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专题03酸滴定盐或碱滴定盐曲线练习
考点64 酸滴定盐或碱滴定盐曲线-2019年领军高考化学必刷题Word版含解析
考点六十四酸滴定盐或碱滴定盐曲线1.常温下,用0.01000 mol·L-1的盐酸滴定0.01000 mol·L-1NaA溶液20.00mL。
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到d点的过程中,等式c(HA)+c(A—)=0.01000 mol·L—1恒成立B.b点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c(A—)>c(Cl —)>c(HA)>c(OH—)>c(H+)C.c点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存在关系:c(Na+)+c(H+) = c(HA)+c(OH—)+2c(A—)D.d点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存在关系:c(OH—)+c(A—)=c(H+)【答案】C2.在常温下,0.1000 mol·L-1 Na2CO3溶液25 mL用0.1000 mol·L-1盐酸滴定,滴定曲线如图。
对滴定过程中所得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c(HCO3-)>c(CO32-)>c(OH-)B.b点:5c(Cl-)>4c(HCO3-)+4c(CO32-)C.c点:c(OH-)=c(H+)+c(HCO3-)+2c(H2CO3)D.d点:c(H+)=2c(CO32-)+c(HCO3-)+c(OH-)【答案】C3.如图1中的某条曲线是浓度为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图2是室温时,向100 mL 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NaOH溶液,得到的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2中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Na+)>c(SO42-)>c(NH4+)>c(OH-)=c(H+)B.相同条件下,相等物质的量浓度NH4Al(SO4)2和NH4HSO4溶液中c(NH4+),前者更大C.图1中符合0.1 mol·L-1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BD.图2中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b【答案】A【解析】A. 图2中b点,中和反应已经完成,少量NH4+转化为NH3·H2O,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Na+)>c(SO42-)>c(NH4+)>c(OH-)=c(H+),故A正确;B. NH4HSO4溶液中H+抑制NH4+的水解,相同条件下,相等物质的量浓度NH4Al(SO4)2和NH4HSO4溶液中c(NH4+),后者更大,故B错误;C. NH4+、Al3+的水解程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所以图1中符合0.1 mol·L-1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A,故C错误;D. 图2中a点中和反应恰好完全进行形成Na2SO4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NH4+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之后越来越多的NH4+转化为NH3·H2O,一水合氨抑制水的电离,所以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a,故D错误。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胶体
许多分能子集合体或高
分子
不能
巨大数量分子集合体
能
不能
不能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 (2)胶体的提纯——渗析
• 使 分子或通离过子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的操作 叫做渗析。
• 利用渗析可以除去胶体中的小分子或离子 ,以提纯胶体(并以此了解医学上血液透 析的原理)。
• (3)胶体的应用
• ①石膏、盐卤点豆腐 。 • ②明矾 净水 原理。
• (2)根据指示剂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 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 进行完全。计算盐酸的浓度时,应计算三 次实验的平均值,因三次实验中NaOH标 准液浓度及待测液的体积一样,故只算 NaOH溶液体积的平均值即可。根据碱式 滴定管的构造可知,弯曲其橡胶管即可将 管中的气泡排除。
• 【答案】 (1)①转移 定容 摇匀 ② 0.4 烧杯(或表面皿) 药匙 (2)①最后 一滴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 成浅红色至半分钟内红色不褪去 ②0.11
• (2)误差分析
• ①分析依据(用一元酸滴定一元碱为例)
• 说明:因c(标准)与V(待测)都是实验时已确 定的数值,无论滴定过程有无不当操作, 计算时都是已确定的值,因此c(待测)的变 化取决于V(标准)的变化,分析误差时要把 握住这一点。
• ②易产生误差的因素归类(用标准溶液滴定 待测溶液)
视线 误 差
(甲)
酸
甲基橙
(甲)
碱
酚酞
(乙)
• 【解析】 酸式滴定管(图甲)盛放酸液, 碱式滴定管(图乙)盛放碱液,为便于观察 ,所选取的指示剂在滴定过程中的颜色一
般由浅色向深色过渡,且要求半分钟不褪 去。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 H2SO4溶液的浓度时,若将已知浓度的 NaOH溶液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则未知 浓度的H2SO4溶液放入锥形瓶中,选用酚 酞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的颜色由无色变 红色;若将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盛放在 锥形瓶中,则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放入 酸式滴定管中,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滴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H3PO4是三元酸,水溶液中分三步解离: 用NaOH溶液滴定时,中和反应也分步进行: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当到达第一个化学计量点时,NaH2PO4为两性物质。浓度 c=0.050 mol·L-1,化学计量点pH值为
