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培育
外, 中国现有耕种土地受重金属污染 , 共约 1 . 5 亿 亩_ l I 。 由此可 见, 我们已经 为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付 出了沉重 的环境代价。
提出美丽 中国 的伟大构想 , 是我们对传统发展方式反思 后的美好憧憬 。 正如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 中指出的 : “ 我们
二、 建 设 美 丽 中国视 角 下大 学 生 生 态 文 明理 念
总体布局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在 内的“ 五位一体 ” 格局 , 强调
生 态 文 明建 设 涉 及 生 活方 式 和 生 产 方 式 根本 性 变 革 , 这 表 明
自然 、 保护 自然 , 在大学生 的全 面发 展中增添生态文明素养 ,
为 建 设 美 丽 中国 , 实 现 中 国梦 打 好 坚 实 的 思 想基 础 。
之美 , 是人的 内在之美 , 是传 统的传 承与光 大之 美 , 是人 际之
间 的 和谐 之 美 , 是 人 对 自然 遵 从 与 关 爱 之 美 。美 丽 中 国 的提
3 3 %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 , 基本清洁的地 下水 只有 3 %。此
出, 要求人们 更加注 重个 人从 内到外的全 面发展 , 体现人 与 人、 人与社会 、 人与 自然的和谐 。
一
生态文 明建设 已经上升为国家整体战略发展的一个部分 , 是
总揽 国 内外 大 局 做 出 的战 略 抉 择 。 ( 二) 美 丽 中 国 的 内涵
、
美 丽 中国提 出的 背景及 内涵
美 丽中国建设 的提 出不 是无本之木 、 无 源之水 , 在经 济 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的同时 , 人们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 , 生态
(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福州 3 5 0 0 0 2 )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对策研究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对策研究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大学生应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然而,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较弱,环保行为不够主动,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进行培育。
一、加强课程教育,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应当在大学的基础课程中加入环境保护等生态文明相关内容,并且有针对性地针对传统思维、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教育进行培育。
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意识,形成环保意识的深层次反应。
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示范和体验等方式,加强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安全常识的传播,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生态建设,逐步形成生态文明的坚定信仰。
二、营造生态文明氛围,倡导绿色生活在大学校园内,应当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参与,组织丰富多彩的绿色活动,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这样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美好的生态习惯,自觉降低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还需要推广绿色生活理念,提倡绿色消费、低碳出行、节能减排等行为,从生活小细节入手,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和理念。
三、深入推进科研和实践,尝试探索生态文明新模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科研和实践项目,推进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生态文明新模式,对传统环保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对人类文明的生态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科研和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环保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全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培育,才能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为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对策研究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对策,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加强理论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举办讲座等形式,加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论学习,使他们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校还可以通过学习生态文明相关的案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健康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加强实践教育,增强责任意识除了理论学习,实践教育也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比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环境保护宣传等,让学生深入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可以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重要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环保主题的文艺活动、开展绿色校园倡议等举措,营造出浓厚的生态文明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的思想,使环保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教师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其在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引进具有环保意识的优秀教师,营造出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在师长的榜样和引领下,自觉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健康的生态文明理念。
五、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学校可以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环保组织、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形成校、社、家的合力,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摘要】在“美丽中国”视域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高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使命。
接着探讨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及重点内容、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活动和带来的社会影响。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高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提倡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持续发展。
通过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全面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在“美丽中国”建设中,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校、美丽中国、使命、现状、问题、内容、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活动、社会影响、责任、推动、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凸显。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呼声与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而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高等教育机构,高校肩负着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的重要责任。
