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脾相关理论论治肝硬化
肝脾相关理论在肝硬化腹泻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肠杆菌及肠球菌等需氧菌明显增多; 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 , 体 内烟酸 比较 匮乏 等多种 因素共 同作用 的结 果 J 。肝 硬化早 期属 中医学 胁 痛 、 积 聚等 范 畴 , 晚
面, 肝主疏泄 , 调畅气机 , 协 调 脾 胃升 降 , 疏 利 胆 汁, 输 于肠道 , 促 进脾 胃对饮食 物 的消化及 对精 微 物 质 的 吸收 和 传 输 ; 脾 气健 旺 , 运 化正 常 , 水 谷 精 微 充足 , 气血 生 化有 源 , 肝体 得 以濡养 而使 肝气 冲 和 条达 , 有利 于疏 泄 功 能 的发 挥 ; 另一方 面, 肝 主 藏血 , 调 节血 量 , 脾 主生 血 , 统 摄 血液 。脾 气健 旺 , 生 血有 源 , 统 血 有权 , 使 肝有所 藏 ; 肝 血充 足 , 藏疏 有度 , 血量得 以正 常调 节 , 气 血才 能 正常运 行 。肝
疏泄 功 能 失 常 , 气机 横 逆 , 可乘犯脾土, 导致 脾 胃
气机紊 乱 , 所谓 “ 木旺乘土” , 致 脾 运失 职 , 小 肠 无 以分 清泌 浊 , 则 发 生腹 痛 、 泄泻等 症 。如肝 木并 不 过于亢盛 , 但 由于 脾 胃虚 弱 不 足 , 亦 易 受 肝 气 戕
论学说 。源于《 内经》 、 《 难经》 , 经历代 医家 的充 实 和发 展 , 其 理 论 日趋完 善 , 是 中医脏 象理 论 重要
组成 部 分 。经 络相 互 联 系 、 经 气相 互 贯 通 是 肝 脾
相 关 的基础 。足厥 阴肝 经与 足太 阴脾 经 同起 于大
邓铁涛用药心得十讲——肝脾相关理论与肝病实脾法辨治慢性肝炎
邓铁涛用药心得十讲——肝脾相关理论与肝病实脾法辨治慢性肝炎【肝脾相关论治】肝脏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可由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药物和毒物、乙醇等各种不同原因引起,常为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炎最常见的病因,亦即慢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乏力、纳呆、两胁不适、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头晕、失眠、肝区疼痛、肝肿大,部分病例出现发热、黄疸。
归属于中医学的“胁痛”、“郁证”、“黄疸”等范畴。
病位不单在于肝,更重要的是在于脾。
慢性病毒性肝炎,外因多为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内因则与禀赋薄弱、素体亏虚、正气不足有关,二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湿热邪气外袭内蕴于脾胃与肝胆,则发为急性肝炎。
若患者脾气本虚,或邪郁日久伤脾气,或肝郁日久横逆乘脾,或于治疗急性肝炎的过程中寒凉清利太过伤及中阳,均可导致脾气虚亏,而转变为慢性肝炎。
此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由邪实(湿与热)转化为虚(脾虚)。
故此慢性肝炎病机之本为脾虚。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脾虚不运,可致湿浊内生,湿郁日久则可化热;或气血运行失畅,而致瘀血内留;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阳损及阴,而致肝阴不足;或脾虚及肾,而致脾肾两虚。
临床上可出现各种相应的兼夹证候,但脾气虚这一基本证候始终作为共性在绝大多数的慢性肝炎患者身上表现出来。
因此,依据五脏相关学说辨证,应属肝脾同病而以脾病为主之证。
1.健脾益气,扶土抑木慢性肝炎之病位在脾肝两脏,尤以脾为主;病机以脾虚为本;治疗以健脾补气为主,并根据辨证所得,或佐以疏肝,或佐以去湿,或佐以祛痰,或佐以养阴,或佐以补肾;拟“慢肝六味饮”加减治疗——党参或太子参15~30g,茯苓15g,白术12~15g,甘草5g,川萆薢10g,黄皮树叶(或珍珠草)15-30g。
《金匮要略》谓:“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慢肝六味饮取四君子汤补脾气健运脾阳以“实脾”;用川萆薢入肝胃两经升清降浊,去除困郁脾土之湿浊;黄皮树叶以疏肝解毒,行气化浊,或用珍珠草代用之。
肝硬化的中医角度解析
肝硬化的中医角度解析从目前的医疗技术来看,是不存在肝硬化的治愈方法和特效治疗药物的。
然而从中医辨证施治的角度出发,根据患者症状不同,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而且副作用较少。
正确认识肝硬化产生的原因,和其进展规律是对该疾病进行辨证治疗的关键。
而且,在进行辨证论治的同时,患者应该尽早进行疾病诊断,及时介入相应干预方式,以此来实现对肝硬化疾病进程的阻碍,使其发展得到延缓。
传统医学中,肝硬化属于“瘤积”、“黄痘”、“鼓胀”范畴。
经过研究表明,脏腑功能失调,患者体内长时间存在湿热,淤血阻塞了经络等情况,都会对疾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且,如果患者日常没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疾病的严重程度同样是会受到影响的。
所以说,想要对肝硬化进行有效治疗,就必须要针对患者在肝硬化病程中表现出的不同阶段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针对性较强的治疗使得患者的相关症状能够快速恢复。
辨证治疗是是中医的最显著特点,也是最突出优势。
肝硬化出现的原因不同,患者也就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想让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就需要从源头入手。
