词。
随着越来越多色彩被定义,人们应用颜色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每个颜色词在应用的过程中也衍生出多种意义,这也是颜色词具有多个附加义的原因。
一、颜色词的概念及作用(一)颜色词的概念颜色词是色彩概念的语言表达,是人类对色彩认知、范畴化并用自然语言编码的结果,是用来描述事物色彩属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词语。
[1]从语言学的领域,我们可以理解为颜色词是记录描述不同颜色的名词或形容词。
从物理学领域看,颜色是可见光的作用所导致的视觉现象,这种可见光使人感受到色彩和知觉的空间环境,人们可以运用词语形容视觉现象,这便是颜色词的产生。
[2](二)颜色词的作用1.视觉感官的直接描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色”字的解释是:“色,颜气也,从人从卪,凡色之属皆从色。
”[3]可见,“色”的本义是指脸色,后来由于词义范围扩大,衍生出色彩之义。
随着颜色词数量的不断增加,分类不断细化,颜色词更能生动形象地描述我们感觉器官所认知的客观事物。
这些颜色词的出现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不同时代的特点。
比如曾经流行的“土豪金”泛指金色或金色物品。
这个词最初源于2013年苹果发布的一款香槟金色的手机,由于价格较为昂贵,被网友戏称为“土豪金”。
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引申出戏谑倾向的含义,用以形容富得不高雅、“富而不贵”的土豪。
2.内心情感的表达颜色词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在物理和生理的表象上,有时在特定的场合也能反映人们心理状态的变化。
比如古诗词中“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春天草绿有时,行人归期难定。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展现作者内心深处对于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不舍之情。
古诗词中草意象的描绘维度
古诗词中草意象的描绘维度作者:何汝贤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7期内容摘要:萋萋芳草,因其自然特点,再加上中国文化的漫长浸染,演变成一种有稳定的内涵、固定的意象组合搭配、以及具体语境下诗人们选取的描绘角度的意象。
在本文中,主要探析归纳的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宋词中,“草”这一意象的描绘维度,具体可分为六类:时间、空间、长势、颜色、气味以及象征符号。
关健词:草意象宋词描绘角度古诗词中“草”这一客观事物经过漫长的文化、心理和审美积淀,抽象为集体无意识的情感符号,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被反复吟咏,从而成为一种有丰富内涵的、能引人共鸣的独特意象。
“草”意象的内涵有很多类,这里探析的对象主要为代表离别、寄寓愁绪、再进一步引申开来暗示时间流逝的一类。
在古诗词里特别是宋词里,诗人词人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创作过程中,所选取的描绘维度是不同的,从中可以挖掘出多角度和多层次,一窥中国古代那些细腻、多情、含蓄的诗人们,是怎样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将草反复刻画反复铺写。
同为描绘“草”,诗人的着眼点不尽相同,手法也各有千秋,主要可以将描绘角度分为六类:时间、空间、长势、颜色、气味以及象征符号。
前六类彼此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角度,而是互有涉及;最后一类大有以“无角度”概括“全角度”之意。
一.时间草同桃花、红杏的“春红”一样,遵循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律,有春风十里、又绿江南岸之时,亦有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之际,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对时间流逝最为敏感,这是天赐的禀赋也是内心的痛苦。
自然的更替、物是而人非,很容易勾起游子的离愁别绪,亲友间的怀远相思,士子的功业无成的身世之感,以及与个人命运交织的时代历史情愁,乃至作为人类普适心理存在的孤寂感、漂泊感和无常感。
首先是草生长繁盛的暮春“时节”,就引起了诗人们的诸多感慨。
草滋盛就表示春不久将归,草于是成了人们伤春之情的触媒,如辛弃疾《摸鱼儿》的“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春天暂且留步,听说那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了你的归路。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观赏草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观赏草文化研究发表时间:2018-12-31T22:31:38.96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作者:朱向军[导读] 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历程,草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据十分显著的位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不仅代表着“时光之易逝的生命体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1007 摘要: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历程,草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据十分显著的位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不仅代表着“时光之易逝的生命体验”,还代表着“历史兴亡的时空体验”,孕育着离别的哀伤,传达着脆弱、卑微的思想意识。
草意象无论是在词语的选择上,还是在意象的搭配上,均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为此,本文将针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观赏草文化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古代文学;观赏草文化;意象前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程的精髓,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众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均是“以植物言志”的形式呈现出来,对植物进行描述的同时,诉说个人的思想感情,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思想精髓。
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托物言志”手法的应用情况来看,“草”这一意象的运用尤为突出,备受古代文人墨客的欣赏,并在中国古典文坛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一、观赏草的物质文化(一)用作衣物从“观赏草”的物质视角来看,古人对“观赏草”在物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可谓描述的淋漓尽致。
无论是寻常百姓用来制作鞋子的水烛、香蒲、小麦等香蒲科以及禾本科植物的茎、叶,还是利用植物的叶子编制成衣物,均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草”进行利用与再创造的产物。
实践证明,利用水烛、香蒲、小麦等香蒲科以及禾本科植物的茎、叶所制作而成的鞋子轻便、耐用,是当时社会低层劳动人民的最佳选择。
例如在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将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在潜移默化中传达出一种笑傲人生、搏击风雨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其中“芒鞋”就是用草编织而成的鞋,将作者不畏眼前风雨的思想展现出来,突出作者在风雨中不为坎坷、超脱自然的胸襟与情怀。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浅析李清照词的花草意象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其词博采众长,风格清丽含蓄,浪漫飘逸,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来说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作为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之一,她的一生与花有着不解之缘。
她爱华惜花,对花有着特别的关注,词中也有着大量的花意象。
梅、菊、荷、桂、海棠……每种花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她在写花,更是在写自己。
这些花意象随着其人生的不断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变化,呈现作为女性特有的心路历程。
而这些花也与她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柔弱却坚强的女词人形象。
关键词李清照花草意象演变情感On the image of flowers and plants in Li Qingzhao's CiAbstract Li Qingzhao is a famous female poet of graceful school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She has a wide range of words, a clear and implicit style, and a romantic and elegant style, which has a high research value in terms of both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artistic achievements. As one of the few female poets, she has an indissoluble relationship with flowers in her life. She loves and cherishes flowers,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m, and has a lot of flower images in her poems. Plum, chrysanthemum, lotus, laurel, begonia…… Each kind of flower has a different meaning. She is writing about flowers and herself.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er life, these flower images show different emotional changes, showing her unique mental process. And these flowers are also integrated with her, showing a weak but strong female poet image.Key word Li Qingzhao Image of flowers and plants evolution emotion目录引言 (1)一、花草意象概述 (1)二、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类型 (1)三、李清照词中花草意象的演变及特点 (2)(一)少女时期 (2)(二)少妇时期 (3)(三)孀居时期 (6)三、创作成因 (7)(一)社会原因 (7)(二)自身原因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春天的畅想》《用淡彩法描绘春天》课件
1、线条简练、形体明确、灰层次较少
2、色彩轻松、明快、淡雅。具有清新、透明感。
春天与夏天在哪些方面不同?
