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词研究方法概述

合集下载

《庄子》器物(具)类名物词探源研究——以“椁”为例

《庄子》器物(具)类名物词探源研究——以“椁”为例

《庄子》器物(具)类名物词探源研究——以“椁”为例黄 琼(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摘要】名物词是对具体特定物的称谓。

我们在对《庄子》进行名物词甄选、探源、系联等研究工作过程中,共收集到有关器物(具)类名物词71组,本文特以“椁”为例,通过对它进行释义、探源以及系联同源等工作,发掘出“椁”一词的词源义,同时系联出和“椁”相关的“郭”“廓”“霩”“鞹”等一系列同源词。

【关键词】名物词;椁;探源;系联【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庄子》成书于战国时期,距今已经2000多年,”是上古时期一部经典著作。

去古未远,据王宁先生的汉语词汇发生与积累的三阶段的理论来看,这一时期“(周秦时代)是汉语词汇派生的高峰期,在纷繁的派生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同源词”。

《庄子》一书中涉及了不少名物词。

“名物词是对具体特定物的称谓。

” 传统训诂学中,名物训诂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其中,对名物词进行探源研究,即寻找词源义,系联同源词又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词源义,即“隐藏在名物词的表层使用义里面的词义特点,亦即造词的理据,又称词的内部形式(相当于古人常说的‘得名之由’或‘名义’)” 。

我们在对《庄子》进行名物词甄选、探源、系联等研究工作过程中,共收集到有关器物(具)类名物词71组,如下:《逍遥游》:樽、俎、瓢、绳、墨、规、矩、机辟、罔罟、 斤斧《齐物论》:机《养生主》:硎、樊《人间世》:筐、斧斤、棺、椁《德充符》:桎梏、翣、履《大宗师》:觚、镆铘、炉捶、藩、樊《骈拇》:钩、绳、规、矩、膠膝、纆索《马蹄》:牺樽、珪璋《胠箧》:弓弩毕弋《在宥》:廉、釿锯、绳墨、椎凿、桎梏、桁杨接槢、桎梏凿枘、嚆矢《天地》:玄珠、皮弁鹬冠、搢笏《天运》:舟车、水陆、桔槔、刍狗《刻意》:干越之剑《缮性》:轩冕《至乐》:褚、绠《达生》:镆干、雕俎、舟、轩冕《山木》:虚舟、甘井《庚桑楚》:俎、豆《徐无鬼》:绳、钩、矩、规、斤、几《列御寇》:棺、椁《天下》:棺、椁综上,有不少与丧制有关的器物(具)类名物词,其中,“椁”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它在《庄子》中共出现5次,其中,内篇出现2次,杂篇出现3次。

《纪效新书》军事词语的的研究

《纪效新书》军事词语的的研究

摘要军事词语主要是指与军事或军事活动有着直接关系的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古代军事词语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军事生活,也有助于我们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

这些词语散见于各种文献,尤以兵书为主。

在中国古代兵书当中,时代较早的兵书如《孙子兵法》等理论性较强,其中的语言口语性不强;从宋《武经总要》开始,兵书由纯粹的理论转向实用,其中的语言也较接近口语,尤其是记录了大量的名物。

基于此,我们选择了明人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作为语料,探讨其中的军事词语,主要是兵器与旗帜两类名物词。

除了绪论及结论外,本文分四章,即概说部分、兵器词语及军旗词语专论以及该书军事词语散论部分。

绪论部分,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军事词语与《纪效新书》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材料与方法等。

概说部分,简单介绍了军事词语的定义以及《纪效新书》军事词语的特点。

兵器词语部分,分冷兵器词语与火器词语两类加以研究,每一类又按是否含有共同语素分为几个小类,如冷兵器分为刀类、枪类、牌类、弓弩类及其他,火器词语分为火类、炮类、铳类及其他。

每一小类先总说其发展与演变,然后分别讨论其在该书中出现的几种形式。

如“刀”类兵器上古就已出现,大量使用却是在中古,在近代军事舞台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纪效新书》中共出现了“长刀、砍刀、解首刀、偃月刀、腰刀、斩马刀”等几种形式。

军旗词语部分,分析了它们的构成、演变及其名称当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

从中可以看出,旗帜的命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维方式,旗帜的形制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伦理观念,旗帜上的图案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系统。

散论部分,考释了其他两组名物词,探讨了三组词语的更替。

本文所谈的军事词语主要是那些记录军事名物及军事动作的词语,由于精力与能力所限,主要探讨了其中记录兵器与军旗的两类词语。

对于这两类词语,在搜集并整理的基础上,探讨其得名原因,描述其演变的过程,同时还对个别词语进行了考证。

在研究材料上,本文以中华书局版《纪效新书》为底本,参考了其他两个版本;而在引用材料方面,以兵书与史书为主,以通俗文献为辅,而兵书又以明代的为主。

陈顺容-马王堆汉墓遣策饮食器具类名物词语研究

陈顺容-马王堆汉墓遣策饮食器具类名物词语研究

陈顺容-马王堆汉墓遣策饮⾷器具类名物词语研究马王堆汉墓遣策饮⾷器具类名物词语研究陈顺容(西南⼤学汉语⾔⽂献研究所重庆北碚 400715)摘要:马王堆汉墓遣策是对马王堆⼀号汉墓遣策和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的总称。