不过,肝硬化患者也是存在着共同点的,下面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同性治疗方法。
1、肝组织纤维化。
中医治疗强调的是扶正固气,以此实现健脾益气、脾胃调理、祛除湿热等目的。
肝纤维化病人的经络大多被淤血所阻塞,因此需要使用活血化瘀、扶脾固本的方法进行治疗干预。
从治疗角度来说,标本兼治是中医的基本思想,整体观念是中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不仅仅需要考虑患者病情反复波动、湿热邪气术尽等因素,而且也需要照顾到患者进行长时间肾病而导致存在肝肾功能不理想的情况,更需要注意患者感谢淤阻的情况。
所以,中医在进行疾病治疗前,应该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较为系统地了解,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组方,突出个性化治疗的特点。
而且,与西医治疗方式相比,中药不仅价格较低,而且不会带来过多不良反应,然而,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疾病程度也不同,临床中的用药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活血化瘀而已,而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正确把握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证型判断,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
《金匮要略》肝病实脾理论及应用
《金匮要略》肝病实脾理论及应用缪虹雨; 周文君; 邢练军【期刊名称】《《中医学》》【年(卷),期】2018(007)006【总页数】7页(P374-380)【关键词】肝病实脾; Meta分析; 理论探讨【作者】缪虹雨; 周文君; 邢练军【作者单位】[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科上海;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研究所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引言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开篇即以肝脾为例,论述脏腑病变的传变规律及防治原则。
其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强调在治疗肝病时,即注意调补未病之脾,目的在使脾脏正气充实,防止肝病蔓延。
反之,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只知见肝治肝,导致肝病未愈,脾病又起,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
肝病实脾理论在现代肝病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普遍指导价值。
本文从meta分析入手,为肝病实脾在现代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和理论支持。
2.方法与结果2.1.研究方法利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
首先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进行异质性(临床异质性和方法学异质性)分析,各组研究呈同质性时(P ≥ 0.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各组研究呈异质性时(P < 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用森林图表示。
2.2.肝病实脾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运用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辅助检索,经过阅读题目、摘要和全文后,纳入合格文献5篇[1][2][3][4][5],共397例研究对象。
其中肝病实脾组和西药组的例数分别为205例和192例。
2.2.1.肝功能变化评价5个研究报告了谷丙转氨酶(ALT),如图1,结果显示:肝病实脾组与西药组相比,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较小(P = 0.16, I2 = 4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后的综合效应,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MD =−16.52, 95% CI: −23.27~−9.78, P <0.00001)。
说明与西药组相比,用肝病实脾法可以更好地降低ALT水平。
从脾论治肝硬化到从脾论治肝病的认识
从脾论治肝硬化到从脾论治肝病的认识1987年我在山西省中医学术年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从脾论治肝硬化”的论文,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1995年我的一篇论文“疏肝健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临床观察”,发表在1995年第5期《山西中医》上,进一步提出乙肝也要从脾论治,这篇论文并获得1998年长治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现在我又发现凡是肝病都存在脾虚的表现。
上述的乙肝肝硬化有脾虚的症状,脂肪肝、丙肝、自身免疫性和药物性肝炎及肝癌、重症肝炎都有脾虚症状,并且脾虚为所有肝病的主要症状。
脾虚的症状表现为:全身乏力、腹胀纳差、大便浠溏等。