课堂作业
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绘画《校园的春天》淡彩画作品。
注意事项
1、画面构图合理 2、起稿的色调灰层次不要太多 3、近、中、远景的层次要拉开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Fra bibliotek第2课 用淡彩法描绘春天
聆听
感受
吴冠中的许多作品曾经都以“春如线”命题,他曾经说过:“‘春如线’是《牡丹亭 游园惊梦》中的一句唱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春如线,剪不断,理还乱,李煜之 情丝丝如线’。 线,形象地表达了情之缠绵。我的绘画经常坠入线之罗网,从具象的紫藤之纠葛 发展到抽象的情结,纵横交错,上下遨游,线在感情世界中任情奔驰。我有不少画作 以‘春如线’命名,以线书写春意,情脉脉,我乐于借用。”因为“线”的这种情脉 脉,所以在吴冠中的眼中,这个世界,几乎都是变成了线和线的组合。
吴冠中先生《春如线》
在这幅春天主题的画中,
鲍 里 斯 · 《 库春 斯 多》 基 耶 夫
作者表现了自己对光的感受。
他尝试传达自由之感——在冬
去春来之际,运动和呼吸都 带着喜悦。
线条细致,画面随 意洒脱,传达着风轻云 淡之感。
----宗野纯也
画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春天的气息?
淡彩画
水彩画
油画
作画时, 用 铅笔或钢笔 塑造物体 结构与大体明暗关系的基础上, 以 薄而透明的色彩表现物象的基本色调的一种表现手法。 淡彩画在传统意义上指的是在钢笔线条的底稿上,施以水彩。 如今钢笔淡彩的范围已经被大大的拓展开了,对于这个“彩”可 以理解很多,可以是彩铅,可以是水粉,可以是马克笔,可以是 油画棒,只要是能在钢笔线条的底稿上谐和地运用色彩的丰富和 微妙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层次感,能充分营造画面氛围的 方式,都可以大胆尝试。
浅谈古诗词中的草意象
浅谈古诗词中的草意象陈文英(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第一中学河北邢台 055350)【摘要】意象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难点。
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因此,引导学生多研究和掌握意象的含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意象草生命力情感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1-004-02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
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
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
诗中的意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因此,学生平时多研究和掌握意象的含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和大家共同分析一下古诗词中'草'的意象。
自然界随处可见的小草,很早就已经走进中国古典诗歌中。
早在《诗经》里就有近十处出现了'草'的身影。
闪烁的萤火——裘山山小说《春草开花》中的春草形象论
214黄柯亮:闪烁的萤火闪烁的萤火——裘山山小说《春草开花》中的春草形象论黄柯亮(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基金项目:本文系绍兴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闪烁的萤火——裘山山小说《春草开花》的人物形象论”(项目编号:SZK201825)研究成果。
【摘 要】塑造人物形象是作家反映社会人生、传达情感理念的主要手段。
春草是裘山山在长篇小说《春草开花》中刻画的一个普通农村女性,她屡遭生活的磨难却从不言弃,在同命运的抗争中显露出朴实而真实的人性光辉,折射出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文化冲突。
透过春草这一人物形象,能窥析裘山山用她溢满温情的笔调所建构的女性世界的奇卓风貌,能映现出她对底层人物的深情关怀和道德良知的温暖守望。
【关键词】裘山山;春草;女性;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2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214-02迄今为止,裘山山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已逾四十年。
四十年来,这位低调谦逊的女作家始终静水流深般地倾心于平凡人物的塑造,她用温润、质朴、明净的笔调,构建了一个富有“裘氏风格”的审美乌托邦。
她的文字里,一个作家对生命的悲悯、对人性的思索、对良知的守望、对价值的追寻,均有着艺术化的集中呈现,沁人心脾。
可以说,“她的内心具有很强的向善性、向光性、母性,呈现为某种质感,就是秋日沉淀的沙床,正午温厚的河水。
这种温厚的内在沉淀使她能够在创作中对人性加以温暖地守护。
”[1]在裘山山缔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多数身份卑微、平淡无奇,然而,正是她们以朴拙的情怀、无比的坚韧和乐观的姿态奋力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长篇小说《春草开花》中的主人公——春草,就是其中的典型。
小说讲述了春草这个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底层小人物的奋斗故事,描绘了一位真实可感、可爱可敬、血肉丰满的乡村女性形象。
小说以她的前半生成长史为叙述基点,透过她不堪命运摆布而四处奔波的艰辛化路程,寄寓了作家对新时代女性命运的真切关注和深情期待。
诗歌中“草”意象微探
文艺研究诗歌中“草”意象微探魏敏西北大学摘要:“草”意象,作为诗歌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种意象,无论在不同的时代还是在不同的诗人作品中,均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草”意象在新诗和旧诗中表现形式的不同来解析其表达意蕴的细微差别。
关键词:旧诗;新诗;“草”意象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事物之一,它有着生命力强、生长周期长、种类丰富等特征。