在这批遣策中有⼀部分内容与饮⾷器具有关。

本⽂仅对其中的有关词语进⾏整理,从词源义和词语义的⾓度分析来探讨饮⾷器具类名物词语的意义,从⽽使我们更加了解这些饮⾷器具。

关键词:遣策;饮⾷器具;词语中图分类号:⽂献标识码:⽂章编号:Abstract:The Qiance from Mawangdui tombs of the Han Dynasty mentioned in this thesis includes the funerary documents of Tombs 1 and 3 at Mawangdui.In this batch of sent a part of qiance content related to eating utensils.This artic only for organizing the relevant words and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ymology righteousness and words to dicuss food equipment category words’meaning,so that we know more about the eating utensils.Key words:qiance ;eating utensils; words饮⾷器具在马王堆汉墓遣策中种类繁多,形制多样。

从盛装、取⾷、饮⽤类餐具到置放餐具的⼏案⼀应俱全。

饮⾷器具类词语在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中共出现12个,包括盛装类餐具(笥、卑虒、检、平般、⾷般、⼤般、沐般、圩)、进⾷类餐具(鈚、勺)、⼏案类(变⼏、其末)三类。

《西京杂记》动植物名物词研究

《西京杂记》动植物名物词研究

《西京杂记》动植物名物词研究摘要:《西京杂记》名物词研究是《西京杂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对《西京杂记》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者的讨论和《西京杂记》自身具有的价值的探索。

对于《西京杂记》名物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很多学者却没能给予全面、充分的认识。

本文是以《西京杂记》名物研究下的动植物名物词为切入点,发现动植物名物词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动植物名物词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西汉当时的社会生活,感悟《西京杂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其崇高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西京杂记》;动植物名物词;价值和意义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95-01《西京杂记》一书具有丰富的价值,虽然此书中有些内容的真伪至今未能得到确认,但不可否认,正是书中记载的这些史料为现存的一部分史书中没有记载或者记载不详的内容做了补充。

《西京杂记》记载了文人作赋等文化性内容,篇幅有的寥寥数语,有的较长,但都体现着语言凝练、清新的文笔特点,对后世文学影响颇深,具有文学价值。

此外,通过所描述的精美的艺术品、华美的服饰等还可以看到科技水平的体现。

我选择研究《西京杂记》中的动植物名物词,因为这个小方向至今还没有人拿来专门研究。

田文国的《文化学视野下〈西京杂记〉名物词研究》对动植物名物词的研究是作为一小方面来进行统计,其中有的举例与篇章题目有出入,可能是所参考版本不同或者误写。

我以周天游的《西京杂记》校注本为蓝本,保持与他略有不同的观点,从词语构成方面着手来重新分析动植物名物词。

一、动植物名物词的界定和分类(一)动植物名物词的界定1.名物与名物词“名物”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庖人》,其中记载“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对于名物的定义,训诂学上并没有给出清晰明确的定义。

陆宗达、王宁的《训诂与训诂学》中指出:“所谓名物,早期的狭义说法一般是指草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界生物名称,后来才扩展为车马、宫室、衣服、星宿、郡国、山川以及人的命名等领域”;可见名物的意义范围是很宽泛的。

_物名_颜色词_类造词法的认知研究(1)

_物名_颜色词_类造词法的认知研究(1)

收稿日期:2010-08-23作者简介:罗菲(1976-),女,河北灵寿人,文学博士。

研究方向:修辞学。

“物名+颜色词”类造词法的认知研究罗菲(河北传媒学院,石家庄050011)摘要:造词法不仅是一种创造新词的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

“物名+颜色词”类造词法所创造的新词,也表示颜色,属于状态形容词,但它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颜色词及状态形容词的独有特色。

细致分析这种不同,既有助于我们对此类颜色词的理解与运用,又可以进一步剖析造词法的认知价值。

关键词:“物名+颜色词”;造词法;认知;比喻造词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28(2011)01-0075-0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毛泽东的词以七种颜色的排比,破空而来,展现出特殊而绚烂的气势,给人视觉上强烈的震撼。

这里所提出的七种颜色也是人们一般所熟知的基本颜色。

颜色虽说是事物的一种自然属性,但是由于个人喜好、职业、心情的不同,对颜色认知也有所差异,因此,颜色词的构造与命名也便烙上了很深的人类认知印记。

汪孟苓的《轻启心扉》中,韩雨森为陈宝苓讲服装设计时,特别谈到“颜色性格”,韩雨森说“就拿红色来说,我想你会说,有深红、浅红、粉红等等,但我所说的‘颜色性格’并不是指这些。

”“红可以有温柔的红、耀眼的红、高雅的红、甚至是疯狂、血腥的红,这才是所谓的颜色性格。

”[1]正是基于人们对颜色认识的这种个人倾向性,才使得颜色词的创造富有个性与特殊性,同时,颜色词的造词也更多地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时富于联想的特点。

对颜色的分类与描述多侧面地展现了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揭示了颜色的个性,突显不同颜色的独特神韵。