因此,可选用甲基橙或甲基红作为指示剂,在其附近有一个较不明 显的pH值突跃。
图4-5 NaOH溶液滴定H3PO4溶液的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多元碱的滴定和多元酸的滴定处理相似,只要将相应计算公式、判 别式中的Ka换成Kb即可。以0.1000 mol·L-1HCl溶液滴定0.1000 mol·L1Na2CO3溶液为例说明。
强碱弱酸盐水解: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4. 化学计量点后溶液的pH值
化学计量点后,溶液中除存在NaAc外,还有大量的 NaOH,从而抑制了Ac-的水解。由于NaAc的水解程度较小, 溶液的pH值可近似地认为由过量的NaOH决定,其计算方 法与强碱滴定强酸的情况完全相同。
当加入20.02 mL NaOH时,溶液中过量NaOH 0.02 mL,溶液总体积为40.02 mL。与NaOH滴定HCl情况相同, pH=9.70。因此,滴定突跃范围为7.74~9.70。
图4-1 0.1000 mol·L-1NaOH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HCl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二、 强碱滴定弱酸 1. 滴定开始前溶液的pH值
酸碱滴定曲线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2. 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溶液的pH值
在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这一阶段,溶液中未被中和的 HAc和反应生成的NaAc组成缓冲溶液。
当加入NaOH溶液19.98 mL时,生成NaAc 19.98 mL,剩 余0.02 mL HAc。此时溶液中: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1.滴定曲线的认识与应用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是以所滴入的酸或碱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以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为纵坐标体现中和滴定过程的曲线图。
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的曲线图,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形状变化不大,但中间突跃大(即酸或碱溶液一滴之差,溶液pH变化大,出现突变)。
a.分析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时的离子浓度大小,只要关注水的电离平衡即可,没有其它平衡影响。
强酸滴定弱碱或强碱滴定弱酸的曲线图,突跃小,较平缓;强酸滴定弱碱的起点低(因弱碱pH相对较小),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强碱滴弱酸的起点高(因弱酸pH相对较大),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
b.分析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时的离子浓度大小,不仅要考虑生成盐的水解平衡,而且还要考虑过量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平衡与水的电离平衡。
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指示剂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变色明显、灵敏,而且要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滴定时pH突跃范围相吻合,这样就能准确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即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
强酸强碱互相滴定曲线图的应用例1.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解析:认识滴定曲线图是解题的关键,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突跃大,且恰好中和时溶液pH=7,故酚酞、甲基橙均可作指示剂。
识图:滴定前pH=1,c(HCl)=0.1mol·L-1,pH=13,c(NaOH)=0.1mol·L-1。
显然a曲线为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曲线,曲线b为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P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唯B正确。
例2.298K时,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2019年秋高三化学复习强化练习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word版,解析)
2019年秋高三化学复习强化练习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word版,解析)2019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1.在常温下,向100mL0.01mol/L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M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中所示曲线(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MA溶液的pH>7B. K点时加水稀释溶液,c(H+)减小C. 在N点,c(A−)=c(M+)+c(MOH)D. 在K点,c(M+)>c(A−)>c(OH−)>c(H+)2.298K时,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C. 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D. N点处的溶液中pH<123.25℃时,用浓度为0.01mol·L−1的HA溶液滴定20mL浓度为0.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B. M点溶液中存在:c(Na+)>c(A−)C. Ka(HA)≈2×10−8D. N点溶液中存在:c(OH−)−c(H+)=c(HA)4.常温下,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定20.00mL0.1000mol⋅L−1的Na2A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常温下,K a2(H2A)的数量级为10−11B. c点溶液中:c(Na+)=2c(A2−)+c (HA−)+c(Cl−)1/ 22C. 水的电离程度:a>b>d>cD. a点溶液中:c(Na+)>c(A2−)>c(OH−)>c(HA−)5.25℃时,向20.00mL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CH3COOH溶液。