所以,凡是肝病都应该从脾论治,也就是所有肝病都要以健脾益气药为主,药如党参、气虚重者用人参、气阴两虚用太子参、重者用西洋参、黄芪、白术等,然后再根据病情进行加减。
如乙肝及丙肝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增高者加垂盆草,鸡骨草、五味子等;黄疸者加茵陈、赤芍、金钱草等;胁痛者加柴胡、白芍、香附、郁金等;大便浠溏者加山药、乌梅、石榴皮等;纳差者加焦三仙、鸡中金、槟榔等;腹胀者加厚朴、枳壳、陈皮等。
肝硬化者加鳖甲、桃仁、三棱、文术、穿山甲等;腹水者加云苓、泽泻、猪苓、腹皮、车前子等。
肝癌者加半枝莲、白花蛇蛇草、半边莲、山茨菇、苡米等。
脂肪肝者加山揸、泽泻、何首乌、草决明等。
血淤者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等。
热毒明显者加金银花、板兰根、蒲公英等。
自身免疫性和药物性肝炎也要根据具体病情随症加减。
重症肝炎在益气健脾基础上要重用茵陈、赤芍至100g以上。
急性肝炎重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品,适当轻用益气健脾之药。
慢性肝炎、肝硬化则重用益气健脾。
肝病的阶段不同,益气健脾的用量要根据脾虚的程度及具体情况而灵活应用。
《伤寒论》中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
肝病常常影响到脾,并表现为脾虚为主症,所以张仲景告诫我们要“当先实脾”,实脾就是益气健脾。
如果抓住了治肝健脾这一主线,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一切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之经验
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之经验卢秉久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对肝硬化等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曾多次提出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将介绍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的经验。
一、肝硬化的中医认识肝硬化是指肝脏由于各种原因而遭受慢性损伤,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肝功能进行性减退,肝内纤维组织增生,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质地硬结,失去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慢性肝病。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影响疏泄功能,导致瘀滞郁结,最终导致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二、卢秉久教授的治疗思路卢秉久教授认为,肝硬化的治疗不能简单地针对肝脏进行治疗,而应该从脾胃入手,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改善体内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肝硬化的目的。
他提出了分阶段论治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分别是调理脾胃、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养肝护肝。
三、调理脾胃卢秉久教授强调,脾胃是人体的中土之官,主持着水谷精微的吸收和运化,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到肝脏的正常功能。
治疗肝硬化首先要调理脾胃,改善脾胃功能。
在这个阶段,卢教授通常会选择一些调理脾胃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同时建议患者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食油腻、生冷食物。
四、疏肝解郁肝主疏泄,如果肝脏气机不畅,就会导致疏泄功能障碍,形成郁结。
在这个阶段,卢教授会选择一些疏肝解郁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柴胡、丹参等,以舒肝解郁,调畅气机。
五、活血化瘀肝硬化的形成与气滞、血瘀密切相关,因此活血化瘀也是治疗肝硬化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卢教授通常会选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三棱、当归等,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六、养肝护肝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养肝护肝,这个阶段的治疗是为了巩固之前的治疗效果,防止病情复发。
在这个阶段,卢教授通常会选择一些滋阴养肝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枸杞子、生地黄等,同时建议患者注意生活规律,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从肝脾相关性论治肝硬化腹水
过肝气的疏泄, 排泄到肠道 , 帮助脾 胃消化食糜。“ 木
之 性 主疏泄 , 气 入 胃 , 赖 肝 木之 气 以疏 泄 之 。脾 食 全 ”
中医属“ 鼓胀” 范畴。鼓胀 , 是根据腹部膨胀如鼓而命 名 。《 灵枢 ・ 水胀》 “ 日:鼓胀何如?岐伯 日: 腹胀 , 身 皆大 , 大与肤胀 等也。色苍黄, 腹筋 其 , 此其 候也。 ”
( 稿 日期 :0 1 0 9 收 2 1 —1 —1 )
作者简介: 黄恩(96 , , 18~)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胃肠、 肝胆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 。