人们对颜色词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文化的比较方面,或者着重于对颜色词的联想意义上。

然而,对颜色词的造词或构词进行研究的文章还很少,现有的此类文章主要集中在方言、中外对比或古时某一朝代的断代研究上,其研究的侧重点也是以基本颜色词为主,再加以扩展,还没有专门研究“物名+颜色词”类的颜色词的造词情形的。

_尔雅_释虫_名物词理据探微

_尔雅_释虫_名物词理据探微

第33卷第3期2007年5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f Xuzhou N or m a lU n.i (Ph il osophy and So cia l Sciences Editi on)V o.l 33,N o .3M ay ,2007[收稿日期]2006-10-15[作者简介]王兴隆(1982)),男,山东临沂人,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淑梅(1956)),女,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尔雅#释虫》名物词理据探微王兴隆,陈淑梅(鲁东大学,山东烟台 264025)[关键词] 《尔雅#释虫》;名物词;理据[摘 要] 《尔雅#释虫》中的名物词存在着各类理据,通过对散佚在各种文献中资料的爬梳,可以将其理据(包括间接理据)归为形体特点、生活习性、于人利害、喻代命名、借称命名、同义相授、音转途径、合音途径等八大方面,分大、中、小三个层次。

这些理据又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 H0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425(2007)03-0065-05一、引言/理据0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应最早见于南朝齐僧岩《重与刘刺史书》:/纡辱还海,优旨仍降,徵庄援释,理据皎然。

0其中/理据0一词的意思是/道理和根据所在0。

词的理据(m oti v ation),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事物的得名之由,即我们为何会选用这个词语称呼它而不用别的词语。

其概念基本相当于认知功能语言学派的语言的/象似性0(iconic ity),指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或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天然联系,即是有理据的(m oti v ated)。

1940年,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认识到,每种语言都具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

《尔雅》是我国训诂学的奠基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术界对其全面系统的研究一直未曾中断,然而其中名物词的理据研究,前人著述并不多,只是零星散见于一些训诂类或词源学的文章当中。

英语名物化隐喻的概念功能分析

英语名物化隐喻的概念功能分析

英语名物化隐喻的概念功能分析英语名物化隐喻的概念功能分析摘要: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名物化是语法隐喻的一项重要来源。

英语是一种名物化的语言。

英语名物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语篇语序逻辑紧密、语言简洁生动、内容客观丰富、经验意义抽象化。

本文用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对名物化的概念功能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和掌握名物化结构的用法。

关键词:名物化语法隐喻概念功能1、前言韩礼德认为语言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产生,语言有三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是语言理解和反映主客观世界的功能,包括及物性系统、语态系统和归一性系统;人际功能是语言作用于他人的功能,包括语气系统和语调系统;语篇功能是语言通过语篇将上述两功能结合的功能,包括主位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

语言系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而形成的,人们在系统中的选择哪种组织或表达形式是根据所要实现的语义功能而进行的有动因的活动。

表达形式可普遍分为一致式和非一致式。

人们对词类的划分反映了其对经验的划分,一致式是直接按这种划分来表现语言使用者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反之为非一致式。

后者被韩礼德称为语法隐喻。

韩礼德还认为名物化是最强大的语法隐喻的源泉,通过名物化,过程或属性被隐喻为名词,充当名词词组中的事物。

2.语法隐喻理论对名物化的解释韩礼德(1994)认为,名物化指任何在小句中充当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成分或成分组,他在《功能语法导论》一书的“语法隐喻”一章中讲到名物化结构时,从名物化在语篇中的语义功能方面进行了详尽解释。

隐喻化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语法级阶的“向下”转移:小句复合体→小句→名词词组。

这种级转移同时伴随着语法类别的转变,其结果是使系统得以扩展:序列不仅可以通过小句复合体来实现,也可以由小句或词组/短语体现。

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为13大类,其中名物化是制造语法隐喻最主要的资源。

韩礼德&马丁(1993)通过对现代科技英语语篇的研究,详细分析了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作用。

汉语语法分析的两种单位——从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说谈起

汉语语法分析的两种单位——从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说谈起
指动 词 、 形 容词 的 ‘ 述谓’ 义 在 语 义平 面 转 化 为
态 中发见 含 义 。 ” 方 光焘 的“ 广义 形态 ” 是在“ 狭 义形 态 ”的本 质认 识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的 , “ 狭 义 形 态” 只是 “ 广义形态” 的 一种 表 现 形 式 。可 是 , 沈 先 生似 乎 对 方 先 生 的 “ 广义形 态” 有 所变通 : 其
键, 解 决 问题 就要 抓 住 关 键 , 抓 不 住关 键 , 那 就是 盲人 摸象 。汉 语 语 法 研 究 中 有 一 些 “ 老大难 ” 问 题, 若 细 诊其 “ 病 ”, 究其“ 病根 病 源 ” , 实 际上 很 多 跟汉 语语 法 单 位 这 个 核 心 问题 相 关 。 比如 , 汉 语