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地球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
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关注自然环境,珍惜资源,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教育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生态文明教育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绿色转型。
高校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他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为构建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推广和实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1.2 高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使命高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使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高校有着承担培养人才和传承文明的使命。
浅谈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
浅谈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作者:张源悦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13期摘要美丽中国是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幸福愿望,美丽中国的建设还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关键也在青年人的行动。
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代表,是未来祖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对生态建设的实现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作者简介:张源悦,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27-02中央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渐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越来越高的国家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对祖国的未来发展及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将极大的影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所以,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变得很紧迫、很必要。
一、美丽中国的提出及其内涵(一)美丽中国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丰硕的经济建设成果,但也付出了生态破坏的沉重代价。
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不断凸显,“生态危机,表面上是自然环境的破坏,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人的发展的严重扭曲” 。
尤其是近年来,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国受雾霾天气影响的城市越来越多,生态问题受到民众的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参与。
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党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也是需要我们花费精力去细心研究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了“五位一体”总布局当中,要建设美丽中国。
接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紧紧围绕美丽中国的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
(二)美丽中国的内涵第一,美丽中国的最佳成果是原始环境的美丽重现。
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
( V 0 1 . 1 5 . No . 1 2)
美丽中国视 阈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 育
邹 明 玮
( 扬州 大学 , 江苏 扬 州 2 2 5 0 0 2 )
[ 摘
要】
党 的十八 大报 告将 生 态文 明建设提 升到更高 的战略层 面, 并首次提 出“ 美丽 中国” 这 一新概念 。“ 美丽 中国” 蕴
展。
当代 大学 生作为 传承 人类 文明和 推动 社会发 展的骨 干
力量 , 他们 接受高等教育 , 其 文化 素质 较高 , 并且 接受新事 物 的能力较强 , 对 今后 社 会 的发 展 具 有 很大 的 决策 力 与影 响 力 。事实告诉我们 , 当代大学 生肩负着建 设生 态文 明的历史 使命 , 他 们在生态问题 上 有什 么样 的 意识 , 直接 关 系到生 态
一
邓小平首先提 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两个 文明” 建设 , 中国共产党在 此基 础上提出经济 、 政治 、 文化建设 的“ 三位~ 体” 。在科学发 展观与和谐 社 会的理 念提 出后 , 中国共 产党 将 以改善 民生 为重 点的社会建 设提 上重要 日程。十七大 上 , 中共将经济 、 政治 、 文化 、 社会建设 “ 四位一体” 的中国特色社
次把“ 美丽中国” 作为未来生 态文明建设 的宏伟 目标 , 把生 态
生态文 明是人类 为保护 和建设 美好 生态 环境而 取得 的物 质 成果 、 精 神成 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 是贯穿 于经济建设 、 政 治
建设 、 文 化建 设 、 社 会建 设全过程 和各方面 的系统工程 , 反 映
文明建设摆在总体 布局 的高度来论述 , 表 明我们 党对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总 体布局 认识的深化 , 把生 态文 明建 设摆在五 位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对策研究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创新、实践三个方面提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对策。
一、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在大学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中,教育是最为基础的部分。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具体措施如下:1. 将环保教育纳入课程系统。
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环保教育,将生态文明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例如,在课程中增加环保方面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组织生态文明讲座和专家交流。
邀请专家学者介绍环境保护的最新知识和技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了解环保现状和环保技术。
3. 利用校园媒体加强宣传。
在校园网、学报、报纸等校园媒体上刊登环保文章和报道,发起关于环保的社区网络讨论。
二、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在大学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中,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形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创新教育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具体措施如下:1.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设网络教育课程。
通过网络教育课程,既便利了学生的学习,又为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2. 引入生态教育游戏。
生态教育游戏是一种轻松有趣的学习形式,学生将在游戏中探索不同的环境问题和环保技术。
3. 导入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接触到环保创新技术和环保工作,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注重生态文明意识的实践在大学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中,实践部分是最为关键的。
学校应该将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具体措施如下:1. 强化生态文明主题实践活动。
“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培育