2 1 年第 3 卷第 1 02 3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内在 意义, 一是肝气犯脾 , 响脾 的运化升清功 能。 影 二是肝气犯胃, 响胃的腐熟降浊功能 , 影 故脾 胃运 化
顺利运化排泄 , 不致形成病理产物。若二者其 中一方
失 司 , 易导致 鼓胀 。 则 13 气 血方 面 . 脾 统血 , 肝摄 血 , 胃乃 气血 生化 之 脾
源, 脾气 健运 , 则气 血 充 足 , 病 不生 , 摄血 液 不 溢 百 统
于脉外 , 则肝摄 血之 功能 得 以进 行 , 且肝血 充 足 , 肝气
HB Ag + ) c ( 。腹 水 生 化 、 电 图及 胸 片未 见 明 显 异 心 常 。全 腹部 C 肝硬 化 , T: 中量 腹 水 , 管 下段 胃底 静 食 脉 曲张 。中 医 诊 断 : 胀 ( 热 内蕴 证 )西 医诊 断 : 鼓 湿 ; () 炎后肝 硬化 ( 1肝 失代 偿 期 ) () 毒 性 肝 炎 ( ;2 病 乙型 慢 性 ) () 囊 炎 。中医 以健脾利 水 , ;3胆 疏肝 行气 为 法 , 方 以实 脾饮 和 四逆散 加减 : 大腹 皮 1 , 苓 1 , 5g茯 5g 猪 苓 l , Og 木瓜 1 , 5g 白术 1 , 5g 丹皮 2 , 0g 泽兰 1 , 5g 茜 草 1 , 5g 白豆蔻 1 , 5g 厚朴 1 , 0g 生姜 6g 柴胡 2 , , 0g 白芍 1 , 草 6g 5g甘 。方 中茯苓 , 白术 , 豆蔻 , 猪苓健 脾 益 气利 水 , 柴胡 , 白芍疏 肝 理气 , 朴 , 厚 木瓜 , 腹皮 行 大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李鸿玲!!【关键词】肝硬化;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肝硬化病情复杂,迁延难愈,病死率高,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因之一,西医至今尚无特效治疗。
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证的范畴。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肝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近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所提高,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显示了其良好的前景,较西医治疗具有较大的潜力及优势。
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中医学中虽无肝硬化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证的范畴。
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复杂,众多医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李佃贵等["]认为肝硬化病因病机尤为强调浊、毒、虚的共同致病,并认为“浊邪”在整个致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其既是病因又为病果,肝硬化是由正气虚衰,浊毒内侵所致。
高宪红[$]认为肝硬化大多由湿热邪毒、虫毒、酒毒等侵犯肝脏日久,导致肝、脾、肾三脏受病,气滞、血瘀、水蓄而成,是本虚标实之证。
邢登洲[%]认为肝硬化的形成与体内湿热长期稽留,饮食失调,肝气郁滞,瘀血内阻,肝、脾、肾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侯丽颖等[&]则认为肝硬化是由于多种原因致肝失疏泄,肝脾同病,久则必虚且入络,正虚血瘀是肝硬化的基本病机。
尽管各医家观点不尽相同,但肝硬化为“本虚标实”之证则为各家的主要共识。
$#辨证论治$#"!辨证分型。
目前肝硬化的辩证分型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各研究者对此也各持己见。
姚泽民等[’]将早期肝硬化归纳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脾两虚、肝肾阴虚&型;晚期肝硬化’种证型为脾肾亏虚、水湿内停型,肝肾阴虚、水湿内停型,肝肾精虚、湿浊蒙心型,肝肾精亏、湿浊内闭型,肝肾精亏、肝不藏血型。
肝硬化中医名家论治
3、本方不足之处: (1)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使气之升降出入有序;肝主藏 血,使阴能生阳,阴能制阳,此为治肝之先。先生本方重 在于瘀,瘀血岂能独生? (2)肝之瘀,瘀在络,治肝之瘀首在于和,有强化,修复 之意;次在于逐,逐有强行之意,故当润缓。和莫过于调 理气血,润莫过于补养肝体。终可达逐瘀不损肝络也。 (3)肝主动主升,自带生发之气,是肝之常性。今肝病日 久,已失其常,虽方中有黄芪之升,鳖甲之潜降,仍难归 于常性,故可参阅赵绍琴之用“升降散”。 (4)本方行气之品不足,临证加减有之,可作参考。
解读观点
1、焦老“燮枢汤”重在燮理阴阳枢机,进而调肝和 中,活瘀散结。 2、泽泻一味,妙用无方。泽泻入肝肾,能行在下之 水使之随泽气而上升,复使在上之水随气通调而 下泻,能降泄肝肾二经水湿火热之邪而助阴阳升 降之机 。柴胡助其升已而降,白蒺藜助其降已而 升。
。
3、燮枢汤不足之处: (1)“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 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肝和者,本脏气血阴 阳之协调,脏腑之间协调,本方重于后者,对前 者有所轻忽。 (2)本方原理可谓匠心,本方选药可为存疑。 (3)调肝转枢可参阅印会河教授和赵绍琴教授之治
组成: 太子参30
软肝煎(邓铁涛)
鳖甲30 白术15 茯苓15
楮实子15
甘草6
菟丝子15
土鳖3
萆薢18