这里 所说 的 “ 广义 形态 ” 可 能来 自方 光焘 的“ 广 义 形态 ” 说 。方 光 焘 说 : “ 我 认 为 词 与 词 的 相 互 关 系, 词与 词 的结 合 , 也 不外 是一 种广 义的形 态 , 我 以为 文法 学 是 以形 态 为 对 象 的 , 是要 从 形
… …
或 代词 复指 、 可 以跟 名词 组成 联合 结构 等 , 并且 这
种情 况下 的动 词 、 形 容词 失 去 了动词 、 形容 词 部分 或全 部 语 法特 点 , 比如 , 动 词 不 能 重叠 、 不 能 跟 宾 语、 不 能受 副 词 修 饰 等 , 形容词不能受 副词“ 很”
等修饰 等 。从 意 义 上 说 , “ 名物化 ” 的动 词 、 形 容 词 与典 型 动 词 、 形容词也有差别 , 即“ 名物化 ” 的


沈先 生 的“ 广 义形 态 ” 并 非 是全 面 的词 和词 的

诗经植物类名物词研究报告

诗经植物类名物词研究报告

诗经植物类名物词研究内容摘要:作为中国的诗歌之祖,《诗经》的存在对于中国古老文化的记载和传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诗人从自身的思考角度出发,借助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加之古琴的伴奏衬托,将古代的社会生活以及历史文化表现的淋漓精致。

阅读《诗经》我们可以发现,书中大量引用了种类繁多的名物,特别是植物类名物词的研究更是成为《诗经》语言上的一大代表特色。

植物类名物词研究是传统语言学中名物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历史过程中的不断发展与传统的名物研究息息相关。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名物及名物词的含义以及其研究价值,而后从得名由来、植物别称等层面对植物类名物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植物名物词;研究价值;得名由来;分类标准Abstract:As the ancestor of Chinese poetry, the existence of Book of Songs has an inparable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ord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Poets from own perspective view, with the aid of Fu, Bi and Xing expression, coupled with Guqin as a foil to the acpaniment, the ancient social life and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performance of dripping wet delicate. Reading the book of songs, we can find that, in the book quotes a lot of variety of naming, especially plant nouns study was to bee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guage of the book of songs. Plant nouns resear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ranches of the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in the stud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of naming. Firstly,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nouns and nouns and its research value, and then from the name origin, plant nicknames such as layer face plant nouns were studied.Key words: book of songs; Plant meibutsu word; Research value; The name origin; Classification standard目录一、《诗经》植物类名物词研究的相关概念 (1)(一)名物与名物词 (1)(二)《诗经》木本植物类名物词汇的确定 (2)二、《诗经》植物类名物词研究的价值 (3)三、《诗经》植物类名物词的研究 (5)(一)植物类名物词名称的由来 (5)(二)《诗经》植物类词汇异名别称的研究 (7)(三)《诗经》植物类名物词汇的命名特点与先民的认知思维模式 (7)(四)《诗经》植物类名物词汇的语用关系 (8)(五)《诗经》植物类名物词汇对语音、词汇的影响 (8)(六)《诗经》植物类名物词汇文化涵义的研究 (9)(七)《诗经》植物类名物词汇时体现的语法现象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诗经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在注解诗经的过程中,摸索了解到诗经里的名物不单单指名物本身的含义,而是更好的体现了诗人的真实情感,想要更好的理解诗意就一定要把名物的内在、外在了解透彻。

《宋史·食货志》工商名物词

《宋史·食货志》工商名物词

工商名物词在学术研究中的意义
语言学研究
工商名物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语言学价值。通过对这些名称的语音 、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语言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过程。
社会学研究
工商名物词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名称的研究,可以了解社会经济、 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这对于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原因
文化交流:宋代与周边国家和地 区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外来商 品和名物词传入中国,丰富了工 商名物词的内容。
演变: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 发展,工商名物词也在不断演变 ,一些新的名物词出现,一些原 有的名物词逐渐消失。
经济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新的商品和行业不断涌现,推动 了工商名物词的发展。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目前对《宋史·食货志》中工商名物词的研 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其中一些词 汇的解读还不够准确,对一些行业的描述还 不够详细等。此外,由于历史资料的限制, 我们无法完全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这也是 一个需要克服的难点。
展望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宋史·食货志 》中工商名物词的研究,例如通过对比其他 史书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挖掘更多的历史 信息;通过实地调查和考古发掘,了解更多 关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细节;通过利用现 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和大数据分析等,提
《宋史·食货志》中工商名物词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历史价值
工商名物词作为宋代商业活动的记录和 见证,对于研究宋代经济、文化、社会 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通过对这 些词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 宋代商业活动的运作方式、商品种类、 市场形态等重要信息。
VS
影响
工商名物词的研究不仅对宋代历史的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其他历史时期的研究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这些词汇还 对现代商业活动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商业的本质和发展 趋势。