“ 美丽【 ; 】 国’ ’视 阈下大学生生 态价 值观 的培育
邓 建 华 ,李 红 梅
( 北 方 民族 大 学 ,宁 夏 银 川 7 5 0 0 2 1 )
[ 摘
要 ] 十 八 大报 告 首 次 提 出把 努 力 建 设 “ 美 丽 中 国” 作 为 未 来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 宏 伟 目标 .是 我 们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1 2
的生 态知识
“ 美 丽 中国” 的提 出对 当代 大 学 生生态 价 值 观有 了更 高 的要 求 党 的十八 大 报告 首 次单 篇论 述生 态文 明 。并提
一
、
出 “ 美 丽 中国 ”这一 美好 蓝 图 。从 一 个新 的视 角把 生态 文 明建设 放 在 了更加 突 出 的位置 ,是 我们 党对 中 国特色 社会 主义发 展认 识 的深化 ,也是 其在 执政
要 意义 。
理 。当代 大学 生承 担着 传 承人类 文 明和社 会 发展 的 历 史 使命 ,这 就要 求他 们在 思想 观念 上 能够 与时俱 进 ,将 建设 “ 美 丽 中 国”作 为行 动 的 自觉 理念 ,并 在 此基 础上 培养 更深 刻 的生 态价 值观 ,开 阔 自己的 视 野 ,为美 丽 中 国的建设 贡 献 自己 的力量 。 2 .“ 美丽 中国” 的提 出要 求 大 学 生掌握 更 丰 富
明 的 视 野
孔 ,是 对 中 国未来 发展 特 别是 生 态文 明建 设 目标 的 诗 意 表达 ,其 实质 是一 种人 与 自然 和谐 、经济 社会 发 展 与生态 环 境保 护双 赢 的文 明发 展 的新境 界 、新 形 态 。它体 现 了 科学 发 展 的 理 想 境界 和奋 斗 目标 ,
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思考
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思考■郑 帅/西华师范大学摘 要: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
为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工作。
大学生的意识的强弱与高校教育工作有一定联系,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需要对校内的教育资源进行调整。
本文通过对高校开展的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美丽中国的概念提出相关的教学措施,从而不断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关键词:生态 大学生 道德意识 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树立正确文明观念,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下建设全新的生态格局,从而培养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建设中国的生态文明。
大学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执行者,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的建设。
一、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学现状(一)高校生态教育工作不完善校内资源的缺少对教育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高校基于生态文明设置相关的专业,但由于教育资源的缺失使相关专业无法实现具备较高生态保护意识学生的培养。
再加上高校教师综合能力不够,无法正确对大学生进行培养。
校园环境的建设不够完善,不利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最终造成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整体不高。
(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时缺少统一性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离不开家庭作用。
高校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文明意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风气的形成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培养,而家庭父母的行为也是学生效仿的准则。
但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并未将这三方面的作用联合起来,从而导致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缺少一定的统一性。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文明意识,需要多方面不同的作用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在高校的教育学习中,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未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日常生活中对校园的环境随意破坏,使学生的文明素质日益降低。
例如学生随意乱扔垃圾、浪费纸张以及水资源等,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产生的奢侈消费会对自然资源带来严重的威胁。
“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生态理性的培育
“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生态理性的培育作者:谢永梅来源:《人民论坛》2015年第17期【摘要】“美丽中国”战略思想是解决我国生态问题的理性选择,符合需求层次理论,也是民众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设计。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培育和造就具有生态自觉的发展主体,大学生主体尤为重要。
大学生的生态理性教育应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及二者的协同作用来实现,从而提升其生态认知,丰富其生态情感,增强其生态意志,坚定其生态信念。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理性生态认知生态信念【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战略思想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生态中国,怎样建设生态中国”这个基本问题的中国表达是中国理念和中国梦想,具有最鲜明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理论特色。
“美丽中国”的内涵“美丽中国”概念包含以下层次:第一,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这一层面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要实现城镇田园化、田园景观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自然的生态之美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征,也是美丽中国的第一要义。
第二,物质文明的科学发展之美。
这一层面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发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最终体现是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力显著提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一层面的美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物质基础。
第三,精神文明的文化品位之美。
这一层面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体现精神文明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中华文化的影响明显扩大,现代公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精神文明的文化品位之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第四,政治文明的民主法治之美。
这一层面主要解决人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是风清气正、清明廉洁的政治氛围常态化,具有较强公信力的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依法治国的方略在各领域全面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民主权益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研究摘要:“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生态观的精神支撑。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需要社会和高校协同发力。
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法律制度保障;高校要建构合理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加强消费观念的科学引导,搭建生态道德实践平台。
以社会和高校的合力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合理消费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突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全体公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