丹参10
功效:健脾护肝补肾 活血化瘀软坚 主治:肝硬化。 用法:土鳖虫烘干研成细末。水三碗,入鳖甲先 煎半小时纳诸药煎至1碗,冲服土鳖虫末,渣再煎 服。日1剂。
方解:
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太子参补而不燥,气阴
双补,甚为合宜;
楮实子 补肾清肝,且擅治水气蛊胀;
肝脾相关的理论研究
肝脾相关的理论研究肝脾相关的理论研究引言肝脾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其正常功能对维持全身的健康至关重要。
肝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协作,互为支撑,发挥着各自独特的生物学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失调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
本文将对肝脾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探讨与总结,以期加深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一、肝脾之间的关系1. 肝脾的解剖位置肝脏位于膈下右上腹部,脾脏位于左上腹部。
肝脏为体内最大的器官,是人体的化学工厂,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如脂肪代谢、解毒、制造胆汁等。
脾脏则是人体的免疫中心,负责清除老化的红血球和细菌感染等垃圾物质,同时也参与免疫和造血等重要生理过程。
2. 肝脾的生理功能肝脾作为人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对整个消化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血液质量、调整血量、排除有害物质等功能。
脾主运化,主要负责消化系统的运转,包括对食物的吸收、分解等过程。
3. 肝脾的协调作用肝脾在人体内相互协作,共同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的功能协同作用能够保持人体的血液供应稳定、物质代谢正常。
肝气疏泄促进脾运化,脾运化能量为肝气提供养分,二者相互以利。
二、肝脾失调的病理表现1. 肝病肝脾失调可导致肝病的发生,如肝硬化、肝炎等。
肝脾失调时,肝气不舒畅,容易导致气血凝滞,从而引发肝火上炎、肝郁症等病理变化。
2. 脾病脾脏功能紊乱则会导致脾病的发生,如脾虚、食积等。
脾虚时,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甚至引起腹泻、脱肛等问题。
三、肝脾相关的疾病与治疗1. 肝脾失调的治疗肝脾失调的治疗可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法来进行。
根据中医理论,在治疗肝脾失调时可以选用一些具有调理肝脾的中草药,如茵陈、柴胡、白术等,以达到调节肝脾气机、平衡人体阴阳的目的。
2. 肝脾相关疾病的预防与保健保持肝脾的健康对预防与抵抗疾病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来达到预防与保健的效果。
一方面,饮食方面,应注意清淡饮食、规律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浅谈从肝脾两虚论治失代偿期肝硬化
痰 浊 与血瘀 既 是病理 产 物 , 又是致 病 因素 , 二者 相
浅谈 从 肝 脾 两 虚论 治失 代 偿 期 肝 硬 化
曾 婷 婷 叶 柏
关键词: 胁痛; 肝硬化; 肝脾两虚; 中医药疗法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0 2 . 0 0 4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 0 2 - 0 2 2 9 - 0 2
[ 2 ] 沈勇 , 肖文 琴 .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中 医诊 疗 养 护 [ J ] . 人 民军 医 出版 社 ,
2 0邪 侵犯 人体 ; 湿邪 致病 缠绵 难愈 , 易 合他 邪 为
患, 表现 为 风湿痹 阻 、 寒湿 痹 阻 、 湿热 痹 阻等证 型 ; 也有
肝硬 化 ( L i v e r c i r r h o s i s )是 由 多种 病 因 长 期 反 复
望 而却 步 。 中医在辨 证 基 础 上 运用 中药 从 多环 节 、 多
作用 形成 的弥慢性 、 进 行性 、 坏 死 性肝 损 害 , 并 形 成 再
生结 节 和假 小叶 , 导 致肝 小 叶正 常 结 构 和血 管解 剖 的
光 明中医2 0 1 3年 2月 第 2 8卷 第 2期
C J G M C M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 o l 2 8 . 2
・ 2 2 9・
值 得一 提 的是 , 现代 医学也 有报 道 情 绪 刺 激 可 以直接 或 间接 地 通 过 内分 泌 系统 影 响 自主 神 经 功 能 失 调 使 R A加重 , 佐 证 了七情 致痹 学说 。
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之经验
2019年第40卷第11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名医专家经验・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之经验王迪1,王岩2,卢秉久仏(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介绍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的经验。
卢秉久教授认为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肝、脾、肾三脏有着密切联系,在起病及病机演变上肝、脾占主导地位。
在治疗上,以分阶段论治为纲,以调理脾胃、疏利气机为基本原则,保护脾胃的思想必须贯穿整个疾病治疗的始终。