中和滴定曲线
中和滴定曲线
中和滴定曲线是描述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随滴定剂加入量的
变化关系的曲线。
对于强酸强碱滴定,中和滴定曲线通常呈现
S型曲线的形式。
一般情况下,曲线的起点表示初始pH值,
滴定过程中的变化反映了溶液中酸碱物质的中和反应。
在曲线的起始阶段,溶液的pH值会随着滴定剂的加入而迅速
变化,这是因为滴定剂与溶液中存在的少量酸碱物质发生快速的反应。
此后,曲线会呈现出一个缓慢的变化阶段,直到滴定点附近。
滴定点是中和反应达到临界状态的时刻,此时溶液中的酸和碱物质的摩尔比接近1:1,pH值变化很小。
滴定点左侧曲线的变化速率较低,而滴定点右侧曲线的变化速率则加快。
最后,随着滴定剂的不断加入,溶液的pH值会迅速转变至碱性或酸性。
中和滴定曲线的形状和趋势受到滴定剂和被滴定物质性质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滴定曲线来判断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和反应的类型。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专题09 强碱滴定三元酸曲线练习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专题09 强碱滴定三元酸曲线1.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
常温下,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加NaOH溶液调节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 K a=-lg K 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a2HAsO4溶液显碱性B. H3AsO4溶液p K a2为2.2C. m点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D. n点对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AsO42-)=c(H2AsO4-)>c(H+)=c(OH-)【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Na2HAsO4溶液pH大于7判断;B.根据H3AsO4的电离平衡常数计算;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说明是盐的水解的原因;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呈中性,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图象分析可知,HAsO42-溶液pH大于7,溶液显碱性,A正确;B.H3AsO4的K a2=,pH=7时c(HAsO42-)=c(H2AsO4-),K a2=c(H+)=10-7,pK a2=7,B错误;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m点溶液的pH=11.5,则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C正确;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中c(Na+)>c(HAsO42-)=c(H2AsO4-)>c(H+)=c(OH-),D正确;答案选B。
2.25℃时,向10mL0.1mol·L-1H3AsO4水溶液滴加0.1 mol·L-1NaOH溶液,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分别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H3AsO4H2AsO4-+H+的电离常数为10-2.2B. b点所处溶液中:c(Na+)=3c(H2AsO4-)+3c(AsO43-)C. 水的电离程度:a>b>cD. HAsO4-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答案】C3.亚砷酸(H3AsO3)可用于治疗白血病,在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
2019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46 酸碱中和滴定 含解析
一、酸碱中和滴定1.实验原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以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1)准确测定标准液的体积。
(2)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2.实验用品(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图B)、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的使用3.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1)滴定前的准备(2)滴定(3)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注意:滴定终点是指示剂颜色的突变点,不是恰好中和的点,也不是pH等于7的点。
(4)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 (NaOH)=计算。
4.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如下表所示:酚8.2~10.0粉>10.0选择指示剂时应遵循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使变色范围尽量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碱性一致的原则。