皖派宗师戴震名物训诂方法的科学性

皖派宗师戴震名物训诂方法的科学性
皖派宗师戴震名物训诂方法 的科学性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戴震的生平与学术背景 • 戴震的名物训诂方法 • 戴震名物训诂方法的科学性分析 • 与其他学派名物训诂方法的比较 • 戴震名物训诂方法的影响与启示 • 结论与展望
01
戴震的生平与学术背景
戴震的生平简介
01
02
03
出生背景
综合性研究
戴震在进行名物训诂时,注重综合运用历史、考古、语言 等多方面知识,全面而深入地揭示古代名物的特定含义和 历史演变。
戴震的名物训诂方法应用案例
对《诗经》中草木鸟兽虫鱼的考释
戴震通过对《诗经》中描述的草木鸟兽虫鱼进行深入研究和训诂,揭示了其中 许多生物的特定含义和历史演变,对于理解《诗经》的内容和意义具有重要意 义。
戴震的训诂方法为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促进了文献学 的发展。
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提供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新思路
01
戴震的训诂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文献的研究,也可以为现代语
言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强调语言与文化的关联
02
戴震的训诂方法强调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联,这对于现代语言
学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与现代学派名物训诂方法的比较
语言学视角
戴震的训诂方法基于语言学视角,强调语言内部机制的分析和解释,而现代学派更注重语言与外部因素的关联, 如社会、文化、认知等。
实证资料
戴震的训诂方法依赖于大量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考证,对于一些难以获得实证资料的结论,戴震持谨慎态度。现代 学派更注重假设和推理,对于实证资料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02 03
重视语言事实和语义关系
戴震在名物训诂中,重视对语言事实的考据和语义关系的探究,通过对 字音、字义、语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语言内部结构的规律和特 点。

《镜花缘》名物研究的开题报告

《镜花缘》名物研究的开题报告

《镜花缘》名物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镜花缘》名物研究
一、选题背景
《镜花缘》是清代文化名著,作者李汝珍对唐代小说《李娃传》进
行了改编,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艺术手法、精美的语言表达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镜花缘》中的
许多名物在文学和文化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名物具有鲜明的文
化特色和丰富的内涵,研究这些名物有助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镜花缘》中的几个名物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揭示
它们在小说中的作用以及文化意义,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
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
1. 隔世之爱——梁山伯与祝英台
2. 镜花——突显主题与象征意义
3. 七夕——爱情之节与文化历史
4. 紫霞——揭示文化精神和价值观
四、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文化解读等方法,通过文献调查和
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就名物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象征意义等进行
探究。

五、研究意义
1. 增加对《镜花缘》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的认识。

2. 有助于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 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六、参考文献
1.李汝珍. 镜花缘[M].北京:长城出版社,2015.
2.陈启轩. 镜花缘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
3.黎志贤. 镜花缘中的代表性物象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2017(2):105-109.。

浅析名物词的命名理据

浅析名物词的命名理据

浅析名物词的命名理据摘要:世界上的各事各物都有其各自的来源,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找出事物的来源可以帮助我们清楚的分析事物现象本身,进而可以一定程度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命名理据是指事物命名的缘由和依据,名物词的命名也是有其来源的,而名物词的命名理据多与名物词的某一特征有关,解析名物词的命名理据对我们深入了解某一名物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名物词;命名理据;理据的探求一、名物词训诂学界一直重视名物词的研究,陆宗达和王宁先生在《训诂与训诂学》中指出“所谓名物,早期的狭义说法一般是指草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界的生物的名称。

它不但是语言学的问题,而且是生物学的问题。

”后来名物词逐渐扩大到专有名词的领域,指称的对象则属于特定的范围,并且具有具体的形象特征。

其实早在古代典籍中就已经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名物词,如《诗经》含有三百零五篇文章,记载着成千的名物词,上到天文下到鸟兽虫鱼,在六经里面,《诗经》记录的名物词是最多的。

古人记载这些名物词,也是为了后代可以学习研究。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有关名物词的研究,名物词的命名是否有其来源一直是学界的热门话题,学者们给出了两种相反的观点。

有些训诂学家认为但凡是名物词,都有来源,如王国维《<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中写到:“凡雅俗古今之名,同类之异名与夫异类之同名,其音与义恒相关。

”而有些学者如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凡例》明确采取相反的观点,指出不是所有名物词都有来源。