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大学生群体生态意识淡薄、知行脱节较为明显,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是合乎时代要求,顺应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需要。
一、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观在生态文明成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随着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准确定位,生态文明的内涵逐步明晰。
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其生态文明观必须厘清相关范畴。
(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人类对工业化深刻反思而得出的一种概括和凝练。
具体而言,生态文明的内涵具有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
广义上,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的文化伦理形态。
狭义上,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并列,共同构成社会的文明体系。
美丽中国建设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之探究
美丽中国建设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之探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美丽中国建设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探究。
引言部分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探讨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现状,并分析了美丽中国建设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影响。
接着讨论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实践案例。
最后探讨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模式。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研究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美丽中国建设、教育、方法、策略、实践案例、培养模式、结论、展望、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作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和未来社会建设者,大学生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使命。
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美丽中国建设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相关问题,分析现状、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以期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提供新思路和新篇章。
通过研究本文,不仅可以加深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认识,还可以为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在美丽中国建设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
通过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美丽中国建设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通过实践案例的研究,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养模式。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美丽中国建设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之探究
美丽中国建设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之探究【摘要】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生态文明观的内涵与重要性、美丽中国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因素探究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展开探讨。
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具体有效的教育活动。
未来,应该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体系建设,促进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关键词】生态文明观、大学生、美丽中国建设、教育、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有效途径、结论、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提出和推进,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也日益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发展希望,其生态文明观的养成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对于美丽中国建设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探讨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问题,本文将对生态文明观的内涵与重要性、美丽中国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因素探究以及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1.2 研究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代,其文明素养和环境意识的培养对于构建绿色低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意识教育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意识教育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发展的推进,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变得愈发重要。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意识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形成绿色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为构建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学校要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展览和座谈会等形式,向师生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高校应开设生态文明相关的课程,如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保护法等,以提高学生生态意识的素养。
这些课程可以在学业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绿色发展的思维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
组织义务植树、清洁环境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保护环境的行动能力。
学校还可以成立环保社团或组织专门的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还应提供相关的绿色资源和设施,为学生提供创造一个绿色校园的条件。
增加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提供可再生能源;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站等,为学生提供绿色生活的设施和机会。
高校要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意识教育的深入发展。
学校可以与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开展合作,共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和项目,增加生态文明领域的资源和支持。
高校生态意识教育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一环。