关键词:王文彦;卢秉久;名医经验;肝硬化;脾胃;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志码:A肝硬化(livercirrhosis)是由一种病因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于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损害,是我国临床常见肝病之一⑷。
肝硬化病情发展缓慢,在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仅有胃肠道的轻微不适,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周身乏力、恶心、呕吐、肝区不适、皮疹、黄疸、蜘蛛痣、腹水等症状或体征,形态学特征为:弥漫性肝纤维化伴异常结节形成⑵。
在中医古籍记载中并未见肝硬化之名,但肝硬化所表现之症状与传统中医中臓胀、胁痛、黄疸、痞块、积聚、癥痕等病之症状颇有相似之处。
近现代中医家对肝硬化的病因病机阐述颇多,卢师继承王文彦先生的学术思想,并在王老的基础上总结出其病因多由七情内伤,肝失条达;或饮食内伤,脾失健运,或黄疸迁延不愈而致。
在病机方面:应时刻关注肝、脾二脏的关系,因肝藏血,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调节气机之升降出入以及血液之灌注流通。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升清降浊,运化水谷及代谢水液。
肝脾两脏在功能上密切相关,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相互影响。
肝之疏泄失调则致气机不畅,进而导致行血功能下降,终致气滞血瘀,同时妨碍脾之运化,导致水谷不化,湿停于内。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亦可引起土壅木郁,肝失疏泄,最终导致肝脾同病,气滞湿阻,水停中洲之臓胀⑶0王文彦教授为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建院元老之一。
单氏中医治疗肝硬化,从脾、肝、肾辨证论治发挥奇效!
单氏中医治疗肝硬化,从脾、肝、肾辨证论治发挥奇效!对于广大肝友来说,最怕的就是自己的病情恶化成肝硬化,一旦到了肝硬化的地步,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目前西医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主要是利尿、低钠饮食、补充白蛋白、腹水回输、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及肝移植等,但存在腹水易复发、电解质紊乱、大量放腹水可诱发肝性脑病,部分患者出现顽固性腹水反复不愈等诸多棘手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肝硬化患者到了后期,病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的原因。
编辑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单氏中医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历经160余年,以温病学派吴鞠通三焦辩证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三焦治肝”的学术理论,提出“宣上、开中、导下”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治疗法则,临床上形成了治疗肝病的独特体系,单氏百年治肝,理、法、方、药自成一体,在肝硬化患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处方,弥补了中医药对肝硬化规范化治疗的缺陷,效果得到验证,帮助很多患者回归了健康生活。
长春单氏中医院单晓春院长指出:“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臌胀”范畴,其病位在肝、脾和肾,病机为肝失疏泄、脾运化失职和肾气化失司,气滞、血瘀及水停是其主要病理因素。
所以我们治疗肝硬化腹水,以三焦治肝理论为指导,从肝脾肾论治,注重调节与恢复气血水的功能。
”早期从脾论治对于早期肝硬化患者来说,脾气虚是肝硬化腹水的根本病机,脾气虚弱导致清浊相不分,气机不利,郁而化热,停留腹中则聚湿生痰,发为臌胀。
所以早期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
中期从肝调治肝为臌胀发病之本脏,机体正气虚弱、邪毒内蕴,肝之疏泄畅达功能受损,则肝气郁滞,气机运行不畅,而肝病易传脾脏,致脾运化失职,水液失于输布,发为臌胀,“水病而不离乎血”“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说明肝硬化腹水与瘀血密切相关。
治疗在疏肝健脾同时注重活血,也就是“宣上、开中、导下”。
这时候气行则水行,注重补脾肾之阴,方可控制病情,消除腹水,取得满意疗效。
晚期从肾诊治脾虚日久,终累及肾,致肾阳亏虚。
浅谈中医“肝脾相关”
浅谈中医“肝脾相关”提要:从肝论治脾胃病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对肝脾二者生理及病理关系的分析探讨,进一步明晰二者关系,从而指导我们临床中准确抓住疾病病机,随证化裁,准确施治,缓解患者病痛,取得更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脾相关脾土营木肝木疏土木不疏土肝脾相关论经历代先贤的不断丰富发展,已经成为中医脏腑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肝脾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
笔者通过跟随导师诊病的过程中,发现脾胃疾病大部分都有情志因素的影响。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六:“三消门”中云:“肝病治胃,人之所病,为七情、饮食所伤者最多,七情不节伤于肝,饮食失调伤于脾胃,故临证中肝与脾胃之病独多。