注意事项如下:(1)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剂。
(2)滴定终点为碱性时,用酚酞作指示剂,例如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
(3)滴定终点为酸性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例如用盐酸滴定氨水。
(4)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酞也可以。
(5)并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须使用指示剂,如用标准的Na2SO3溶液滴定KMnO4溶液时,KMnO4颜色恰好褪去时即为滴定终点。
二、酸碱中和滴定中常见误差分析1.误差分析的方法依据原理c(标准)·V(标准)=c(待测)·V(待测),得c(待测)=,因为c(标准)与V(待测)已确定,所以只要分析出不正确操作引起V(标准)的变化,即分析出结果。
2.常见误差分析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变3.常用量器的读数(1)平视读数(如图1):实验室中用量筒、移液管或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视线与刻度的交点即为读数(即“凹液面定视线,视线定读数”)。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高考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高考高考化学中,酸碱中和滴定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涉及到酸碱反应、滴定原理和计算等内容。
掌握了酸碱中和滴定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在高考中拿到高分,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当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一种中和产物,即盐和水。
这种反应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当反应物中的一种转化为产物后,产物又可以转化为反应物。
这是因为酸碱反应是根据质子传递理论来解释的。
在反应过程中,酸捐赠出质子,而碱接受质子,最终中和生成盐和水。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滴定原理。
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一种溶液逐滴地加入到另一种溶液中,直到反应完全终止,从而确定反应物的浓度。
滴定一般包括标准溶液的配制、指示剂的选择以及滴定曲线的绘制。
标准溶液是已知浓度的溶液,用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滴定过程中显示颜色变化的物质,用来指示滴定的终点。
滴定曲线是表示滴定过程中反应物浓度与滴定剂用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最后,我们需要掌握滴定计算方法。
滴定计算是根据滴定方程来进行的。
滴定方程是根据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化学计量关系所推导出的关系式。
滴定计算一般包括滴定终点的判断和滴定结果的计算。
滴定终点的判断可以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当颜色变化明显时,即表示滴定终点已经到达。
滴定结果的计算可以通过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和滴定方程来进行推导。
具体计算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滴定反应来确定。
总的来说,酸碱中和滴定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计算方法来掌握。
通过了解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滴定原理以及掌握滴定计算方法,我们就能够在高考中得到高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酸碱中和滴定不仅是化学知识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实际应用能力的体现。
所以,我们在学习酸碱中和滴定时,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五点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五点是指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随加入碱液的体积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上的五个关键点。
这五个点包括:
1. 初始点:开始滴定前,未加入任何碱液时的溶液pH值。
2. 等当点:滴定过程中,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的点,此时溶液的pH值为7。
3. 过量点:等当点过后,继续加入碱液,溶液的pH值开始上升,直至达到一个较高的值。
4. 滴定终点: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指示剂颜色变化来判断的终点,通常与等当点略有差异。
5. 终点误差: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之间的差异,用以评估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五点的总结有助于理解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规律,为实际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专题04 碱滴
