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研究题目: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责任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和积极行为的重要环节,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小学生责任意识不强、行为不端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强对小学生的责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研究,既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研究目的1.了解小学生的责任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探讨小学生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提出可行的小学生责任教育策略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以广义的岭城市义务教育区内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四、研究步骤1.梳理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小学生责任教育的研究进展;2.设计并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对于责任的认识和态度;3.开展实地观察,观察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责任行为;4.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总结分析小学生责任教育现状及问题;5.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小学生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6.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小学生责任教育策略和措施。
五、预期研究结果1.了解小学生在责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今后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2.提出可行的小学生责任教育途径和方法,帮助指导教师和家长开展责任教育;3.提出针对小学生责任教育的策略和措施,推动小学生责任教育工作的实施。
六、研究进展及困难目前,已完成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和问卷调查的设计。
但在实施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调查对象的态度和回答问题的真实性。
七、研究的局限性和推广性本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和样本较为有限,可能不能全面反映小学生责任教育的实际状况。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也可能受到调查方式及调查对象的影响。
由于本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因此,在控制研究局限的前提下,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和学校,为小学生责任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小学生自我责任感培养与研究
小学生自我责任感培养与研究——阶段性汇报边美玲当今小学生中,缺乏责任感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拖拉;对他人不负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同学,不关心家庭成员;同学间不会相互协作等。
而就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来看,德育目标定位偏高,层次单一,空洞的说教成分过多,造成德育工作泛化、无序的局面,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
为此,我们试图把责任感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积极开展《小学生自我责任感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努力营造“责任教育”校园文化,在理论、实践和教育文化上寻找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有效提升德育成效的途径。
我们以此课题为载体,坚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负责,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开展以来,围绕责任感培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一、进一步确定了研究的目地通过研究,课题组将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细化为若干个能具体操作与落实的具体内容,形成了系列化的内容体系,并在每一个具体的目标实施过程中,形成教育实效,达到了增强学生责任感的教育目的。
二、研究内容分层次逐步落实到位。
⒈第一层面:按学生生活范围制定出了五个层面的教育内容,它们是:对自己负责、对同伴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
⒉第二层面:确定了不同年龄段责任感培养的侧重点:在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不同,其责任感的培养也安排有不同的侧重点。
低年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对自己负责”的教育,并渗透“对同伴负责”和“对家庭负责”的教育。
中年段主要进行“对同伴负责”和“对家庭负责”的教育,并渗透“对社会负责”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的教育。
高年段在巩固低、中年段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对社会负责”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的教育。
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坚持做到:循序渐进、互有交叉、螺旋上升。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研究归纳
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总结太东中心学校李宏林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总结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最基础的道德,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然而,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不良的习惯:值日生忘记打扫教室卫生和清洁区卫生,作业没有按时完成,衣服脏了却佯装没事;不是按时到校而是常常躲学,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不认真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没有认真参加两操的锻炼等等。
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我参加了“《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剖析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及形成原因,确定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培养和提升学生责任感的措施和途径。
一、研究解决的问题(1)剖析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2)确定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要内容。
(3)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措施和途径。
二、研究目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最基础的对自己负责的“自我责任感”做起,逐步上升到高层次的对社会负责的“社会责任感”。
各层次的具体目的为:(1)自我责任感: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2)他人责任感: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
维护集体荣誉,完成集体的任务,对集体负责。
(3)社会责任感: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负责。
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
三、研究的意义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江泽民主席也曾一再强调过:“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
”开展责任感教育对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不但能解决现代学生中存在的不爱学习、不会关心、不会合作、不能适应社会等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各方面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得到有机统一,成为新型合格人才。
《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11甄选
《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11#优选.《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沭阳县刘集中心小学赵希韶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校园中可以看到,学生的责任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