我认为前者的观点更为合理一些,名物词应该是有来源的,一个事物的命名,并不是随意地凭空捏造,没有一个说法或依据,相反却是有凭据有目的。

所以,对名物词命名理据的分析还是很有意义的。

二、命名理据命名理据即追寻事物命名的出处,背后隐藏的根据是什么,什么样的原因致使人们为它如此命名。

汉语_名物化_研究综述

汉语_名物化_研究综述
从语法特点着眼 ,我们把 (1) 和 ( 2) ( 3) 区别开 来 。(1) 里的动词 、形容词保留着全部的语法特点 , 所以只是动词 、形容词的特殊用法 ,没有更多的变 化 ; (2) (3) 里的动词 、形容词失去了动词 、形容词的 特点 (或一部分特点) ,取得了名词的一个特点 ,我们 称之为动词和形容词的名物化用法 。《( 语法和教学 语法》1957 :17~18)
分 ,动词带宾语 (他的爱劳动不是真爱) ;同时取得了 名词的一个特点 ———受名词 、代词修饰 。在第 (3) 种 格式里 (即动有了名词直接作修饰成分 ,不用助词 ” 的”) ,动词失去了全部特点 ———不能重叠 ,不再受副 词修饰 ,不能带宾语 ,同时取得了名词的一个特点 ———受名词修饰 。但是 ,第 (3) 种格式里大都加得进 助词“的”(作品的分析) ,而一加进“的”就成了第 (2) 种格式 ;所以 (2) (3) 两种格式是相近的 。
《暂拟》的观点可以归纳为 :[1 ] ( 1) 类仍然是动 词 、形容词 ,在主 、宾语位置上是一种特殊的用法 ; [2 ] (2) 和 (3) 类失去了部分动词 、形容词的特点 ,取得了 名词的一个特点 ,是动词 、形容词的“名物化用法”。
在对待第 (1) 类词上 《, 暂拟》趋同于别家意见 , 一般争议不大 。但“名物化用法”却显然是从语义角 度着眼的 ,那么在“词性”上 ,究竟仍然是动词形容 词 ,还是已经“化”为名词 ? 从《暂拟》这一节的标题 “动词和形容词的特殊用法”来看 ,应该仍然是动词 、 形容词 ,但是实际上这一提法是含混的 ,很容易被理 解为已经“名词化”了 。正因为其逻辑的不严密 ,自 然导致争议与批评 ,以致“名物化”这一提法成了朱 德熙等人 (1961/ 2001 :193 - 224) 瞄准的靶子 。

《尔雅·释山》名物词命名理据探析

《尔雅·释山》名物词命名理据探析

《尔雅·释山》名物词命名理据探析摘要:《尔雅》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开创了按词义给事物分类的编排体例。

书中收录的众多名物词,不仅为名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语料参考价值,也为人们更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创造了条件。

本文以《释山》为对象,从多方面探讨了该部名物词的命名理据,并对其加以归纳分析,分别是:地理理据、形象理据、性质理据、比喻理据、局部理据、方位理据和功用理据。

关键词:《尔雅・释山》;名物词;命名理据[中图分类号]:H1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3一、引言词的理据,也叫词的内部形式,是指事物命名的理由和根据。

换句话说,就是某事物为什么获得该名称的原因。

它主要研究词和事物命名特征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关系。

词的理据探讨,不仅是传统词源学的内容,也是名称学的内容。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学专著,也是第一部以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今存十九篇,按内容的不同分十九类,其中后十六篇解释各种名物。

郭璞《尔雅序》“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

”[1]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名物词的重视和把它们汇集在一起进行分析的尝试。

书中解释各种名物释雅以俗,释古以今。

正如王国维所云:“《尔雅》一书为通雅俗古今之名而作者也。

”[2]《尔雅》作为古代名物词的类聚,是我们研究古代名物词理据的重要材料,它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自然社会和人文社会丰富的文化。

虽然人们对于《尔雅》名物词的研究从未中断过,但就其不同类别的研究成果并不多。

因此,本文笔者将以《尔雅・释山》为研究对象,力求全面系统的分析其命名理据并探求出深层原因。

二、《尔雅・释山》中的名物词理据分析《尔雅・释山》篇是一篇关于山的各种名称的解释,所收词条共21个,该篇主要列举了山的类型、山的特征、山的不同部位的名称、图腾时代的五岳、封建时代的五岳等。

_尔雅_释虫_名物词理据探微

_尔雅_释虫_名物词理据探微

第33卷第3期2007年5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f Xuzhou Nor mal Uni .(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ol .33,No .3May,2007[收稿日期]2006210215[作者简介]王兴隆(1982—),男,山东临沂人,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淑梅(1956—),女,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尔雅・释虫》名物词理据探微王兴隆,陈淑梅(鲁东大学,山东烟台 264025) [关键词] 《尔雅・释虫》;名物词;理据[摘 要] 《尔雅・释虫》中的名物词存在着各类理据,通过对散佚在各种文献中资料的爬梳,可以将其理据(包括间接理据)归为形体特点、生活习性、于人利害、喻代命名、借称命名、同义相授、音转途径、合音途径等八大方面,分大、中、小三个层次。

这些理据又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 H0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6425(2007)0320065205一、引言“理据”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应最早见于南朝齐僧岩《重与刘刺史书》:“纡辱还海,优旨仍降,徵庄援释,理据皎然。

”其中“理据”一词的意思是“道理和根据所在”。

词的理据(motivati on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事物的得名之由,即我们为何会选用这个词语称呼它而不用别的词语。

其概念基本相当于认知功能语言学派的语言的“象似性”(iconicity ),指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或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天然联系,即是有理据的(motivated )。

1940年,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认识到,每种语言都具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

《尔雅》是我国训诂学的奠基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术界对其全面系统的研究一直未曾中断,然而其中名物词的理据研究,前人著述并不多,只是零星散见于一些训诂类或词源学的文章当中。

本文仅就《释虫》试作剖析,权作抛砖之用,希望能为全面研究《尔雅》名物词的系统理据,探析汉语语词理据的特点及规律提供些许参考和思路。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动物名物词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动物名物词

物词2023-11-04•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动物名物词研究综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动物名目录物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动物名物词的文化内涵•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动物名物词的影响与价值01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起源与发展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们更加关注鬼神、妖怪等神秘现象,加上佛教、道教等宗教的盛行,为志怪小说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支。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特点与影响特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以记录奇闻异事为主,具有鲜明的神秘色彩和宗教色彩,其中涉及到的动物名物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和利用。