专题04 碱滴定酸的曲线1.常温下,用0.1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mol/L的HX、HY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如图。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水解常数:X->Y-B. a、b两点溶液混合后:c(HX) +c(HY) +c(H+)=c(OH-)C. pH=7时,c(Y-)>c(X-)D. 10.00mlL时,有c(Na+)>c(HX)>c(X-)>c(H+)【答案】B【解析】分析:用浓度为0.1mol/L的NaOH溶液分别逐滴加入到20.00mL0.1mol/L的HX、HY溶液中,酸越弱,初始时刻pH值越大,根据图象可判断,酸性强弱为HY<HX;当NaOH 反应了10.00mL时,溶液中分别存在HX-NaX和HY-NaY,且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1;当NaOH反应了20.00mL时,溶液中分别恰好存在NaX和NaY,二者均会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根据图象和溶液中的守恒关系解答。
2.常温下,向20.00mL0.1000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0 mol·L-1的NaOH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反应过程中,c(Na+)+ c(H+)= c(CH3COO-)+ c(OH-)B. pH=5时,c(CH3COO-)> c(Na+)> c(H+)> c(OH-)C. pH=6时,c(Na+)+ c(H+)-c(OH-)+ c(CH3COOH)=0.1000 mol·Lˉ1D. pH=7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mL【答案】C【解析】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CH3COO-)+c(OH-),故A正确;B、pH=5时,溶液呈酸性,以醋酸电离为主,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为:c(CH3COO-)>c(Na+)>c(H+)>c(OH-),故B正确;C、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CH3COO-),两者混合pH=6,则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mL,物料守恒可知:c(CH3COO-)+c(CH3COOH)>0.05mol/L,所以c(Na+)+c(H+)-c(OH-)+c(CH3COOH)=0.05 mol/L,故C错误;D、如果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0mL,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而溶液呈中性,所以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mL,故D正确;故选C。
(人教版)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专题03 酸滴定盐或碱滴定盐曲线练习
专题03 酸滴定盐或碱滴定盐曲线1.在常温下,用0.1000 mol/L的盐酸滴定25 mL 0.100 mol/Lna2C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微粒浓度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 a点: c(CO32-) >c(Cl-)> c(HCO3-)B. b点: c(Na+)+c(H+)= c(Cl-)+ c(HCO3-)+2c(CO32-)+c(OH-)C. c点: c(OH-)+ c(CO32-)= c(H+) +c(H2CO3)D. d点: c(Cl-)= c(Na+)【答案】A2.H2RO3是一种二元酸,常温下用1L1mol·L-1 Na2RO3溶液吸收RO2气体,溶液的pH随RO2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溶液中2c(Na+)=3c(RO32-)B. 向b点溶液中加水可使溶液的pH由6.2升高到7.4C. 常温下,NaHRO3溶液中c(HRO3-)>c(RO32-)>c(H2RO3)D. 当吸收RO2的溶液呈中性时,c(Na+)=c(RO32-)+c(HRO3-)【答案】C【解析】a点溶液中含有H2RO31mol,H2RO3+H2O+RO2=2NaHRO3所以a点通入1/3 mol RO2后,溶液中生成钠离子2mol,RO32-为2/3 mol,此时a点溶液呈碱性,说明RO32-离子发生了水解,则2c(Na+)>3c(RO32-),A错误;b点导致溶液碱性的因素是HRO3-的电离,因此溶液加水后生成的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pH会只能无限接近7,不会超过7,B错误;当通过5/6 molRO2时,溶液中生成5/3mol NaHRO3,剩余Na2RO3为1/6 mol,此时溶液的pH=6.2显酸性,说明HRO3-以电离为主,故常温下,NaHRO3溶液中,c(HRO3-)>c(RO32-)>c(H2RO3),C正确;当吸收RO2的溶液呈中性时,根据电荷守恒:c(H+)+c(Na+)=2c(RO32-)+c(HRO3-)+c(OH-),由于c(H+)=c(OH-),所以c(Na+)=2c(RO32-)+c(HRO3-),D错误;正确选项C。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专题09 强碱滴定三元酸曲线练习
专题09 强碱滴定三元酸曲线1.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
常温下,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加NaOH溶液调节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 K a=-lg K 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a2HAsO4溶液显碱性B. H3AsO4溶液p K a2为2.2C. m点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D. n点对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AsO42-)=c(H2AsO4-)>c(H+)=c(OH-)【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Na2HAsO4溶液pH大于7判断;B.根据H3AsO4的电离平衡常数计算;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说明是盐的水解的原因;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呈中性,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图象分析可知,HAsO42-溶液pH大于7,溶液显碱性,A正确;B.H3AsO4的K a2=,pH=7时c(HAsO42-)=c(H2AsO4-),K a2=c(H+)=10-7,pK a2=7,B错误;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m点溶液的pH=11.5,则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C正确;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中c(Na+)>c(HAsO42-)=c(H2AsO4-)>c(H+)=c(OH-),D正确;答案选B。