“草”凭借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特性也使其化身为“草”意象,成为一个意蕴极为丰富的表象得以延续至今。
纵观整个诗歌发展史,以“草”为意象的诗歌在整个诗歌文学中也不乏一席之地。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的贵族和士大夫们喜欢在诗文中以“香草”自喻,此处的“香草”通常是指一种具有特殊芬芳气味的草,人们对于“香草”和“杂草”的划分规则同样也适用于对一个人德行品性的划分。
在诗歌的不同语境中,“香草”和“杂草”有时是指“君子”与“草民”的差别,有时则是指“贞士”与“奸臣”的区别。
屈原开创了在中国诗歌中以“香草”比喻美德的先河,他的诗歌中通常以“香草”来表达自己的忠贞和高洁品行,据考证,屈原的《离骚》中大约出现了28种香草。
在后世,以“香草”为代表的赞美模式成为了咏志、咏怀和感遇诗歌的基本模型,张九龄的《感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在张九龄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里不难看出,“兰”和“桂”只要逢天时即可“葳蕤”繁茂和“皎洁”秀丽。
另一方面,春兰秋桂的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并不需要“美人”的赏识,仅仅是出于它们自身的本性。
该诗同样借助“兰桂”的喻意,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高志美德的感叹。
除了“香草—美德”这一修辞模型之外,还有其他三种典型的关于“草”的表现方式。
第一种是“春草—伤别”模型(包括“思远人”)。
这一模型较早的例子是出自汉代的《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和《饮马长城窟行》,不久之后江淹在他的作品《别赋》中诠释出了更为经典的“伤别”含义,后世的诗词中绝大部分关于“春草”的写法都是从江淹这里衍生出来的,例如王维的《山中送别》、白居易的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均是以江淹的“春草”为写法依据。
以“春”为例谈形象与色彩在我作品中的表达
本文以“春”为研究课题,在形象与色彩方面进行探索为目的, 以表现春天为主线,运用更加符合自我意识的方法进行创作。对 画“春”的动机、选择、表达上进行了梳理和阐述。
全文在写作逻辑上,首先简要说明了画“春”的原因,既有自然 中春天带来的直观感受,又有心目中春天赋予的感情色彩。其次, 通过立意、构图两方面阐述了对表现“春”的选择,为创作定下 大的基调格局。
再次,主要详细的分析了形象以及色彩在我作品中的表达运用, 阐述了个人对表现春天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具体作品的详细分 析,解释了个人在创作中的运用和实践,根据实践得到更进一步 的经验积累。最后,概括了对表现“春”的意境的追求。
结语部分是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以及阐述通过创作得到的进一 步思考和感悟。
பைடு நூலகம்
以“春”为例谈形象与色彩在我作品 中的表达
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有着前所未有的包容性。 首先,传统中国水墨人物画自身具有一套完整而独立的艺术表现 体系,因而对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社会环境的变化、知识文化的交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日 益丰富,风格也呈现出更加鲜明和多样化的特点,中国水墨人物 画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身处当下,在继承传统、开 拓创新、表现自我的道路上摸索前进,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浅析陶渊明诗中的草意象
浅析陶渊明诗中的草意象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隐逸者,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其中以草策划的意象为常见之一。
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而又最普通的植物,然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草的形象却被赋予了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草的形象、草的象征意义和草的意象化的三个角度来浅析陶渊明诗中的草意象。
一、草的形象在陶渊明的诗歌中,草的形象是非常常见的,他描绘的草有多种多样的形态,既有刚柔并济、茁壮成长的草,也有被风吹凋零、萎蔫不振的草,还有生长奇妙、难以名状的野芳草、蕙草等。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他以“草木皆兵,遂使人不敢正行”形容草木茂密,让人不敢靠近。
在《临江仙·滁州西涧》中,他以“翠微云湿,水溶烟骤,此曲声长,怨最切”形容了寂静的山谷中,草木茂密,水流声长,具有浓郁的田园风情。
另外,在他的诗歌中,草的形象还被运用到描述人物的特点和品行上。
在《归去来兮辞·陶者》中,他借草的形象来比喻自己的隐逸之道,称自己为“池上草,养亦有素”,强调了自己的清高和操守。
在《归去来兮辞·饮酒》中,他又借草的形象来揭示饮酒后的柔情与深思,称自己为“草木临池,岸露出芽”,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出外游玩时的潇洒和胸怀。
二、草的象征意义陶渊明诗歌中草的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草代表自由自在和生命力的象征。
在他的诗歌中,草被描绘为自由自在的生命体,它们茁壮地生长,无拘无束地茂盛起来。
在《读山海经·其十二》中,他用“奔走相窜,点缀於坛”来形容草木旺盛的生命力和毅力。
在他的《饮酒》中,形容自然的草木繁茂,自由自在地生长,与饮酒者的潇洒和自由自在不谋而合。
同时,草还被赋予了陶渊明特有的隐逸思想。
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表达自己返璞归真、隐逸自然的意象时,运用了草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隐逸情怀。