具体表现为:学生自己的文具用品不能整理齐全带回学校,丢三落四;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不会尊重老师、同学的劳动,爱做小动作、说小话;作业自觉性差,作业不认真或不能完成;作业后不检查,不能及时订正;没有机会做家务,因为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学校的值日工作很多同学不重视,经常缺席;随意丢弃纸屑杂物,校园内操场、厕所内等处能看到学生丢弃的垃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意识,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跨世纪人才需要博学多才,有快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有自我发展的精神,有与人协作的能力等,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责任意识的培养。
责任意识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尽责的人,不能兑现自己承诺的人,就谈不上对别人的守信诚实和在过错面前勇于承担责任;更谈不上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未来负责。
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培养学生责任感列入道德教育计划。
美国新泽西州阿尔伯克奎的管理爱好者学校创立了“纪律的责任感模式”,他们试图让学生参与到学校里与行为和责任有关的决策中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内化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发展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德国强调个体应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他们把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教育、教学两大任务之一。
这些国外的责任教育研究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在国内:哈尔滨市兆麟小学研究责任感启蒙教育,通过委托与承诺的形式,强化任务观念,使大多数学生初步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探索出了责任感教育的新方法。
培养小学生责任心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生责任心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培养小学生责任心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课题组第一部分研究概况一、研究背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生长点,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撑性的平台”。
作为教育者,我们既有传承文明、传承文化的习惯,也有传承良好习惯的任务。
少年儿童如果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基本良好习惯,必然终身受益。
因此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教会学生做人有责任感,在家庭、学校、社会承担具体的责任,是学习做人的最基础的道德。
经过深入的讨论研究,我们确定了“培养小学生责任心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作为我们研究的子课题。
(一)研究目标的确定责任心是指个体在身心自由的状况下,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后,对其所做出的、满足个人和愿望的决定或行为选择承担应有的责任,其基础是责任。
责任心与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雄心、恒心、孝心、关心、同情心、怜悯心、善心相比,是“群心”灿烂中的核心。
责任心靠意志来维持,主要反映在行动之中,不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离不开坚强意志和毅力的支撑,只有在克服困难中,在抵制各种诱惑中,才能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感。
根据责任行为的指向,能够把责任行为分为对自己负责、对她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然负责四个方面,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小学生生活的范围主要在家庭和学校,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年龄的差异和认知的特点,确定培养责任心应该从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三个纬度来进行,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二)研究的思路在课题研究中,依据课题研究的三个目标体系,分年段选择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承担责任的习惯”、“培养学生反省的习惯”作为子课题,从对自己、对集体、对家庭三个维度制定了具体的详细的行为指标,围绕行为指标研究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我们紧紧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课题的研究。
《小学生责任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万州区级教育科研课题《小学生责任心培养途径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万州区黄柏中心小学《小学生责任心培养途径模式的研究》课题组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中国进入21世纪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建设有特色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是新时期提高办学水平的迫切需要。
二0一0年三月,我校向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了《小学生责任心培养途径模式研究》德育课题,同年五月被确定为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展开,让我们的教师学生永葆“责任心”,成功做事、优秀做人的紧迫感油然而生。
我校是一所移民搬迁学校,我校师生的很多亲人、朋友,因为“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到了外地,学校也系浙江人民对口援建,“顾全大局、舍己为公、万众一心、艰苦创业”的移民精神我校师生已是入脑入心。
基于此,全面实施“责任教育”,培育以“责任”为核心的“特质”文化,以“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为内涵,走“责任教育”特色办学之路由此定位。
通过《小学生责任心培养途径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要使小学生将来成为21世纪的主人,除了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必须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对小学生进行责任心的教育与培养。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对于课题研究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责任心是指个人对社会应尽义务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相应行为表现。
能自觉地承担起社会对他充当的角色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并努力克服在履职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在此过程中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具体表现在对集体,对父母(家庭),对他人,对祖国,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即作为国家公民应有的义务感。
为此我校在责任教育的研究中开展了“今天我当家”“爱国我的责任”“瞧我的,我能行”等等系列教育活动能够。
旨在通过调查当代小学生责任心的现状,分析小学生责任心的特点,揭示小学生责任心成因,提出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对策,以便进行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责任心的培养。
1、培养小学生责任心是社会蓬勃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课题实验工作报告
《小学生责任心培养途径模式》课题实验工作报告万州区黄柏中心小学《小学生责任心培养途径模式的研究》课题组特色办学一直是我校所追寻的目标与前进的动力,一所充满生机的学校,其治校的基本原则就是鼓励一切个体向一切可能发展的方向上探索。
每个个体都是鲜活的,每个生命都是有意义的。
因而教育也体现出了更多的个性化的特征。
学校要为学生个性发展而创新教育行为,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园,那么教育科研势必先行。
课题研究已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彰显特色办学的主要手段。
当前,我们学校正积极开展《小学生责任心培养途径模式》的课题研究,此课题是我校2010年3月向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并于同年五月被确定为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旨在全面实施“责任教育”,培育以“责任”为核心的“特质”文化,以“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为内涵,走“责任教育”特色办学之路。