2.25℃时,向10mL0.1mol·L-1H3AsO4水溶液滴加0.1 mol·L-1NaOH溶液,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分别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H3AsO4H2AsO4-+H+的电离常数为10-2.2B. b点所处溶液中:c(Na+)=3c(H2AsO4-)+3c(AsO43-)C. 水的电离程度:a>b>cD. HAsO4-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答案】C3.亚砷酸(H3AsO3)可用于治疗白血病,在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酸滴定盐或碱滴定盐曲线1.在常温下,用0.1000 mol/L的盐酸滴定25 mL 0.100 mol/Lna2C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微粒浓度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 a点: c(CO32-) >c(Cl-)> c(HCO3-)B. b点: c(Na+)+c(H+)= c(Cl-)+ c(HCO3-)+2c(CO32-)+c(OH-)C. c点: c(OH-)+ c(CO32-)= c(H+) +c(H2CO3)D. d点: c(Cl-)= c(Na+)【答案】A2.H2RO3是一种二元酸,常温下用1L1mol·L-1 Na2RO3溶液吸收RO2气体,溶液的pH随RO2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溶液中2c(Na+)=3c(RO32-)B. 向b点溶液中加水可使溶液的pH由6.2升高到7.4C. 常温下,NaHRO3溶液中c(HRO3-)>c(RO32-)>c(H2RO3)D. 当吸收RO2的溶液呈中性时,c(Na+)=c(RO32-)+c(HRO3-)【答案】C【解析】a点溶液中含有H2RO31mol,H2RO3+H2O+RO2=2NaHRO3所以a点通入1/3 mol RO2后,溶液中生成钠离子2mol,RO32-为2/3 mol,此时a点溶液呈碱性,说明RO32-离子发生了水解,则2c(Na+)>3c(RO32-),A错误;b点导致溶液碱性的因素是HRO3-的电离,因此溶液加水后生成的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pH会只能无限接近7,不会超过7,B错误;当通过5/6 molRO2时,溶液中生成5/3mol NaHRO3,剩余Na2RO3为1/6 mol,此时溶液的pH=6.2显酸性,说明HRO3-以电离为主,故常温下,NaHRO3溶液中,c(HRO3-)>c(RO32-)>c(H2RO3),C正确;当吸收RO2的溶液呈中性时,根据电荷守恒:c(H+)+c(Na+)=2c(RO32-)+c(HRO3-)+c(OH-),由于c(H+)=c(OH-),所以c(Na+)=2c(RO32-)+c(HRO3-),D错误;正确选项C。
3.常温时,配制一组c(Na2CO3)+c(NaHCO3)=0.100 mol·L-1的混合溶液,溶液中c(CO32-)、c(HCO3-)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己知:CO32-+H2O HCO3-+OH- K=2×10-4,1g5=0.7)A. a点的溶液中:c(HCO3-)> c(H2CO3)+c(CO32-)B. b点横坐标数值大约为10.3C. c点的溶液中:c(Na+)<2c(CO32-)十c(HCO3-)D.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c【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盐的水解等知识点。
详解:A. a点的溶液中主要是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 结合c(CO32-)+c(HCO3-)+ c(H2CO3)=0.100 mol·L-1,c(HCO3-)>0.05 mol·L-1,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c(HCO3-)>c(H2CO3)+c(CO32-),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b点c(CO32-)=c(HCO3-)=0.05mol/L, 因为CO32-+H2O HCO3-+OH- ,K==c(OH-)=2×10-4,c(H+)=510-11,pH=-lg(510-11),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c 点溶液中,c(OH-)>c(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OH-)+2c(CO32-)+c(HCO3-)=c(H+)+c(Na+), c(Na+)>2c(CO32-)+c(HCO3-)故C错误;D.a、b、c三点溶液中所含Na2CO3依次增多,所含NaHCO3依次减少,越弱越水解,对水的电离促进越大,即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c,所以D正确;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4.25℃时,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己知:lgX=lg或l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m表示pH与的变化关系B. 当溶液呈中性时,c(Na+)= +2C. Ka1(H2CO3)=1.0×10-6.4D. 25℃时,CO32-+H2O+OH-的平衡常数为1.0×10-7.6【答案】C【解析】A、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CO32-+H+=HCO3-,HCO3-+H+=H2O+CO2↑,根据图像,推出曲线m表示的是,故A错误;B、根据电中性,c(Na+)+c(H+)=c(OH-)+c(HCO3-)+2c(CO32-)+c(Cl-),因为溶液显中性,因此c(H+)=c(OH-),即得出c(Na+) =c(HCO3-)+2c(CO32-)+c(Cl-),故B错误;C、n曲线代表的是,根据N点,c(HCO3-)/c(H2CO3)=10,此时c(H+)=10-7.4mol·L-1,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的定义,H2CO3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10×10-7.4=10-6.4,故C正确;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根据M点,c(HCO3-)/c(CO32-)=10,c(H+)=10-9.3mol·L-1,c(OH-)=10-4.7mol·L-1,代入数值,得出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0-3.7,故D错误。