他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把自己看作一株生长在乡野中的野草,强调了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的生命态度,也反映了自己追求纯朴、隐逸的世外生活和精神自由的愿望。
“草”本无情,人有情——统编教材中的“草”诗文意象的理解与研究性复习思考
“草”本无情,人有情——统编教材中的“草”诗文意象的理解与研究性复习思考摘要:自然界随处可见,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草,被中国文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色彩。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笔下的小草,走进中国古典诗词,大量的咏草诗篇涌现。
文人借草抒情,不同的诗人让“草”呈现多彩多姿,或抒发闲愁、渺小、失意、兴衰、风光、离别等等不一而足。
成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现象。
1.纵观教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共收录了7首草诗文。
见下表:2.创作特色仔细品味,这7首草诗文有各自的创作特色。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敕勒人的民歌。
诗是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歌唱了大草原最普遍的植物,最能代表草原风光的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及牧民生活。
清代诗人高鼎晚年闲居上饶地区农村时,写的七言绝句《村居》。
春天的农家村庄在“草长莺飞二月天”里生机盎然的春草,一派明媚迷人的春光。
唐代诗人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西涧的景色,有一天游览到滁州城西郊野,写下《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景无限诗人却独怜爱甘愿寂寞的涧边幽草,轻视枝头黄鹂,幽草守节与黄鹂居高媚俗对比,平常之景经诗人点染,像一幅意境幽远深邃的画,饱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南宋词人辛弃疾晚年归隐上饶地区带湖时写下《清平乐•村居》。
因他坚持主张抗金,故受当时投降派打压,才四十三岁时就不被任用,无法施展抱负,闲居农村生活让他更加关注农村生活,赋闲期间他写下大量闲适田园词。
“青青”二字平声叠韵从视觉上描绘了草色青翠欲滴之美 , 一幅被春风染绿的田园美景跃然纸上,读来朗朗上口,低小的茅屋在“青青草”的衬托下不是清贫是诗意。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是唐代白居易十六岁时应考试帖作的五言律诗。
按当时科考规矩,限定诗题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生命力的顽强,随处可生长的描绘,“草”成了诗人赞美生命力的最好代言,以草为媒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浅析陶渊明诗中的草意象
浅析陶渊明诗中的草意象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文化圈。
其中,陶渊明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草木的感怀,草的意象在他的诗中更是屡见不鲜,形象直观、清新自然。
本文将从陶渊明的草意象入手,探析其诗歌中所呈现的草的形态、色彩、寓意等方面,以期更深刻地了解陶渊明的文学魅力和诗词艺术。
草,是陶渊明最常用的意象之一。
他的《桃花源记》中,描述了“采草人所不能及”的草地,草似乎也成了幸福的象征;在《归园田居》中,他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草地成了他静心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场所。
而草在他的诗歌中,则是突出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自由奔放的个性。
比如在《汉东亭记》中,他写到“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描绘了草的脆弱和生命力的韧性,又通过“漙”的形容词,表现了草所具有的自由奔放和朴素清新的个性。
在《饮酒》的咏史中,他写到了“古人学问无遗巨细,功垂伟业建无疆,称高论低尽入微,肝胆照颜色,形影相吊慷慨悲歌。
四海多士,朝廷多贤,纵横捭阖,所以囊括者不多矣”,其中“形影相吊”便是运用草的形象所表现的自由与随性一种形象。
除了草的自由、生命力、朴素等外在特征外,草在陶渊明的诗歌中,还有着丰富的寓意。
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写到“九州生气恃风雷,而立志者,为岳峙乎苍梧之巅,凌云启处,世界之梁;千载一时,刹那风华,皆岳峙也。
”,岳峙据“草木之灵”的说法,便是自然古人们所崇拜的神灵。
从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将自然的草木意象上升到了一种神灵的高度,具有崇高的价值与重要的精神力量。
草则在适时呈现出生命力与韧性,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神奇物种。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草的寓意不尽如此,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除了想象中的草,在陶渊明的诗歌中,草的色彩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意象。
陶渊明的诗歌中,草的颜色有着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他在《杂诗》中有“野外开莲雨中晨,草原疏雨贴破阴”的描写,描绘出雨天时那种草未显然而形影印诸云聚的意境。
古典诗词中春草意象的原型分析
古典诗词中春草意象的原型分析2019-06-13关键词:诗词创作春草意象原型批评摘要:春草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个意象,⽤来表达送别、相思的主题。
⽤荣格的原型批评对这⼀意象进⾏原型分析,它在古代⽂学中的最早出现及当时创作者的⼼理,后世作品中的运⽤,在名称和象征意义上的变化。