我们以此课题为载体,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要做好”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
“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要做好”,就是以学生的“责任心”为突破口,将学生培养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主要由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四个部分构成。
让学生从小学会“对自己、家庭、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人类、自然负责。
”让学生在认知、思想品德、情感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即是每一个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个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得到提高;每一个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
将学生培养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从选题至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下面我就此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研究课题背景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_免.doc
“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无锡市芦庄第二小学课题组《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研究》是我校在市德育处立项的“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申报,2007年通过论证,有邹国祥书记领衔(现有杨智勇校长共同负责),教科室主任主持。
历经两年,现将有关工作向大家做如实汇报。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价值(-)背景1、从当今少年儿童思想实际来看。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容易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心。
学生普遍存在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享乐、拜金主义的思潮严重,缺乏爱心、责任心,责任意识淡漠。
2、从半前思想工作的实际来看。
思想工作普遍存在针对性、实效性差的问题。
降低德育工作重心,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就是要使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既要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又要在行为上得到规范;既要对学生现实有教育作用,又要对学生今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爱心、责任心教育的确立正是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现实与长远都能得到发展的结合点。
3、从世界教育形式来看。
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专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的看法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
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爱心、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正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德国北威州的课程纲要规定要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对社会负责的个性,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日本、英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列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责任心的培养已经得到世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4、从课程改革来看。
我国在课程改革中已经将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如果我们站在“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高度来认识爱心、责任心教育,就不难得出开展爱心、责任心教育势在必行。
责任心培养结题报告
责任心培养结题报告第一篇:责任心培养结题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小学生“责任心”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小学生“责任心”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小学教育是为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教育,儿童阶段又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注重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就告诉我们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
说明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容乐观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谁首先占有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然而,现代化在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东西。
个体发展中已表现出对社会需要的诸多不适应,人的某些方面的能力出现不断退化。
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中的责任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的现象,不容忽视: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
究其原因,首先是我国的特殊国情所致。
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
有的学生易焦躁、任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如:缺少起码的文明素养,无团队精神,自制力差,经不住挫折。
在生活方面:他们行为散漫、不守规矩、随心所欲,更不懂得如何利用身边的小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是家庭的中心,是爸爸妈妈生活的主宰,他们已经习惯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不必考虑后果,他们缺乏关心、宽容、体谅他人的心……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长辈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和长辈,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
小学生责任意识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责任意识是指个体在行为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影响,并自觉承担相应责任的心理品质。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我校于2023年春季学期开展了“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系列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总结。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责任。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基础。
三、活动内容1. 责任教育讲座活动伊始,我们邀请了学校德育处主任为全体学生做了一场题为“责任与我同行”的讲座。
讲座中,德育主任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责任。
2. 主题班会活动各班开展了以“责任在我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在班会上,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并讨论了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些责任。
此外,各班还组织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责任。
3. 家庭责任体验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庭责任,我们组织了“家庭责任体验日”活动。
在这一天,学生们分别承担了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如照顾弟弟妹妹、打扫卫生、做饭等。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4. 校园环保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开展了“绿色校园,从我做起”的校园环保活动。
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行动,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
5. 社区服务活动我们还组织了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如帮助老人过马路、清理社区垃圾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6. 责任手抄报制作为了让学生将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组织了“责任手抄报”制作活动。