”[1]由此可见,“肝脾相关”理论在脾胃病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现笔者不揣浅陋,将其试论如下:1.生理关系1.1经络关系《灵枢?经脉》对足厥阴肝经的经络走向的描述:“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内廉,循股阴,八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由此可见,腹部、胁肋、胸部均属肝经络属。
肝胆脾胃经脉及脏腑皆有联系。
经络上的相互联络,是肝脾生理病理相关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
1.2生理功能关系肝属木,主疏泄,其气应于春,主动主升,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生理功能。
元代医家朱震亨,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明确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主藏血:《灵枢?本神》提出:“肝藏血,血舍魂。
”肝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胆可助肝疏泄,肝与胆的疏泄功能,难以截然分开:孙思邈《千金方?胆腑脉论》也说“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
”储藏与排泄胆汁:胆为奇恒之府,内藏胆汁之精华,按时排出,以助胃之消化。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脾脏帮助胃肠消磨饮食,分解为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营养脏腑,灌溉周身;主生血统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
浅谈从脾胃论治肝病
浅谈从脾胃论治肝甘肃省临洮县中医院林换惠指导老师天水市中医院李德珍【摘要】:目的阐明脏器肝的概念寓于中医脏象脾胃之中,以“肝脏疾病从中医脾胃论治”的观点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诸位前辈临床实践的佐证,以及临床用附子理中汤加枳实、山楂作基本方剂进行治疗,疗效理想。
结论“肝脏疾病从中医脾胃论治”的观点指导临床,通过治疗对保护肝脏、改善恢复肝功能和降酶有良好作用,能够防治肝组织的纤维化。
故肝脏疾病应该从中医脾胃论治。
【关键词】:肝病;中医脏象学;脾胃病;辨证施治自从有“肝脏疾病从中医脾胃论治”的观点作临床医疗指导,用附子理中汤加枳实、山楂作基本方,对肝硬化腹水、蛋白倒置、血吸虫肝病、肝内胆管结石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对甲肝、乙肝的辨证施治有了明确概念。
1. 脏器肝的概念寓于脏象脾胃之中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是主管消化饮食的意思。
脾主肌肉;中焦取汁,上输于心,化赤为血;脾胃者,五脏六腑之海等三处《内经》文句,说明了蛋白质在人体正常代谢现象。
甘味入脾,健脾益气;脾主四肢,脾健则四肢强劲,运用自如,说明了糖代谢的正常现象。
豕膏色白而味甘性寒,入肺,脾两经,能益气养阴,润肌肤,泽九窍,滋养脏腑,滑利关节,说明了脂肪代谢部分生理现象。
如上所述脏器肝的正常三大代谢在脾胃脏象的篇章中,散记各处中医经典著作,言简意赅,讲究举一反三。
比如脂肪代谢中,动物类、植物类的食用油,味皆甘,性分寒温,然皆归脾、胃两经。
过食甘,令人肥胖而中满,古人已知糖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该经文说明水和电解质代谢,主要是通过脾胃进行的。
脾统血的意义是血小板及维生素K类诸凝血因子的正常代谢由脾统管。
脾升清、胃降浊的意义是吸收营养,解毒排毒分别由脾和胃施使。
卫气由水谷之气化生,养于脾,用于肺,致密肌表,防预外邪,温煦分肉,调和营气,说明激素代谢,免疫功能和脾的关系密切。
从_脾胃论_析肝硬化_刘洋
从《脾胃论》析肝硬化刘洋1,2,江宇泳2,姜婷婷2,王融冰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007;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北京100015)摘要:肝硬化为虚实夹杂、难于治理之症,经参读李东垣《脾胃论》,以为从脾胃论治肝硬化,既可究其发病根源,又可寻其治疗关键,不施为在临床上治疗肝硬化的一大法门。
东垣视肝与脾胃之关系甚密,脾胃虚弱不能散精于肝,土薄木贼则成臌;脾胃虚弱不能制约肾水,肾水得到亢旺的肝木资助而泛滥。
治其水不在利下、不在淡渗,而在于温补脾胃之阳气。
东垣补脾以党参、白术、山药、扁豆等轻剂益之;疏肝常以郁金、佛手、木香、砂仁等;养血柔肝时需注意养肝不滞脾,滋补肝肾时应补而不留邪。
肝硬化的治疗中顾护脾胃、培补气血生化之源的思想应贯穿始终,为其重中之重。
关键词:脾胃论;肝硬化;疏肝健脾;养血柔肝;滋阴清热中图分类号:R657.31;R2-5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8-1587-02Analysis of Cirrhosis from PiweilunLIU Yang 1,2,JIANG Yuyong 2,JIANG Tingting 2,WANG Rongbing 2(1.Dongzhimen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07,China ;2.Center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eijing Di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University ,Beijing 100015,China )Abstract :Cirrhosis is the