中国古代⽂学具有极为丰富的原始意象,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就是以意象为表现基础的。
意象作为古⽼的美学概念,是诗⼈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法。
中国⽂化源远流长,进⼊古典诗词的意象更是积淀了丰富的⽂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诗⼈往往⽤意象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艺术产⽣全⾯⽽深⼊的理解和把握,才会产⽣深挚的审美情感。
在中国古典⽂学的艺术长廊中,有关时间和空间的经典意象层出不穷,原型意义的内容被⼤⼤地扩展开来,成为⼀种现实的、⼴泛存在的⽂学作品的构成要素,这也就使原型概念在批评实践中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按照荣格创⽴的原型批评,我们知道,每个原型就是“⼀个象征”、“⼀个意象”,古典⽂学中的原型作为艺术符号,往往牵系着古⽼民族丰富的历史经历和⼼灵世界。
原型在⽂学作品中被有效地形象化,唤起了读者的共鸣。
原始意象即原型得益于⽂学作品这个载体,不断地以本原的形式反复出现。
原型批评的另外⼀个重要⼈物弗莱说:“(原型是)⼀个象征,通常是⼀个意象,它在⽂学作品⾥反复出现,⾜可被认作⼈的⽂学经验之总体的因素。
”{1}在中国古典⽂学特别是诗词的创作中,“春草”就是这样⼀种原型,它经常⽤在表达送别、相思主题的作品中,成为抒发离愁别恨的⼀个意象。
卡西尔曾说过:“艺术王国是⼀个纯粹形式的王国”,⽽“这些形式不是抽象的,⽽是诉诸感觉的”{2},所以,春草的意象也就构成了⼀种诗的纯粹形式,它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丰富历史内容和⽂化意蕴。
春草意象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隐⼠》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兮萋萋。
岁暮兮不⾃聊,蟪蛄鸣兮啾啾。
描写春天的草的词语色彩形态
描写春天的草的词语色彩形态草:拨草寻蛇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弃草昧寸草不留寸草不生寸草春晖草草了事草草收兵草创未就春晖寸草草间求活草菅人命长林丰草草庐三顾草木皆兵草木俱朽草满囹圄草莽英雄草木知威草率从事草率收兵草剪禽狝草头天子草行露宿草长莺飞打草惊蛇风吹草动肤皮潦草浮皮潦草饭糗茹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风行草偃剪草除根积草屯粮结草衔环藉草枕块疾风知劲草惊蛇入草蔓草难除美人香草拈花惹草奇花异草琪花瑶草惹草拈花十步芳草十步香草视如草芥屯粮积草香草美人闲花野草依草附木野草闲花一草一木斩草除根招风惹草花掉:傍花随柳百花生日百花争妍百花争艳败柳残花波罗奢花笔头生花笔下生花闭月羞花彩笔生花残花败柳吹花嚼蕊穿花纳锦春花秋实春花秋月粲花之论簇锦团花宠柳娇花春暖花开春暖花香翠竹黄花洞房花烛月夕花朝分花拂柳浮花浪蕊繁花似锦风花雪月风花雪夜分花约柳过时黄花花簇锦攒花攒锦簇花攒锦聚花残月缺花辰月夕花晨月夕花堆锦簇花花公子花红柳绿花花绿绿花花世界花花太岁寒花晚节黄花晚节花好月圆花街柳陌花阶柳市花街柳市花街柳巷花锦世界花甲之年花里胡哨花明柳暗花明柳媚花貎蓬心花衢柳陌花前月下花容月貌花说柳说火树琪花火树银花花团锦簇花天酒地花天锦地花信年华花香鸟语花下晒裈花样翻新花言巧语花样新翻花颜月貌花遮柳隐花遮柳掩火烛银花花朝月夕花朝月夜花枝招颤花枝招展花枝招颭酒病花愁锦簇花团酒地花天羯鼓催花槛花笼鹤镜花水月借花献佛镜里采花镜里观花锦上添花锦团花簇锦营花阵锦阵花营开花结果开花结实枯木生花乱写的^o^万紫千红黄道吉日论黄数黑黄茅白苇黄麻紫泥论黄数白姹紫嫣红灰头土脸金壁辉煌白日做梦、红男绿女、红光满面、红红火火、看破红尘、红口白璧微瑕、苍白无力、白发苍苍、白鹤暗翅、白马王子花红柳绿、青黄不接白衣胜雪、黑白分明、碧海蓝天、面黄肌瘦、青山绿水、飞黄腾达、黄金万两五颜六色红口白牙、五光十色白手起家、白里透红、平白无故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蓝幽幽蓝湛湛黑漆漆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红彤彤红艳艳黑乎乎黑洞洞白皑皑白花花绿莹莹金灿灿红艳艳白蒙蒙黑糊糊黑油油灰溜溜灰蒙蒙绿森森青幽幽绿森森红殷殷红艳艳黄灿灿绿茸茸绿茵茵白嫩嫩白生生碧澄澄蓝晶晶蓝盈盈紫盈盈白茫茫红通通金亮亮绿茵茵黑压压粉扑扑黑生生着手成春迎风冒雪郁郁寡欢雨后春笋莺歌燕语沂水春风云树之思雨丝风片有脚阳春莺歌燕舞杏雨梨云寻花问柳万古长春万象更新桃红柳绿遂心应手双柑斗酒仁人志士秋月春花鸟语花香年富力强暮云春树满园春色漫山遍野漏泄春光李白桃红柳暗花明腊尽春回漏泄春光柳绿花红枯木逢春江云渭树花明柳媚花明柳暗红情绿意春风和气虎尾春冰和风细雨花香鸟语风光旖旎奋发图强蝶恋蜂狂春意阑珊春生秋杀春风雨露触手生春春雨如油春意盎然春蛙秋蝉春笋怒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深似海春山如笑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色欲流姹紫嫣红李白桃红五彩斑斓桃红柳绿绿草如茵绿肥红瘦色彩缤纷杨柳青青绿波无边万古长青绿水青山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
朱自清笔下春草的生机与活力
朱自清笔下春草的生机与活力朱自清在《春》中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精妙地描绘了春草的生机与活力。
以下是他描绘春草生机与活力的几个方面:1. 破土而出的生命力●动词的运用:朱自清用“偷偷地”和“钻”这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春草不经意间破土而出的情景。
这两个词不仅写出了春草生长的迅速和顽强,还赋予了春草以人的情态,使其显得更加生动可爱。
●惊喜的感觉:作者通过“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也传达了自己对春草悄然而出的惊喜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热爱。
2. 嫩绿绵软的质感●颜色与质地的描绘:作者用“嫩嫩的,绿绿的”来形容春草的颜色和质地,简洁而准确地传达了春草的清新与柔软。
这种嫩绿的颜色和绵软的质感,让人仿佛能够触摸到春天的气息。