5.常温下,用0. 1000 mol·L-1的盐酸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饱和H2CO3溶液pH=5.6)。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c(Na2CO3)=0.1000 mol·L-1,则H2CO3的K a2数量级约为10-6B. c点处溶液中一定有:c(Na+)=2c(CO32-)+c(HCO3-)C. a、c两点水的c(OH-)之比为10-11.6 :10-7D. 若z=5.6,则d点有c(Na+)=c(Cl-)>c(H2CO3)>c(OH-)【答案】D6.常温下,在10mL0.1mol/L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HCl溶液,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常温下,水解常数K h(CO32-)的数量级为10-4B. 当溶液是中性时,溶液的总体积大于20mLC. 在0.1mol/LNa2CO3溶液中:c(OH-)>c(H2CO3)+c(HCO3-)+c(H+)D. 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HCO3-【答案】D【解析】分析:由A点可以确定碳酸的二级电离常数和碳酸根的水解常数。
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都呈碱性。
根据质子守恒可以判断相关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详解: A. 由图中信息可知,A点c(HCO3-)=c(CO32-),则水解常数K h(CO32-),A点对应的11>pH>10,则,所以,水解常数K h(CO32-)的数量级为10-4,A正确;B. 0.1mol/LNa2CO3溶液呈碱性,当加入10mL 0..1mol/LHCl溶液时碳酸根全部转化为碳酸氢根,此时溶液仍呈碱性,所以,当溶液是中性时,溶液的总体积大于20mL,B正确;C. 在0.1mol/LNa2CO3溶液中,由质子守恒可知,c(OH-)=2c(H2CO3)+c(HCO3-)+c(H+),所以,c(OH-)>c(H2CO3)+c(HCO3-)+c(H+),C正确;D. 由物料守恒可知,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Na+,D不正确。
本题选D。
7.常温下,向100mL 0. 1mol/LNH4Cl溶液中,逐滴滴加 0. 1mol/L NaOH溶液。
NH4+和NH3·H2O 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不考虑NH3的逸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大B. 在M点时,n(H+)-n( OH- )=(0.005-a)molC. 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不断增大D. 当n(NaOH)= 0.01mol时,c(NH3·H2O)>c( Na+)>c(OH-)【答案】B8.25℃时,往某酸的钠盐Na2A溶液中通入HCl,溶液中和-lgc (HA-)或和-1gc (A2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直线L2表示和-lgc(HA-)的关系B. 通入HCl 过程中,水电离的c(OH-)与水电离的c(H+)的乘积不断增大C. K(H2A)的数量级为10-7D. 在NaHA 溶液中c(Na+ )>(HA-) > c(H2A) >c(A2-)【答案】C【解析】A、多元弱酸的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直线L1表示和-lgc(HA-)的关系,直线L2表示和-1gc (A2 -)的关系,选项A错误;B、通入HCl 过程中,酸性增强,水电离的c(OH-)与水电离的c(H+)均减小,故乘积不断减小,选项B错误;C、直线L1表示和-lgc(HA-)的关系,当=3.2时,即,-lgc(HA-)=3,即c(HA-)=10-3,K(H2A)=,故K.(H2A)的数量级为10-7,选项C正确;D、NaHA 溶液呈酸性,HA-电离大于水解,故c(Na+ ) >c(A2-)>c(H2A) >(HA-) ,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9.常温下,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分別滴定相同体积的NH4Cl、KH2PO4及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H3·H2O===NH4++OH-的lg K =-9.25B. 0.1mol/LKH2PO4溶液中:c( HPO42- )<c(H3PO4)C. CH3COOH+HPO42-=CH3COO-+H2PO4-的lg K = -11.61D. 在滴定过程中,当溶液pH相同时,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CH3COOH>KH2PO4> NH4Cl【答案】D【解析】A.由图象可知,当加入的氢氧化钠与被滴定NH4Cl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n(NH4+)=n(NH3H2O),NH3·H2O NH4++OH-的平衡常数K=c(NH4+)c(OH-)/c(NH3.H2O)=c(OH-)=10-14/10-9.25=10-4.75,lgK =-4.75,故A错;B.由于KH2PO4溶液的pH为4,说明H2PO4-电离大于水解,所以c(HPO42- )>c(H3PO4),故B错;C.CH3COOH+HPO42-CH3COO-+H2PO4-,平衡常数K==,用和求K(NH3H2O)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出K(CH3COOH)=10-4.75,K(H2PO4-)=10-6.86,则=10-4.75/10-6.86=102.11,lgK=2.11,故C错误;D项,从图像可知,在滴定过程中,当溶液pH相同时,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CH3COOH>KH2PO4>NH4Cl,故D正确;综合以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