研究报告《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_0607文档
2020研究报告《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_0607文档EDUCATION WORD研究报告《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_0607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题目: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是人类基础道德最本质的东西。
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就要从道德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点切入。
而抓责任教育就是这个切入点。
所以,学校决定以“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作为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的教师和父母心目中“好学生”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
许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畸形发展,导致在部分中小学生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的表现:自我意识强,自私自利,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集体漠不关心。
没有理想或目标,易满足,不求上进,只求得过且过;攻击性强,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却不肯付出,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这种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当今,无论谁,要想在他将来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中作出成绩,他都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我们很难想象,这样自私、没有责任感、没有爱心的下一代,将来如何担负起民族振兴的大业。
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积累资料,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揭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开展责任教育活动,组织责任教育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
小学课题研究《基于学生生命发展学生责任心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基于学生生命发展学生责任心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它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
而责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支托,是人成长中关键的核心因素。
它决定了学生如何树立责任心,具备什么样的责任态度,将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去履行责任。
在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在教育发展的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责任重于泰山”。
关键词:生命发展责任心素质教育一、课题的提出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它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同是调解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不可或缺的两翼。
是建设文明、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大计,也召示了德育的重要性。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深刻地阐明了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指出一定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
所以充分开发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就必然成为小学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校在探索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认识到责任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动力支持和情感基础,是素质教育的支托。
责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责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当前孩子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是家长心目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的希望则体现在对孩子的百般呵护中。
她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孤独、不合群、依赖、任性、娇惯、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强、冒险精神差、好表现、听不得批评、责任感不强等缺欠。
因此要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社会和全球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的自身发展的急切需要。
“生命发展”的内涵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并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
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没有责任心的人,不可能保持不懈的创造热情,更不能自觉地用创造的成果来造福人类和社会。
培养小学生责任心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范文
培养小学生责任心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作者:周献英质量推进年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58 更新时间:2007-5-10“责任心”是我国优秀文明传统的内核。
培养学生责任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立足“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需要,是我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因此,小学生的责任心培养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审视我们学校德育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培养小学生责任心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
本着“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研究方案所确立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实践与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责任心的涵义责任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品质。
责任心( responsibility)是指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
包括三种成分: (1)责任认识。
如是否应该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要不要维护群体的行为规范;(2)责任情感。
如对一切促进共同活动达到预定结果或符合群体规范的行为便产生积极的情感,否则便产生消极的情感;(3)负责行为。
监督自己与其他成员遵守群体规范并促使活动顺利进行。
2、研究的意义山口是著名的侨乡,这里的孩子基本上由祖父母教养,由于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着总是以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集体,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
如:在学校,表现出自私自利,独行独断,随地吐痰,丢弃垃圾有之;懒于改正错漏作业,不诚实的表现有之;对班集体漠不关心,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少之又少。
在家庭,“少爷、小姐”气十足,对身边的人呼来喝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会做家务,不关心家人的疾苦。
种种的不良行为习惯,无责任心的表现,存在着未来社会的人格残缺,家庭、社会不和谐的危机。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课题阶段小结