3. 繁茂生长的长势●满园满野的景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作者通过广阔的视角和重复的句式,展现了春草蔓延、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种满园满野的绿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强大生命力和无处不在的生机。
4. 与人的互动●人与自然的和谐:作者还通过描写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展现了春草与人的亲密关系。
这些活动不仅表现了春草的诱惑力和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还进一步强调了春草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5. 情感的融入寓情于景:朱自清在描绘春草时,不仅注重了景物的描写,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他对春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不留痕迹地融入了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综上所述,朱自清在《春》中通过破土而出的生命力、嫩绿绵软的质感、繁茂生长的长势、与人的互动以及情感的融入等多个方面,精妙地描绘了春草的生机与活力。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也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宋代诗歌中的草意象文化探究
宋代诗歌中的草意象文化探究一、草意象的起源与分类意象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诗论中,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在中国传统美学里,始终占有突出的中心地位。
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唐宋以降,审美意象理论成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几乎遍及诗、书、画论之中。
如晚唐的司空图就把“物象”与“心象”联系起来考察,从诗学角度标举意象说:“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明清时期,论家普遍以意象论诗,理论上作了拓深和系统化。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把“意象”作为评判诗歌艺术价值的标准。
由于前人的诗歌中有关于花草等事物有诸多阐述,如《诗经》《楚辞》中对自然事物的描写,把每一种事物都赋予了人的感情,其中草的意象最为突出,草无论是在古代的诗词中,还是在现代的诗歌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
给后人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为后世的古诗词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草意象的探索,对于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写作状态和古代诗歌的发展形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草意象的起源文学是各种信息反复积淀的产物。
而这种信息很大一部分是潜在信息。
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中给潜信息作了这样的注释:“字面上寻不到的,但又为受信者一方所默默认可或理解的信息。
社会心理学中有所谓‘类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此有类似点。
”潜信息生成和“积淀”有关。
天狼星和战争、清明节和亡故的亲友、月亮和远方的情人都没有什么联系,我们的经验也不能使它们彼此发生联系。
但是,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人,说到天狼星,总是要想到战争,感到恐惧;说到清明节,总是要想到故去的亲人,感到悲伤;说到月亮,总是要想到远在天边的情人或者故乡和亲友,产生思念之情。
这些事物之间,这些事物和人的情感之间,本来没有联系,他们之所以能在人的记忆中建立联系,靠的就是文化“沉淀”。
《春草》开花也绚烂_春草会开花吗
《春草》开花也绚烂_春草会开花吗春草象征着生命――最卑贱、最普通、最平凡,却坚韧。
比较2022年收视率比较高的《闯关东》、《李小龙传奇》、《马文的战争》等几部电视剧,《春草》算是一个另类,关注一个普通农村小女孩的剧目能有高收视吗?但该剧开播前5天最高收视率已突破9%,平均收视率是8%,《春草》用自己的收视佳话给导演郑晓龙吃了粒定心丸。
业界对它的评价更高,诸如“《春草》可以作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春草》带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底层叙事的新突破”、“《春草》是现今条件下写小人物最成功的电视剧”等等。
《春草》真有那么好看?这是郑晓龙第一部励志电视剧。
相比《渴望》中的刘慧芳,《篱笆女人狗》中的枣花,春草算是个反抗者。
过去描写女性多是表现她的善良和忍受,春草不这样,反抗、叛逆、倔强,不让上学就绝食,这是追随她一生的天性。
虽然她连起码的教育都没有受过,但她本能地挣扎,不相信自己过不上好日子,就是这“一根筋”一直支撑她这么顽强地走下去。
一次次不抛弃、不放弃,硬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名如其人。
春草不遮蔽什么,升华什么或者否定什么,就是绝望到底,生活也要进行下去。
如果说刘慧芳完美到了无以复加的话,春草则是让人既爱又恨的小人物。
丈夫何水远那么不争气,春草总是被他拖累。
这样一个拖油瓶,让人情何以堪?但春草给了他若干次机会,最终让这个家庭保持了完满。
而为了让孩子读书,春草甚至想偷自己恩师的金项链。
就因为此举,网上还诞生了“挺草派”和“批草派”。
其实静心一想,每个人的心里何尝不同时藏着天使和恶魔?但春草的可贵在于,她永远是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人,有自己的原则。
她毕竟不是一个容忍自己去偷的人,很快,她就后悔万分,甚至以血淋淋地断指来惩罚自己。
恰恰因为这一偷与一断,让春草更鲜活更真实了。
春草也给了小人物一席之地。
她从小就追求两样东西,一个是要读书,一个是要挣钱。