insufficiency -excess syndrome that is difficult to treat.Trying to read Piweilun of LI Dongyuan ,the treatment on cirrhosis from the spleen with stomach is an appropriate way to be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irrhosis ,which is not only to study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its pathogenesis ,but also to study its key treatment.LI Dongyuan think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ver and spleen -stomach is very close.Because of deficiency ,spleen -stomach fails to spread the essence to the liver and leads to restricting by the liver ,which develops tympanities.The deficiency of spleen -stomach has no a-bility to restrict kidney -water ,and kidney -water floods because of the exuberant liver.The treatment is not promoting urination or resolving dampness ,but to warm yang and replenish qi of the spleen -stomach.LI Dongyuan is good at giving Dangshen ,Baizhu ,Shanyao ,Biandou and others that function gently to strengthen spleen and giving Yujin ,Foshou ,Muxiang ,Sharen to sooth liver.However ,we have to realize that nourishing blood and softening liver could not make spleen qi stagnation ,while nourishing liver and reinforcing kidney could not make pathogenic factors delay.The most important treatment for cirrhosis is to protect and benefit spleen -stomach ,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thought to treat this disease.Key words :Piweilun ;cirrhosis ;soothing liver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nourishing blood and softening liver ;nourishing yin and clearing heat收稿日期:2013-02-17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5004-003)作者简介:刘洋(1987-),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
肝硬化诊治心得
肝肾亏虚
主证:胁肋隐隐作痛,面色灰暗或黝黑,头晕目眩, 腰膝酸软,体倦乏力,口干目涩,五心烦热,舌质 稍红或干红,无苔或剥苔,脉弦细或沉数。 病机:精血不足,肝肾亏虚。 治则:滋阴柔肝,养血活络。 方药:调补肝肾汤加减。 熟地黄10~20g,炒山药10~20g,山茱萸15~30g, 五味子6~9g,制黄精15~25g,枸杞子20~30g, 全当归10~20g,川芎片6~9g,京赤芍10~9g, 炒白芍15~30g,草豆蔻6~9g(后下),川楝子9~ 15g。
气滞血瘀
方解:方中川芎、京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川牛膝祛瘀血,通血脉;炒枳壳、柴胡疏肝行气而 引药入肝经,气行则血行;归尾、生地养血活血, 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穿山甲通络止痛;水蛭化久瘀, 消积块。全方共奏活血行气、祛瘀消积之功。 加减:气滞明显者,加香附、川楝子;肝脾肿大明 显者,加制鳖甲、生牡蛎、炒王不留行、泽兰;失 眠者,加琥珀、首乌藤、合欢皮等;牙龈出血、鼻 衄者,选加茅根炭、血余炭、仙鹤草、三七等。
关于“软坚祛瘀”
治疗肝硬化另一个根本大法是“软坚祛瘀”。
该法在治疗肝硬化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它 是通过具有活血、祛瘀及软坚散结作用的方 药,对有形或无形之邪施治,使邪祛正复的 一种治法。
关于“软坚祛瘀”
祛瘀和软坚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的。区别在于:祛瘀即活血化瘀,是指 以活血药物改善血行不畅、血脉瘀滞的病理 状态,也指消除瘀血等病理产物的方法,常 用药物如当归、京赤芍、紫丹参、桃仁、红 花、三棱、莪术、穿山甲(代)等;
肝肾亏虚
方解:方中熟地黄、炒山药、山萸肉温阳益肾;枸 杞子、五味子、制黄精养阴生津;川芎片、川楝子 理气活络止痛;全当归、炒白芍养血活血,补血柔 肝;京赤芍凉血化瘀;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加减:腰痛甚者,加川续断、制狗脊、桑寄生等; 腹胀明显者,加佛手片、莱菔子、生麦芽等;盗汗 明显者,加生龙牡、仙鹤草、浮小麦;失眠多梦者, 加琥珀、焦远志、炒枣仁;气虚明显者,加生黄芪、 太子参健脾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