影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02动物名物词研究综述指用来指称动物类事物的词汇,通常包括动物名称、部位、习性等相关方面。

动物名物词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动物名物词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例如,按照动物种类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分为音译词、意译词等。

动物名物词定义动物名物词的定义与分类VS目前,对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动物名物词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者们从词汇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个角度对这一时期的动物名物词进行了深入研究,涉及词义演变、文化内涵等方面。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案分析和文化内涵方面,而对于这一时期动物名物词的总体特点、演变规律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动物名物词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研究现状研究问题动物名物词的研究现状与问题研究方法可以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语言调查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动物名物词进行穷尽性调查,比较不同类型动物名物词之间的异同,分析其文化内涵和演变规律。

研究意义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这一时期动物名物词的特点和演变规律,深化对于古代语言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名物”考辨

“名物”考辨

“ 名物”考辨
l3 2
( 音义关 系 )单 一 ,但是 因为 时迁 地移 ,也往 往 会有 “ 同名异 实 ” “ 名 同实 ” 的现 、 异
象。如,在 《 尔雅》 中记载草与虫同名有 “ 蒺藜” 尔雅 ・ ,《 释草》 茨,蒺藜。 尔 :“ ”《
雅 ・ 虫》 “ ‘ 释 : 蛔蛆 ’之 ‘ 藜 ’ 蒺 ,今 蜈 蚣 也 。 另外 ,古 代 遮盖 大 腿 至 膝部 的服 饰 ”
类别 的具体名 称 以及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所 指 比较 宽 泛 不 能 当作 名 物 ,但 是 , “弓” 与 “ ”放 在一起 时指称兵器 ,“ 矢 弓” 的所 指又具 体 了 ,可以作为名物 。
其 次 ,名物所 指 必 须 与 物类 相 关 ,非 物 类 的名 词不 能 是 名 物 。如 , 《 礼 》 中 周
从 “ ,其本 义指杂 色牛 ,王 国维 《 牛” 释物 》 :“卜 云 : ‘ 酉 卜,即贞 ,后 祖 乙古 十 辞 丁
牛 。四月 。 ’又云 : ‘ ,后祖 乙古物 。四月 。 贞 ’… …前 云 ‘ 古十 牛 ’杂 帛谓 物 ,盖 由 ‘ ’本 杂 色 牛之 名 ,后 推 之 以名 杂 物 ” 古 物
中 图分 类 号 :H 0 . 19 2
现代 学术界对 名 物 尚无 统 一界 定 ,在 这 种情 况 下 ,在 研究 古代 名 物 之时 ,往 往 与 “ 制度 ” 名词 ” “ 、“ 、 专有 名词 ” 等不 分 。其 实名 物 虽然 与名 词关 系密 切 ,也属 于名词
的一种 ,但 是从其 概念 和内涵上讲 ,名物 有 自己独 特的性质 ,应与之 区别 开来 。下面我 们从 两个方 面对 “ 物 ”这一 概念 的特征做 一深入考 辨 。 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物词研究方法概述
【摘要】名物词是词汇学、训诂学的基本研究课题之一。

20世纪是传统训诂学由语文学转向语言学的新开拓时期,百年来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和训诂学的性质,发展趋向等理论问题的探讨都有很多成果,名物词研究的发展在这历史长河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关键词】名物;研究方法;名物研究的发展
我国古代训诂学在词汇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名物词的研究则是其中一个支流,传统训诂学更多的是对具体词语的考释,而名物词研究则是注重对具体的某一事物的解说,探究其来源。

一、名物的界定
名物训诂是训诂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名物,早期的狭义说法是指草木鸟兽虫鱼等生物的名称,后来逐步扩大到车马、宫室、冠服、星宿、山川、郡国、职官和人的命名等领域。

我国古代就有所谓名物训诂, 就是指训诂学在物名考释中的运用。

“名物”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但它在各书中各篇所指并不一致,《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贾公彦疏:“此禽兽等皆有名号物色,故云‘辨其名物’。


二、名物词研究方法
关于名物和名物研究的方法与历史,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其《中华名物考》的《名物学序说》部分有一番简明扼要的论述。

第一是作为训诂学的名物学,它以《尔雅》,《小尔雅》,《广雅》为主线,
此外又有性质相近的《方言》等,共同构成名物研究的训诂学基础。

第二是名物学的独立。

以《释名》开其端,以后又有从诗经的训诂中独立出来的名物研究,再有从《尔雅》分出来的一支,如《埤雅》、《尔雅翼》、《通雅》。

第三是名物学的发展,它的研究范围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大致说来有如下内容:甲、礼学;乙、格古(古器物);丙、本草;丁、艺植;戊、物产、己、类书(如《清异录》、《事物异名录》、《三才图会》)。

第四,作为考证学的名物学。

即特别把经学中的名物部分提出来,用考据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为之作图解,如江永《乡党图考》。