春草与母亲的命运其实也代表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大部分农村女性的命运,母亲自己作为男尊女卑的受害者,却也成为春草继续受其影响的帮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乎业与科技论転2019年第18卷第11期浅析色彩词的衍生方法----以《春草花开》为例□赵雅文[内容摘要】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和不同人们的心目中,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色彩词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纵观汉语色彩词的发展史,色彩词是通过借物法、比况法、组合法和重叠法在已经有名称的色彩词语的基础上不断衍生的。
【关键词】春草花开;色彩词;衍生方法【作者简介】赵雅文(1987-),女,河南周口人;郑州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育随着人们对色彩认识水平的提高,已有的色彩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色彩的表达。
汉族色彩词是怎样从简单到复杂,从有限到今天繁多的呢?可以来分析一下汉语色彩词的发展史,色彩词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在已经有名称的色彩词语的基础上不断衍生的。
一、借物法即直接借用某事物的名称带上“色”来表示色彩。
这是对色彩词产牛之初依附有色事物的特性的继承。
现代汉语中用借物法造成的色彩词有以下这些:如“红(色)”,组词和构词的能力很强。
例如①许多年后春草回想起来,仍感叹那段日子是他们最红火的日子。
②两只脚……后面露着脚跟,脚跟已冻得红肿发亮。
③堂婶从地里摘了菜回来,春草吓得满脸通红,……o④她的脸孔一天天亮起来了,红润起来了。
例①中红色与火字搭配,用红火来形容日子,红火的意思是红的像火平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协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促进师生相互配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实践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积极性为主,激发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欲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有效组织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摸索规律,从而锻炼专业技能与掌握工作技巧。
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中,本着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强、操作性极强的属性,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将企业岗位标准与岗位工作流程搬到实践教学中,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情景以及工作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个体的实训形式,先通过小组项目与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熟悉企业岗位的运作流程,然后以个体形式锻炼,掌握旅游业的岗位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岗位操作方法。
学校要在实践教学中,设置一套与培养目标性相符、完整的体系,以满足岗位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
职业素养培育中,学生要转变身份,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让学生具有职业态度,形成职业素养。
除却培养职业技能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知识与素养培育,学生通过在真实学习环境中形成在专业意识,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
苗一样那样旺盛,主要想表达春草对她和何水远两个人曾经在一起的那段美好生活的回忆和想念。
例②中红色与肿这个动词结合,用红肿发亮来形容春草当时悲惨的处境,贫穷的连一双完好的鞋子都买不起,大冬天那么冷的情况下还露着脚,脚跟冻的已经肿起来了还发红发亮。
例③在红色的前面加上通字,组成通红这个形容词,主要是表达了当时春草在被堂叔占便宜之后被堂婶看到那种做贼心虚的心情,惊恐得满脸都变成红色彩了。
例④中红色与润字这个动词结合,组成一个形容词,在这个句子中想表达春草当时获得爱情和将要走入婚姻的美好心情,外在的体现在脸上就是让人觉得她的脸红扑扑的并且还有润泽。
二、比况法用表示色彩的事物名词修饰单音节色彩词,即用事物的色彩来比况,使单音节色彩词具有某一种标记。
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都是用比况的这种方法衍生而来的,下面通过工学结合以及工学交替的形式,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与技能的锻炼,然后进入企业与社会岗位工作,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旅游工作环境,以人才的需求标准,促使学生可在毕业后快速融入旅游行业与社会环境中。
所以实践体系构建,要围绕学生的职业素养开展,不断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爱与追求,提升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知识等。
五、结语综上所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要以行业人才需求和企业岗位标准为教学目标,基于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与教学资源现状,促进校企合作,通过工学结合以及工学交替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针对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以及就业创业能力进行培养,逐步递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1]伍百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1:85~88[2]赵萃.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旅游纵览,2015,1:260,263于业与科技云2019年第18卷第11期仅举几个例子。