《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阶段性小结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将培养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主要通过以下行动达到教育目的:A 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责任心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初步理解含义,会讲解,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B 榜样激励: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了解、学习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特别是身边的榜样--优秀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的高度责任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找出他们的良好习惯,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确定努力方向(重点放在身边榜样的树立上,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
教师与家长也要注意时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C 情境体验:在思品课、班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自然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D 行为训练: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
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
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值周生、小监督员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2.《小学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多渠道创设》结题报告
培养责任感品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立项课题《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多渠道创设》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二十一世纪小学生角色责任的不清和家长的不恰当的教育观念导致如今小学生责任感的严重缺失,责任感的培养也必须从小开始,特别是小学阶段,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开始形成时期,而他们的自我判断和推理能力还很不成熟,积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就尤为重要。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采用哪些渠道和手段?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支撑二十一世纪小学生角色责任的不清和家长的不恰当的教育观念导致如今小学生责任感的严重缺失,责任感的培养也必须从小开始,特别是小学阶段,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开始形成时期,而他们的自我判断和推理能力还很不成熟,积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就尤为重要。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这样缺乏责任感呢?究其原因,是父母、老师从小就剥夺了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
比如一学生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最常见的,就是把孩子的父母叫来掏钱赔偿了事,而该学生却没受到任何惩罚。
再如:学校开展少先队活动,辅导员老师精心策划组织写演讲词却忽略学生;在家里,一些父母只让孩子尽情享受他们的权利,每天上学接送孩子、给孩子背书包、整理学习用品;却没让他们了解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使得老师们再也不敢批评学生。
殊不知,就在这过分的溺爱,没有惩罚的教育中,孩子的责任心慢慢地淡化和消失了。
我总在想:这难道就是我们多年德育的成果吗?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张扬个性吗?这不得不让我们在感叹当今学生责任心缺失之余,认识到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
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大连市沙河口区华北路小学贾惠颖2009年6月一、研究背景1、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以适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会议中指出: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挑战,既不是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年一代的道德问题。
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学校教育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忽视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就目前学校教育现状而言,一方面提出狠抓教育质量,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忽视已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程度。
针对目前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校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认识到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是现代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它将为我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3、小学生的责任心现状激发了我们对于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研究的强烈愿望。
我校对282名学生以及273名家长进行了有关责任心问题的问卷调查,其数据统计如下:其结果显示责任心强的学生占45.2%;一般的占44.1%,弱的占10.7%,从调查的试卷中分析,学生对自己是比较有责任心的,完全没有责任心的较少,尤其是年龄越大,责任意识越差。
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甚至偏下水平,说明责任心教育非常必要,完善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势在必行。
4、家长由于个体接受的教育不同,缺乏良好的家教艺术和对学生良好责任心培养意识的淡漠,没有形成责任心培养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与氛围,影响了孩子良好品质与习惯的养成。
5、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儿童的个性还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抓住儿童这一关键期及时进行责任心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形成良好的责任习惯。
二、研究内容1、小学生责任心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实验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归纳探索学校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课题分解的子课题为:低年级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研究、中年级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研究、高年级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研究,并从对自我责任心、对家庭责任心、对集体责任心三个纬度来研究学生责任心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0%20%40%60%80%100%强一般 弱华北路小学学生责任心状况统计图(一)自我责任心培养的研究1、学生自我责任心现状自我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在遵守道德、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抱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的反映。
包括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三方面。
对自我的责任心是学生责任心的基础和根本。
一个对自身都不负责任的学生,就无从谈起对家庭、同伴、集体、社会负责。
经试卷分析及访谈调查表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的责任心方面有些欠缺,表现为基本不会主动完成班级事务,需在教师提醒和辅导下完成。
学习上基本能够负责,但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生活上的小事情在学校基本能够自己处理,女生做得比男生好;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事不专心,作业拖拉,学习懒散,效率低,缺乏耐心,特别是男孩子,爱玩好动。
他们比较注重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爱看课外书。
日常学习不够扎实,不会主动向家长汇报在学校的情况。
2、分析问题原因现在的家庭教育中,长辈过分保护、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他人,势必淡化他们的自我责任心;另一方面家长相对更注重孩子的学科成绩,忽略了习惯方面的培养。
3、研究实践措施(1)任务分配法自我责任心的培养也要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班团活动,鼓励学生承担任务,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在活动中锻炼成长,培养自我责任心。
为此,我们课题组特别采用了任务分配法,实行岗位责任制,培养自我责任心。