通过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推行生态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提供绿色资源和设施、加强社会合作等方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推动他们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为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贡献力量。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问题分析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问题分析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校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优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影响力不足;大学生知强行弱,消费意识存在偏差。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改进完善。
标签:生态文明;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存在问题自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人口膨胀、资源和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人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迫切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与法律途径两个方面探索固然重要,而要從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跳出科技与法律手段的桎梏,建立科学的生态意识。
当代大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可是,部分大学生生态意识缺乏,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薄弱,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离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相差甚远。
“化民成俗,其由必学”,加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使大学生具有生态学基本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态世界观和生态道德观,为生态环境改善和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教育制度不健全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需要高校的支撑。
目前,高校生态教育体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首先,高校缺乏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体系。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起步晚,理论发展不够完善。
当前,许多学者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仅限于介绍知识和经验总结,而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内容,采取何种方式和形式还没有统一完整的体系。
而对于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高校在知识传授、环境保护宣传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和环保能力培养缺乏,使得部分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感不强。
其次,高校的教育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
由于传统课程体系分离,文科、理科差别较大,大学生在观念上接受度不一。
大多数培育生态意识是渗透式的教育,缺乏生动活泼的方式,仅仅局限生态文明知识灌输,目的使学生用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性观点来认识世界,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教育只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无法体会其内涵,更别说内化成为一种行为。
最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 精品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基本理念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切合中国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把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方向,借鉴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培养政治方向正、专业素养精、环保意识强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1.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人和自然的物质统一性角度阐述了其生态思想,以自然的客观优先性的自然观为基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人首先依赖于自然。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正是因为人类无法脱离自然而存在,所以人类就应该善待自然,而不是无限地向自然索取。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无节制破坏和掠夺,认为解决资本主义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超越资本主义制度,把被资本主义异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彻底扭转过来。
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武装头脑并不是要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而是把生态思想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发展中理解其生态思想的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既要润物细无声,又要抓铁有痕。
当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主要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融入学生的人格形成、习惯养成的全过程中,从历史的、现实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生态文明意识培育。
当然,建设生态文明也不是要求人一味地屈从自然,而是要反对唯客体主义,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也不是要大学生回到野蛮时代,而是使其实践活动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2.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人文化和生活化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其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人文化、生活化就是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注重价值引导和内生动力的形成,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知识、化理论为行动。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为此大力加强对人民公众的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其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表现入手,探讨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一、加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意义1.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对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具有其特殊意义,因为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是我国整体生态意识水平提高的关键。
然后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具有基本的生态保护意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比如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毁坏公共设施、践踏草坪等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屡有发生,生态道德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准则。