例①她选了一种枣红色的毛线,想象着何水远穿上一定很精神,很好看。
例②她的脸拖那么长,面色菜黄,腮帮子也塌陷了。
例①中枣红这个词语是红色彩拿枣子来比况,表达了春草选中的这个毛线色彩的深意,这个色彩暗含着她对何水远深深的爱意。
例②中黄色与菜结合在一起比况,表达了当时春草脸色的难看和心情的难受程度,气的面色都成那可怜的菜色了。
当然,现实中用比况法衍生的色彩词很多,并且有临时性。
人们可以根据地点、时间随时拿东西进行比况,用来比况的事物不外是花果草叶、天光水色等。
例①哭得天昏地暗,……。
例②春草脸色醋黄,可能是严重贫血。
例③几根刺目的白发也隐隐闪着银光……。
例①中用天昏地暗来形容春草伤心的程度,用天和地来比况哭的状态,更加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春草满腹的委屈和伤心。
例②中用醋来比况黄色彩,说明了黄的程度之深,生动地表达了春草身体不好的状况。
例③中用银色来比况白发,本身白发是让人伤感的事物,然而这里却用银色来形容,展现的是一种比较欢快和喜悦的心理。
三、组合法即用两个单音节色彩词组合而成。
在《说文解字》里,对于正色以外的各种色彩用混合的方法来解释,后来有许多色彩词就这样生成了,不仅省得造新词,而且更明确具体。
这种词可分为两类。
(一)两种色彩的混合,但以后一个词根的色彩为主。
例①春天了,水草已经茂盛起来,池塘一片浓绿。
例②等到他们那小屋时春草发现,自己的手竟被万万捏得红紫了。
例③春草傻在那里,脸色苍白,手发抖。
例①中“浓绿”是绿中带黑的意思,在这里主要是形容春天带给大自然一种美丽和清新的色彩,那种浓浓的绿色是春天的象征,这里也想表达春草娴熟的动作和能干的特点。
例②中“红紫”是红中带紫的含义,这里用这种色彩表达春草由于悲愤和生气而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气的把自己的手都捏得很重,而自己连那种疼痛都没有察觉,从而显现出春草气的程度很深。
例③中“苍白”是白而发青的意思,苍白这个词语要比白色更加可怕,这里用这个词语表达春草当时又气又恨的心理。
(二)前一个词根从色彩的明暗、程度上对后一个词根所表示的色彩加以限制。
“苍翠”、“青绿”、“墨绿”前一个词根是“深”的意思。
这些都是“深绿”的意义,“乌黑”、“黝黑”都是深黑的意义,“粉红”是指浅红,“青翠”指鲜绿。
例④“春草把那件早已织好的枣红色毛衣和那面粉红色的小圆镜装进怀里,出发了。
”例子④中粉红是浅红的含义,由于这个镜子是何水远曾经买给她的礼物,她很珍惜,这里用粉这个字或者程度表达了当时春草心理的温暖和对何水远那种深深的爱意。
四、重叠法即由单音节色彩词带重叠的后加成分,构成新的色彩词。
民间口语保留在宋元话本小说戏曲中的极多,如红扑扑、漆漆黑、乌青乌青、黄瘦黄瘦、黑乎乎、白白嫩嫩、红红胖胖、白白的、红红的、白白圆圆、红通通等。
重叠的类型有很多种,下面一一分析。
(-)ABB类型。
例①“一眼看去,什么都是绿的,……天空也是绿茵茵的。
”例②“雨停后太阳出来了,水淋淋的,红通通的像春草的眼睛。
”例①中“绿茵茵”和例②中的红通通这两个词就是使用了一种类型的重叠法,即现代汉语中ABB的重叠形式,例①中的“绿茵茵”形容了春天里各种生物那种欣欣向荣的和一片生机的状态,让人看到了就会产生很喜悦的心理和给人一种很有朝气的心情感受。
例②中的红通通表达的是当时春草心理的感受,把太阳的红通通与春草的眼睛比喻在一起,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春草当时那种伤心的心情。
(二)AABB类型。
例③“不出一个月,还真种出了白白圆圆的小蘑菇。
”例④“正式春天,春蚕从芝麻大的黑籽里爬出来……变得白白胖胖的.肚皮发亮”例③和例④也是用了另外一种类型的重叠法,即现代汉语中AABB的重叠形式,例③中的白白圆圆这个词语也是表达了经过春草勤劳的付出,获得的回报就是小蘑菇都长的非常好,这里暗含着春草满足的心理。
例④中的白白胖胖形容了那些小蚕在春草的细心喂养下成长的非常好,一个个都展现出健康的状况,这里也暗含着一种将要获得茧子的大丰收的喜悦心理。
(三)ABAB类型。
例⑤一看脸孔就知道他喝了老酒,血红血红的。
例⑥一张脸黄瘦黄瘦的,只有鼻头冻的发红。
例⑦忽然,一股热乎乎的东西从她鼻腔里爬出来……鲜红鲜红的。
例⑤、例⑥和例⑦都是用了另外一种类型的重叠法,就是现代汉语中ABAB的重叠形式,例⑤中的血红血红一词在这里表现了当时春草的堂伯在喝完酒之后那种醉眼朦胧和醉的神态,血红血红是说明他喝了很多酒,也为后面他占了春草便宜的动作做下了很好的心理铺垫。
例⑥中黄瘦黄瘦的重叠方式更加形象地说明了春草由于长期的辛苦劳作和生活的贫穷和饥饿使得她原本瘦瘦的的脸上表现出脸色都很黄。
例⑦中的鲜红鲜红一词是描述血的色彩,但是使用这种重叠的方式更加显示岀春草由于激动和悲愤交加使得她胸腔里面的血液都忍不住从鼻孔流了出来,展现出主人公当时那种复杂的心情。
(四)又A+又B类型。
例⑧铁梅的大辫子又粗又亮。
例⑨他姆妈的脸总是像煮红薯一样又甜又软。
例⑩大概快到中秋了,月亮很好,又大又亮。
例⑧、例⑨和例⑩采用的是同一类型的重叠法,即现代汉语中的又A+又B类型,例⑧中的又粗又亮在这里表达了春草在爱情和爱意的滋润下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无论是自己的脸上还是何水远给她买的那个镜子背面的人物铁梅的头发都变得很亮,这显示了春草喜悦和温暖的心理。
例⑨中用又甜又软来形容姆妈的脸色,使用了色彩和触觉以及味觉通感的表达方法,形象地展现了姆妈当时喜悦和高兴的心情,以至于脸色看起来红润得都跟煮红薯一样那么又好吃又好看。
例⑩中的又大又亮在这里是形容月亮的美丽,是为了衬托中秋这个美好的日子,更为了说明春草在这样美丽的夜晚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和期待的美好心情。
五、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汉语色彩词就是用以上几种方法不断地衍生,并且笔者细细结合这几个类型分析了《春草花开》中的一些实例,使人们更加形象地看到现代汉语中色彩词语的庞大,从而使自己的阵容发展的越来越大,进而生动而形象地帮助人们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和感情。
【参考文献】[1]裘山山.春草开花[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