在班级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小岗位,比如:图书管理员、花卉管理员、门格管理员、窗台管理员、校服管理员……大大小小几十个管理岗位。
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围,同时在负责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通过一年的实验,成果非常明显,和入学初的责任状况相比有很大提高。
(2)习惯训练法改变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是学生自我责任心培养的目的之一。
我们注重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强化行为的动机冲突,反复训练日常行为,养成自觉自控行为的习惯,其中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
课题组注重三个习惯的培养,即: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培养;勤思好问的习惯培养。
为此,我校教师进行了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主题的研讨会,聘请了张启贤教授为教师进行了关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讲座,在家长学校中向家长进行了培养责任心的讲座,通过课堂教学诊断课形式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我责任心,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载体学生在学习和行为方面的责任意识有很大改观,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进步很快。
(3)榜样感染法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的天性。
他们认识客观世界主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思维。
对学生进行自我责任心的培养,不能光靠口号或抽象的结论,应该为他们树立起形象、生动的榜样,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鼓舞;激发他们的自我责任心,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
我校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中积极宣扬好人好事,在班级中创办《好人好事专刊》,宣扬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形成了“人人学模范,人人做模范”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良好责任心的形成;在家长学校中,我们强调家长要注意时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4)心理辅导法学生自我责任心不够理想或学生自我责任心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存在心理原因,我们采用了心理辅导的方法,通过红领巾广播站中设立”知心桥”栏目,开设“知心信箱”等形式解答学生的来信,和学生进行沟通,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
另外,课题组老师们动员他们的研究对象每人建立一本名为《成长的足迹》日记本,让学生记录老师在对他施教的过程中困惑的事、感动的事、得到感悟的事……老师们则在学生日记中进行师生对话,以此为载体搭建了师生沟通的桥梁,解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疑惑,对学生良好责任心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集体责任心的研究1、学生集体责任心现状对于小学生来说,集体主要是指学生所处的班级和学校。
对集体的责任心是指对自己所属的集体,即班级、学校的发展、荣辱等负责。
主要表现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对于集体出现的问题敢于面对,敢于挺身而出去解决,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情。
中年级学生在自我责任心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集体更加关心,基本能够遵守班级行为规范。
很关注小组竞赛、班级卫生、班级纪律等评比内容,体现了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班干部开始发挥作用,学生能承担一些班级任务,能够有效协助教师开展工作。
高年级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能力和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
获得知识的渠道更丰富,开始具有自己的思想,形成较成熟的是非观念,敢于发表意见。
特别是六年级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意愿、兴趣,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
对集体荣誉很重视,特别在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中,积极为班级争光。
但有些班级会出现个别小团体现象,一些同学对班级的小事情不太愿意承担,学生很少主动和教师沟通。
此外,学生经常出现的不负责行为主要表现在:自理能力较弱;学习不主动;与他人关系不佳;集体荣誉感方面,缺乏对小事的责任心。
比如:在课题组进行的情景设置测验中的一个场景:下课时,老师们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将一些垃圾、碎纸故意放在教室前面,以观察学生的反映,结果为:有的班级学生经过了第十名学生才有人收起这些废纸,有的班级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应该收拾干净,大多数学生自然的跨过去,甚至有些班干部也没有意识到应该怎样做。
2、分析问题原因(1)学校教育以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健全人格的学生为基本目标。
但目前许多教师仍过多地关注知识技巧的学习, 忽视自信、独立、刻苦、耐挫力等与责任心相关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而这恰恰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这也是影响青少年责任心形成的重要原因。
3、研究实践措施(1)学科渗透法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想像,引导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
同时借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情绪体验,对学生来说课程的渗透与延伸是对责任心的培养最好途径。
(2)活动熏陶法开展少先队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此学校大队部曾多次开展有关责任心培养方面的班队会,比如:“做好自己的事”大讨论、“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当优秀中队”、“争当责任心小明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会、辩论会、故事会和主题队会,让学生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人人参加比赛,人人为集体争光,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3)情绪感染法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心,首先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热爱自己的集体,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为此,课题组成员在与学生接触时,达成以下共识并付诸实施:与学生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同时,以同样的感受去爱别人,我们用爱心发掘学生的隐匿心理,诱导潜在情绪,深化自我责任心。
(三)家庭责任心的研究1、学生家庭责任心现状小学生对家庭的责任心主要体现在:对家庭的支持,如帮助做家务;对家人的尊敬,如尊重长辈,在重要事情上征求他们的意见等。
我们通过调查、访问,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很少主动帮忙家务、收拾房间,东西乱摊乱放;有时不尊重长辈,对父母态度不好,脾气任性,不愿为父母考虑,只考虑自己;有时会提过分要求,与同学攀比;平时基本上能按时回家,有事会事先告之,但是很少主动与父母沟通学习、生活上的情况;学习主动性差,似乎学习是父母的事,与自己无关……2、分析问题原因(1)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生活条件越优越,越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
(2)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是孩子缺少家庭责任感的重要原因。
比如:家长在要求孩子帮忙做家务的时候,总免不了担心孩子会帮倒忙,无意识地通过我们的语气和态度以及不耐心透露出来,让孩子觉得他们的帮助是不重要的,孩子在做家务时如果他们看不到自己被需要或者被肯定,自然也就丧失了对这件事的兴趣;孩子没有了解并且参与父母的日常生活模式,他们不了解父母在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有些家长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情,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一切需要,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却使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缺乏责任心……3、研究实践措施华北路小学地处大连市西部比较偏远的地带,附近居民所在的单位经济不景气,据2006年3月统计下岗失业家庭占全校的18%,离异、单亲家庭占5%,由于这种现状,极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甚至也很难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