若作分类,可别为数项,如;甲、衣服考;乙、饮食考;丙、住居考;丁、工艺考。

可以说, 第四项主要是清代学者的贡献。

这里列举的四项基本概括了传统名物学的主要内容, 而古器物学也在其中构成了内容
的一部分, 其实它是可以独立成军的。

名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求义的方法, 一是释义的方法。

求义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因声求义, 即声训, 以声音为线索, 推求名物的命名之由, 理清异类同名、同类异名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声符求义或是语转求义。

二是因形求义, 即形训, 根据汉字本身的结构说解名物, 这种方式反映了物名和汉字的特
殊关系, 物名是以汉字的形式来记录的, 汉字是构意文字, 早期
汉字是根据汉语的词义来构形的, 惟其如此, 分析汉字形体才能
达到解释名物的目的。

《说文》中对名物的训释, 基本上就是使用
这种方式的。

三是多重证据法, 利用多种证据从多个角度, 寻求名物的确解, 主要有文化互证法、考古文物互证法、方言异语互证法等。

释义的方式即把探求到的关于名物的结论, 用语言表达起来的方式, 又包括设立义界(下定义)、描写形象、比拟事物、说明关
系等。

程瑶田在他的对名物词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方法是:(1)目验实物, 察考方俗。

(2)辨析源流, 旁搜曲证。

(3)慎言语转, 注重举证。

他对本草名物训诂方面的论述主要见于《九谷考》、《释虫小记》、《释草小记》等文。

刘师培先生在其《左盦外集·物名溯源续补》中, 归纳事物的
命名来源有三种情况: 一是据形貌而命名;一是据声音而命名;一是据文采而命名。

齐佩瑢先生将《释名》一书中事物得名的由来归纳为八类, 即一是据形貌;二是据颜色;三是据声音;四是据性质;五是据成分;六是据作用;七是据位置;八是据比喻。

孙雍长先生在其文章《王念孙‘义类’说笺识》中把王念孙探
求命名立意的规律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事物的功能作用而命以相应之名;二是根据事物的各种特征而命以相应之名。

在此下又分为据形状特征、颜色特征、方位特征、声音特征、品位特征和质地特征六小类。

盛九畴先生《本草纲目中“释名”的词源学价值》一文中将李
时珍的药名探源归纳为12种: 一是分析字形, 从字源上说明其命名的由来;二是从药物形态说明其命名的由来;三是从药物的颜色说明其命名的由来;四是从药物的特性说明其命名的由来;五是从药物本身的气味或药味说明其命名的由来;六是从药物的功效说明其命名的由来;七是从药物生长或采摘的时节说明其命名的由来;八是从药物的产地说明其命名的由来;九是从药物的始用者或服用者说明其命名的由来;十是药名来自故事、传说者, 叙其故事、传说, 以说明其命名的由来;十一是从避讳、隐语说明其命名的由来;十二是药中有许多是动物, 有些动物的命名是由描摹声音而来的。

胡奇光先生把《释名》中论及事物命名的原则归纳为五条:第一,依据事物的形体命名。

第二,依据事物的特征命名。

第三,依据事物的功用命名。

第四,依据事物的产地命名。

第五,依据事物的变化命名。

三、结语
训诂和名物词研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名物词的研究要运用的训诂的方法,但是它又有自身的特点,可结合文化、语言等多种角度进行研究。

结合上述学者们对名物词的研究,本人认为名物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对名物进行描述。

包括对实物的形状、属性、功能等等进行细致描述。

第二,从考古学角度找到实际证据。

黄金贵教授早就提出,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文物的有机结合,不但能体现时代的优势,也是当今名物语词的训释能够超越传统名物训诂的重要保证。

我们在某一方面的研究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要有新方法、新观点、新材料。

其中,新材料的来源之一就是出土文献和文物。

第三,命名的理据。

每一事物的名称都是有其来源的,不能随意而称。

事物或从其特征、特性而得名,或从语词的语源角度而得名,或从汉民族文化与之有关的角度而得名等等,然后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地“俗成”。

刘师培、齐佩瑢、孙雍长、盛九畴、胡奇光这几位先生通过分析古代的名物著作,归纳出了事物命名的依据。

虽然各自的划分依据不尽相同,但是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命名都是有一定的理据,而不是任意的。

因此,我们在做名物词研究时也应该考虑到事物命名的理据。

第四,探索源流的发展。

由于时代的发展,许多词的意义在今天看来和古义相去甚远,因此,人们想了解事物命名的来源往往不是这么容易回答的。

语源是客观存在的。

在语言产生之初,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语义是“约定俗成”的,但在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随着语词的分化、孽乳,语词的音义之间的联系就不再是任意而为的了,而是有源可寻的。

作这项工作时,要综合运用训诂学形音义结合的方法,并在训诂材料中和出土文物中找到历史发展上、生活礼仪上、文字语言上
的多种证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之,科学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名物词研究还有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供我们发挥。

【参考文献】
[1]钱慧真,的名物训释方式研究[j].现代语文,2006(12).
[2]杨泽林,浅谈名物命名之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第22卷第4期.
[3]赵红君,本草名物训诂探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第2卷第4期.
[4]闫艳,名物词研究[m].巴蜀书社出版社,2004.
[5]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研究[m].巴蜀书社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