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存在着令人担忧的情况,迫切需要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因此,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生态意识现状1.对生态文明缺乏科学认知1.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伦理素质的基础,生态文明知识的多少决定着生态伦理的高低。
[精编]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
[精编]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任务。
对于大学生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他们未来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因此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尤为重要。
首先,大学生应该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和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通过尊重自然生态系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文明。
它强调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相互联通和相互影响,在增长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实现了一种和谐的平衡。
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需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其次,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
学校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比如,在校园里组织义务植树、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生态文明的实践,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作用。
此外,大学生应该自觉践行生态文明。
践行生态文明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该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不少大学生喜欢到户外旅游,应该注意保护环境,尽量选择环保出行方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最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志愿服务。
可以选择加入各种环保组织、义工团队等组织,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环境做出贡献。
通过志愿服务,可以加深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积累社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生态文明实践,自觉践行生态文明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将成为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
( 一) 生态文明知识浅表化
生 态 文 明是 2 1 世 纪 被 人类 认 识 和选 择 的新 的
的认识 ;对于传统的工业发展方式与生态文 明倡导 的工业文 明模式之间的存续与发展关系没有清晰的
认识 。大部分同学还是从 自身的感性经验去认识生 态文明 ,而没有从理性的角度去认知 ,还不能够将
技术发展等知识缺乏了解 ;尤其对于中国社会 的经
济发展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生活方式变革等相
关 知 识 没 有 清 晰 的 认 识 与 深 层 次 的 理 解 。 总 体 而 言 ,大 学生 的生态 文 明知 识 比较欠 缺 ,与 大学 生 群
生态文明是构筑 “ 美丽中国”的必然逻辑 ,大学生 生态素养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要 素。 大学生作 为引领未来 社会发展 的主要依靠 力 量 ,是 “ 美丽 中国 ”建设 的推动 者 和实 践 者 。将 生
浅表化 、概念化的特点。大学生群体对于人类社会 面临的生态危机 ,生态文 明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紧迫性 ,与 日常生活相关 的生态文 明常识有 了
一
旨,尊重和维护生态系统 ,以建立人 、自然和社会
协 调统 一 的关 系 为着 眼点 。十八 大报 告提 出 , “ 把
定程度的认识 ;对于与生态文明相关联的生产方
让生态文明观根植于大学生的思想 ,并成为大学生 的行动指 南 ,是 当下 高校教育活 动义不容辞 的责
任。
一
害 ,大学生群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 的信息以及 自身
的生 活 经验 ,已经 有 了一 定程 度 的认 识 。但 对 于 人 类 发 展 与社会 、 自然大 系 统之 间 的关 系 的认 知 还 不 明 了 ,对 于人 类 社会 与 自然界 的 主客 关 系没 有 科 学
作者简 介: 陈军绘 ( 1 9 7 5年一 )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研究方 向: 马克思 主义理论与思想政 治教育 。
第 1 期
陈军绘 : “ 美丽 中国” 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
9 7
人与社会 、自然协调发展理念作为指导 自身行为的
内在标 准 。 ( 三) 生态 文 明行 为与 意识 非对 称性
谐 、人和 自然地生态和谐 ,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 面对新的时代环境 ,加强对大学生 的生态伦理 观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人 与 自然关 系的伦理信念 、
道 德 态度 和 行 为 规范 的理论 思 想 和 实践 ,尊重 自然
人 、社 会 和 自然 界 的 利 益 ,维 护 人 和 人 的 社 会 和
如同我 国普遍存在 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脱离
的现 象 一 样 ,大 学 生 生 态 文 明行 为 也 还 没 有 养 成 ,
有 限的生态文 明意识还没有内化为行为标准 ,表现
出生 态 文 明行 为 与 意识 非 对称 性 特 点 。 比如 大 多数
“ 美丽 中国" 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 明意识 培育 六
陈 军绘
( 中山职业技 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 2 8 4 0 4)
摘 要 :生态文明 ,是继原始文明 、农业文 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 明是构筑 “ 美丽 中国”的必 然逻辑 ,大学生生态素养 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 的内在要求和根本要素 。了解大学生生态文 明意识状况 ,创造有利 的环境氛 围推 动大学生深刻领悟生态文明形态 ,掌握生态 文明知识 ,培养生态文 明情感 ,内化生态文 明信念 ,是高等教育肩负 的时代责任 和 历史使命 。
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 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
建 设 美 丽 中 国 ,实 现 中华 民族 永续 发 展 。 ” 建 设 美 丽 中国是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建设 的共 同 目标 ,建 设
式 的变 革 ,生 态水 利 系统 的建 立 ,生态 文 明 的科 学
关键词 : “ 美丽中国”视域 ;大学生生态文 明意识 ;现状 ;内容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6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6 9 4 9( 2 0 1 4 )0 1 — 0 0 9 6— 0 4
生态 文 明 ,是继 原始 文 明 、农 业 文 明和 工业 文 明 之 后 人 类 新 的 文 明 形 态 。 它 以 可 持 续 。
( 二) 生 态文 明意识 淡 薄化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 ,生态文 明意识还处在 低层次的水平 ,呈现出淡薄化特点。面对传统 的工 业发展方式带给人类的资源短缺 、气候变暖 、大气 污染 、水污染 、森林减退 、土地沙漠 化等环境 灾
态文明意识 培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
人 的社 会 关 系 ,实现 人 与社 会 的和解 ,又 要调 节人 与 自然 的生 态 关 系 ,实 现人 与 自然 的 和解 。生 态伦
理观念 的特点是人类道德对象 的范围从人和社会领 域扩展到生命和 自然界 ,以新 的道德原则 、标 准和 规范约束损害人 、社会和 自然界利益 的行为 ,保护
总第 5 4 期 第 1 期
2 0 1 4年 2月
广 东省社 会主 义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No . 1 ,2 0 1 4 S e r i a l No . 5 4
文明形态 ,最近数年被 中国社会认知与接受 ,整个
社会 以及大学生群体对于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呈现
★基金项 目:2 0 1 3 年度中山市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立项课题《 美丽 中山视域下公 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 ) ( 2 0 1 3 2 1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